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团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团队团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团队团建

团队团建范文1

学校的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是发挥学校团队组织生力军作用的根本保证,是确保学校团建、队建工作政治方向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近一年来,我校党支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延伸工作手臂,大胆探索新时期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的崭新思路。为了更好加强这方面工作力度,我们制定了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方案。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基本原则,把团建、队建工作纳入党的基础建设。

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是党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青少年工作领导的时代需求。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加强团队的建设,不断增强团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共青团、少先队更好的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每学年初,学校党支部召开团建、队建工作专门会议,研究如何经常深入团队组织、了解团队工作、指导团队组织抓好团队的组织建设工作,并由党支部委员、副校长王义学负责团建、队建工作。召开学校团委会、少先大队学生会换届选举大会,以严格、规范的程序选举产生新一届团队委委员、学生会委员,组建开拓进取的新一届团队委会学生会,使团队的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党支部将团队的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对团队的工作经常提出新的思路和举措,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经常对团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为团建、队建出谋划策,给团队的工作指点迷津,将党建与团建、队建工作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党建带团建、促队建。

二、明确“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思路,坚持德育为首的育人工作方针。

1、构建育人机制。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年级——班级——学生”、“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学生干部——学生”、 政教处——班主任——生活老师——一体化分层负责的有效德育管理体系,建立一支合格的班主任队伍,要求全体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同时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环境建设,做到德育工作系列化、制度化、高效化,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家校通及时将学校活动和学生在校情况告诉家长,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学生状况调查表、有选择性的家访等方式,强化问题学生的帮教工作。

2、制定工作计划。

确立党支部书记总指导、党支部一名委员具体指导、团委书记自编自导的总体工作思路。每学年开学初,学校制订周密的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工作计划,并将其列入德育工作总体规划,校团委工作计划明确“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内容与做法。坚持德育为首,提高团建、队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德育过程中,由管理为主转化为教育为主,把教育放到突出的位置。要做到“两个一样”,即学生的行为在校内校外一个样,毕业前与毕业后一个样。从而进一步让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去影响社会上的其他人,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三、搞好“党建带团建、队建”系列活动,多方取得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校党支部每学期要求团委、少先大队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分层次、按阶段推进,力争多方取得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1、开展德育、文体系列活动

三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安全教育月活动;五月“五四”青年节歌咏比赛,励志演讲比赛;六月“六一国际儿童节”开展校级运动会;九月体育节、科技节;十月国庆节歌咏比赛、国庆征文、演讲比赛、文艺汇演;团委会、少先大队,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各项活动由学生主持并参加。宏扬正气,凝聚正能量,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学校朝气与活力,活跃学校文化氛围。

2、提高班会课、团队活动课质量.

重视班会课、团队活动课质量,提高工作水平。学校规定一周1节班会课,2节团队活动课,排入课表,不得挪作它用。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检查,既调动班主任、团支部、少先队,班委会的积极性,也给更多的团员、少先队员,提供展示才华的空间。适时开辟团队课讲座,增进学生对党、团、队知识的了解。

3、坚持不懈抓学生养成教育

政教处、年级组组织团委、少先大队各级学生干部对全校纪律、卫生、仪容仪表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及时总结并进行评比,促进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团委、少先队工作要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早操、眼保健操管理,食堂纪律的维护,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创建,要处处体现学校主人翁的姿态。

4、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

学校团委、少先队要办好校广播站,每天定时广播,办好学校宣传橱窗、宣传“晨光之星”事迹,展示学生书画作品,手工制作布贴画等。进行文明守纪安全宣传,各班团支部、少先队、班委会要办好班上黑板报、每两周定时更新。

5、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

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相关活动,切实提高团队工作的水平,抓好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各项工作安排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开展“文明班级”、“优秀团支部”“优秀少先队”评比活动,引进竞争机制,强化学生爱校、爱班意识。各项检查一周一总结,一月一总评,使学生、团委、少先大队、班级通过竞争达到共同进步。

团队团建范文2

[关键词]技工;社团;技能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290

1引言

社团是具有相同爱好和共同兴趣的人们自愿成立的群众性组织。各类社团的成立能够有效地促进社团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加强信息交流,增强和谐发展。因此,不仅在社会中,国家有相应的政策鼓励群众自发地成立或参加各类社团活动,而且,在各类大中院校中,更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加强各类社团的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加友谊,体现合作精神。

技工院校是以各类技术教育为主的中高等教育学校,这类学校具有专业技术性。比如,汽车维修、酒店服务、烹饪面点等。因此,在这类学校中的社团大多都具有专业技术背景,其建设与一般的中高等学校的社团有着相似性,但更重要地突出了专业特色,我们称之为专业技能型社团。

