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春节的诗句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春节的诗句古诗范文1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
(10分)
1.《竹石》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郑燮,号
,
代书画家、诗人。本诗第一句用一个“
”字充分表现了竹子
的性格;第二句写出了竹子生命力的
;后两句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
,进一步表现了竹子
的精神。
2.《咏柳》一诗的作者是唐朝的
。在这首诗中,作者赞美了
,表达了作者对
的无限热爱。
二、诗词积累。
(38分)
1.将对应的诗题、作者、诗句连起来。(5分)
《示儿》
杜牧
但悲不见九州同
《梅花》
陆游
孤光一点萤
《清明》
查慎行
凌寒独自开
《舟夜书所见》
叶绍翁
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王安石
牧童遥指杏花村
2.在下列诗句中填上恰当的数字。(7分)
(1)春种(
)粒粟,秋收(
)颗子。
(2)南朝(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人间(
)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4)不知细叶谁裁出,(
)月春风似剪刀。
(5)飞流直下(
)尺,疑是银河落(
)天。
3.填花名,将古诗补充完整。(4分)
(1)人闲(
)落,夜静春山空。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4)(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根据提示写古诗名句。(11分)
(1)高适有两句诗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有两句送别诗的意思和它相反,这两句诗是:
,
。
(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
”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小时候听奶奶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只知道织女不仅漂亮,而且非常勤劳。《迢迢牵牛星》中“
,
”是对织女勤劳形象的完美诠释。
(4)《马诗》中诗人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的诗句是:
,
。
(5)读诗句,品经典。王安石《元日》中“
,总把新桃换旧符”让我们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祝福;郑燮《竹石》中“
,任尔东西南北风”体现了坚韧、顽强的精神;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白日放歌须纵酒,
”展现了杜甫“喜欲狂”的心情。
5.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1分)
(1)黑云翻墨未遮山,
。
(2)
,草色遥看近却无。
(3)君看一叶舟,
。
(4)
,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5)好雨知时节,
。
(6)山下兰芽短浸溪,
。
(7)
,但悲不见九州同。
(8)暖风熏得游人醉,
。
(9)洛阳亲友如相问,
。
(10)月出惊山鸟,
。
三、综合知识积累。
(16分)
1.小学古诗文中有许多描写边疆战士、边塞风光的诗歌,善写这类诗的诗人我们称为边塞诗人。下列哪位诗人称得上是边塞诗人?(
)(2分)
A.李白
B.王昌龄
C.杜甫
D.苏轼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的“梅”和“
”被人们喻为花中四君子。(
)(2分)
A.松、竹、兰
B.菊、竹、兰
C.菊、松、竹
D.兰、竹、荷
3.下列古诗描述的节日依次是(
)(2分)
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①春节
②中秋节
③端午节
④除夕
B.①元宵节
②中秋节
③清明节
④春节
C.①寒食节
②七夕
③中秋节
④春节
D.①元旦
②七夕
③中秋节
④元宵节
4.与韩愈、柳宗元、“三苏”合称为“唐宋家”的是(
)(2分)
A.王安石
杨万里
欧阳修
B.曾巩
杨万里
欧阳修
C.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D.曾巩
王安石
杨万里
5.下列古代的文化典籍中,以书房命名的一项是(
)(2分)
A.《聊斋志异》
B.《杜工部集》
C.《稼轩长短句》
D.《临川先生文集》
6.文学常识填空。(6分)
(1)“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
》《大学》《
》《孟子》。
(2)在中国文学史上,《
》是一部艺术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
。
(3)成语“高山流水”涉及的两个历史人物是
和
。
四、说说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分)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
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17分)
(一)绝
句(11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描绘的是
季的景色。(3分)
2.这首诗描绘的景致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短短28个字描绘了六种景物,这六种景物是
、
、
、
、
、
。(3分)
3.诗中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其中表示颜色的字是
,表示声音的字是
;表示动景的句子是
,
,表示静景的句子是
,
。(4分)
4.根据诗句内容,可以推知诗人的观察地点应是(
)(1分)
A.柳树下
B.窗前
C.西岭
D.门外河边
(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6分)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是
代诗人
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的心情。(3分)
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3分)
(1)“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
(
)
(2)令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可以回到家乡去了。
(
)
(3)诗中的“妻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意思相同。
(
)
六、文言文阅读。
(15分)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这篇古文的作者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1分)
2.请将短文中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3.请用“/”划分朗读节奏。(2分)
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4分)
(1)使弈秋诲二人弈。
(
)
(2)思援弓缴而射之。
(
)
(3)为是其智弗若与?
