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环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周围环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周围环境

周围环境范文1

在调查过程中,周围的环境基本上有以下几个污染要害:

一、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在深圳,不管是狭窄的街道,还是宽阔的马路都少不了那在天空中飞舞的白色“鸟儿”——飘来飘去,没有尽头的塑料袋。还有,纸张的发明使到人类的发明迅速地发展。但是现实生活中,一张张洁白无暇的纸张让人类的周围环境遭到了极大的污染。在学校里我经常看到有人撕本子上的纸,其实我小时候也有这个不好的习惯,但是现在改掉了。而且我在调查中,发现有95%的人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块。“混”,原来这就是纸张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人们把垃圾分开来,分门别类进行回收,那白色污染对自然环境就会大大减少,那我们生活环境也就大大的不同了。

二、垃圾污染:

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美观,危害农作物生长及人体健康的现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工业废渣是指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钢渣、高炉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废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张、碎玻璃、金属制品等等。在城市,由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构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严重危害,首先是侵占大量土地,二是污染农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气,五是传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虫,如果直接用来作为农家肥料,人、动物吃了施用过这种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传染病。那我们地球上的生物就得不到健康保障了。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我建议要尽快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

三、水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地球的生物都会无法生存。“清凌凌的河水鱼在游”再也不见了,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也许你会说,不是有桶装饮用水吗?但喝桶装水不是解决水污染的最好办法,喝桶装水一样要用到水资源。而且喝桶装饮用水对人们的身体不是很健康。我们英语正好学到了环境污染,这水可是非常宝贵的。若是我们还不停止往水里扔垃圾或者是把废水都排到河流里、大海里,那么我们将没有了干净的水喝,也没有干净的海产品吃了。所以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吧!

四、空气污染:

我们呼吸靠的是空气,没有了空气,地球上的生物都无法生存。我们的工厂越来越多,排出的都是废气。还有汽车,通过调查我了解到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04年中国汽车产销首次双双突破500万辆,产销分别为507.05万辆和507.11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4.11%和15.50%。其中,轿车产量为231.63万辆,增长11.99%。目前,我国汽车已达2400万辆,年消耗油品7000多万吨。汽车在促进经济繁荣、给人民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和环保问题。其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随着机动车总量的飞速增长而日益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机动车已成为排放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的第一大污染源。业内人士估计,10年—15年之后我国的汽车有可能超过1亿辆。汽车尾气主要是指从排气管排出的废气。废气中含有15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对人危害最大的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的化合物及颗粒物。有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

汽车尾气、工厂废气这些毒气都对我们人体有害,也对周围的环境有害,如果我们不停止制造这么多的“毒气”,我们将没有清新的空气呼吸,我们就会生病。

五、噪声: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周围环境范文2

[关键词]成纪;治平;显亲;安伏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8―0011―03

本文所说的成纪城遗址主要指的是汉唐时的成纪治所所在地。成纪因伏羲而闻名,相传其母华胥氏履庄浪桃木山朝那湫池(雷泽)大迹,孕十二载(即一世)而降圣人,故得名“成纪”。成纪古城在哪里?曾有不少历史和考古工作者对其做过探讨,但意见不太统一。主要有两种认识:一是认为在秦安县北,如《大清一统志》、汪士锋《汉志释地略》等;一是认为在静宁西南,如清代严长宦、张思诚的《秦安县志》和1996年上海出版的《辞海》……。笔者曾三次对静宁西南古城遗址进行考察,得出该城为汉至唐的成纪遗址的结论。

一、对古成纪的文献资料考证

最早记载成纪县的史料是《史记》,其中《孝文本纪》、《封禅书》、《历书》均记载汉文帝十五年(前166)“黄龙见成纪”。据《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汉文帝十四年(前167),匈奴大规模入侵萧关(秦汉萧关,今六盘山三关口至瓦亭峡这一险要地带),广以良家子从军,抗击匈奴。”此时萧关离治平成纪不远,从成纪到萧关骑马最多两天可到。李店至治平乡一带,以前叫“广爷川”,说明李广故里在这里也是有根据的。《汉书・地理志》云:“天水郡,县十六,略阳道,成纪……”由此可知在西汉时置有成纪县。秦时伐义渠戎,设陇西、北地二郡。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44),从陇西郡分置天水郡。故成纪属天水郡。

