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汪国真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汪国真诗范文1
儒雅依然,笑容依然,温和依然。20多年过去了,潜伏已久的汪国真脸上几乎看不出时光留下的印记,他的心也依然年轻。走近汪国真,就像重读一首诗。然而,重“读”汪国真,更像在欣赏一手好书法、一幅好画、一首好音乐,“读”到不一样的另一个汪国真。诗、书、画、乐糅和在一起,也许这才是一个更为完整的汪国真。
只因签名“惹祸”而半路出家涉书坛
在大学期间,汪国真才开始写作,形式是诗歌。“那个时代学生的创作热情还是蛮高的,写诗有情感的宣泄,也觉得作为中文系的学生,不断发表作品是自己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但我选择写诗还有一个原因:当时我的字写得太差。”自忖字难看,担心编辑看起来费劲难以发表,他“讨巧”选择了写诗投稿。“我的字差到连毕业论文都是找人誊写,编辑要看我的字会非常费劲。你写得长,编辑没人认真看,即使写得不错,也是白写。
很少有哪个诗人像汪国真一样,在诗集出版之前就拥有了那么多的读者。1990年代初期,他的诗歌以手抄本的形式广泛流传,随之“汪国真热”席卷全国,汪国真坦言都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我完全是被读者推出来的!我虽然意识到有很多读者喜欢我的诗,但没有想到会那么热,甚至有人把当时的热潮称为‘风暴’。”曾有评论说:有青春的年代,就有汪国真的诗行。
汪国真的诗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甚至波及20多年以后的今天。应青年学生的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出版《高中语文读本》时特意将他的5首散文起名《短文五则》放在第一册第一课中,供学生学习。汪国真表示,自己最感谢诗歌,没有诗歌就不可能有后来取得的成就。他认为,自己最大的贡献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诗歌,包括当年的以及今天的年轻人。
言及当前的诗歌创作情况,汪国真说:“我觉得(现在的)诗被边缘化是诗坛造成的,比如说追求深奥的,晦涩的,和莫名其妙的有关。在很大程度上是诗人自己造成的诗歌被边缘化的现象。尽管目前诗歌的创作和阅读都不太景气,但是诗歌不会消亡,它只会起伏。我现在基本上不看诗歌了,诗歌刊物一本也没订。但是我并没有离开诗坛,还会偶尔写一点诗,很少,主要是写一些约稿――前不久的《北京晚报》就发表了我的一首新诗。”
某地都市报曾以《昔日辉煌成过眼云烟大诗人汪国真为钱所困》为题“报道”:汪国真近年来鲜见作品,诗歌收入减少,便四处筹措资金在在北京市区开火锅店,却因不善经营而轰然倒闭,从此境遇日渐潦倒,复出作品《汪国真诗集》也鲜有问津……不得已,本有书法基础的汪国真开始大练书法,为京城一些店铺撰写招牌,以卖字为生。
文章一出笼,旋即被国内100多家媒体转载。汪国真见后拍案而起,怒斥该文章为假新闻,最终对簿公堂,用法律武器为自己维权。相关报道,成为当年“十大假新闻”之一。今天,汪国真依然对当年的此事耿耿于怀:“记者想找‘卖点’我可以理解,但也不能瞎说啊!”
当年的“假新闻”中,报道汪国真“以卖字为生”不实,但是说他当年“大练书法”倒是事实。细心人会发现,现在的许多报刊的一些名栏目刊头的书写笔风一致,似乎一人所为。不错,这都是汪国真留的“墨迹”。汪国书法作品乍看笔画舒展,章法潇洒,疏密有致,细赏稳健刚劲,豪迈磅礴,又不失典雅之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石先生曾称汪国真是“书法界一颗璀璨的新星”。
汪国真什么时候开始涉足书法界?让人颇为不解。其实,汪国真从诗家到书法家,追根溯原全是因为签名“惹的祸”。1991年11月,汪国真应邀为北京大学演讲,学生们都拿着本子请他签名。汪国真的字写得有些“对不起观众”。但面对一张张真诚的脸,一双双热情的手,他无法推托。果不其然,一位拿到签名的女生失望地问他,“汪老师,你的诗写得好,字却怎么没诗好呢?”一句问话,问得汪国真满面通红。回到家,他决定从此练书法。
