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老舍的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老舍的资料范文1
《新文学史料》杂志是在香饵胡同一家废品回收站的旧报纸堆里翻到的。当时,吸引我的除了《记老舍诞生地》的文章标题,还有作者署名――胡青、舒乙。众所周知,胡青是老舍先生的夫人,舒乙是老舍先生的儿子。他们的文章记述绝少偏差。只是,时隔30年,老舍先生诞生的那条胡同以及那座院落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带着几分好奇,笔者几经转折,按着胡青和舒乙在《记老舍诞生地》一文中的指引,在新街口南大街路东找到了依然狭窄的小杨家胡同口。
小杨家胡同和大杨家胡同在清朝末年时统称为“羊圈”,分为两条胡同以后,依规模分别命名,南边规模较小的被称为“小羊圈胡同”。1949年后,因为“羊圈”的名称言之不雅,这才改名为“小杨家胡同”“大杨家胡同”。
在小说《四世同堂》中,老舍描写的“小羊圈胡同”的原型还真就是他出生并成长所在的“小杨家胡同”。
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因为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而是颇像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而且很脏。葫芦的嘴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进了葫芦脖子,看见了墙根堆着的垃圾,你才敢放胆往里面走,像哥伦布看到海上漂浮着的东西才敢向前进那样。走了几十步,忽然眼一明,你看见了葫芦的胸:一个东西有四十步、南北有三十步的圆圈,中间有两棵大槐树,四周有六七家人家。再往前走,又是一个小巷―――葫芦的腰。穿过“腰”又是一块空地,比“胸”大着两倍,这便是葫芦的“肚”了。“胸”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
老舍先生是在1944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他笔下的“小羊圈”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如今,小杨家胡同东口还像小说里描写的那么窄小――仅宽1.5米,而且没有任何路牌标识。如果不是常住,或是经常穿行其间的人,确实很容易忽略过去。
拐进胡同口,就跟小说里描写的那样――进了窄小的“葫芦嘴”,走过“葫芦脖”,便是“葫芦胸”。只是,现在的“葫芦胸”里没有大槐树。过了“葫芦腰”,来到了“肚”的位置。
关于老舍先生诞生的5号院(今8号院),胡青和舒乙是在1979年秋来到这里的,他们在文章中说明:
在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里,小胡同叫“小羊圈”。念过这部小说的读者都会记得:《四世同堂》描写的小羊圈胡同是个葫芦状的小胡同,葫芦胸里有七个门。在路东的尽南头住着祁老人一家四代十口人。祁老人的小院是个细长条,门牌五号。这个细长的小院就是老舍故居的翻牌。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对祁老爷子的小院有详细描写:
“……院子是东西长而南北短的一个长条,所以南北房不能相对;假若相对起来,院子便被挤成一条缝,而颇像轮船上房舱中间的走道了。南房两间,因此是紧靠街门,而北房五间面对着南院墙。两间东房是院子的东尽头;东房北边有块小空地,是厕所。”
另外,他还在自传体小说《小人物自述》中描绘了这座院落的街门:
“街门门楼是用瓦摆成了一些古钱的,到我记事的时候,可是那些古钱已然都歪七扭八的,在钱眼里探出些不十分绿的草叶来……两扇门的破旧是不易形容得恰到好处的,大概的说,它们是瘦透玲珑,像画中的石头那么处处有孔有缝。自然这一点也无碍乎我们天天晚上把它们关好……影壁是不值得一提的,它终年的老塌倒半截,渐渐地,它的砖也都被撤去有它用,于是它也就安于矮短,到秋天还长出一两条瓜蔓来,像故意率俏似的。”
胡青和舒乙在小杨家胡同8号院看到的情况还与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小人物自述》,以及《正红旗下》等作品中描写的“几乎一模一样”。“我们按着实际情况绘制了一幅小院子的平面示意图,它和小说中的描写是多么的吻合啊!”
