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在快乐中成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在快乐中成长范文1
这“三乐”像一场三重奏,奏响了一师附小快乐教育的和谐乐曲。
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
用一百种语言激励每一位学生
北京一师附小从1986年开始进行快乐教育实践研究,是全国首批实施快乐教育的七所学校之一。
张忠萍从1981年开始便在一师附小工作,1999年任校长。她见证了快乐教育从诞生到成果丰硕的点点滴滴。在一师附小快乐教育的和谐乐曲中,作为三重奏的作曲和指挥,校长张忠萍感慨颇深。
有一件事情,让张忠萍至今难以忘怀。
张忠萍每天早上都会站在校门口迎候学生和老师。听到校长亲切的问候声,师生和送孩子的家长都感觉学校特别亲切、温暖。其中,有一个随班就读的弱智孩子,每次见了张校长就笑,也不说话。
时间长了,张校长注意到了这个学生。有一次,张校长笑呵呵地问:“你见到我,也不问我好,为什么总是笑啊?”他不说话,只是笑。当问到第三次的时候,他笑着说:“因为你最美。”
这件事让张忠萍至今激动不已,而且引发了她的深思:与这个孩子的接触,不过是每天早晨的迎面微笑问好,为什么孩子的感受如此美好?这美好的东西是什么呢?最后,她明白了,是真、是善,是老师对孩子的那份热爱,而这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深深感受到。
只有倾注了爱,才能拉近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也才能够和谐。张忠萍引导教师将爱体现在尊重、理解、信任、接纳、赏识每一位学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耐心等待、期待、帮助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上;体现在“严慈相济、情理相融”的真情互动中;体现在“用一百种语言激励每一位学生,用一百种方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教育艺术中。
一师附小的老师积极地把这样的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他们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从细微的地方关心他们,语言表达和行为方式都带有浓厚的感彩。
在课堂上,某个孩子回答完问题时,老师们从来不吝啬自己的微笑和表扬。为了培养孩子们探究问题的能力,老师们常用非常好奇的情绪、非常兴奋的语气,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你说的真有意思,你是怎么想的?”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棒,也要他们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学生练习写字时,老师会帮他们把握笔的姿势摆正了,把小腰板挺直了;课间,走过学生课桌前看到谁的文具没有摆好,会顺手帮他整理一下;看到谁的指甲长了,就一边和他聊天一边给他剪一剪。教师批改作业时不会忘记写上一句鼓励的话;他们把特别的爱送给随班就读的孩子,他们给犯错误的孩子改过的机会,也勇敢地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
在一师附小,不只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特别和谐,老师之间的关系也特别融洽,没有上下之分,大家更像兄弟姐妹。遇到工作上的困惑了,教学研究有新想法了,甚至家里出啥事了,大事小事,大家都愿意跟张忠萍说说,有时候忙,见不到本人,就发短信。张忠萍经常会收到特别感人的短信,每次,她都不舍得删,直到手机存不下为止。
虽然这只是一些细微的故事,但是,就是这些活泼的小音符奏响了快乐教育和谐乐章的第一部分――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
教师的乐教善教之乐:
用教育的智慧驾驭课堂
在快乐教育实践中,张忠萍倡导教师追求自主发展。在她看来,教师自觉主动地探索,将教育智慧变成自己的信念,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乐学、会学、主动学、创造性地学而乐教、善教,对学生来讲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将引领着学生在快乐的心境中学习成长。
如何让教师在自主发展中提高乐教善教的本领呢?张忠萍请来专家帮助教师做人格测试,引导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对教师独到的见解,她总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并指导、支持教师大胆实践。2001年她提出“以研促教”的思路,帮助教师制订个人研究专题,要求老师“带题授课”,撰写教学反思,让教科研与教师的专业成长、自主发展结合起来,使教师的工作变成一种探索。
在这种氛围中,一师附小的老师不仅把教学工作视为一门科学,更把工作看作一种教育艺术。他们运用引入学境策略、合作探究策略、激励创新策略,力求学生在美好的境界下学习,让快乐在创新中扎根。
看一看李辉老师教学《我爱家乡的柿子》一课时的三个片断,我们也许能够理解:老师的善教是如何让学生品味到学习的快乐的。
【第一次笑】
李辉范读时,强调“有感情的朗读”,引起了学生的一片笑声。李辉问一个笑得前仰后合的学生:“你为什么笑呢?”这个孩子说:“我看他们笑,我也笑了!”