2专业技能型社团建设意义

21建设专业技能型社团能够深化学生管理工作

团队建设工作当中,最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就是对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今,面对思想活跃、求变创新的“90后”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比如讲座、座谈、参观等,对他们来讲,显得枯燥无味,不能实现预期的希望达到的教育效果。但,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活动又突出自主性,因而受到在校学生的广泛欢迎与喜爱。因此,通过深入建设社团,广泛开展社团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全面深化学生管理工作,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提升。因此,通过专业技能社团的广泛建设,可以有效地在广大学生中开展丰富有趣与社团活动紧密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建设专业技能社团可以辅助课堂教学,培养自信与能力

专业技能型社团的活动大都围绕着专业开展,可以看成课堂教学的横向扩展与纵向延伸。社团成员可以在一种相对比较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论结合实践,不断地温故与提升,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身技能。例如:面点专业的学生,在面点社团活动时,在无论是技能操作还是理论原理都能为其他社团成员作演示与讲解,在每次专业社团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忙碌而愉快的身影,因为他们被很多不熟练的同学崇拜和赞赏。这些同学不仅巩固了技能,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自己的朋友圈。

专业技能型社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活动,在成员之间的交流、实践中,不断地丰富专业技能,加强理论理解,还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将问题带回课堂,结合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探索,从而解决问题。

专业技能型社团的专业技能活动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力、创造力和创新力,不断地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从而为走向工作岗位铺平了道路。

23建设专业技能型社团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青年学子的广泛爱好、业余追求,结合多姿多彩的专业,能够不断地丰富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通过专业技能型社团的建设,进而开展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不仅增强校园的生机与活力,更能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多渠道、深层次与高质量。各种专业技能型社团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广泛宣传、吸纳新生,使这种特色鲜明的社团专业文化不断地继承与发扬,在专业学习与技能实践中,提升了校园文化生活,丰富了校园特色文化。

24建设专业技能型社团可以使学生发现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

为了使年轻的学生在当今社会激烈的职业竞争环境中凸显出来,作为技工院校的广大学子比任何其他学校的学生更需要广阔的人生舞台使自我得到展示,进一步得到提升。例如,我系歌舞社团的学生参加导游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我们是进入最后总决赛的唯一一所技工院校的参赛队伍。

正是通过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社团的各类专业技能活动,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了专业上的提升、技能上的突破,更加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一次次的展示中得到了表现、提升,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技能经验,增强了自信心。通过社团的专业技能活动,不仅实现了专业知识的有力补充,还使得专业技能得到了实践,从而才使他们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赢得比赛,赢得自我。

25建设专业技能型社团能够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根据对企业调研的结果分析,大多的单位都十分注重学生能够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团队文化素养,这是职业生涯中的基本要求。专业技能型社团的建设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职业素养,因为在社团开展的各类专业活动中,不仅要求成员的团队意识,而且还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合作与协作。专业技能型社团能够非常好地使“90后”的学生摒弃张扬的个性、唯我独大的自我,以专业技能为依托,以兴趣爱好为基础,从而实现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加强、协作要求提高,学会自我管理,提升各类能力与技能,进一步突出职业素养。

3技工院校专业技能型社团的特点

31鲜明的专业性

技工院校的社团大多都是具有相同专业背景、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突出技能实践。因此,在技工院校的学生社团都具有鲜明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突出表现在大多社团的成立是在同一个专业院系内部,指导教师在主要是自己院系的专业老师。这种专业性,还表现在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很难跨院系成立社团,开展社团活动。

32明确的导向性

我国的技工教育一直都是一种专业职业教育,主要是在专业素养方面,培养在更大范围内快速适应各类专业生产经营、基础建设、企业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专业技能型社团开展的各类社团活动围绕“职业”需求,积极开展校内外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未来职业领域贴近。

33突出的实践性

技术院校的教育、教学以及人才培养都紧紧围绕各类专业技术进行的,专业技术的能力提升,脱离不了专业实践。因此,专业技能型社团所开展的各类活动都一定脱离不了专业活动。在社团开展的活动中,以各类专业为背景,突出专业技能提升,更脱离不了专业实践。专业技能型社团以兴趣为导向、以专业为引导、以操作为实践,组织专业学生进行活动实践,理论结合技能,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专业技能型社团建设思路与对策

41打造专业品牌,增强技能特色

打造专业技术社团品牌,有效实施专业技术社团品牌战略,进一步推进专业技术社团活动的深层次品牌化建设,从而有力地建设一批更加符合专业技术特色和教书育人目标的专业技术社团品牌项目。一个专业技能型社团,如果不能够打造出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品牌活动,不仅不可能有力地吸引更多R导际醭稍钡墓惴翰斡耄更加不可能在校园中树立专业品牌形象、扩大专业技能社团知名度、增强专业技能社团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专业学生参与。如果要建设一个具有专业技术的社团品牌,关键需要对自身专业技术特色的挖掘。

