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路范文1
县政府部署“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以后,我单位非常重视,立即开会研究,学习上级文件,认真组织规划,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
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班,实行责任分工,通过收集资料,下乡调研,征求意见,开门问策,进行科学谋划。
二、制定工作思路
根据县政府“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规划思路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以“6个提高”为目标(1、提高农产品质量,2、提高产业效益,3、提高生产效率,4、提高农民素质,5、提高市场竞争力,6、提高农民收入),以“十大举措”为抓手(1、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行动。2、实施高效种养业发展行动。
3、实施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4、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5、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6、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培育行动。7、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行动。8、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9、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10、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行动。)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三、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十四五”规划初稿已出,全局集体讨论了2次,征求意见稿已改了3次,初稿紧密结合《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河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结合我县特色优势产业,结合乡镇、村、干部群众的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初稿共分五个部分(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方向(6化 1布局区域化,2生产标准化,3经营规模化,4发展产业化,5方式绿色化,6产品品牌化);(四)发展十大举措;(五)保障措施;共计谋划58个项目,其中动植物保护工程7项,农业生态环保工程1项,蚕菌业1项,人居环境8项,水产品2项,农业病虫害防治2项,菜蓝子工程2项,中药材1项,现代农业7项,发展集体经济2项,高标准农田2项,农产品冷链物流1项等,总投资78.69亿元。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路范文2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打造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大农业标准化种养作用与效益的宣传和推广农业标准化种养实施经验,推广高效成熟绿色立体养殖模式。鼓励支持企业参加农展会、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经贸活动以及名优农产品评选,提高资源农产品整体知名度。目前我县以优质谷、红提、西红柿、猕猴桃、辣椒、茶叶、食用菌、百合、中草药等为代表的特色种植业及以竹狸、生态猪、生态牛、黑鸡等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已初具规模。例如特色产业“三木”药材种植面积22.8万亩,白芨、重楼等特色作物1.95万亩(其中:高山优质茶叶0.5万亩、百合种植0.3万亩、白芨0.6万亩,重楼0.2万亩,玉竹0.35万亩)。二是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加快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围绕粮食、水果、蔬菜、食用菌、药材、肉牛肉羊、 生猪七大种养业,以及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三个新兴产业加大示范创建力度,促进大宗农产品品牌化、特色农产品高端化。目前全县累计完成创建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1家、市级1县、县级4家、乡级26家,示范区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等举措,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标杆作用,有力示范带动了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一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农业农村设施进一步完善。2019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项目,项目总投资983.13万元,共分29个项目点,新建渠道38.96千米、拦水坝1座,项目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积2000亩,恢复灌溉面积600亩。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166.2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粮食产量426吨、水果279吨、红柿25吨。2019年生态乡村示范建设工作, 12个村屯道路硬化道路20000多米,14个村屯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1900余户、11000余人。二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目前已发放宣传资料15600张,悬挂宣传标语451条,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次数868次。清理积存和散落的垃圾累计20939吨,清理河塘沟渠累计21.3公里,清理废弃秸秆农膜及露天堆放农业废弃物累计462.3吨,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的户数5153户,农村受益群众人数58775人。财政资金投入32万元,自筹资金408万元。将在24个自然村做无害化厕所600座,6个村整村推进无害化厕所,结合新农村生态(幸福乡村)示范建设点,建设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建一座集市公共厕所,10座300户以上的村屯公共厕所。