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诗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洛阳诗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洛阳诗韵范文1

关键词:洛阳市;回民小学;短跑运动;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2-0101-01

一、结果与分析

1.小学体育课短跑现状分析

我对洛阳市河区东关回民小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的田径短跑水平状况较之5年前有下降的趋势。当前学生体质日趋下降这也就说明了学生的体育锻炼还不够,没有达到体育锻炼的要求。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体育教育,的确体育教育需要对此负些责任,但不是全部,请大家冷静的思考,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应该如何解决?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立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长期机制,是当前社会的重要任务。

2.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身体体质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技能相对稳定的特征。影响人的体质因素很多,包括社会、家庭、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等。根据对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简单归纳出下面几点内容。

(1)体育活动面积不足,学生体育锻炼受到严重影响

学生体育锻炼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是造成学生体质建康水平下降的重要因素。场地面积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可随着城市人孔越来越多,城市的优质教学资源吸引着众多家长和孩子。导致学校占地面积小,学校体育活动场地狭窄,无法发展活动空间。运动场地面积与学校学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调,直接制约着学生的体育锻炼。没有活动空间,更别说组织体育活动了,玩耍也放不开腿脚,影响了课程的质量就会直接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体能活动的正常发展。

(2)家长不重视体育锻炼,带动不起孩子们的积极性

家庭体育教育在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养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作为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但是多数家长对子女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是消极的,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轻视体育运动,只关心和重视孩子与升学有关学科的文化课,而不鼓励孩子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体育活动,给学生造成一种体育不重要的反面影响。长此以往,体育课的学科地位势必会下降。在升学的压力下,学生,家长,学校都有意无意地忽视学生体育锻炼。导致学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体能、体质不断下降。

二、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措施

针对小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情况,制定符合学生身体特点,能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压力,从而促进学生体质改善。对此,本文主要提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力度

要解决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匮乏问题,首先是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在政策上要大力支持与扶持小学建设,按国家规定把学校建设列入城市总体规划,把预留教育用地放在首要位置,保证体育经费按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加大对体育经费投入,保证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的完善。针对学生的需要,增设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保证学生上课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2.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积极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是实现学生增强体质的目标[8]。课余锻炼也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应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主动自愿的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生长发育,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体质健康,更有利于终身参加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政府应当在场地设施等方面给予保障,提高其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及参与意识,丰富课余生活,融洽人际关系,还可以对戒除网瘾有很大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面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体质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中国的未来发展,影响他们的短跑运动水平、身心健康和体质下降的原因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复杂又困难。要想改变目前小学生的这种状况,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各类学校都应遵守“每天体育活动不少于一小时”的基本原则。全面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让学生从新认识田径运动,热爱田径运动,并且能够自觉的投入到锻炼中去,充分体验其乐趣,使得身心健康发展。

2.建议

加大关注程度,使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开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使每一位学生都有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学校应该多举办校运会,因地制宜的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以带动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发展并提高学生素质。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加强学生体质监测。

参考文献:

[1]李永亮.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七大原因及五项对策[J].人民教育,2007,(07) :10-12.

[2]朱玉芳.学生体质建康的影响因素与学校体育的应对[J].体育学刊,2006(03):141-144.

[3]李月红,汪辉.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剖析[J].陕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24).

[4]郭继敏.增强体质与健康第一[J].体育学刊,2003,(03):92-93.

[5]胡小明.体育与健康新论[J].体育与科学,2005,(01):1-4.

[6]张贵编.田径运动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14..

[7]毛震明主编.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洛阳诗韵范文2

【关键词】小学体育;新课标;运动兴趣

古希腊有句名言“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可见参与运动的重要性。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只有让学生爱上体育课、上好体育课,对体育课产生兴趣,才能让他们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一、精心设计课堂,给孩子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应将教学内容穿插在游戏类的教学中,要遵循儿童好动、好玩、好奇且时间不长的个性特征,不断更新游戏的内容、规则,经常让儿童进行角色的对调,使儿童每天都是新感觉,能始终保持高度的兴奋状态,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投入到学习中,学习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去抓住;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情景,让他们自己去创造。适当的时候,教学内容只要提出要求,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和体验内容的空间。

