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融资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融资策略范文1
一、企业融资策略的涵义
融资就是指企业根据其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需要获取资本的来源,换个思维来讲企业的整个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企业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获取所需资本的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企业的经营者和所有权人的目标就是采取合适的战略规划,在满足企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以最低的融资成本获取所需的资金,而在企业的不同时期采取何种策略以实现其目标就是企业融资的策略。
(一)融资策略的主要方式和特征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主要有三类:债务性融资,权益性融资,混合类融资方式。其中债务性融资是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方式,具体表现形式有企业的短期,长期借款;发行的公司债权等。权益性融资主要典型代表就是发行股票,而混合类融资方式主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具体采用何种形式需要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和长远战略规划来考虑。
企业融资策略的典型特征简单概括为:第一,融资策略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密切相关;第二,融资策略是一种长期规划不是短期的决策;第三,融资策略包括融资的方式,规模,风险,效益等。
二、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阶段和特点
如同人类的生命周期一样,从出生到死亡,企业也有着同样的生命周期,在众多的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中,“四阶段论”最受欢迎。所谓“四阶段论”包括企业的成长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不同的周期中,企业会呈现出不同的显著特点,具体特点如下:
(一)初创期企业的主要特点
1.资金需求量比较大。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去开发新的产品,开拓市场,进行生产设备的购置等。
2.企I的经营风险比较大。因为对于刚成立的企业来讲,新进入一个行业,会面临巨大的同行业的竞争和进入壁垒。所以处于该阶段的企业主要任务就是跨越进入障碍和分散经营风险。
3.外部筹资比较困难。因为处于初创期并没有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债权人一般不会随便将资金借给企业,因此初创期企业主要采取内部融资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金。
(二)成长期的主要特点
1.企业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增强。产品也逐渐打开市场,获利水平不断提升。
2.经营风险相对减少,但财务风险逐渐增大。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这时企业会逐步加大债务性筹资,因此财务风险也随着增大。
(三)成熟期的主要特点
1.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并形成相应的规模经济,获利能力也随之增加。
2.经营性活动获取的现金净流量在不断增加。逐步可以实现资金的积累,整体来看经性风险逐步降低,相应的市场份额也得到提升。
(四)衰退期的主要特点
1.当企业进入衰退期时,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降低。同时企业也没有最初的创新能力。
2.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剧。因为当企业处于衰退期时会给债权人传递出不好的信息,这时企业的债权人就会要求还款,对企业来讲又加大了资金周转的风险。
三、基于生命周期的重点融资策略
初创期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前期的生产投资包括购买厂房,生产线,雇佣员工,进行销售宣传等一系列的前期生产经营的投资,这时的企业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满足内部需要,另一方面因为企业处于初创期发展前景不明朗,所以外部筹资就比较困难,同时债务筹资也会带来较大的财务负担,所以处于初创期的企业融资主要是采用权益性筹资获取长久性的资金,还可以避免前期加较大的财务风险。对于采用权益性的筹资主要有资金风险最低的创业者的个人投资,政府的投资和天使基金的投资等。
成长期企业的经营活动逐步步入正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也逐步趋于平衡,但是企业仍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去扩大市场占有率,所以也迫切需要进行融资。步入成长期的企业和初创期相比企业的发展前景也比较明朗,但是内部的净现金流量很可能还是负数,因此还是需要相应的资金去弥补差额,这时企业就可以适当的由内部融资转换到外部融资,主要的外部融资有长期借款,发行债券,商业信用。长期借款与内部筹资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弹性大,速度快,成本低,并且可以保持现有股东的权利不被稀释,同时因为借款的利息费用可以税前抵扣因此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也要考虑到相应的财务风险将会增加的风险。所以企业需要将权益融资与外部的债务融资有效的组合。
成熟期企业的经营相对比较稳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一般情况下为正,在这时,企业有足够的盈余积累;同时经营风险也比较低,在综合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这个阶段企业的主要融资战略就是债务融资,主要的债务融资手段有发行债券和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券。对于企业债券主要风险有不能如期偿还本金利息的信用风险;不能立即变现的流动性风险;债券利率的变动给经济主体带来损失的利率风险,这时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应对相应的风险例如:根据企业的真实状况确定合适的负债比率,发行期限比较长的债权等合适的措施。
衰退期企业的核心产品已经逐步被市场所淘汰,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原有巨大的生产规模已经变成企业沉重的经济负担,边际收益是递减的,此时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一般也不稳定,这时候如果企业在不合理的进行投资将会加大企业的资金的严重短缺,最终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而破产的结局,因此企业需要制定正确的战略路线将企业引入到新一轮的发展时期,新一轮的发展和最初的发展时期就不太一样,因为这时已经有丰富的经验,并且也容易被外界所接受,因为有老客户,具有本企业归属感的优秀管理者,但是企业也需要谨慎的进行新一轮的融资规划,有效的规避风险,如果没有合理的进行规划,企业很容易就会再次进入破产的尴尬结局。
四、总结
通过对企业生命周期的界定,将企业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根据不同阶段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特点,企业采取不同的融资策略,最终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规避相应的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鹏.西南财经大学《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融资战略选择》.
