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静夜思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静夜思教学设计范文1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主要发展战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也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才能够实现未来发展,符合当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基点,重视论述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环境艺术设计的能力培养。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用
随着近年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们正常的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人们对环境生活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是一门非常具有特色性的专业,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环境艺术文化也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只有这样,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对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的应用。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现阶段,环境技术设计的基本理念便是节约与环保,是以人为本,在建筑生态住宅的过程中,无论设计过程,还是施工过程,都需要是此案全程无害化,以居住环境中的绿色环保理念为基础,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入到整个人类的居住环境中,从而构建起人类、环境、建筑的良性系统,环境艺术中华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也就此形成。因此,绿色健康系统在环节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当下环境艺术发展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要注重建立可持续发展设计观,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真正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当中。对此,教师要注重对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融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将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能够进行应用,这样一来,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1、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理念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理念的同时,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加强对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学习工作,对涉及的学科内容、实施途径与方法以及相应的评价机制进行有效学习,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能够对可持续发展理论有一个较好的了解[2]。这样一来,在进行实际讲课过程中,教师才能够真正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工作当中,切实地发挥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作用。同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理念时,要注重加强教师的学术交流以及进修学习工作,使教师能够加强对这一理念的理解程度,能够切实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
2、整合工程技术相关课程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节设计专业中的应用,要注重对传统工程技术相关课程的整合工作。工程技术相关课程是环节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环节,关系到了未来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工程技术相关课程的整合,目的在于使可持续发展理论能够真正应用于环节艺术设计当中,并且在日后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整合工程技术相关课程时,要注重加强课程设计和修订工作,并就发展目标明确写入教学目的中,根据教学目的,进行相关的课程设置。同时,要对整合完成的工程技术课程进行有效实践,并对教学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统计,明确课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修正,使学生在学习课程过程中,能够形成较为系统的可持续设计观[3]。
3、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想要真正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教学工作当中,并且发挥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作用,极难实现。对此,加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建立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工作当中,对教学模式的改变,应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1)要切实把握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特点,综合学科特征,进行教学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理论层次内容,对这一内容的灌输,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兴趣。在进行实际讲课过程中,可结合生活实际情况,例如当下的环境污染问题、建筑行业的污染问题等,让学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知识的讲解。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自主地进行知识学习,是当下进行可持续发展理论教学工作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列举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案例。例如当下建筑行业对新技术、手段,新材料的实际应用,实现节能降耗的同时,又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3)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在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要注重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结束语
总之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必须要注重对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将工程技术相关课程与这一理念进行有效整合,加强教师对这一理念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知识有效结合,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海燕,夏建红,张榕泉等.以实践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之改革——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31—35.
