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范文1

关键词 类比经验;积累;时机把握

“类比经验”是学生对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归类比较,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点、相似点和不同点的经验。当学生积累了类比经验,教师就可以通过类比来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归类比较,指出知识间的异同,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如何把握类比经验积累的时机就值得探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把握类比经验的积累的时机,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地积累类比经验,并使其能为数学学习服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在课本目录的阅读中进行类比

课本的目录系统地介绍了书本所涵盖的知识框架,让学生了解即将接触的知识。通过数学课本目录可以引导学生纵观全册,俯瞰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哪些知识点与旧知识是同类,可以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唤醒学生的记忆,激起学生学习欲望,重燃学习数学热情。

我们看目录中每个单元的标题,每个单元的知识都是固定的,但跟以往的知识紧密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目录后,组织小组活动进行交流:1.什么知识,我最感兴趣?2.从每个单元的知识中,你想到了什么?3.旧的知识对我们可能会有什么帮助?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第一个问题指向的是学生的第一感觉,学生的第一感觉对学习数学很重要,要加以保护和引导;第二个问题则是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字句,进行类比,这是积累类比经验的关键环节;第三个问题则指向问题的实质,教师可以给予更多引导,在中高年级可帮助学生画思维导图进行类比分析。例如三年级上册目录:

1.时、分、秒

2.万以内加法减法(一)

3.测量

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5.倍的认识

6.多位数乘一位数

7.长方形和正方形

8.分数的初步认识

9.数学广角――集合

根据目录,依序浏览各个单元里面的知识内容,说说这一册中什么知识你最感兴趣?有的学生说第一单元,有的说第二单元,众说纷纭,然后让学生回忆所喜欢单元的一些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再让学生述说每个单元的内容,看到目录里的每个单元你想到什么?它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有什么关系?比如,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学生会想到乘法的意义,想到了表内乘法口诀等等,找出表内乘法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联系,发现他们之间相关联的信息,从而起到对乘法知识进一步补充、完善的作用。并可以根据自己归纳的表内乘法与多位数乘一位之间的关联把知识梳理成知识链或思维导图再进行类比分析。又如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学生会想到千以内数的加减法,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学中可以尝试用学过千以内的知识技能来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用类比的思想,进行自主的学习,能较快地学会万以内加减法的运算,并能帮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类推计算更多位数的加减法。

现在教育理论更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这里所指的自主学习,是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学生要自觉地进行前移后续: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即将学习什么,旧的知识对我有什么帮助。这对以往一味的将知识“神秘”化,让学生云里雾里的点状学习是一个挑战。课本目录教学中运用类比的思想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探索新知识,将知识简化,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掌握新本领。表面上看这样的教学安排并没有在传统的课时安排的范围内,但如果能抓住这样的时机进行引导,就能让学生在每个学期学习数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有意识地利用类比的数学经验来浏览整册知识点,激起学习数学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二、在课题的引入中进行类比

课题引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新旧知识起到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课题引入讲究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弦上,像磁铁把学生吸引住。许多课题的引入都可以在与旧知识的类比教学中进行。例如学习“万以内的减法”因为万以内的加法运算与万以内数的减法运算在运算定义、运算算理、运算法则等方面具有类比的关系,学生如果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就有了基本的算理和算法,就有可能主动迁移到万以内数的减法运算学习之中。所以出示课题时,教师提问:“学好万以内的减法你有没有信心?从这个课题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可能想到百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往小里想,是个好办法!”学生提出万以内的加法,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往相反的方向想,想它的逆运算,你真聪明!”教师进一步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让学生主动迁移到万以内减法的学习中,进一步积累类比经验。又如“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教学,引导学生:“看到课题,你想到什么?”让学生回忆以往的学习经验,发表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想想‘异分母分式加减法’与‘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方法有没有什么联系?你发现他们的异同点了吗?”其实这个课题的引入正是本课的重点所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面的教学也就迎刃而解。教师抓住时机,时常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那么他们寻找事物进行对比时的想象就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能在观察、对比中,敏感、迅速地抓住在本质特征相似、相反的事物进行研究。学生不断地抓住事物的异同点,寻求它们的联系点进行联想。这种有目的、有方向的联想,就是类比的雏形。