例如:我们学院拥有面点专业的省级首席技师,所以开设的“面之心语”社团,吸引了全院各系师生的参与和好评。为了扩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利用网络媒介,申请了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送面点制作技巧和常识知识,不仅受到了同学们的追捧,还吸引了许多面点爱好者的关注。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社团团员将所学成果进行展示并现场销售,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让学生不仅从面点技能方面有了提高,还培养了学生经营的勇气与能力,为学生走向职场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在社团活动过程中树立品牌意识,开发设计了独具特色的社团Logo与服装,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社团的自身专业性特色,从而不断提升社团的专业层次,进而为其打造成为精品专业社团做好充足的准备。

42开拓专业思路,促进技能实践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开拓与社会、企业共同建设项目是技工院校专业技能型社团进一步发展的新方向。因此,继续开拓各类专业技能型社团和社会上的各类专业型企业的深度合作项目,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各种优势,进一步让学生在真正的专业工作环境中深入地开展社团的专业技能活动,这样的合作与协作,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的强烈兴趣,从而通过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练习,还增加了学生进一步接触企业、实习实践专业技能,更能全面地提升在校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

我院每年举办的文明礼仪风采展示活动吸引了很多同学的关注,并且参与到礼仪社团中来。为了更好地给社团成员以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尝试鼓励我院发展比较成熟的礼仪社团走出校门。为各类比赛、会议、展销会等提供礼仪服务。在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不仅向社会上的各类用人单位展示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良好形象,还有效地提升了学校品牌效应和专业品牌知名度。同时,更使得我们学院的旅游专业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专业品牌特色,为深度打造品牌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3增强专业沟通,提高技能水平

定期聘请专业老师,举办专业知识讲座。作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学生社团。定期聘请专业老师,举办专业知识讲座,以保证专业技能型社团有着鲜明的专业性,且正确、健康地发展。

组织社团成员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目前,国家和政府联合社会企业举办各类专业技能比赛,通过比赛,提高专业宣传,建设专业品牌。事实证明,我院专业技能型社团的成员在以往的各类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使学校和专业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礼仪社团和歌舞社团的学生经常与合作的企业进行联谊与交流,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5结论

技工院校的专业技能型社团建设,对学生可以增强专业实践、提升专业技能、实现自我发展,对学院可以打造专业品牌、增加校企合作、突出社会效应,对社会可以输送专业人才、增强经济发展、促进国家建设。因此,建设好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将对技工院校学生的专业实习、技能训练、素质拓展、就业等方面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更为学院的蓬勃发展添姿加彩。

参考文献:

团队团建范文3

【关键词】高校 社团 发展 建设 对策

一、完善制度激发兴趣

由于高校学生社团的非官方性质,奖惩制度对于高校社团建设尤为重要。通过星级社团评定,可以促使学生社团不断努力,查找自身差距和问题所在,通过学生社团评定淘汰制度,可以促使学生社团不断努力,查找自身差距和问题所在,通过学生社团评定淘汰制度,可以对那些名不副实、不积极开展活动的社团勒令整改甚至注销,通过社团活动积极分子的评比,表彰那些工作努力、表现突出的社员,并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既有利于增强社员的积极性,又能够提供社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通过对违反社团章程、处理无故不服从管理的社员,能够鞭策落后的社员,纯洁社团队伍,提高社团的生命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营造社团稳定发展环境,应制定相关社团管理条例包括对活动的计划、实施、总结、活动经费的配用,对社团的宗旨、性质、组织方式、经费来源、活动内容等方面逐项审查,确保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二、倾心关爱酝酿氛围

各社团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关心社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广泛开展有益成员身心健康、促进他们成长成才的课外学术和各类学习竞赛活动,逐步形成竞争向上、争创品牌社团的发展氛围,实现社团活动日常化,倡导其独立思考,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

三、感情交流加强互动

社团是一个既松散又严密的组织,组织是否有凝聚力,社员是否热爱社团,将决定社团是否有生命力。要注重加强社团组织的凝聚力,培养会员的归宿感。社团活动是否有特色也是社团之本,一个有特色的社团对于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为此,要积极鼓励社团活动摆脱传统束缚,力求体现现代特征,体现个性飞扬的青春风采。通过一系列精品活动的推出,充分调动会员的参与积极性,让会员活动有兴趣、有收获、从而加强会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情感沟通、情感互动,以此吸引更多的同学加入,促进社团的发展与壮大,形成良性循环。

四、悉心培育社团骨干

社团骨干是社团开展活动的主力军,他们务实、能干、富有激情和创造力。为加强对骨干的素质培养,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要积极进行各种专题教育和理论培训,使得社团骨干全面了解学校的发展方向,并让我们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拓宽视野,更新观念,使得社团骨干全面了解学校的发展方向,并让他们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素质。在全面提高骨干综合素质的同时,还要给社团骨干走出校园、开阔视野的机会,给他们创造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

