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范文1

【关键词】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发展历程。然而,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轻视;重形式,轻成效;重说教,轻体验;重矫治,轻发展;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也有待加强。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想真正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最终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走上可持续性的良性发展道路,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给予重视,加强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到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帮助学校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根据本地、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加强对教师和咨询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加大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力度,加大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

二、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工作思路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育,它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它对学生个人的参与性要求比较高。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将出发点和着眼点定位到学生身上,真正将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建构,把目标定位到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上。只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自己生成知识,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

三、创新工作方法,重视工作成效

工作思路的改变,必定要求工作方法的创新。在传统的以学校或者教师为主的教育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无非是上心理健康课、学科渗透、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虽然也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但却无法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效果一般。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大学生的参与程度,多搞一些以建构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体验活动。例如:心理活动课程、心理素质拓展、心理剧等,同学们通过活动参与、情境体验、经验分享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引起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产生积极影响。这样提高心理素质的效果是明显的、持久的、深刻的。

四、重视教师成长,加强师资建设

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因此,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培训体系,积极组织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通过培训逐步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也可灵活采用专家下校指导、短期培训、教师自我进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另外,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给予制度上的保障。

五、整合教育资源,共同促进发展

张大均教授认为,在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日趋复杂,单一教育模式很难适应心理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采取整合培育模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事实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单一地限定为心理老师的专职工作,没有与学校其他教育环节有效地融合,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更是严重缺失。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开发和有效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并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事半功倍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常规性、系统性的工作,因此在教育教育实践中,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乃至教师,都要重视其发展,从制度上、管理上、资源上、队伍上、方法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层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也要加强行动研究,及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做好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并走向规范化、学科化。

【参考文献】

[1]唐为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思考.科学教育前沿.2010(12).

[2]游彤.试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误区及对策.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3):66-69.

[3]朱利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策略.校园心理.2009,7(5):321-323.

[4]张大均.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整合研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5):22-28.

[5]于清莲,张立新.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辽宁教育研究.2005(8):95-96.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范文2

伴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深入推进,如何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规范有序的建设和实施,使其真正起到维护和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已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研究与实践的聚焦点。2009年以来,我们尝试通过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路径,努力挖掘区域内外的优势资源,力求方法科学,措施到位,全面建构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经过几年来不断的思考、研究与实践,现已显现出一定的实效。

一、明晰思路,建构体系,引领工作全面科学发展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中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因此,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独有的专业性、规律性、特殊性,在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现有师资条件和区域内不同学校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将“全面布局,高端定位,追求一流质量”确定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动目标,构建了以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我们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分解为学生、教师、家庭、社区四个维度,围绕这四个维度的目标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制度确立、组织架构、资源挖掘、平台建设、评估实施为保障,紧紧抓住课程建设的主渠道,兼顾学科教学渗透多途径的校际联合、家校联合、社区和学校联合的教育活动,逐步优化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环境,提高教师和家长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确定了“以科学标准导向区域课程,以骨干团队促进群体提升,以基地校引领整体发展”的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重点关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工作室建设与功能的发挥”三个兴奋点,不断加强研究,凝炼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特色。

二、架构组织,建设平台,确保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1.着力完善组织机构

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管理和顺利推进,我们对区域内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进行了合理架构和完善。2009年9月,大连市各县区首个区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正式成立,主要负责制定专项工作规划,开展有关专项经费、工作室的建设与功能等多方面的调研,以教师培训、课程研发、督导评估等项目申请的方式向教育局提出专项工作的发展建议,通过培训、研究、指导统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架起了基层学校和区域行政机构之间的桥梁,促使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顺利、有序开展。同时,区教育局指令各校建立了由校级领导牵头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德育工作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教师构成的工作小组,具体落实学校心育工作。全区建构了学校、家庭、社区联合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机制,全力打造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区域特色。各级组织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行。

2.科学搭建工作平台

为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开展,区政府、区教育局召开了全区中小学校长工作会议,向各中小学提出了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工作要求,并以此为载体,统筹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整体布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是以多个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为载体,开展多途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机构和场所。工作室按照个体咨询、心理调节、团体训练等几大功能区精心设计,由校长直接领导,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整合全校师资力量,组织实施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不断创新工作模式

