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小课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普知识小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普知识小课堂

科普知识小课堂范文1

一、透析当前职高生的实习现状

目前,职高生普通机床实习的现状表现为以下几点:(1)对实习不重视,敷衍了事。具体表现为课前不预习,示范动作不看,实习步骤不听,摸一摸,动一动,站一站,得过且过;操作速度慢,工件不交。(2)实习不认真,操作欠规范。具体表现为未看清图纸就去操作,结果工件经常报废;工量具混放,导致量具精度下降;不停车,就去测量工件尺寸,导致量具磨损很快;装夹不平衡就加工,导致工件报废。(3)心理素质差,害怕出危险而只当观众,不当演员。具体表现为开机、操作由其他学生代替,自己测量工件,有的连刀具都不会装。(4)质量观念淡薄。具体表现为有的学生只做不量,最后仅仅做出了一个形状,有的装模作样地用量具量一下,大致接近精度要求就算完成,结果处处不符合精度要求。(5)环境意识差,卫生习惯不好。具体表现为乱丢废料、余料,机床不打扫干净,工量具用完不擦干净,乱倒铁屑。

二、提升普通机床实习课教学实效性策略

针对普通机床实习课的特点和目前职高生的实习现状,为了使学生有兴趣学机床加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实习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常规教学教会学生机床的基本操作;第二阶段采用项目教学法,由学生自己设计产品、加工路线、成本核算。

(一)常规教学必须做到四到位

讲解到位车工实习操作依据的是教师给的图纸,虽然实习前学生已经学过机械制图,但是必须把图上的所有尺寸、形位公差的含义讲解清楚。除了讲解图样外,还要讲解清楚车工操作的工艺过程。

示范到位实习指导教师自己必须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就是说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如果教师只能从理论到理论、纸上谈兵,教出来的学生最多也只是一个理论家。如果每一个动作教师能演示一遍,学生可以模仿,可以提高教师的形象。教师应该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做到教师嘴到,学生眼到、心到,手到。

分析到位实习目的是练好基本功,制造出高质量的工件。车工要制造出高质量的工件必须边加工边测量边修整,测量是检查工件是否合格。教师测量学生工件时最好当面测量,具体分析工件哪些地方比较好,哪些地方需要修整。分析到位就是教会学生以后碰到类似问题自己去分析,自己去解决。如,深孔、细长孔加工方法:打中心孔―钻孔―扩孔―铰孔

先指导学生对深孔加工时,实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理再进行加工实践。明确孔深与直径之比L/d≥5的孔。现代对深孔的加工,主要采用专用的设备和特制辅助工装来加工。其特点是效率高、质量好、劳动强度低。但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加工企业及个体加工户一般都不具备上述设备,因此只能因地制宜,因陋而简,在普通机床上,采用简易的工装对深细长孔进行加工。加工一尺寸精度为 ,圆柱度为: 长度为115mm的细长孔,因孔壁较薄,直接用 或 的钻头钻孔,一次切削产生的热量大,没有足够的时间消除热变形带来的加工误差及钻削后留在孔壁表层上残余应力产生的加工误差,一次钻削加工出来的孔壁粗糙度也较大,不宜直接用来进行精铰孔加工。因此,为了减少热变形和残余应力对精加工的影响,指导学生采取多次扩孔加充分浇注冷却液的方法减少粗加工留下的加工误差,以提高后续加工精度。

点拨到位、讲解到位、示范到位、分析到位都是在讲解操作,实习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实习,也就是说教师要在学生实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纠正学生的动作。

(二)用项目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经过第一阶段的常规教学后,学生对机床的面板、操纵按钮、性能已经有所掌握。但是由于接受知识的程度不一样,已经出现了知识层次、动手能力层次的差别。在教学过程中,对全班学生习惯于统一要求,而每个学生接受、理解、分析、运用能力不同,仍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更大差异。这就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第二阶段应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具体操作:

明确任务项目教学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建构活动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小组集体讨论,确定一个项目,也就是想加工什么零件(部件、机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项目。

产品设计明确任务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项目,但是这个项目的加工必须在机床上完成,有些项目可能思路很好但是加工无法实现,所以零件(部件、机构)的结构最好是回转体。例如,台灯最好设计成圆形,下底面不能为平面,应该中间凹,摆放时比较平稳;上表面最好设计成曲线。结构、工艺路线设计零件结构设计的好坏影响加工的难易与零件的制造成本。台灯底座上表面最好设计成曲线,但是这曲线不要求抛物线,只要是一般的圆弧就可以了,整个结构要比例对称、美观大方。工艺就是操作者的指南,就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工艺路线的制定会影响到设计效果与产品质量。

科普知识小课堂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 科普 教育 调查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普知识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两会期间,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首度列入国家五年规划。然而,科普现状并不乐观。如去年日本核泄漏危机发生后,由于核辐射方面的科普知识不足,各种关于核辐射的谣言纷纷在民间传播,甚至导致各地疯抢食用盐,各大超市的盐抢购一空。这些现象正暴露出我们的科学常识还不够,科普教育普及性还有待很大提高。

如果在大学甚至更早阶段就能重视科普教育,那么对于提高全民族科技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许多高校已经逐渐重视学生的科技素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科普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视度还不够,学生学习科普知识及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度都不高,因此,本人对我校大学生的科普知识情况做了个调查,下面是对调查结果进行的分析和总结。

一、我校大学生科普知识现状

我们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科学普及现状调查,调查采取访谈与发放问卷的两种方法,总共访问调查学生五百多人,最后收回有效问卷500份,其中文科学生占21%,理科学生占79%,涉及共有40个班级,15个专业。

