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散文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散文教学范文1
众所周知,现代散文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与其他文章体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从鉴赏文学作品这个角度来进行现代散文的阅读教学,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提供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从而促进了他们有关新课改所要求的学科能力的形成。以下就结合本人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来具体谈谈如何搞好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以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 初步培养鉴赏散文的能力
首先,在阅读中学习品味语言。散文的语言一般来说,或流畅、华美,或自然、朴素,在教学中要挖掘作者运用语言的褒贬色彩,品味语言的格调、情味,揣摩语言的内涵、内蕴,联想语言的文外含义,想象语言的空白形象,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力;其次,在探究中鉴赏文本表达技巧。如前所述,散文的构思及表达是自由的、灵动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略、欣赏作品构思的艺术匠心,选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好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阅读散文就要从中品出这股诗味来。散文的诗意不是神秘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它是从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如意境深远的画面,浓烈的抒情,神奇的想象,诗一般的语言等等。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捕捉散文的诗意,要善于从寄情的事物中捕捉诗意,尤其要抓住作者抒写的“动情的事”和“动情的物”,要抓住“动情点”;其次要在意境的层层开拓中捕捉诗意;在人物及其活动中捕捉诗意;最后,在合作中积累学习方法。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教会学生合作学习,能欣赏、分享他人成果,能宽容、接纳不同意见,并能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解读鉴赏方法。
2 重视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所固有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阅读中常用的技巧和相关的知识来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时,为激起学生对阅读现代散文的兴趣,我们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完全融入现代散文的情境之中,以发自内心深处的那种饱满、强烈的感情,通过对作品当中的那些精华进行感知,对作品中那些最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来进行感悟,以这种方式来感染学生和传导知识,促使学生与我们教师一起感受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成功营造了让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阅读现代散文的兴趣。
3 广泛涉猎散文课程资源
散文教学范文2
关键词:先秦诸子;散文;教学方法
追溯本源,探寻根基。在中国思想史上,先秦时期中国社会轴心时代,在其后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思想方面,都不曾超越当时的辉煌和成就。因此,在人教版高中的语文课程中,特安排了《先秦诸子选读》,选录了《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六部作品中的一些重要篇章进行整合,以达到系统学习的目的,这对于诸子文章的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先秦诸子散文的重要意义
高中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和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摄取多方面的精神食粮,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所知,只知孔子老子之名,而对于其真正的伟大在哪里,其有什么思想缺一无所知,难免写作文捉襟见肘,孤陋寡闻、内容浮浅、精神疲软等心灵疾患时有发生,展现了新一代青年人文精神的缺失。所以,先秦诸子散文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深入学习先秦经典著作有助于了解中历史文化背景。先秦诸子产生并活跃于春秋战国这样一个战乱纷争不断,称雄争霸割据,思想文化异端崛起的历史舞台上,其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日新月异皆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社会风云激荡的迅速剧变孕育了伟大的思想家。
深入学习先秦经典,是中国国学的复兴的必由之路。作为一个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舞台的主角,肩负着历史的重担。
二、诸子散文教学给教师提出的挑战
教材选取的诸子文章都为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典篇章。这些篇章包含着深刻的社会人生智慧,是各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现实启发意义。如何利用好这些专题完成“课标”所规定的目标,是摆在广大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和巨大挑战。
(一)、教学方式的选择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否还适用诸子文学教学呢?先秦诸子的作品,时隔久远,古汉语言文字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演变,对于一个古汉语言文字积累并不十分丰富的高中生来说是无疑是最大的难题,再加上生活的时代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差迥异,要使学生做到心领神会达到教学效果那更非易事。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让学生对于这些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去认真领会体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髓所在呢?这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的一大挑战。
(二)、在文字与思想之间――教学过程中度的把握
择重而学,对于学生必须要知道的文言知识一定要重点讲解,在此基础上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梳理探究,并结合实际研讨都是必要的,但课堂就是课堂,我们不能带着学生读所有的经典,我们要重点要放在“读”和“研”上,提高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写作和表达能力与接受人文教化能力,让学生将来可以都更多的经典才是最终的目标。因此,新课改下的诸子散文教学是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个巨大的难题,怎样教和学才能把握住度,使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既提高自己学习能力,有提高自己精神修养,达到神与古人交的最佳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又一重大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摸索中前进,根据课程特点,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设计切实可行且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