《晋书》云:“天水郡,有显新(汉显亲县)、成纪。”《后汉书》注曰:“显亲县故城在今秦州成纪县东南。”《通典》载:“成纪,汉旧县,古帝伏羲生于此。又有汉明亲县故城在今县东南。”又据《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载:“秦州,开元二十二年(734)缘地震移治所于成纪县之敬亲川。成纪,汉县,属天水郡,旧治小坑川。开元二十二年(734)移治敬亲川,成纪亦徙新城。天宝元年州还治上邦县,上邦,汉县,属陇西郡,武帝分置天水郡,后魏改上邦为上封,隋复,于上邦置秦州。大中三年复徙治成纪。”又《资治通鉴》注曰:“成纪自汉以来属天水郡,治小坑川,唐并显新县人成纪县,移成纪县治显亲川。”由上述史料知显亲县在成纪县的东南。到唐时显亲县并入成纪县,显亲川(即敬亲川)属于成纪县的一部分。而秦州州治所在上邦(今天水秦州区)因地震移到成纪县的敬亲川(秦安县安伏乡)。此时成纪县治所也从小坑川移入敬亲川,因而州县治所在显亲川合一。而《舆地广记》云:“成纪本治小抗川。”《路史》记载:“成纪旧治小杭川。”那么小坑川具体在哪里呢?《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成纪县,中,东南至州一百里,瓦亭水东去县一十五里。”唐里当今约540米,“一百里”合今54公里。今秦安县安伏乡北约50公里处的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有一古城遗址,与《水经注》记载的成纪古城相吻合。

据《水经注》载:

瓦亭水又南,径成纪县东,历长离川,谓之长离水。右与成纪水合,水导源西北当亭川,东流出破石峡,津流遂断。故渎东径成纪县。故帝大庖牺所生之处也。汉以为天水郡县,王莽之阿阳郡治也。又东,潜源隐发,通入成纪水,东南入瓦亭水。瓦亭水又东南,与受渠水相会,水东出大陇山,西径受渠亭北,又西南入瓦亭水。瓦亭水又西南流,历僵人峡。路侧岩上有死人僵尸峦穴,故岫壑取名焉。释鞍就穴直上。可百余仞,石路逶迤,劣通单步,僵尸倚窟,枯骨尚全,唯无肤发而已。访其川居之士。云其乡中父老作童儿时,已闻其长旧传此,当是数百年骸矣。其水又西南与略阳川水合,水出陇山香谷西,西流,右则单溪西注,左则阁川水入焉。其水又西历蒲池郊,石鲁水出东南石鲁溪,西北注之。其水又西历略阳川,西得破社谷水,次西得平相谷水,又西得金里谷水,又西得南室水,又西得蹄谷水,并出南山,北流于瓦亭水东,扬波北注。川水又西径略阳道故城北,星水出南山,北径邢勘保入城。建武八年,中郎将来歙,与祭遵所部护军王忠、右辅将军朱宠将二千人,皆持卤刀斧。自安民县之杨城。元始二年,成帝罢安定滹沱苑以为安民县,起官寺市里。从番须回中,伐树木,开山道,至略阳,夜袭击嚣,拒守将金粱等,皆杀之,因保其城,隗嚣闻略阳陷,悉众以攻歙,激水灌城。光武亲将救之,嚣走西城,世祖与来歙会于此。其水自城北注川,一水二川,盖嚣所蝎以灌略阳也。川水西得白杨泉,又西得蒲谷水,又西得蒲谷西川,又西得龙尾溪水,与蒲谷水合,俱出南山飞清,北入川水。川水又西南得水洛口,水源东导陇山,西径水洛亭,西南流,又得犊奴水口,水出陇山,西径犊奴川,又西径水洛亭南,西北注之,乱流西南,径石门峡,谓之石门水,西南注略阳川。略阳川水又西北流入瓦亭水。瓦亭水又西南出显亲峡,石宕水注之。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娲祠。庖羲之后,有帝女蜗焉,与神农为三皇矣。其水南流,注瓦亭水,瓦亭水又西南径显亲县故城东南,汉封大鸿胪窦固为侯国。