三、在问题的解决中进行类比

问题解决的策略是多样的,因此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不同方法进行类比,明确各种策略的优势和缺点,从而归纳出问题解决的不同策略,提炼出问题解决策略的最优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1 ]

如,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学习分数的解决问题,有15名同学,男生占五分之三,男生有几名?我们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用画图的形式来解决,但如果数字大了,如何得到更简单的形式呢?教师让学生回想一下能不能用以前学过整数除法来解决问题,分数问题的解决跟整数除法中有没有相似的地方,整数除法的问题,把15名同学平均分成5份,男生占了3份,男生有几人?引导学生想想,比比分数问题的解决同整数问题解决的方法有没有什么联系?通过这样一类比,学生很容易掌握本课的内容。又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时,圆也是平面图形,所以也可以类比用长×宽来计算圆的面积。但是因为圆是一种特殊的没有角的图形,它的长和宽就和四边形不一样,但可以引导学生把周长的一半=πr看作圆的边长,半径r看作圆的宽。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会根据已掌握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知识与经验,对圆、圆环面积计算公式进行独立的探索研究。学生通过这样的类比不但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积累类比的经验,同时也提高了解题能力。由此可见,应用旧知识的类比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易于同化,从而学得轻松,教得愉快。

四、在知识的拓展中进行类比

知识的拓展是将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的结合,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要充分利用知识巩固阶段,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类比运用到实际的生活情境当中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知识后,要求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给学生一个正方体的玻璃容器,一盆水,一把尺子,以小组的形式求出一块不规则矿石的体积。学生马上讨论起来,有的学生提出:“把不规则矿石敲碎,再把不规则矿石倒到正方体的玻璃容器,就可以求出矿石的体积了?”有的同学会说,“工具中没有铁锤”,有的同学会说,“敲碎就破坏了原来矿石的模样”,还有的同学说,“即便敲碎,矿石之间也有缝隙,求出的体积不准”。 此题看似很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正方体容器的容积与矿石之间的体积有没关系,让学生大胆地猜想求不规则矿石的体积与水、正方体的容器的容积之间的联系,这样就会有学生发现,将不规则的矿石慢慢地放进装有水的玻璃容器里,发现水位慢慢地升高,做了几次实验后,容器底面积不变,用容器的底面积乘以水位升高的高度,就可以求出这块不规则矿石的体积了,这里求不规则矿石的容积实际上是求正方体容器上升水位的容积。学生通过类比不仅得到数学知识结论,更重要的是将所获得的活动经验升华成学习技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结论的本质特征,积累了数学学习经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范文2

【关键词】 比较;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认为:学习迁移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乃至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垂直迁移、水平迁移四种.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控制条件减少或消除负迁移,就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减轻学习负担;如果创造条件促进正迁移,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通过比较,找出知识间的共同因素,实现正迁移

正迁移指先前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等对新学习的知识、技能等起促进作用.

如果两种学习对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学习是对于人在心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具有共同的要求,可以产生正迁移.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在形式上虽有差异,但实质上属于同类. 只要掌握了其中一种解决方法,就可以利用迁移规律,触类旁通.

例如,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到了三年级学习笔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列竖式时都要相同数位对齐,都是从个位算起,如果哪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一作十再减. 三年级所学的与二年级相比,只是数位多了,数字大了,其算理是相同的,学生做起题来轻松多了. 迁移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在一、二年级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打好学习基础,连最基本的20以内加减法都不会,刚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更是无从下手. 我利用课余时间先教会了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然后通过知识的迁移,她很快就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与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她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又如,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习了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学习的,因为学生明确了除法、分数和比三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也可以利用学习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再如,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到了四年级学习亿以内和亿以上数的读写时,只需要引导学生,读数时先要分级,然后每级的数在读时先按照各级的读法来读,读完要加上这个数级的计数单位,万级的数就读多少万,亿级的数就读多少亿. 写数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只须掌握了各级数的写法,多少万,就在万级写多少,多少亿,就在亿级写多少.

又如,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还学习了整数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这些运算定律也适合小数加法和乘法,同样在分数运算时也适用.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样适用整数、小数及分数的四则运算等.

