花钟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花钟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花钟课件

花钟课件范文1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别要注意研究原有认知结构中与新授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内容,这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认知结构中以下内容:①研究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授知识内容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②研究学生认知结构中易与新授知识内容产生混淆的概念;③研究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作用的概念是否稳定、清晰。同时,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的个性差异,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已有化学知识掌握与理解程度差异,从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结构,促进学生顺利地进行认知同化学习,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由此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高中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节可设计以下实验来突破:①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②观察铜板和稀硫酸的反应;③将锌板和铜板同时放入稀硫酸中但铜板与锌板不接触,有何现象?④在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中用铜板接触锌板,有何现象?⑤在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连结,观察现象;⑥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什么问题?上述实验问题是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老师点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二、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把新授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只有把新授学习内容中的要素与已有认知结构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效的学习新内容。为了充分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固定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先行组织者。在《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教学时,可以将下列内容作为先行组织者:①硫分别在空气和纯氧中燃烧现象有何差异?原因是什么?②在空气中暴露的食品,为什么冬季的保存时间比夏季长?③为什么利用H2O2制备O2要使用MnO2?④为什么蜂窝煤比块状的煤容易引燃,而且燃烧得旺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熟悉的现象中了解有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另外还可以利用熟悉的饱和溶液与溶解等概念来类比学习非常抽象的化学反应限度概念。

一般而言,先行组织者可以是拓宽原有认知结构或概括学生原有认知结构而提出的问题,从而可以形成高效课堂。

三、有效整合教材,精心细化教材的处理

在化学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教师要注意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在呈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以下两种整合方式:一是抓知识的上、下位关系,理顺层次性知识结构;二是抓住并列与相关的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进行横向整合。要根据化学知识的结构和化学教材的知识编排特点,抓住知识的中心要领,统揽全局,打破章节界限,构建知识网络,形成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高中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的微粒观,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决定于它的结构,为后续课程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对比、归纳、分析、综合、演绎等逻辑方法;认识模型和化学用语在化学概念和理论学习中的作用;认识化学理论对化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感受化学世界所体现的对立与统一;认识科学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贡献,感悟科学发现与发展的艰辛,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科学的热情。

教师不仅能从宏观上把握高中化学知识能力结构,还可以从微观上把握如何处理各单元知识结构,这样可以优化教学,从而形成高效课堂。

四、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必须突出素质教育,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为达到这一点,优化课堂教学便是一个突出问题。优化的教学结构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提炼原有认知结构,作为先行组织者,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探索激情;实行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运用新的认知结构解题,促进知识迁移。教师在充分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基础上,才有可能设计出优化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先进教学技法和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智能水平、科学精神等都得到有效巩固和提高。如针对学生和教师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及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我们使用了“问题讨论与合作式学习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的基本过程为:课前预习与展示,合作交流与讨论,课堂小结,课堂反馈,课后训练。做到以问题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以讨论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在设计有效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启发,激活学生的思维,如通过趣味实验设计问题;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和迁移性,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如创设情境法,教学过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等等。

五、有效调整课堂的教学结构

花钟课件范文2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初中化学科目是初三开始接触,放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年级可见其重要性。目前来说,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还没有到达一个不可挽救的局面。老师也深知“一站到底”、“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不恰当的,但是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的禁锢,老师也不得如此。在化学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内容是按照考试大纲来进行安排的,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欲望老师并没有给予时间来进行发掘和培养,更多的时间还是放在授课内容方面。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大部分的老师采取的办法则是增加课后作业量,期望通过完成作业的数量来提高教学质量。对于课上的实验部分,大部分的老师是采取自己完成的方式,与学生之间的配合几乎是微乎其微,学生无法参与其中,对于事物的本质也只是进行机械性的记忆。因此,化学课堂缺乏互动、缺乏沟通,教学质量得不到本质的提高,老师代替了学生的教育主体的位置。