李辉又问一位掩嘴而笑的学生:“你为什么笑呢?”
“老师,我觉得你和我们读书不一样。”
李辉再请一位认真倾听的同学站起来:“你为什么不笑呢?”
“老师,我在欣赏!”随着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学生们一下子静了下来。
李辉走到了这位同学的身边:“你真了不起!”接着,她转向同学们:“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称赞他?”
“因为别人笑他不笑!”
“因为他特别有勇气,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
“因为他懂得欣赏!”
――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孩子们不笑了,课堂继续进行;被赞美的学生嘴角边流露出甜甜的笑意。
此时,李辉很好地处理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营造出精彩的课堂氛围。面对学生的笑,李辉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交流,让他们从不认同到融合,再到认同。老师并没有把简单的结论――“要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强加给学生,而是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二次笑】
在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书后,一位学生举手,主动要求对全班同学朗读。他刚读了两句,教室里又传出了轻微的笑声。
李辉问原因。一位学生说:“他这样读书,和以前读得不一样了,特逗!”
“别的同学同意他的看法吗?” 李辉没有直接做出结论,而是请学生发表意见。
一位学生站起来:“我想对发笑的同学说,如果是嘲笑,那最该嘲笑的人是你,因为你不懂得欣赏;如果是赞扬,那应该是会心的微笑,不要出声打断人家的朗读。”
班上又响起了掌声。
面对学生的问题,李辉没有亲自“出马”,而是把教育的机会“让”给了学生。因为他深知,有的时候,同伴间的三言两语会胜过教师的谆谆教导。这样的老师,便是深谙“善教”之道的老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常常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被人认同的快乐,一定是充满自信、勇于欣赏的学生。
【第三次笑】
李辉设计通过一场读书比赛,教给学生评读的方法。
李辉与一位学生结成一个小组,学生读,李辉评;与他们比赛的,则是另一位大家公推出来的学生,由全班学生进行评。
“我们双方不仅要读得好,还要评得好,才能算胜利。我们输了,我们认罚!同学们,你们输了,也得认罚!” 李辉将了学生一军,调动起了大家的兴趣。
与李辉结对的学生读完后,李辉开始评价她的“战友”,学生们听得特别认真。
评完后,李辉问学生:“老师是怎样评的呢?”
“您首先指出了戴晓轩读得好的地方,又提出了不足,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您抓住了他读得好的重点词语,体会到了他读的感情。”
另一个小组的学生读完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进行点评。
下课铃响了。
“老师,不用下课!”一个学生站起来了,“咱们接着比。”课堂上笑声一片。
这一次的“笑”,是“别有洞天”的笑,是学生经过努力获得成功后的满足的笑!与老师比赛,在比赛的情境中学习,自然而然地,学生会对学习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快乐的源泉。
这样的教育,便是一师附小多年来倡导的“善教”。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张忠萍没少想办法:开辟“名师课堂”时段,使教师们目睹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风采、聆听他们的教育心得与成长历程;开辟“聚焦人物”时段,大力宣传校内的典型;举办“快乐论坛”,由教师自由讨论,变“一人之得”为“大家之得”。与此同时,青年教师快乐杯基本功大赛、专题研究课系列活动、案例研究、课题研究、跨校跨区教研等活动,都深深地吸引着老师们不断探索“善教”之道。
而要让老师们“乐教”,就必须关注教师精神状态,善于捕捉老师们的心理变化。为此,一师附小每年都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凝聚人心。
小活动有大意义。张忠萍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给大家一个方向,有意识地去维护自己的健康,让自己焕发青春活力,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状态,不断给生活和工作增添快乐的元素,找到快乐的理由,自己快乐、健康,也给别人带来快乐。
