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规划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规划重要性

教育规划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 案例教学;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2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高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环境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管理学、规划学、经济学、系统学与环境学等诸多学科领域,重点介绍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具有鲜明的边缘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1]。以往传统的“教师-教材-课堂”三位一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适应课程的特点,已不能满足该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些真实、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的教学方法和过程[1]。案例教学自1870年兰格德尔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首次提出以来,已被广泛地用于各种专业和职业教育,成为国内外教学研究运用的热点[2]。环境规划与管理领域中许多问题都有很强的现实背景,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整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3],“填鸭式”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缺乏真实感、亲切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笔者在多年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开展了案例教学研究。教学中,选择典型案例进行生动和深入浅出的分析,揭示案例中运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使抽象的理论与方法变成具体的“实物”,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真正掌握和领会课堂所讲的内容,理解了理论是如何指导实践的。在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与调动,教学效果得到大幅提升。因此,开展案例教学对提高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案例教学也是学生了解现实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方法,为今后科研、教学和工作夯实基础。

一、案例选取原则

(一)真实性、典型性和完整性

案例应来自现实生活,具有真实性,而不是凭借个人想象杜撰出来,且案例从开始到结束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情节。通常案例应由一个或几个问题组成,具有一定代表性,代表着某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概括和辐射许多理论知识,包括学生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有关的原理和方法,而且也为他们将这些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4]。

(二)启发性与实践性

案例选取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通过案例让学生死记硬背某些概念与理论,且一听了之。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建立一套从宏观角度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受用。

(三)时空性与随机性

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环境状况,各案例中的事件特征也不相同,同时,环境问题也可能随时突发。因此,在案例选择上要注重其时空性与随机性,尽量选择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结合最紧密的观点、热点案例。

二、案例来源

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中,环境规划部分的内容突出技术性,而环境管理部分则强调政策性,二者均与实际结合紧密。因此,案例的选择在案例教学中至关重要,案例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目前案例的来源主要有两种[5]:一是利用现有案例,通过查阅期刊、报纸、调查报告、研究成果等获取适宜的案例。国内外有关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案例很多,且都是在实际中发生的,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总结和筛选,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这种来源目前是教师获取案例的主要途径;另一种来源是任课教师自己编写案例,目前环境规划与管理科研成果较多,且大多数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的教师都参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因此,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编写成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这种案例的运用更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本领域最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三、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借助与课程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就案例内容,通过分析、讨论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激发学生积极的连锁思考和反应,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6]。具有突出的“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特点。在环境规划与管理案例教学中,笔者运用启发型、主动型、专业型和互动型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课件与视频结合等教学手段来开展案例教学,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一)互动型教学

互动型教学包含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提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探索现象背后的规律。形成良好师生互动氛围。教师在讲完每个章节之后,可以安排学生之间开展学习互动。根据教学需要选定一个题目留给学生,学生分成对立两组,在课后对问题进行资料查询,然后在课堂进行讨论。如在学习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关系的内容时,安排学生开展分组讨论,一组同学认为应先发展经济,这样可以改善公众的生活质量,待环境问题出现在治理,否则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另一组同学则认为应先保护环境,然后在发展经济,这样不至于使环境遭受破坏,花大量资金治理环境。通过这样正反两个方面的课堂辩论,学生即懂得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等重要,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二)启发型教学

启发性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讲课内容引进一些典型案例,说明某些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怎样产生、产生效果如何,这些问题与课本内容有何关系等。如在循环经济讲授中引入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市延庆县的“没有鸡粪的养鸡场”视频案例,通过这个视频案例学生可清楚地了解了养鸡的全过程,养鸡过程中产生何种污染,污染怎样产生,这些污染的危害是什么,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如何构建、循环经济的作用等。视频教学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7],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视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但目前在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中的视频还不多见,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制作视频,也可以利用网上有关视频。

(三)主动型教学

主动型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当老师。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量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关题目,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资料的查询来完成报告,并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述。如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内容中留给学生的题目是“假如我是哈工大的校长应如何实现学校的环保目标”,学生就这个题目进行资料查询,调查学校存在的环境问题,然后完成报告在课堂中进行讲解,这样即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其荣誉感,又对前面所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概念、目标管理过程、形式和特点以及工作程序等内容进行了加深与巩固。