二、设计教育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是一种生动活泼、愉悦身心的教育活动。新课标要求我们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遵循这一理念,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即为每一课都创设一个情境,使每位学生都融入到情境中去,使他们感觉到是在游戏而不是在上课。创设游戏情景,设置互动交流,激发小学生运动欲望。通过游戏,还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和作风。小学生个体在各个方面的差异很大,包括兴趣、性格、体力及个人的心理因素。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具有感染力的学生,利用他们的突出表现带动周围的同学共同参与、投入到课堂环节。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也为学生们在生生合作中,培养自身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应变能力创造了机会。

三、讲究语言艺术,促进学生自愿参与到教学中

在北师大讲话中指出:“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贴近学生心灵动听的语言就如动听的歌声,如涓涓细流,淌过孩子的心田,当我们面对小学的孩子,看着他们的童真的表情和心灵,我们绝不能用粗暴的言语伤害他们,要用爱的语言融入他们的心灵。

(1)体育课的学习,虽然是以身体活动为主,但教师的教还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语言精练、简明扼要、清晰准确,同时富有艺术性,有感染力和鼓动性,使学生在语言的刺激下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情感变化,力争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始终兴致勃勃地处于觅求知识、锻炼身体的积极状态。要让学生感到教师谦虚可敬、平等待人,进而乐于接受教师的谆谆教诲,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2)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加水涨船高。你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对小学生来说就是一种鼓舞。你和同学的语言表扬,对他是一种激励,你的物质奖励,对他更是莫大的肯定,这样就极大的促进学生自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完善评价制度,有效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指出:“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与发展功能,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力,调动他们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标指引下,我们制定了既看最终成绩又注重进步幅度的综合评价制度,有效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任何评价都是一把双刃剑,好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心灵得到慰籍,兴趣得到激发,体会到成功的感觉。而不好的评价则可以摧毁学生心灵防线,抹杀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更为甚者可以导致孩子一生逃避体育课、逃避体育教师的教导,尤其是那些运动能力较差、发育不好的孩子,如果我们评价不善于去保护他们,自顾自己的发泄和对学生的不满,那么我们的体育课实质上就是在驱赶他们。所以,对小学生评价,体育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打击。

总之,要想提高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体育教师就需要不断的动脑筋,精心设计出精彩的课堂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良好语言艺术的应用、建立形式多样的评价制度,这样才是真正提高小学生上体育课兴趣的有效方法,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洛阳诗韵范文3

关键词:洛阳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网球运动;开展现状

1.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闲暇的时间更多的投入到了体育运动之中,网球无疑是一项很好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选择。此外2011年李娜获得法网冠军,更加促进了人们参与网球运动的热情,同时网球运动也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近几年来,洛阳师范学院加大了网球运动场地设施的投入,开设网球必修课和选修课。因此很有必要对洛阳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网球开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以达到进一步促进我校网球运动的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针对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政法学院和历史文化学院的300名学生(男生200名,女生100名)进行随机调查。

3.结果与分析

3.1洛阳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对网球的认识程度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洛阳师范学院学生对网球运动在选项相当了解、基本了解和知道一些网球方面知识的分别占调查总学生数的7.8%、29.7%、48.4%,这说明洛阳师范学院学生对网球方面知识大部分学生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而对于网球运动一点都不了解的学生只占有极少数。

3.2洛阳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对网球知识的获取途径

通过调查显示我校学生获得网球知识信息的渠道主要有:电视网络、广告宣传、书刊杂志、通过其它途径得知等,其中从电视网络中获得信息的占69.5%、从广告宣传中获得信息的占38.3%、从书刊杂志中获得信息的占49.6%,这反映出近几年来由于我校对网球运动的宣传力度加大,参与网球运动的学生在逐渐的增多。

3.3洛阳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喜爱程度

通过数据分析:洛阳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在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网球运动的选择中分别占调查总学生数的21.5%和42.6%,对网球运动表示一般喜欢的占23%,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热爱网球运动的;而对网球运动不感兴趣的学生仅占12.9%。调查结果反映了当前网球运动在洛阳师范学院开展的过程中还是比较的深受学生喜爱的。