学生的乐学会学之乐: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快乐教育“以儿童愉快发展为本”,张忠萍和老师们一道,引领着学生:乐于读书,勤奋为乐;乐于服务,助人为乐;乐于交往,合作为乐;乐于参与,实践为乐;乐于开拓,创新为乐。
为了实践这个办学理念,一师附小积极实践着“五个一“的承诺:让学生提出一个不懂的问题、发表一个不同的见解、参加一次讨论、做好一次实验、获得一次成功体验。
这些承诺,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以争做学习的小主人为乐,并提高他们“乐学、会学“的能力。为了落实这“五个一”,一师附小把与此相关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技能,分解到不同年段,逐步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让学生在用心思考、积极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在班主任沙莉老师的班上,有个叫李力(化名)的学生,父母都是来自白洋淀的务工人员。他说话有口音,思维也比较迟钝,一张嘴,同学们就乐,所以他一般不说话。
沙莉跟同学们谈心,要求大家不要笑话他的口音,更不要歧视他;然后,再去找李力谈,鼓励他在课堂上张口发音。
李力刚开始有了些改变,上课发言了,同学们也不再笑话他了。但是沙莉发现,隔一段时间,如果不随时提示他,他就又不说话了。再去找他谈,就再好点,反复三次之后,沙莉发现这种办法不灵了。这让沙莉特别“头疼“。
正在为难之际,沙莉承担了学校“合作学习“的一个子课题。在课题研究当中,沙莉发现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举手的同学会大大增多,李力偶尔也举手。沙莉感觉,这或许是解决课堂发言问题的一个好切口。
于是,她开始摸索着在班里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四个人组成,分别担任倾听者、记录员、小组长、发言人四人角色。李力第一次参与讨论,担任的是倾听者的角色。
沙莉特别嘱咐李力组的组长:“要关注他,让他先说话。即使是磕磕绊绊、词不达意,也要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把他的意见记录下来。”
在小范围内,李力没那么拘束了,敢说话了。
一个月后,李力“轮岗”到了记录员的角色。在记录别人的观点的同时,李力开始从内容上总结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有何不同。他开始把思考落在了发言的内容上,“人家说的比我说得更准一点”。
慢慢地,李力从开始记得里唆,到后来居然能归纳别人发言中的重点了。沙莉感觉,时机到了,李力可以当组长了。
当了组长后,李力的转变特别大。针对一些同学的不同观点,他会去问:“你这个地方跟我想的不一样,你是怎么想的?”他有了组织欲望,学会了协调,也越来越自信。他逐渐融入到同学中,课余时间的学生堆儿里,时常能听到李力爽朗的笑声。
过了一段时间,李力轮换到发言人的角色。他的任务是把小组同学的三四种不同的观点总结出来。虽然他的表达有时还磕磕绊绊,语言不是特别精练,但是他能把同学们的观点表达清楚了。
渐渐地,李力性格变了,他不再觉得自己比别的孩子差,他变得更自信、活泼、开朗。
“除了课堂,多彩自主的校园社团活动也是让学生养成‘乐学会学’本领的主要渠道。”张忠萍介绍,从2001年开始,一师附小就创建了“小鬼当家服务社”、“金头脑研究社”、“心灵互动贴心社”、“快乐音符活动社”、“小能人风采社”和“小机灵总管社”六个学生社团。
在社团活动中,学校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所有学生都能在这些社团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学生是社团活动的小主人,而老师在其中的角色只是帮助、引领、指导他们的工作。
通过这些社团活动,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增强了,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的那份情感出来了,创造性也出来了。而这些,都是小学生快乐学习的关键性因素。在一师附小学生的心中,读书是学习,生活更是学习。他们在“爱心交易会”上学习什么是关爱,在篮球兴趣上学习什么是健康,在主持人大赛上学习什么是自信……快乐就在这点滴成长中荡漾。
在快乐中成长范文2
快乐是幸福的因子,是孩子心智成熟的自然前提。师幼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平等的师幼关系对幼儿认知、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如果师幼关系紧张、感情冷漠、互不关心,那么孩子就会对老师的教育活动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开展,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带着“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的信念,我认真而努力的工作着。孩子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才能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1 做个“跟班”,让孩子体验做“小主人”的快乐