三是全力统筹抓好田园综合体项目。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举全县之力推进园综合体建设,引进全国第一批田园综合体创建区域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结合我县中峰镇独具的红提产业,旅游业态,乡村特色,佛教文化等量身定制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目前县财政落实300万元设计规划资金,整合3000万元资金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0万元资金发展产业。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实施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部分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达到特色风貌提升,乡村文明治理有效,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公共服务逐步完善的总体要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农村风貌管控,传承发扬乡村优秀历史文化。二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继续推进“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实现农村清洁厨房普及率60%以上、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0%以上、人畜混居改造完成率达100%。三是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扫尾工作。健全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二、工作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县县直单位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点问题。并制定督促检查工作年度计划和阶段性安排,不定期开展督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
(二)培育农业品牌,抓好示范区建设。通过抓有机农业政策落地、抓“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抓标准化生产、抓质量安全体系、抓电商及订单销售模式等五大内容,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推进有机农业全覆盖,确保到2020年全县累计建成各级园示范区(园、点)102个、其中自治核心示范区2个,市级示范区3个,县级示范区3个、乡级示范园19个,村级示范点78个。
(三)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借力“互联网+”发展,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工、有文化的“二代”农民、有技能的“两后生”返乡从事涉农行业创新创业,支持优秀农业技术科技人员参与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大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高素质的新农民。目前共开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310余期,培训农民2.48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受益人数达5.8万余人次。
三、存在问题
(一)在培育带动型的龙头企业方面,我县农产品外销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龙头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
(二)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我县新型经营主体实力弱,成立的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实力薄弱,带动能力有限,难以担负起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建设重任。
(三)在培育扶贫产业方面,我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县,贫困村大多地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户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等因素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目标。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美丽资源”乡村建设四个阶段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民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工作思路
1.规划先行,做好三个规划。一是县发改部门牵头做好全县的乡村振兴整体规划,统筹全县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二是规划做好农村建设规划,确保农业、水利、住建等各项建设有序推进。三是农业部门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区域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2.示范引领,做好示范区域建设。一是打造资江沿线示范区域。以绕资源县城水为基础,以山水相依、碧水蓝天为主题发展资江休闲旅游产业,把资江沿线的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区。以支部为龙头,以文明村创建和乡规民约制定为抓手,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好人家、好人好事评选,着力打造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示范区。二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及其他现代农业产业,打造产业兴旺示范片。
(三)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抓好人才培育,建立技术人才库。着力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方面要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在外务工人员等人才回农村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另一方面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加快农村人才的培养,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路范文3