为了有效地集中全区优势人力资源,我们突破了常规性的区进修学校心育中心研训教师“一元管理”模式,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实施“二元管理”的工作模式:将基层学校的骨干心理教师聘任为区中心兼职教师,面向全区中小学承担培训、研究、指导的职责,其人事管理仍在本校,中心负责其考核评价。“二元”团队成员固定时间参与区域研修和指导工作,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培训、指导活动中,发挥骨干教师和基地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不仅自身得到了快速发展,也成为了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引领者。

4.严格实施规范管理

实施规范管理是保证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强有力手段。教育局先后下发了《中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暂行办法》《中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元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两个文件,明确了工作室和“二元”团队教师的职能,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督导评估体系。行政的干预,保证了课程建设的执行和落实。

三、依托课程,强化研究,促进工作多元有效落实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建构了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线,结合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心理训练、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的多元学校课程,并始终坚持围绕学生的课程需求和教师的实施能力,强调课程的研发、实施和评价,从而促进工作多元有效落实。

1.规范启动课程建设

在工作启动伊始,本着严谨、慎重的科学态度,我们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带领全体研训人员学习、掌握《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国家、省、市相关纲领性文件的指示精神,准确把握课程实施的内容、途径、方法等相关要求;二是学习、了解目前国内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加以有效借鉴;三是聘请行业专家进区讲学,借用外力,提高专业素养;四是开展大量调研活动,掌握本区学生、教师、家长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建议,为课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规范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课程将省属学生课本内容与校本研发内容有机结合,教师课程兼顾教师的自身能力和专业发展要求,而家长培训则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2.课题牵动课程研发

现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仍处于探索发展中。因此,我们依托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促进课程的完善与科学实施。区心育指导中心现拥有省级课题“学科心育渗透研究”、市级课题“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设研究”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课模式研究”,另有基层学校的校长、心理教师、班主任共计23个个人课题在市“十二五”课题申报中立项成功并即将结题。区指导中心还组建了以中小学兼职骨干教师为组长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课”“家庭心育”“学生团队训练”“心理剧”“沙盘”“个体心理咨询”等多个区域心育教师研究团队。各课题研究团队均制定了研究计划和目标,固定研究成员,按照规范的研究思路开展了基于需求的行动研究。

3.典型引领课程实施

为全面推进区域中小学科学规范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采用了挖掘典型、提供经验、以点带面、高效引领的策略。一是突出了四所心理健康教育市级基地校的示范作用。在市教育学院中心的帮助指导下,我们承办了市级基地校工作会议和心理健康教育课评优活动,组织全体心理教师和部分班主任观摩了青泥小学的“阳光学生使者团”活动,组织了学校德育干部和心理教师观摩解放小学、第十六中学的校园心理情景剧,分享实验学校的团体沙盘辅导活动经验等。二是为优势资源搭建了展示平台。我们先后举办了有五十余名班主任和心理教师自主选课参加的区心理健康教育课评优活动,遴选优秀者举办展示会,德育校长、德育主任、心育教师、班主任现场观摩了区域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课,聆听专家的课程点评,分享优秀做课经验,带动了区域课程的发展。三是依托于具体项目示范引路。区教育局下发了心理健康教育“五个十”活动工作通知,启动了“十个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十个心育亮点工作、十个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课、十个经典案例和十个心育优秀报道”的评比活动,以此挖掘典型事例和培养典型教师,推动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四、培训队伍,夯实基础,追求工作专业高质实施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取决于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因此,应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从人员配备、师资培训上予以保障,以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1.师资网络立体化

一是采用从高校招聘和基层竞聘选拔的方式,先后为进修学校心育中心配备了三名专职研训教师,加强对全区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力度。二是在现有的基层心理教师中遴选有一定经验和积极性的、拥有咨询师资质的教师,组建了12人的“二元管理”团队,面向基层学校负责开展研究、示范和培训工作。三是要求各中小学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专门负责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为依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培训对象全员化