关于大学生科普知识了解现状一共调查了6个问题。当被问到了解科普知识的主要途径时,62%的人选了书籍或报刊,75%的人选了网络,67%的人选了电视或广播,而只有32%的人选了科普讲座,19%的人选了图文展览,27%的人选了课堂。当被问到是否喜欢上网浏览科普知识时,29%的人选择喜欢,54%的人选择一般,7%的人选择没兴趣。当被问到学习科普知识的目的时,35%的人选择学习,11%的人选择工作,40%的人选择兴趣,12%的人选择娱乐。当被问到喜欢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科普知识时,14%的人选择文字,10%的人选择图片,3%的人选择声音,73%的人选择了视频或动画。当被问到有科普讲座或科普活动会不会去参加时,15%的人选择肯定去,64%的人视内容而定,11%的人选择学校去才去,10 %的人选择不去。当被问到对哪方面的科普知识感兴趣时,70%的人选择生命科学,生活科学,34%的人选择物理、化学现象,37%的人选择环境建设,28%的人选择国际互联网的应用,38%的人选择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16%的人选择农业发展,25%的人选择国内外科技发展新动态,30%的人选择生活类,39%的人选择时尚类,27%的人选择文化类,4%的人选择其他。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对于科普知识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只要有机会,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去了解学习的。但是学生学习科普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自学的方式,通过报纸和网络,视频和动画来学习。学校的科普氛围相对较弱,学生主动学习科普知识的动力不足,这就是我校大学生科普知识现状的一个大概情况。

二、大学生科普教育的重要性

在调查科普教育的重要性时,我们首先进行了问卷调查,当被问到学习科普知识对他有帮助时,33%的人选择很有帮助,43%的人选择比较有帮助,15%的人选择帮助不大。当被问到科普宣传是否必要时,50%的人选择非常重要,可以了解高新科技、开拓思路,49%的人选择重要,科普比较重要,1%的人选择无所谓,可有可无。问卷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科普知识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还对认为科普教育非常重要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如访问21125P班的吕川江时,他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将来面临的岗位也需要对科普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科普知识,就能够在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对科普知识一无所知,则会大大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访问31142P班的王小旭时,她表示大部分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基于普通的科普知识,要是连最最基础的东西都没有掌握,以后怎么能在社会立足。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学生对于科普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如何在大学校园里怎学习更多的科普知识,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如何推广和提高大学生科普教育

问卷中对于如何推广大学生科普教育设计了一些问题。如当被问到科普宣传采用哪些宣传形式比较好时,16%的人选择发放宣传单,41%的人选择科普宣传窗,50%的人选择科普讲座,13%的人选择科普咨询,50%的人选择科普游戏,53%的人选择科普展览。当被问到了解到一项新的科技知识会怎么做时,52%的人选择主动告诉家人或朋友,让他们增长知识,45%的人选择和家人或朋友探讨此项科技知识,9%的人选择只有别人问他才会告诉别人,38%的人选择会认真的研究一下,11%的人选择跟课内的学习没有关系,不会花太多精力研究,12%的人选择不知道,说不清楚。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科普讲座、科普展览和科普游戏等活动比较感兴趣,因此可以在科普教育中增加这些活动。除此之外,本人还设想了一些可以提高大学生科普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科普知识教育及评价机制。在理论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入和知识点相关的科普知识,如在大学物理课《功与能》一节中,可以适当加入能源方面的科普知识,这样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同时普及了科技常识。另外也可以多开设一些科普方面的选修课,加强大学生的科普知识。另外,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也有利于与提高大学生科普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科普活动的兴趣。总之,把科普知识纳入到大学的教学计划中去,把科技知识、具备科学的态度、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教育融入各专业和学科的教育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科普知识。

2、加强校园科普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实际,举办科普讲座和科普展览,组织观看科普视频,开展学生科普论坛活动等等。在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无形过程中,促进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

3、举办科普竞赛。以科技知识,著名的科学家,当今最新的科技领域以及生活百科类知识,创新实践等内容举办各种科普竞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和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意识。

总而言之,大学生只有学好了科普知识,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才能占有一席之地,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对科普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是研发新产品和改革创新的基础,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在学习科普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素质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明,韩旌平,青少年科普教育现状与思考[J],科协论坛,2006(04)

[2]王玮,浅谈如何在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不断创新[J],科学大众,2009(03)

[3]甘海鸥,科技馆事业发展与科普教育作用浅谈[J],科技资讯,2007(27)

[4]路景菊,张乐平,科普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5(09)

科普知识小课堂范文3

我校十分重视科技教育,每年投入资金购置器材,为学生搭建平台,创设条件,保证各类科技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广大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一、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使科技教育常态化,将科技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融合统一,使科技教育活动持之以恒地有效开展,我们应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上好科学课,努力发挥课堂教学在科技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科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与思维能力,像科学家那样在科学教学活动中,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例如,在教学《风的形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会上升这一现象,教材设计了旋转的纸螺旋这一观察实验,在教学中实验现象很明显,学生兴趣也很高,但是如何让学生由直观的现象联想到热空气成了关键。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在点燃蜡烛之后纸螺旋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点燃蜡烛之后纸螺旋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出了热空气上升引起空气的流动,为进一步探究风的形成做好了准备,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融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科技教育

将科技教育内容融入相关课程进行教学,如美术、综合实践、信息技术、语文等学科,根据学习的内容,将综合性科普知识、高新技术、科技发展动态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给学生,拓展他们的视野。

美术教师重视学生的想法和创意,引导学生从科技方面去设计画面,把每一幅画都当成一个课题去思考。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教学效果的大幅提升。

语文教师尝试把科技教育引入语文课堂。分别组织学生写关于小草、石头、沙子、电灯的联想作文。这种融合科创教育思想的语文教学,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活力,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当前作文教学的难点,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开设校本课程——科技课