五、因势利导鼓励发展

社团成立必须经同级团组织审查同意,团组织在审查过程中要坚持原则,严格执行标准,对于不符合成立条件的要坚决卡住,对于确实有利于青年、有利于社会、有发展前景的要大力支持,积极培育,对于地域相同、宗旨相似、活动内容类同的社团,要鼓励合并以扩大社团规模。从而把好社团审查关。建立激励机制能提高社团竞争意识,促进社团加强自身建设,促进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增强。团组织要制定优秀社团的评价标准,通过开展各种评先活动引导各类社团加强自身建设,促进社团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同时要加强社团工作的宣传,要注重在各社团中培养宣传骨干,建立宣传队伍,要积极向上级报送学生社团工作的信息,提高学生社团工作的影响,通过宣传加强社团信息沟通,使社团更加及时准确的了解团组织的工作意图和相关社团的动态,实现团对社团的有力领导、管理和指导。各级团组织要根据不同社团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悉心指导,帮助社团解决实际困难,指导好社团开展活动,同时善于用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社团牵动全局的发展。

六、结束语

学生社团活动方式灵活,活动内容丰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爱好与技能的广阔舞台,社团活动能帮助成员实现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径。高校社团作为联系学校与每一位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成才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倪治奇. 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 网上供稿.

团队团建范文4

【关键词】学习型团队;辅导员;育德

辅导员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老师,辅导员与学生有着最近距离、最直接、最广泛的接触,辅导员的师德具有比高校其他教师更明显的示范作用和更高的要求,辅导员的育德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也更复杂,更具不确定性,尤其在道德表现上更趋多元。辅导员积极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是把工作做好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学生政治思想的不断丰富与变化,学生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辅导员的育德能力受到来自社会(包括家庭)、学校、学生多方面的要求与挑战,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育德能力是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内容,本文试从构建学习型团队的视角来探究辅导员育德能力的提高。

一、辅导员育德能力弱化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1.职业认同感的缺失使辅导员对自我道德修养产生倦怠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时至今日,一些人仍然认为辅导员不是大学教师。这种现象背后隐含的是,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职业尚未完全被认同,依然是“双重身份”,是临时性、兼职性的“过渡角色”。[1]辅导员群体内部也常常会对辅导员这个职业缺乏身份认同,产生职业困惑甚至“职业尴尬”,更不用奢谈职业自豪感。教师和干部的双重定位使辅导员所担任的角色复合性程度较高。一个承担着复杂角色功能的职业角色必然容易产生角色内冲突,而角色冲突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对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缺失。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更多地是在完成学校各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社会、家庭、学校各部门对辅导的角色有多重要求和期望,总体来说,是不要出问题。有关学生的任何事情出了问题,首先被问责的往往是辅导员。学生的选课出了问题需要辅导员来协调,学生宿舍调配不合理要辅导员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上课迟到或不认真也要问责辅导员,甚至学生对任课老师的知识基础和职业素养提出质疑也要辅导员跟学生解释……这些事情,有些是跟辅导员工作相关的,有些是学校其他相关部门的。辅导员常常扮演着学生保姆、救火队、消防员的多重角色。这些角色让辅导员在多项与己有关或无关的事务性工作中疲于奔命。学校教育以德育为首,侧重智育,但事实上高校往往把智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部分学科教师通常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而把学生生活德育的种种问题交给辅导员。在整体育人氛围不成熟的环境中,辅导员更易产生职业认同感的缺失。

2.专业归属感的缺失使辅导员轻视育德过程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说过:“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可言的。辅导员专业化是目前讨论较多的焦点问题,从师德建设角度来说,专业化理论水平对提高辅导员师德建设是一个促动,因为具有一定理论背景和知识支撑,会促使辅导员从各方面审视自己。但在很多学校的实际操作中,辅导员专业化变成辅导员负责学院与其专业发展方向相关的所有学生事务。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不同,非思政专业的辅导员更缺乏专业归属感。在专业成长路径不明朗,事务工作缠身的情况下,辅导员即缺乏专业成长动力,也缺乏一定的精力,德育过程中容易产生得过且过、不重过程、不重积累、也不注重结果的心态,产生只要把事情解决好就行这样的消极被动想法。高校学生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党团建设这些问题,是需要一定的经验,但仅靠经验往往很难把工作做得扎实有效,它需要一定的理论、机制、方法和手段,需要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对于缺乏育德指导的辅导员来说,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成为工作的难题。