(四)专业型教学

由于环境管理教学内容政策性较强,且与实际联系紧密,如果教师没有研究过此类问题或实际案例,在开展案例教学中很难把握其理论、技术实质,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可在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保政策与制度方面的教学中,开辟“第二课堂”,聘请当地环保部门有理论与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讲解。专业人员天天接触实际环境问题、经常运用环保法律、法规与政策,对其内容理解更为透彻。通过他们的生动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概念,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度的运用,同时,学生也可以提一些较为关心的环境问题请他们回答,达到课堂互动效果。如环境事件较多的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存在噪声影响的实际问题,专业人员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和限期治理制度等进行分析,怎样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讲解学生对这些制度的概念和运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结束语

上述案例教学方法在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教学实践中已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所加深和巩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信心、主动性和互。然而,目前有关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典型案例不是很多,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积累,只有把案例与教学相关内容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勇,赵雯,王东宇等.环境规划与管理类课程加强案例教学的实践和建议[J].高等理科教育.2011(4):129-131.

[2]施琰茹,唐虎兵.中美高校课堂案例教学的比较.教育与职业[J].2012(26):145-146.

[3]王慧雅.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中结合案例教学的重要性[J].广东化工.2012(11):209-211.

[4]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62.

[5]甄翠敏,杨洁.基于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方案[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9-92.

教育规划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尺度体验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基于教学实践的积累,认识到在城市规划专业基础课教育中对尺度体验的缺失,尺度教学往往停留在理论课堂,有明确目的性的实践教学很缺失,教师没有制定有针对性的任务书,学生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空间尺度体验报告。对空间尺度的认知缺失使同学们在以后的课程设计中完全没有体量感以及对空间较为准确的三维立体成像,造成设计空间不可用的严重问题。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对于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就增加了对小空间尺度体验的实践教学内容。

1 空间体验项目分类

在体验教学之前先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书目,其中包括《建筑的涵义》、《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以及《人体工程学图解》等书籍,初步建立建筑空间与人体尺度的关系,了解并熟悉人体活动的基本尺度和常用家具的基本尺寸,领悟人体尺度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首先将学生分组(4-5个学生为宜),任课教师首先要将需要体验的空间项目作分类,由于学生正处于一年级的基础阶段,最好是对身边的小空间类型进行尺度体验。需要的工具:钢卷尺、速写本、照相机、各类绘图工具。

1.1“一卡、一步和一肩”的概念

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而言必须有对现场较小尺寸数据的直观准确的认识,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那么首先就是利用自己身体的比例来进行最快速的认知。“一卡”是利用自身手掌展开食指与大拇指之间形成的距离来进行较小尺寸的丈量,对于这个数据是每位同学自身独有的数据读数,这个可以来模糊测定随身环境空间中的较小尺寸;“一步”则是每位同学双腿迈出一步的舒适尺寸,这个也是自身独有的数据基本量,在没有测量工具或者只需对环境有一个大概认识的情况下,可以围绕需要模糊定位的面积走一圈,就大概可以得出这个面积所需要了解的尺寸;“一肩”是大致测量一下自身肩膀的宽度,这个对于下面要进行的通道空间具体宽度的设定是一个基本的参考数据。

1.2对通道空间的体验实践

通道空间是学生身边能够体验的一类典型的小尺度空间类型,可以将通道空间尺度进行一定的划分,分为单股人流(550-700 单位毫米)、两股人流、三股及以上人流等几种不同体验距离。进行并行、相对而行等具体的体验方式并以照片配以相应的文字(图1.2.1)或编制选项(图1.2.2)等方式整理成报告。

图1.2.1

图1.2.2

1.3 对“坐”的尺度的体验

“坐”的尺度也是同学们平常接触得较多也较为容易体验的形式,对今后的课程设计影响深远。将尺度分为三个等级进行体验:100—300;300—600;600—900(单位毫米,可有一定的上下浮动,图1.3 ) 。在体验教学后期引入《建筑设计资料集-人体·空间篇》,使同学们对建筑设计资料集中论述的各种尺度有自身的体会。