户外活动应该是孩子最自由、最释放的时候,但大多数时间孩子们只能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游戏,每天玩着表上安排的体育器械,久而久之,孩子们早已记住了每天所玩的玩具,兴趣不是很浓。因此,我常常看到我们班一些孩子拖着玩具,往操场角落里钻。看到他们专注于一条蚯蚓、一只小虫子,甚至一块泥土时,我便放下了老师的架子,好奇地跟在他们身后,不是去干涉而是去观察。渐渐地,孩子们接纳了我的跟随,又渐渐地,他们把我当成了玩伴,若哪一天我没跟着,不多会儿,就有人来拉着我去看他们的新发现了。于是,湿漉漉的草丛里我们一起寻找蜗牛;争奇斗妍的花丛中我们一起看蜜蜂采蜜,欣赏蝴蝶飞舞;操场角落的树丛里我们一起目睹蜘蛛捕食小虫……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大笑,会和他们一起狂奔,也会和他们一起惊叫。在这样的师幼互动中,孩子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刘老师,你跟我来!”我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今天刘老师又成你们的跟班
了。”孩子们乐得大笑,那掩饰不住的快乐告诉我:“我们喜欢你。”在这样的户外活动中,孩子们获得了主动观察周围环境的机会,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逐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更主要的是孩子们很快乐,我也很快乐。
2 理解孩子的情感,让他们感受被尊重的快乐
有的孩子会因为小鸟的死而伤心落泪,也会把死去小鱼埋葬起来,这些都是孩子的爱的情感。作为成人,我们应该理解,应该尊重他们的这种决定,并支持孩子带有雏形性质的高尚行为。孩子对小动物都具有一种天生的同情心,而同情心是非常宝贵的一种情感,是许多高尚情感的基础。千万别用你不屑一顾的态度让孩子渐渐变成对周围一切漠不关心的人。蜗牛其实是植物的天敌,可孩子们却异常地喜欢,常常把蜗牛从草丛中捉回来养在小罐里,还采来了菜叶喂它。看到他们悉心照顾着这些小生灵,本想要求他们扔掉并踩死它的念头顿时打消了。我需要做的是保护这一颗颗善良的童心,而不是强硬灌输蜗牛是害虫的知识。我和孩子们一起照顾蜗牛,观察蜗牛,在他们心里,喜欢的成分远远超过蜗牛是害虫的事实。
3 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务,让他们品尝坚持到底的快乐
儿时能坚持认真做完一件事,长大后就会多一分坚韧。所以坚持到底也是一种重要品质。基于年龄特点,小班幼儿的坚持性普遍较差。但是我相信,坚持性是可以培养的。我希望从现在起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一定能让他们养成坚持到底做完一件事的好习惯的。在美术活动中,好些孩子只会画老师要求的,不愿添上其它景物来美化画面。于是,我逐个指导,或手把手或语言。当我把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并对每一张都加以肯定时,孩子们脸上那得意的表情已无法掩饰内心的喜悦了。后来,我们定期更换墙饰的那面墙上,每次都有孩子们的杰作。春天的花是他们坚持着把一个个小圆片涂上五彩的颜色拼出来的;夏天的树林是他们亲手画的一棵棵小树组成的;郁金香是在一次次失败中学会折的……这一面墙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墙,也是孩子们磨练坚持到底的品质的见证。一学期过去了,通过努力我们在建构游戏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音乐期末检测中孩子们能无拘无束、活泼快乐地在领导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我们小(4)班被快乐笼罩着,每个孩子都获得了一份快乐,我当然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最大的赢家,收获了三十九份快乐。时常,我们以为成人可以教育孩子,而事实上,孩子们的纯稚天真却可以做成人的指南。当我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和活动中时,我理解了孩子们的情感,领略了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接受了他们新鲜而富有创意的想法。我的世界就是这些孩子,就这么简单,也因为简单才有了许多快乐,你信吗?简单就是快乐。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在快乐中成长.