3.职业幸福体验的缺失使辅导员缺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职业幸福感的体验来源因素是多方面的,垂直方向有来自上级的,有来自服务对象的,横向有来自于其他群体的,当然主要来源于工作者内心个人的幸福体验度。作为教师来讲,对于所在行业的总结研究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辅导员显然难以很好满足思想教育与研究的要求,更多的是事务性操作。由于辅导员处于教育管理中与大学生直接接触的最后一环,除了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外.学生处、团委、教务部等部门的许多学生事务都由辅导员来承担。工作职责的不明确使事务性的工作常常占去了辅导员工作的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每当出现学生品德问题、学风不正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校园安全稳定问题,学校可能会首先问责面对学生和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在日常琐事缠身的情况下,辅导员应接不暇,身心疲惫,备感压力。这也导致辅导员既难以在更高层次上满足角色的期望和要求,也难以在价值追求上实现自我满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辅导员比学生更加了解他们所生活的这个校园,更加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他们的人生阅历也比学生丰富。但自身职业幸福体验的缺失容易使辅导员在工作中较少地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为学生着想,甚至会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与道德培育。

4.繁杂单调的日常工作使辅导员缺少团队奋战意识

辅导员工作任务具有多样性,班级管理、安全教育、党团建设、团队指导、宿舍管理、心理疏导、学风教育等,还包括各种临时指派的其他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学校采取的管理方式一般是“各自的孩子各自抱”。日常事务的各自为营,年终绩效的考评,使辅导员之间很难形成完全合作的意愿。同事之间的工作依赖感缺失,与工作无关的问题,同事间可以畅所欲言,而一旦谈到学生管理有时竟会无话可说。学院之间工作分配的差异,同学院之间具体负责板块的不同,也使辅导员之间较少共同话题。在忙于处理各部门分配下来的任务时,辅导员各负其职,接触的机会虽然较多,但交流的机会却相对较少。教育机构也经常性地开展辅导员培训,但是这些培训并不是面对所有辅导员的,有些也缺少持续性和专题性,培训的内容以想当然为主。在这些培训中,辅导员只是被动地接受,在“需要”交流的时候,辅导员反而感到没有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拿来交流。这实际上是由于自身职业角色的自卑感而产生的群体之间的疏离感,表现为没有共同的团队愿景,没有团队合作的意愿。

二、构建学习型团队,提高辅导员育德能力的思考

彼德・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共同学习如何学习。”[2] 学习型团队是包括学校领导、教工队伍和学生在内的共同体,本文所探讨的辅导员学习型团队是学校学习发展共同体的一部分。狭义上的辅导员学习型团队一般是按照辅导员的专业化方向建立学习小组,把学校内部专业背景不同、所处学院系所不同、但专业方向相同的辅导员组织起来,成为一个学习小组或学习沙龙,各学习小组构成学习型团队。以我校为例,在学生处的牵头组织下,按照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所从事的专业方向,将各学院的辅导员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如心理咨询学习小组、形势政策学习小组、学生党建学习小组、帮困助学学习小组等。学习小组的主要负责人由学工部相对应科室的负责老师或是在学校相对应的专业方面比较杰出的辅导员担任。学生处领导对这些学习小组统一协调。另外,在学院内部,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牵头,将各学院的辅导员组成学习小组,定期学习交流,各学院学习小组组成学校的学习型辅导员团队。构建学习型团队在辅导员育德能力的提高方面有如下积极意义。

1.构建学习型团队,强化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激发职业自豪感

学生工作中不乏年轻而有激情的辅导员,他们有热情,但不一定能坚守,有干劲,但有时比较浮躁。于是,当务之急必须改善和提高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认同感,提升职业幸福感。如果只靠个人孤独行走,很难取得成效。没有幸福的教师团队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幸福,要使学生德育工作更好地发展,必须引领广大辅导员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学习型团队本身的构建可以加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和幸福感。首先,在群体内部,辅导员会意识到不止是他们个人,而是整个群体都面临着这样的双重定位和双重身份,在这个相同的群体内他们会产生归属感,这对他们个人的情绪压力有一定缓解作用。其次,通过学习型团队内部的互助学习,辅导员自我职业意识将得到强化。他们会逐渐加强对高校辅导员这个职业的认识,他们会意识到高校辅导员是一项以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为主, 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职业,并逐渐将这个内化为职业精神,这将提升辅导员内在的价值感。再次,学习型团队内部不乏优秀的辅导员,他们将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方面的工作协调的比较好,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突出,他们也是从同样尴尬的境地逐步成长和成熟起来的,他们的亲身经历、心路历程及采取的方法对新任的辅导员不啻是一面镜子和一剂良方。群体的归属感、职业的价值感及优秀的范例,有利于提高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尊严和职业自豪感,产生师德建设的内在督促和自我要求,从而使提高个人师德修养成为辅导员自身内在的动力和自我的需要。