对照今天这一带的山川地貌,上述材料中的瓦亭水即今葫芦河,长离川即今庄浪阳川一带,略阳川水即今清水河。《隋书》曰:“陇城旧日略阳,置略阳郡,开皇二年(582)废,既日河阳,六年(586)改日陇城。成纪,旧废,后周置,有龙马城仙人峡。”则知陇城是秦安陇城镇,成纪在瓦亭水西北的当亭川,瓦亭水又西南流,与西南的略阳川水合,略阳川水向西流,故推知成纪在略阳的西北部。《后汉书・隗嚣传》注:“成纪,县名,故城在今秦州陇城县西北。”也印证了这个结论。结合今天地图与《水经注》里描述的十分吻合,证明了成纪水是静宁治平到李店一带的南河,即当地人叫的治平李店河。当亭川就是上面提到的小坑(抗、杭)川,即现在的李店川。由上可知,唐开元以前的成纪古城就在李店川。

二、成纪古城遗址考

葫芦河支流李店――治平河,与其支流深沟河交汇处的二级川台地上,恰有一座古城遗址,即在静宁县治平乡与李店乡交界处的刘家河与五方河二村间。笔者考察中见残垣犹存,此城址内及周围到处散布大量秦汉时的板瓦、筒瓦、回纹铺地砖、灰陶器物、彩色瓦残片和部分唐宋瓷片,应是秦汉到唐宋间的古城。北墙和东墙部分残存,主要是夯筑而成且墙体中夹杂着大量石块,红、灰陶片和纹形瓦片,说明此城是曾经塌陷后又重新筑成的。宋朝“英宗时,郭逵筑治平寨”。北墙残存长约有 400米,高3~6米,残厚10~20米,墙体中夹杂者红、灰陶片、纹形瓦片和草木灰,墙体上部平为田地且栽满苹果树。东墙残存长约200米,高约3米,墙体外侧一部分被挖平为田地。由此墙体残厚自北向南逐渐变窄(最宽处达10米,最窄处不足1米),墙体内侧可以看到墙内的石块和瓦片。城西北面有山体滑坡的痕迹,城西有一条自西流来的深沟河,流向急剧变化,这是由于地震造成走山迫使其转向(由西向南,成90度)。西墙由于河水冲刷和人们挖掘已不复存在。城南断面上残存着大量瓦片和石块,估计断面高10~20米,雨水冲刷和人类破坏严重。城西南角有一土堆,明显高于其他地方,由此看出此城破坏严重。

静宁县文物工作者对此城考察后记载:“此城为正方形,边长约450米左右,总面积20,25万平方米。北墙基压在新石器时期文化的灰坑上。在城墙夯土中,见到大量仰韶和齐家文化的粗纹陶片。从倒塌的墙体中看到多次修补的痕迹。城北、城南的断面上,发现三口枯井,井内有汉陶片。城内有大量旧瓦砾碎片堆积,层并残存大量秦汉期的板瓦、筒瓦残片和各种粗细绳纹、篮纹陶片及各种纹饰的瓦当、回纹铺地砖、鸱吻残件、唐彩陶、宋元瓷片。”在故城西南1000米处王家沟庙儿坪西汉墓区,“先后挖掘汉墓4处,车马坑1处,汉瓦结构墓1处。出土各类秦汉文物400余件,秦汉半两4000余枚,汉瓦800余页”。由此可以证实此城是秦汉古城。2006年,李店乡政府在五方河村村东鱼池附近修整道路时,推土机铲出一座汉墓,出土了一批陶器。几经辗转,一件陶壶最终被静宁县化工集团公司的王某收藏,为羲皇故里“治平成纪”说增添了文物佐证。这件陶壶为泥质灰陶。“通高13,5厘米,口径5,75厘米,底径5,8厘米,最大腹径13,5厘米;形状特征是口微敞,窄平沿,粗长颈向下微收,宽肩,最大径在肩、腹相接处,腹斜收,小平底;肩部抹光时所留旋痕如密集弦纹,腹部未抹光,留有两三道刮划弦纹;最重要的是器物肩部刻有两行小篆体的“成纪容三升”铭文。综上所述,静宁西南的古城是汉唐朝的成纪县城。从考古成果上看,在老成纪城基础之上新建的城叫治平寨,一直到今天这里人仍叫治平。

由于唐安史之乱,吐蕃占据陇右历80年之久。其奴隶社会统治方式迫使人民迁徙,城郭损坏,地名变化。因而后来史书忽略了旧治小坑川成纪这一段历史或错记了小坑川的位置。由于静宁历代所修的方志中对其均没有记载,说起古成纪一般人认为在今天的天水,不知古天水郡的范围包括除今天水外,还有其他一部分。《宋史》载:“成纪,上有渭水三阳。上蜗牛,下蜗牛堡子。”可以看出宋时,成纪在今天水市。到明代,“洪武二年(1369),属府省州治成纪,县人州”。由此可证成纪县在汉至唐时,治所在静宁的治平乡,唐朝后期在秦安显亲川,宋以后在天水市,到明时成纪县废。