二、如何优化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

1.要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考试大纲来进行的,但是与此同时也要顾及到班级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老师所安排的内容要符合班级学生的需要,班级里成绩高低的学生都存在,因此在安排课程的难易程度老师要把握准确、到位。在知识的技能方面,哪些知识是需要学生必须背记下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学生通过时间自己消化吸收的,哪些知识是可以一带而过的,对于这些老师要铭记于心,不要出现授课过程中“主次不分”浪费时间,降低课堂的效率。优化教学课堂需要老师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授课内容的安排,在课堂上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教育教学中,而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好每一次实验现象等等,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在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反应力以及创造力,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2.要着重优化知识点的教学。目前的化学课本中的内容是根据全国中学生的发展水平而设定的,但是由于每一个地区的学生的发展水平不一,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当中还需要老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老师具体的授课内容要根据当地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的接受程度、学校的实验教学条件、当地的教育水准等等而定,不能对着课本照本宣科,不从实际的现实角度出发而一味的照抄照搬,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结果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授课内容安排,在进行试验的部分要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其中,让学生亲自操作体会最后的求知结果到底是如何得来的,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知识技能、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化学的本质及学习化学的意义何在。3.要采用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化学教学更加注重的是从实际出发,追求事物的本质所在。根据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反应,对于化学理不出学习的头绪,其中的分、乱、杂比较多,不知道学习的切入点在什么地方,虽然老师的教学是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验入手,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的内驱动力就在其中,这不足以支撑学生学习下去。因此对于老师来说,还是要找对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创设具体的情景教学,让抽象的化学结论从具体的事物中演变出来,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得以转化,理清学好化学的思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进行安排一切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科目,想要学生学好化学就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优化教学课堂一直是相关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在此其中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但更为重要的是老师的正确引导以及在课前所做好的授课准备工作。

作者:刘洪芹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

【参考文献】

[1]闫燕.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读与写(上,下旬),2015(23).

[2]贾静.新课程背景下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衔接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刘小英.基于临床实践的探究科学案例开发[D].广西师范大学,2014.

花钟课件范文3

1护理要点

1.1心理护理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介入治疗的必要性、介入手术的程序,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注意事项及缓解方法,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1.2术前准备

遵医嘱术前给予备皮,做好过敏试验,并记录。术前4h禁食,排空大小便,必要时灌肠清洁肠道,以减轻胀气及粪便对图像的影响,同时预防术后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训练床上大小便。做好物品及药物准备。

1.3术后护理

1.3.1一般护理

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尤其老年患者合并内科疾病的较多,生命体征易受各种因素影响。鼓励患者多饮水,或每天静脉补液3000ml左右,以利于注入体内的化疗药物通过肾脏排泄。入睡时嘱患者头偏向一侧,呕吐反应较严重者可予药物治疗。术后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高热量,维持机体的正氮平衡。

1.3.2护理

术后穿刺处用压迫带压迫伤口12~24h,用1kg沙袋加压3~4h,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6h,平卧24h,避免过早活动。长期同一患者易出现腰酸背痛等不适,应指导和协助其按压穿刺处,适当变换,防止尾骶部皮肤压疮。患者平卧期间非穿刺侧下肢活动不受限,穿刺侧下肢6h内足趾关节可活动,6h后保持穿刺处关节伸直,下肢能平移活动时膝关节以下可自如活动,72h内避免剧烈活动及下蹲动作。对体质差又特别消瘦者,可考虑使用气垫床等。

1.3.3预防血栓

年龄大于40岁、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列为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对象[1]。本组3例患有高血压,1例有糖尿病,5例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升高。每15~30分钟巡视患者一次,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否延长,穿刺侧下肢有无疼痛和感觉异常障碍。若趾端苍白,小腿疼痛剧烈,皮温下降,感觉迟钝,则提示有股动脉栓塞,告诉患者如穿刺部位有湿热感时,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2]。强调饮水及补液的重要性,预防血液浓缩。

1.3.4疼痛护理

介入治疗后患者出现下肢胀痛或疼痛,持续3~5d。护理人员应评估疼痛程度,轻度疼痛一般不处理,指导患者自我放松或改变等,中度以上疼痛要及时止痛。虽然老年患者对疼痛不敏感,但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约80%患者至少有一种慢性疾病,较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更易诱发疼痛,所以要更加重视其各种疼痛,及时发现评估和处理。

1.3.5发热护理

早期发热多为坏死组织吸收所致,体温多在38.5℃以下,一般5~7d可自行消退,体温达38.5℃以上或高烧不退者,行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并加强口腔护理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1.3.6阴道排液护理

动脉化疗使病灶组织坏死、脱落,有大量恶臭物从阴道排出,并伴有血性分泌物,甚至有大出血的可能。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阴道流液情况,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外阴清洁。

1.3.7便秘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便秘的发生率较青壮年明显高,加之受限制、疼痛不适影响,尤其是水肿增大的子宫压迫直肠引起肠蠕动减慢,更易引起便秘。老年人过分用力排便时,可导致冠状动脉和脑血流的改变,可能会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因此,对于老年患者预防和解除便秘尤为重要,指导并协助患者床上翻身活动,进食易消化食物,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时灌肠解除便秘。

花钟课件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化学 课堂情境 创设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新课改初中化学教学中,注重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优化“有效课堂”。

从哪些方面去搞好课堂情境创设呢?