科技课的全称叫“科技创造发明技法课”,是我校董老师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实践,独立开发的校本课程。董老师对学生进行科技创造发明知识、技巧、方法的专题培训和科学论文的选题、调查、撰写等方法的指导和培训。通过“科技创造发明技法”课来引领学生的创新思路,激活了学生思维方式,用一种科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使学生更善于发现问题,更注意留心物体的缺陷,并对其进行改进,对问题追因求果。如看到拆房的弃砖就做出了吸水假山,看到太阳能加水时的溢水现象就想到了用放气阀解决,看到了钱包被盗就发明了手套钱包和皮带钱包。看到教师擦黑板时的污染就发明了防尘黑板擦……

二、日常教育中渗透科技教育

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橱窗展示向全体师生宣传和展示科技知识和科技成果。如开展了“防震救灾”“消防疏散”“环保绿色校园”等主题宣传活动。

班队会是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主渠道。每学年各班主任会利用班队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如《中国爱迪生,就在你我中》《节能减排我行动》等班队会,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注重对于学生科普知识的普及,更促进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各种类型的科技专题教育活动。例如,举办科技教育讲座活动、观看科普影视、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让学生切实感受祖国科技的飞速发展,有效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参加科技活动的兴趣。

三、课外拓展延伸,丰富科技活动

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科学技能的掌握需要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机会,更充分的实践。校园科技文化应以学生表现为主体,学校为学生搭建舞台,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一)组织科技活动兴趣小社团

为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探索的机会,学校组建若干个科技兴趣特长小社团。如科技发明创造、无线电测向、机器人制作、水火箭、七巧板拼图……各社团坚持开展科普教育和科创竞赛活动,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开启学生潜能的无限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意志力、创造力得到明显提升,不少学生创作出了富有创意的作品。如学生的科技小制作“水火箭”“智能救生衣”等,非常具有创新性。

(二)举办有主题的科技节活动

我校每年组织举办有主题的科技艺术节活动。学校开展科技知识竞赛、科普板报及科普影视展播、网页制作比赛、科普讲座、科普征文、科技小制作比赛、小发明小创造比赛等系列活动。同学们尽情施展科学才华,他们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把我校的科普教育推向。

(三)班级文化建设突出科技文化

班级文化是学生实践、展示、发展的主阵地,要求学生在参与班级文化建设中突出科技文化。教室是学生展示班级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教室里,学生常常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在专栏里,贴在墙壁上,把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摆在展台上,互相观摩、探讨,互相激励,共同提高,营造出浓浓的科学文化氛围。

(四)开发利用社会资源

科学教育的实施需要得到广泛的教育资源支持,为开发利用社会资源,我校与河北省科协、省科技馆、石家庄市科协建立了“共建单位”,聘请科协青少部专家和科技馆志愿者担任校外辅导员,经常到校对少先学生进行科技讲座和科技活动的指导,经常组织学生到科技馆举行科技体验活动。

除此之外,我校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东方巨龟苑”之旅,体验了“人在海底走,鱼在身边游”的感觉。“北京中国科技馆之行”使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祖国的快速发展和繁荣富强,与科技进行零接触,启迪了智慧,激发了梦想。还有科技组每学期的社区考察活动,无不培养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普知识小课堂范文4

一、注意科普活动的大众性

科普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大众性的活动。小学阶段主要是在学校有计划的引导下,让所有学生形成参与意识,使学生从小接触一些科普知识,对科学产生感性认识,产生兴趣。小学校应因地制宜开展科普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广泛性和真实性,重点在“参与”、“普及”四个字上下功夫。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作,自己评价,教师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协助解决困难,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造兴趣,陶冶科学情操。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发挥学生身体各部位的作用,以达到开发大脑潜力,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

二、科普活动内容应结合小学校实际

首先,小学校科普活动要把与生产、生活,比较接近的生物科技活动作为重点,把这方面的知识普及到学生中去。例如小养殖、小栽培、小饲养及防病等。学校应配备好科技辅导员,或聘请科技水平高、热心于科技活动的专业户协助学校搞好科技活动。其次,科技制作要结合小学校实际情况,例如我们选择那些废旧物进行小制作,因为这种作品的制作基本不需要经费,材料可以通过发动学生寻找、捐献各种破旧玩具、边角料来获得,制作工具也是普通家庭都具备的钳、锤、电烙铁等,可由学生从家里自带来解决或到小厂里找废角料。而且这些简单的制作适合小学校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通过自己的动脑、动手获得成功的经验,他们感到参加活动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学生兴趣的激发所谓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内在趋向和内在选择性的表现,简单说就是对某一事物的关注和持久程度,它常能唤起学生废寝忘食的钻研劲头,从而成为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三、建立富有活力的辅导机构

青少年科技活动是培养他们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活动中,辅导员的地位举足轻重,辅导员的作用不可低估。正确认识辅导员在青少年学生科技辅导中的地位及作用,对于辅导员人才的选拔,辅导员作用的充分发挥,提高青少年学生科技活动的综合效益都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任何集体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活动中,他们是“头”,是“脑”,是指挥中心,又是指路人。没有他们,要有效开展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青少年学生的科技活动尤其如此,辅导员是组织者和领导者。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在知识、经验上有许多缺憾,在思想上尚不成熟,需要及时地指导与帮助。作为一项集体活动,还有许多方方面面的琐碎的工作需要辅导员处理。在辅导中,辅导员不仅是科技方面的指路人,还兼有灵魂塑造者的身份,肩负着塑造青少年学生灵魂的重任。