他先练钢笔字,没过几个月,再签名时竟也能写出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这样,他练字的兴趣越来越大。1993年起,汪国真的大部分精力用在书法的研习上,他先临欧阳询的楷书,然后是王羲之的行书和怀素、张旭的草书,并参照书法的谋篇布局,就连平日亲友间书信往来,汪国真也改用毛笔行事。“我喜欢读帖,一个字几种写法,我挑出最好看的那种,反复练,取其所长,然后再有所发挥。因为我参照了同志草书的篇章布局,所以很多人说我写的是‘毛体’。其实如果把我的整幅作品拆解成单个字来看,与‘毛体’是有很大差别的――只是气势和章法上有点像。”
说来也很有意思,汪国真的书法也像他的诗一样,先是在书法爱好者中流传。2000年秋,汪国真结识了某报的一位美编,一见面,人家告诉他说家里有他写的字,汪国真诧异不已,说“我并未卖过字,也与你素昧平生,此话从何说起?”原来,这位美编是从汪国真与一个朋友的书信往来中收集到的。不久,另一件事让汪国真意想不到,他在北京琉璃厂一家字画店里看到自己的两页信待沽,他上前问值多少钱。店主说少于千元不卖。汪国真问真值这么多钱吗?店主说,世上有两种字最值钱,名人写的字即名人字和书法家写的字即字名人,而汪国真的字兼二者而有之,能不值钱吗?汪国真虽半信半疑,但还是被提了个醒,他怕自娱的书法作品流落在外,从此不再轻易用毛笔传鸿。据悉,而今,汪国真的书法已高达每平尺万元。在《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上,竟也赫然列着汪国真的大名。
1993年以后,书法成为汪国真的重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汪国真都要坚持一天一个小时的练字,在以后出版的作品集里都常常附带着他的书法。“第一次出版书法作品集也很巧。我曾用毛笔给一个美术编辑写信,收到回信时,他就提出出版我的书法集,因为他觉得我的字还不错。”
此后,多本汪国真诗文集里都出现了他的书法。通过这种“捆绑销售”传播开来后,汪国真的书法开始引人注意,一些机构慕名来求字。
汪国真当初是以抒情诗、哲思短语走红文坛的,然而很少人知道,他在旧体诗词上也颇有造诣。近年来,汪国真创作了许多旧体诗词。他早期的抒情诗相比较而言更婉约缠绵,而他的词作则更觉恢弘大气,豪气干云。与汪国真探讨个中原委,大约不外有三:其一,“文章渐老渐熟”,这与年龄、阅历的增加有关;其二,汪国真近年多喜旅游,词作多写登山观海之事,自然走豪放一路;另外,更重要的是,近年对书法的习练也影响了心境和作品,豪迈的书法作品与恢弘的词作互为印证、补充,共同诠释了汪国真近年来有所变化的风格。
1998年,汪国真应邀去安徽巢湖参加活动,邻座的是时任庐江县县长常启斌。常启斌看到汪国真的桌签,就说:“以前买过两本书,作者也叫汪国真,是不是你呀?”汪国真反问:“是什么书呢?”常启斌答道:“是本诗集,后面有书法。”汪国真笑了笑:“那应该是我,我还没有听说同名同姓写诗且还玩书法的。”这时,常启斌站起身,紧握汪国真的手,激动地说:“我很喜欢你的诗,但是更喜欢你的书法。”
公元208年,周瑜与曹操会猎于湖北赤壁,火烧赤壁最终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三国由此形成。210年,周瑜在西征的途中倒下了,在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未解之谜。周瑜墓在何方,曾一直在争议中。后据有关方面考证,周瑜墓在安徽庐江。这时,庐江正要在周瑜墓前建一个纪念碑,经过该县领导研究,最后决定由汪国真来拟碑文并题写。
回到北京后,汪国真几经推敲,写就《摊破浣溪沙•周瑜》:“赤壁硝烟过眼云,将军一战傲古今。社稷江山赖君护,虎龙吟。//从来襟怀宽似海,非为翻案事本真。长叹名花何早谢,雨纷纷。”于是,汪国真的书法首次成了旅游景点的文化标志。
渐渐地,不少人开始收藏他的书法,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当年的读者,经常被一些大的机构包括收藏家收藏,社会需求和市场前景一向被看好。20多年前,汪国真的诗的读者多是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如今,汪国真的书法的赏识者则多为中年人。接受采访时,汪国真笑言:“到了1998年我已经练出了体例,给一些地方题字,惟独不像以前一些报道所说的四处给京城店铺题字。搞书法是真,卖字为生是假。”
从“诗人汪国真”到“书法家汪国真”,这中间如果毫无心理准备的确是让人有些吃惊的。汪国真说,当时他因诗成名后,中学老师和同学一度心生疑惑:“此汪国真即彼汪国真乎?”