图1.3

1.4 小面积空间尺度体验

让学生在学校找到大致符合三个面积等级的空间或者自己想办法创建三个不同面积的空间进行体验,面积等级包括10㎡;50㎡;100㎡(可有一定的上下浮动),这一体验有助于对于今后单体建筑设计平面空间尺度的把握。(图1.4) 进而认识到影响具体空间质量效果的制约要素点,包括:空间比例、空间尺度、空间边界、空间中道路以及时间动态因素等。

图1.4

1.5常用家具的基本尺寸调研

现今的学生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隐患点那就是习惯于“闭门造车”,在网络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你需要的任何数据都可以从网络平台上 获得而无需实地考察和详细的数据测量,这样的方式使得同学们缺乏对日常家具的舒适性数据的直观认识,出现不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

在调研场所的选择上可以定在规模较大的家具卖场,这样不但可以对多样的家具尺寸进行测量和整理,还能够对室内设计的流行趋势进行总结和归纳,这些资料将对今后的设计产生正面的影响。

在实地测绘之前任课教师应该补充一些关于室内装修设计的基础知识,将设计风格分类,比如中式风格和欧式风格自身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不同做法特点,这样学生才会在测绘中有较为明确的定位,这样有利于最后报告的整理和归类。

2 大尺度空间体验展望

对于高年级城市规划专业尺度体验的任务是对大尺度空间的认知和设计,但大尺度空间往往实地体验的机会不多而且难以有直观的认识,对此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介入。通过计算机3D设计,最后通过动画效果展示以达到对大尺度空间的体验这将是今后城市规划专业高年级做空间体验的最好媒介和成果展示。基于此就需要同学们能够接触并掌握到最新的一些关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知识,并能够熟练的运用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规划重要性范文3

基于 “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教育规划中有关少数民族教育的文本述评,从少数民族教育规划的内容趋向、理念取向、多元主义观三个维度深入分析,阐述少数民族教育规划理论内涵与实际意义,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族教育 规划

一、少数民族教育规划文本述评

广义的民族教育是指对作为有着共同文化的民族或共同文化群体的民族集团进行的文化传承和培养该民族或民族集团的成员,一方面适应现代主流社会,以求得个人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或本民族集团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社会活动。而狭义的民族教育又称少数民族教育,指的是对一个多民族国家中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的成员实施的复合民族教育,即多元文化教育。①在此我们用其狭义的概念即民族教育即为少数民族教育。

(一)“十五”少数民族教育规划

21世纪初制定的“十五”教育规划,提出“增强对西部等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强调争取实现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是西部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下大气力推进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普及进程。”“特别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此时期,教育发展着眼于解决教育更好适应、促进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为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家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主,教育重在基础教育普及、提高高中入学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这些较为基础性方面。在经济社会各方面还不够完善的大环境下,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表现出注重基础教育建设、义务教育普及这些基础方面。

(二)“十一五” 少数民族教育规划

“十一五”教育规划中有关民族教育的内容,提出“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继续办好普通高校民族班、民族预科班,实施好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汉语课教师的普通话培训。”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区域教育更加协调、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育作为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方向也应当与其保持一致。“十一五”提出培养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中等技术人才,骨干人才;高校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不仅培养民族地区发展所需的高级国家人才,也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民族平等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三)“十二五” 少数民族教育规划

“十二五”教育规划中少数民族教育已成一个独立部分。强调(1)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2)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公共教育资源要向民族地区倾斜。政策上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这为民族地区解决突出问题,减少了内部阻碍;开展团结教育,缓解了外部阻力;将民族教育发展切实摆到了重要位置。同时纲要强调,公共教育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政府要加大对民族教育支持力度。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规划是较为全面的,这种全面性是在综观我国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于我国教育事业和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现状分析而形成的。

