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色彩构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色彩构成范文1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215-01
一、色彩构成的概念
在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中,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即所谓三大构成。而色彩构成是继写生等架上绘画训练之后又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认识色彩理论,掌握色彩形式法则的艺术设计专业独立的基础科目。它是探讨色彩物理、生理和心理特征,通过调整色彩关系(对比、调和、统一等)以获得良好色彩组合的学说。
二、传统色彩构成教学模式及存在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我们从香港和日本引进了色彩构成课(也有人叫装饰色彩课)。其色彩构成理论猛烈地冲击了传统的图案色彩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色彩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的色彩构成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授课。学生在你讲我听的方式中接受教学内容,再通过手绘训练,以作业形式呈现出来,最终由教师进行品评。作业过程中,学生将大量精力放在色彩的临摹及颜料调配上,不注重色彩设计意识培养,缺乏创造性,同时还困惑在颜料调配不均等表现力差等现象中。整个教学模式追求理论的完整性,注重对色彩理论的试验分析,偏重已有理论成果的再现,不注重对色彩运用的感性分析;不明确色彩构成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对色彩的认识、审美、整合和表现的创新能力。学生深感课程枯燥、乏味。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讲授色彩原理时,教师往往以字代色,致使两种或多种色彩的对比及调和效果,学生只能通过联想加以比较,直观性较差。尤其对一些色彩感觉较弱、对色彩知识了解也较少的学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改革措施
(一)注重色彩设计配色能力的培养
色彩,它能改变我们的心情,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心理感觉。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必须具备三个基本元素一个结构,即色彩、图像、文字和构成三个基本元素连接的设计构成。而三个元素中尤为重要的是色彩。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即使我们企图通过各种色彩对比来培养学生的配色能力,如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但基本上都是临摹已有的各种色彩对比,而且未加重配色在色彩设计中的教学分量,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重配色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能力培养
自然、生活、美术、商业中,优美的色彩俯拾皆是。而色彩设计,则是指与广泛而普及的生活色彩、自然色彩铺陈有所不同的用色技巧。应用色彩设计,使人类除了领受自然中丰富的色彩外还能致其精髓来创造生活中更精致、更有组织、更符合需要的人工色彩。
然而,在传统教学中,色彩设计运用培训的很少,尤其在基础课中,导致学生在实际的设计中色彩运用能力差。针对此种情况,在授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设计用色能力的培养。
首先,将色彩设计应用贯穿于色彩的基本理论中去。如在色相环中,设计成12色或24色同图案不同色相的对比(可以对图案进行各式的设计);或从现实中的生活提炼出基本图案,将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色彩推移运用到图案中。
其次,讲授各种不同设计中的用色原则和技巧。如广告设计中的色彩设计、企业表观色彩设计、产品色彩设计、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建筑的色彩设计、服饰设计的色彩设计等。
(三)紧随时代步伐、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学效益
教学中,我们可借助于计算机更加直观地讲解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充实课堂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色彩规律。这是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用文字表达、学生靠联想去感受所达不到的境界。对学生而言,表现的手法不再局限在传统的手绘训练上,避免了因把精力放在画面的精工细做上、技法的表现上,而忽略了对色彩关系的研究与探讨,从而削弱了观察、思考和创新等思维方面的训练提高等不良倾向。因此,可借助一些绘图软件,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外,更多地需要借助大量深入而又系统的色彩作业练习去理解色彩原理,磨练色彩感觉,精纯表现技巧,提高自身的色彩修养,为以后与色彩相关的设计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新时代新技术赋予我们新观念。色彩构成教学必然要与诸多新兴技术和知识发生关系。而快捷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推陈出新的教学思路是实现创新的重要保障。电脑作为现代高科技处理信息的工具,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摄取、存储和处理视觉形象的功能,为色彩构成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表现形式和巨大的艺术潜能空间。
色彩构成范文2
关键词:数字色彩 色彩应用 思考模式
数字色彩作为数字化教学改革的实践课程开设已经有段时间了,很多高校的动画专业、数字媒体专业纷纷开设本课程。传统的色彩构成用颜料绘制,显得费时费力,而数字色彩利用电脑等数字化设备的帮助,能让学生更有兴趣、更高效快速地完成色彩构成的学习。本文从数字色彩的教学实践方面探讨此门课程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最初接触数字色彩的阶段,往往不太适应课程的内容,会为基本概念和色彩模型所困扰,这种新鲜的色彩模式不光带来了工具上的改革,同时也颠覆了他们传统的色彩观念。因此,在初开始的教学阶段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引导和强化。