一、加强支部凝聚,紧抓组织建设不放松
一是突出“准”字,建好一支过硬的支部班子。把党性强、素质高、作风好、热爱本职工作,在群众中具有很高威信的同志推举到党支部的班子中来,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形成了以70带头、80为主、90为辅的班子结构,切实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突出“实”字,完善支部党内生活的规章制度。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完善适合本村实际的党内生活制度。同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民主集中制、村“两委”班子“一岗双责”、“”、组织生活会等各项制度,半年来,组织支部35名党员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7次。三是突出“带”字,建好一支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帮助村党支部制定了支部成员“一帮一”“一带一”的培养模式,加快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进程。对返乡优秀农民工、未就业大学生和致富带头人等,专门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督促他们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层,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鼓励和吸收他们加入到党的组织中来。今年以来,帮助村党支部发展预备党员5名,吸纳入党积极分子12名。
二、加强产业发展,紧抓增加收入不放松
繁荣村属一类贫困村,2019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77户 355 人,自2014年以来,共脱贫 65 户322人,剩余贫困人口12户33人,贫困发生率降为2.36%。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目标,按照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党支部牵头领办羊场乡繁荣村现代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贫困户的全覆盖。
今年以来,全村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水产养殖养鱼16000余尾,养鸡6600多羽,辣椒200余亩、刺梨520余亩、土豆520余亩、南瓜110余亩、洋葱100余亩、黑木耳20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外,我们把就业扶贫作为“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的重中之重,扎实抓好组织农户就业工作,引导贫困户37户54人外出务工;吸收38户64人到合作社务工,合作社累计用工达2050人次,劳务工资发放达49万余元。
三、加强社会治理,紧抓基层创新不放松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路范文4
部长宣读了通报决定》和县长与各乡镇、部门签订了责任状;县长就三项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刚才。完全同意。目的和要求已经明晰,希望大家抓好落实。下面,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计生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做好计生工作是实现振兴崛起的需要。计划生育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没有变。1993年,首先。县人口30.4万,现在32万人,18年净增长1.6万人。说明计划生育工作效果明显,也说明我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基层各单位做了大量工作,所以在这里,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必需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如果计生工作抓不好,实现三年振兴五年崛起战略目标。被列为省重点帮扶县,就会牵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抓经济、抓发展就无从谈起。大家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另外,从人口理论上讲,人口增长率每降低一个千分点,人均GDP可以提高0.360.59个百分点。因此,抓计生就是抓经济、抓发展,就是推动振兴崛起。
做好计生工作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依照人口统计学规律,第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应该坚持在103107之间。如果不科学地研究和抓好出生性别比问题,20年后,处于结婚年龄的人男多女少,男孩子找对象就会向下一个年龄段延伸,这样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会形成政府难以调控的政治问题。所以,要站在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把计生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二、抓牢“四个节点”,理清工作思路
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关键是抓住四个节点,开展计生工作。概括起来就是转观念、把关口、打两非、严处罚。
(一)转观念。转变观念的根本是引导群众抓经济、抓发展。群众之所以多生。想多子多福,靠多生孩子改变命运。结果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当然有些人是重男轻女。开展计生工作,要引导群众把精力放在抓经济、脱贫致富上,比谁家富裕,谁家发展快。所以,要多宣传“少生孩子多种树”等积极的思想观念,通过抓发展推动计生工作。
(二)把关口。计生工作的关口就是上站普查。上站普查搞好了底数摸清了关口把住了外生就会得到有效控制。要治理外生。必需严把普查关,及时掌握辖区内适龄育龄妇女的情况。而且,要依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把各种免费检查、免费服务落实好,这样不只有利于治理超生,更能够提高人口质量。
(三)打“两非”两非”造成性别比失衡的主要原因。打“两非”责任在部门。特别是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群众摆正心态,摆正思想观念。各职能部门要对全县能够开展性别鉴定、终止妊娠的机构摸清底数,严格监管;对于“两非”行为,要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务必坚持高压态势。计生、卫生、药监等部门要搞好配合,统一行动,反复抓,抓反复,把出生人口性别比降下来。