二、通过比较,找出知识间的区别点,阻碍和消除负迁移

负迁移也叫干扰,指先前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等对新学习的知识、技能等起阻碍作用.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从表面看很相似,但实质却不尽相同. 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可能成为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所以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比较,区分新旧知识的异同之处,从而准确深刻地掌握新知识,把负迁移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例如,学生学习了这样的数量关系:甲数是10,乙数比甲数大5,求乙数是多少. 学生很自然列出算式:10 + 5 = 15. 当出现“甲数是10,比乙数多5,求乙数是多少”这类数量关系时,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很可能还列成10 + 5 = 15. 这就是旧知识对新知识产生了干扰,给学生学习新知识增加了难度. 为了消除思维定式带来的负迁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两种数量关系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借助线段图,理清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先根据“甲数是10,乙数比甲数大5,求乙数是多少”画图:

从图中看出表示乙数的线段比表示甲数的线段长,乙数大,甲数小. 应该给甲数加上长出来的部分.

再根据“甲数是10,比乙数多5,求乙数是多少”画图:

从图中看出表示乙数的线段比表示甲数的线段短,乙数小,甲数大. 应该给甲数减去长出来的部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范文3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4)班数学科教学工作,全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0人。这班里有许多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教过,对于他们的一些情况也有所了解,班里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因此,本学期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 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四、教学进度:

1、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3、四边形(6课时)

4、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5、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6、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7、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8、可能性(4课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范文4

一、本册的复习内容包括:

有余数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测量、认识图形、解决问题、统计。

二、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有余数除法”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的复习。

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两步解答时,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能掌握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

3、“方向和路线”的复习。

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4、“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习。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5、“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6、“测量”的复习。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7、“认识图形”的复习。

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8、“解决问题”的复习。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9、“统计”的复习。

统计知识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三、复习的重、难点

复习的重点: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两部分内容。

复习的难点是: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措施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2、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4、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5、在复习中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6、在复习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7、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8、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改正。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篇二

一、复习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一般,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平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8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目前在两位数加减中学生基本能够正确计算,在乘法有关计算中个别学生存在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和自己提问题不够完整。通过期末总复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复习重、难点:

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复习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练习,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习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习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习。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在复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米”和“厘米”的认识,如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篇三

一、复习目的:

1、巩固生字,背默本册生字词。

2、全面复习本册书要求会认的400个生字,要求会写的300个生字,并能用常用字组词或者说话。

3、结合练习,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总结延伸阅读和口语交际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语言交际、写话的能力。

二、复习形式:

以单元复习为主,归类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让学生硬性抄写和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比较轻松的度过复习阶段。

三、复习内容: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

2、以课文为本,对每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

3、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出相应的词语。

4、抓住练习题的特点,以归类的形式激发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复习类型:

1、看拼音写词语或者简单的句子。

2、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并能用其组词。

3、结合课后练习和日积月累的内容,变换形式进行填空练习。

4、古诗的吟诵和填空练习。

5、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课外阅读练习。

6、看图写话。

五、复习措施:

1、紧扣课后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2、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自主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要。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范文5

教学计划设计表

课程标准要求 1.改进笔算教学,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毫米、分米的引出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基础上,四边形的特点与分类也是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结果。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本册实验教材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尝试。

(1)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3)反映学生的生活内容,提高数学教科书的趣味性。 学习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范文6

【关键词】整理单;“漂亮”;高效复习

纵观现在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受到了教师们的极大重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存在着很多误区:一是教师把目光定位于解题技巧的掌握,过分强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对学生整理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师过度使用了自己的主导能力,直接用教师的归纳代替了学生的整理;三是教师往往重知识系统本身,缺少举一反三,忽视发散思维的发展……对于以上误区,笔者及所在的教研组用整理单给学生以复习整理的方向,给课堂以有效复习的拐杖。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的复习课为例来谈谈以整理单为轴的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一、定轴:设计“漂亮”整理单

作为复习课轴心的整理单,在设计上更为重要:既要考虑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以复习整理的方向,又要考虑如何成为课堂中复习与整理的拐杖。