一、对数字色彩理论体系的正确理解和接受
数字色彩体系与传统色彩体系虽有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它以现代数字媒体理论系统作为基础,以红、绿、蓝(R、G、B)光色为三原色,这就与传统色料中的红、黄、蓝三原色的色彩体系产生了根本的区别。这也成为学生必须接受的第一个“新鲜事物”。
二、避免陷入软件的迷思
由于数字色彩本身的特点,学生的作图手段发生改变,练习和作业都用图形图像软件,且由于此课程多为大学一年级的基础课,所以很多学生之前并未接触过这些软件,在学习的同时,学生需要对软件进行学习与熟练。这本是两全其美的事,即学得了色彩知识,又练习了软件应用,但事实上,很多学生过分苛求于对软件的熟练操作,更关注软件的使用、特殊效果生成,忘记了本该把重点放在色彩的科学合理搭配上,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这一点上,应该从教师和学生同时入手,在教授课业内容的时候,强调对色彩的解读,时时刻刻提醒学生:色彩设计不是靠电脑,而是靠人脑,不要过分依赖软件,要重视感性思考和理性思考的结合。
了解了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后,进入创作阶段。最初接触数字色彩的学生,更多的是用感性来思考题目的实现,这样做的好处是思维发散、活跃,想到的东西很多,会产生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但同时也会由于色彩应用经验不丰富而造成不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想法。即使作品做出来,很多人的色彩设计也是过于繁琐、无序。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系列的引导,不光教授如何搭配色彩,也要教授如何思考:简单——复杂——简单。
引导学生进行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思考模式,第一个简单往往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得到一个题目或者一个课题,脑海里迸发出来的第一个模糊的想法或概念便是个简单的想法。这种单一的感性认知优点在于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此期间会产生很多的想法和点子,在一种无意识的放松状态下进行,没有思想负担,提高学习兴趣,以一种轻松的姿态进入创作,激发其创作的兴奋状态。这种从模糊意识出发的创作方式,其结果要么是作品的色彩表现含糊、错误,要么就是半途而废。因此,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和思考。
在第一步简单的联想和选择做完后,引导他们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化,也就是进行复杂分析。首先要看一看上一步决定的设计方向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课题,如果没有,果断舍弃,重新思考和选择。一旦设计方案确定,就需要挖掘已选题材里深的层次和更丰富的内涵。接着上一步的关于红色的题目,如果选择了“火”作为表现红色的素材,那么就应该引导学生深挖“火”这个字背后的含义,拆解其含义,并用色彩来描述这些含义:青年人是火热的、热火朝天的劳动、上火、篝火晚会、鬼火等等。通过拆解出来的含义,用理性的思考来分析用什么色彩可以将这些信息表达,比如刚刚拆解出的词汇就可以用橙色、红色、黄色、蓝色等颜色进行表达。这就需要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拾色器,拾取尽量多的色彩信息,这便是复杂的思考阶段。
经历理性的思考后,学生需要对这些色彩信息进行梳理和筛选,这一步便是将复杂重新变为简单,让庞杂的色彩信息变成概况、准确、精炼的色彩语言。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并不在于颜色的多少,而在于色彩是否能够准确地传达作品的信息与精神,设计用色越少就越好。此时应该引导学生首先分析上一步产生的各种色彩之间的主从地位,再通过这种主次关系进行筛选和删减。
色彩构成范文3
关键词:色彩;构成;设计
色彩,本身就是个令人着迷的词汇。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色彩里,色彩也在无形中影响和改变着我们。就像明亮的色彩会使我们心情愉悦,灰暗的调子则会使人感到压抑。而色彩构成是从人类的色彩知觉和心理出发,用严谨的科学分析方法,把纷繁的色彩现象还原成最容易理解的基本要素,让理论与艺术审美性结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性和心理联想,按照色彩规律去重新组合、配置新的色彩效果。所以,色彩构成是透过多样的色彩表象看本质,它是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必修课。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使学生去感受和领悟色彩的本质、情感和规律,增强色彩的表现和应用能力。色彩构成教学,是从科学和审美两大块来研究色彩,知识强调色彩规律,审美偏重色彩感觉。系统的理论学习为加深感觉判断和直觉能力是必要手段,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审美。因此,色彩构成的学习不能考纸上谈兵,需要与实际生活结合,在实践中不断的分析综合才能逐渐深入,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检验,总结和完善。
一 与身边事物结合,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讲述理论知识
色彩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从色彩的物理特性和规律出发的。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训练都是用颜料来模仿和再现自然和临摹,理论知识比较缺乏,更谈不上对色彩规律的熟练掌握和应用。因此,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必要深入详细的讲解。但是,基础理论知识的大量讲解对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讲,显得有些枯燥和单调,这时教学的切入点就值得教师琢磨。