(四)严处罚。要严格依照政策。纪检监察部门要介入,要给予必要的行政纪律奖励。执法上,要坚持“法、理、情”打破人情关,严把政策关,确保原则问题不通融,执行政策不走板,大力营造执行计生政策“从紧、从严”社会氛围。
三、严格落实“一票否决”确保工作效果
每一名工作人员,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做振兴崛起的排头兵,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争做振兴崛起的先锋队。干得好的就要给奖励、给荣誉。但是如果在计划生育工作上出了问题,坚决落实“一票否决”其他工作干得再好,也要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希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再增措施,圆满完成全年计生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总的要求是做到未雨绸缪,消防工作上。强化基础,提高身手,重点防范”十六个字。具体讲,就是要抓好一个基础,提高两种能力。抓好一个基础,要做好消防基础工作。一是要统筹兼顾。工业项目的摆放、选址要符合平安需要,工业项目技改也要把提高安全、增强防火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城镇建设要在楼房的布局、设计上,充分考虑防火间距,改变商住楼的建筑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善,逐步完善乡村功能,监管部门要把好审批关。二是要完善基础设施。要从基础上重视消防工作,财政再紧也要满足消防设备的需要。三是建设过程中要严把三关,即:设计关、施工关、验收关,将平安隐患消灭在源头。提高两种能力,就是要提高对火灾的防范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消防部门要加强与周边县市区救援队伍的联系,加强学习、交流,形成区域联动机制。
让群众享受发展效果的新生事物,关于“幸福工程”工作。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破解农村社会养老难题的具体抓手。上级有要求,群众有需求。各乡镇、各部门要依照安排安排,马上行动,吃透政策,摸清底数,抓典型,抓试点。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阵风,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真正让民心工程顺民心、得民意,为老百姓办实事,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收听收看了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电视电话会议。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4月28日。新时期检验各级各部门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抢抓战略机遇、加快发展的需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需要。当前,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还不够协调,社会管理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要充分认识这些问题的临时性、复杂性,把社会建设和创新管理摆上议事日程;另一方面,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从最关键的问题、最全局的问题和最紧要的工作抓起,统筹兼顾,稳妥推进,坚定不移地推动振兴崛起。
要着手抓好几件事:当前。
做好麦收前的灌浆、防病虫害、防干热风等工作,一是做好农业工作。小麦灌浆期已到相关职能部门要指导农民。确保粮食增产。麦收期间,各乡镇区要依照属地管理原则,专门安排,严禁焚烧麦茬,以免引起火灾。林业部门要做好美国白蛾的防控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有长远思想,谋划好公路两侧、荒滩、荒坡的秋季绿化植树工作。
七一”就要到从现在开始,二是做好“七一”稳控工作。今年是建党90周年。各级各部门要进行一次社会稳控排查,对稳控要做到心中有数。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杜绝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静下心,稳住神,摸清底数,主动作为,把问题化解在萌芽,消灭在源头。
规划人行道,三是做好小城镇管理。要加强治理。平整路面,规范集贸市场、各种管线,清理柴草垃圾,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整洁、有序,改善城镇容貌。要健全自来水、公厕等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功能,使小城镇更加宜居。要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逐步改变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素质,共同维护好城镇秩序和形象。
上半年仅剩下不到40天的时间,四是做好重点工作。当前。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时间到半、任务到半的原则,重新梳理全年的工作任务,围绕“四星拱城”站在同城化的高度,谋划工业和城建项目。要统筹兼顾、综合分析,依照摸清底数、掌握政策、分解任务、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制定措施六方面工作要求,强化落实,狠抓推进。
支撑这个战略布局,提出了四星拱城”战略布局。需要绿化进城,既进主城区,也进小城镇,见缝插绿,搞好生态建设。从现在开始,各乡镇都要建设苗圃场,为植树造林提供苗木。要搞好绿化林带建设,这是提升对外形象的一项具体工作。
各单位、各部门要对照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五是争做振兴崛起的先锋队。现在各项工作、各项工程最重要的时期。依照六项建设工作要求,重新梳理工作。今年以来,很多部门、单位做了大量工作,效果显著。如040滏阳河段生态绿化工程推进过程中,相关单位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林业局,工作有力,行动迅速,确保了工程快速推进。收费站搬迁问题上,交通局政治敏感性强,任劳任怨,锲而不舍,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收费站搬迁已列入交通厅的议事日程。社保部门准确掌握上级信息,积极跑办新型农村养老安全,并取得积极进展。如果跑办成功,全县53500名6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至少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这是最大的民生,社保部门做得非常好。重点城建工程方面,建设路景观提升工程快速推进,电力局正在进行电线杆桩基工程。这项工程开始以来,指挥部、曹县长、建设局和所有参战部门,夜以继日,付出了艰辛努力,实现了工程的顺利进展。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路范文5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产业新业态。自主旅游时代,通过乡村旅游+,可以更好的满足游客追求特色化、品质化的要求。根据自治区文旅厅及剧院的工作安排,2020年8月4日—5日,剧院党办主任董海珍、杂技团副团长吴群组成调研小组,先后考察了五原县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内蒙古抗战纪念园2个4A级景区。通过现场参观、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形式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景区基本情况