[2]张凯雷.实践性教学对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性——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5:43—45.
静夜思教学设计范文2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功利性倾向严重,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课程与教材针对性不强,评估主体单一,从就业角度考虑应设置复合型专业,发展教师科研能力,与企业构建共同体。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别和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培养既有宽广基础理论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承担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专业,专业建设好坏关系着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因素很多,本文从就业市场角度进行思考。
一、专业与专业建设
专业有广义与特指之分,广义的专业指知识的专门化领域;特指的专业是一种实体,指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它是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分工需要形成的。随着社会发展,知识不断增多,分工日渐细化,专业也要随之不断发展,传统不合时宜的专业要逐渐淘汰消失,相应的也要开发设置新专业以适应社会需要,那么就要进行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专业设置、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专业评估。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科专业”,而主要是“技术专业”,它强调职业岗位技术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其专业建设应依托社会经济发展,立足职业变化需要,具有市场性,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又是高等教育,那么其专业建设要以育人为根本目的,促使人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公益性。
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状况
1 专业设置:功利性倾向严重
专业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纽带,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面向一定行业和职业,具有较强针对性,体现了社会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专业设置受市场变化影响,更加可变和开放。很多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缺乏规划,新专业设置紧跟市场动向,又往往缺乏调研和严格科学论证,缺乏明确定位,目标模糊,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比较粗放和盲目。只根据市场需求,忽视学生发展的长远需要,往往使得专业设置过细过窄,急功近利,不利于学生成长。
2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水平不高
如果说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生命力所在,那么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就是生命力的保证。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成为“双师型”教师。
多数高职院校由中专升格而来,专业教师学历层次不高,无论教学还是科研水平,都与国家对高职专业技能教育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多数教师既授课又担任辅导员,繁重的工作也使他们难以抽出时间,加强自身学历提升。目前新引进的教师较多来自普通高校,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专业经验,从工厂或企业单位聘用的兼职教师,虽有实际经验,但又缺乏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效果不能令人很满意。此外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机会有限,使得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建设一支优秀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
3 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针对性不强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部分,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要随科技发展和经济进步。不断改革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体系中三部分的比重从小到大应依次为: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根据了解的情况,高职院校实践课开课率并不高,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没有给学生足够高质量动手实践的机会。
高职院校面向地方办学,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应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本地特色。教材编写上应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适应科技发展与生产实际需求。目前可选用的教材种类多样,但是多数教材仍重视理论,充满“学究”气息,而少了实用性。在教材选择上,要注意结合学校特色及当地经济发展趋势,最好能开发校本教材,更具针对性。
此外,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加强实践环节,通过产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4 专业评估:主体单一
专业建设要有一套健全的评估机制,以保障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评估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激励,也是一种约束,通过不断地评估、改进、再评估、逐渐完善,提高专业水平。现阶段专业评估主体一般是政府部门,评估内容包括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通过评估,对建设成效差的专业给予警告或撤销,对发展有潜力的专业找出不足,促使其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直接面向市场,但是单一的政府评估主体易造成评估标准不够多样化和不够客观,专业建设应采用多主体参与评估,比如学生、企业、学校本身,不同视角的评估能更好地促进专业建设。
三、就业市场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要求
经济学认为,需求决定供给。就业市场有什么样的人才需求,就需要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这种联系更加紧密,就业市场的变动直接影响其专业建设。就业市场由一系列职业和岗位组成,所需人才标准也各异。由于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变动性,职业和岗位的要求也随之变化,需要就业者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适应性,理论扎实同时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这也给培养人才的专业提出了更多要求:如何建设好专业才能促进个人现在和今后更好地发展。
1 专业设置:立足于职业或岗位群
专业的生命力在于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市场、社会的需求,目前就业市场上职业和岗位结构变化对人才层次和类型要求更加多样,而变化的周期正在缩短,面对这种趋势,专业设置要有远见。前期需进行充分市场调研,预测职业变动倾向,专业设置不能只针对某一职业或岗位,应立足于职业或岗位群,以培养学生交叉、综合、整体化的知识结构以及自学能力为目标,设置复合型的专业。专业设置之前应能预测现在的专业潜在的市场是什么,明确现在的需求反映了哪些潜在的市场,以及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市场和专业?更要充分考虑学生后续发展需要。