“不务正业”之中收获对生命的新感悟
一次,山西北武当山的负责人请汪国真去给武当山题字。去之前,北京的一家公司正好想请他给他们公司写一首歌。但汪国真觉得自己不是很熟悉公司业务,便建议公司自己作词,而由他来作曲。很快,汪国真便给这家公司写了圆舞曲。在去北武当山的途中,北武当山负责人听到了汪国真所作的曲子,认为节奏明快、感情奔放、旋律优美而流畅。出于喜欢,北武当山负责人便决定投资给他出一个舞曲专辑。就这样,2003年11月,汪国真出了第一张舞曲专辑――《听悟汪国真――幸福的名字叫永远》。2006年,双方再度合作,《名家歌颂北武当》DVD专辑推出――演唱者有德德玛、殷秀梅等名家。
一次偶然,汪国真结识了北京世纪视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彩云。汪国真送了杨彩云一张新出的音乐光碟。
不几天,杨彩云电话汪国真:“汪老师,我听了您作曲的《让我们写下青春的名字》,很符合我的心境,旋律很美,让我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活与青春岁月。我一听就哭了,很打动人的。您的音乐这么好,我将考虑帮您举动音乐会……”汪国真没有想到,一次偶然的相遇、一张光碟成就了自己的一个音乐梦想。
2009年12月12日,“唱响古诗词――汪国真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拉开帷幕。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管弦乐团、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金帆合唱团以及白雪等著名歌手参与了当晚的演出。曾在1980年代被诸多青少年视为偶像的诗人汪国真,当晚在音乐领域演绎出另一番天地。一位前来听音乐会的观众不断感慨道:“汪国真太不可思议了!”
早在6年前,汪国真就应邀连续4期担任央视《音乐擂台》歌手比赛评委。5年前,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音乐曲谱集《小学生必修80首古诗词曲谱》。1年前,完成了400首古诗词谱曲工作。就在半年前,他还应邀担任上海大学生音乐节评委会主席。且在3个月前,他推出了音乐作品专辑《唱着歌儿学古诗》。
“诗歌诗歌,好诗就是一首歌,我希望中小学生可以把这些古诗词唱出来。”好歌让你一听就有汗毛颤栗起来的感觉。”汪国真说,自己常常是看到诗词,头脑里就会产生旋律。
2000年5月,汪国真开始自学乐理知识,尝试着作曲。起初,汪国真选择中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和人们比较熟悉的诗词作曲。“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记一首流行歌的歌词很容易,但背诵古诗词却很苦恼,我希望他们能通过音乐来背诵古诗词。”
2004年的3月13日,是唐诗宋词歌曲录音的第一天,汪国真作为曲作者很早就来到了录音棚。来录棚的很多歌手都是读着汪国真诗歌长大的,对于这次由汪国真作曲的录音非常配合,这也使这次录音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汪国真曾为歌手白雪配过曲,歌词是苏轼的《但愿人长久》。白雪在接受采访时讲:“在广东录《但愿人长久》时,唱着唱着,我哭了,特别是唱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以致一时录不下去,汪老师作曲的旋律太打动一个人的心灵。”
继汪国真作品音乐会之后,北京世纪视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再度携手汪国真,打造精品唱片《歌遍中国》系列第一辑河北篇《涉县美》。《歌遍中国》是一组由汪国真包揽所有曲目谱曲,并携手著名作家为该地作词的唱片专辑,专辑均突显地方特色,曲调优美,极具风韵。汪国真计划为全国的景区或各省市区作词曲,“歌遍中国”,每个省份至少写一首。
诗人、作曲家、书法家、画家,这几个身份如何排队?对这个问题,汪国真没有迟疑,果断作答:“如果10年后排序,我认为应该是:音乐――诗歌――书法――画画。”他对记者表示,他在音乐上的影响力和成就,或许会超过诗歌。“我也是属于音乐的。我要用音乐的形式传达自己对艺术、对生命的感受。”
一次次再出发的他华丽转身
很少有人知道,汪国真在书法之余还擅长画中国画,尤以花卉和墨竹见长,他的画追求工笔画精美细致的逼真效果,又注重写意画泼墨渲染的酣畅淋漓,使得作品别有一番情韵。2007年,他还当选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
汪国真最爱画牡丹,任凭性情挥洒,在浓淡干湿之中流动着一份自然天成的情韵,花之馨香亦洋溢于笔墨色彩之中。他说:“一直以来,人们把牡丹称为花中富贵者也。其实牡丹所体现得并不仅是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象,而是一种傲视群芳的王者风范,一种粗服乱头不掩国色的高贵风骨。”在他眼里,“我把音乐当诗写,我把书画当音乐写”。
作为艺术的门类,许多是触类旁通的。诗歌的张弛、错落和书法互为映证,音乐的节奏、韵律与美术的意境、挥酒也和诗歌的创作一脉相承。这也从侧面诠释了汪国真能够畅行于艺术的多个门类之间。视“书法为事业、作曲为爱好、国画为调济”的汪国真从未与诗歌决裂过,因为他书法的对象都是自己创作的旧体诗,他为之谱曲的也是自己那些朗朗上口的新体诗,在中国画的挥笔泼墨中找到诗的意识流。汪国真曾在诗里说,“海洋是一张大纸,自然是无与伦比的字帖。”诗、书、文、乐、画之余,他还喜欢旅游。他说,自然能出诗出画出旋律。即使只见一根枯枝,也可想到书法的运笔之势,令人豁然开悟。可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多才多艺的汪国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被边缘化,实现了从诗到书到画到歌的华丽转身。汪国真说,对他而言,一直无所谓火爆、复出、沉寂之说,从诗歌、书法,到现在画画、作词作曲,他只是想有个安静的环境、平和的心态,做自己喜欢的事。