二、21世纪以来少数民族教育规划理论分析

(一)少数民族教育规划的内容趋向

从“十五”对民族地区教育财政的支持和“普九”的强调,到“十一五”支持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再到今天“十二五”对整个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整个规划在内容上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投入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转变;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呈现处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态势。少数民族经济落后是公认的阻碍其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因此,规划中均明确强调对民族地区要予以财政支持,在“十二五”中更是提出公共教育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综观三个五年规划,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已从单一财政经济资助转向综合性资源投入。我们知道,公共教育资源不仅包括有形的教育经费,更涵盖教育政策、教育理念等无形资源。公共资源倾斜的提出表明,少数民族教育已融入国家优化配置资源的战略性考量。对少数民族教育已从单向关注有形资源投入,转向兼顾无形资源投入;从单一注重物质形态资助转向兼顾意识形态保护。

(二)少数民族教育规划的理念取向

追求平等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政策是保障少数民族教育平等权利的体现。“十五”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强调,“十一五”对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培训的要求,“十二五” 对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的提出,可以看到为了解决由于少数民族教育水平低、竞争力弱的问题,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已从纯粹教育现实本身提升到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培养的层面,这体现了我国在教育发展中对平等权利的追求。这一系列规划也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扶持从单纯物质支持到政策倾斜的转向,以教育为基本手段实现少数民族的发展,为其提供机会均等、过程相等、结果平等的优质教育。

(三)少数民族教育规划的多元文化主义观

多元文化主义认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和传统是多民族的不同经历相互渗透的结果,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为优秀,应承认不同文化的平等价值,并给予所有社会文化群体平等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地位;所有人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上机会等,禁止任何以种族、民族或民族文化起源、肤色、宗教和其他因素为理由的歧视。②少数民族教育规划体现的多元文化主义教育观,其价值取向注重文化的保持与发展,致力于反映民族教育的多样性和平等性。我国政府通过对教育和经济资源的分配和教育课程的改革等方面,增加各民族间文化传统的理解,以教育为重要手段实现所有民族平等,通过教育实现民族平等享有资源、共同发展、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正如“十二五”提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通过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来实现不同文化平等价值、平等地位、多元化平等发展。

三、结语

综观我国21世纪以来少数民族教育规划,从指导思想到战略目标一脉相承,是自上而下的主动的政策运作机制。整体表现为,国家承担起保护少数民族的责任,体现出一种集体性利益,优化公共利益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从政策层面加强了民族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使民族文化能够更好地得到传承,并加强各民族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总之,国家通过各项政策法规,形成有价值的社会共识,为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提供动力与途径。其现实意义则在于,让我们认识少数民族意愿和诉求的表达和体现的重要性,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的沟通,使制定者和主体民族形成对少数民族的敬重与平等对待,从而使得少数民族能以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回应,以合法的方式自觉地要求主张自己的权利,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双边或多边的民族间关系,加强民族凝聚力。与此同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意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教育规划,有力地推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注释

①王维.试析近年来我国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178.

②C.W.沃特森,多元文化主义.叶兴艺,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1-3.

参考文献

[1]滕志妍,李东材: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3).

[2]张善鑫:试论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时代转向.民族教育研究,2010(2).

[3]“十五”科技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教育全文).教育部,2001-8-9.

教育规划重要性范文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2010年国家制定并颁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强调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发对我国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起着重大促进作用,特别是针对高中阶段的教育更有指导意义。高中数学作为高中教育课程中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如何体现《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下就我国高中阶段数学教育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教育规划纲要》的指导精神,提出几点数学教育基本思路。

一、我国现阶段高中数学教育情况分析

1.受初中数学思想的束缚。初中数学相对高中数学而言,考虑问题并不复杂,只要能够抓住考察知识点,并熟练运用公式,问题基本就可以解答出来。而高中数学并不是这样的,首先它强调综合性和知识点的衔接性,用于处理初中数学的那套单一、片面的思维已经不适用于高中数学了。但是很多刚进入高中的同学,无法跳出初中养成的固定思维解题模式,在学习过程中考虑不全面,造成知识掌握的障碍,使学生进入高中后出现对数学理解困难,概念模糊等情况。

2.教师教学手法的单调。很多教师数学课堂的教学固定在数学题目的解答上,他们从来不会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背景,对于公式的讲解,也只是以一种理论推导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照本宣科,不知变通,上课内容枯燥无味,缺乏生动。高中教师面对着学生升学的压力,此时他们奉承一种理念,就是数学水平的提高,是靠多做题练出来的,他们认为只要多做题,熟悉考试可能出现的题目类型,就必定会取胜。但是教师们忽略了学生的感受,长期搞题海战术,学生思维变得迟钝,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会因乏味而下降。