2 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发展,优化结构
“双师型”即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岗位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要使培养的学生对市场有很强的适应性,教师要先行一步。针对目前教师队伍现状,加强培训尤其是实践培训是必需的。其次,在师资建设上要考虑年龄构成、职称比例、学历层次等,确保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资源效益的最优化。此外,加强非专任教师的管理,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 课程与教材:企业参与,增强针对性
课程与教材设计开发应依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课程设置及教材开发就应结合就业市场上职业和岗位总体目标以及各项具体技能指标,课程内容要贴近工作实践,能反映学生将来工作实际。教材内容要不断更新,始终反映企业现实需要。对职业或岗位群能力具体要求与发展要准确把握,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按照针对性、适应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来构建有机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体系。
学生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其知识结构,要形成一种核心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中间带知识。这种知识结构的完善主要依赖于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有效实施。此外,学校内外的实验、实训基地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至关重要。
4 专业评估:多主体共同参与
专业建设的好坏,在于此专业培养的学生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对专业的评估要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比如从学生角度,学生是按专业进行培养的,专业是否适应学生需要,学生最有发言权;另外从企业角度,学校毕业的学生到职业岗位中是否学有所用,通过企业反映的实际状况检验学校的专业水平;学校也应建立专业评估委员会,进行自评;还有一个评估主体就是政府,主要从宏观方面协调各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各主体共同参与专业评估,能反映专业建设的不同侧面情况,对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益处匪浅。
总之,从就业市场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面向职业群,满足特定领域的规定;同时具有多变性,体现在专业内容的更新及调整周期短,需要紧跟市场前沿,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另外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与企业是不可分离的,单靠学校一方力量来进行专业建设,容易缺乏个性,导致差异性不明显,不利于形成特色。
四、改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路
1 设置复合型专业
专业设置要有战略眼光,立足于职业或岗位群,不仅考虑当前市场需要,也要关注市场潜在的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大都工作在生产、管理与服务的第一线,这些职业或岗位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应变能力要求极高,对学校来说,应设置复合型专业。所谓复合型专业,即专业群,是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的由若干个专业(方向)组成的一个集合。这样的专业设置既稳定,又有很大的灵活性,也便于资源共享,对学生来说,可以完善知识结构,利于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增加其职业选择能力。
2 发展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知识能力要不断更新发展,才能满足学生学习就业需要。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在科研中增进知识,形成能力,以科研带动专业发展与建设。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要立足于教学,进行应用性的研究。通过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发现问题,或从企业获得研究课题,通过科研,及时了解最新知识,在教学中也会有更丰富生动的内容,而不至于照本宣科。
静夜思教学设计范文3
>>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新思路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体系的重建 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探讨 建筑学课程体系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探讨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构建开放式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与教学的探讨 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手绘表现技法教学的探讨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浅探 地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学体系探析 艺术设计“开放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CAD课程教学探析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以“实践・艺术”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放式教学体系的思路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放式教学体系的思路探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盛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伴着教学改革的步伐,开放式教学体系为增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引发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思路的转变,即在教学方法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形式上寻找专业特点,建立跨学科培养策略,体现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综合性”特点。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开放式 教学体系 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56-02
当今社会各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日益受到重视,开放式教学体系是在改革浪潮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体系,如何有效地组织开放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笔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多年以来,教学体系的建立和教育思路的转变一直处在一种相互发展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一套新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必然引发教育思路的转变,而教育思路的变革也必将促进教学体系的优化。所以解放传统,寻找到与新体系接轨的教育教学思路是保障教学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 开放式教学体系的特点及思考