区域师资培训,我们分别依赖于教育局、进修学校、“二元团队”、基层学校分层次开展,覆盖全员。教育局负责面向中小学校级干部、德育干部、班主任开展专题培训;进修学校心育中心负责“二元团队”、全体心理教师以及基层学校教师的常规教研培训、专题培训和校本个性化指导;“二元团队”负责全体心理教师的专题培训和常规教研培训、基层学校教师的专题培训;基层学校要开展校本研修专题培训。

3.培训方式多样化

坚持培训的常规化和专题化,兼顾时间和内容的灵活多样,使我们的培训效果事半功倍。一是开展专项培训。通过请进来,特邀国内心理教育专家来我区面向全体校级干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心理辅导操作技术等方面的培训。通过送出去,选送50名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教师去北师大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高端培训,力促教师的专项技能发展,提升了校长和教师的课程驾驭能力。二是坚持开展心理教师的常规研训。学期初围绕学期工作计划解读与重点工作部署开展专题讲座,以会代训;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培训,以建立QQ群、重点校展示、课题研究、校际观摩、课程拉练、专家讲座、网络研修、经验交流、知识测验等形式开展专项辅导技术、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心理知识、课程建设等专题的培训;间周一次围绕课题研究的推进内容举行各研究团队活动;学期末围绕学期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召开特色提炼和总结交流活动。

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建设为主线,提高区域心育工作的规范性;以队伍建设为主线,提高区域心育工作的专业性;以课程建设为主线,提高区域心育工作的内涵性。目前,我们借助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建设、研究和示范指导作用的发挥,区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一批有志于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教师已成为市、区心育工作的先行者,基层学校在实施心育工作上既能完成区域统一的规定动作,也能够创造自选动作,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教师和学生们点击量最高的话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范文3

近年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文件,有力地推动和规范了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广西教育厅在2007年就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桂党高工[2007]5号),文件指出,“各普通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完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并明确“二级网络是院(系)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由院(系)学工干部、辅导员组成,主要任务是建立院(系)学生心理档案,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或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并解决一般性的心理问题”。2013年广西教育厅又下发了关于印发《广西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桂教思政[2013]23号),文件指出,“高校要建立健全学校、院(系)、学生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并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二广西各高校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运行情况调查

1广西各高校建站总体情况

笔者前期通过访谈及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自编《广西高校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工作情况调查表》,随机抽取了广西区内43所高校开展调查,其中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5所)25所,高职高专学校18所。结果显示:31所高校在学院(系部)成立有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占调查样本的72.09%,其中18所是本科院校,13所属于高职高专学校;12所高校尚未成立二级工作站,占调查样本的27.91%,其中5所是本科院校(含3所独立学院),7所是高职高专学校。从建站情况来看,广西大部分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都已经设立了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不过独立学院明确而又规范地建站的不多。

2广西各高校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具体运行情况

(1)广西各高校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队伍建设情况从各高校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的组织领导特别是担任站长工作的人员组成来看,61%的高校是由各学院(系部)党委副书记或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担任;26%是由各学院(系部)分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来担任;7%是由各学院(系部)的分团委书记担任;但还有6%的高校二级工作站站长没有确定的人选,甚至长期空缺,组织领导不明确。从各高校二级工作站成员组成来看,67.74%的高校二级工作站成员包含本学院或系部所有辅导员,77.42%的高校二级工作站成员中含有心理学背景的辅导员(含心理学专业或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辅导员),16.13%的高校把班主任也纳入了二级工作站成员中。还有些高校把学生朋辈群体也纳入二级工作站,如48.39%的高校二级工作站成员包含班级心理委员,还有9.68%的高校把一般学生干部也作为二级工作站成员。从各高校二级工作站对工作站成员的专业成长建设来看,提升各工作站成员专业能力的方式主要有:邀请专家对成员不定期开展培训、通过例会进行工作交流、开展心理沙龙等,也有部分高校会通过定期组织各工作站成员开展案例讨论与督导来提升成员的专业能力,在参与调查的已经设立有二级工作站的高校中,有54.8%的高校每学期会组织1~2次案例讨论与督导,有9.7%的高校每学期会组织3~4次案例讨论与督导。(2)广西各高校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体制机制建设情况根据调查统计,在参与调查的已经设立有二级工作站的高校中有61.29%的高校二级工作站建立了相关规章制度,如站长职责、二级工作站工作职责与要求、学生心理工作流程及管理规定、咨询守则、危机干预条例、心理委员职责等。但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二级工作站在真正开展工作及责任落实方面非常欠缺。只有38.71%建站的高校安排有明确的工作时间,且大多安排的时间仅限于行政上班时间;只有9.68%的高校有具体的值班安排。(3)广西各高校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经费支持、硬件条件情况在硬件条件方面,只有35.48%的高校二级工作站拥有专心理用的工作场所,且大部分在10~25平方米之间,64.52%的高校虽然设立有二级工作站,但绝大部分都只是把牌子挂在各学院学工办,更谈不上拥有专门的办公设备和咨询设施。各高校的二级工作站成员目前也基本都没有相应的待遇,工作量没有计算的标准。在心理辅导热线方面,只有25.81%的高校二级工作站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热线。在经费支持方面,只有32.26%的高校二级工作站有专项工作经费,具体经费支持各高校差异很大,从几百元到几万元都有,不过大部分高校经费支持低于生均3元。(4)广西各高校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各工作站的工作、辅导内容按开展频次的高低主要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心理状况排查;开展主题活动;心理危机干预;个别心理辅导;开展团体心理活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其他。其中开展个别心理辅导的形式主要还是面对面的辅导谈话,占93.55%,电话辅导也占一定比例,另外,QQ、微信也逐渐成为新的辅导渠道。