3.受高考压力影响,学生思维僵化。就目前而言,虽然已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但实施效果不明显,大部分高中教育还处于应试教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将学生的时间精力都调配到做大量的试卷,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教育制度和教育手法的培训下,我们的学生变成了只会做题目,只会考试的学习机器,不懂得如何变通,最终丧失创造精神。

二、加强高中数学教育思路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数学是一门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枯燥的学科,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刚提出素质教育时,新课程标准就指出,根据不同人对数学知识不同的需求,学习不同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熟悉掌握数学工具是相当重要的。加强高中数学教育思路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加强高中数学教育思路改革是我国现阶段高中数学教育情况迫切需求。从以上我国现阶段高中数学教育调查情况看,不断加强数学教师对数学教育理念、方法、手段的探索与创新,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与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积极性,是促进高中数学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和突破口。如果还是以保守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再扎实,也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现代科技创新的要求。

2.加强高中数学教育思路改革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基本要求。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发,意味着我国素质教育将出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育规划纲要》第五章指出:一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二是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是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也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因此必须教育思路进行改革,适应现代教育发展方向和要求。

3.加强高中数学教育思路改革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共同需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者和实施者,虽然身份有所区别,其实从整个教育的过程看,教师与学生都教育的主体。教育的质量与教学的水平都需要两者共同促进,教师通过不断的探索教育新思路,提高教学水平,不但是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促进,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进步,对学生的成长更是一种期待。

三、加强高中数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从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体系和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浅谈几点数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1.数学教育中要体现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设置这样一个数学环境: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通过与教师主动的情感交流,达到对数学学习具有主动的和旺盛的学习态度等目的。使学生的情感与知识技能同步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第一,注重对高中数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只从认知角度考虑,关注如何把数学公式、概念和定理讲清楚,只注意讲解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计算演示中的正确性,而很少想到数学的情感性和趣味性。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强调,要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教师所熟悉。要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乐于接受,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尽可能使教学内容超出学生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注重学生对于数学精神的理解。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对于学生开展数学文件的学习,即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就会产生激情、钻研数学,获得学好数学的动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第三,注重利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升华学生渴望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师只有真诚地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情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强调内部联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与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恰当地把数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并非高深莫测的,在生活中就有数学的应用,从激起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第四,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重视学生过程性的学习。数学教学通常被学生认为是最“情“的,是没有情感的概念、定理、公式的集合,但实际上,数学教材内容中却具有许多引感的因素,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和谐美、对称美、简洁美和奇异美,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美学因素,学生无疑就受到审美价值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

2.数学教育中要体现人文教育。数学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与人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体。数学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和对学生完整人格的构建,才能真正实现完整数学教育的价值。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是指数学教育对形成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作用和价值。它主要体现在文化、哲学、美学、道德等几个方面。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

第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讲解和演示的推导,所以数学教师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数学的理论知识,而对数学的其他文化知识却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这也是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必,数学教师因适当的转变教学理念和完善数学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实现数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第二,学习数学的历史材料,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继承人类文化的过程,因为人在本质上是文化遗传物,世世代代积累的文化要用人来继承,所以数学史知识在数学学习中应占有一席之地,使数学教学方能充分反映数学的文化底蕴同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会有启发作用,在历史的脉络中比较数学家所提供的不同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全方位的认知能力,主要体现在:一是学习数学史,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数学为界数学发展创立了丰功伟绩,早在公元前,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标志着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数学体系;二是学习数学史,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般来说,历史不仅可以给出一种确定的数学知识,还可以使学生感到相应知识创造过程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可以引导我们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三是学习数学史,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所有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具有一种百折不回的精神,因为大凡有价值的成就,在面临反复挫折的时候,都需要毅力和勇气,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有意识地、有目的培养自己这种意志品质,特别是遇到不易理解的内容或难题时,要勇敢去克服困难,磨炼自己的意志,不要轻易放过机会。四是学习数学史,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数学教育中要体现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所需综合型人才,已成为当代教育界的最强音,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的方向。