融资策略范文2
今年3月18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债权银行联合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申请。尚德的本外币授信余额折合人民币已达到71亿元。
一时之间,光伏行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严重负债问题再次被置于风口浪尖。纵观这些公司的融资策略大多以短期债务为主,面临着较高的违约风险。在如今外有欧美“双反”政策和欧债危机,内有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的环境下,光伏企业的资金链无法承受其严重的债务压力,融资已成为最致命的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同样身处负债经营及融资困境的上市公司——赛维LDK的探讨,试图对如何从根本上改善这种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不能承受之轻的负债
2008年后我国的光伏行业持续增长,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第一生产大国。2011年欧债危机、2012年欧盟及美国对华的“双反”调查及中国经济的放缓、行业产能过剩,光伏行业的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全产业链业绩下滑。曾经风光无限的光伏“巨头”们如今面临着三大不利因素:政策转向、债务危机、融资受限,光伏企业面临着新一轮“寒冬”的考验。
据美国投资机构MaximGroup统计,截至2012年6月,中国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折合大约1110亿元人民币,平均负债率高达70%以上。即将到期的债务引发的财务危机和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的融资问题是中国在海外上市的10大光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赛维LDK是继无锡尚德之后的又一个中国太阳能产业巨头,是国内乃至全球领先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产品生产企业,现如今负债率居海外上市光伏企业的榜首,糟糕的经营业绩透射出目前光伏行业的“寒冬”已透骨至深。对于这样一个光伏龙头企业,曾经风光无限,为何如今却泥足深陷财务危机和融资困境中无法自救,甚至接近破产边缘?
赛维LDK的负债及融资现状
2007年赛维LDK在纽交所上市,公司的总资产逐年增长,资产负债率也随之急剧上升,从2007年的47.08%急速增长到2012年第三季度的94.01%,赛维LDK处于过度负债经营状态,资产结构已经严重失衡,股东权益降到历史最低点,企业的基本财务结构不稳定。赛维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
(1)激进型筹资政策。公司的营运资本长期处于负数状态,大部分长期资产由流动负债提供资金来源。现金及短期投资额虽然逐年增长,但增长额不能平衡其短期负债高额增长所带来的债务压力。如今多晶硅价格持续走低至生产成本以下,产品销量、价格均大幅度下降,大量积压的存货不仅使价值降低而且受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减弱的影响导致其变现能力差。公司流动资产质量差,此时不应大幅度增加负债而应减少负债,但投资于物业、厂房及设备的金额仍然是不断攀升,即便是2011年市场行情较差,赛维LDK的固定资产投资仍然较上年增加了8.87亿美元,2011年的权益资本/固定资产的比重不足21%。企业产能扩张所需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负债,债务的偿还能力又差,企业面临很高的财务风险和违约风险。
(2)负债结构不合理。赛维LDK的负债期限结构在2007年上市时的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最高,但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发行长期债券或借入长期负债使得负债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10年长期负债的减少或逐渐到期和短期借款的大额增长,流动负债比重加大,但2010年市场需求达到顶峰,带动销售额的大幅提高掩盖了公司过度依靠负债经营的危机。2011年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减弱,企业销售额下降、成本上升,经营出现问题的同时遇上高额的利息,企业陷入债务危机。根据2012年赛维LDK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出企业的资本大幅度缩水,权益资本降到历史最低,负债率却达到顶峰,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适合光伏行业的资产负债率限额有待探索。
(3)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欠妥。企业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偏高,显然赛维LDK的融资策略是以短期融资为主,长期债券为辅,股权融资比重较低。尽管2011年年报上首次出现优先股,公司开始对以负债为主的融资结构进行改善,但由于不断滚动产生的短期负债和借入的债款使得其作用微乎其微。在市场需求狂热时期,对影响资本结构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影响企业的风险应变能力。对影响资本结构的外部因素忽视或过度看好,急于扩大市场的占有份额而忽视市场风险,影响企业的投融资决策。企业未全面考虑应以何种方式融资及其所带来的风险是否在公司的承受范围之内。
(4)再融资受限,投资者对公司信心降低。由于赛维LDK目前不仅经营业绩下降而且面临严峻的债务危机和信誉危机,加上近期的退市风波,投资者对赛维LDK的信心大打折扣。基于赛维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企业要重新融入大量资金解决现已存在的财务困境、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很困难,再融资成为企业能否走出困境、渡过这段危险期成功存活下来的关键。
融资困境的四大原因
赛维LDK对于目前存在的财务危机也积极实施了一系列策略来解决公司面临的种种危机。其一是通过出售、抵押部分资产用于偿还相关采购款项,如转让太阳能电站项目、产品抵押等偿还账款或获得资金,解除退市危机并降低合并资产负债率;其二与同行合作,降低行业内部竞争,如与易成新材、新大新材重大项目紧密合作,与奥克股份达成战略合作意向等;其三改组董事会,引入新股东和国资,缓解短期资金压力。赛维LDK采取上述三种方法来改善企业的危机,有一定的效果但筹集的资金额度均很少,仅仅只能缓解短期压力,总体上对于其数以亿计的负债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远远解决不了存在的问题。赛维LDK没有从根本上寻找到问题的原因,从而也无法募集到足够的资金来改善公司状况。
一个公司的发展受内外部双重因素的影响,外部市场需求、政策变动不仅直接影响公司经营业绩,还通过内部融资结构影响公司的财务风险。赛维LDK为何从与无锡尚德并驾齐驱的光伏巨头沦落到濒临破产的局面,与其自身的战略失策及公司治理不无关系。经过上述对赛维LDK负债状况和融资现状的分析,对赛维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如下:
(1)资金管理不善,使用效率低,创造内部现金流能力严重不足,资金链存在问题。应收账款、存货占企业流动资产比率大,特别是存货占有大量比重。存货管理不善,过度依赖国家政策,未考虑市场需求,大量生产,周转率低下,不仅占用资金还要因此付出大额仓管费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低,流动资产质量低下,资金回笼时间过长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2)市场需求下降,行业产能过剩。光伏行业近年来高速发展导致产能过剩、同业竞争,现如今又遇到市场需求下降及政策转向,使得公司的销售额下降,经营业绩十分糟糕。不仅产品滞销,成本也得不到政府补贴,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光伏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普遍偏低,加上信用政策的宽松,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产能过剩,需求下降导致存货滞销,企业大部分的销售额需要靠大量的赊销和宽松的信用政策来支撑。
(3)公司监督机制不完善。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监督机构对管理层的监管不力。企业的关联方交易混乱,部分高管控制企业向关联方输送利益,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非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投资者与高管之间信息不对称,无法真正了解公司情况也无法对管理层进行约束。
(4)公司管理层战略失策。其一是企业对外部市场过度看好,在不考虑市场产能过剩情况下盲目扩张,如今经营业绩下滑,大量扩张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停产,不仅占用的资金无法收回而且对品牌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企业的投资战略失策;其二,融资策略不合理,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融资策略过度偏向负债融资,追求低成本而忽略其潜在的高风险。按照融资的啄序理论,先内源后外源,先债务融资后股权融资,赛维LDK显然对内源融资未予以足够的考虑,尽管在外源融资中贯彻落实了债务融资,但过度的负债经营也是企业现状的因由,企业应考虑如何加重股权融资比例来稳定公司的财务结构。
融资优化对策
产能扩张及成本、价格等的下降带来新的需求是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之一。尽管现在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步入低谷,但这同时也是新一轮发展的开始。从长远来看,光伏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前景依然是十分广阔的。赛维LDK只要能成功摆脱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并重新回到正轨,就能再一次走上快速崛起的资本道路。建议先解决资金及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再逐步对融资结构进行调整,归纳如下:
(1)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首先是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占用资金问题,企业可以对存货采用诸如及时制供应(JIT)等这类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的反馈,控制存货,减少库存,节约成本;其次是大量的应收账款,调整企业的信用政策等减少账款或者对账款进行追回,企业也可以通过转让应收账款,既可以实现融资又可以改善流动资产质量;最后是对于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投资可以维持企业现如今的策略,一方面可以出售部分资产归还欠款,一方面可以与同行合作共同开发。合作可以发挥协同效应,减少同行之间的价格竞争。
(2)注重行业创新,进行技术革新。光伏企业可以对产品进行创新来吸引消费者、产品跨领域合作等,重新引发新的市场需求,如三星的一款新型的笔记本可以通过太阳能进行充电等。企业可以拿出部分用于扩张构建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金投放到创新产品的研发上,把握住商机,差异化竞争产品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同时还能强化品牌力度,有助于赛维LDK重获投资者亲睐。
(3)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使融资能够多元化发展。面对又一次的“寒冬”降临,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及横向“抱团取暖”已经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发行股票方面,企业可以考虑向同业定向增发获得股权,既可以避免同业竞争又可以共进退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发行债券方面,如果可行可以考虑发行可转换债券,前提是要向公众释放企业未来发展良好的信号,企业也可以考虑根据公司的情况创新债券的品种来吸引投资者。光伏企业的主要债权方是银行,企业应主动与银行积极协商,争取贷款到期后能够续贷,既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维持正常经营又可以避免违约导致企业信誉下降。
融资策略范文3
中国高科技企业融资包含四方面内容:第一,中国高科技企业融资的渠道;第二,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策略,亦即如何结合各种融资渠道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融资;第三,中国高科技企业海外上市的策略和要求;最后,中国高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一、融资渠道
目前,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创业资本、资本市场和银行贷款。最近一段时间国内谈论最多的是创业投资和公司上市,企业能否在国外上市,应该上市还是另外谋求融资或银行贷款等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实际上在不同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资金需求或者在不同市场情况下,为了不同的目的,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融资策略;不能一概而论,也没有统一的答案。
作为高科技领域的企业家,应该了解不同融资渠道的特点和要求。首先是创业资本的特征。创业资本是由专业人士管理的基金,用于新建高速成长和极具发展潜力企业的股权投资,创业资本只占投资企业的少数股权,但它不是一个被动的投资者。创业投资家往往会亲自参与企业管理,凭借其以往的投资经验来协助企业发展,以获得最大的企业价值。创业资本的投资周期一般较长,三到七年的时间,需要以退出的方式结束他们的投资。退出是一个通过套现获取回报的过程。一种退出方式是企业上市或收购兼并:上市企业的投资资本可以在市场上出售;收购兼并是将投资股权转让给企业创立者或其他投资者。由于创业资本所承担的风险较高,所以期望的投资回报也相当高。当今众多成功高科技企业,比如微软、英特尔、太阳、康柏、苹果等发展的初期都曾通过创业资本获得投资。
中国高科技企业融资问题在今年才获得广泛关注,国际适用的融资工具也是刚刚被国内高科技企业了解,因此外国创业资本在中国的投资案例屈指可数,只有四通方利、金蝶科技、爱立信和瀛海威等少数几例。中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建立专门的创业投资机构,如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和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等,为高新科技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和担保;一些地方政府附属机构和地方政府发起的投资公司也开始从事创业投资;此外,中国各高科技园区设立的创业中心也具有创业投资性质,然而,目前中国还未形成成熟的创业投资体系。主要问题包括:
第一,不同于西方以私人为主的创业资本体制,中国创业投资的机构以官办为主;