3.4洛阳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网球运动的动机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调查学生参加网球运动的动机过程中(多项选择),学生选择强身健体、社会交往、休闲娱乐选项的频率比较高。其中学生参加网球运动动机选项中强身健体成为参与网球运动的首要原因,占调查总学生数的76.6%,而社会交往和休闲娱乐这两个方面原因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分别占65.2%和44.1%。这说明了网球运动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同时也是一项很流行的运动,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在大学生活过程中,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大学生正处在朝气蓬勃的年龄阶段,渴望结交新的朋友,而参加网球运动就是增加交际圈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同时在调查访谈中了解到,我校学生希望参与网球运动的目的,除了要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需要外,还想通过这一时尚、高雅的运动来表现出自己追求高雅文明的心理,也反映了我校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3.4影响洛阳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网球运动因素

在调查影响大学生参加网球运动的主要因素中(多项选择),学生选择网球场地设施、整个学校的网球文化氛围、体育消费意识选项的频率比较高,其中认为场地设施影响学生参加网球运动开展的占78.5%,这主要是因为学校网球场地设施比较的旧,场地数量比较的少,场地数量和比较喜欢参与网球运动数的人数(参考表3)比例失衡(见表6);其次校园网球文化氛围对影响学生是否愿意参加网球运动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有72.3%的学生选择该选项;48%的学生认为自身体育消费意识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这种新兴的“贵族”运动来说,网球运动装备也是比较昂贵的,有些学生还参加了网球培训班,这些费用加起来就要花费很大一部分的钱,这就使得一部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因为费用问题而无法参与网球运动;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尽管他们也喜欢网球运动,但他们更愿意去参加他们所擅长的运动项目。校园网球文化氛围也是影响学生参加网球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学生参加网球运动很大一部分是受自己同学的影响而逐渐喜欢上网球运动的。

3.5洛阳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网球运动发展前景

通过对洛阳师范学院网球运动发展前景的调查中显示:对洛阳师范学院网球运动发展前景持不乐观态度的学生占58.2%,仅仅只有30.1%的学生对洛阳师范学院网球运动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这说明了洛阳师范学院网球运动发展前景比较堪忧,大多数学生对洛阳师范学院网球运动以后的发展前景没有太大信心。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学生参加网球运动的原因

网球运动在洛阳师范学院逐渐的得到开展,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大多数学生也表示比较喜欢参与网球运动,并且也对网球知识有一些的了解。学生渴望参与网球运动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学生参与网球运动是为了强身健体、娱乐休闲,这说明洛阳师范学院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动机是比较良好的,对网球运动的锻炼价值也有很好的认识。

4.1.2学生获取网球运动信息的主要渠道

在网球运动迅速的发展传播过程中,学生获取网球运动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

4.1.3洛阳师范学院开展网球运动的硬件设施条件不充足。洛阳师范学院网球场地资源比较匮乏,同时部分场地有裂痕和凹陷,严重影响了网球的教学和训练。

4.1.4洛阳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不看好学校网球运动发展前景。通过调查得知:洛阳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大部分学生对本校网球运动现状发展前景持不乐观态度。

4.2建议

4.2.1校方加大投入力度。学校应对网球运动开展进一步的重视,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场地建设面积,加强场地管理和维修破旧的场地。

4.2.2加大对网球专业教师的招聘,壮大师资队伍。一方面校方应该多招聘一些专业的网球老师,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应对目前专业网球老师数量少的状况,部分网球课程可由体育学院网球专业的学生骨干去带。

4.2.3加大学校场地设施的利用。在原有场地的基础上,学校西区田径场旁边的小足球场在闲暇时间完全可以改成网球场地进行练习和教学使用。

4.2.4加大校园网球运动社团队伍的建设。学校应增加举办网球比赛次数和规模,同时支持学校的网球社团,增加其影响力,丰富校园网球文化。(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斌.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J].山东体育科技,2004

[2]宋颖达,王浩然.大连市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洛阳诗韵范文4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师生互动。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朗读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围绕教材创造和谐的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愉快地吸收其中的语文知识,交流情感、培养智慧和塑造个性,绽放精彩课堂。