教育规划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语言教育规划 大学英语 教育发展 问题以及对策

随着经济、文化以及政治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开,使得我国对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促使我国社会各界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大学教育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平台,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为我国培养和输送着大量的专业英语人才,给我国社会建设以及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力量。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学英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重点偏向于理论知识教学,一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科,更加将英语教育沦为了应试教育的奴隶,使得我国人才的英语语言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语言教育规划使得大学英语教育开始重视大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鉴于此,积极分析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相对应的发展策略,以此提高我国人才的专业综合素质。

一、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现状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整体发展趋势呈现出上升现象,各大高校都极为总是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从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上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多数大学英语教育有着耗时多,但是教学效率却极低的现象。我国在与国际之间交流的过程中,对于英语教育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有些经济发达地区从学生的幼儿时期,就开始重视英语教育了,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基本上已经学习了8年到10年的基础英语,能够基本掌握英Z的基础词汇以及语法,但是却在大学英语的学习环境中,面对大量的英语阅读教材,却无法运用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有效阅读。

同时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空有丰富的英语词汇量,却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有效的运用这些积累的基础英语能力进行对话交流等活动。有一些大学生面对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着极大的认识偏差,学习英语的目的错误,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一旦四六级、校考结束后,这些大学生就会将大学英语学习抛之脑后,忽视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而这种现象并不单单存在一部分的大学生之中,还存在于大学教师之间。一些大学教师在实际的应用教学过程中,也将教学目的偏向于理论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且将学生阶段性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的唯一标杆。这种在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提高没有益处,同时也不利于大学英语教育的健康发展,对英语人才的培养起到消极的作用。

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

1.陈旧落后的大学英语教育模式。随着教育制度的深化改革,素质教育的提出,促使我国各大教育体系逐渐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小学教育体系以及高中教育体系已经能够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将培养人才综合素质发展作为了全系的教育标准。我国大学教育在教育制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也逐步的开始重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有一部分的大学教育并没有对素质教育进行深入分析,不积极的改革现有的教育理念,不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而是依旧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将“填鸭式”、“灌输式”作为自身教学内容的开展的主要教育模式,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被动的接受知识,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严重的忽视。大学英语教育对学生主动学习以及活动交流的要求极高,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大学生只能单方面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在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过程中,不能够有效的将英语理论知识转化为语言交际的工具,使得大学英语教育的本质目标发生严重的变化。

2.大班教育存在弊端。新课改的提出,使得我国大学院校不断的扩展自身的招生计划,使得大学校园中的学生人数不断的增加,一些大学院校为了调整自身的管理范围,除了大学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变动不大,其他非英语专业的院系,将大学英语教育作为了公共课教学,开设了可以容纳50人以上的大班英语教学课程,有些大学教育也将这种教学模式称之为合班英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并便于大学院系管理学生,但是这种大班英语教学模式严重降低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本质上来说,是影响着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练习机会。有些大学教师在面对人数繁多的课堂教学环境,无法有效的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使得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果大大折扣。

3.学生之间存在英语学习能力差异性。学生之间因为教育环境、教学内容,甚至是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英语基础能力的差异性,这同样也使得一些学生的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能力差异性的问题。比如有些大学生的虽然理论知识较为薄弱,但是其英语口语能力表达就比较好,而有的大学生虽然英语理论知识扎实,能够轻松的通过每一个考试,但是其在英语口语表达环节却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参差不齐的英语学习水平,使得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环节中,遇到的困难重重。

4.英语口语教学环境较为缺乏。大学英语教育区别于其他教学阶段中对英语教育的目的,要求大学生能够通过在大学的学习阶段中,可以将过往学习的英语基础知识进行整合,使得英语成为一个语言工具,而不再是单一的理论知识。大学英语教育要求着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社交活动中,有效的将英语语言运用自如。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学英语教育还是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偏向于四六级考试、校考等,使得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重视的是理论知识的教学,比较忽视口语教学,甚至一些大学英语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这种不良的英语口语教学环境下,我国英语专业的学生,其自身的英语口语能力只会停滞不前。