在理论教学中,让色彩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在一起,是很好的切入点。例如,讲色彩三元素(明度、纯度和色相)就可以从服装色搭配说起。男生多穿蓝色,灰色,土黄等冷调子的衣服,女孩的服装就显得多姿多彩。活泼的女孩多穿明度较高,颜色绚丽的服装,如红色,黄色等;性格安静的女生更倾向于白,紫和粉红纯度较低的服装。可以找一下服饰特有色,色彩对比强的同学们站在一起比较,分析出服饰色彩原理的及性格的特点。学生们都很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和别人的评价,这样的切入点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积极配合,让色彩规律和自己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这种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与用结合的方法,使所学理论具体化,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帮助提升自己我形象感,寓教于乐。这种新鲜和实用的知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氛围,是教学过程中主客观合拍,教学效果自然得以优化。
实践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采用直观教学。如讲解色彩的空间混合,如修拉的《大碗岛星期天下午》这样优秀的点彩作品。从它独特的绘画效果到其所使用的技法以及在艺术史的地位,重点分析他的色彩混合的技法和强烈的光感效果。从身边出发,上至中世纪文化,下至身边物。空间混合的色彩原理就这样离我们这么近,无形中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色彩,也是设计,更是生活。这样一来,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学习兴趣浓厚。
二 结合设计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实现基础课的连贯及与专业课的衔接
目前色彩构成的教学目的不明确,课程之间也缺乏连贯性。三大构成是一个整体,而色彩构成的学习是其中一部分。将色彩构成溶于三大构成中综合理解,实现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衔接所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三大构成课程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对设计者来讲,形态元素和色彩元素是重点,如果只重视色彩的培养,而忽视了形态元素的组合,就会顾此失彼,无法真正领会设计的整体性。在色彩对比的训练中,引导学生运用平面构成的理念,对画面进行高度概括,按平面化、几何化的方式处理,才能更好的强化主观色调,出现好的色彩对比效果。同样,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的联系素来也是密不可分的。
色彩构成是设计类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计的基础因素之一。因为色彩是表达情感的一种语言,他所表达是人类内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而又客观存在的主观感受,往往被称为设计师的灵魂,在设计中最为活跃、生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室内设计为例,色彩是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的原理和形式美法则对室内空间的个性表达很重要。室内色彩的主色基调,由界面色、物体色和灯光色等综合而成,在设计中常用色相环中的同类色来配置,以体现出不同家居特色。如:墙面色彩用浅米色的色调和家具中性偏暖相配,就显的温暖舒适。又如朝北的房间因采光少,就要用中性偏暖的颜色,如浅黄浅绿等,调和室内的亮度。可见,颜色在空间中巨大效应。因此,结合设计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在教学实践中联系实际的应用,能让学生提前感受设计的力量和作用,增强学习的信心和目标。
总之,以身边事物的色彩为色彩理论的切入点,以启发和开拓学生的色彩感受和表现力; 以色彩构成结合设计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实现基础课的有机连贯及与专业课的衔接;注重与创造思维结合,才能在色彩构成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力与创造力,真正的学以致用,驾驭色彩,更好的达到教学训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尹定邦.色彩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
[2] 范晓春,周晓鸥.色彩构成[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3] 黄 文, 试议印象派对现代绘画装饰语言的激活[J]《艺术研究》2010(12)
色彩构成范文4
关键词:色彩构成;艺术设计;职业教育;设计工作;人才培养
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开创可以追溯至德国的包豪斯学校,包豪斯学校即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学校。包豪斯学校于1919年成立于德国,至1933年关闭,是一所现代实用艺术设计学校。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实现艺术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在它14年的办学历程中,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育理念等方面对后世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完备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标志性的作用。其中艺术设计教育的三大基础课程—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构成包豪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做出的贡献之一。相较于包豪斯系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晚,直至1998年,国家教育部才正式定名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且初始阶段仅在艺术院校和传统大学设立,至于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其艺术设计专业历史时期更为短暂。1999年8月,在原“苏州工艺美术学校”、“苏州轻工职工大学”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成立的第一所艺术设计高等职业院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及符合学生学习特点,需要培养学生全面的设计素质,在设计素质中,色彩的应用技能极为关键,而色彩构成课程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显然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一、色彩构成课程概述