开放式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机载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进入工作室以后往往摈弃了以往单一的讲台式理论教学模式,而是采取以项目进程为单元的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当中,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学生零距离接触市场、客户,了解材料、工艺、预算、工程管理等,更好地实现教、学、研、产一体化的可实施性运行机制。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笔者发现,学生刚进入工作室时,由理论过渡到实践普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化地执行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笔者认为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思路,教育应立足于行业市场,让教学体系与知识经济同步。所以,寻找出一条适合本专业开放式教学的新思路,并以此去引导学生学习,是需要思考的重点。
二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思路转变的方向
近年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不断扩招,除了艺术类考生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文、理兼收的考生。本专业最终培养出的是既有美术造诣,又有对美的感性,同时还具备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被社会认可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这是我们教育思路转变的核心要素。
1.教学方法的转变
前段时间,拜读罗崇敏老师的《教育的价值》一书时,注意该书中谈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最根本的“应变之道”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可以预料,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乃至未来,学习将成为社会的主要生存方式。由此,我们的教育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顺应这一发展的需求。
第一,引导学生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中国传统教学中的“内倾式”管理,让学生习惯了一切以书本为准则,但艺术类学生往往都思想不太安分,个人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坏现象,因为在艺术设计的土壤上,正是这种不安分的因素,种子才能破土而出,只要给予它丰富的养料,定能长成一棵好苗子。中央美术学院的丁圆老师也曾在“危机与学科发展的研讨会”上提出:“培养一颗饱满的种子。”那么,如何让这颗种子有效地吸收养料?关键在于它必须要具有活跃的生命力,和对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自然因子的渴望。反映在教学上,就是指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和激情。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建立学习主动性和获取新知识的有效途径,并以此来适应实践中的开放式教学体系。
第二,引导学生从认知到反馈的转变。教与学是相互的,除了让学生认知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反馈信息,从中检验教学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反馈也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方法。传统教学中,我们理解的反馈形式就是作业、考试,这也是衡量学生知识水平的常规途径。但对于艺术设计来说,反馈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多元化的,只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我们强调的是实现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分数。开放式教学就是一种在反馈中改进、更新的新体系,所以学生进入工作室后,我们必须建立一种以反馈为主的教学思路,并通过反馈的信息及时处理相关知识链接,确保工作室项目运行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引导学生从动手到动口的转变。陶行知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那么在艺术设计的殿堂,除了会动手以外,还有一把宝贵的钥匙,就是动口能力,中国的高校课堂普遍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一旦老师提问,大部分学生会把头埋下去,结果只有是老师点名才会起来回答。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根本不会,二是害怕回答错误。要消除这种现象,就要设法打消学生的心理顾虑,法国的伏尔泰说:“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言的权利。”一直以来,笔者都鼓励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设计理念,不要顾及所谓的标准答案,我们的答案同样是开放的、辩证的。客观来说,在现实项目中,总会有一些经济、材料、工艺等因素的局限,怎样才能在这一系列的局限中让客户接受你的设计观点?再好的设计,如果脱离了市场,确实是一大遗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开放式教学也包括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和社会技能。所以培养学生动口能力的教育思路转变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保障开放式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
2.教育形式的多元化转变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科学,它在纯艺术视觉美感的基础上,更多地强调操作的可实施性。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建立是开放的,在教学上,强化对外交流,实现其形式多元化的转变。比如:参加设计大赛,创办设计展,组织设计技术交流、设计讲座、专业研讨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设计素材,开阔眼界,激发设计创造力,并树立自我的品牌意识。在此,笔者要强调以下两点教育思路:
第一,打破传统,寻找专业特点。在艺术的领域里,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的制约,我们需要的是创造力。这一直是中国艺术教育的软肋,因为创造的灵感不是光靠老师讲就能讲出来的,更多的是靠学生那双自己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是否应该注重对学生“发现”能力的培养?当然这种“发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同的“发现”,可以标榜不同的设计个性,这正是我们的专业特点所需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艺术设计的“综合性”, 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的观点“施用累能”就指出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起来的。因此,我们教育思路应该从讲台走到市场,在工作室的可靠运行下,顺利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接轨。