三、从历史、地理环境看成纪古城在静宁的可能性

汉成纪县位于陇西黄土高原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这一带地貌以千沟万壑而闻名于世。黄土层疏松,因河水切割,冲刷侵蚀,黄土梁峁起伏,大小沟壑密布,纵横交错,地形支离破碎。由于土质因素,比起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此地的窑洞很少。故《汉书-地理志》记载此地“民以板为室屋”。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发掘的秦安县五营乡大地湾古文化遗址,具有丰富的仰韶文化遗存。“大地湾挖掘出土五千年前的殿堂遗址。经测定,最早的文化遗存距今已有7800年历史,晚期的距今也有6000年。从大地湾一期灰坑中,采集到了稷和油菜料。成纪这块地方,古时包括的地方相当大,现在甘肃的静宁、通渭、秦安、天水、清水、甘谷等县均为成纪地方。汉代成纪县的治所,在今静宁县治平乡。”成纪古城距大地湾28公里。《隋书・地理志》曰:“安定、北地、上郡、陇西、天水、金城,于古为六郡之地,其人……勤于稼穑,多畜牧。”说明这里数千年前即有人类居住,人民且牧且农。而明朝兵备佥事樊鹏的《陇干行》曰:“陇干去边几千里,茫茫野草平沙里。居民多牧少耕田,行人出入悬弓矢。”说明在明代这里人民仍是且牧且农的生活方式。这与传说的伏羲生存环境相符。

成纪古城遗址位于静宁治平乡南1公里的治平深沟河交汇处之河谷川台地上。有一道山梁略呈弧形,西北――东南走向,与治平河略平行。此山梁名叫雷大梁,是静宁最大的山梁,全长41,85公里,海拔1821~2094米。由于此梁较高,对冬季的西北风有削弱作用,加之此川低洼,形成了一个小盆地,因而治平――仁大川较温暖,年平均气温8,5~9,2摄氏度,比静宁其他地方暖和得多(静宁最北原安乡年均5,5摄氏度,最南阳坡乡年均7,8摄氏度)。以上环境条件说明这里适合以前的人类生存。

周围环境范文3

这些引起了我的反思??

我们天天都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生活在这美好的一切当中。地球妈妈慷慨的为我们提供各种无限而又有限的资源,让我们“丰衣足食”,而人类不但不知足,反而还破坏地球母亲。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把一棵棵大树砍下做成木船、一次性筷子等一切对人类有利的东西,而这些在人类的眼里总是一闪而过,对于大自然是多么大的破坏。

虽然,现在人们处处在宣传环保,呼吁绿色,但这样仍然没有阻止破坏者的脚步,一棵棵大树仍在倒下,沙漠的面积仍在扩大。

现在,由于人类大量地砍伐树木,所以现在荒漠正吞噬着大自然,吞噬着整个地球,人们啊!难道你们就心甘情愿地看着大片的绿的被破坏?这种塑料很难腐烂,被称之为“白色污染”,用过的废弃物十分难以处理。如果埋掉,会破坏土壤结构;烧掉它,能生产出氟化物,氢化物等有毒或剧毒气体,危害人畜。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塑料袋竟然有这么大的危害。

周围环境范文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pile foundation is widely used in the foundation engineering,and the problem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pile foundation is getting worse. This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the harm and effect of the vibration and noise while pile driving,and elaborates in detail the vibration of the compaction effect to the soil excavation and pile bearing capacity later.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prevention measures to the harms above.

关键词:桩基施工振动;挤土效应;危害影响;防治措施

Key words: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vibration;compaction effect;harm and effect;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087-02

0引言

2009年暑假在香港中路银座广场施工现场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由于桩基施工振动对云霄路饭店的影响而改变了设计方案,本文就工程的实际情况就桩基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以论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人口激增,而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尤其是住房相对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交通以及住房等基础设施需要不断更新和改善。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在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楼层紧密,人口众多,各类建筑以及地下结构的施工都将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本文就桩基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简要概述,并就如何减小其影响提出几点建议。