从介绍包豪斯学校可知,色彩构成课程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是在艺术创作、艺术设计,并将艺术融入科学性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方法。其教学目的是为了通过色彩表现,运用色彩构成原理的训练,让学生了解、掌握色彩的搭配规律,从而形成具有色彩美形式的构成方式,组合成富于艺术感、韵律感的设计作品。下面从从色构彩成课程内容、重要性、意义几个方面对色彩构成课程进行一个综述。
(一)色彩构成课程概念
从字面上来看,色彩构成首要的要素便是色彩,色彩的形成原因从物理学角度来说,色彩是指不同材质的物体对日光和各种不同发光体所发出光的吸收和反射呈现出眼睛可感的表面现象。色彩构成课程是在掌握不同色彩区分基础上,研究色彩的产生原理、人运用不同色彩进行表达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和色彩组合规律及应用的一门学科。换句话说,色彩构成就是在正确的色彩原理指导下,利用不同的色彩元素组合传达情感,组合构造出具有一定情感氛围色彩效果的设计作品。
(二)色彩构成课程内容
色彩构成课程是一门具有装饰性特点并结合科学性的设计基础课程,是运用色彩构成技法,通过色彩组合规律有目的性地表现出既定内容,特别是要使用色彩这一专业语言来获得作品内涵与人情感上的沟通。
(三)色彩构成课程重要性
从包豪斯学校创立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伊始,色彩构成在艺术设计门类基础学科中,便和平面构成以及立体构成成为艺术设计的三大基础构成课程,其重要性在于色彩能够带给人们对设计作品先入为主的第一感觉。
(四)色彩构成课程意义
色彩构成课程的意义在于色彩构成课程是从研究色彩的来源、色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及心理上的体验为出发点,通过大量系统的色彩感觉培养,总结出色彩搭配的规律,有助于提升设计师对色彩敏锐度和色彩搭配的熟练度。由于色彩构成是现代设计中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所以掌握这门知识对于设计者去拓展艺术视野、启迪色彩运用灵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设计者在今后的各种专业设计中奠定良好的色彩基础。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色彩构成课程要求
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和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色彩构成课程按照高职教育“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教学原则和锻炼培养学生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专业技能为出发点,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为此提出以下几点课程要求:
(一)色彩构成课程设置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过程的诱发因素,决定学生的情感态度在学习上的选择方向,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是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条件。浓厚学习兴趣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并为最终取得优异的学习效果创造条件。而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又反过来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程度,使其通过良性循环的学习活动得到身心的满足感,从而对学习过程产生愉悦的心理情绪,每一次的学习过程都是内心得到满足、得到情感升华的过程,由此学习效果与学习兴趣达到循环往复、互相促进的积极状态。
(二)色彩构成课程作为设计基础课,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该课程的授课方式要求与专业课培训的衔接,其目的是为了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技能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打破原来单一的基础课教学模式,使色彩构成课程与专业课教授紧密接轨,实现学生三年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的整体贯通,从而超越每门课程的孤立授课,达到从宏观上对学生整体设计素养的把握,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需要的目的。
(三)色彩构成课程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求相融合
为了响应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号召,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课程采取模块式教学法,在教学模块的设计和操作中,重视理论教学,注重实践操作,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并且为适应当今设计工作需要,强化多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辅助作用,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协助完成设计目的的能力,符合当今专业人才需求。
(四)色彩构成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围绕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个核心,除了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更要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设计综合能力,这需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组成团队,通过市场调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与教师分别商讨确定设计方案,再经教师点评和辅导,修改作品中略有瑕疵的部分,进而完善整套方案进行设计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强了动手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色彩构成课程培养学生注重积累的能力