老舍就诞生在北面三间正房中靠东面的一间,当时是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2月3日。
先生在《小人物自述》中描写了这间房里的布局:
里间是顺檐的一铺大炕,对着炕是一张长大的“连三”。这张桌子上有一对画着“富贵白头”的帽筒,里面并没有什么东西,外面可有不少的铁锯子。桌头摆着个豆青地蓝花的大掸瓶,样式拙重,只装一把鸡毛掸子,有些大而无当。炕与连三之间,靠着西墙,是一个大木箱,也兼作凳子……两只红漆小凳是随便放在哪里都可以的。但是每天早上必定在连三的前边,暂充当洗脸盆架……
当我来到这座小院时看到:
有着“古钱”形状瓦饰的门楼早已经被拆了,替代而建的是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街门。至于院里的房子也都翻盖过了,而且正房前搭起了许多小棚子,南院墙前的空地上也盖起了一排平房,挤占得过道只有2米左右宽,真就像“轮船上房舱中间的走道了”。
翻新过的北房,以及东屋,用的都是红砖,房屋的架构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住在北房的王大爷说:“这里是老舍故居,没错!不过,院里原有的房子都翻建过了,已经找不到老房子了。原来南墙前的院子盖起的平房一共是5间。”
对于老舍先生诞生的小杨家胡同,还有8号院,胡青和舒乙在《记老舍诞生地》一文中的态度是:
这次我们找到的这个小胡同和小院子,也许也能为读者增添一些有趣的读书资料或者聊天资料。这倒不是因为它是老舍的诞生地,作为一所又破又老又小的房子,实属不登大雅之堂,就是拆了它,也不会有人感到惋惜。它的有趣之处在于:由“一向不见经传”而入了书卷,而且是入了好几部。有了它,让我们知道了《四世同堂》里的祁老人住的那个葫芦胸里,知道了《正红旗下》里的“我”――那个马甲的儿子出生在哪个房子里,和由此而展开的一系列故事,这不是也挺有意思吗?
关于老舍的资料范文2
通过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才发现西部是那么美丽,与我想象中的相差甚远。真正的西部,是有着湛蓝、可爱的天空,有着一碧千里、翠流的草原,还有着成群的牛、羊、马……西部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就像仙境一样,丝毫没有缺点。然而,这么完美无暇的西部,却有着落后的面貌。在1999年6月,江总书记在西安就这个问题发表了演讲,强调西部大开发不仅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央的战略成为国人瞩目的焦点,社会各阶层无不为之心潮澎湃。
好!这真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策略!就拿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来说吧!在恶劣天气,极度缺氧的重重困难之下,筑路大军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想出了许多办法来解决。露出狰狞面目的风火山面对筑路大军的执着精神和智慧结晶,不得一次次地低下了他那高傲的头。
在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时,各种关于这条“天路”的消息铺天盖地,报纸上,电视上,天天都有关于这条“天路”的新闻。这证明人们对这条铁路是多么关注,党政府对这个策略是多么重视。青藏铁路通车后,有许许多多的人了解了西部,而西部人民也从对比中,改善自己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稳定的和谐社会。
关于老舍的资料范文3
读书,充实了我的生活,使我活得更精彩,使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读书,给我带了莫大的乐趣,每当翻开书,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涌出一种感觉:读书,真好!”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小学生必读书目,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生必读书目小学生必背古诗70篇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邶笪钟 编写