1桩基施工噪音的影响

生物学研究显示85分贝是耳朵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能够容忍的最高噪音,超过85分贝的声音就会使人心情烦躁,影响学习和休息,降低工作效率。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下会引发健康问题。而打桩时,柴油锤产生的噪声高达120分贝以上,一根桩需要锤击几百次乃至几千次,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国外对噪声控制特别是施工的噪声控制都有明确的规定。表1为美国环境保护署对建筑施工噪声的控制标准[1]。

2桩基施工振动的影响

打桩时会产生一定的振动并以振动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但是这种振动与地震产生的振动不一样。在振动传播的过程中,地震所产生的地面加速度可以看作是一个均匀的振动场,而打桩时所产生的地面加速度会迅速衰减,是一个不均匀的的加速度场[2]。打桩时产生的振动会造成地基变形,房屋,管道,公共设施损害,设备及各种精密机械工作性能损害等,居民生活也会造成影响。打桩时,锤击次数越多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3打桩时挤土效应的影响

预制桩施工中会遇到一种称为挤土效应的现象,这是由于沉桩时使桩四周的土体结构受到扰动,改变了土体的应力状态而产生的。当桩身进入地下时,桩身将置换出同体积的土。因此在打桩区内和打桩区外一定范围外的地层,会发生竖向和水平向的位移[3]。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在地表附近,桩周土体产生一定的隆起变形,其下部主要为向下的竖向变形及侧向挤压变形;在靠近桩底部,由于桩体贯入过程中的挤压冲压作用,产生挤压应力,形成动态塑性扰动,出现较大的竖向变形。从地表外形来看,紧挨着桩体仍为竖向向下的变形,距桩周2d(d为桩径)左右范围内属于隆起,而在距桩周5d范围外,变形非常小。

挤土效应造成的危害正是基于上述原理,在预制桩打入时造成周围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升高,降低了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促使周围临近土体因不排水剪切而破坏,与桩体积等量的土体在沉桩过程中向桩周发生较大的侧向位移和隆起。加之群桩的叠加因素,扩大了位移和土体隆起的范围,造成已打入的桩和邻近结构物的侧向位移和上浮。

综上所述,打桩引起的挤土效应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附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危害在密集的建筑群中打桩时,常常会对附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造成危害,致使结构物出现裂缝,煤气管道因土体侧向位移而破裂,引起泄漏等,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3.2 使得桩体抬高,挠曲及折断如前所述,在沉桩过程中,桩要置换相同体积的土,致使在打桩区内地面将会被隆起及抬高。尤其是在灵敏性高的粘土中,桩周土会产生很高的孔隙水压力,使先打入的桩向上浮起。当有邻桩压入时,由于挤土效应与之相邻的已压入桩体除桩顶部位外,在水平方向均受到压力作用;在垂直方向,由于已压入的桩的侧摩阻力与桩体自重应力的叠加作用,其上部将受到拉应力作用,而下部则受到压应力作用。桩体侧向变形在1/2桩长左右处最大。由于地面的隆起,已打入的桩上抬,造成桩尖脱空,现场载荷试验时会发生突沉现象。这种现象使单桩承载力的确定变得困难。

3.3 在边坡或边坡附近打桩带来的危害在港口工程建设中,常需要打入大量的桩。由于临江面边坡的阻力小,桩位常向江面移动,更严重的是会导致边坡失稳,所以在这种工况下施工要特别注意。

3.4 打桩与基坑开挖互相影响带来的危害在打桩区附近开挖基坑时,由于侧向卸载,常造成附近基坑围护体系移动,以及桩向基坑方向移动。桩越密,相邻的基坑越近,越深,影响就越严重。另外基坑开挖本身的大量卸载,而大量桩打入地下,储备着很大的挤应力,这些挤应力的释放会使工程桩发生位移。位移方向往往与挖土方向一致。最近上海“莲花河畔”住宅楼的倒塌就是典型的例子。

3.5 桩承载力的后期效应对周围土体来说,打桩过程是一个不排水的挤压过程。因此,在桩周围土体中必然会产生很高的孔隙水压力。打桩结束后,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周围土体发生再固结,再固结导致土体有效应力增加,因此,桩的承载力也会随时间而逐渐增加。另外,再固结将导致桩间土面下沉,使得土面与承台脱离。

打桩引起的这一系列情况,主要是由于桩对土的排挤作用造成的。在饱和软土中打桩,土的渗透系数变小,由桩对土的挤压应力引起的孔隙水压力消散越困难,桩土体积等代效应就越大,因此危害性越严重。