三、先秦诸子散文教学方法新探
每每提起语文教学方法,我们就会很自然的想到那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式、讨论式、启发式、分析式、提问式等等。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哪些枯燥、难懂,时隔久远的先秦文章,营造一个快乐和谐语文课的教学氛围呢?本人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快乐讨论法
这一方法并不新鲜,在我们现在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但是在先秦散文教学中则用之甚少,其原因在于学生讨论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所选的这些文章大多并不是非常难懂,通过学生的查工具书,教师的疏通,一般可以理解,且其中蕴含了思辨的思维和许多有意义的小故事,要达到真正的领会古人的用意,与我们现代的生活结合起来,必须要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可以这样说,以调动学生兴趣、保持学习兴趣的愉快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二)、整合法――信息技术与诸子散文在教学过程中相整合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视觉体验,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突破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这一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多媒体计算机有其独特的优势,改变了以往教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将多媒体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考能力,有效地解决课文中的一些难于理解的问题,尤其是时隔久远的先秦文章。
(三)、疯狂朗诵法。
散文教学范文3
关键词:现代散文教学 初中语文 优化策略
散文在初中语文课本所占比重很大,其中现代散文更为突出,其重要性可以见得,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也都感困惑,本文将针对现代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优化策略。
一、现代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教师而言,现实的原因:升学压力和应试体制,使得每篇现代散文都有教学的重难点,乃至考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难免会因现实原因,课堂教学成了照本宣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挑重难点来讲,学生反而成了听,没有和文本的亲密接触,更没有融入文学作品当中,也就没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慢慢变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背什么,长此以往,就酿成了,丧失阅读能力的后果,进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对于学生而言,其一是对现代散文有种认识上的偏差,觉得不是考试重点,篇幅又长,都是白话文,没有文言散文的重视程度高。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文章篇幅长,会让学生一下抓不住作者在写些什么,尤其距离作者写作年代较远,对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不清晰,甚至少有学生会有意识去查询资料对写作背景有个很清晰的认识,更是基于不能很好地感悟作品,产生情感的共鸣。其二是对散文的学习方法只知皮毛,老师会传授应该怎样学习散文。只是没有生动有趣的示例作为引子,初中学生对于纯理论的散文学习方法的解读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反而会感到很困惑,本来很容易的入门引导却成了学习的绊脚石。初中学生正是充满活力,活泼好动,对未知的新事物充满好奇和想象,如果对于初次学习散文的体验不深刻或不到位,必定导致学习兴趣的消失,压力的倍增。其三是具体操作方法和巩固应用混乱。对散文学习没有自己的方法,不知该怎样学,重点该怎样把握,学习现代散文的意义何在等等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二、现代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优化策略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边互动的活动,所以现代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优化策略当然应该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优化入手。
首先,教师要专于文学作品,认真研读,加以体悟。在备课和写教案的过程中,一定要参考《语文课程标准》,遵循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实际过程中的灵活应变,更应该因材施教,每个班有每个班的语文基础和水平,不能多班一教案,这是对学生不负责,对教学不严谨的工作态度,所以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求对其有针对性的教案。对于某篇现代散文,学生应达到的水平和各不相同。譬如:基础差的学生,对于文本的主要内容都很难梳理,更难于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作品抒发的情感,对他们来说,要发挥想象,身临其境的去体悟作品,情感上的陶冶就显得尤为重要,更应慢慢传授散文的学习方法,还必须是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为引导,纯理论解读的学习方法只会让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反而产生厌烦情绪。所以,疏通文章脉络,身临其境的体悟作者的真情就显得尤为重要。随他们而言,写作十分头疼,要在平时的课堂学习当中,让他们真正投入现代散文的学习当中,汲取营养,能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目的,只有如此,才能在后续的写作方法上加以点播,再给文章添砖加瓦,锦上添花。
其次,强调“品读文学语言”的习惯。对于学生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学生略显羞涩,不善于表达自己,对于站在全班的公开场合更是紧张,不善口头表达,甚至连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都大大折扣。刚开始的鼓励和引导就很重要,可以采取齐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读,自荐读,反复读的方式,来细细品味文学语言,对于文章出彩的句段,更是要精度,让学生大胆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敢于抒发自己的想法很重要,语文向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各抒己见,总体大方向不偏差,皆言之有理,鼓励为主。
再次,学生要有预习的习惯,通过预习,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梗概,要学生能自己说出文章的大意。如《绿》这篇现代散文,文章较长,给学生时间,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写了什么事?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具体的经过,写了紫藤萝的绿,对“绿”作者有了怎样的描绘?有哪些句子写得出彩?好在哪里?等等疑问带领学生再读文本,自己或小组合作找出答案,最后,情归何处?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于作者写作年代较远,必须了解写作背景,才能更好的体悟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