第二,高度开放,跨学科培养。前面提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性”,这个“综合性”到底该怎么理解?笔者想除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以外,学科之间的跨越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边界已经很模糊,可以和民族学、社会学、经济学、营销学、管理学、历史学、考古学以及传统艺术学相互渗透,而这样的嫁接正是设计主题表现的关键因素,更能体现环境艺术的应用价值。那么我们的教育思路能否更国际化一些?英国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作为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开放大学,为我们的开放式教学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视角。基于这一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思路可以执行高度的开放策略,即学习专业开放、学习地点开放、学习时间开放、学习方法开放和学习观念开放等,甚至让学生通过“社会化工具”进行“非正式学习”。
三 结论
静夜思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高职高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室内设计课程 教学探讨
[作者简介]杨广荣(1978— )男,江苏南京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江苏 镇江 2124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138—02
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在专业就业内容上一般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大块,室内设计既是一个专业方向,也是一门专业课程,国内室内设计是装饰艺术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四个专业的基础课。以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设计施工、陈设设计与相关配套等,而室内设计课程是专业方向的核心与基础,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国外,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更多地倾向于视觉传达能力的培养与实践,与国内高职教育的现状差异性较大,可参照性较小。因此,进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对提高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帮助。
一、高职高专环艺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室内设计通常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安排在第二、三学期,约90~120学时,教学内容主要为室内设计史论、室内空间划分、室内界面设计、设计色彩、风格、不同性质室内空间设计以及室内陈设等。室内设计课程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课程,涉及美术、建筑基础、工艺装饰、人体工程学、材料学、色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室内空间并进行系统设计的工作能力。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多数为五个学期,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阶段,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短,结合生源素质和教学模式,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生的基础能力薄弱。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艺考热”,高职高专艺术类在校生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对于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高考考试内容一般为基础的美术加试,学生缺乏一定的专业认识,对室内设计专业缺乏了解。室内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设计、建筑、装饰等领域,学生除了要有扎实的美术和设计基础外,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好的综合素质,而这恰恰是高职高专学生的薄弱点。
2.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一些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不够明确,室内设计方面的课程教师引导的多点,学生就以室内设计专业自居,相反学生就以景观设计专业自居,弱化了“一个界面两个就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各大院校室内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以及网络资源的共享,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面,很多学校相互模仿,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上处理不当。其次,各大学校缺乏自身的专业特色,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面缺乏个性,导致毕业生缺乏相对突出的竞争力。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综合性强,在常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否则会使学生学完课程印象不深。从企业回馈信息反映,学生在进行相关室内设计项目时,往往不知如何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操作。
3.课程教学方法定位不准确。当下,各大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多数专业课程都在推进项目化教学、工作室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而相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而言,室内设计课程属于实践类课程,有一定的理论性课程性质,而对于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的学生而言,根本不具备室内设计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条件,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配以相应的案例分析,才能不断积累实践项目操作能力,因此过多地模仿项目化、工作室化等教学模式,不依据自身专业体系的个性化特征,往往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惘。
4.课程实践环节的缺乏。室内设计课程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特征的综合体,要求学生除具备一定的造型、色彩等能力基础外,还要有一定的实践体验。而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相对较少,体现为实践教学学时、“双师型”专业指导教师、实践基地等方面的短缺,使得常规理论教学成为“纸上谈兵”。有些学校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这种实践方式在时间上不连续,学生难以获得对室内设计系统的认识;校外企业实习地点分散,教师无法跟踪指导,企业没有接纳和指导学生的义务,部分学生甚至找不到实习机会,因此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这一举措往往效果不够理想。
5.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较“独立”,缺乏相互贯通。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在室内设计课程开设前,一般辅以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设计制图、造型基础、建筑理论等,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大环境为主,缺乏对专业的考虑,不能顾及后续课程的教学需求,使得各课程相互孤立,导致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整。此外,环境艺术专业在开设室内设计课程时,还开设其他专业课程,如景观设计、观赏植物等相对于户外的课程,但在教学和实践上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导致同一时间内,学生专业学习丧失方向,目标不明确,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措施