1.立足学生,挪开障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理单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复习,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就是云里雾里,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如果有复习的话对他们来讲就是没有作业或者就家长买的课外有关练习做一做。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及学习能力的限制,整理单的设计不能用单纯的“我回顾”来定大方向,要从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地方入手。小学的复习看书一般都从例题开始,可在表格中的第一栏设计“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这一问题,下面是一个大括号形式的框架,填写例题。针对这样的整理单,学生会有的放矢地看书找例题,全面回顾本单元学过的内容。有了这张表格(【图1】),学生知道单元复习时可以从课本出发,由例题入手,在比较中发现算式的特点,找准例题和例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何使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爽,后进生也吃得饱呢?设计者从此点出发,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见图2】后进生可以从做过的练习中摘录相应的题,从而再次面对自己的错误,中等生可以自己编题自己做,而优生却绞尽脑汁地出最难的题,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每位学生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味。

2.围绕内容,全面展开。作为单元复习的整理单就要围绕单元内容进行设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也就是说这一单元是数与代数的复习课,可以鼓励学生用简洁、清晰、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整理。然而学生对于整理的形式是一窍不通,所以设计者在例1上加以分类并用上了大括号的树状图,为今后的自主梳理作有效的铺垫,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同时整个单元的复习不能仅仅局限于摘入例题,而是通过对例题的罗列比较进行思考知识点之间的练习和区别。

3.紧扣难点,一针见血。单元复习重在由面到点,再由点到面。在对于整个单元进行了全面的初步回顾后就要紧扣单元的重难点进行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的教学重点在于笔算,教学难点是连续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由此,设计者在表格的2、3档都对这一点进行了强调。【见图3】“你认为哪些内容较难,容易出错?”使学生在进行了例题的罗列后再次思考,哪一类的题是觉得计算特别烦的,哪一类题是最容易出错的,从而描准这些难点进行再次学习。“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笔算减法应注意什么?它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学生们就可以根据它进行深入思考并进行有条理的小结。

【见图3】

二、转轴:“漂亮”使用整理单

如果说设计要全面考虑,深谋远算,那么整理单的使用就要到位漂亮。漂亮的整理单需要一位优秀的教师让它英雄有用武之地,彰显出它的美丽。教师漂亮使用整理单,从课前学生的填单到课中的用单以及善后工作都要进行密切的关注。

1.解释到位,拨开迷雾。万事开头难,整理单的填写是前堂的前奏。上课的前一天发下的整理单,对学生来讲就象是“空降兵”,除了陌生还是陌生。执教者从发下整理单那一刻起开始强烈关注。特别是针对第一次接触复习整理单的学生,教师要进行详细又细致的讲解。比如:什么叫例题?(就是标有小鱼的题目。)你认为哪些内容比较较难,容易出错?(可以从例题上找出来,也可以从平时自己作业中的错题找出来。)学生只有在老师给出明确而具有指令性的语言才会去操作,教师要时时刻刻考虑到学生的能力与学习起点,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在课前填写整理单。

2.有的放矢,温故知新。复习课的重中之重是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梳理整合,而单元复习课是学生形成知识块的重头戏。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整理单进行的复习是零散且表面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再次梳理,将所学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挂钩,将新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一个个零碎的知识串成线,形成更充实的知识网。在本课的教学中,执教者就将这节课分成了三个环节(读书本、比例题、治错误)进行复习的。

读书本: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下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本,从第16页起读书本,看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看到红色小鱼图形吗?有红色小鱼标记的题目就是例题,是我们本单元学习的新知识。能把这些算式大声地念出来吗?

根据学生找出的例题,在小鱼形状的卡片上写上算式贴到了黑板上,不仅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更吸引了学生的思考。

比例题:

这些小鱼分别来自本单元的不同家族,你知道吗?(加法、减法、加减法验算)。而且这几条小鱼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你能用你的眼睛仔细观察,和学过的计算题比一比,给它们取一个特别的名字吗?让学生依次取名: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被减数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出示验算方法。师强调:学完一单元后,我们不但要读读数学书本,回顾知识,更要用比较例题的方法,找找新知识的特点。(板:读书本,比例题)

执教者通过给小鱼不同的家庭赋予名称,让学生在童话情境中回顾了本单元的所有知识点,同时完善了对知识的梳理,又“随风潜入夜”般地指导了复习知识的第一个方法:“读书本、比例题”,让学生与听者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它再也逃不出我的五指山了”。

治错误:

释疑:在本单元学习中,哪条小鱼的情况难住了你?哪条小鱼的情况最容易出错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归纳:笔算加、减法的注意点,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同学们整理得非常全面,那么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一些什么呢?