第二,创业的资本来源不足,规模较小,高科技园区的创业中心更缺乏实力;
第三,投资方式以信贷和信贷担保为主,不同于西方创业资本以股权投资为主;
第四,缺少市场化的投资机制,既缺乏高科技项目的来源,又缺乏筛选、鉴定高科技项目的能力,创业资本缺乏一个灵活有效的套现机制。
资本市场是高科技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对于中国高科技企业而言,A股市场仍然是目前主要可以利用的市场。从1997年A股市场掀起了高科技热潮以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如中国最大的软件企业清华同方,另外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也通过买壳上市,四通、方正和联想等公司以红筹股方式在香港上市。除主板市场以外,香港将在今年推出创业板市场,适合处于创业阶段的高科技企业上市,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将拓宽中国高科技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渠道。美国的NASDAQ市场为推动美国高科技的发展作了重大的贡献,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其成功上市的案例。据报道,NASDAQ正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商讨今年挑选三到六家企业上市。
另外一个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商业银行的理想贷款对象是经营稳健、财务风险较低的企业,而高科技企业尤其是处于创业阶段的高科技企业承担的风险极大,银行贷款的收益只是固定的利息,在风险和收益不兑现的情况下除非创始股东有足够的资产作为抵押,否则创业高科技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另外中国高科技企业规模比较小,资产额也较低,其中不少是民营企业,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即使获得商业贷款,其成本也很高。中国政府为推动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已采取措施鼓励银行向民营高科技企业贷款;因此,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贷款环境将会有所改善。成熟高科技企业在具备了稳定的产品和市场,良好的前景和稳健的财务状况后会有机会获得银行贷款。
三种融资渠道各有其特点,从风险回报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投资者应承受的风险不同,要求的回报也不一样,风险资本是高风险高回报,股票投资的风险高回报也高,银行贷款只能承受较低的风险,要求的回报也比较低,一般只有固定的利息收益。
从资金规模来看,资本市场汇集了基金、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投资者,所能提供的资金规模比较庞大;风险基金由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小部分投资者提供,规模比较小;银行贷款根据不同情况提供少量或大量资金。
从参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看,风险投资者往往要积极参与公司的管理,股票投资者一般不会参与公司日常的业务,商业银行也绝对不会参与公司的管理。
从退出变现的角度来看,风险资本以上市和转让投资退出,股票投资者在市场上投资股票,商业银行以回收本金利息退出。
中国高科技企业在确定融资策略时可考虑的范围很广,包括经济和非经济的因素。经济因素包括外界因素,如企业未来的融资优势,吸引力以及价值;这里还有一些主观因素,如高科技股东对融资成本的判断和接受的程度。就非经济因素而言,高科技企业股东会可能会考虑自己投资价值的变现、资产和投资的安全性、提高企业知名度以及对员工利益的照顾和奖励等,这些非经济因素有时会对高科技企业选择融资产生重大影响,但过多考虑这些非经济因素,忽视企业发展最根本的目的,对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融资策略
股东在选择不同融资渠道时,应该衡量自己企业的特点、优势和对资金提供者的吸引力,考虑不同融资方式对企业融资量、筹集资金所需时间、融资成本的影响。
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成五个阶段。第一个是创立阶段,在这个阶段,新发明和新技术已经产生,需要对产品和市场进行可行性研究。企业尚未投入生产,资金需求量比较小,但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大;第二个是研究和开发阶段,在这个阶段经过对新产品的不断研究和开发,产品已经符合市场需求,企业资金需求量比较大,风险也很高;第三个阶段是市场导入阶段。在这个阶段新产品进入市场并被不断推广,发展潜力已经初步显现,企业开始获得销售收入,风险减小,但仍然需要大量资金来扩大生产和组织销售;第四个阶段是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新产品被市场接受,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企业开始盈利,风险降至很小,但是需要巨额资金来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第五个阶段是成熟的阶段,市场已经稳定,企业大量地盈利,资金需求相对稳定。
高科技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和融资渠道的特点进行融资:创立阶段由于风险巨大,难以吸引外部投资者,但由于资金需求不大,一般创业者个人投资就可以满足,也有一些风险基金在这个时候进行投资,这被称做种子投资;研究和导入市场阶段由于风险大,上市和银行贷款几乎不可能,风险资本正好可以满足这个阶段对资金的需求;增长阶段由于业务发展迅速,企业开始盈利,前景已经很明朗,风险比较小,企业有机会进入资本市场获取大量资金,以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此时一些商业银行愿意提供贷款,同时一些风险资本也进行投资,上市以后,风险资本一般会退出;成熟阶段高科技企业和其他行业的成熟企业类似,以
资本市场和银行贷款作为融资渠道,风险资本基本上套现退出。
根据亚洲风险投资协会的统计,到1996年底,亚洲风险投资总额达到197亿美元,其中大概47%分布在扩展阶段,23%分布在成熟阶段,20%分布在起步阶段,创业阶段的基金只有5%,因此从吸引风险投资来说,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者和股东应该考虑到其企业的特性和对风险投资基金的吸引力。
基金需求量也是高科技企业寻求融资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者应针对企业特点,根据资金需求量来确定融资策略,未雨绸缪,作出资金预算,并根据不同融资方式所需时间和市场情况来进行策划。例如,创业阶段所需资金量不大,融资可以通过担保或抵押获得银行贷款解决;创业者还应考虑融资的成本和回报因素。银行贷款、债务融资和可换股债券要求固定回报,这些资金的提供者不会与创业者分担风险,但也不能共享收益。创业投资承担高风险又追求高回报,有苛刻的要求,对创业者来说,风险基金投资者对企业的股值一般很难出现偏高甚至失重的情况,相比之下,上市的企业股值最高,融资成本最低,而且筹集基金量最大,但是资本市场投资者也对上市企业有严格的要求,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上市。