1.找准课程定位。在找准室内设计课程定位前,必须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以及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讨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终是面向人居环境的艺术设计与技术实施,人居环境从狭义方面讲包括室内和室外,因此,室内设计课程是满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面的基础课程,也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往往能够引导学生往具体的职业方向发展。课程应在相应基础课程开设后进行,如设计制图、设计基础、建筑理论等,使得学生在学习室内设计时,能有一定的专业设计思想和基础性知识。
2.依据特色,合理安排课时分配。除艺术类高职高专外,普通高职高专在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时,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较强的职业竞争力。因此,课程教学必须因地制宜,在具体室内设计的课程安排与课时分配方面有以下考虑:
一是室内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安排。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就业方向来看,需要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室内设计基础理论,同时具备系统室内设计的技能,因此,在室内设计课程定位方面,应将室内设计课程分成夯实基础和综合实训两个阶段,分解成室内设计原理和室内空间专项设计两门课程,前者室内设计原理在一年级下学期或者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为专业基础课程,重点以室内设计基础理论为主,配以专题设计训练,提升学生对室内设计基础理论的认识;后者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课程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为专业核心课程,采用项目化或者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以学生团队形式完成不同专题的综合设计项目,系统运用所学各课程知识完成不同性质、功能的室内空间设计。
二是室内设计课程的具体课时规划。以普通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从室内设计基础原理的性质考虑,室内设计课程每周4课时,总计90学时左右,在课时分配上采用“1/2学期的理论讲授+1/2的理实一体讲授+1周的课程设计环节”的形式。第一部分的理论讲授旨在让学生较好地认识室内设计,了解室内设计的任务和工作内容;第二部分的理实一体讲授主要依据相应的专业知识,设计一些室内空间的局部环节,如背景墙设计、顶棚设计等;最后在课程内容结束后,通过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完成教师制定的空间设计,一般以某一性质、功能的室内空间为设计平台,全面地完成某一空间设计,包括室内界面、装饰造型、照明设计等,最终完成平面、顶面、侧立面的设计,以及主背景的设计图纸和相应的空间装饰透视效果图。从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角度出发,在大三上学期之前,基本上完成了与室内设计专业方向的专业支撑课程,包括装饰材料与构造、家具设计、陈设设计等,通过结合前面所学课程,融会贯通,开设室内空间专项设计,一般考虑课时90~100学时。在这个环节里,宜采用项目化、工作室形式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上课过程中,以“案例分析+命题”的方式,小组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整体设计方案,包括全面系统的设计图纸,最后模拟项目招投标的形式进行方案评讲,模拟公司实际业务操作流程,以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无缝对接。期末再进行一周的课程设计,由专业教师命题,学生单独系统地完成全套设计及图纸。
3.合理使用教学方法。(1)理论内容“实务化”。在室内设计原理基础教学内容方面,以实际工作中的目标任务为行动导向,讲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比较有用的专业理论或者实务知识,应由市场为导向,配以相关设计理论,达到“教而不空,学而不乏”,不空放理论的教学效果。(2)专题内容“模块化”。无论是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还是室内空间专项设计的教学过程,都要将教学内容按照专题分成若干模块,在一些概念性、规则性理论方面,以专题模块化形式的教学,让学生重点认识、掌握相对应知识点的核心内容,从而使得教学内容和配套训练更加紧密,具有实际生产性意义。(3)项目分析法。 项目分析法适合于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课程。室内空间专项设计内容一般包括居住空间、交通空间、商业空间、办公空间、旅游空间、医疗空间、餐饮空间等不同性质、功能空间的系统设计方法和实践,因此要以项目分析法,结合案例分析,如主题别墅室内空间设计项目、某地铁站或火车站大厅设计项目、某中型主题商业广场室内空间设计项目、某企业写字楼设计项目、主题酒店设计项目、某美容院室内空间设计项目、某主题酒楼室内空间设计项目等,对给定空间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设计,通过课堂的案例分析,学生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并结合自主创新,较好地完成相关设计。(4)工作组模式实训教学。 在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课程中,进行项目操作时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以工作组为实践单位;在实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项目组成员根据各自的特长完成方案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绘制、技术图纸、设计方案投标解说等一系列过程,教师予以指导,实现课堂项目与企业实际项目的无缝接轨,达到较好的团队训练、团队合作效果。
三、结语
室内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从事相关室内设计行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室内设计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必须根据专业特征以及办学优势、特色,进行合理调整和布局。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向学生灌输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市场规则,如招投标的运作、项目操作实务、工程施工实务方面的具体方法与规则等,使课堂项目紧紧围绕企业实践开展。在室内设计课程艺术性设计方面,必须加大学生对文化、民俗、材料工艺、宅配等的认识,提高其对室内设计项目内容的认识,从而系统地学好室内设计课程,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静夜思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课程创新;《手绘效果图技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当前市场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手绘效果图技法》课程的重要性凸显的益发强烈,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能够给我们的教学提供很好的思路。
2、相关概念简述
所谓工学结合,主要是将工作和学习进行结合之后所产生的教学模式,它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举例来说:一种较为常见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就是将一个学年分为3个学期,然后这3个学期中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当然也可以在一个星期中进行划分,几天工作几天;此外,还可以工作半天学习半天。总而言之,无论使用那一种模式,有一点是不变的,也就是学生不仅只进行学习,还要进行工作,换句话说就是半工半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工作指的不是模拟工作,而是真正的、具有报酬的工作,这是因为只有这种工作才能够对学生起到锻炼的作用。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对实践要求很高的课程。其中,手绘效果图往往是表现设计的机电。一般情况下,手绘效果图侧重于家具、装饰品、空间以及灯具等事物的结构分析以及快速表达;另外,手绘效果图也是电脑效果图的基础。