2.构建学习型团队,强化辅导员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理论水平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教师教育中心”‘下移’的势头日趋明显:教师自身、教育实践、个体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情景、‘关键事件’等日渐成为教师发展、教师学习的依靠性力量。[3]任何组织的学习都是以个人的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没有个体学习就没有组织的学习。自主学习是指成员个体有学习的自我要求,自我动力,并自我实现。在目前知识激增、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下,个体学习囿于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及模式化倾向,获取的知识必然十分有限。任何教师的反思性训练其实也必须要依靠专家和其他教师的指点和支持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因此,构建学习型团队,进行团队学习是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学习型团队首先尊重和提倡辅导员作为独立、完整的职业个体的学习,鼓励辅导员自主学习,以学习为乐,这是团队学习的基础。同时要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学习平台形式多样。一是合作学习。团队内部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发挥辅导员队伍的集体智力,发挥辅导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配合能力;二是交流学习。扎根于学生日常工作实践与创新,组织辅导员对某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或某些案例进行探讨交流。在学习小组的学习讨论中,辅导员把看到、听到、遇到、想到、思考的许多源自身边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事后进行伙伴合作,主动探求解决问题,这逐渐促使辅导员养成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的习惯;三是实现学习共享。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共享系统更利于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具体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这样可以凝聚团队智慧,激发辅导员的思维互动。通过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辅导员意识到他们是团队中的一员,价值感得到提升,同时在各不相同的专业背景中互相启迪和相互触动,取长补短,促进了理论水平的学习。四是专业指导。学生工作的内容繁杂,但是辅导员可以结合自己的学科基础和兴趣爱好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生涯规划指导、党团组织建设、社会实践指导、助学帮困等都可以成为专业发展方向。

3.构建学习型团队,促进辅导员合作对话

遵循实践逻辑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成为近年来学界与实践领域的一个热点。今天,实践、对话、经验、校本、合作等已成为教师教育中的流行用语。[4]学生工作开展的过程就是直接面向学生的工作过程,不论是工作的流程(对学生来说是被要求的程序),还是学生工作者运用的具体工作方法、表现出的工作态度等因素,甚至就是具体的工作内容本身,都在与学生互动中成为学生价值观的构塑等学习建构过程的直接影响因素,成为学生学习的“默会知识”的来源。[5]而学生工作中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开展都有其特定对象,特定的情境性和不确定性,适用实践逻辑。在工作中,辅导员面对的具体问题纷繁复杂,构建学习型团队,有利于辅导员之间的合作对话,在对话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则、步骤与方法。

资深的辅导员在长久的工作压力下极易产生职业倦怠裹足不前,青年辅导员管理经验的缺乏又使他们面对具体问题时无所施从。经验共享的学习团队的构建有利于打破桎梏。在学习型团队中,资深教师的辛勤劳动经验和成果能够得到青年辅导员的珍视和尊重,青年辅导员的开拓意识、激进精神又激活了老辅导员的进取精神。强调学校教职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共享就意味着鼓励教师们相互交流好的想法和观点,共同解决问题。研究发现,教师们普遍认为合作的工作方式能培养集体的创造力,这种方式既能促进学校进行革新,又能使教师们相互促进、不断提升自我。[6]辅导员之间的交流越多,思想的碰撞也就越多。随着共享与交流的增加,辅导员的理论和经验也就更为丰富,更能形成育人合力。由于学习型团队内部是合作伙伴关系,只注重合作、提高,不存在评价、判断、定性,学习小组的氛围尽管有争论、有异议,但始终是友好的、和谐的、发展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参加学习型团队的辅导员在遇到棘手问题时,敢于亮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做法,能虚心地听取负责人及优秀辅导员的指导,愿意实践、反思、重建,在此基础上提升个人育德能力及专业水平。

4.构建学习型团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观,建立共同愿景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意味着学校的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成员要有共同的学习愿景,逐步形成群体的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各展所长、相互支持、共同合作,在实践中以包容的心态与欣赏的眼光建立积极的经常性的研讨与探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给他们更多的自由的空间,为他们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在学生自我修养上给予更多的真诚的帮助。而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师,也应当带着欣赏与求教的态度,虚心学习,潜心实践,在辅导员集体活动中,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

因此,构建学习型团队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在团队内培养老师关心学生、以学生为本的师德建设氛围。高水平的育德能力,只有在教师真正发自内心的认识并理解道德的价值时才会产生。以学生为本位的师德意识的培养与学习型团队内部的氛围是分不开的。如果学校把对辅导员的关怀和关注辅导员的发展为本位,那辅导员学习型团队内部的氛围会比较温暖,辅导员也会把学生放在心上。如果团队内部是冷漠无情的,辅导员感受不到学校的重视和温情,那辅导员对学生大多也会冷漠无视,甚至粗暴简单。学校领导要保护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年轻心态,积极关心辅导员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的成长和成才搭建良好的舞台。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型团队内部更容易形成彼此关心、彼此理解、彼此尊重的人文氛围。他们在面对学生时,会秉承学习型团队的良好氛围,把这样的氛围带到他所指导的班集体中去。他们在工作中将会更加注意学生的主体感受,重视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建义.高校辅导员身份定位与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1(1).