散文教学范文4
[关键词]散文教学;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69-01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强调学生个性阅读的同时,怎样提升阅读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趋同呢?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文体确定相应的重点。对于散文来说,关键在于把握好结构、语言、意境。笔者以苏教版五年级《望月》一课为例,浅析通过抓住“三美”来突破教学重点。
一、抓住语言美,夯实语用训练
散文的语言比较凝练,对其进行品味鉴赏应成为教学的重点。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语言进行多元对话,通过对话来走近语言、品析语言、感悟语言,继而实现迁移,夯实语用训练。《望月》这篇散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语言具有一种诗的味道与意境。
比如“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小外甥在比喻月亮,还有“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具有非凡的想象能力。这里仅仅列举了几句,就透露出了一种调皮和精灵古怪。作者不仅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小男生,而且在字里行g还透露出作者对小外甥一种浓浓的喜爱之情。
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此进行重点设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强化语言感悟与品析,这样可以推促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小外甥进行深度对话,在把握文本主题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有效训练。比如,可以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联想“月亮还像什么”,还有什么“诗的语言”。这样,学生的思维自然被激活,表达也会精彩纷呈。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能有效推促课堂的精彩生成。
二、凸显结构美,提升表达水平
对于散文来说,其结构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散而神不散。表面上看,作者海阔天空,洋洋洒洒,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实质上所有的语言,所有的素材,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服务的。因而在散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突破素材表面的凌乱现象,紧扣主题,紧扣中心,即“文眼”,进行结构分析,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望月》这篇散文,其“文眼”就是“幻想”。当然,这“幻想”不是空想,也不是毫无根据的想象,而是围绕月亮进行描绘的。因而教师在分析中,需要扣住“幻想”这一“文眼”,按照顺序分析江中之月、诗中之月与想象之月。诚然,月亮不仅是这篇散文的意象,更是其主要内容。比如开头提到“夜深人静”,结尾提到“凝视着月亮……”前后照应,让整篇文章浑然天成。同时,一个省略号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比如小草、雪,等等,甚至可以按照“幻想”主题进行仿写。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而且还能推促学生进行表达迁移,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突破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散文如同水墨画一样,追求的是意境。分析散文,如果只停留在语言结构上,那么对于散文的把握还是肤浅的。只有深入散文之“意”,切实做到与作者进行对话,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情感的共鸣。散文的“意”更多的是指作者所流露出的情感。这种情感一般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借助一定的景物、一定的事物来表达的。作者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继而与作者产生一种类似的心灵感应。
对于《望月》这篇散文来说,其“意”应该是对小外甥的喜爱,对月亮的赞美;“境”则是指文中的人和相应的景。通过语言描述,将人和景融为一体,则是作者所要表达的独特感受。比如,作者与爱幻想、聪明可爱的小外甥一起背诗、赏月,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这里分析意境,发现其中的美,对于学生来说,属于教学难点。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其审美意识。研读这篇散文,其价值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片段描写中的特定感受,即作者对小外甥的喜爱、对自然景色的一种由衷赞叹。分析此文,需要挖掘其原生价值,紧扣教学目标进行取舍。这样才能让散文教学更加高效。
散文教学范文5
一.沉浸式诵读,走进散文语境
散文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鉴赏文章的能力。通过沉浸式阅读,学生能深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语文课本所选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我们通过沉浸式阅读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沉浸到大量而丰富的经典语言范例中去,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深层内涵,体会文章的语境。
教学散文,要善于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带领学生走进散文的语境。让学生在诵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快速地把情感融入到文章中,欣赏散文中韵味。朱自清的《春》是初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散文,其中描写花草在初春争奇斗艳的一段文字,孩子们特别爱读。教学中我们因势利导,把孩子们神奇的想象带入春天花园的情境,在诵读中感受小草、桃树、杏树等事物的俏皮可爱,想象“杏树”和“桃树”之间你推我攘的顽皮劲。学生在朗读中不自觉地沉浸在文章的语境中,想象出一幅幅有趣生动的画面,自然对描写事物的拟人手法有了兴趣。
诵读是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指导学生有兴趣地读,有目的地读,有收获地读,调动起学生的全部感官,让学生快速走进散文的语境含英咀华。
二、沉浸式赏读,品味散文意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单纯地教导学生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沉浸式散文教学主要教会学生品味散文中突显的人文精神,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融入到散文的情境之中。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励志和正能量的内容,文中主人公的奋斗历程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是一种难得的精神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坚强的人格。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描写了父子在离别时的感人细节,表现出了父亲的爱子之情和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之情。文中语言较为平实易懂,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父亲为他去买橘子的一系列动作,学生要感受到深藏在父亲内心的爱子之情,必须要反复揣摩文章的细节,慢慢品味父亲的背影的深层内涵。让人感动的文章从来就不是辞藻华丽的文字,而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包含着最朴实的情感。文章越是平淡,学生越是要把自己沉浸到文章情境中去,才能体会到散文中高雅意境。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是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把握好散文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这样学生才真正品味到散文的高雅艺术。