这种积累包括知识积累;设计作品、经历积累;设计思维积累等。这种积累的丰富性有益于未来就业,不仅对学生个人思想的成熟具有一定帮助,也是一个设计师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色彩构成课程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重要性
一是,从前文总结色彩构成课程的内容,可看出色彩构成课程所学习的种种技法,均是在艺术设计实践中需要使用到的。换句话说,任何一幅色彩作品,无论平面设计作品还是三维动画作品,甚至绘画作品都会包含色彩构成的技法在其中。如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大师蒙德里安的作品,虽然其作品纯属绘画作品,但其画面构图依然采取了色彩构成的色彩对比规律。二是,色彩构成技法的掌握对设计师培养完备的设计思路,运用适当的设计色彩,创作出成功的艺术作品,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色彩构成在画面中的呈现是显示出设计师设计能力高下的主要方面。三是,色彩构成技法运用的正确与否是设计师实现设计初衷的关键,作品中色彩的使用,搭配的效果是能否正确传导出设计师感情诉求的重要因素,也是奠定设计师最终设计作品成效的基础。最后,除了以上三个方面之外,色彩构成课程的学习是其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掌握其他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条件。这也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程设置将色彩构成放于学生大学一年级的课程安排之中的原因之一,学生要在大学一年级学习色彩构成课程之后,才能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如报刊设计、CI设计等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
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趋向
众所周知,艺术设计包围着人们身边每一方面,社会生活及工作需求使人们无时不刻都离不开艺术设计,譬如人们穿衣需要服装设计,人们购买商品需要包装设计以及平面广告设计,我们居住的场所需要环境设计,我们看电视需要多媒体设计等等,可以说艺术设计无处不在。而这些门类艺术设计需要大量的艺术设计人才。人才需求的门类和数量的增加使艺术设计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逐渐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设立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不仅是社会的需求,也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可以说,现代生活中艺术设计专业的涵盖性极广,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主要包含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影视设计等领域。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主要为上述领域的职业岗位培养具备相关艺术设计思维、艺术设计技巧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现代设计技术,结合当今设计元素,符合现代设计审美趋向,进行设计和制作的高技能人才。为此针对这些领域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特地开设装潢设计、装饰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来培养从事以上行业的艺术设计人员,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这是开设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任务,同时这些行业也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
五、总结
色彩构成范文5
关键词:色彩构成;教学改革
一、色彩构成概述
色彩构成是在时代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开始于德国一所设计学校的基础课程。色彩构成,就是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以人对色彩的心理效果和知觉出发,将及其复杂的色彩还原为基本的要素,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利用色彩在量与质上的可变性以及在空间上的可变性,进行组合并创造新的色彩效果的一个过程。色彩构成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是与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密不可分的。色彩构成涉及物理、生理、化学、没学以及逻辑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是一门岁色彩系统与完整认识的基础科目。对色彩构成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关系着设计作品的创意以及修养,对现代的艺术设计以及视觉艺术的创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色彩构成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审美的判断能力以及创新的精神。