一、朗读有助于了解文章内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朗读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获得审美体验,形成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作为语文学习的主导者,在朗读中应推波助澜般去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

如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这课时,朗读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把握文章的思路,准确而全面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如在学习《洛阳诗韵》时,其中写洛阳的古、美、绝、奇时用了这样的词语:洛阳古,她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洛阳美,她有群芳之冠的牡丹……洛阳绝,她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洛阳奇,更因她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作者恰当地运用了“她有……她有……她有……更因她有……”等复沓词语,这篇文章按照横向思路,从四个侧面写出了洛阳辉煌的画卷。这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诵读并感受语言内容,进而领悟其意义。

二、朗读有助于理解思想情感和结构形式

古诗文的诵读要注意揣摩作者的意图,体察作者的感情,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来表情达意,表现出作品的魅力。抑扬顿挫,主要体现在语调的高低、强弱和语速的快慢等起伏变化,语调、语速不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完全不同。例如诵读李白的《将进酒》,开头几句要读出气势,声调昂扬,顿挫有力,将其感叹生命无常的悲愤表达出来;接着,由“悲”转“乐”,借酒抒怀时,可以读得轻快些、平缓些;在劝“岑夫子”、“丹丘生”进酒时,又转向高昂、狂欢,节奏铿锵;继而借古喻今时,又可稍平缓,略低沉些;最后“借酒消愁”时,再度昂奋、高扬,有言尽意犹、余音绕梁之感。

有时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常在文章的结构段落及句式等方面的安排上有所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领读、分读、齐读等方式对应文章的结构层次读,能突出显示文章的思想感情,加深理解和感受。如《过秦论》让学生分读前一部分秦国从秦孝公到秦始皇逐步走向鼎盛的部分,指导学生响亮地读,节奏不断加快,读出文章的层层高扬,以至登峰造极。然后慢速冷静读出后面秦王朝一朝灭亡大厦倾覆的陡然跌落,最后齐声重读、慢读水到渠成的观点句,感受末句的发人深省。

三、朗读有助于感受、领悟写作技巧及语言特点

如在学习《劝学》第三段时,让学生甲朗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正面)。再让学生乙朗读“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反面)。又让学生丙读“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反面);再让学生丁朗读“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面)。又让学生戊朗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正面)。再让学生己读“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反面)。这样,让学生读一遍,便觉得没有必要大讲对比论证的原理和作用了。又如在学习《〈野草〉题辞》时,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一段:“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这句话两组相对的词语:“沉默”与“开口”,“充实”与“空虚”,值得品味,我们在朗读品味时应联系写作背景与全文内容来体会作者当时复杂矛盾的心境。

四、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洛阳诗韵范文5

莫言则推荐自己的诗:“大才生在平安庄,从小吃草与秕糠。忽然一日吃鸡蛋,犹如打开一扇窗”和“装神胜过装洋蒜,弄鬼强似玩深沉。问我从师哪一个,淄川爷爷蒲松龄” 。

近日,我们几位诗联爱好者(有文史哲教师,也有数理化教师)不揣冒昧,对莫言诗品头论脚,重点谈他使用地名入律联的问题:

“高密”这个地名要写入诗句,原本不难,但莫言这样的“诗人”,遇到它,就难以对付,造出“天下因我知高密”(平仄平仄平平仄)这种歪句,让入声字“密”混进平声字押韵,那还能平仄协调呢?

“大才生在平安庄”,尾字三连平。

“淄川爷爷蒲松龄”一连串平声,如同高山滚鼓,快手敲门……

笔者由此想到母校校友会派的任务,要给课外诗联学习小组第九次辅导课提供资料,何不以如何用地名入律联为题,谈谈协调平仄的手段?