三广西各高校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运行情况分析及思考

1值得肯定的地方

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事物,也是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拓宽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在接受调查的广西高校中,有72.09%的高校已经在学院(系部)成立有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这个比例相对来说还是较高的,说明广西高校一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设逐渐得到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局及网络整体意识整体还是很强的。且61%的高校是由各学院(系部)党委副书记或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担任二级工作站站长职务,说明大部分高校至少在组织领导方面是很重视二级工作站的建设的。另外,93.55%的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了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87.1%的高校二级工作站要负责学生心理状况排查,83.87%的高校二级工作站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心理主题活动等,说明绝大部分高校二级工作站都做了不少具体的工作。

2不足及思考

(1)缺乏配套硬件设备及经费支持,需加大专项支持力度心理咨询室的设计、选址、配备都应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但目前各二级工作站连一间空房的配备大部分都未达到,毋庸置疑,这会影响到各二级工作站实质性工作的开展。另外,目前广西各高校对二级工作站有专项经费支持的为数不多,即使有经费支持的高校,大多数也比较少,平均到每名学生不到3元,没有经费或经费有限在某种程度上就限制了各二级工作站工作的开展。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新兴力量,投入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将其作为专项给予预算,提供专门的建设及活动经费,是二级工作站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并将会大力推进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2)队伍专业性较弱,急需提升专业化程度心理咨询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与技术,通过专业的咨访关系,帮助合适的来访者依靠个人自我探索来解决其心理问题,增进心身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以及潜能的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是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工作,如果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缺乏专业人员,那么所开展的所谓的“心理辅导”工作就可能变为亲朋式的支持安慰或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说教。所以,高校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队伍成员也应该朝着专业化方向多一些努力。(3)心理活动院系特色不够突出,质量、效果有待提升就当前现状来看,各二级工作站开展的工作大多是学校一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布置的任务,自身主动结合院系特色开展心理活动的不多,所以活动形式虽然也较多,但很多都雷同,较小有区分度,且不少二级工作站忙于应付完成各类活动任务,流于形式,对活动的效果较少回顾评估。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各院系的专业特色乃至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融入院系特色并发挥出实效性是值得各二级工作站认真思考的课题。(4)缺乏规范管理,建议引入科学考评机制在接受调查并业已建站的广西高校中,虽然61.29%的高校二级工作站建立了相关规章制度,但具体落实情况不佳,表现为服务内容不详,服务时间不明,服务对象模糊,服务主体无相应资质要求及待遇等,离规范管理还有很远的距离。针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建议可以引入考评机制,构建一个科学、系统、可行的体系是院系工作考评的关键和核心。当然,考评体系所应涵盖的内容是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确定的,也是非常关键的。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的考评体系,通过考评既能反映出各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客观实际,又能规范各二级工作站的具体建设,而且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促进作用,整体提升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增强学生的满意度。