(一)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突破传统休闲农庄的打造手法,围绕“农耕”文化,运用创意手法,着力打造了农耕文化体验街、农耕文化博物馆、二十四节气广场、绿色长廊、民俗活动互动区、农业大地景观、移民文化村、河套民俗文化村、黄河文化园、宇鑫温泉水世界、葵博园等农耕文化旅游景观等休闲项目,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休闲与观光、浪漫与体验的深度结合。
存在的问题:一是景区、景点均属于公益性质,全部免收门票,无收入来源,景区运行靠财政支撑,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二是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作为4A景区,餐饮、住宿、娱乐、体验等设施还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吃、住、行、游、娱、购的产业链。三是景区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维护费用逐年增加。四是景区没有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加之地方财政紧张,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难以保障。五、景区内缺少表演艺术的支撑,活力不足。
(二)内蒙古抗战纪念园
发展红色旅游,是旅游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是增强党与人民群众思想沟通的纽带,更是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多年来,五原县县委县政府在红色旅游项目规划过程中,关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注重多产融合发展,在红色旅游目的地打造和景区开发运营等方面逐见成效,促进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
内蒙古抗战纪念园是4A景区,五原县委县政府在以烈士陵园为中心,以红色旅游为龙头,以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在4A景区基础之上做出提升。结合展馆、牌楼、纪念碑、烈士名录墙、墓冢、展厅、骑马石雕、广场和地道等设施,打造军事文化体验、地道观光休闲运动、民俗、文化体验、农耕休闲体验等多个元素体验区。将总体定位为以乡村资源为本底,以抗战文化为特色,集红色研学、自然观光、民俗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红色参观游览与乡村风情旅游区。
存在的问题:一是运行经费不足。现园区每年运行费用需200万元,因设备老化运行费逐年递增,县财政困难,所以运转难度大。二是纪念馆内没有声光电设备,缺少展陈物品。抗战纪念馆在2017年建馆后,自建馆以来此项多媒体工程至今未做到全部设计和施工,展陈物品稀少、品种单一。三是内蒙古抗战纪念馆二楼与地道急需布展。由于资金紧缺,纪念馆二楼需装修并布展。四是烈士陵园区需维修。由于受地翘运动、盐碱渗透等影响,目前现状总体陈旧,急需进行维修改造。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
调研组认为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以蒙古族文化为亮点,打造河套农耕文化体验区,构建满足可吃、可玩、可观、可乐的一站式旅游服务功能;二是针对观光休闲型大众游客,创新游憩方式,打造具备户外运动、民俗观光、康体健身、绿色休闲四项基本功能的体验区;三是以河套民俗文化村为核心,打造河套商业休闲带。
其次乡村旅游与第二产业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深加工。农产品的深加工解决的是客户的需求。曾有旅游专家讲过关于“后备箱”的故事:我看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好不好、生态农业做的成不成功,标准就是看游客的车的后备箱是不是装满了当地的土特产。用什么东西来装满他的后备箱呢?应季的农产品只能满足一时,别的时间怎么办呢?要满足游客旅游中“购”的需求,必须要有一些深加工的东西,把农产品变成礼品,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农村的传统手工业,如特色民俗产品、面人、竹筐、豆腐、榨油、酿造酱油等等,可以通过体验让游客参与制作,也可以做好卖给游客,既能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又能促进农民增收。
随着低碳概念的深入人心和乡村旅游本身所蕴含的生态诉求,生态建筑、新能源建筑在休闲农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在农村进行建筑改造,既要保存乡土特色,又要具备现代化设施与功能。有相当多的市民愿意为更加舒适的休闲度假环境支付更多的费用。民宿、农家院在满足游客最基本的安全、卫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升硬件设施,需要景区在满足其更高层次的需求方面多下工夫。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路范文6
(一)基本情况
灌云县位于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南翼,东临黄海,西接沭阳、东海两县,南与灌南、响水一衣带水;背靠连云港市区,因南有大川灌河,北有名山云台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对外开放县之一。灌云县1912年建县,行政区划面积1840平方公里,辖8个镇、12个乡,3个省属农盐场、6个县属农林场圃,共有318个行政村,总人口105万。
2006年以来,灌云县委、县政府以新农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全局,扎实开展“人人走出门、家家忙调整、户户上项目”活动,一大批农村优势项目在灌云大地上生根开花。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经验,以河床整治为抓手,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城乡环境整治为着力点,大大改善了乡容村貌,大力发展绿化造林,建成一批经济林、生态林、景观林,绿化造林面积、植树总量列全省第一,被评为国家和省、市绿化造林工作先进县。
(二)资源情况调查