(
)
(4)非然也。
(
)
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6.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智力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同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2分)
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参考答案
一、1.板桥
清
咬
坚韧
顽强
遭遇的挫折与磨炼
坚忍顽强
2.贺知章
春天里柳树美丽的姿态
春天和大自然
二、《示儿》
杜牧
但悲不见九州同
《梅花》
陆游
孤光一点萤
《清明》
查慎行
凌寒独自开
《舟夜书所见》
叶绍翁
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王安石
牧童遥指杏花村
2.(1)一
万
(2)四百八十
(3)四
(4)二
(5)三千
九
3.(1)桂花
(2)荷花
(3)杏花
(4)桃花
4.(1)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3)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4)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5)千门万户曈曈日
千磨万击还坚劲
青春作伴好还乡
5.(1)白雨跳珠乱入船
(2)天街小雨润如酥
(3)出没风波里
(4)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5)当春乃发生
(6)松间沙路净无泥
(7)死去元知万事空
(8)直把杭州作汴州
(9)一片冰心在玉壶
(10)时鸣春涧中
三、1.B
2.B
3.C
4.C
5.A
6.(1)中庸
论语
(2)西游记
吴承恩
(3)伯牙(或俞伯牙)锺子期
四、1.夸张
2.比喻
3.设问
4.拟人
五、(一)1.唐
杜甫
春
2.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雪船
3.黄、翠、白、青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B
(二)1.唐杜甫忽闻朝廷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欣喜若狂
2.(1)√
(2)×
(3)×
六、1.孟子
2.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1)教导
(2)引,拉
(3)智力
(4)这样
5.(1)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春节的诗句古诗范文2
[关键词]古诗瑰宝 丰富资源 理解粗讲 熟读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通过诵读浅近的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体会作品内容,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能背诵相当数量的优秀诗文。”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毕业生背诵古诗词100篇目,由此数量上的增加,可以明显看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阅读。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古诗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从阅读心理的一般规律和读懂古诗的基本要求出发,应该抓住下面几方面。
1 理解背景,粗讲大意
任何课文的学习都要从理解课文背景开始,正所谓“言为心声”,只有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下此文的,才有可能对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如:在学习《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这首诗时,背景介绍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不知道,当时正处于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时期,我们怎能体会作者听到这个喜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试想昔日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犹如飘蓬。今日突然听说收复失地了。逃至四川避难的杜甫,怎能不涕泪交加。肋下生翼“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有些课文,涉及作者的思想渊源或人物的精神品德。这时,有必要借用诗词歌赋追根溯源,使学生从思想本质上认识作者的人格、情操、爱憎,以更准确地领悟课文的主题,如:李白的诗想象瑰丽,狂放豪迈,充分显示了他洒脱不羁的性格。而他又特别重感情,处处流露处对友情的依恋。《芙蓉楼送辛渐》、《赠汪伦》就是这样的代表,学习时,应充分体会诗句,把握思想感情。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重阳节,寒食节,春节,有时它会以背景信息出现在诗词中,这些也必须充分了解。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还有《寒食》、《元日》,里面都有所涉及。这时我们可以介绍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引导诵读,达到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毕业生背诵古诗词100篇目,由此数量上的增加。可以明显看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阅读。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古诗文,将会改善我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更有甚者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读多么重要。它是进一步理解诗词的必要条件。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诵,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吧!不过读也是有技巧的,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引导背诵。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很显作者炼字的功夫。一堵高墙的“关”和一枝红杏的“出”,形成了一对矛盾:一个要把满园春色关住,一个却要枝露墙头,春光外泄,一“关”一“出”,整个画面活了,有了动感,显出了春花盛开时的盎然春意。学生自然而然就将诗词内容背诵。再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前两句“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写送客的时间、地点和送客时的环境与心情,其中第二句,作者着意用“楚山孤”表达送别的心情:芙蓉楼上,俯瞰长江,寒雨凄凄,远眺楚山,望客帆远去,心情惆怅,仿佛觉得楚山是孤寂地峙立在那儿一样。一个“孤”字,看似写山,实是写人。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惆怅孤独之感。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的关键词语后,在弄懂诗句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比较顺畅地疏通整首诗的意思,背诵全文。
3 以乐配诗,升华情感
春节的诗句古诗范文3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自播出以来好评如潮,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被誉为电视界的一股清流,成为众电视节目中一匹最大的“黑马”。如今,《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落下帷幕,“00后”复旦女孩武亦姝不负众望夺得了冠军。“中国人诗心不死”,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的诗词基因还在,一旦有一种形式把它展示出来,就会形成一种喷发。一档诗词类文化节目为何如此火爆?