一、区分平仄

1925年4月, 闻一多在美国致梁实秋的信中,有《废旧诗六年矣,复理铅椠,纪以绝句》:

六载观摩傍九夷,吟成鴂舌总堪疑。

唐贤读破三千纸,勒马回缰作旧诗。

他认为“律诗底体格是最艺术的体格。他(它)的体积虽极窄小,却有许多的美质拥挤在内。这些美质多半是属于中国式的”。“杜工部有一句经验语很值得我们揣摩的,‘老去(晚节)渐于诗律细’”。

唐宋先贤们因为熟谙诗律,自有办法协调平仄。只要放在合适的句式中,地名是不会影响平仄安排的。比如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颔联“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巧用地名。此诗用同韵字“萧、瓢、条、遥、樵”,首先确定用“中条”(平平),取其落脚在平声字,故不用另名“雷首”(平仄),避免平仄混押。如用 “华山”(平仄),就无法避开平声字;换用另名“太华”(仄仄),与“中条”同处句末,就能构成的对。再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王嗣奭评曰:“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浦起龙赞其:“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这首杜诗是标准的“仄起首句不入韵”句式组合的七律,平仄安排如标注字样所示,可见其协调合律。其有意安排地名“洛阳”在尾联对句,除了顺从文意,还要保证通篇押韵字“裳、狂、乡、阳”都是平声字。

二、选择词语

因首句平仄安排决定,有时必须选择词语以免失律。例如: 杜甫身在剑南,诗中却不用“剑南”而用“剑外”,不用“河北”而用“蓟北”,就为避开“南”和“河”这两个平声字。同理,“西川”是平声,也不能用。

“即从”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

“巴峡”、“巫峡”皆为“平仄”,次序可以不考虑,但杜时在梓州,下江须经嘉陵江之巴峡(《太平御览》引《三巴记》云:“阎、白二水合流,自汉中至始宁城下,入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非谓长江三峡巫峡东之巴峡也。“襄阳”、“洛阳”次序亦然,但更能使处于第六字位置的“洛”合乎须用仄声字的要求。

杜老自认“晚节渐于诗律细”,于此也见其有意迭用地名某字,故而选择“巴峡、巫峡”和“襄阳、洛阳”这两组迭字词语,以增加同韵字音韵回旋所体现的语言音乐美。

三、调整词序

杜诗有“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置“万里桥”于句末,无伤诗律。但“万里桥”和“百花潭”两个地名都是落脚在平声,照律句规则,不好分置于上下联句末,直接配对。然而大诗人总会有妙法处理妥当的。请看杜甫《狂夫》的手法: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因为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类型的首字和第三字可平可仄,此处用“桥”和“潭”,都不违背规则,这就保证平仄协调。

同样,成都杜甫草堂有杜诗摘句石刻楹联(详下),是杜甫《怀锦水居止两首》之二中的首联。原诗为:“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惜哉形胜地,白首一茫茫。”《杜臆》论道:“‘万里桥’六句,则草堂记也。”杜句将草堂位置所在、风光特点、形胜之由写得清清楚楚。尾联更是主旨所在。

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

“桥、潭”都是平声,但因第三字可平可仄,而无损诗律。

四、变换句式

“洞庭”与“岳阳”都是“仄平”,不能构成对仗。但如果利用特殊句式安排,就可以组合入一联。例如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庭”处于特殊句式第四字位置,纵然与下联同位置的“阳”皆为平声,依然合乎声律。

许多中学生都熟读文天祥留下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零丁洋(伶仃洋)”与“惶恐滩”这俩地名非用不可,因为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珠江口伶仃洋的战船中。“惶恐”和“零丁”两个词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带有感彩的词语,抒发了诗人的惶恐不安和孤苦伶仃。但“零丁洋”(平平平)与“惶恐滩”(平仄平)都是平声字开头,平声字落脚,不好对仗;而且因“三连平”根本不能置于句末。怎么办?自诩“打油”而不讲(不懂,甚至反对)诗律的“作家体”诗人,可能会“另辟蹊径”,胡乱组合,拉拢了事。但文天祥乃 “辛苦遭逢起一经”的状元公,请看他那协调平仄的基本功:“滩、洋”皆平声字,仿杜诗安排“万里桥、百花潭”先例,先让这俩词语处于句首;还要迭用地名中某字,又仿“襄阳、洛阳”之理调整词语次序,而且因保证押“下平九青”韵(此诗韵脚依次为“经、星、萍、丁、青”)先说“惶恐滩”,后说“零丁洋”,再将“惶恐、零丁”分别迭出。

要保证这一切都成立,文天祥遂采用特殊句式——平仄平平仄平仄造句,请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一切难题,迎刃而解,终成一首合乎七言律诗规格的诗章,从而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真正进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让后代子孙世世代代永保之!