3、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电脑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很多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过多的依赖电脑技术,本身手绘效果图的能力却不断下降,而且在设计草图构思的能力方面表现的也差强人意。此外,当前的企业在招聘的工作中往往会要求学生具备手绘效果图的技能,这主要是因为:首先,很多设计的初步稿件在设计的时候是不需要电脑的,手绘往往更加直接、方便;其次,设计人员在业务洽谈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徒手对一些设计想法进行绘构,将极大的提升业主的信任度。基于此,《手绘效果图技法》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具体来说,其课程创新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1)当前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艺术设计市场越来越大的同时,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室内设计效果图往往和竞争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事实上,当前所有的设计时资格考评认定都把手绘效果图作为主要的依据之一。因此,《手绘效果图技法》有其客观的、特殊的需求,而通过工学结合是解决这一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2)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一般存在着重知识、轻教育的问题,而且整体的教学内容也存在着和时代脱节的现象,这种背景下出来的学生往往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笔者甚至发现一些在职业学校接受了多年教育的学生却没有经过短期培训之后出来的学生实用。
此外,不同的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人才是不一样的,而当前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寻找与企业结合的契合点,使得实训的理论比较样式化,内容也比较空泛,而且还缺乏市场的评价。因此,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弥补教育和市场之间的落差,并使学生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满足企业的需求。
(3)工学结合的实施是一项创新工作,在这一工作中将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如何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以点带面,促进整个专业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将给我们日后的工作提供很大的启发作用。
4、《手绘效果图技法》课程创新思维教学模式中的重点及难点
4.1课程创新思维教学模式中的重点
在职业教育中,关于工学结合模式,如何才能够是企业保持积极性?如何使学校组织实施有章可循?学生又如何要扮演好双重角色,并如何才能够有保障?这是我们这次探讨的重点。
(1)我们要对专业课程模块进行强化和突出,特别是针对一些专业技能的内容,我们应紧密的结合市场需求以及实际工作中的流程,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确保内容的不断更新。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工作和学习是并重的,而教学质量是我们进行改革创新的基础,毕竟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不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如果确保不了教学质量,那么很难使企业长期保持积极性,所以,不可以因为模式的改革就忽视教学的重要性。
(2)做好教学模式的配合工作。工学结合的改革必然导致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继续施行。举例来说,课时的安排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当前的工学结合中“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双循环工作交替”“三方合作”“订单式”“定制式”“双证制”等合作模式,不同的合作模式将对应着不同的教学模式,而选择合理的模式将对教学和工作都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我们要结合合作企业的具体特点,联系教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并在对学生期望的调研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在本研究中,建立以“手绘效果图工作室”作为教学平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最可行、最有效的方案。
(3)建立以专业技能内容为核心的“工作室”教学平台,确保课程模块真正的实现工学结合。在工作室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引进各种先进的企业和机构,并对这些资源及优势善于利用。
具体的工作中,企业的负责人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对当前单一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个,以项目引导个案的教学作为指导,在课堂上直接完成项目,做到工作室和教室的有机结合,实现工作和学习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教学人员要时刻铭记工作室的根本任务,这样才能实现以任务作为驱动力,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实训,实现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4.2课程创新思维教学模式中的难点
在《手绘效果图技法》课程创新思维教学模式中,面临着一些难点,解决好这些难点是我们进行改革的必然要求,以下将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1)企业是工作室的根基,它决定着我们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教学资源,因此,如何才能保证充足的教学资源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解决思路有:首先,我们应依托一个合理的流程,并制定详细的合作合同,对企业、学校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的规定,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资源的稳定性;
其次,我们要确保合作方以及合作方式的多样化,具体而言,“订单式”“定制式”等合作模式可以给我们的教学资源带来有效地补充,并提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
总体来说,企业要有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业务量,在教学上做到保持实践教学资源的常态、稳定,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驱动。
(2)企业以赢利为目的,保持企业的积极性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矛盾。上文中已经分析了提升教学质量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是一个有效地解决思路。
除此之外,我们应认识到,既然工学结合中的“工”是真正的工作,那么,我们的项目必然是有着质量和时间方面要求的,如果学生作品的质量符合不了企业业务竞争的需求不仅将会给企业带来风险,还会使企业的积极性降低,形成恶性循环。基于此,我们在学生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强度职业素养和职业思想;其次,我们要制度详细的作品质量考核制度,作品的合格与否将和学生的学分、工资等进行挂钩,这样的话,作品质量好则有回报,不好则有处罚,能够很好地减少这方面的问题。