吟咏的是诗词,流淌的是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当代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今天,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其更有活力、生命力和影响力?春节以来,央视科教频道以诗词知识竞赛为主的《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这档节目的火爆绝非偶然,它创新性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实现了诗词娱乐化,用健康的娱乐化方式实现了“扩群”,体现了国人精神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唤与眷恋。
恰似一场春夜喜雨,央视每晚8时开播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刮起了一股收视风。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科教频道原创的一档大型演播室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节目内容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让国内无数家庭祖孙三代围坐电视机前,围炉话诗,滋润亿万网友的心灵。他们为参赛选手的才情所折服,感叹她们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他们封评委老师们为“大神”,敬仰老师们对上下五千年的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他们盛赞节目“像一股清流,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高冷’的文化类节目也能有市场、有人气。”
节目中,从《诗经》到诗词,覆盖的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中国诗歌史。入选节目的诗词难度适中,以学生时代学过的居多,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人们的记忆与情怀,带领人们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
90分钟赛诗会,鉴赏哲思皆得。这90分钟,是“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学习。在“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中回忆了农耕田园生活的旧时温情;在“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中领悟了学生时代读过即忘的诗歌妙在写尽无限希望和理想;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中方知口中常念的诗中原指大雁这种鸟类。
这90分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鉴赏。选手吟雨,观众听雨,那是“空山新雨后”的清新,“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深情,“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哲思,“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惆怅。中国古典诗词是一个巨大宝库,今人需要怎样的慰藉,它就能给我们张开怎样的怀抱。
这90分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赞叹。选手们在诗词对答时表现出来的雍容大度、谦冲温和等人格力量,让人们再度重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看到了祖国下一代的希望。
古诗词的雅与俗,穿越时空引共鸣
对于广大观众而言,热衷关注诗词大会,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喜欢,爱国、爱家、爱生活是古诗词的重要题材,这些共通的个人情感和人性思考穿越时空引起共鸣。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之情,当人们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心灵也同样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说:“中国古诗词韵律齐整,用语凝练,有音乐性又给人留下想象空间,是为‘天然美’,常读常背古诗词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和美感。此外中国古诗词还具有‘内涵美’,体现在情感充沛,具有人格力量。”
9期节目中,年轻才女王冬妍和武亦姝在台上说的两句话为人们持续热议:
“我想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耳边飘过的却是‘桃花都开了,好漂亮呀’,满满的违和感。”王冬妍则回忆校园桃花盛开的所见所闻,想到在网络文化流行的今天,学习古诗文能够让年轻人提升审美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层次,让雅与俗此消彼长。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古人说没什么好送的,就送你一整个春天吧。这多美呀,现代人给不了你。”武亦姝的这句话获得很多人纷纷点赞,古诗词以及所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都有着“现代人给不了你”的那种东西,并且是无比丰富的那种东西――其可滋养性情,可借古喻今,可切中时弊,可成风化人。
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榻ㄉ枭缁嶂饕逦幕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多个方面提出具体意见。“传统文化热”或将在今年呼啸而至。由一档节目激起的文化涟漪,期待全社会能由之激发起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
同样,《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也给了我们启示:文化节目具有非常大的可塑造性,通过文化节目的传播,诗词等中国文化可以更好地融入到人们生活中去。这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时代课题: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让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切合时代,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传播,这不仅仅是一个文化课题,也是一个教育课题,它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相互促进。
最美传统文化,传承引发思考
关于诗或词,中国人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一部中国历史始终伴随着中国的诗歌史。盛世必言诗,“大江东去”形成唐宋诗词创作的顶峰,“不怕远征难”体现着当今中国人的豪情;节日必言诗,所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入世必言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世必言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触景时言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生情时言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闲适时言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虽然现代诗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自古当中国人遇到天大的困难或灾难时,甚至当我们一无所有时,我们还有诗。
“快餐时代,网络段子流行多了,优秀诗句传播少了;以功利心阅读的人多了,以诗词提升素养的人少了;生硬刻板的诗词教育多了,教学生懂得欣赏诗词的少了。唤醒传统文化基因需不懈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繁华落幕,速去读书!”“看过比赛,马上捧起诗集背诗去!”……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后,不少观众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通过节目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还是欠缺很多,激发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学习古诗词,对于主动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瑰宝、积淀古典文化、提高鉴赏古诗能力很有意义。那么如何掌握学习古诗的技巧呢?建议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朗读古诗、了解诗人、体悟意境、把握鉴赏要领。