灌云县是农业大县,农业是该县的传统产业,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
1 滩涂、湿地。灌云东临黄海,有近海滩涂45万亩,发展紫菜、对虾养殖以及盐业生产加工。燕尾临港产业区正在兴建3000亩湿地公园。五图河农场至灌西盐场,有近5万亩的沿海湿地,长年栖息着各种鸟类、兽类生存繁衍。圩丰沿海滩涂、水面生长着大面积的芦苇,被誉为的“苏北沙家浜”,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好去处。新沂河穿县境而过,全长70多公里,面积35万亩的沂河床,成为不可多得的天然牧场,沂河大堤两侧的绿荫、水面、草场,时常呈现出“风吹草低现牛羊”、“鱼游虾跳”的生动画面。
2 果园、林地。灌云县有县属农林场圃6个,面积超过15平方公里,板浦果园背靠山后河,船上赏桃花有世外桃源的感觉;白蚬果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这里产无公害水果砀山梨和蜜枣远近闻名,已初步形成春赏花、夏戏水、秋采果、冬垂钓的格局。南岗、东王集等乡镇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花卉苗木栽培。已形成2万亩花卉苗木基地。陡沟、农苴等乡镇成片经济林都在8000亩以上。
3 设施栽培。大力发展农业设施栽培,新扩设施栽培10万亩,高效农业面积28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50万亩,培育了陡沟万亩芦蒿、杨集沂北万亩苔蒜、伊芦万亩浅水藕、侍庄千亩辣椒、小伊千亩食用菌等五大高效农业规模基地,全县千亩连片设施蔬菜基地已达19个,新组建芦蒿生产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个。
4 新农村建设。伊山镇王圩新村位于县城西郊,结合旧城改造、居民安置和新农村建设,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建设一批新农村建设样板。新村大道环绕,绿竹葱郁、乔木林茏,成为乡村新近兴起的一道亮丽风景。新村大道两旁千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民营创业园、商贸中心点缀期间,成为城里人、乡下人驻足的乐土。像这样的新农村建设新区还有仲集、板浦等等。
5 原始农牧业文化遗址。在灌云县伊山镇任庄村,挖掘发现原始社会后期新石器时期石棺墓遗址,这是我国最早的石棺墓,早于大汶口文化,距今6500年。由于它处在南北文化交汇处,因而既有黄河下游新石器文化的特点,又具有长江下游新石器文化的特征,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自身文化因素,是一个受南北文化影响且相互渗透的文化遗存,属青莲岗文化类型,是中国同期文化遗存中具有完整葬法的原始氏族墓群,1996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本体保护的基础上,现正在规划建设古人类文化公园,再现原始农牧业文化雏形。
6 濒水风景区――潮河湾,位于沂北乡潮河村与后山村之间,距沿海高速灌云东出口处仅2公里,204国道横穿而过,是淮北平原上最大的一条人海河道,水面占地面积1200亩,南至新沂河北堤,北与五图河相接,为自然河流,呈“S”状。据考证,属海潮百年冲刷而成。潮河湾自然风光秀美,优美传说很多,观鸟、戏水、尝鲜、吸氧、拾趣已成为这里的旅游品牌。目前正举全县之力,打造生态休闲景区,服务设施配套。
(三)市场情况调查
乡村旅游虽然发展的起步较晚,但发展步伐很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提高农业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既迎合农民求富心理,也适应游客消费需求。灌云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已经具备,从市场角度分析,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 全省、全市大旅游发展,辐射或拉动乡村旅游发展已势不可挡。连云港市年旅游接待人次已突破1000万人次,按5%测算,每年就可有50万人次到灌云旅游观光,这将是灌云县旅游业发展最为宝贵的消费群体。
2 全县旅游产业布局,给乡村旅游带来商机与活力。经过几年打造,灌云目前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一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一个,旅游星级宾馆、旅行社等服务机构发展迅速、项目合理,旅游区划定位科学、功能配套。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以建设山水生态旅游县为目标,着重做好观光、休闲度假、生态和文化四篇文章,为此,乡村旅游必占一席之地。
3 传统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乡村旅游必然成为都市游客的新宠。旅游业发展要想“青春常在”,必然要对老产品不断进行创新或产品升级。连云港市一直主打山海风光游,已远远不能满足一些成熟旅游者的需求,就连当地的市民也在寻求新的旅游目的地。本地传统旅游产品的季节性很强,带来明显的旅游淡旺季,也不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兴起,必能改善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产品功能,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和对其他产业的拉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
4 乡村旅游发展是旅游大众化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大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自驾游、休闲度假游呈大幅上升趋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下放知青怀着对农村的一片真情,渴望追根。约亲朋好友,看故地变化的心情日益迫切;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城市一族,对农村陌生的向往,渴望溯源,离开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步入充满生机的乡村,能得到异样的感受;随着城市老年化的加快,银发一簇、空巢一簇将成为休闲养性的主力军;随着经济的发展,白领一簇的工作节奏加快,释放工作压力的要求日益迫切,……
二、灌云县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制约因素分析
乡村旅游虽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工作实践中,灌云县发展乡村旅游,也存在一些“瓶颈”,制约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灌云乡村旅游产业的集群化优势还不明显
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低且属粗放型发展,缺乏“知名产品”、“拳头产品”,产品链之间的连接还不够紧密。在旅游淡季甚至有可能出现断链现象。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人才缺乏