在确定融资策略时,创业者还要考虑融资所需的时间和灵活性。一般来说能否取得银行贷款,取决于企业的资产状况和还贷能力,较少受外界资本市场因素的干扰,而上市时机较易受外界资本变动的影响。由于从开始筹备到上市发行一般需要四到六个月的时间,国际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因素更加重了上市的不稳定性。风险投资也需要一定时间进行项目评估和取得内部审批。虽然不象上市受外界资本市场影响那么大,但很多风险投资都以上市作为主要套现方式,所以对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的预测,对风险投资者的投资决定来说非常重要。高科技企业创业者在作出融资计划时,需要全盘考虑,甚至准备在某些情况下牺牲短期利益以获得长期较大的利益。经常有些企业界人士和我们商讨企业在海外上市的可能性,我们坦白的告诉他们,现在不是上市的好时机。这家企业应该在现阶段引入风险投资,争取在未来一两年内上市。因为有些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业绩不够稳定,市场份额不大,管理不够成熟,基本结构不合理,根本难以达到短期内上市的要求,利用风险投资则可以提高效率,对企业长远发展和未来上市大有好处。有些风险投资基金侧重于较长期的投资,希望通过注入资本金、改进管理和开拓市场使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有一定规模的发展,然后上市套现获取厚利;表面上看与上市相比,风险投资者以较低价格入股获得了较高的收益,创业者付出了较高的成本,但风险投资对企业的无形影响,如提高知名度,对投资者大有裨益。
三、中国高科技企业海外上市的策略及要求
了解如何利用海外上市融资非常重要,不仅对正在操作上市或者打算在短期上市的企业有很大的意义,而且对正在策划风险投资的企业也有密切关系。如上所述,许多风险投资基金投资时,都要考虑未来一段时间投资企业上市套现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甚至会影响到投资项目价格的评估。我将从香港市场独特的优势,国际投资者对上市企业的素质要求,上市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及上市时机的掌握等四各方面加以介绍。
香港市场上市获得的独特优势包括:第一,全球主要的投资基金和机构都集中在香港,把香港作为在亚洲、特别是大中华地区的投资基地;第二,香港与大陆在经济、贸易、文化和地理上的联系最为密切;第三,香港的专业机构如投资银行、律师、会计师、评估师大都熟悉中国业务,香港媒体对大陆的经济和其他方面有广泛的宣传报道。可以说香港市场已形成一个红筹股和H股等中国股票的板块,有大量专门的中国股票销售人员和研究人员,所以中国股票在二级市场流通性比较高,远远超过同期在纽约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上市挂牌的股票。以往香港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以金融、房地产、贸易服务为主,为了改善香港的经济结构,提高香港的长期竞争力,香港政府计划建设数码港,推动香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世界上一些重要的高科技公司纷纷看好香港高科技发展的前景,微软公司和香港电信宣布了合作计划;英特尔公司总裁认为香港在金融、贸易、基础、电信、基础设施、人才、基金等方面的优势使香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极具潜力。随着香港高科技产业的起动,香港市场上与高科技或与网络有关的股票受到投资者追捧。香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科技类股票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选择在主板市场还是在二板市场上市,相对比较简单,企业只需要把企业状况同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的主要要求相对照,符合那个市场的条件就可以在那个市场上市。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的业务发展、财务状况和组织结构都比较成熟,二板市场上市公司一般是创业阶段的公司。在主板市场上市的要求比较严格,二板市场的要求相对较宽松,但在信息披露、公司管制等多方面有进一步的要求。中国高科技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大部分高科技企业还在创业阶段,二板市场将会成为主要的关注点。
有些人认为只要是高科技,上市就会成功,但是事实并不尽然。一个企业要想上市成功,必须满足投资者的基本要求。投资者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行业、业绩、前景和管理四个方面。不同的行业在不同时期都会受到追捧,这代表了投资者口味的变化。目前高科技股票容易受到投资者追捧,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缺乏真正的高科技企业,因此中国高科技股票上市应该比较具有吸引力。高科技牵涉很多行业,包括:网络、电信、生物化学等。投资者会分析各企业所处行业和产品的不同情况进行决策。此外,上市公司对其优势、弱点、机会和威胁的分析也可以使投资者更容易相信企业发展的潜力。
业绩方面,通常认为企业赚钱就能吸引投资者,但并不一定。企业有强大的盈利能力固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盈利的数值和资产负债的稳健性。营业数值往往体现为业务是否稳定增长,若营业额稳步增长而营业比例同样向上,则表示企业业绩比较可靠。除此以外,主营业务必须突出。财政状况是否健全主要来自对资产负债的分析,所以创业阶段的高科技企业往往盈利较小,甚至于没有盈利,但这并不代表没有业绩。只有那些行业概念比较突出,营业额和盈利前景显示可以高增长的高科技公司才会引起投资者的兴趣。企业的前景好表现为所处行业具有发展空间,企业本身在该行业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多更强的优势。
管理方面必须要做到:一是管理专业分工,企业内各主要部门由不同的专业人才负责;二是管理层必须了解行业的最新趋势和变化;第三,管理层、骨干技术人员保持稳定。
四、海外上市应该注意的问题
公司的架构必须简捷,企业的股权变化必须清晰,以避免出现不正当的关联交易和不易披露的问题。披露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是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运作最直接的方法,披露资料时,要做到不夸大、不遗漏,决不能有不尽不实的披露。为了确保招股书内容的正确和董事责任的保障,企业应配合保荐人和律师进行验证。企业盈利增长可分成两大类:有机和无机增长。有机增长指公司本身业务的内部扩张,是自然的发展趋势,也是吸引投资者的关键;无机增长指公司通过收购兼并产生的规模上的增长,但收购兼并的机会不可强求,投资的回报率依据收购价格而定,故无机增长很难测试;很多高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收购兼并一些具有特定技术优势的小企业,这类收购如果能比企业自身研究开发产生更大的效益,也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筹集资金的用途必须明确和合理,并且可以为公司带来显著收益。使用资金的回报必须有合理的测算。公司上市后要依据招股书的披露使用筹集资金,紧密
遵从联交所的要求进行有关资料和股东董事的披露,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和兴趣。发行股票的时机和效果,对发行的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掌握上市时机非常重要。把握良好的上市时机不但可以提高发行使用率,而且公众认购的反应也比较热烈,反之就会导致发行定价低甚至发行失败。企业上市必需的准备很多,包括重组法律、会计方面的准备,监管机构和联交所的审核等,企业必须尽量配合各中介机构的按时完成。优秀的财务顾问和保荐人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企业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和掌握上市时机。
融资策略范文4
1.国有企业改制上市