汪国真的座右铭是:“为别人着想,为自己而活。”当自己的诗歌从热闹走向沉寂时,他内心是否曾失落或焦虑过?汪国真表示,他从未为此伤神:“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热点,人们关注的重点不一样,这是很自然的。这些年,都说我离开诗坛了,但实际上我的心还在,偶尔也写诗。我的兴趣很广泛,诗歌、书法、绘画、音乐都是我的最爱,整天忙得都无法停歇,根本没时间去想是否会被人关注。”
汪国真诗范文2
中国清真食品协会、河南省少数民族用品定点企业——洛阳春都集团清真食品公司,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过了第五个年头。
该公司有这样一组数字:
1993年,“春都”牌清真肠产量7500吨,产值8600万元,创利税1230万元。
1994年,清真肠产量l1000吨,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1600万元。
该公司还有这样一些殊荣:
1993年,“春都”牌清真肠系列产品获首届新加坡食品博览会金奖、’93国际香港食品博览会金奖、布鲁塞尔第32届世界肉类食品博览会银奖。
1994年,“春都”牌清真肠系列产品又相继荣获“国家名牌食品”、“第五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
人们不曾料到,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改写这些数字、捧回这么多奖牌的会是一个不足300人的企业。 市场细分:梧桐又引凤凰来
清真食品公司的前身,是洛阳肉联厂出口加工分厂。“八五”初期,市政府为了加快清真肉类食品的发展,在该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一条班宰活牛300头、年加工成品牛肉5000吨的现代化流水生产线。然而正当投产之际,中东局势动荡,前苏联解体,使出口牛肉的国外市场风云突变,企业滑入了低谷。
敢问路在何方?
一个具有时代挑战意义的话题摆在了面前。
1992年春天,这是春都清真食品公司永世铭记的一个季节。伴随着小平同志的南巡,4月16日,原商业部长视察了洛阳肉联厂,并挥笔题词:“春都进万家,宾朋满天下。”就是这十个宇,使公司领导陷入了沉思之中:“春都进万家,为何不能走进穆斯林群众家中?”
思路提了出来,问题是有多大的可行性。为此,公司领导面对“路在脚下”的走向又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和思考:按照市场细分策略,开发清真系列灌肠及食品是通过迎合特定客户群体——少数民族客户而设定的目标,理应有其合理性。
就在这时,春都集团总经理离风来接到了五位少数民族小朋友写来的倍。这五位天真的孩子向高爷爷倾诉了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希望有一天也能吃上符合自己民族习惯的清真灌肠.此情此景,公司领导可以说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思路得到了进一步梳理和明确后,公司开始了不辞劳苦的市场调研工作。如果说少数民族是从整个市场中划分出来的特殊客户,那么面向这一具有专门需要的群体生产清真肠又有多大的市场潜力呢?
1992年,经过市场调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各族人民生活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不断改善。全国56个民族中有10个信仰伊斯兰教,人口近1700万,他们的日常膳食多还停留在传统方式上,西式清真理肠系列产品在国内尚未有生产厂家,加之清真食品深受各民族广大群众喜爱,国内市场潜力很大。同时,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有40个是伊斯兰国家,人口8亿,占世界人口六分之一。巨大的市场潜力、强烈的市场领先意识使他们感到开发研制清真西式灌肠刻不容缓。敢为人先的方案,得到了春都集团决策层的支持,当即又投资2000万元,扩建厂房,引进日本、丹麦的国际一流灌肠生产线,经过半年多日夜奋战、配方研制、口感筛选,终于在当年11月2O日正式投产。中国第一根清真西式灌肠在春都问世了。 面对顾客:明明白自我的“真”
如上所述,清真食品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确是对少数民族膳食结构的一大改善,然而,在这个改善中又存在着社会学意义上的“文化堕距”:观念的差异在生产食品商与消费者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撞。少数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是现宰、现吃,而且还要由阿訇主刀。清真食品刚刚生产出来之际,不但不为少数民族这些当初被设定为主要消费客体的人所接受,反而遭到了强烈的抵制。该厂的职工连厂里发给的灌肠系列食品也不敢往家带,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长者更是认为这样生产出来的食品是冒天下之不韪,天理难容。料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洛阳的十三坊清真寺联合教民准备围攻清真食品生产基地。更有甚者,还要割下总经理首级示众。