本文就将自己与同事在微型课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情境创设实践研究》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初中化学课堂 情境创设的策略途径

1.通过实验演示,创设问题情境

在最初接触化学知识时,学生往往会带着望而生畏的不良心理,因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化学教师可以多设计趣味性的实验。

比如“空瓶生烟”、“点不燃的手帕”等情境: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化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愉悦性。

再如在对“水的组成”这个课题:化学教师在向学生们演示电解水的实验,在验证水电解所生成的产物是氧气及氢气以后,学生便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奇特,并且将化学变化的实质领悟,对由水获得氢气的理想能源获得初步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此外,初中化学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结合其他相应的演示实验,通过与问题情境的结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目的。

2.通过家庭小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家庭小实验是一种辅助形式,同时也是学生较为青睐的一种探究形式。借助于家庭小实验,能够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加以培养,能够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加以培养,最终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的得以加强。

比如讲解“碳酸钙的性质”时,化学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行观察:

①将洗净的鸡蛋浸泡在醋酸当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②将浸泡在醋酸中的鸡蛋放置三天以后,然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束实验以后,让学生们分别谈谈鸡蛋壳的性质,学生便能够发现周围的鸡蛋壳产生气泡,然后鸡蛋壳会逐渐的变软直至消失,这种意外的发现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情趣,产生强烈的求知和探究欲望,然后通过自主地在网上查找或者查阅课外书,不断的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不但了解到了鸡蛋壳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对碳酸钙的性质进行了自主的学习,进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加坚定了学习化学知识的信心和兴趣。

3.通过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应当对生活实际紧密的加以结合。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应当以常见的生活现象、事例及物质,引入课题,对问题情境进行合理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切身的感到生活与化学的联系,让学生们知道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

比如,在对“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进行学习时,化学教师可以将校园中盛开的花朵拿入课堂中,学生在对花香进行分享时,教师可以随即将问题提出“是否闻到了花香?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然后教师将几滴红墨水滴入到半杯水中,接着提问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这样便能够使学生带着较强的疑惑,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课题引入,使枯燥乏味的“原子及分子”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于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将学生放置于实际的问题情境中,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和探究欲望,同时从诸多的问题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二、借助实验 创设情境 解答问题

例如:在实验中创设情境探究“金属钠及过氧化钠的性质”。 虽然这些知识在高一课本中也会学的,但现在的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中时常出现,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看看实验图片,干巴巴地介绍几个化学方程式,就要求学生得出金属钠及过氧化钠的性质,那很难凑效。

于是,我把钠与水的反应设计成以下三个实验情境:①钠与小烧杯中的水(预先滴有酚酞)反应,②钠与试管中的cuso4溶液反应,③钠投入盛有水和煤油混合液的试管中。

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同时,很自然地认识了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小、密度小于水大于煤油”;在化学性质方面,钠的性质很活泼,与水反应很剧烈,可以置换水中的氢,当钠投入盐溶液中,钠只能置换水中的氢,而不能置换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生成的氢氧化钠可能与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

进而启发学生思考;钠分别与三氯化铁溶液、氯化镁溶液、饱和石灰水如何反应?

把过氧化钠与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设计成以下三个实验:①向放在试管中的过氧化钠固体加水,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②在石棉网上放置棉花包裹着的过氧化钠固体,然后用胶头滴管向棉花上加几滴水③在石棉网上放置棉花包裹着的过氧化钠固体,然后用导管向棉花上吹气。

把问题抛给学生:

【问题1】 向包裹着的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上加几滴水或吹气,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发生了哪些反应?方程式如何写?

【问题2】 请设计一个装置,验证过氧化钠固体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其产物是氢氧化钠和氧气。

通过观察直观的实验现象后,学生的学习不在变得枯燥乏味,而是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思考,提高了能力,解答有关探究题就迎刃而解了。

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情境则是将思维放飞的舞台。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思维的碰撞能够产生创造性的火花。所以,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趣味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化学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将问题情境加以创设,把学生领入精彩十足的问题空间,使学生尽情的在问题情境中想象,从而提升化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

[2] 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徐伟.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7(03)

[4] 范晓伟.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6(12)

花钟课件范文5

一、注重做好参与式活动的课前准备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尊重这一现实,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如何分组显得尤其重要,这决定着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编组前,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交谈、测试等手段,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然后根据学生初中以来化学课程学习的综合实际,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学习困难的学生、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学生分到一组,相互协作,形成互补。同时,教师应适当给予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和自由组合小组的权利。小组规模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及教室空间的大小作机动处理,以每组4—6人为宜。座位的编排方式可根据教学条件和学习过程的需要灵活多变,以满足有效参与活动和完成教学内容的需要。