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是国有企业一条重要的融资途径。改造模式是将原有企业“一分为二”,构造出一对“母子公司”:将主要的行政管理力量、辅助工厂、社会负担等部分组成母公司(控股公司);而以生产的主体部分、优良资产为主构造子公司。由于负担由母公司承担,子公司无不良资产和债务包袱,可以吸引其他权益作为共同发起人而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然后再增资扩股、发行股票和上市。母公司投入有限的资产,使上市公司得以有效的筹资,增强发展的动力,提高资本收益率。上市公司的利润按照股权比例上交集团公司(控股公司),有利于集团公司从整个集团利益的角度来运作经营。
2.引进外资
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设在中西部地区的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除了享受一般的优惠政策外,还享受特殊的优惠待遇,即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的三年内,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些政策有利于吸引外资投向西部,国有企业应当抓住机会,积极主动地争取外商加入,同时为外商提供种种方便,甚至在合作条件方面(如出资期限、经营决策、利润分配等)做出较大的让步。双方按照出资的方式不同可以分别组建成三种企业形式: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及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外商作为合作伙伴,解决了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投资资金缺乏的问题,加快了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的步伐,特别是,对中外合作企业,合作期满后,企业的全部资产无偿归中方所有。因此,引进外资是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的明智选择。
3.租赁经营
国家支持西部地区中介机构的组建和发展,包括租赁公司在内的中介机构将在西部大量出现。租赁具有融资与融物的双重作用,企业不需支付购买资金,而获得了设备的使用权。现代租赁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是融资租赁,在企业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融资租赁可以起到早投产早得益的效果,是一种“借鸡生蛋,以蛋还钱”的好办法。
我国税法规定,外国租赁公司向我国公司、企业融资租赁设备,由我国公司、企业用产品返销或支付产品等供货方式偿还租赁费的,可免征所得税。这有利于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从国外引进大型设备及生产线。
4.联合经营
西部地区有不少的大型或特大型国有企业,这些企业设备齐全,技术力量强,但是由于资金短缺,无法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因此设备的生产能力没有最大的发挥出来,效率低下。企业可以将一个车间或者一条生产线与其他企业联合生产,由其他企业提供技改项目资金,共同负责经营管理,共同分享利润。双方约定管理人员的组成人数、联合期限、产品的生产及销售策略、利润分配比例等重大问题。这种方式给联营他方带来收益的不稳定,风险较高,有利于吸引风险喜好型投资者。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几乎没有风险,因为联营时只投入设备没投入资金,由于设备的机会成本低,即使联营后收益低,也不会给企业带来相对损失;如果收益高,按比例分配的利润将超过改造以前,国有企业将获得超额的回报。
5.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及新的交易方式
国家加大对西部金融信贷的支持、开放抵押贷款市场、允许贷款生产性使用等优惠政策,将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此外,企业还要充分利用西部资本市场开发出的新的金融工具及交易方式,为企业的融资决策服务。
融资策略范文5
关键词:融资方式 融资环境 融资问题 融资策略
一、企业项目融资方式与资质
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自身发展也面对着巨大的资金约束,因此使得融资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企业融资方式可以分为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内部融资也即企业在其内部采取一系列方式来筹集自身经营所必需的资金,如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变卖,充分使用留存盈余政策等方式,这种方式的融资成本较低,但也融资的数量往往并不很大。外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在金融市场上的活动来筹集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票等,这种方式筹集到的资金数量巨大,但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也为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
另外,企业融资能力的提升要求企业有必要提升如下方面的企业资质。首先,拥有优秀的会计信息。为了在资本市场上拥有较高的信誉,企业所提供的信息就必须真实可靠,而会计信息作为最重要的信息,对其质量的要求就更高。企业要严防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努力披露优质可靠的信息。其次,构架合理的股权结构。目前我国企业还尚未大范围采用科学管理模式,导致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不利于对企业经营起到监管约束作用,而股权分配的合理能够保障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运营,有利于上市融资。最后,制定科学详尽的财务计划。一般而言,企业的资本状况能够从其财务计划当中体现,上市融资风险很大,因此对企业资本的来源及使用进行科学的规划,能够降低其上市融资的风险。
二、企业项目融资需考虑的因素
企业项目融资所需考虑的因素较多,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外在的融资环境
融资环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多个方面,除此之外,行业的发展情况与竞争情况也必须关注。对外部融资环境的分析能够保证企业对自身的特征有着更好的认识,从而制定出合适的融资策略。具体而言,政治环境是指对企业融资活动产生推进与约束的国家政策法规,如公司法、证券交易法等;经济环境包括着经济周期、利率变化、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个人消费水平变化等方面,而技术进步也可以作为重要的经济环境而影响企业融资活动,通常在利率上升时会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金融环境对企业融资有着最为直接的作用力,它也是企业融资活动的主要场所,而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国内外的金融市场走势都会严重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活动;其他与企业相关的微观环境,这些环境包括企业的产品的销售环境、原材料采购环境、物流环境等,这些环境的发展状况会通过数量、价格等中介变量来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水平。
(二)企业的融资成本
根据企业两种融资方式,内部融资的成本最小,而外部融资的成本则很高,并且也对企业资质有着严格的要求。然而,外部融资所带来的资金数目十分可观,并且企业也可充分运用杠杆作用来扩大企业经营的规模。因此,在合理控制外部融资成。
(三)企业融资风险
企业融资经营不可避免面对着诸多的风险,而这又以外部融资风险为主。一般而言,对融资风险的评估应从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与资金清偿力两个方面来考虑。