怎么办?处理不好,不但会引起严重的民族纠纷,而且还会失去消费之“主”。公司领导经过分斩,将问题的症结——清真性——摆上了重要日程。大家明白,将这一问题处理好,将是营销策略与民族情感之环节两全齐美的事情。
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禁猪民族,绝对不食死的牲畜。这也是少数民族消费群体对食品清真性怀疑的关键。由此一个“请进来、走出去”的营销观念油然而生。你不是不相信食品的清真性吗?那么我就让你来个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对此,或许厂里自身的宣传不能令人情服,少数民族信仰的是“自己人”的说法。因为这多少有“王婆卖瓜”之嫌;症结在此,何不让我们“真”昭示于少数民族同胞。为此,就有了一个严格的内部质量管理模式。在生产车间、采购员、质量员、保管员等重要环节都由回族职工把关。目前,公司回族职工占30%以上,而且有一位回族副经理主管业务。
视“清真”为生命,视少数民族同胞为“真主”,这是春都清真系列食品走向市场的支柱性桥梁。
在原料的采购供应上,严格按照《清真原料肉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由专人协同当地清真寺阿旬对原料肉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并派回族职工、阿訇驻厂蹲点,实行质量认定和验收。针对1994年原料肉收购中出现的掺杂使假、注水等一系列问题,1995年10月,公司特别强调,精心组织、统、安排,抽调职工25人,其中回族18人,在市伊协的大力支持下,特派9位阿旬下到各个原料基地,严把清真关,只收按伊斯兰教风俗习惯现宰的质量合格的活牛肉,拒收来历不明的外调肉。在收购中杜绝使用混库,设专用清真库,保管、运输等重要环节由回族职工把关。凡购进原料必须具备“四证”(检疫证、消毒证、阿旬证、“防五证”),“四证”缺一拒收。公司经理、回族副经理多次亲临现场进行检查,市民委、‘伊协领导经常巡视,确保1996年原料肉合格率达到lO0%。
在生产加工中,对影响产品清真质量的关键环节设立控制点。控制点全部由清真食品管理委员会委员和回族职工把关操作,他们实行“三不准”,即不清真、不合格的原料不准投入生产,不合格产品不准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产品不准出厂,并在主要工序间开展自查、互查活动,使生产环节每道工序的控制点形成自控、互控的网络。
在产品销售上,公司针对“清真”特点,在全国130多个销售网点建立了售后服务处,积极开展清真售后服务跟踪活动,所有运输车辆全部是清真食品专用车,在产品到消费者食用之前,保证清真产品质量。为了开发新产品,提高清真产品的质量,该公司面向市场大开厂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三年来邀请接待了15批2O0多人次伊斯兰教界人士,并多次拜访中国清真食品协会会长黑伯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安士伟大阿訇,他们都对清真食品公司的产品予以高度评价。青海省政协副主席、伊协会长韩生贵同志参观公司后,盛赞“洛阳牡丹甲天下,清真食品在春都”。
凡此种种,通过请进大阿訇、民委负责人、伊斯兰教协会会长等权威人士视察,加深了人们对清真食品的印象,增强了可信度。有每年一度的春都“请进”,就有每年一回的“走出”。正是这些“耳目”变成了“口舌”,正是这些权威人士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的四方游说才有了清真灌肠及食品的不胫而走,“晕轮效应”的实施,让清真走向广袤无垠的大市场。
“明明白自我的真”,具有洞察力的品牌策略在企业与用户间铺驾了座座商桥,使清真肠系列产品走进了干家万户。 走向市场:千树万树梨花开
必须看到,尽管清真食品的市场细分前景广阔,但90年代全国灌肠系列大战已成格局。商战在即,一触即发。如果坐井观天,守株待兔,就会贻失良机。公司领导心里清楚: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投放市场转化为商品销售到用户手中,才能完成资本增值、货币回笼、获取利润。
面对迅速形成的省内外14家肉类加企业的100多条灌肠生产线,公司确立了“销售围绕市场变、生产围绕销售转、全员围绕效益干”的经营机制。一是加强销售力量,相继成立经营销售科、市场开发部,聘用营销业务人员、选拔培训青年骨干,使营销队伍增加到80余人,占职工总数的五分之一。他们分兵把口、点面结合,每到一地,首先利用广告、馈赠、品尝等举措激活潜在市场,带动营销、培育形成现实市场,逐步筛选买断产品经销商,探索出了一条依托中间商间接营销和办事处直销相结合的路子,使销售网点达150多个,遍布东北、西北、中原、东南沿海;二是对销售部门和人员实行目标量化承包。将国内市场划为三大片13个销售办事处,实行分片包干、“双定一奖”(定销售额、定回收款、超销有奖)的办法,并制定了销售配套政策和售后服务措施,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三是加大产品的市场宣传力度。除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上连续宣传外,还举办了清真肠系列产品进京新闻会、西宁新闻会、18省市民委主任及伊协会长清真食品座谈会等扩大宣传效应,提高产品知名度。
汪国真诗范文3
为什么中了“纪伊国屋”的“毒”呢?第一个理由或许是环境吧!那里的空间是经过设计师规划,书香气息与台北知名能遇上明星、名人,且24小时全天开放的“诚品”书店有得一拼。而在这种舒服又文艺的环境中,人好像不自觉的就会对书肃然起敬,进而把自己的嘴巴闭上,只留双眼物色想要的书,然后找到书架一隅坐下慢慢品读。为此,我喜欢“纪伊国屋”的安静、阅读氛围,因为这在中国大陆的书店,简直是奢侈的享受!