在乡村各种业态发展中,能够按照旅游产业标准化发展的意识还不强,对旅游产业的倍增效益、乘数效益认识还不足,特别是在农村一线,从事乡村经济发展的人当中,懂旅游的人几乎为零。在全县旅游钛业人员队伍中,专业层次较低、专业结构单一,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深、不透,指导力不强。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灌云大旅游发展起步较迟,对乡村旅游的带动力比较弱。连云港市的旅行社总量近百家,瞄准乡村游的寥寥无几。灌云全县旅行社仅2家,全部是国内社,而且都以组团为主,地接则是业务的“软肋”。
(四)鼓励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性措施还不够完善
对摆在全县重点扶持发展的乡村旅游项目上,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尤其明显,但对一般的乡村旅游项目,乡镇政府或主导力不强,或政策性措施不到位,发展还不快。全县目前还没有形成鼓励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包括服务体系、目标管理体系等。
三、对策与建议
(一)调整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1 实施人才兴旅战略。人是生产力发展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发展乡村旅游,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对于旅游从业人员来讲,也无现成的章法可供遵循。只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立足实际,大胆尝试,才有可能实现发展的目标。农民从一产拓展到三产,由生产者的角色向经营者转变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灌输;乡村干部从领导到服务、从因循守旧到超凡脱俗需要全新理念的点化;旅游部门干部从机关到基层、从城里到乡村,工作思路需要调整,工作作风需要转变,这都需要学习和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政府要制定人才兴旅战略,分层次培训乡村旅游发展人才,制定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的政策性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和力量,开创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
2 实施政策扶持战略。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乡村旅游及振兴苏北的各种优惠政策。最近,国家面对金融危机,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于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唯有做好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扶持,才能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国家和地方在农村发展三产,如能出台一些政策性规费减免、人才流动倾斜等相关政策,也必将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地方政府在研究目标管理政策上,能把发展乡村旅游工作摆到议事日程,出台一些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也将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风向标。
3 实施科学发展战略。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建设、规范管理。乡村旅游发展必须立足农村实际,以不破坏农村自然环境为前提,不能避土求洋,还要与农村其他产业协调发展。
4 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政府的主导作用十分关键,也是我国发展旅游业的一条成功经验。灌云县潮河湾景区等经验证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政府牵头,把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凝聚起来,最终形成政府主导、村组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5 实施产业集群战略。集群是繁荣产业经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组织形式,能够产生一定的“集群效益”。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先导型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具有集群优势和特性,抓住重点、突出龙头,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也将成为灌云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处理好乡村旅游发展中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
1 要处理好乡村旅游规划、建设与管理之间的关系。规划是建设的先导和基础,是发展的蓝图和方向。乡村旅游规划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人本、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体现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服从服务于综合性规划、县乡(镇)大规划,要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乡镇域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区域社会发展规划等相衔接,要充分体现民声民意、乡土本色。
项目是发展的根本,是产品的灵魂,是否具有亮点、卖点,关键看项目的策划、创意和包装。项目是建设的载体,按不同的手法、风格打造包装的乡村旅游项目,体现本地、本村和本户特色,是乡村旅游产品生命力所在。要注重发挥本地的比较优势,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塑造出与本地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相协调,与群众要求相一致,与旅游品牌、产品质量相匹配的乡村旅游精品。
管理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益。乡村旅游发展要从传统经验型管理模式向现代科学管理跨越。要及时协调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创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要立足规划和旅游产业标准化建设要求,规范乡村旅游各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