作者:汪依桃 陈雪斌 谢春艳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益荣.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

[2]韦波,何昭红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范文4

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整合,是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时代要求。在当前社会多元化价值追求的冲突之下,更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利用科学的、富有实效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而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更有利于发挥它们在青少年成长中的教育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两者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绝不能混为一谈或相互取代。

(1)在教育价值上,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倾向于社会本位的价值导向;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个体心理发展与成长,倾向于个人本位的价值导向。

(2)在教育方法上,道德教育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服方式或灌输方式,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方式,助人自助,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来实现个人的成长。

正确认识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成功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十分必要。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道德化或把学生的品德问题心理化,也不能进入“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误区。

根据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辩证关系,我们应确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明确“肯定两者的共通性,保持两者的差异性,注意两者的开放性”的工作思路。

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1)建立独立的心理辅导室。学校配备专任的心理辅导教师,设立“悄悄话”信箱,在必要时开展学习、考试和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等,做到活动及时,有针对性、时段性和实效性。实施心理辅导室与政教处协调办公制度,包括信息互通和召开个案联合分析会议等。

(2)鼓励教师进行“心理辅导”资格考试,特别是班主任,学校应规定一律取得相关结业证书,才可以上岗。这样使班主任既是“心育者”又是“德育者”。

(3)实施“帮教结对”,采用“导师制”,把学生的教育任务落实到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身上,从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和学习方面给以关心和指导,优化班级管理,实现亲情化、个性化的德育管理。

(4)及时召开经验交流会。政教处针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现状,认真总结,使班主任以及心理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变化动态,防患于未然。

(5)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结合思想品德课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6)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促进两者的融合,重视过程与体验的课程特征,开展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教师在辅导“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把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应该先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前期介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而不是首先进行教育性谈话。这样采用先育心后育德的教育时序,教育效果会更好。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整合,其实质就是学校在实行“心”“德”一体化的同时,教育工作者在提高自己的心理辅导与道德教育的双向能力的基础上,使两者在教育内容、教育时序、教育方法上走向有机协同。

我校学生小李,男,独子,16岁。该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比较肤浅,主观性很强,经常惹是生非。我们通过走访和分析发现,他的问题不在品德上,而是源于心理上的逆反。他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为:一方面,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简单粗暴,导致他缺少被尊重感和成功感;另一方面,奶奶对小孙子过分溺爱,而其母亲与奶奶关系紧张,造成他对父母有对抗情绪。

我们首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以倾听谈话为主,通过角色互换,努力使其缓解与父母的紧张关系。接着对他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引导他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并采用一些心理诱导方法,让他学会自我控制。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还不断关注他的日常表现,从同学和父母口中了解他的思想和心理现状,不断“对症下药”。

慢慢地,当他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找班主任和心理教师沟通,“出格”的行为也渐渐减少。现在,他已经升入职业高中,在暑假里还帮助父母管理纺织机――他终于渐渐懂事了。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范文5

在市教体委和市园区实验工作指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方案于2000年年初正式启动。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区域性整体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已初见成效。在园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努力营造一种氛围、把握两条主线、做到三个落实、加强四个渗透、达到五个结合、抓好六个环节。

一、营造一种氛围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形成需要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家长、社区的共同参与。所以,我们在推进实验过程中,要求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全体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员参与和全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期的实践证明,这种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对顺利开展园区实验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是行之有效的。

二、把握两条主线

园区实验研究的主要任务是: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地摆脱烦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在推进园区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抓好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预防性心理辅导和面向个别学生的补救性心理辅导两条主线,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其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预防、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促进学生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律、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最终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做到三个落实

1.组织落实

(1)园区成立上虞中学校长为组长、学区负责人和百官镇教办主任为副组长、务实验学校校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园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工作,负责园区实验的组织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

(2)成立学区负责人为组长、务实验学校分管领导为组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工作小组,负责园区实验方案的制订、实施和考评,具体指导园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园区日常管理工作。

(3)园区各中小学建立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学校实验工作小组,建立校长领导的、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2.计划落实

2000年年初,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市教体委的工作思路,我们制订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计划,我们又制订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方案》。在实验方案中,我们对园区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教育途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与步骤、保障机制和研究成果作了充分的说明和论证。园区各单位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认真研究,并积极创造条件稳步组织实施,将其列入议事日程,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制订了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计划。