第二个理由,也是“诚品”欠奉的就是外文书品类多,尤其基于来自日本的背景,日文书刊更是相对齐备,《GENROQ》、《MOTOR HEAD》、《MOTOR MAGAZINE》、《AUTO SOUND》、《CAR GOODS》……以及许多由日本“三荣书房”推出的专车改装攻略Mook,以往都是我搜罗的对象,甚至某些欧美汽车类杂志、刊物,在这里买也不见得比“产地”贵多少,自然引得我乐于在“纪伊国屋”中找这些“参考书”来扩展自己的视野。
第三个理由,或许也是我“逃避”的理由,就是到了这里,我会把手机设成静音,忘掉微信、QQ……APP的存在,让自己暂时跳脱出互联网快餐思维,重新回归一字一行、一图一框的传统阅读方式。说穿了,就是逃避互联网那种紧凑、快速,压得让人喘不过气的生存方式,暂时重回我这老人家怀念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种慢活,并且有沉淀、有思考的生命节奏中。
但是,这次前往高雄“纪伊国屋”,我却发现自己中的“毒”好像不那么深了。因为纸媒萧条不是中国专利,同样侵袭日本、全世界,造成以往一些我认为内容、版式还不错的书,居然都淡出市场或未被进口到台湾地区,找不着了!另外一项让我“解毒”的最大原因,是中国大陆汽车类刊物这几年进步神速,甚至许多国际资讯比新更新,许多版面设计精致大气,许多拍摄图片过目难忘,除了少许官方或厂商语言成份还未能酣畅排除之外,整体来说已经是赶上甚至超越了欧美日同类刊物的水准。为此,我买那些国外同类书刊参考学习的意义,也越来越淡了!
如果你问我,少了逛“纪伊国屋”书店的理由,会感到失落吗?我可以打趣的回答你:“如果这个世界上找不到对手来当自己学习进步的导师,那真的会活得有点失落。”但事实上我却很高兴,看到《汽车杂志》的内容有如此国际级水准与竞争力,因为这也代表我们的同事,甚至部份国内同行有拿得出手的国际级本领了。
汪国真诗范文4
L的公司在上海,大半时间跑广东。他是华南某所不太知名的大学毕业的,小眼睛质朴男,多年以前还是个文学青年。哥们做手机网游的,我见他使过好几款手机,但最贵的一个也不过1千多块钱。比起什么Web2.0、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他更关心珠三角的几千万农民工和城市边缘的大学生“蚁族”,怎么关心?在东莞的夜宵摊上跟他们拼啤酒,在富士康厂区外网吧里刷夜,跟靠做他们生意开上宝马的便利店老板扯淡……
W猫在北京中关村。他从小就是个脑袋很大眼睛发亮的天才少年,数理化成绩很好,逻辑思维超强,英文和中文一般流利。在首都某著名大学毕业后,W直接去美国名校拿了硕士,接着回国创业。我一直觉得,他是硅谷Geek们的中国版。诸如iPad之类的新技术玩意,我总能第一时间从他那儿找到。他也是国内把玩Facebook、Twitter、Groupon、Foursqure的人。啥叫互联网的未来,W做的网站就代表互联网的未来。
W比L拥有更多的掌声和名声。但遗憾的是,他做了好几个连投资人都觉得很酷的网站,却始终没有挣到大钱。原因不外如下:要么是起个大早,却被一大堆抄近道的同行给围追堵截;要么因为资金接济不上,只能让一个更有资源实力的大公司直接吃掉,还有的不知道触了哪根高压线被主管部门直接暂停。
L的生意是实实在在每天都能数着钱的,他都已经可以打高尔夫了,但他并不想告诉无关人他挣到钱了。说了也没人信,几十万月薪不到2000的打工仔拿着300块钱买的山寨机玩L公司做的游戏,每月给他贡献过百元的ARPU值,换句话说,他们收入的十来分之一都心甘情愿地送给L了。我有时也想不通,W针对的客户明明是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中最有消费能力的精英。为什么他们舍得花钱买最贵的手机,换最新的笔记本电脑,下最好的馆子,在网上却什么都要免费。