尝试编题: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笔算万以内的加减法,那能根据这些小鱼的名字,自己编题目吗?学生同桌互批,发现错误提出来。

在释疑过程中执教者紧扣“曾经的错误,现在有解决的方法了吗?”让每一个学生对于曾经的错误紧扣不放,从而提醒自己和别人“说说以前犯的错是为了吸取教训,今后不再犯错。”让学生自己在错误的体验中感悟算理,从中突破了单元中的计算难点,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特别是“连续退位容易忘记退一,被减数中间有0的最难”,学生通过回顾与讨论得出“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以儿歌归纳算理,既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有温故而知新之感觉。

3.因材施教,弥漏求精。整理单不仅仅是回顾梳理的重要手段,更应该是练习的依据。执教者依据整理单在课堂中的作用,围绕复习内容和复习目标,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精心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挑战性的练习,形成一张完善而有效的复习网,以帮助学生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复习,做到学有所得,缺有所补。课中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定的评价标准,每位学生都有了不同星级的划分,课后就根据不同星级(每个小题3星,共计2星)进行不同层次的作业。10星以上的学生做A组练习【图4】,5星以上的做B组作业【图5】,其他同学做C组作业【图6】。

学生根据整理单中的星级数,选定不同层次的练习,减少重复练习,体现分层作业,做到因材施教,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针对不同的程度进弥漏补缺。

三、秉轴:整理单凸显“漂亮”

以整理单为轴复习课堂让执教者有所依托,在它的带领下走出迷宫,不再沉迷于题海战术,不再局限于解题技巧,而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复习意识,学生的复习能力,及学生后继学习的各种能力的为主要目的,通过学生的自由回顾、自主梳理,自行补缺,从而达到复习课堂的高效,秀出复习课的“漂亮”。

1.有所依托,走出误区。整理单成为执教者的依托,带领着师生走出落点不准、切入偏离的误区,在准确把握时机中有机拓展课堂。复习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没有整理单的复习课堂往往会出现教师只把学生平时作业中的错误展示来出进行查漏补缺即可,更有甚者,做一做练习就可,很难将复习课与练习课区分开了。执教者以整理单为轴,在漂亮的转轴过程中,所向披靡,以表格的形式调控复习课的每一个环节,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建立认知结构,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重难点,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计算能力。

2.查漏补缺,提升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单,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例题的再学习,对难题和易错题的再次攻坚,最后进行再创造。学生从填单到课上用单,经历了对知识的双重回顾。从填单的单纯翻阅,到用单时的深层思考,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的复习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般无从下手,复习有了方向,既能让学生有所依托的盘点知识,通过自主整理和梳理网络,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重难点,分清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了学生梳理能力,又能在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同时,锻炼了学生归纳和类比的能力。让学生找出自己或者同学的错题,自己发现薄弱点和学习中的难点,并找出原因,再学会改正。教师再有的放矢地针对这些“顽固点”进行练习,攻克这些顽固堡垒。

3.整理成网,秀出亮丽。数学的美丽来自于结构的整齐与符号的简洁明了。复习课将平时相对独立的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的方法串起来,整理成亮丽的网络图,给人以美丽的享受。本课中执教者通过整理单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本、比例题、治错误”,对单元主要知识点的整理、归纳、总结,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竖成线,横成片”的知识网络,把分散掌握的各部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相对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图7】。这一亮点秀出了复习课的漂亮,同时学生也从中欣赏到数学的美感,感受到数学的美味,享受到复习的快乐。

复习课中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漂亮复习整理单,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弥补知识的遗漏,使有限的课堂有了无限的延伸,既能弥补缺漏,增强学生自主复习的意思;又能接纳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而且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数学复习课堂真正高效,秀出复习课的“漂亮”。

【参考文献】

[1]孙秀萍.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J].小学数学教育,2010.1

[2]郭永发. 自主整理单在小学数学总复习中的应用 [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3

[3]张起善.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误区及对策[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4

[4]龚祖华.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建议 [J].小学教学研究,2001.5

上一篇宪法小卫士

下一篇税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