3、措施落实

(1)在推进园区工作中注重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科研先导、经验引路。我们首先确定8所中小学为园区实验学校,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性整体推进策略研究》总课题为龙头,要求8个实验校都进行课题研究,把科研、教育教学实践与行政推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推进,边推进边研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实验学校典型引路的作用,探索最优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2)抓住关键,选准切入口,构建全方位的、立体的、开放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机制。我们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来抓。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开展心理辅导作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切入口。我们先后举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观摩、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优秀论文评比和心理辅导现场会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掘学校每项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之中。

(3)学校之间加强合作交流、纵横联动、相互促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序列性。由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各学段、各年级之间都特别注意衔接,小学、初中、高中加强纵向联合,同时各学段的学校之间也注重横向联合,加强协作研究,经常进行经验交流,并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园区坚持每月一次在各实验学校轮流召开实验工作小组例会制度,会上认真交流各校工作,及时总结。

四、加强四个渗透

1.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

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缺乏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在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都是由班主任老师承担的。园区各中小学始终把班主任当成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一方面给班主任压担子,规定每周一天的晨会课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月一节班队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初每位班主任制订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另一方面通过每月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会,组织评选“最佳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报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等手段,引导班主任不断提高心理辅导水平。

2.渗透到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中

各实验学校在全面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以“班队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模式运作过程中,学校先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列出序号,对各班主任进行全面的培训,对以班队活动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发性研究,全面推进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举行纪念革命烈士的团队活动中,学习革命先辈,增强奋发向上、立志成才意识;在开展“干部轮换”的团队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

系”的专题辅导,让干部们积极参与,培养竞争意识,通过“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发展”,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3.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围绕以下六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1)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2)以问题为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3)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4)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5)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6)以自身为榜样,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4.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务实验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紧紧依靠园区内各居委会、村委会,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广泛渗透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通过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途径,向家长传授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使家长能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心理辅导,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五、达到五个结合

1、全面教育与个别辅导结合。

2、专兼职心理教师和全体教师结合。

3、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

4、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团队活动、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相结合。

5、常规工作与课题研究结合。

六、抓好六个环节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目前,园区各中小学都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的设在晨会课,有的设在班队活动,也有的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但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将所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为全面推进园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前后举办了三次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的全市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市教体委在暑期也组织了由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的辅导报告。除此之外,各校也纷纷邀请专家给师生作辅导报告,这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开展小型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为主的系列活动

学校经常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小型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为主的系列活动,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培养。各校开展的“悦纳他人,悦纳自我,自信地笑对每一天”和“与父母的心灵沟通”等系列活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4.开设“热线”电话、“知心”信箱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现在,园区许多中小学开设了热线电话和知心信箱。热线电话的开通和心理信箱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感情交流。

5.建立心理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加强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主要侧重于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通过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务实验学校进一步加强了辅导的针对性,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了解更加深入。

6.利用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报刊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范文6

(一)构建立体网络,加强培训交流,打造专业队伍

1.在队伍建设上,打造以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兼职教师和辅导员为骨干,专家顾问团队为保障,学生为主体,艺术专业教师为辅助,家长为后盾的立体网络,教师、学生、家长和专家共同参与,全面协作。专职心理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主要以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活动指导、心理课程开设与艺术心理研究等工作为重点;兼职教师和辅导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他们具有与学生年龄差距小、信息渠道畅通等优势,他们主要以心理教育活动开展、心理辅导、学生心理状况动态管理等工作为重点;完善校内外专家顾问团队,以定期督导、培训、指导,及时转介的方式开展工作;加强对以心理信息站为核心的学生干部队伍的培训,以品牌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由于艺术院校学生对专业教师的“崇拜感”和对专业学习的看重,积极取得艺术专业教师的支持,号召他们注重专业教学中学生思想、人格的培养,加强对心理异常学生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沟通;争取家长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通过发放《致家长书》等心理宣传材料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家庭,建立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定期沟通的制度,最大限度地争得家长的理解和帮助。2.在队伍培训上,强化心理工作队伍专业化培养与发展制度,通过督导、研习、交流、研究等多种方式,对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分层次在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多方面开展培训,以提升艺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如通过制定《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条例》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目标与效果进行制度保障;编制《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手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流程》等规范性文本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操作流程等进行工作的规范;通过“队伍送出去”“专家迎进来”的培训方式,提升专兼职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定期举办案例督导与心理健康工作交流会,分析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把握高危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对专兼职队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指导,从而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大力支持专兼职队伍人员开展心理调查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设立心理健康专项研究课题,鼓励他们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将实践中调查的结论上升到理论层面,并二次运用于实践。