圈里公认,只要是W做的事情必定引来围观。同行也好,媒体人、营销人也罢,口口相传,网站流量和用户量几乎是一条直线往上蹿。但奇怪的是,过了没多久就停止上升势头,开始跟中老年同志的心脏一样来回震荡。我也问过L,他的这些草根用户没几个有自己的电脑,更谈不上3G,究竟是怎么发掘的?L笑笑说,网吧都不是最有效的渠道。厂区周边有很多便利店,工人一下班就聚到哪儿。老板提供一台电脑,里面装了各种手机用的游戏、MP3、电影,再备一本类似早年K歌房里的“点歌簿”。不用上网,拿根USB数据线,想要什么下什么。还有更方便的,用手推车直接送到宿舍门口。
有次跟L吃饭,他提问我:如果一款游戏要打入45万富士康工人的市场,该请哪位代言人合适?我先猜周杰伦,摇头,丫目标受众是城市,又猜春哥也不对,她只杀伤学生和,怒了,决定猜当红的凤娇,还是被鄙视!正确答案是凤凰传奇,有百度歌手榜单为证。备选是慕容晓晓。完全超出我知识范围,还好我没猜韩寒。
过去W单纯地以为凭技术就能改变社会,现在他知道你可以不过问政治,但政治会来过问你。不过,要让一个海归精英学会怎么跑门子疏通关系确实有点臊。L曾经愤青过,但如今很务实,好的商人都是知道怎么看《新闻联播》的。他挺关心运营商的人动和扫黄整顿,还搞过几次工友联谊会,虽然目的是为了推广他的游戏。前一段富士康工人“12连跳”,他很严肃地跟我说,这事他们有责任。我吓一跳。L讲,那些一想不开就跳楼的年轻人正是他的衣食父母。一部手机通常就是这些工人唯一的娱乐设备,与厂外世界交流的唯一媒介。他们有责任让工人们更快乐。
我所认识的投资人都对W评价很高,但却更爽快给L投钱。因为他们的心里也明镜似的:在中国,做精英的只能赚吆喝,做草根的才能赚着钱。腾讯、百度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嘛。
上海那位梳分头打摩丝的笑星说过一句经典:我是喝咖啡的,北方那两位是吃大蒜的。咖啡是舶来品,感觉很洋气,吃大蒜却有益身心。今年炒大蒜的都挣了很多钱,没听说谁倒腾咖啡挣了钱。中国的互联网好像也是一样?
我曾经突发奇想,如果把W和L对调位置,情况会不一样吗?他们会更理解各自商业的长短吗?后来想想觉得这事不太可能。
W所追求的互联网,其实是一个“美式的互联网”。在美国,信息革命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从1950后到1990后都是“数字化的一代”。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大的“数字鸿沟”,他们的生意与生活,工作与娱乐都与互联网分不开。这也是为什么80后的扎克伯格能够和50后的乔布斯、60后的贝索斯、70后的佩奇同台竞技的原因。
同时,美国的社会结构是一颗“橄榄”,没有那么大的贫富差距、地区差异、城乡之别,所以,美国的互联网可以说是“全民的互联网”。
但当下中国的社会结构,原本我们以为它会是一座“金字塔”,但越来越变成一颗“图钉”。W和L一个站在削尖的头上,一个站在遥远的钉帽上。中国没有一个所谓“全民的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是人为割裂的。它既存在于精英的Think笔记本上,也存在于草根的MTK山寨机中。我们的精英也许和美国同步,草根却与越南同步。
事实上,中国的“数字化一代”只存在于北上广等一些大城市,20-40岁之间的几千万中产阶级。剩下的几亿中国互联网用户归根结底都只是QQ用户。互联网改变不了这个现状,能改变它的也许需要更宏大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
我相信,L看穿了所谓“中国的互联网”的本质。哪些精英们的欲望从来不缺乏满足的渠道,太多的企业在追逐宠坏其实有限的一群客户。相反,有一大批“数字化贫民”却没有办法利用互联网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条件通过网络让自己的生活质量飞升,只能沉醉于廉价的虚拟娱乐中。L的商业很符合本土国情,很和谐社会,但他能够走出国门吗?
我一直相信,终有一天,W能做点“代表先进互联网”的事情,让美国人也能跟着咱们屁股后面学。可现实的磨难会不会打消他的意志呢?