4打桩影响的综合防治措施

4.1 防噪声的措施打桩施工时,应将桩架用隔音板或布蓬围起,不在规范规定以外的时间打桩,尤其是不在夜间打桩,以保证居民的生活不受干扰。

4.2 防振动的措施对在打桩受影响的建筑物周围可以设置防震沟,既隔断了打桩产生的振动波的传播,又缓解了地表土体的侧向位移。而对周围建筑物内的精密仪器、仪表或机床采取隔振措施,了解打桩干扰频率,使保护对象的固有频率避开干扰频率,防止产生共振。

4.3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控制打桩速率打桩顺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打桩进度和施工质量,甚至危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打桩的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挤土方向。由于先打入的桩对后来打桩产生的土移,能产生阻挡作用,故打桩顺序对不同部位土体的位移量也能起到控制作用。在迎着和背着打桩顺序的方向上,与打桩距离相等的两个地面土体的隆起和位移相差可达一倍至数倍。我们可以通过安排不同的打桩顺序来有效地减少土体在不同部位的位移量。在空旷场地上,先中央后周围,由里及外的打桩顺序可以有效地减少挤土效应,不至于使中间桩桩难以打入,甚至使外侧各桩被挤压而浮起。跳打可使区域大建筑场地的邻近建筑物变形趋于平衡,有效地减少不均匀沉降,防止建筑物倾斜。区域小的建筑场地,采用间隔打桩,减少土体的侧向挤压力。两边跳打的工艺则适用于场地两边均需要保护的情况。

打桩速率决定着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散,而超孔隙水压力对土体的变形又有直接的影响[4]。打桩速率越高,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也就越快,影响也越严重。因此对打桩速率的控制尤其是打桩初期和后期速度的控制影响着其对周围建筑物的危害程度以及施工进度。打桩速率的控制和调整就显得格外重要。

4.4 防挤土的措施基于挤土效应产生的原理可以通过设置垂直排水通道以及在群桩周围布设应力释放孔的方式来加快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减轻土体挤压产生的位移。预钻孔打桩及开挖防挤沟,可以隔断打桩引起的挤土压力及超孔隙水压的传递途径,起到减少浅层土压的作用。

4.5 加强监测在打桩作业范围内的建筑物设置观测点,时刻注意建筑的变形情况,做到信息化施工。

5结束语

(1)打桩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打桩的数量,桩间距,土质情况以及桩距离建筑物的远近程度等等,因此施工前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合理有效地施工方案,并对可能发生地情况做出预测,从而减少打桩对环境的影响。

(2)打桩对周围建筑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物本身的结构状况,因此施工前充分了解周围建筑物的原有结构及基础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3)合理安排打桩顺序使各种防治措施中最经济可行的措施。打桩顺序应背离被保护建筑物,由近及远进行。当四周都有被保护对象时,宜从往中心打。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及测量方法》.

[2]王永良.桩基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J].西部探矿工程,2004,3:65-66.

周围环境范文5

关键词 深基坑;环境影响;监测

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8-0061-02

1 深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土体的变形,尤其在软土地区开挖基坑,土的流变性影响也非常显著,基坑底部土体的隆起、支护结构失稳破坏、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等变形现象引起基坑周围地层移动。

1.1 基坑底部土体的隆起影响

基坑开挖的过程是基坑开挖面上卸荷的过程,由于卸荷而引起坑底土体向上回弹,基底土体回弹后,土体松弛与蠕变的影响使土隆起。基坑开挖后,支护结构向坑内移动,在基底面以下部分的支护结构也向基坑内移动,挤推其前面的土体,造成基底的隆起。

1.2 支护墙位移影响

基坑开始开挖后,支护墙便开始受力变形。在基坑内侧卸去原有的土压力时,墙外侧受到主动土压力,而在坑底的墙内侧则受到全部或部分的被动土压力。由于总是开挖在前,支撑在后,所以支护墙在支撑以前已发生一定的先期变形。墙体变形不仅是墙外侧发生地层损失而引起地面沉降,而且使墙外侧塑性区扩大,因而增加了墙外土体向坑内的位移和相应的坑内隆起。支护结构变形产生的地面沉降和引起的结构失稳破坏,对基坑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往往是严重的。

1.3 地下水影响

地下水位下降、流砂和涌砂现象均会造成基坑失稳,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1)降水使原有地下水位降落,邻近建筑物基础下水的浮托力减少,亦使地基土的荷载增加,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附加荷载增加而使土固结,产生地面沉降,从而造成周围建筑物的下沉;

