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翻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答谢中书书翻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答谢中书书翻译

答谢中书书翻译范文1

1、青林翠竹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

2、《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全文如下: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白话文释义: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答谢中书书翻译范文2

一。选材特点

在这15套课内课外对比阅读试题中,课内的选文《曹刿论战》引用4次,《岳阳楼记》3次,《马说》2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陈太丘与友期》、《三峡》、《答谢中书书》、《醉翁亭记》各引用1次。由此看来,课内选文主要来源于《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50篇背诵的古诗文中。而课外的选文,如河北省: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由此看来,课外的选文往往与课内选文有着某方面的紧密联系,如事件相类似或形成对比,选用课外内容对课内出现的人物进行补充、对课内表明的观点进行佐证等。再如《岳阳楼记》,湖北黄冈选用了《岳阳楼记》的写作背景的选文来补充,河南省选用了范仲淹的有关事件来拓展。而《曹刿论战》,江苏盐城与河北省的课外选文如出一辙,江苏常州选用了讲述岳飞治军的成功经验的课外选文,山东滨州选用了齐桓公与管仲关于治国的一段对话做阅读材料。

二。考查内容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的考查内容,从考点上来说,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节奏划分。如四川南充,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舜发于畎亩之中。这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将主语和谓语进行节奏的划分即可。

(2)字词解释。如山东临沂,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①沿溯阻绝。②或王命急宣。③不以疾也。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前三个词语来自于课内选文,对于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平时就应注意积累,“绝”在句中的意思是“断”;“或”在古代常用义有“有时”和“有人”,在句中是“有时”;“疾”是一个古今异义词,意思为“快”。第四个词语来自于课外选文,我们可采用关联法解释,即联系这个词语在课内文言文中出现的意思来解释,如可联系《桃花源记》中的“悉如外人”中的“悉”,意为“全,都”。

(3)句子翻译。如湖北黄冈,翻译下面各句:①噫!微斯人,吾谁与归?②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第①题来自于课内,要注意句中关键性词语“微”“斯”“归”的意思,同时这是个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应将宾语调回到原位来翻译: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第②题来自于课外,翻译时一要注意关键性词语“自”“谪”“辞”“色”的意思,尤其是“见”,是个通假字,通“现”,二要翻译时注意句式的特点,这是个省略句,翻译时要加上主语:(滕子京)从开始的庆阳帅被贬到巴陵,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

答谢中书书翻译范文3

【关键词】听力;朗诵;语言记忆力;语义理解力;话语品评力

【Abstract】2004, I with a few colleague together established the city class topic"new the lesson mark descend a beginn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language to hear ability of development method research" topic set, in the research the process, establishment obedient the contents and procedure of teaching.Contents:Speech recognition dint;Language memory;Language righteousness apprehension;The words criticize dint.Procedure:Listen to will listen to into remembering to listen to understand.For grade eight student but speech, heavy criticize the development of dint in the language memory, the language righteousness apprehension and words.Combine grade eight text speech a text a constitution a characteristics:Concentration(grade seven dispersion at each unit, grade eight concentration at 562 unit), have great capacity(grade seven only 67, grade eight have 10), for the sake of transfer student study text speech text of interest, don't feel lifeless in the text of two unit the speech the culture and education learn, so grade eight listen to dint train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put at the text speech text unit.Train the point is a student to pass to listen to read aloud, sing a text speech text concerning the expert, exaltation the language memory, the language righteousness apprehension and words criticize dint.

【Key words】Listen to dint; Read aloud;Language memory;Language righteousnessapprehension;The words criticize dint

前言

听说能力是口头语言的接受和发表能力,也是两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①《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的第九条: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看来,听说能力训练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形势下,2004年我和几位同事共同成立了市级课题“新课标下初中学生语文听说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制定了听话教学的内容和程序。内容:语音辨识力;语言记忆力;语义理解力;话语品评力。程序:听进

记住

听懂

会听。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重在语言记忆力、语义理解力和话语品评力的培养。

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来训练呢?这时,我把眼光投入到了八年级五六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文言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连续两个单元的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可以先从文章的朗诵、吟唱入手,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适时的引导、点拨,这样既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了文言文,又达到了听力训练的目的,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训练一:听朗诵,再现美景。

《桃花源记》、《三峡》、《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中写景的句子比较多,意境美,这样的篇章,我采取这样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听力:请闭上眼睛听著名的艺术家林如朗诵《答谢中书书》,再现山川之美。

师:假设你就是这幅画面的摄影师,你的镜头是如何推进的?