中外神话传说——田新利 选编
成语故事——李新武 编写
论语通译——徐志刚 译注
孟子选注——李炳英 选注
庄子选译——陆永品 译注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
西游记——吴承恩
红楼梦——曹雪芹
西厢记——王实甫
骆驼祥子——老舍
朱自清散文精选——朱自清
谈美书简——朱光潜
边城——沈从文
茶馆——老舍
朝花夕拾——鲁迅
尘埃落定——阿来
繁星·春水——冰心
芙蓉镇——古华
鲁迅杂文精选
呐喊——鲁迅
女神——郭沫若
家——巴金
雷雨——
子夜——茅盾
伊索寓言精选——(古希腊)伊索
安徒生童话精选——(丹麦)安徒生
巴黎圣母院——(法)雨果
复活——(俄)列夫·托尔斯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歌德谈话录——(德)爱克曼
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
格林童话精选——(德)格林兄弟
哈姆莱特——(英)莎士比亚
克雷洛夫寓言精选——(俄)克雷洛夫
鲁滨孙飘流记——(英)笛福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
欧也妮·葛朗台——(法)巴尔扎克
匹克威克外传——(印)泰戈尔
普希金诗选——(俄)普希金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
泰戈尔诗选——(印)泰戈尔
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
童年——(苏联)高尔基
读书方法有哪些制定读书计划:阅读内容、阅读量、阅读时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拿破仑曾说:“成功不是站在自信的一方,而是站在有计划的一方。”计划能使自己明确目标,循序渐进,提高效率,增强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计划主要包括阅读内容和阅读时间及阅读量。
1.阅读内容
内容上,建议以文学作品为主兼及其他。
首先由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传记入手,因为这样的书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能使读者处于思想者、英雄、伟人的状态中,从而汲取精神营养,如比尔·盖茨小时候就极为热衷于阅读人物传记;
其次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系统的读、读系统的” 中外之“书中之书”。
2.阅读时间
时间上,建议分散和集中相结合:
分散就是利用点滴时间,见缝插针,读上一段亦或一两句,古人就有“三上(宋代欧阳修:马上、枕上、厕上)”、“三余(三国董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读书之说;
关于老舍的资料范文4
的确,番茄炒蛋是一道横扫中国大江南北的家常菜。2016年底,旨在瞄准未来人类深空探测和星际驻留任务的 “太空180”大科学试验圆满成功,四名志愿者完成任务顺利出舱。而志愿者们在开始试验后的第一餐吃的就是番茄炒蛋。不过,深受中国人喜欢的番茄炒蛋真的是中国人的发明吗?当然不是,“番茄”这个词已经透着浓浓的洋味儿了。
来自南美洲的礼物
番茄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16世纪前,中美洲的玛雅人和墨西哥南部的阿兹特克人已开始进行人工栽培。一些阿兹特克人会将番茄调成酱汁用来佐餐,但是并无资料可以证明当地居民把番茄作为主要蔬果大量食用。
16世纪,踏上美洲大陆的西班牙人第一次看见颜色如此鲜艳、外表如此可爱的番茄果实,立刻深深为之着迷,并将它带回西班牙进行培育。
番茄随之也传到意大利、英国等西欧国家。也许是因为它鲜艳的颜色令人不安地联想起毒蘑菇,也许是因为它的茎叶往往散发出一股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当时一些植物学家将其命名为“狼桃”,以表明其不可食用性。另一些学者则把它毫不犹豫地归类到“曼德拉草”的名下。这是古代欧洲一种著名的草药,因为藤蔓纠缠,被草药学家们认定具有功能,而这种草也确实含有一些致幻成分。还有一些具有浪漫主义的贵族,比如曾经有一位英国公爵把这种极具观赏价值的植物当成礼物送给心中的女神,这让番茄有了一层爱彩。