三.沉浸式体验,陶冶人文情怀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是一种学生和作者进行感情交流的体验形式。学习散文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陶冶生活情操。初中语文教师设计沉浸式教学环节时,要结合生活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沉浸式散文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善待万事万物。
散文教学范文6
【关键词】 散文;审美功能;广泛涉猎;心得感悟
散文重在抒写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思,结构自由灵活、题材广泛多样的一种文体。杂文、小品、随笔、报告文学、游记等都属于现代散文范畴。优秀的散文不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开阔人们的视野,启迪人们的智慧。
现行语文教材中散文所占篇幅最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中学散文教学上让散文教学更大程度的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优化高中散文教学法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三种意识
对于文章整体的把握,根据散文文体特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就要有三种意识:
1、“独特意识”。抓住散文的特征——“贵在有我”,引导学生潜心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深入挖掘作品的“独特与深刻”的“情思”,找到作品中的那个“我”,体悟出“我”的个性。
2、“鉴赏意识”。审美阅读能力,包含审美感受力与审美鉴赏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转自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不仅感受散文的美,而且要从遣词造句、音韵节奏、文脉气势、修辞手法上分析它何以产生美的效果。让学生“跳出来反观”,依托审美的感性认识,深化其思想涵义的深刻精妙之处,精化其人文情怀的感人之处。
3、“语言意识”。引导学生“披文入情,高度重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高质量地培养语感。抓住作品中那些最有教学价值的语言加以咀嚼,如朱自清的《春》中,对主题“春花图”中几个关键词:让,赶趟儿,闹着,散,眨等,写出了百花争春的繁盛,最后三段中的娃娃新,姑娘美,健壮青年,不仅包含比喻、排比等修辞,而且抓住事物特征,突出主题,以及抒情式的表达,熟练掌握和运用鉴赏语言的方法。
二、发挥语文审美功能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的确,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中学散文教学更是美育的重要阵地。因此采用鼓励吟诵法教学,吟诵是学生对文本的朗读,学生通过对散文优美文字的语感体验,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形象的内在意蕴,唤起学生对作品和对自身生命力的体验和确证。语言文字的东西是需要反复吟诵的,尤其是散文,一定要给学生吟诵文本的时间,因为散文生动的语言无需教师做过多的分析,过多的分析会破坏散文原有的意境,而通过朗读,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情感自然而然地就表达了出来。学生的吟诵为课堂教学拉开了情感的序幕,也实现了文本对学生的美的传递。同时,教师应用充满激情的声调来朗读文中富有情感的语段,用美的语调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进散文的美丽殿堂。教师自身的朗读应比磁带、课件中的录音更具感染力,教师的优美朗读能造成一种声音在教室回荡的艺术效果。好的散文语言就如同诗一样优美,在朱自清的抒情散文中,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给人以美的享受。他注意修辞,语言优美,用字遣词功夫颇深。朱自清擅长运用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短句,加之有规律的停顿,抑扬有致的句调,从而构成了自然活泼、明快错落的抒情节奏。例如《绿》描写了梅雨潭和它的绿色。作者写坐在梅雨亭看到的景色时云在头上流着,草丛透着绿意,瀑布冲下,撞击在岩石之上,飞花碎玉船落下,恰如朵朵白梅,又如点点杨花,如此描绘静观景物,真如工笔画一般,读来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因此,在学习时,可以先为学生描绘一副“绿意盎然”的画面,通过这个特定的审美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领悟文本所营造的美学意蕴,从而使其受到审美熏陶。
三、广泛涉猎散文课程资源
散文教学既要看到著名作家和作品,也要看到作家写作的亮点以及写作目的,抒发作者内心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突出散文文体、散文风格的多样性的,展示散文的语言艺术的。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本,也要重视利用课外资源。散文是美文,对于散文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文化积累,散文是体现对人生,对生活,对生命认识的一种文体,因此在广泛学习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教师的课内与课外资源组合,学生的课上与课下的资源搜索,全面广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散文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大量广泛地引用相关课内外课程资源,指导阅读和写作。加强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直接引起教育观念、方法、手段、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学生的主体性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方面将有全新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必要性、掌握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形式、把握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原则。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明确教学目标,根据需要选择校外课程资源。
2、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进度选择校外课程资源,数量要适当,课程资源要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
3、易用性(包括经济性)和可行性原则:校外课程资源必须容易操作,省时、高效。
4、多种感官配合原则:使用校外课程资源时,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淅,促进学生的理解。
四、要求学生写出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