生1:首先是山水掩映图,远镜头拍下“高峰入云”,再渐渐地把镜头推近,拍下“清流见底”。接着再聚焦到两岸色彩斑斓的石壁,四时常青的竹子和树林。

师:那么,接下来,该怎么拍摄呢?

生2:晨昏变化图。早晨出发到山上,将镜头对准氤氲的、逐渐消散的雾气,侧耳倾听此起彼伏的猿鸟的叫声。到了傍晚,远镜头拍下快要落山的太阳,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宽阔的水面上,潜游在水中的鱼时而跃出金色的水面。

师:两位小小摄影家,能否为我们朗诵一下刚才你们捕捉到的画面呢?其他同学再闭上眼睛听,再现画面。

两个学生分别朗诵之后,全班再朗诵。这样三遍朗诵,两边听读,大部分学生都能背诵了,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记忆力、语义理解力。

训练二:听吟唱,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行路难》、《明月几时有》,文中作者的情感起伏比较大,这类文章需要老师在网上找朗诵或吟唱的好的篇目,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比如,教学《明月几时有》,我就在网上找到了杨小勇的吟唱和黑风的朗诵。两者我都放给学生听。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个?

生1:我喜欢黑风的朗诵,因为他很符合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杨小勇的吟唱听起来怪怪的。

生2:我不赞同,我喜欢杨小勇的吟唱,他一唱三叹,虽然里面好像有一些京剧的元素,让我们觉得有些不习惯,但是他唱出了苏轼的心声,让我们能够感觉得到苏轼强烈的情感变化过程。感觉刚开始的时候他内心抑郁、悲愤,才会“我欲乘风归去”,逃避现实。后来心胸开阔,有些释然,才会表达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

师:我很欣赏刚才这位同学,他听出了吟唱中所表现的词人的情感变化。其实,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所以杨小勇的吟唱恰当地再现词人当时的境况。我这儿,还有一首王菲关于这首词的歌唱。我们再来听一听。看看你喜欢杨小勇的吟唱,还是王菲的歌唱。

生3:我喜欢杨小勇的吟唱,感觉王菲的歌唱没有那种古味,平淡了一些,情感的变化不大,没有那种心潮起伏的感觉,词人那种由苦闷、矛盾转而豁达、乐观的情感表现得不够。

通过这样的小小的争论,在听读对比中,在直观的感受中,让学生既领会到了词人微妙的情感变化,又锻炼了学生的语义理解力和话语品评力。

训练三:听诵读,品评作者的政治抱负。

《岳阳楼记》中作者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中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了作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怀和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安居乐业的美好理想。这样兼济天下,心系苍生的伟大思想,要让现代的学生去理解并学习借鉴,教师的巧妙引导非常关键。

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我是这样做的:

师:请同学们先听诵读,边听边找出体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课文中有关于这句话的翻译,我们一块儿来看一看。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你赞同吗?

生1:我不是很赞同,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忧国忧民我赞同,但是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我不赞同。如果天下人都乐不起来,那么不是永远都快乐不成了吗?

师:我不赞同,《孟子》中有这么一句话:“独乐乐,与人乐,孰乐?”天下人都乐不起来,你一个人乐,那有什么意思?

生2:我赞同,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其实跟我们现在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差不多。对于我们现在的独身子女而言,缺少的正是这种精神,吃的穿的要好的,遇到困难就退缩,以个人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忧乐观。

生3:我也赞同。我记得历史书上曾经讲过孟子的民本思想,范仲淹在这儿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他在被贬谪的苦闷中,还能发出这样的呐喊,是难能可贵的。

……

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思维的碰撞中,坚定了自己的立场,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作为一位育人的语文教师而言,这是她应尽的责任。当然,学生语义理解力和话语品评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后记

前面提到的八年级文言文教学中的听力训练,是带有目的性的训练,所以关键是在听之前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文章有所侧重,而且尽量单一,多了学生反而难以掌握。当然,现代文阅读的听力训练,那就更不同了,这是后话,希望更多的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因为“听说读写”,“听”是放在第一位的呀。

① 出自《语文教学设计论?听说教学设计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