四、取得家长的支持及处理好科技活动与学习的关系

科普知识小课堂范文5

实验研究报告

一、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竞争日趋激烈,在这场世纪竞争中,关键问题在于人的素质,未来人才竞争是一种全面素质的竞争,其核心将是科学素质的竞争,提高我国青少年科技素质,加强科技教育是保障我国“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战略性工程。目前,由于我校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科普体系,科普活动存在表面化、形式化。没有真正的从学生实际出发,走进学生当中切实有效的开展科普活动。在学生科普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反映在搞小发明、小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太多,有的表现在制作材料难找,无法把想象变成现实。有的根本就不知道小发明怎么做,还有的是因为得不到别人的指导和家人的支持,往往半途而废,在科普调查中还反映出学生科普知识知道的较少,能够应用于实践的更少,因此学校每次科普活动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大多数学生在活动中没有体验到乐趣,反而觉得是一种负担。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此项实验研究总结出学校开展科普活动的成形经验,正确引领学生在科普活动步入正确轨道,能够有效解决小学生参加科普活动中存在和各种困难,给学生创造出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最终使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潜能得到增强,以此来推动学校创新教育的开展。

二、模式的基本意义与基本特征

本科普活动模式的假设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和牵领学生通过参加科普活动,提高自身素养和实践能力。养成终身创造的习惯,减少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探索出一条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加的科普活动新路,为适应新世纪科技时代的严峻挑战,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科普活动模式的理论依据

(1)《纲要》的内容和目标要求:以科研为依据在对原有经验总结和提高的基础上,完成中小学校实施《纲要》的基础性工作。提出在中小学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较为普遍适用的活动模式和行动方案。

(2)《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章节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的内容。

(3)依据教学论关于发展儿童自主学习,研究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培养等原理。

(4)吸收和平借鉴了和谐教育和主体性教育理论和情感教育理论。

“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在科普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指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及创作作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习科普知识。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使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大手牵引下,享受到科普快乐,树立起科普信心,走向成功的彼岸。

“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1、亲近性。通过调查问卷、谈话等方法了解掌握学生在科普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住学生学习、年龄特点,科普活动走进学生,让学生感到“跳之有获”。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科普活动中,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是本模式最大的特点。

2、趣味性。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风格迥异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到科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3、联合性。学校与家庭、社会联合开展科普活动。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利用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将学生的科普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

三、模式的基本架构

(一)模式研究的目标:

1、科研目标:即通过实验,构建普遍适用的科普活动模式。

2、育人目标:适应新世纪人才意识的需要,努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情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使其创造力不断增强。

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三级目标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意识,激发他们创新感,养成终身创造习惯,促其创造力不断增强。

培养学生一定的科技素养

了解一些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概况

懂得现代科学的一些浅显知识

知道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

养成刻苦钻研,努力创新的精神

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

学会观察自然界的事物,自然现象,认识并进行分析。

扩大学生知识领域,丰富表原储备。

多参加创造活动,养成良好想象习惯。

积极思维,大胆幻想。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能看懂一些简单的制作图(如展开图、立体图、线路图)

能掌握一些简单作品的制作方法

初步学会用刀、剪、尺、锯、电烙铁等工具。

初步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逐步形成学生能独立写出实验报告,并能初步综合分析实验中发生的一些简单现象。

3、工作目标:以科普活动模式研究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我校的深入开展,力求在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内部管理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把我校办成“科普活动”特点有较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先进学校。

(二)模式研究的要素及关系

“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主要研究学生作为主体在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 的主导性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而在科普活动中家庭和社会又发挥其怎样职能作用。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这支大手来拉动学生们的小手。使其尽快成长。学生作为关键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各要素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促进科普活动的向前发展,提高科普活动质量。见下图:

学校

学生

社会

家庭

(三)模式研究的内容:

1、学校与家庭、社会联合开展科普活动的研究。

2、在新课程体系中,创造性教学与学科渗透的研究。

3、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提高科技水平方式方法的研究。

4、模式实施的主体

实施主体是学校学生,同时也探索与家庭及社会联合开展科普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四、模式的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一)模式的组织管理

1、内部体制:(1)成立课题组:以区、校专职领导组成指导组,选拔有科技特长,热心于科普活动的校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全校教师密切配合。

(2)建立组织管理体系。有条不紊地开展科普活动。如图:

指导组

课题组

实验组

科任组

活动小组

活动小组

活动小组

活动小组

学生

(3)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年青化的科技教师队伍,带动全校教师提高科技水平。

2、外部体制:

(1)建立建全各种规章制度,建立评估和奖励机制。

(2)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建立家庭科普活动运行机制。

(3)发挥校少先队组织职能,搞好校内、校外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模式的运行机制:

1、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设计各种调查表,通过召开座谈会,找学生个别谈话,进行问卷调查,家访及走访社区等形式按科普活动内容调查了解学生、家长的各种思想状况和实际表现,同时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科普活动打下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背景材料。

(2)实验法:主要是自然实验法。通过“科普”知识讲座和各种形式,多渠道的科普活动,提高学生及家长的科普认识,探索科普活动模式和运行机制。

(3)行动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基本以学校学生自然状况为研究对象和背景。在研究中可以随时根据研究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改研究假设与研究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

(4)比较法:通过对实验前后学生在科普意识与科技水平等方面的横向、纵向比较,验收活动模式的可行性和实验效果。

2、基本策略

(1)激趣策略:小学生与一生俱有的好奇心是科普活动的源泉,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因此科普活动要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典型活动。

(2)鼓励创造策略:如果学生们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会了自信,尊重学生在科普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教师要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

(3)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实践策略。学生在开展科普活动中,应该是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文秘站:引领者、帮助者,帮助者和服务者,是学生们的亲密伙伴。