一、朗x古诗
学习古诗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可事先设置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在喜境中读婉约诗歌,在悲境中读豪放诗歌或山水田园诗歌。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人的情感。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气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人的心绪。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非读无以把握运气之长短,非读无以知晓情感之悲喜。同时,通过读,还可以牢牢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诗眼或词眼,以及特定的意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关键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读”能让同学们初步感知到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
二、了解诗人
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诗歌风格,写作背景。诗人的经历不同,所创作诗的内容也不同。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等多种类型。各个诗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姜夔、李清照的婉约,李煜、刘禹锡的隽永,谢灵运的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屈原的雄浑悲壮,王安石的雄健高峻,陶渊明的淡远闲静,王维的恬淡优美等等。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能更好地感受诗歌内容。如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先了解当时李白因受政治牵连被流放夜郎,就在诗人行至夔州白帝城时,忽然传来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当时诗人的心情真是欣喜若狂的背景,再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就不难了。
三、体悟意境
先要理解两个概念: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比如“举头望明月”,月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物象,而是带有思乡之情的意象。意境就是由意象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还要理解意象构成意境的一般类型: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如王冕的《墨梅》中“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细细品味,我们能感受到诗中有一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是通过这树梅形成的,这就是本诗的独特意境。一般咏物诗大都如此。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诗歌隽永的意境。意象离不开意境,“梅”离开全诗意境,就失去了其在诗中的独特涵义,“孤帆”脱离原诗意境,也与眷眷离情无关。
四、把握鉴赏要领
春节的诗句古诗范文4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春节的诗句古诗范文5
一、 作业设置应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积累
语文学习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为此,我设置了“自主积累性作业”。每学期开始,我都安排学生准备专门的摘抄本和练笔本。摘抄本要求完成以下积累性作业。(1)积累课文涉及的或日常阅读中见到的重要词语、成语、俗语、格言等,注意词语的读音、意思及用法。(2)摘抄所读课外书中的精彩语句、语段或文章,并加以点评。点评内容可以是摘抄的理由或自己的阅读体会,也可以是对文段的字、词、句和写作特色的品评,还可以是自己的疑问。定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通过生生互动,实现及时消化,二次积累。(3)摘抄古诗词名句,如写春花、春雨的,咏月、咏雪的诗句等;或是摘抄一些能给人一定启发或教益的小故事,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4)总结一些写作知识。如学习一个巧妙的构思,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课文的结构特色理出来进行模仿;学习一个好的开头或结尾方法等。每两周一检查,并在班上传阅交流,评出最佳精锦集,在年级展览并予以奖励。
练笔本规定每周进行一定量的写作练习,以随笔为主。课标提出表达与交流要“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提倡同学之间互评交流,评选优秀作品推荐发表,结集编册。这种练笔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写同题作文或接龙作文,也可完全自由发挥。教师每周作总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每学年结束,由学生挑选出自己认为最优秀的习作,并配以封面和插图,制作自己的“作文集”。我在指导学生作好这些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的同时,还举行了优秀作业展览、说名句比赛、成语接龙、演讲比赛、读书交流会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和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积累了丰厚的文学文化素养,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
二、作业设置应有助于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新型的作业设计应从课内出发,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向课外拓展延伸,力求突出大语文教育的特色,呈现出变内向聚敛为外向延伸的开放式格局,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此,我作了如下尝试。
1、设置课文延伸性作业。课前延伸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一般是名家作品)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如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情况,阅读作者的一些作品,并整理成“摘抄”笔记。课后延伸即学习了课文并理解了相关内容以后,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作一些探究。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课后可让学生去阅读《匆匆》《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作品,以感悟朱自清的语言特色。也可以推荐阅读《囚绿记》《海滨仲夏夜》等同类写景散文,归纳“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这种拓展性阅读作业的布置,对学生个性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2、迁移练笔性作业。根据所学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作练笔训练。如学习古诗词,可让学生课外收集古人写的有关四季、山水等专题的诗句;学白、杜甫的诗歌,专门收集其诗歌名句诵读;也可让学生进行扩写、改写、续写、仿写等,培养想像力。
三、作业设置应注重实践,强化应用