三、企业项目融资所面对的问题
目前企业项目融资面对着如下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融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了融资成本的上升,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如利率的上升、存款准备金率的上升等;其次是企业项目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导致融资风险加剧,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仍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尤其是依赖于银行贷款,从而使得企业资本结构极为不合理,加大了资金的财务风险(刘德路,2007);第三,企业对融资风险的认识不够,使得融资规模急剧上升;最后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导致再融资的困难。
四、企业项目融资策略
面对上述问题,企业项目可采取如下策略来提升自身的融资水平,从而保障企业发展不受资金所困扰。
(一)企业应强化自身与银行之间的关系
银行贷款作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渠道,企业务必重视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按时提交相应的资料,并努力对企业自身的资产负债水平进行控制,从而赢得良好的信用等级与资本结构,最终便于从银行获取长期的资金支持。另外,目前我国银行所有制的性质也并不相同,企业也应努力利用好相关政策,与多家银行形成有效的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努力探索出多样的融资渠道,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就外部融资而言,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票仍是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方式。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系列的新融资工具也纷纷被开发出来,如银行协会发行的短期融资券、海外资金、民间资金等都可为企业融资带来巨大的帮助。另外,融资方式也需进行灵活性的开发,如循环票据贴现借款、应收账款质押借款、专项储备借款等方式都不失为较好的融资方式。
(三)控制好企业的负债规模,从而降低企业经营的压力
负债经营是目前企业常用的经营手段,它能充分发挥出杠杆效应,为企业规模的扩大与效益的提升带来帮助。然而,这种经营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过多的负债也使得企业信用等级的提升遭到约束,不利于企业的后期融资活动。因此,有必要对负债规模加以控制。
参考文献:
融资策略范文6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融资方式
一、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融资策略的喜好和偏向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事实上大多数上市公司一方面大多保持比国有企业要低得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甚至有些上市公司负债为零,但从实际上看,目前上市公司几乎没有任何一家会主动放弃其利用再次发行股票进行股权融资的机会。我们将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上述特征称为股权融资偏好。其具体行为主要体现在拟上市公司上市之前有着极其强烈的冲动去谋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成功上市;公司上市之后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往往不顾一切地选择配股或增发股权等融资方式,以致形成所谓的上市公司集中性的”配股热”或”增发热”。
二、与国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比较分析
在西方企业融资结构中根据啄食顺序原则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顺序首先是内部股权融资(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外部股权融资。从美、英、德、加、法、意、日等西方7国平均水平来看,内源融资比例高达55.71%,外源融资比例为44.29%;而在外源融资中,来自金融市场的股权融资仅占融资总额的10.86%,而来自金融机构的债务融资则占32%。
在我国,许多老牌绩优股在业绩好的时候不注意融资方式,只考虑股权融资的长期性和无需偿还性,导致股本在短时间内过度扩张。结果业绩难以跟上股本的高速扩张,致使每股收益不断下降,企业形象变坏,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每况愈下。据《南方周末》报道,仅上海股市就有31家去年配股的公司,今年中报拿出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3%,占去年沪市80家配股公司的近四成。从国外股份公司的经验来看,他们对股本扩张是相当慎重的。例如1981年~1991年美国公司新投资的74.7%来自于内部融资。这一时期企业回购的股票数量大于企业发行的股票数量,导致股权融资的比例下降了11%。上市公司平均每18.5年才配股一次。
三、三种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主要是股权融资的增发和配股方式以及发行可转换债券三种方式。
1.增发
增发是向包括原有股东在内的全体社会公众投资者发售股票。增发的优点在于限制条件较少,融资规模大。增发比配股更符合市场化原则,更能满足公司的筹资要求,同时由于发行价较高,一般不受公司二级市场价格的限制,更能满足公司的筹资要求,但与配股相比,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都是股权融资。
2.配股
配股,即向老股东按一定比例配售新股。配股由于不涉及新老股东之间利益的平衡,且操作简单,审批快捷,因此是上市公司最为熟悉和得心应手的融资方式。但随着管理层对配股资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即以现金进行配股,不能用资产进行配股。同时,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更符合国际惯例,目前将逐步淡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历史舞台。
增发和配股作为股权融资,其共同的优点表现在:(1)不需要支付利息,公司只有在赢利并且有充足现金的情况下才考虑是否支付股利,而支付与否及支付比率的决定权由公司董事会掌握;(2)无偿还本金的要求,在决定留存利润和现有股东配售新股时,董事会可以自主掌握利润留存和配售的比例及时机,而且运作成本较低;(3)由于没有利息支出,经营效益要优于举债融资。
增发和配股共同缺点是:(1)融资后由于股本大大增加,而投资项目的效益短期内难以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企业的经营业绩指标往往被稀释而下滑,可能出现融资后效益反而不如融资前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公司的形象和股价;(2)融资的成本较高,通常为融资额的5%~10%;(3)要考虑是否会影响现有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4)股利只能在税后利润中分配,因此它不如举债能获得减税的好处。
3.可转换债券