(3)学生的双重角色、权利和义务如何得到保障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针对双重角色,我们主要从合作模式出发,确保工作不能够给其他学业带来影响;对于权力和义务,笔者认为关键性的工作还是加强这方面制度法规的建设,这是根本之道。
5、结语
虽然《手绘效果图技法》课程创新思维教学模式有着很多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这方面的工作尚未深入开展,因此,本文的探讨还多有不足,更多的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笔者相信,随着这种教学模式的成熟,未来我们的教学质量必将有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丁洁琼:《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手绘效果图课程的教学探析》,《艺术中国》,2010 年第 9 期
静夜思教学设计范文6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指向性目标和结果,有效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因而,教学目标和有效教学是结果和过程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教学目标作为导向,以有效教学为重要手段,实现教学质量的高质量高要求的标准。本文以教学目标的基本认识作为出发点,分析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整合与有效教学衔接的常见问题和原因,进而讨论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整合与有效教学衔接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整合;有效教学
0引言
在中小学语文中,教学目标被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所以语文教学目标又叫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三维目标不是单一的教学目标,而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属于系统性目标。三维目标体现教师对语文教学设计的整体把控,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三维目标要求教师不能简单地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对应或者把多种教学目标简单相加,而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相互渗透和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语文的教学目标时,要做到全面、具体和有所侧重。
1通过选择一个维度作为主线,顺藤摸瓜,从而提高三维教学
目标与有效教学衔接效果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根据学习内容选择一个维度作为主线,顺藤摸瓜,组织教学[1]。语文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文字内容,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个人情感。例如,在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节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以文章中感恩情怀作为主线,鼓励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为什么最后小朋友要向老爷爷说谢谢,从而提升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认识。如此,通过语文中的文字内容和思想表达,使学生去把握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理解相互扶持的感恩情怀。
2通过教学氛围营造的教学形式,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三维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衔接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促使学生自我探索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2]。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游戏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敢于表达对语文文章的观点,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教学当中去。这样一来,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则容易被学生吸收和接受。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描述、情景摸拟、图景感知、课件展示等手段或者创设各种富于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语文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从感官上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同时可以引起学生对课本内容展开想象,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我地学习语文知识。
3通过教学设计的精心设计,使得教学内容细致丰富,从而提高三维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衔接效果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学的成功与教学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而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指导方案[3]。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进行适当的安排,使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例如,在学习《静夜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李白的身世背景,让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认识诗人所要表达内容和思想。教师可以针对《静夜思》内容知识,设计相关的教学图表(如表一),使学生在三维目标指导下,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4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三维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衔接效果
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三维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学反思的作用面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加完善,总结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也使三维教学目标实现得更加明确。同时,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在自身教学的基础上,再结合他人的教学,从中提取教学精华,从而完善自身教学中的不足。
5结语
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的衔接问题,要注重以一个教学维度目标为主,营造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教学教案,适时进行教学反思,从而达到三维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完美衔接。
作者:王梅 单位:安徽萧县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崔敏.整合目标有效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整合与有效教学衔接[J].亚太教育,2016,1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