3、基本途径

(1)改革科普活动内容,富有兴趣,吸引学生乐于参加科普活动。

改变传统的科普讲座中较深难懂、学生感到枯燥的科学原理简单灌输组学生的做法,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融入到生动的游戏当中,有趣的实验当中、故事当中,通过奇妙有趣的“动脑筋”练习,加以巩固。例如:选编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系列》丛书中的内容,使学生在听到生动有趣的故事的同时,学到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蕴含的科学知识。同时利用校园网、多媒体教学手段及大量的影像资料,将科学知识直观形象介绍给同学们。让学生们感到学科学原来是这么简单,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信心和兴趣。为方便学生记住这些科学常识,学校引用或创编了科普诗歌,儿童歌谣、谜语等易学易记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地震前兆歌谣》等,同时在开展科普活动过程中也常常开展自己创作科普童话,诗歌、儿歌、小故事、科幻画、科普知识竞赛等富有创造性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科学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并通过参加有趣的科学游戏、参观、浏览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学到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科学小论文征集创新方案设计等。

(2)整体上提高效率,减轻负担,使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科普活动。

学校不断加强素质教育,明确提出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不允许教师课内损失课外补,严格把好作业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技活动,保障科普活动质量。

(3)学科渗透,发挥科技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科技教育的主渠道。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开展科普活动中进行学科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①我校进行了省创造性教学实验研究,(现已结题)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例如:在制订学科计划时,适时向学生传输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最新科技发明等前沿内容。弥补了教材因时间因素一些知识点滞后的缺点。

②把握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渗透科学技术教育。

小学自然科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十分广泛。应该成为科普活动的重要窗口,科普学习的主要阵地。我校又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科学新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科研项目中的《新教材典型课例研究》的研究课题。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科普活动有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实践能力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都起到积极作用,其它学科在教学内容中都有涉及一些科普活动,有的内容看起来没有,但仔细琢磨,善于挖掘,就会成科普教育的切入口,产生发散作用,来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利用小学各科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科普”教育内容,把科普活动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当中。渗透的形式有直接渗透、间接渗透和相机渗透等。

③科普活动与德育教育、少先队活动相结合。

科普活动同德育教育、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先锋模范作用,让科普活动走进三会(队会、班会、晨会),在科技周以及重要的科学纪念日,举行社会宣传实践活动,开展访问科学工作者活动,办好科技节,头脑运动会和科普之冬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营造科普活动氛围,创设科普活动环境。办好科技走廊,宣传橱 窗,订阅科普报刊,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园教学网,播放科普知识宣传片,校广播站定时播放讲“科普”故事和科普新闻。建立校园“科普活动”基地,开展班级,校际间的科普活动比赛,自编科技小报比赛,科普知识智力竞赛,举行科普内容的文艺汇演等等,以丰富形象的教育内容,浓厚的科普氛围,促进学生科技水平的提高。

(4)科普活动与家长学校相结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在抓好学校科普活动的同时,对家长进行科普教育,让家长做好孩子的表率,创设良好的家庭科普环境与学校一道共同抓好学生的科普教育。①办好家长学校。我校是省家长学校实验校,通过家长学校,采用专题讲座,播放学校科普活动录像片等方法向家长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家长科普意识及科技素质,在此基础上,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科普教育工作。②举行“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活动,请家长到校听科普知识讲座,参加科普活动,参观科技展室等等。增强家长参与学校科普活动的自觉性。③建立评选表彰优秀家长制度。举办家庭科技作品比赛等形式,评选“合格家长”和评选“优秀家长”,召开“教育有方经验交流会”“科普活动优秀家长表彰会”等,让优秀家长传授经验,为优秀家长颁奖,通过活动提高了家长对科普教育的认识,从而对孩子参加科普活动给予有力的支持,使学生在科普活动中经常遇到制作材料找不到,制作过程中没有得到帮助和支持的难题得以解决,使学生放开手脚,发挥创造潜能,使家庭与学校科普教育融为一体,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学校每次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科技作品大赛时,家长听到消息后都非常高兴,利用星期日带领孩子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家长带孩子到旧货市场购买所需的零件,不仅如此,家长还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购买组装飞机、汽车模型、书籍等,有的家长还为孩子配备了电脑,给孩子上网查询资料,使科普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效应。

(5)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技活动

充分利用校外科普活动基地——青少年宫开展活动。聘请环保局、科协、教委、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单位的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为我校的校外科技教育辅导员,有了这样一支辅导员队伍,使得我校的科技教育指导工作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校组织十多个科学体验小组,在校内,在社区和公园开展环境科学考查活动,还利用寒暑假在市区考查辽河水资源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学校少先队与科协图书馆、环保局联合举办系列科普讲座,从“趣味小发明”到环境保护重要性。通过科普活动与现代社会热点问题的密切联系,不断加深少年儿童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多方位、多角度的培养科技素养。

学校用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有效地开展科普活动。学校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上网浏览科普网站,获得最新最多的科普知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校还从电视报上记下有关科普节目时间,制定时间表号召学生定时收看,写出体会。号召学生从报刊杂志中收集科普资料,装订成科普知识手册,不断提高自身科技素养。

五、模式的实施与评价

(一)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驾驭科技的主体,要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科普活动,注重个性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究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鼓励学生独特思维。

2、趣味性原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创造兴趣,使学生有明确的目的,积极主动地始终具有高涨的创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才能激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3、基础性原则: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更主要的是各种思维的基础。要让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理解知识,赋予知识以个人意义的过程。

4、实践性原则:适合青少年特点,关注学生自学的生活经验,切实可行,让学生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在实践中探索学习,把科普活动搞活,使全体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

5、创造性原则:要十分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的培养,激励和发扬学生乐于并善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激发和保护学生参与活动的好奇心和自信心;重视学生所提的意见,并增强各种与众不同的构想;鼓励学生有尝试经验的勇气;重视学生对问题、权威观点提出挑战的意向;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励和尊重学生的新颖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想象。