新型作业应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力求新颖灵活,尽可能贴近生活中语言的运用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1、设置新颖灵活的创新性作业。创新思维作为思维能力中最活跃最可贵的因素,它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思考。设计这类训练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没有标准答案;(2)问题的答案不局限于教材内容;(3)问题的叙述应以学生的综合知识为基础。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须将所学知识重新组合,或发表新奇独特的看法,作出个性化的设想。例如学完《小石潭记》,可设置这样的作业:假如要开发旅游资源,你觉得要开发哪些景点?说说你的理由,并设计一段导游词。做这类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像,给出有创意的答案,有助于他们想像力创新力的培养。
2、设置研究性作业。这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人人动手个个参与的学习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使他们将其内化为自身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这类作业特别适合在假期布置,结合教学实际与身边生活,让学生从课内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开展调查研究,开展兴趣研究。如初二寒假期间,我们布置了如下研究性作业。感受春节文化。(1)搜集精彩春联。(2)家乡春节时有哪些习俗?你如何看待这些习俗?(3)访问父辈或祖辈,对比今昔过年的不同。
春节的诗句古诗范文6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而作为一门致力于提高学生素养的学科,语文也渐渐得到了重视。在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发现了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就有关古诗词教学难的现状。对于理解能力不足、生活经验也不丰富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这些表达较为委婉的诗词可能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探索,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理解状况,一味要求死记硬背仔细研究我们近些年来的教学就不难发现,多数课堂都多多少少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有类似情况。尤其是在古诗词的讲解过程中,许多教师不管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体会了诗词中的含义,只是一味地要求他们背诵,并能在考试中一字不差地默写下来。这样读书不求甚解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成绩,但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究竟能有多大助益?我们心里自然都清楚。在这样缺乏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强硬的记忆,只会让学生有暂时的记忆,对诗中各种美好的意象都完全没有体会,甚至可能会使他们产生厌烦的心理,更加不利于以后的学习。2.忽视古诗词的意境分析,讲解只停留在表面古诗词最美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上,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却默契地忽略掉了这一点。许多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都只是逐字或者逐句地将诗词拆开来解读,从而忽视了整首诗的意境美。比如,在讲《村居》一诗时,以往的老师只是按照课下的注解一点一点拆开来给同学们讲解,什么叫纸鸢,什么叫东风。这样枯燥的讲解不但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不到教学目标,更是将诗歌中原有的意境打散,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观念没有任何帮助。3.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教学方式较为枯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好奇心和求知欲都相对强烈的小学生来讲,培养他们的兴趣是提高他们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的最简单方式。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内容无非都是简单的词义讲解、单句含义、全诗的中心思想等几个方面,每节课都这样就略显枯燥,对于好动爱玩的小学生来说,这根本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激情。没有了兴趣,每一堂课上的讲解就都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没有观众,没有捧场,没有应有的回报。
二、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改进教学理念要改变你做一件事的方法,首先要改正的就是你自己的观念。所以,要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首先就要改变我们以“应试”为主的传统观念。我们要明确,古诗词是蕴含了我国几千年文明的瑰宝,其中的文化底蕴是难以估量的,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作考试的一项内容,更要把它当作一种传承和发扬。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单纯地强调,这首诗要考所以你们必须要背下来,这样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社会。比如,在讲《石灰吟》的时候,我们就不要再告诉学生这首诗必考或者不考,而是耐心地讲解这首诗中蕴含的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持,告诉学生这才是他们真正要学习的东西。2.丰富教学内容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注重的就是诗句的直观理解和表面意义,为此经常将一首诗拆开来分析。这样的讲解虽然是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那些较为晦涩的句子,但是整首诗的意境也随之被打散,所有的美感也都不见了。所以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多注意教学的内容,保证在让学生理解的前提上进行完整的意境赏析。再比如,在讲《元日》时,教师可以把诗中的意境细化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把这些传统的春节习俗和现在的春节联系起来,帮助他们体会诗中的情景:在一声声的爆竹声中,你们都长大了一岁,家里的大人们也都喝着新酒,初升的朝阳洒在每一户的窗上,家家都忙着把旧的桃符换下。这样的整体分析过后不妨再加上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者背景小知识,让学生能更形象的体会。3.改善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总是避免不了一些枯燥,为了保证课堂的活力,教师可以在课上加入一些小游戏和活动。比如,在讲《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会生活中的乐趣。这样的教学过程将更加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课堂氛围的保持。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渐渐露出了弊端,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地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保证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秀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的微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