18世纪初,想象力丰富的英国人甚至总结出了番茄种种神奇的疗效。1710年,草药师威廉・萨门在《植物学》一书中说,英国人在园圃里种植番茄完全基于医学的因素,番茄汁可以治疗各种炎症,番茄膏可治头痛、痛风,番茄油可治烫伤,番茄胶可消除出没无常的酸痛。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随着西方传教士从海路来华,番茄种子也远渡重洋逐渐在中国各地生根发芽。明朝万历四十一年的山西《猗氏县志》是中国最早著录番茄的文献史料,当时这种作物的名称叫“西番柿”。明代农学家王象晋所著的《群芳谱》中对其性状及来源有详细描述:“蕃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人依旧把番茄当作一种观赏性植物。因此,明清时期番茄种植面积的增长异常缓慢,直到19世纪末,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是认为这种植物只能供赏玩。
欧洲人伸出了“吃货”的手
无论是什么年代什么地域,总有什么都敢吃的吃货勇于挑战。在历史上一场著名的尝试中,番茄遇上了一群“有钱任性”的贵族,决心把少见的、主要用于园艺栽培的“狼桃”拿来吃吃看。不过,结果却以贵族们不是病就是死的悲惨结局告终。据说,“凶手”是当时常用的含铅锡的餐具。由于番茄的酸性能将餐具中的铅萃取出来,那些大胆的吃货实际是被铅中毒给撂倒了。
据史料记载,最早大量食用番茄的西欧国家是西班牙和意大利,善于烹饪的地中海沿岸人民很快发现番茄的果实是没毒的,于是爽快地吃了起来。到了18世纪后期,英、法、德等国百姓也已普遍接受了番茄的味道。
而把番茄和鸡蛋结合起来做成一道菜最初也是西方人的创意。1824年,美国主妇玛丽・伦道夫的食谱中记载着一道“番茄蛋卷”的做法:将12个番茄去皮切碎,在平底锅中放入牛油、盐、胡椒、洋葱丁煎香,随后放入番茄。等到其果肉糊烂成酱之时,打进6个鸡蛋,迅速卷成一张蛋卷,随即装盘上菜。虽然这道菜将番茄与鸡蛋完美地融合,但番茄在其中扮演着一种类似酱汁的角色,与中国的番茄炒蛋没有任何渊源关系。
国民菜的历史不过百年
近代以来,西方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纷纷传入中国,随之而来的还有番茄食用观念的变化。20世纪初,在北京、青岛、上海、广州等地已有农民开始种植番茄供西餐馆烹饪。不过,番茄炒蛋成为国民菜的历史大概不会超过一百年。
老舍的《西红柿》 写于1935年,说西红柿“屁味没有,稀松一堆”,只能给小孩当玩具,借着西方文化入侵的东风,山东馆子里才有了“番茄虾夷(仁)儿”,然而只是滴点西红柿汤,没人乐意大口地啃它。
跟人们现在喜欢的番茄虾仁不一样,那时的番茄虾仁其实并没啥番茄。
另一段关于西红柿的故事是,1936年用番茄招待美国记者斯诺,吃法是番茄炒辣椒。还讲了西红柿在欧洲被误以为有毒的轶事,听起来也很难勾起食欲。
关于老舍的资料范文5
建立个人文学馆的时候,贾平凹54岁,莫言54岁,实64岁。他们还未停止创作,文学成就尚不能盖棺定论。此现象让不少人心生疑惑:这是否违背了中国读书人“生不入志、活不入祠”的传统?
作家建馆“生不入志、活不入祠”?
回望过去,鲁迅、巴金、丰子恺、张爱玲、老舍等名家的文学馆、纪念馆和故居,都是在作家逝世之后筹建。“这些文学大师尚且如此。那么,在一个已经没有大师的今天。后辈士学们何以如此‘感觉良好’?”有媒体如此评论。
记者致电实文学馆馆长邢小利时他表示:“实是一位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作家,在中国具有公认的文学地位。”邢馆长认为,作家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地域性可以成为衡量其是否适合开个人文学馆的标准。
一位作家、特别是在世作家是否具备“文学史”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邢馆长坦言,对作家的成就存在争议是正常的。至于为什么选择在2006年建立实文学馆,他表示,这是“天时地利人和”促成的事。
“2006年时,实已经64岁,有了相当的文学地位,《白鹿原》也出来了;建文学馆的想法是我提出的,西安思源学院很支持,因为这所学校就建在白鹿原上;家乡人也很支持,这个想法才得以实现。陕西曾经想为作家柳青建一个文学馆,但有想法却难以落实,杜甫也曾经在长安区住过十年,假设我们要建一个杜甫故居,未必能得到各方支持。实文学馆建成。应该是各方面的机缘巧合吧。”
作家态度:不支持?不反对?