4 多拥抱孩子,给他们安全感
拥抱,是一种亲密接触,是心灵真情的表露,是爱心火花的迸发。我们时常会用拥抱来宣泄、表达、欢庆和抚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小班的孩子,当他们离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怀抱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时,他们的内心会产生一种不安的情绪,一种深刻地对被爱、被关心、被抚慰的渴望感.于是,有些孩子就会强烈的反抗:有的嚎淘大哭,嘴吧不停地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奶奶”;有的不愿意呆在教室里,使劲想往外跑;还有的始终闭着嘴吧不愿意与人交流,等等.每当遇到这样的孩子,我就会用拥抱来稳定他们的情绪,当我与孩子的身体接触时,他们会感觉到好象被妈妈抱着一样,他们的身体好象注入了一针镇静剂:一股暖流随着我的拥抱输送到他们身体的各个部位,孩子便会由自己所获得的爱得到满足而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他们不再哭了,擦干眼泪静静地坐在我的腿上;不再想从我的手中争脱,安逸地依在我的怀里了;也不再对我的热情熟视无睹,愿意和我讲话了。拥抱给他们带来的安全感,使他们不再拒绝我,而是从心里认识我,接纳我,依恋我。
总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支持系统,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全体幼儿教师要努力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陈桂生.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5]叶澜.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在快乐中成长范文3
我是一个爱阅读的小姑娘,因为书能给我知识,更能带给我无穷的乐趣,帮助我健康成长。
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有好书相伴。桌上摊开的是书,床头摆着的是书,到了周末及寒暑假就到图书馆借书、看书,每天心里惦记着的还是书!每到夜晚,我都会津津有味地读起书来,看到快乐的片段,我的嘴角总会漾起微笑;看到忧伤的片段,我的眼泪又情不自禁地涌出眼眶。当妈妈说:“不要看了,明天还要上学,快上床睡觉吧。”我只好恋恋不舍地放下了书,有好几次我都搂着书睡觉。
随着年龄增长,我喜欢的书也在变化。我现在读五年级了,把目光投向了那久远的历史长河,于是,开始关注文化学者于丹解读为人处事哲理的《论语心得》,易中天教授讲述冷酷的汉武帝,历史学家王立群解读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皇帝”自居的封建帝王《秦始皇》。
读书给我带来许多荣耀和惊喜。记得有一次,我给小伙伴讲《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的故事,小伙伴吃惊地望着我问:“你真厉害,你怎么知道这么多?”“是书告诉我的。”我自豪地回答。在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讲完苏轼的生平,问大家:“谁还知道有关李白的知识?”同学们都哑然了,只有我高高地举起手,给大家讲了李白名字的由来。同学们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我自豪极了。有了这样的经历,我更爱读书了。
随着市图书馆的开馆,那里的少儿图书应有尽有,我阅读量无形中增加,对读书也有所感悟:读书就像我们平时做运动一样,既放松了身心,又启迪了心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在快乐中成长范文4
一、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想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就要给予时间学。一节课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去思、去说、去写;让所有的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读,促使学生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教学《迷人的夏天》一文时,可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边读边想,把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划下来,并说说精彩在什么地方。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表达出来,如喜欢画画的就可以把这种景象以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读、品、评、赏、画,学习的劲头高涨。他们各抒己见,把认为最精彩的理由说得头头是道;思维活跃,把夏天的迷人景象画得栩栩如生。
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低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弱,有的孩子的感情暂时无法到位,教师的情绪感染和恰如其分的示范就很重要了。如教学《小马过河》一课,松鼠劝小马别过河一句,教师表情范读(可夸张一些)教:“小马!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然后请学生说教师读的有什么特点(语气较快较急)。教师可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也可以说说自己朗读时的感受和想法。在教学《春天的手》一课,“温软轻柔”指的是什么?“春天的手”指的是什么?“握住春天的手”喻指的是什么“这些问题,答案明显,毋庸赘述,但却值得思索与品味。于是我让学生先跟着课文录音读,自学生字后再与同桌对读,读通了以后为学生播放乐曲,让他们配乐朗读体会诗的意境,最后练习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一边背诵一边做手的动作,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春天无穷的美妙和勃勃生机。学生始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验、感悟,在自我发现、相互交流中理解知识。这样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教学过程必然得到优化。
二、创设合作交流的平台
在课堂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平台,如合作识字,合作交流资料,并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而教师本人则隐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碰撞会更激烈,思维的广度与深度都会得到发展。
一年级学生刚刚跨入校门,使他们从小在学习中养成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十分重要。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主要培养学生同桌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切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例如教学枯燥乏味的拼音时,我让同桌两人面对面合作,一个读拼音,一个指图,音图对号找朋友;或者教师读一个音节,同桌一个找出韵母,再一起拼读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非常感兴趣,学习效果很好。在教学《家》一课时,我让学生与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演一演,并一起讨论: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动作?这样,学生互相启发,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广收信息,增强了主动探究的能力;大胆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小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全体意识。让学生在创作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
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只有通过主动探究、实践参与,才能促进个性发展,才能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在快乐中成长范文5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妈妈给予的。当我还没有出生时,妈妈就已开始为我缝制小衣和鞋子,帮我设计美好的未来……