二、色彩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色彩构成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不断地趋于成熟,但是,在色彩构成教学中仍然存在相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侧重于教授学生大量的色彩理论知识和色彩构成技巧,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色彩的把握和运用是有帮助的,但是却缺乏新意,降低了学生对色彩学习的敏感性和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色彩构成的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探索色彩的能力,把握色彩的规律,侧重的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往往是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色彩技巧的学习,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也没有很明确的目标来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把握以及创造思维能力,因此,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于美学是很不利的。
三、色彩构成教学改革的措施
色彩教学构成对学生今后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是有很密切的关系的,因此,一定要对色彩教学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下面就色彩教学改革的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1、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色彩构成教学的实践
色彩构成中,色彩审美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色彩构成教学的目标之一,对色彩构成的审美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们今后进行艺术设计工作的创造性能力以及艺术修养能力,因此,在色彩构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学审美能力。例如,在色彩构成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优秀的色彩案例的展示,并且还要尽可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积极地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关于“色彩纯度对比”的学习中,可以要求学生制作成PPT课件,并且利用上课的时间进行展示与点评,在展示完以后,让学生们相互之间进行点评,并进行讨论。在色彩纯度这节课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动手,不仅可以掌握优秀的色彩作品的特征,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更好的了解色彩构成,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2、在现代色彩中融入中国传统民族色彩
色彩构成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注重现代色彩观念的前提下,关注传统的民族色彩,将现当代的色彩观念与传统的民族色彩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色彩构成的教学与学习。在色彩构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传统的色彩,从而唤起学生们关于色彩的新的领域的认识,帮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传统的审美规律,这样更有利于现代色彩的学习。建筑色彩,宗教壁画、京剧中的脸谱以及中国的传统服饰中的色彩都是中国的优秀的色彩典范,是宝贵的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鉴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并结合现代的色彩观念,从而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奥运五环的色彩进行分析,可以将这五个色彩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重新的组合或是够色,结合中国的传统色彩元素,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思维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3、运用主题性设计,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起学习色彩构成这门课的兴趣,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习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主题性设计时探究色彩构成以及表现力的基础,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色彩构成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课题,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并且在课题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个性以及对色彩的理解充分的表现出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得创造能力也大大提高。主题性的设计要强调多元化,例如,“建筑与音乐”、“大自然的感受”等,多元化的主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创造能力。
色彩构成范文6
摘要:在目前的《色彩构成》教学中,存在认识不足、方法不当等问题,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的被动学习已经成为惯性,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学习意识较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让自己成为教学的中心和主体。《色彩构成》教学,最适合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在校与在职结合来实现师生的教学互动。
关键词:色彩构成;互动;教学;探索;实践
一、强化《色彩构成》教学“互动”的理念