5.失调严重的英语投入产出比例。我国是比较重视英语教育的,在英语教育中的投入也是非常可观的。从早期的英语教学设备投入,无论是传统的英语录音机,还是现代社会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都从本质上透出我国对英语教育的重要投入。而在英语教师师资队伍的构件上,也可以明确的看出我国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国拥有各级英语证书的专业人才,却不能够与外籍人士进行专业性的学术交流,甚至无法进行学术汇报。这明显的体现出,我国在英语教育中的投入要远远的超过产出,无法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质量。

三、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有效策略

1.完善大学英语教学手段。在教学制度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大学英语要开始重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使得教学环节中,依据市场变化以及社会发展,积极的利用全新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手段,去调整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互联网教学资源,将大学英语教学向现代化教学方向发展。同时利用科学、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使得大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大学英语的学习环节中,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另外大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口语交流,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互动教学的重要性,使得学生的自信心显著的提高起来,能够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重视因材施教。大学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性,要认识到学生群体的个性化特点,能够在基于学生自我展现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现阶段而言,我国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多为90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个性较为张扬,且喜欢新奇的事物,大学教师可以紧抓之一点,合理划教学进度,采用新鲜有趣的教学素材,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迅速的掌握到英语学习乐趣,改善学生的学习逆反心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一般是依据教师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要求进行课堂教育,这就容易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内容,严重的压制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不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差异性,使得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有效的学习英语知识,影响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然而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点,使得学生能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提升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3.重视英语语言能力教学。在素质教育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当下,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更应该认识到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本质。因此,大学教师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除了要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还应当重视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充分的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交流方式,提升自己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模拟一个英语交流环境,要求大学生在上课期间必须采用英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一方面使得学生的自信心被有效的激发出来,使得大学生能够迅速的提升英语口语交流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通过教师改变了口语教学的环境,使得口语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或者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利用我国的传统文学名著,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并自己独立的将角色的形象、语言等进行英语翻译,最后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表演,这种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知识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与国际之间的交流越发的密切起来,专业的英语人才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积极分析大学英语教育现存的不足,从而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姜新新.语言教育规划视角下大学英语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

[2]程佳佳.大学英语教育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6):122-123.

[3]刘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若干问题与解决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3):159-160.

[4]王文花.建构主义视角下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04):145-147.

[5]程晓娇.浅析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2):66-67.

[6]董辉.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04):182-185.

[7]王金明,时耀红.论大学英语教育的几个问题及修正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6):138-139+181.

[8]唐兴萍.多元视角下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09):159-160.

教育规划重要性范文6

一、我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西湖区是南昌市中心老城区,所辖面积34.8平方公里,常住人员44万,管辖1个镇、10个街道办事处,设13个行政村、101个社区居委会。区国家保密局属区委办内设机构,共有专兼职保密工作人员4名,每年工作经费2万元左右。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保密法制宣传工作力度,以《保密法》为核心的保密法律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广大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保密管理法制化水平明显提高,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为了开展好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主要领导经常过问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工作需要的投入给予大力支持,确保了全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区人动情况及时调整区保密委员会成员,切实加强对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仅20*年,区委常委会就先后3次研究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解决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对保密工作经常进行检查督办,20*年以来,共开展专项督查14次,确保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及时制定“*”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为确保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序进行,按照南昌市“*”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结合西湖实际,及时制定下发了西湖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进一步强调了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保密法制宣传工作有章可循。

三是全区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不断提升。为增强全区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自觉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全区认真开展了保密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结合“*”普法,依托区委党校教育资源,组织全区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全面深入地学习了保密法律法规;认真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和人员收看了电教片,学习了保密方面的反面典型,加强警示教育;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保密知识培训班,增强人员的工作水平;积极订阅保密工作有关宣传期刊资料,确保了全区副科级以上(含副科级)单位和副县级以上(含副县级)领导干部都有一份保密工作杂志。20*年全区共开展宣教活动310余人次,办橱窗板报50余块,增强了全员保密意识。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遵守保密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和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人员、活动、载体等不断发生新的改变,使保密管理的对象、领域、方式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保守国家秘密的难度加大,泄密渠道增多,保密工作在观念、制度、手段等方面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区一些人员保密意识淡薄、敌情观念不强;一些机关单位保密管理措施不到位,信息系统防护薄弱,泄密隐患较多。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更新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内容,普及保密法律知识,增强广大公民保密意识。