(二)开展品牌活动,发挥朋辈作用,提升教育效果

1.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中,结合学生专业特长与心理需求,打造艺术院校特色品牌活动,以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感动心灵。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逐渐从“治疗”取向向“预防”取向转变,在积极心理学与全人教育的理念下,发展与教育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占据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流地位。该模式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预防性干预”和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把心理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3]。在发展与教育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艺术院校应该以活动为重要载体,开展“学生需要、特色鲜明、讲究实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方面,在宣传教育中,可结合艺术院校专业特点,开展心理漫画与海报大赛、心理情景剧展演、心理文学作品朗诵、心理微电影展映、心理放松音乐创作等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特色心理教育活动,既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专业特长、提升学生参与热情与专业教师的支持度,又使学生以轻松快乐的方式关注心理、关注自我,对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与培养具有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从艺术类学生的生活出发,想学生之所想,开展“接地气”的心理辅导,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如根据艺术院校专业成长特点,在新生开学、专业分化、就业深造抉择等开展班级或团体的宿舍人际关系辅导、大学适应辅导、学习压力辅导、择业与创业心理辅导;在90后学生普遍关注的特殊日子如感恩节、情人节、光棍节等开展感恩心理、爱情心理、情绪管理等心理辅导。2.发展朋辈支持系统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需要。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发展“心理信息员”,以院系为单位建立“心理信息站”。对于作为学生朋辈的心理信息员,通过专业理论培训提升其心理素质,通过活动开展调动学生自我教育与成长的积极性。这些心理信息员作为大学生的同龄人,发挥的是“朋辈”教育的作用。朋辈心理互助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从师生之间延伸到生生、朋友之间,同时具有义务性、友谊性等,它一方面弥补了艺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的紧缺,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心理教育的热情[4]。心理信息员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可通过生活化的谈话了解同学的情绪状态,及时发现异常;开展朋辈心理沙龙,可以轻松活泼的形式来探讨心理困惑,从他人的心理感受与解决方法中获得支持与启发;开展朋辈激励活动,可通过优秀就业创业者、自强不息者、从心理危机中走出者的现身说法,让其他同学受到激励、启迪;开展朋辈网络自媒体宣传,可通过心理知识的宣传与,达到传递好心情、传播正能量的效果。

(三)建立分类系统,关注特殊群体,做好危机预警

1.从顶层设计出发,建立科学的学生心理健康分类关注系统,分层次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一方面,艺术院校大的专业方向一般有表演类、美术设计类、理论类等,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心理特征,开展不同类别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针对表演类学生活泼好动喜欢隐藏心理问题等特征,可开展诸如心理案例分享、心理情景剧表演等活动,使学生从表演与他人事件中得到启发与教育。另一方面,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如面向所有学生开展普及型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必选课程提升学生心理知识水平,通过“3.20”“5.25”等平台心理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5];针对学生心理信息员队伍,以课程、讲座、会议、活动为载体,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活动策划、心理问题处理能力等全方位的培训,充分调动他们在学生中的“朋辈教育”作用;针对部分有心理问题、困扰和轻度障碍的学生,提供发展性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改善现状;针对严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学生,做好转介、危机干预与相关善后工作,尽力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2.关注特殊群体,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防护网。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制度,切实做到早筛查、早发现。健全关爱学生制度,对特殊群体进行重点监控、关注与关爱。制定预案性、操作性强的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转介系统和危机善后系统,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的细化和对心理危机学生处理、转介、康复后跟踪等全程关注入手,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防护网,努力控制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尽力降低心理危机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实效性。

(四)发挥专业优势,教学科研并重,形成鲜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