洛阳诗韵范文6

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流行的理性化阅读教学的偏差,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提高课堂实效。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策略。

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体验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那么,语文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第一,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激发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教读叶文玲的《洛阳诗韵》时,可先用多媒体放映洛阳的风光片,把学生引入浓郁文化底蕴的洛阳风景中,让学生在兴致正浓时去阅读鉴赏课文内容。在教学《音乐就在你心中》一文时,播放各种风格的音乐,在课堂中营造出音乐艺术的独特氛围,感受不同音乐带给人的不同的感受,收到触动人心、抚慰灵魂的效果,从而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第二,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去亲身体验。

学生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经验,课堂教学要及时唤起学生的经历,重现当时的情境,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例如,《好雪片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一个买奖券的流浪老人的描写,刻画了具有“人的好品质”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而对于衣食无忧中的中学生,大多数并不知道弱势群体的生活是怎样的情景,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艰辛和无奈,为了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去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这样,学生通过体验生活,具体地了解身边人的艰辛,看到了自己所不知道的人群的生活,就能更好地感知文本,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自身的人生感悟,引导自己更好的生活。

第三,通过游戏、小品等形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体验。

比如教铁凝的小说《香雪》时,可以让学生做表演,模仿人物的生活:卖鸡蛋、卖山货等,然后进行人物对话表演,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进而认识社会、体验人生,在感悟与思辨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策略二:陈述内心感受,交流体验

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评价,能够将情感体验过程中内心积聚的矛盾冲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并接受外部的合理评价,从而进一步强化正确的感受,矫正过激或偏向的情绪,升华道德情感。

第一,可以对定论进行质疑。林语堂先生在《论读书》中提到:“要有识,必敢有自己意见,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如此读书,处处有我的真知灼见,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才不会落入圈套,满口烂调,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因此,要对现有教材的人事、知识进行再评估分析,提倡学生从反面或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

第二,可以易位思考,提出新见解。如阅读《项链》,从旁观者角度看文中的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形象,这是一个为了一夜风光而付出十年代价的可怜的女人。这是命运,还是虚荣?似乎都有。然而换位思考一下,从她的角度看,她又何尝不饱含着小人物的辛酸呢?只为了一个假项链就为之付出了如此惨痛的教训,在追究其个人的性格缘由的同时,社会又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呢?而在经过这样的变故之后,主人公的面对债务的态度是否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呢?这个创新点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被充分利用,无疑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第三,可以伺机触发灵感,展现个性。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课堂教学中的灵感从认知的发生看,是一种突发性的创造活动,不能准确预期它的降临。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会在紧张的思考或激烈的争论之后,突然对迷惑不解的问题在瞬间萌发出奇特的见解。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创新点,触动学生阅读中的灵感,使之充分燃烧起来并形成思维层面上的质的飞跃,让学生鲜活的个性得以展露,促使课堂教学达到。

策略三:评价激励,完善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以后,教师应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评价等方法及时、灵活、客观加以评价,保护和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第一,学生互评。学生互评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发生交锋,碰撞出新的火花,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而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引起同学的重视和争论,本身就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可谓是“一箭双雕”。

第二,教师评价。为了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评价就要做到以下几点:⑴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时不能“一刀切”。⑵对学生的独特体验要作积极的评价,多鼓励,多赞赏,不要轻易否定,不要求全责备。⑶评价要客观、公正,有分寸。提倡多元读解、个性化读解,但应尊重“原文本”;提倡批判性读解,但反对盲目的“反文本”。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该肯定的要肯定,该否定的要否定。

策略四:拓展运用,升华体验

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及时向他们提供现实场景,进行针对性操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交往过程中自我检验、自我评价、自主发展,从而促进主体性发展。如阅读《离太阳最近的树》,可联系实际,组织学生讨论:为避免“红柳的悲剧”或“人类的悲剧”的发生,你认为应怎样避免集体的无知?作为地球人,该怎样正确对待“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你认为该如何处理好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这种联系现实的联想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在争鸣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