二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尽管近年来全区开展了一系列有关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活动,但从总体上看,多是发发传单、看看板报,内容上没有很好的贴近干部群众工作生活实际,形式上没有采取干部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好新式,使得干部群众参与热情不高,效果不很理想。

三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已经制定下发,全区各单位的各项保密工作机制也都已经建立,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但却存在一些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规划和制度成了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意见建议

根据当前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建议:

(一)形成“*”,切实增强保密宣传教育的保障

一是要形成网络支持。进一步充分发挥区保密委员会的牵头抓总作用,及时制定完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年度计划》,明确对不同对象的教育任务,将每年的宣教任务责任化,建立起有领导分管、有部门负责、有专人组织实施的网络体系,实现"人人肩上有指标,保密重担人人挑",做到"年度有计划、阶段有安排、工作有重点"。

二是要形成经费支持。要着眼于县区普遍存在的地域广、人员少、保密工作经费相对紧缺的实际,把普法教育工作经费列入单位年度经费预算,为保密宣传教育提供经费保障,并做到专款专用。

三是要形成领导支持。定期向区有关领导汇报保密宣传教育工作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学法、用法"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形成坚强的领导保证。

(二)突出“五个”重点,切实增强保密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一是要突出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要坚持领导干部学习保密法规制度。利用区委中心组学习,集中学习中央、省、市关于加强保密工作的指示精神,使领导干部熟悉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区委班子民主生活会上,将保密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对照检查保密意识、保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情况。

二是要突出人员的宣传教育。要加强对人员的上岗、在岗和离岗培训,积极举办各类保密工作培训班,组织人员参加省、市保密培训,使人员掌握必要的保密法律知识、保密技术防范要求和知识,自觉履行保密责任和义务。

三是要突出公务员的宣传教育。要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协调配合,把保密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和管理工作中,抓好党政机关新录用人员的保密教育培训,加强公务员保密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把保密教育纳入全区各单位年度学习计划之中,可有组织地学习国家《保密法》、《保密法实施办法》和有关保密工作法律法规,组织观看关于保密工作的录像片和专题片,开展警示教育。

四是要突出保密干部的宣传教育。要加强对保密干部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保密教育学习,及时学习贯彻落实上级业务部门的各类文件精神。对专职保密干部,要分层次进行全面、系统的保密法制法规教育培训和岗位业务培训,建立健全专职保密干部持证上岗制度,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专业水平的保密干部队伍。对兼职保密干部,既要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对他们的保密业务工作指导,又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必备的保密法规知识。

五是要突出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要积极利用街道、社区宣传栏,采取不定期刊出板报、张贴保密教育挂图等方式加强对广大群众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要紧紧抓住保密法制宣传周活动这一有利时机,不断创新活动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三)抓好“两个关键”,切实增强保密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一是要抓好形成教育合力这个关键。积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与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吸引更多人员、更多资金参与到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来。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全区普法依法治区工作要点》。充分发挥区委党校和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对全区领导干部进行保密教育,协调安排保密教育课程,努力做到教学有计划、课时有安排。并通过开展经验交流、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等活动,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育效果。

二是要抓好加强业务指导这个关键。要加强对重大会议、活动的督促指导,确保重大会议、活动无失泄密事件的发生。要积极指导区有关部门做好高考等国家统一考试的保密工作,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保密培训,积极协商、研究考试安全保密工作和防范措施,对各考场的准备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保密检查,确保考试期间不发生失泄密事件;要加强与外事、安全等部门的合作,主动介入重大活动与会议,结合涉外招商活动、境外考察学习活动等各项重大招商、外事活动,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加强行前保密教育,增强涉外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确保国家秘密的绝对安全。

(四)做到“三个结合”,切实增强保密宣传教育的广泛性

一是要结合全区重点工作进行宣传教育。要擅于结合全区性重点工作适时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如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整顿“五风”、三项创建等活动,在活动方案增加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内容,对《保密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进行统一部署,不断增强广大机关干部的保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机关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