目前,在色彩构成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教师的教学而言,教师更多的关注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缺乏“互动”性,教师缺乏组织实施教学互动的技能和对教辅资料有效组织和运用的能力;授课的语言平淡,照本宣科,对学习者缺乏吸引力。就学生的学习而言,学习者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情绪不稳定(缺乏耐性,烦躁);不主动参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够积极思考,互动性差,表现出对教师的不信任;对客观环境的不适应;个体间有差异;缺少相应的反馈。
互动教学是实现有效交流的基础,是能帮助我们达到共同目标的阶梯。有效的交流应该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实现。
例如:在《色彩构成》课的第一节,我是这样开始的:“我们天天与电脑打交道,久而久之,眼睛会感到干涩、酸痛!谁能告诉我,哪一种色彩能缓解眼疲劳?”(绿色)。“国庆节我们要举行文艺汇演,请同学们设计舞台幕布的色彩,你选什么颜色?”(红色)。“高血压、心脏病人的房间应该涂什么颜色?”(绿色或蓝色)。学生们众说纷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互动教学有效交流的指导原则:一是尽可能全面了解对方的基本信息和需求,有明确的交流策略:二是以积极正面的方式入手,对事不对人;三是不要太多在意最初的提议,要强调双赢的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活动都应该设计交流的计划,即针对某一个具体教学活动的交流,要对参与者进行分析,了解参与者的相关信息和交流的需要,设计相应的交流策略,用适时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有助于提高交流的有效性。
二、强调《色彩构成》互动教学交流的实效性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之上,充分了解学习者需求,是实现有效交流的重要环节。利用各种方式(正式与非正式的个别交谈、问卷、小组讨论、书面建议等),各种渠道(电话、电邮、网上对话等),收集学习者需求信息,设计有效交流策略,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案,是提高教学交流有效性的基础。
(一)改善“互动”交流的有效性
倾听要求注意力集中,要关注说话者的观点和态度。利用思维的敏捷性,在心里进行信息的比较,识别依据,总结相关信息,预测下一个观点。
倾听技巧需要老师有意识地进行开发,同过交流对象的视线接触,可以表达一种积极的倾听愿望;运用适当的面部表情,可以给人以鼓励;采用得体的行为和姿态,可以避免分散注意力;适当提出问题,表达对交流主题的兴趣;用自己的话复述他人所说的内容,表示对交流内容的重视;自己不要讲太多,注意把握与听者之间平滑切换过程,可以不断激发听者对交流话题的兴趣。有优良的倾听技巧有助于解决问题,展现性格特征,改善交流者之间的关系,获得有用的信息,改善“互动”交流的有效性。
(二)促进“互动”交流的主体性
调动激发学习者兴趣的关键是教师是否作好教学的充分准备。首先,需要确认教学内容是否有针对性,其次结合教学内容综合典型案例能够设计出吸引学习者注意力的问题。学习材料是否容易阅读理解,教学课件是否生动,教具是否丰富,教学环节设计是否科学等。 如我在《色彩物理学》新课讲授结束后,利用多媒体将本节内容配以在网上复制的“海市蜃楼”的多幅图片快速地显现一遍,加深印象,形成体系,使学生兴趣倍增。
(三)提高“互动”交流的实践性
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是进行教学有效流的重要途径,通过互动传递以能力为基础的信息。互动式教学方法体现在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先前基础,学习的欲望,学习的担忧,理解能力,技能展示水平的基础,帮助学习者在学习前做好学习准备。通过设计各种灵活的教学活动,比如:实践练习、任务、项目、讨论、归纳总结等学习活动,调动学习者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学习资源(设备、教具、场地、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设计并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把开展学习活动作为学生的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径。
(四)强化“互动”交流的针对性
学习者来自不同的地区,除了性别的差异外,家庭的背景、学习的习惯、性格、传统文化的影响、学习的动机和目标、学习的能力、学习方式各不相同,集中表现在对学习的需求不同。比如:集中授课与个别讲解(辅导)的需求,自护学习与依赖性学习的需求,擅长思考记忆与展示实作技能的需求,逻辑思维能力与放射性思维能力,希望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与满足目前就业要求。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习者的要求,应该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以强化教学中“互动”交流的针对性。
三、提高《色彩构成》互动教学的实效性
在《色彩构成》教学互动中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主要有:教师对学习对象缺乏了解,即对学习者先前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学习者的需求,学习的动机和对学习的担忧缺乏了解;教师教学信息准备不充分,表现在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中出错的机率高,提供的信息不够准确,甚至传的信息的时候常有40%以上的信息丢失;教师的表达能力有缺陷,如语速过快、过慢,语调平淡,语病多等;教学中不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比如手势,面部表情,积极的、有感染的情绪;不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等。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设计不同的和教学方法。
在学习色彩的过程中,让学生举一反三,培养他们的联想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我在讲“色彩与心理”一节时有意将同一个环境的不同用色与一种色彩在不同环境所产生的不同效应,归纳组合,举一反三。在《色彩构成》课的授课过程中,我是这样运用的。
例1、宴会环境为绿色时:食欲不振,寡言少语,气氛沉闷;红色时:开怀畅饮,但酒足饭饱之后,激烈舌战,最后不欢而散;白色时:言谈有节,彬彬有礼。
例2、外表涂上黄色的汽车,比其它颜色的汽车事故率低;飞机的机舱里禁用黄色,因为黄色会让乘客感到眩晕;黄色可以治疗抑郁症;夏天,黄色服装吸引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