6、合作性原则。学生在科普活动中既要充分表现自主性,又要体现合作性。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互相合作与讨论,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与全面。

7、开放性原则:以开放的观念,引领学生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不仅要重视学生活动内宾的开放,还要注重活动时间、空间、资源结论等多方面的开放。

(二)实施过程

1、请教育专家进行课题的论证,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计划。

2、实验研究的准备:组建课题组。通过印发有关科技教育理论和科普活动材料,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举办培训班,讲座等方式,使实验研究人员明确研究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内容和方式方法,做好实验研究准备。建立校内外科普活动基地,做好实验前测工作(学生自然状况调查,学生科普知识问卷和实际操作)实验原始资料的测查建档,进行规范化管理,完成实验研究准备工作总结。

3、开展实验研究

按照制定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进行科普活动模式实验研究。实验小组全体成员在实验进行阶段,针对反馈信息,定期研讨,不断完善,改进活动模式,对取得的阶段成果进行检验评估,做好实验过程中的测试工作,同时深入研究实验课题的理论与实践,建成学校科普活动模式库,案例集。构建了“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

4、总结结题。收集整理所有实验研究资料总结实验研究成果,分析讨论存在问题,探索今后研究方向,形成终结性报告,接受结题验收。

(三)效果及评价

1、实验研究的效果

(1)在科研目标方面:通过实验研究,构建了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建立了班级开展科普活动子模式库,汇集了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案例。有家庭科普教育也有社会科普教育等。比较详实地记录了研究对象参加科普活动的过程,并且进行了反思与评点。初步获得了小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的规律性认识,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在科普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为学生大胆创想,勇于实践扫清障碍,为进一步研究小学生科普活动提供可贵的资料。探索出利用校园多媒体教学网络开展科普活动新路,在实验研究过程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活动,不断更新教师观念,转变角色,走近了学生,“走进”了学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科技素养及理论研究水平,涌现出一批高素质的年青化科技骨干教师队伍,在整个实验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自我发展,学校100的教师已完成大专学历,部分教师正在攻读大学本科。学校教师获省、市、区级创新课40余节,论文70余篇,教学录像媒体课件80余件,多次在市级现场会做观摩。

(2)在育人目标方面:通过科技教育实践,使学生学会了很多的科普知识,提高了创造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基本养成良好的创造习惯, 目前我校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加强,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还有一大批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获得优异成绩,体现了一定的创造能力。在科普活动中学生逐渐形成了学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克服困难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素质,教学相长,在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同时,家长和教师的科普水平也相对提高。

前测后测有关问题综合表()

项目

人等级

时间员

科普知识

创新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

较多和多

较强和强

较强和强

学生

25.4

50.7

11.3

家长

38.2

47.5

68.5

教师

53.6

56.8

55.7

学生

65.2

96.5

88.4

家长

57.6

51.3

69.7

教师

82.6

89.4

87.6

(3)在工作目标方面: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了队伍素质,完善了学校管理体制,学校被区评为科技发明先进单位,是市科技特色学校,科技作品受到过市长孟凡利、李文科等领导的好评。近两年来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市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省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市窗口学校、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市实验教学普及工作先进单位、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胜单位、区先进学校等称号。学校已经达到具有较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市一流学校。

2、实验研究评价

评价:

1、评价的一般原则:

(1)多元化原则: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以社区有关组织参与活动模式实验研究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在科普活动中的评价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充当裁判员,而是学生参加科普活动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的实验的调控者。

(2)全体性原则:本活动模式实验研究也是素质教育的部分,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因此评价也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发挥评价对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的导向诊断,激励和考评的作用。

(3)全面性原则:评价应注意科技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普知识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创造意识与情感态度,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4)全程性原则:用科普活动模式实验研究的评价主要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因此评价不能仅在本科普活动实验研究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整个实验研究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参与科普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2、评价的主要内容

(1)对本科普活动模式实验研究过程中各阶段进行情况的评价。

(2)对学生科普活动中应具有的科技素养应达到的水平进行评价。

①科技探索与实践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的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具体可以评价他们参与科普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观察是否全面,提问是否恰当,整理科普信息,进行合理解释能力怎么样,动手能力怎么样,合作能力怎么样,在评价中既要注意鼓励小学生在科普活动中探究,理解探究过程,获得探究乐趣,逐步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也要强调小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的结果与水平。

②创造意识与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评价小学在科普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具体可以评价他们对科普活动兴趣是否强烈,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是不是乐于合作交流,能不能关心科技发展。

③科普知识方面

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科普知识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知识。

3、评价的具体方法

(1)教师观察:科技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科普活动表现,经此来安排科普内容,调整科普活动进度,改善实施方法,必要时开展个别指导,长期、更系统地观察,做好记录。

(2)与学生谈话:科技教师和家长以平等的身份向学生询问一些开放性问题,了解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模底;二是在实验研究时对学生的活动结果进行总结。采用口试、笔试、现场制作、智力竞赛等方法,着重检测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必要的检测:一是在实验研究前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模底;二上在实验研究告一段落时,对学生的活动结果进行总结。采用口试、笔试、现场制作,智力竞赛等方法,着重检测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作品分析:对学生科普活动的一切结果都可以用来评价。如科普诗文、小论文、体会、科幻画、手抄报、活动记录等。

(5)个案分析:科技教师对学生在科普活动中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信息(如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等)及时记录在案,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同时收集一些学生在科普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如观察日记、科技制作等等,由以可以把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轨迹。

(6)评定理表:即教师根据学生在某一活动的表现,直接对其结果作出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描述的,也可以是程度、等级或数值,分别称为定性量表,程度是表和等值量表。