可转换债券兼具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双重特点,这比其他两种融资更具有灵活性。当股市低迷时,投资者可选择享受利息收益;当股市看好时,投资者可将其卖出获取价差或者转成股票,享受股价上涨收益。绿城集团海外控股公司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通过配售可转换债券和股本,引进由摩根大通和Stark Investment组成的国际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1.5亿美元。上述交易已于2006年1月10日完成,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已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可转换债券有收回本金的保证和券面利息的收益,而且其投资者往往受回售权的保护,投资风险比较小但是收益可能很大。同时,可转换债券的转股和兑付压力也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形成约束,迫使他们谨慎决策、努力提高经营业绩,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而言都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对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四、理性的融资策略选择
1.合理利用负债融资
负债融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集资金,实现规模经营的必然选择。但是这种筹资方式,在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像财务危机和成本等潜在的风险。一般认为,企业只有在最佳的资本结构下,才会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债务融资一方面有助于缓解股东与经理的利益冲突,从而减少管理行为的损失;另一方面债务融资会诱使股东的冒险行为,产生资产替代效应,同时增加股东的道德风险,提高成本。这是两种类型的冲突,但毫无疑问,企业这两种冲突产生的成本的净值总是存在由此使企业价值减少。
负债融资对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启示:
(1)一般而言,所得税税率越高,利息的抵税效果就越明显,因而企业的举债愿望就越强烈。但是企业要同时考虑折旧费用抵税效果的好坏,如果折旧抵税效果明显,企业就没有必要过多负债,以避免承受较大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详细了解、分析国家税收政策及有关规定,以保证企业真正从中受益。 对负债可能引发的风险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企业要建立监测风险机制和应对、化解风险的措施。财务危机风险较高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该小于财务危机风险较低的企业。正常情况下,企业在举债之前应对其自身的未来收益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判断自身财务风险的大小。对于财务杠杆较大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更要对财务风险问题有深刻的认识,要采取有力措施,整合资源,尽快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提高自身的资本充足率,同时建立完善内控机制和预警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2)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企业发展速度越快,成长率越高,对外部资金的依赖性就越强,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缘故,这类企业的股票价值很容易被低估,因此,他们需要更多地利用外部资金。合理利用资本结构的信号激励效应。资本结构可以作为传递内部人私有信息的信号,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来传递企业有关获利能力和风险的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的外部投资人可能会将较高的债务水平看作企业高质量或较好前景的信号。
(3)企业应考虑自身的资产结构。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中,假若无形资产比重较大,其破产成本较高。因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是难以变现并用以偿债的。所以,该类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率应相对降低,以保持较强的偿债能力。而对资产总额中无形资产比重较低的企业,由于其破产成本较低,企业可在其资本结构中保持较高的负债比率。
(4)企业应采用财务宽松政策,以保持适当的财务弹性。一方面,企业在经营状况良好时,要积累一些现金储备,当企业出现意想不到的好的投资机会时,可立即进行投资;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作为债务人往往会限定企业最大的借款额度,企业在日常融资时要尽量保持一定的筹资储备能力,这样在企业未来出现意外的较大的资金需求时,可以迅速筹集债务,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当企业资金出现"瓶颈"需要从外部融资时,若采用发行新股的方式,则新股东提供的新权益会降低老股东所有的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有的比重。相应地,现有股东的控制权就有所削弱。所以,如果发行新股使股东自身缺乏安全感,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必须将资本结构控制权的影响考虑在内,而采用负债融资。
2.其他策略
企业可以根据商业环境确定自己的业务发展战略,然后再确定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管理的具体原则和标准,比如
(1)利用税法进行融资创新,在确定采用债务融资类型后,利用税法对资本收益和利息收益税率的差异,可以发行零息票债券。
(2)针对企业与资本市场投资者对金融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差异进行融资创新如,采用浮动利率,或者发行含有企业可赎回或投资者可赎回的债券。
(3)利用投资者与企业之间对企业未来成长性预测的差异,进行融资创新在股票市场低估公司投资价值时,企业可以首先选择内部融资;如果确实需要外部融资,可以采用可转换证券、认股权、可赎回股票等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而在股票市场高估公司投资价值时,增发股票融资。
五、结论
企业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管理策略的实施,取决于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目前,我国金融系统提供的企业融资品种非常少,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下的企业融资需求。随着企业和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融资创新需求的增强,政府应象鼓励技术创新那样,鼓励企业基本融资工具的创新。与此同时,应逐渐从目前没有明文规定的企业融资新品种报批模式,过渡到只要政府法律没有明文禁止,就可以推出企业融资品种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融资从目前选择余地非常有限,向选择余地大,最终自由选择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爱默瑞约翰・芬尼特:公司财务管理[B].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