教学活动设计的准备包括学习材料及活动方案。比如,在讲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时,课前老师准备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提前设计了教学中的活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分组参与互动,各显神通,回顾归纳,将初中学过的“碳”知识进行系统复习,然后导入新课,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尤其是有机化合物数量众多,分布极广,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能源、日用品和食物中处处皆是。这样,既避免了教师一味讲解的被动式灌输,又自然而然地让更多的学生在互动中参与进来,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

二、精心把控参与式活动的实施过程

在进行活动前,应该以参与式教学设计为基础,力求清晰明了,准确合理地向学生讲授活动需要准备的相关知识和概念。比如,在学习高中化学必修三《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这节课时,在学生了解了课堂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概念后,老师就可以设疑:怎么根据晶体结构模型图判断是分子晶体还是原子晶体?请不同的小组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探究。同时要求老师在活动时要对知识内容进行分解,内容设置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的活动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提升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参与性、趣味性和创造性。

学生以小组自主参与化学课堂活动时,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并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引导。比如,老师在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课程章节所规定的学习内容过程中,遇到有困难的小组,要时适点拨,给予启发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以不同的方式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应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形成初步的看法。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学生通过两个分组实验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然后教师总结归纳:经过无数次实验都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即质量守恒。然后教师再用原子模型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中质量会守恒。这样的过程,学生学习的印象深刻,效果好。活动结束后,老师还可以请每个小组汇报他们活动的结果,给学生以平等的表现机会。

三、特别重视参与式教学活动的效果评价

花钟课件范文6

一、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

在概念教学中,提供概念本质性的课件,为学生提供便于抽象概括的感知材料,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建立新概念,并能深刻理解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可以用在概念的引入、建立、巩固和运用多个环节中,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计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对算理进行呈现、解释,并且通过媒体的多次演示,促进学生不仅掌握算理,而且进一步掌握计算的规律,由于多媒体的刺激强度大,并且通过精心设计可以形象地呈现计算中的思维过程,学生在多次感知计算思维过程的演示后,就能逐步抽象出计算规律,并灵活运用。

在应用题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多向启发,使学生思路开阔,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立体思维,从而能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总结出规律,促使学生打破常规的解题模式,另辟蹊径,达到思维的简缩,提高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在几何知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提供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的图象能促进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并培养空间想象力。小学中的几何初步知识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们在获得空间观念的过程中,视觉、触觉、听觉及其相互结合起着重要作用。空间想象力是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是高一级的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可以提供感性材料,也可以呈现思维过程,以促进学生这一能力的提高。突出例子是“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的形象、直观、变化、灵活的特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和多向观察的思维方法,从而既为学生提供了空间想象的基础,又促进了他们了解图形组合分解规律,逐步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效果十分突出。

多媒体刺激强度大,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在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中,对课件进行精心设计,可以把学生由被动、机械的接受过程和单一的知识“储存”过程变为主动的思辨性的发现过程及多途径的知识“检索”及“储存”过程。

二、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1.兴趣诱导策略

(1)巧设导语,预伏诱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整理和复习”一课,上课伊始,我们设计屏幕上出现一些零乱散落的珍珠,教师问道:“为了便于珍藏这些珍珠,你有什么办法?”学生们各抒己见,当一位学生说用线把珍珠穿起来,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展示它的美丽时,电脑动态呈现用一根线穿珠的过程,一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出现在大屏幕上,教师顺势说:“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像这些散落的珍珠,只有经过及时整理,应用起来才更方便。”这一导入不仅为本课先罗列知识点,再由点串线,最后形成知识网络的复习方法打下伏笔,而且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状态,诱发了学生感情行为上的参与意识,学生强烈的复习欲望油然而生。

(2)及时反馈和矫正,稳定学习兴趣,维持学生注意力。我们教学“一个数乘以小数”一课,仅用多媒体演示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比过去老师板书画线段就节省了 3分钟。时间充裕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较大发展。及时反馈,当堂矫正,克服了传统反馈缺乏准确性、针对性的弊端,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进行正确评价,可合理调控教学过程,改善教学结构,使学生注意一张一驰,实现信息双向交流。

2.认知指导策略

认知指导策略是在多媒体课件中主要教学手段的运用。本来散落的、游离的信息因素,在多媒体技术手段作用下,有效实现了情境促进认知,认知深化情境的激励状态。

(1)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提高学生认知技能。展示过程,启发思维。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 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 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还剩下一个虚线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 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化圆为方”的深刻表象,有助于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行为强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