在世作家对个人文学馆的态度大多非常微妙。
莫言获得“诺奖”后,曾回答网友关于他的家乡建莫言文学馆的疑问。“我主观上并不希望建这个馆。但是他们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劳动和努力,我也不想过多干涉。我主观上不希望修缮莫言故居,劳财伤神。”
莫言曾表示,他和家人都反对修建莫言文学馆,但既然文学馆建成了,他也无奈。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说,很多馆所都想拿到莫言的书籍和手稿,但他还是把资料都留给了家乡的文学馆。
实对个人文学馆的态度有一个“默许——支持”的变化。
“实是个很低调的人,牵涉到颂扬他的事情,他都不是太积极。建文学馆他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可以说默许吧。但办成之后他很支持,提供了很多外文版本的书籍。文学馆还有很多他的字、获奖证书等等。”
邢馆长告诉记者,实本人很少来文学馆,除非有些重要客人来参观。“我们从不当着他的面解说。做文学馆的是我们这个班子。实不参与。怎么说呢。他跟文学馆的关系就是,他从来不提建议,完全放手交给我们来做。他跟我们有个君子协议,将书的样本寄给文学馆,有人跟他拿资料,他会让他们来联系文学馆,他从不说哪儿做得不好,也不聊文学馆的事情。”
陕西作家贾平凹,不仅在西安建有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还将在贵州开分馆,另外家乡商洛“贾平凹作家村”的7000万元投资造价惊人。据称因为他自己提议将景点名称简化为“贾平凹故居”,贾平凹还曾被推上风口浪尖。
对于家乡把自己作为文化品牌发展旅游的做法。贾平凹没有反对。“想想看,那么穷的地方,怎么会拿出那么多的钱为我来建造什么东西。说白了,丹凤县就是借我这块牌,来为发展经济作宣传而已。”
作家对个人文学馆的兴建含糊表态,并非完全无道理。有业内人士认为,很多作家成名后身不由己,不得不以“文化产业”的形式为故乡建设作出贡献。资金来源:官办?私办?
在资金方面,有的个人文学馆由政府财政拨款筹建,如高密政府全额拨款的莫言文学馆;有的由学校建立,如西安科技大学的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也有的是企业或私人筹资兴建,如用“非官办资金”建成的实文学馆,以及由南长城企业集团投资1000万元即将建成的铜仁贾平凹文学馆。
说起实文学馆的资金来源,不得不提到一所民办大学,西安思源学院。这所学校原是西安交大产业集团下属的民办学院,这几年独立出来,成为教育部批准的“三本”本科院校。思源学院的董事长周延波很支持建立实文学馆,于是提供场地和经费,文学馆才办起来。其中,建设场馆估计花费超过500万元,每年还要提供二三十万元的经费维持。
对于是否引入官方资金,实文学馆的理事们早已进行过一番讨论。灞桥区政府曾经想接手文学馆,但为了保证文学和研究的纯粹性不受政府意志的影响,理事会最终保持了私人办馆性质。
“我们认为官方支持有利有弊。有利之处是经费有了保证,因为文学馆常年要购置新的资料、给工作人员发工资。缺点在于,我们担心政府接管、提供人员编制之后,对文学、对实不是太热爱的人也会来应聘,最后文学馆成为官方装点门面的一个机构。所以我们没有采取跟官方携手合作的模式。”邢馆长告诉记者。
但是,当他从记者口中得知莫言文学馆是“纯官办”性质时,言语中难掩感慨:“哎呀,这个好,有官方支持还是好。”
他表示,由于现在文学馆是非营利机构,希望政府给一些土地、经营、税收方面的扶持政策。“假如我们现在想卖一些书,是连发票都不能开的。要开发票必须有工商手续,可我们这是纯粹公益行为,没有发票,民政部门也不给我们免税的发票。”
同为文学研究机构,莫言文学馆和实文学馆的资金性质截然不同,“官方资本”和“非官方资本”,哪种更适合个人文学馆?邢馆长的意见是,个人文学馆应该由学者主持,欢迎民间和官方资本支持。“学者主持可以保持文学馆的文学和学术性质不变味。资金上,官方也罢,民间也罢,越多人支持才能办得更好,资金不足也叫人觉得寒碜。”
学者观点:谁说了算?旅游是挡箭牌?