汪国真诗范文5
一、“互联网+”与我国的村镇银行
“互联网+”为我国村镇银行的产业升级提供了环境和条件。一是“互联网+”能够改善村镇银行分布不均衡状态。从地域看,农村金融机构的分布呈现出中西部分布较稀疏,东部地区较密集;农村地区分布较少,而城市地区分布较多。当然,各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都已形成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足鼎立的格局。但这三家金融机构并没有撑起广大农村金融市场的一片天。所以,农村,特别是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农村企业和农村居民所能享受的金融服务非常少。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与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状态。二是“互联网+”能够改善村镇银行资源流向城市的现状。长期看,农业信贷资金存贷差在扩大,存贷比在下降。商业性金融机构逐利性特点决定了从农村吸收到的存款大多会流向利润丰厚的城市重点行业和大集团、大企业,这进一步加剧了村镇银行资源供给不足的状况。三是“互联网+”能够改善村镇银行需求增加与供给不足形成的矛盾。农村经济格局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后发生深刻变化。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出现了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个体户等组织形式。因此,对金融需求的主体过去只有种植户,而现在还包括农村中小企业、龙头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多种主体。农业生产上由粗放型农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转变,这些转变会需要大量的信贷资金和更先进的网络金融方式。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网络化程度低,业务风险较高。目前,村镇银行网点还是少,现代技术手段缺乏,缺乏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部分居民将钱存到村镇银行,其初衷也主要是为了获得村镇银行的优惠贷款。改革开放以来,为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因而也使一部分农民对国家政策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凡是国家在涉农方面的政策举动都被认为是对农民的“救助”行为。以村镇银行来说,他们中肯定有人认为在村镇银行获得了贷款就等于在财政部门拿到了补贴,可不用考虑归还;加之村镇银行发放小额贷款时多以信用贷款为主,很容易形成贷款的道德风险。
第二,人才制约发展,做大做强较难。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是一个银行能够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由于村镇银行主要设立在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在吸引人才方面,很难与大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媲美,更难以与外资银行相竞争。村镇银行应在人才招聘方面更具灵活性,但应该严格避免“近亲繁殖”。从已开业的一些村镇银行来看,其员工大部分是从农村信用社转来的,来自大银行的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很少,即使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对村镇银行也缺乏“入行”的兴趣,更是缺乏网络金融方面的技术人才,因此村镇银行业务急需的专业人才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的后劲。
第三,服务条件不足,业务品种单一。根据银监会下发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可经营业务较广泛。但就目前村镇银行的软硬件条件看,远不具备完成这些业务的水平。第一,有些村镇银行没接入人民银行的实时支付系统,资金清算只能依靠手工操作,汇划到帐速度慢且易出错。第二,有些村镇银行尚未接入征信系统,这就制约了其发展信贷业务,也给其带来更大的风险。第三,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滞后。一方面,与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相比,村镇银行设备投入少、管理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这就使许多业务无法开展。另一方面,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是在乡镇的广大农村居民,所处乡镇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村居民对金融行业的认知、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和居民收入等因素都限制了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
三、“互联网+”视域下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对策
第一,利用网络技术,创新营销模式。客户是银行经营的生命,商业银行不仅要通过银行内部数据梳理、分析、评价、筛选、管理、维护存量客户群,更重要的是充分借助互联网与数据流量牵引,增加和拓展有效渠道,延伸渠道触角。对于村镇银行来说,网络银行、电子银行、电话银行、微信银行等等均是可行的经营方式,是互联网技术渠道的不同形态,变有形网点为手头网点,借助互联网技术将银行便利服务的入口渗透到一切可能的角落和终端,随处可见、唾手可得,为争揽客户特别是小微客户创造可能。
汪国真诗范文6
中国网通与中国联通合并,此举标志中国网通发行的电话卡可能将成为“历史绝唱”,中国网通发行的电话卡可能将逐步退出流通领域,进入收藏行列,空前绝后的绝版价值,注定了中国网通电话卡将成为目前收藏品市场热门品类。
这是我国第一套正式退出流通领域的电话卡,见证了我国电信事业的一次重大转折,更有中国收藏界行家论断,它的纪念意义、收藏价值不亚于第一套人民币。中国网通电话卡将成为历史的见证和纪念,是真正意义上的绝版,将成为历史文化遗产。
奥运主题集藏珍品,价值热潮水涨船高
在所有网通电话卡中,奥运主题特种电话卡无疑题材最重大,从题材本身来说就具有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这些奥运主题特种电话卡将成为历史绝唱,其独特的创意、珍贵的材质、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中国特色,使其成为最强劲的“绩优股”,更具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
为了满足广大集藏爱好者的收藏需求,中国网通倾力推出26款绝版特种电话卡。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日益临近,中国网通特种电话卡承载着非同寻常的历史使命和纪念意义,价值必将水涨船高,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纪念藏品中的鼎级之选!
震撼百年奥运史,26款绝版创新电话卡轰动面世
此次新推出的26款中国网通特种电话卡之所以独放异彩,源自其对奥林匹克精神与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独到视角和深刻解读,同时也来自于其既是“第一”又是“唯一”的“绝无仅有”的历史使命和纪念意义。
这26款中国网通特种电话卡,开创了无数先例,成就了诸多“第一”:
其一是藏品系列创新。比如中国网通和中国邮政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联合发行的融合邮资明信片与电话卡两种功能的电话卡,开创了“双面值”集藏珍品新系列……
其二是产品形式创新。比如《56个民族长卷电话卡》是世界上最长的电话卡,长达13米,象征着中国13亿人民……
其三是题材内容创新。比如《56个民族长卷电话卡》是首次公开发表的全面展现中华56个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百科全书;《中国与奥运》史无前例首次全部收集了27年中国奥运历史邮票、第一套福娃电话卡与第一套法定可流通奥运会纪念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