当我出生后,妈妈就开始为劳。每每听到我啼哭,妈妈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我的身旁;每每我还在梦想是、时,妈妈却早已起床,为我准备好可口的早餐;每每我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时,妈妈却在一旁洗衣服;每每我已上床睡觉,妈妈仍在做着没有做完的家务……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留下的是妈妈含辛茹苦,无怨无悔的身影。
珍珠记住蚌的恩情,回报给它无暇;蝴蝶记住蛹的恩情,回报给它轻舞;花朵记住土的恩情,汇报给它盛放……妈妈给予我生命,抚育我成长,我又该如何报答呢?我想,一张真情的贺卡,一声亲切的问候,一杯暖暖的茶……都为辛劳的妈妈带来快乐,为她拂去一些疲劳。
在快乐中成长范文6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实验课 改革与创新
分子生物学实验是现代生物学实验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当前生物学领域发展最快的一个学科,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层出不穷,该学科是生物学最活跃的领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是面向本科生开设的。一般是到了三年级下半学期,在修过理论课过后,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让学生能掌握常用的、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学生进一步进入各个实验室、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实验奠定基础。由于学校定位目标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的大学。因此,为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教学不可避免也要进行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本系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是与遗传合并在一起,由于时间有限,在有限的十几周实验课里,如何完成教学计划又能让学生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加感性认识并动手的机会,学到实践,并用实践来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创新意识。才能使每个学生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因此,这门学科的教学改革,就必须考虑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老师们经过认真讨论研究认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而且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老师既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那么,必须加强、改进教学方法。这样,同学们理论联系了实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又学会了科研的方法。
第一,为了搞好这门课的教学,我们几位老师根据各自的科研特点,有计划地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分配,各自在自己最擅长的研究领域进行教学,让学生的实验课充满了乐趣。由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进行过程当中有很多等待的时间,我们教师就利用这段时间给学生介绍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让学生在实验课上也得以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应用领域,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笔者回国后,2003年开始承担第一轮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时,正逢RNAi技术在国外兴起,Nature有专门对该技术的评价,我们在进行限制性酶切实验课的等待间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把RNA干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以及microRNA在线虫和果蝇的发现和应用及其价值向学生做了介绍,使学生能得到最新的技术和信息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第二,根据科研的规律安排实验课。我们在进行基因的克隆、连接转化实验时根据承担科研工作时克隆技术的先后顺序来安排实验,先提取质粒、在进行酶切回收和连接,将实验指南安排的回收实验安排在了酶切之后,同时让学生第一次获得质粒用来做后续所有的实验,让学生能够按科研的规律和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保证每次实验的成功,与此同时我们还在试验设计上安排了每步实验的阳性对照和检验技术,让学生至始至终贯彻下去,让他们能感受到科研的严谨和坚持。同时养成好的实验习惯,如干净整洁、有条理、有次序、样品标注清楚。以至于学生受过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训练后就可以在实验室按部就班地做下去。
第三,在实验课进行过程中,各位老师结合各自的科研将每个实验技术的延伸和应用以及在现今社会实践中的应用铺展开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可以学以致用,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我们教师为了搞好这门课的教学,利用短短的一个学期的时间,把各种技术的交汇和发展得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不仅了解了生命科学研究的乐趣,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很多学生参与了科技创新大赛和创业大赛同时我们将课程的教学大纲充分完善,去掉重复的实验,补充新的实验如RNAi以及转基因技术。完善了教案,按照生命科学的整体思路、技术方法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并把内容模块化,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重复多,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少的不足。通过努力,实验教材的思考习题齐全,教学理念得到更新,课程的实验项目设计日益合理,系统性大大加强。
另外,课程模拟科研的方式组织教学,吸收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为教学内容服务,强化了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显著提高,在校期间学生发表的论文数量、研究生录取率获奖量明显增加。
为了搞好该课程的教学,学校也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建设了国内一流的实验室,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理论课与实验课的结合紧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萌生将来献身科学研究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中,贯穿着素质教育。因为当代大学生,基本来源于独生子女家庭,性格孤僻,娇气,固执,优越感强,但独立生活能力差,考虑问题,处理事情自私。经过实践锻炼后,他(她)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通过开展这些实践性教学活动,学生们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尽可能地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并大大缩短了两者之间的差距,为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尽快适应工作、独立上岗打下了良好基础。
此外,学校采用多渠道监督体系保证教学质量,一条龙的教学水平,而且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各位教师教学科研经验丰富。课程内容活泼有趣,吸引学生投入到实验当中,实验的成功率高,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科研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