(7)自评与互评:主要针对学生科普意识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指标,先学生自评,然后组成小组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可根据自评与互评结果的结论,参照观察记录,检测与作品情况,作出综合评定。

结论讨论。(1)本课题实验研究的选择与确立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所提出的目标、内容、原则、途径及方法等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又具有可行性,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为科普活动相对薄弱的中小城市及乡镇学校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基础和行为方式,而且对有一定科普经验的大城市学校起到可借鉴的作用。

(2)实验研究证明,只要深入走进学生之中,帮助他们解决掉在科普活动中遇到的不必要困难,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善于引导,一定会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尽情发挥,全面提高科普质量。

(3)通过“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研究,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促进了家庭与社会科普教育的有效开展。师生和家长的科技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使学校、家庭、社会的科普活动发生明显变化。

(4)实验研究中探索总结出的活动模式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问题讨论

(1)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就当前教师现状而言,作为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专家的指导,很难胜任科普教育的重任,学校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仍是单方面的,很难承担起教育家长的重任。

(2)作为模式一定有它的适用范围,“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必须根据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和实施,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本模式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修改,发展和完善。

(3)科技教育的标准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完善,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学校中某个具体的学生年龄在逐渐增长,而整体学生的年龄(年级)没有增长,呈见固定状态,这就是我们今后思考问题和教育工作出发点。

六、模式的支持系统

(一)资源。学校设有图书馆、实验室、劳技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功能会议室、专用电子琴室、舞蹈室,建成了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成立了校园电视台、广播站,为本活动模式提供活动场所和技术保障,通过有线宽带网获取科技信息。学校组建了一支知识型、钻研型的年青化科技教师辅导员队伍,在大队部和教导处大力配合下,确保本活动模式的实验研究工作的 顺利开展。

(二)教师。全校教师业务水平较高,多次在区基本功大赛上摘金夺银。教师队伍年青化,全部大专以上学历,达到二级微机专业水平,教师敬业精神强,学风浓,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承担教科研任务的能力。

(三)政策。学校将本活动模式实验研究纳入到学校正常教科研工作中,将科普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学校还将科技教育成绩归入教师工作考核之中。学校自筹资金加大对科普活动经费投入。

科普知识小课堂范文6

[关键词]4C营销理念;科技馆;经营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6-0051-03

一、科技馆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必要性

科技馆作为一个面向全社会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旨在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公益性、非营利性机构,长期以来在人们心中很难与企业经营所采用的“营销”相联系。自诞生以来,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科技馆开展营销工作的意识一直不强。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地多馆现象的出现,使得科技馆面临的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加之日常运营经费的短缺等,各地科技馆纷纷接受“以消费者为中心”、“生产面向消费者”等营销理念,培养营销人员、组建市场部,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组织,营销理论在科技馆领域开始被广泛应用。

事实上,科技馆同企业一样,也有自己的“产品”、“顾客”和“市场”(详见下表)。一方面,通过“交换”,“顾客”满足了科普需求,科技馆也发挥了应有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效益评估,科技馆可以量化服务标准,彰显服务效能,更好地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因此,科技馆可以借鉴企业的经营方式开展营销工作。实践也证明,通过营销活动,科技馆既能达到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形象的目的,又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江西科技馆在开展市场营销方面,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4C营销之路。本文将对江西科技馆营销情况进行较全面的阐述,以期抛砖引玉,与各位科技馆界的同行一起积极探讨,共同推动科技馆营销工作向纵深发展,推动科技馆科普宣传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4C营销理念概述

营销学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知识体系,这些营销理论源于营利性机构,也大多针对营利性机构,诸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营销学者麦卡锡教授提出的4P市场营销组合理念。它认为市场营销的根本问题在于解决好四个基本要素: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一次完整和成功的市场营销活动,意味着以适当的产品、适当的价格、适当的渠道和适当的促销手段,将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市场。

相对于以产品为导向的4P营销理念,20世纪90年代,美国劳特朋教授提出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4C营销理念就有着更广阔的应用范围,诸如房地产业、公共人力资源领域等。4C营销理念是一种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产品服务的营销理念,它包含四个基本因素: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强调企业应把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努力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然后要充分注意到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最后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开展有效的沟通。

两者相比较可以看出,4C营销理念较4P营销理念更加贴近消费者,它以满足顾客需求替代产品、以节约顾客成本代替价格、以方便购买代替渠道、以强调沟通代替促销,将销售过程的卖方主导变为买方主导,更适合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机构。科技馆作为国家开展公众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营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普文化知识需求,这一特点就决定了科技馆在营销方面,借鉴4C营销理念有着较高的可行性。

三、江西科技馆在应用4C营销理念上的实践

江西科技馆是面向全社会、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的综合性、公益性科普宣传教育机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设施和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开馆至今,江西科技馆创新采用4C营销理念,从满足科普受众的科普需求、关注科普受众付出的成本、为科普受众提供便利、注重与科普受众的沟通等四个方面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下图为江西科技馆4C营销组合图。

(一)满足社会公众的科普需求。4C营销理念的关键在于将传统观念的“消费者请注意”转到“请注意消费者”。在应用这一理念时,科技馆在提供和开发自己的科普服务产品时,必须要对观众的需求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明确目标市场,从而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1、明确目标市场。要了解观众的需求,首先要明确科技馆面对的观众群,进行市场细分,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自身的特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扩大自身影响力。

经过调查研究以及开馆至今的实践探索,江西科技馆在受众群方面明确了三大特点:一是在游客年龄层方面,以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为主;二是在游客地域分布方面,以江西本省的游客特别是南昌市民为主;三是在游客参观目的方面,以学习型游客为主,观光休闲型游客为辅,科研型再次之。