2)当基坑以下的土为疏松的砂土层时,受向上的渗透水压的作用,当产生的动水力坡度大于砂土层的极限动水力坡度时,砂土颗粒就会处于悬浮状态,在渗透力作用下,细砂向上涌出,造成大量流砂;

3)在软土地区,由于粘性土层和含水层相间分布,当止水帷幕失效或降水未达到要求时,含有粉细砂含水层的地区,会因过大的水压力,而发生基坑大量涌砂。

1.4 影响周围地层移动的相关因素

相关因素有支护结构系统的特性;基坑开挖的施工顺序;基坑内土体性能的改善;开挖施工周期和基坑暴露时间;地面超载和振动荷载;雨水和其它积水等因素均会影响周围地层的移动,从而造成周围地面沉降、支护结构失稳破坏等现象,严重影响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

2 安全监测与环境保护

基坑工程是土体与支护结构体共同作用的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监测工作既是检验设计理论的正确性和发展设计理论的重要手段,又是及时指导正确施工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通过对基坑周围地层位移和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等保护对象的变形及受力情况进行监测,将取得的数据与预测值或计算值相比较,能了解工程变化的态势及工程施工所造成的影响,能较准确地以量的形式反映这种影响的程度。

对周围环境的保护也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实测数据表明,基坑开挖对周围有较严重的影响范围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2倍~3倍,故在此范围内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首先要考虑采取积极性保护法,即在施工前详细了解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基础类型、埋深等情况,提出减少地层位移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采用超前预测的方法,预测基坑施工对周围影响范围的程度,初步确定周围建筑物和管线的保护措施,在施工中加强监测,及时采取改进施工措施和应变措施以保证达到预期的保护要求。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应采取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技术方案,必要时也可采用工程保护法,一般有:基础托换、地基加固、结构补强、隔断法等方法。无论采用何种保护方案,都要考虑地下工程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必须根据保护方案对坑周土移的控制要求,进行必要的、严格的监测。

3 工程实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洛阳市美伦凤凰城6#住宅楼位于联盟路与天津路交汇的东北角,场地长54m,宽21.2m,占地面积1 069m2。主楼为框剪结构,基础埋置深度6.0m,安全等级为二级,基础采用桩基,场地地形平坦。基坑开挖从2004年7月2日开始施工。

本工程四周环境条件复杂,拟建场地西面人行道下有电缆、上下水、煤气管线和人防设施,这些设施离基坑边3m~10m不等;西北角人防入口距离基坑约2.0m;东北角基坑外2m处有一栋二层楼房,该楼房天然地基,条形基础;东侧有一栋七层综合楼,距离现基坑约4.5m,该楼中部有一楼梯向基坑方向伸出2.5m。

水文地质条件,本场地地下水类型分为两类:一类为贮存于杂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另一类为贮存于下部砂性土层中的孔隙承压水。

场地周围无不良污染源,根据有关规定,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3.2 基坑支护结构方案设计

考虑本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开挖深度、工程工期和造价等因素,结合本工程特点,按二级基坑标准,对6m左右基坑支护的多种方案进行比较论证,最后确定采用分段设计。具体如下:

1)东西两侧IJ、KJ段有一栋二层办公楼,IF段有一栋七层综合楼,AD段人行道下有电缆、上下水、煤气管线和人防设施,为确保该两侧的安全性,采用重力式水泥搅拌桩挡土墙。采用该方案既能挡土又能止水,经济合理,有利于开挖和基础施工,有利于确保工期。

重力式水泥搅拌桩挡土墙设计2~6排φ500mm的水泥搅拌桩排列在一起,相互搭接150mm,桩心距350mm,桩长7m。水泥采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为15%。为了克服搅拌桩抗弯刚度小的弱点,采取在桩内插筋,墙顶C20钢筋混凝土盖梁,盖数宽度为墙厚加200mm,高度500 mm,桩伸入梁内不少于50mm。

2)南北两侧(AK段、DEF段)无特殊建筑,因此选择了造价相对较低的喷锚支护来保持土层稳定,防止土体滑动剥落,保证土方开挖过程中基坑的稳定与安全。

锚喷支护设计5排锚杆,梅花型布置,排距0.9m~1.0m,水平间距1.0m,坡脚加2排超前锚杆。锚杆头部采用2φ16钢筋横向焊接,再与网片焊接。锚杆采用φ48厚3.5mm的钢管,打入角10度向下。面层钢筋网为φ6@250×250,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锚喷网厚度为10cm。