因为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文学馆的参观者激增。重修莫言文学馆的消息一传出,不少人提出疑问,“莫言文学馆重修与否,谁说了算?”有人开始质疑财政拨款的合理性。
对此,知名旅游和文化学者裴钰认为,个人文学馆、纪念馆、故居应当鼓励民间团体兴建,谨慎动用公共财政。“以国家名义建名人纪念馆、故居,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普遍适用的、有崇高声誉的标准。以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的名义建立的纪念馆、文学馆则要区别看待。国外也有民间组织设立纪念馆。不管名人在世与否。名气大或者小,场馆的建立只跟筹建者的价值观念有关。现在的纪念馆、故居都过分严肃化了,我提倡多样化。对私人组织、民间集资、私营企业投资,不要有太多限制,政府筹建则需要慎重。”
裴教授提出,舆论不应对政府认可的文学和作家有太多期待。“最伟大的作家和文学不需要政治认可,因为文学和科学一样,不受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地区局限。作家也不需要政治家认可。”
关于老舍的资料范文6
一、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不重视语文的学习
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是比较差的,中考成绩也是比较低的,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比较低。所以学生在进入中职后,感觉学习语文是比较困难的,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一些学生认为,进入中职学校就是学技术,学习文化课是不重要的,所以,学生不重视语文的学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重视态度导致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一些不良的习惯,例如旷课、迟到等,都是中职语文课堂上常见的现象。如果这些不良的习惯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那么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很难提高的,也会影响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中职语文教学缺乏实践性
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是缺乏实践性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提高W生的理解能力。中职语文只有体现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成为对学生就业有利的一门学科,才能真正地为中职语文教学注入动力。语文教学缺乏了实践性,是很难发挥语文教育在其它教育中的作用的,也会影响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针对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职语文教学方式如果仍然是落后的,是很难调动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利用声音和影像资料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语文内容。相信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中是可以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的,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慢慢地就能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中职语文教学中有一些教学难点,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感觉是比较困难的,是难以理解的。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例如,在给学生讲解《雷雨》时,这篇课文中语言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的,学生在理解这些语言时感觉是比较吃力的,语文教师可以在给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难点时,把多媒体技术和课文中的人物、主题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理解课文就会感觉是比较轻松的。再如,语文教师给学生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如果仅仅依靠语文教师给学生分析课文,由于课文中的人物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语文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生学习课文,然后指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情节。语文教师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就能够慢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就能对个性鲜明的人物,生动的情节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在学习语文中理解能力是比较重要的,学生只有慢慢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才能真正地吸收语文知识中的精华。
(二)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堂。在学生学习语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和课文有关的音乐、视频等,学生就可以倾听唯美的音乐,观看生动直观的视频,这样是很容易调动学习语文的兴趣的。
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听觉、视觉等理解语文知识,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能够从更深入的角度感受语文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在教学《我的母亲》这节时,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讲解母爱的,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首关于母亲的背景音乐,语文教师用音乐可以给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语文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听音乐、观察图片,感受伟大的母爱。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就可以真正了解老舍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感受老舍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理解这篇课文也会思考得更加深入,很容易和作者产生共鸣。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内容是古典诗歌,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可以利用唯美的音乐吸引学生的学习。例如,在教学《琵琶行》时,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配上琵琶古曲《春江花月夜》,然后语文教师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就可以把诗人遭贬谪和琵琶女的漂流沦落体现出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些古典诗歌的韵意是比较深的,如果语文教师只是给学生枯燥的朗读和分析,学生是感受不到这些古典诗歌的文化底蕴的。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远程教育平台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是比较少的,所以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向教师反映。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一个远程教育平台,建立一个QQ群。学生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把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地和语文教师沟通。语文教师可以在群里分享一些语文的课堂课件,实现语文资源的共享。
这个远程教育平台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语文教学效率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结语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是很难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后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在不断地提高。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对语文教学来说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能够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教学,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这样才能真正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J].成功:教育,2008,(08).
[2]赵云.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浅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03).
[3]潘仲全.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