2.积极开展展览教育。展览教育是科技馆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全国各地科技馆的工作重心所在。在开展展览教育时,笔者认为应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1)展品要突出地方特色。展览教育要避免陷入雷同的误区,就应在展品的设计上突出本土特色。江西科技馆常设展品以“荟萃科技精品、突出江西特色”为指导思想,大力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弘扬本土文化精髓。诸如江西科技馆主展厅内展出的大型瓷雕群――“陶瓷工序流程浓缩景观”,以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为主题,浓缩了我国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制作工序全过程,充分展现了江西本土的陶瓷文化。

(2)常设展览应与科普临展巧妙结合。科普临展作为常设展览的补充,一方面能及时地向公众传递社会热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科技馆。江西科技馆坚持每年举办2 3次大型科普临展,科普受众合计20余万人次。常设展览与科普临展的有机结合,使科普展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更加贴近科技前沿。

3.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围绕科普宣传教育中心,科技馆在立足展览教育的基础上,应广开渠道,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科普宣传。

举办科普报告会。江西科技馆自2002年开馆以来,坚持打响公益科普讲座的“名片”,通过“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每年邀请国内专家学者举办6―8场科普报告会,内容涉及能源资源、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创办《科普之窗》杂志。江西科技馆积极倡导“阅读科学也是享受”,于2008年底创办了《科普之窗》杂志,向游客免费发放,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搭建了全新的交流平台。

开展科普互动剧表演。科普互动剧是源于国外的一种新颖、独特的科学普及形式。江西科技馆积极搭建科普剧场,组

建科普剧团,将2部科普互动表演剧搬上舞台与市民零距离接触,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

此外,江西科技馆还采取科教片展播、科技小制作、科普小实验等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形式,吸引更多公众走进科技馆。

4、着力培育科普产业。江西科技馆将在资源优化整合的基础上,衍生培育系列产业,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综合经营开发体系。结合展教资源和教育培训资源,组建江西少年科学院,着力开发青少年课外兴趣教育;整合青云厅、国际会议厅、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设施,开发会展业务;逐步拓展科技旅游纪念品、广告展览等,做足做好科技会议旅游这篇文章。

(二)关注科普受众付出的成本。观众参观科技馆、接受科普宣传,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主要是参观科技馆的门票成本以及获得公众获取科普知识需付出的时间成本。

1.科技馆的门票成本。科技馆门票起着减轻财政负担,筹措部分经费,在节假日等人流高峰期调节游客数量等作用。但同时,科技馆门票也是观众参观科技馆的主要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部分观众来馆参观的愿望,为减轻门票成本,江西科技馆采取了以下措施:

坚持科技馆的公益性质,面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江西科技馆于2005年1月1日起率先在全国科技馆中向未成年人实行免费和优惠开放,4年来免费接待未成年人达30万人次。此外,江西科技馆免费接待SOS村儿童、贫困学生、离休老干部、70岁以上老年人、现役军人及残疾人等特殊观众20余万人,社会反响强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采取灵活多样的价格组合策略。科学、合理的定价政策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科技馆参观。江西科技馆在制定门票定价策略时,针对不同的观众群,制定了成人票、学生票、儿童票、团体票等不同票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技馆的参观人数,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2.获得科普知识的时间成本。游客获取科普知识的时间成本主要是指参观科技馆以及接受科普知识时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在减少游客时间成本方面,江西科技馆采取了以下举措:

提供优质的服务。江西科技馆作为窗口单位,始终把服务摆在第一位,在游客前来参观时,主动引导,向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的游客推荐适合他们游览的项目、路线等,同时注意语言技巧、表达技巧、态势技巧,时刻从“假如我是一名观众”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为观众提供充满人情味的优质服务。

建设没有围墙的“科技馆”。江西科技馆既注重将游客请进科技馆,也注重走到公众身边创办各式各样的“小科技馆”。一是充分利用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的优势,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二是将科普报告会办在中小学校以及高校中,让学生在教室中感受科技腾飞的脉动;三是在人流量较大的闹市区设置“科技馆”,通过科普展板、科普讲座、科技小制作等,使公众身处科技海洋,从而达到科普宣传的目的。

(三)为科普受众提供便利。科技馆要使公众便捷地参观,就需要在展示信息的提供、场馆内参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便利服务,创造更加舒适的参观环境。

1.科技馆展示信息的提供。为方便市民获取科技馆及其展览的信息,江西科技馆在制定宣传策略时注重根据目标观众群在生活中接触信息的方式和时间等选择不同的营销方式。如开馆之初,江西科技馆先后在步行街、多所中小学门前等进行促销,直接促销人数超万人;争取科技、教育部门的支持,举办多次“科技与教育”现场交流会,取得教育部门及主要中小学校领导的认可;多次拜访多家旅行社,建立业务联系;与《摇篮报》社等多家媒体合作等。

2.科技馆内参观的便利。科技馆占地面积较大,展区分类较多,为方便观众更便捷地参观科技馆,江西科技馆不仅提供了明确的指示牌,还为顾客设计好参观路线图,在人流量高峰期,派专人为游客进行线路引导等。此外,江西科技馆在展厅内备有医药箱等便民设备,同时成立保卫部,加强安防工作,确保游客参观安全。

3.科技馆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便利。江西科技馆在空间设计上非常注重场馆设施的人性化建设。诸如将科技馆建在交通便利的地区,使游客能够方便地进入科技馆;联系公交公司,使205路公交车直达科技馆;开辟停车场,方便开车来的游客泊车等。

(四)注重与社会公众的沟通。科技馆与观众的有效沟通是实现科技馆营销功能的关键环节。科技馆应牢记沟通是双方互动的行为,悉心倾听科普受众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