3.3 监测方案设计

1)基坑周围土体的水平位移

基坑周围土体的水平位移通过预埋于连续墙体中的测斜孔中进行,测斜管采用φ72有定向槽的PVC塑料管,仪器为CX-3型测斜仪。在基坑四周布置了测斜管11根,埋深20米左右。

2)沉降监测

在基坑周边布置9个沉降观测点和水平观测点,以此监测墙体水平位移的发展。由于离基坑3m~10m处有两栋楼房,加强这些部位的监测十分重要,为此对两栋建筑实施沉降监测,监测指标采用最直接反应建筑物安全的指标即房屋各个角点的沉降及相互之间的沉降差。

3)地下水位监测

为了了解基坑内的水位情况及降水效果,在基坑内布置了2个降水井,井内设水位管进行水位监测。

3.4 监测结果与分析

1)周围建筑的沉降变形

周围建筑的沉降监测可以看出,基坑在第22天开挖完成后周围建筑物沉降持续发展,出现突增情况,其后开始回弹。并且二层办公楼(条形基础)的沉降量明显大于七层综合楼(桩基础),这是由于两者的基础形式不同造成的,因条形基础的持力层为软土层,而锚杆钻孔施工对土体的反复扰动破坏了软土原始状态,此时建筑物会发生明显的沉降,故二层办公楼的门窗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和裂缝增大的情况发生。当土体扰动完全停止、基坑混凝土底板浇筑完成(第32天)形成基坑封底,水位有所回升时沉降才趋于稳定。

2)周围土体的水平位移

通过试验数据可知,2号和4号处的水平位移较大,其原因是在基坑施工过程中,由于连续降雨,致使西侧墙体变形发生突变,几天中墙顶位移增加了几十厘米,基坑地面位移达30cm,地面产生明显裂缝,后采取应急措施,将斜支撑直接撑在基础垫层里,并调整基础底板施工进度,尽早浇筑靠近墙体的基础底板,使该处墙体变形得以控制,在此后施工期间,墙移变形速率缓慢。

4 结论

1)基坑施工造成的地下水大量流失、锚杆钻孔施工对软土的扰动、建筑物基础形式是影响基坑邻近建筑沉降的几个主要因素;

2)坑周土层位移大于支护桩的水平位移,因此估算坑壁位移时,应考虑桩间帷幕位移的影响。坑外软土位移有流变特性,基坑不宜暴露时间太长,沉降发展对基坑稳定性不利。基坑对周围建筑的影响距离约为2~3倍开挖深度;

3)在粉质粘土、粉砂与粉质粘土中的基坑开挖,应特别注意坑壁的渗水,坑壁渗水会引起周边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和孔隙水压力减少,设计和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以稳定坑壁和保护周围建筑安全;

4)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天气的变化,降雨等不利天气对基坑的变形影响很大;

5)基坑变形和支护结构应力在远未达到一级基坑的安全控制值情况下,基坑开挖仍能明显地影响周围的建筑物和土层,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周围环境范文6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明确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意义与任务。

我校接到通知后,组织学校行政及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该文件,领会文件精神,提高教职工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认识,明确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意义,同时,还对此次整治的工作任务与整治重点进行了学习、讨论,并结合我校实际,还对我校的整治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二、加强领导,健全管理体制

1、成立学校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各教师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2、召开会议讨论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确定工作任务,整治重点,对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布置,做到任务落实到人。

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岗位责任制。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研究、督办和管理,建立学校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教师值班制。落实各项工作的措施,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安全培训,强化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三、落实文件精神,发现问题及时整治

1、收到文件当天校领导集体学习文件。及时安排部署。

2、学校组织专人对全校校舍安全、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等进行了专项检查与整治。

1 2在这次整治中对校内建筑进行安全排查,对食堂与小卖部的食品卫生进行了突检查,重点检查有无过期、三无、裸露食品,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批评教育,并限期整改,并对今后的食品卫生提出了要求,学校将长期做好食堂及周边饮食摊点的整治工作,保持整治成效;此次检查与整治还对消防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

3、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了整治。

为加强集会、课间操、放学楼道的安全管理,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学校经常利用广播、升旗仪式、集会,班会等形式强调学生不准乘坐无牌无证车船、非客运车船、超载车船、报废车船,学校还多次强调不允许全体师生乘坐无牌无证的摩托车,确保学生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上一篇繁华似锦

下一篇祖国赞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