[2]彼得•圣吉,张成林.第五项修炼[M].中信出版社,2009.

[3]龙宝新.对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钟摆”倾向的反省[J].教师教育研究2009(1).

[4]程良宏.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及其超越―基于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15-16.

[5]阿尔玛・哈里斯,丹尼尔・缪伊斯.教师领导力与学校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团队团建范文5

团队创建策划书一

在如今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竞争日益显著,不想被狼吃掉,就要学会与狼共舞。要与狼共舞,先要学会变成狼。在变成狼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学习狼的精神。 一:狼的文化就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创新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是一种在有限环境和资源条件下求生存和求发展的手段,是一种主动奉行优胜劣汰的危机意识!

1、 发扬狼贪精神对工作和事业孜孜不倦地追求。

2、 发扬狼残精神对事业中的困难,毫不留情地攻克。

3、 发扬狼野精神突发野劲,在事业的道路上奋力拼搏。

4、 发扬狼暴精神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对一切困难决不妥协,努力克服。

5、 发扬狼性目标精神在事业确定目标后,锲而不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6、 发扬狼纪精神加强组织纪律性,为事业的成功奠定基础。

7、 发扬狼智精神把智慧策略充分运用到事业上,而不是用在旁门左道上。

8、 发扬狼性自我献身精神对困难要勇于克服,对团队敢舍自身利益,对事业要无私奉献。

9、 发扬狼性团队精神互助合作,配合协调,团结一致,夺取事业胜利。

二:团队是员工和管理层共同组建的一个整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特长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1、 团队成员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团队目标,都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2、 团队成员中大家相互依赖,相互协助,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不懂的东西大家面对面交流,集思广益。争取做到更好。

3、 团队成员要具有团队意识,归属感,感情上的认同感。我们是一个团队,也是一个家庭。我们是团队中的一员,就要为团队的荣誉感到自豪。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才会真正快乐地投身于团队的工作之中,体会到工作对于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4、 团队成员的工作责任心。为成功完成团队目标保持高度热情付出额外的努力。自愿做一些本不属于自己职责内的工作。帮助其他成员达成目标。自觉遵守团队的规则。支持和维护团队的目标。

三: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团队,我们要有的目标。团队成员间相互依赖信息交流畅通的团队氛围。

1、 高度的忠诚。团队成员对自己团对有认同感。自己是团队中不可缺少一分子当作是自我重要的一部分。

2、 有效沟通。团队通过畅通的渠道交流信息,包括各种交流和沟通工具。定期举行团队内部成员无间隙的沟通交流。

3、 有效的培训。在团队成员在业务能力或者专业知识上遇到瓶颈。组织相应对的培训,针对性的帮组。帮组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团队目标。

4、 团队分享。在每周一团队早会的时候公开表扬上周有突出成绩和积极学习表现的。对团队中优秀成员安排分享时间。传播成功经验。

团队创建策划书二

一、企业文化:

经营理念:

目标:

愿望:

发展方向:

核心价值:

使命:

文化理念:

企业精神:

二、团队建设宗旨:

团队建设初期的核心是执行力,团队的执行力体现在团队日常工作以及任务的执行上,团队中每

一个员工都能在安排工作及任务之后,能够高效的执行。高效的销售团队的基本特点是严谨,团队应把严谨视作团队的灵魂,团队的严谨体现在工作态度和行为上,使工作的每一步都能以严谨的态度去做。

三、团队定位与总体目标:

销售团队必须有一个一致期望实现的愿景。在团队建设中,应使团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团队目标必须量化,并可以进行分解成每年,每季度,每月,每周的目标。

并且有与之相对的绩效体系,以监督目标的过程执行。

团队任务需与上层领导沟通:

四、团队文化建设规划:

1.建立团队文化的要素:

认同: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状态,以及工作成果的认同。

赞美:善于赞美员工。

晋升机制:给有能力,并且能够达到晋升指标的员工晋升。

激励:目标完成时给予奖金以及其他奖励。

团队意识:培养员工的团结意识,大局观。以团队,公司利益为重。

2.建立共同的目标观念:

每个团队的成员必须相信,当公司能够长远发展时,员工才能得到很好的职业发展和待遇。

3.建立严谨的工作制度:

制定团队具体到每天的日常工作安排,并严格按照其执行。

完善团队工作纪律,并配合奖惩措施对执行力进行监督。

明确团队的失误惩罚及责任认定体制,谁犯错谁负责。

明确团队的各个层级的职责,确定每人做自己的工作,不越权工作。

五、团队建设工作规划:

团队的构成(组建):

一个团队的潜力和能力是由团队的人员决定,团队人员的素质基本决定了这个团的

前景,人员的素质,虽然可以通过培训和团队协作得到提高,但毕竟再完美的培训机制,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提高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团队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用人集体,而不是培训机构。团队人员的素质,技能,心态,直接影响到团队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团队负责人对自己团队成员的选择应注意最基本的三个原则:

1.选择复合型人才:

我们所面对的客户群体五花八门,涉及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优秀的销售员工是一个杂家,对各行各业都要有所了解。因为销售从事的是一个与人沟通的工作,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类型的客户,不同的客户就应当运用不同的方式,至少对一个新客户时能够有一个切入点。

2.招聘过程结构化:

要想提高招聘效率,就应该建立一套招聘程序。确定销售团队各个成员的职责,对应各职能的应对技能、经验、素质等方面制定规范的标准,再依据此标准设计笔试或面试问题,根据各环节应聘人员的综合表现选择相符合的人才。

3.团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执行力:

团队人员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如吃苦耐劳、平常心、善于沟通等在招聘时会有严格的规定,但最能体现一个销售人员是否合格的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很多人员所起的作用,仅仅是问题手机和反馈,对于来自客户和市场的问题和需求,则缺乏适当解决的能力,也就是说,团队执行力的强与弱,其实是由团队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强与弱决定的。 团队的培训和培养是关键:

一个团队的培养不仅仅是新员工招聘入职时的培训,也不能够把新员工的培训和团队的培养混为一谈。团队的培养要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从各个方面去不断地提升,逐步形成一个团队的风格和气氛,赋予团队一种不同于其他团队的精神,也就是团队文化。如果团队形成了这种文化就会带动每个新加入的成员,不论团队人员怎么流动,也不会带来损失。这样才能解决这个行业人员相对流动较大的问题,但是这需要去耐心的、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建立这样的团队。

具体的实施措施:

1.新员工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行业特征、产品知识、专业能力。培训课程如下:

互联网及B2B基础知识,中品知识,销售技巧

2.形象礼仪培训与培养:

公司人员要衣着得体,举止文雅,语言柔和,性格阳光。

在公司制度上应规定员工工作日的衣着形象等要求。

3.客户开拓方式方法的培训和培养:

4.电话销售技巧,面谈技巧,逼单等销售技巧的培训和培养。

5.售后服务意识的培训和培养。

团队的日常管理:

团队的素质提高和风格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他的是团队的日常工作中一点一滴形成的,那么日常事务的管理就不应该仅仅是对现有规则制定的实行,而是要从每一个细节上进行落实,有问题之后要及时提醒并推进其改正。但要考虑到员工的自尊,不要打击其自信心。同时也要求了主管要进行严谨的监督。

对团队要实行量化的管理:

把平时的工作细分到每一个数字量进行考核,做到工作方式灵活而不散漫。员的工作要有可控性,对每一个意向客户做一个信息表,包括姓名,职务,公司产品,营销模式,联系方式,每次跟进记录等信息。方便员工客户跟进和主管检查监督,给予指导。

团队的管理要人性化:

公司对团队看中的是业绩结果,往往会让团队人员感觉自己处于一个只注重结果,而没有人性化的团队中,应加强内部凝聚力和稳定性,让每个员工能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

团队团建范文6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辅导员;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

随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广泛传播,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个重要课题,成为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团队能力的一种有益尝试。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M?Senge)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提出了关于“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掀起了组织学习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鲜明地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创建“学习型政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学习型理论用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可以深入挖掘辅导员团队学习的精神动力和实施原则,有效促进团队建设,共同提升辅导员的个人能力和整体战斗力。彼得·圣吉认为要建设和形成学习型组织,需要进行五项修炼:第一,组织成员通过终身学习、能够不断超越自我;第二,善于容纳别人,改善心智模式;第三,建立共同愿景,努力追求卓越;第四,开展深度汇谈,发挥团体智慧;第五,学会系统思考,敏锐洞察渐变。结合辅导员团队的实际工作情况,笔者认为,团队学习是进行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团队学习的要求和目标

辅导员是目前中国高校进行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群体和重要力量,一般情况下,每一所高校均按照学生人数配备一定比例的辅导员,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目前高校实行二级管理,因此划分至院系,各个院系一般都有数位至十几位专职辅导员。拿华东政法大学为例,目前华政本科生十个学院有70余位专职辅导员,分到学院,小学院有三五人,大学院有十一二人。根据管理学规律,5—12个人是一个团队的最佳构成人数,因此学习型辅导员团队的构建,以各高校院系为单位就自然而然。

团队学习,不仅仅是个体的组合和简单的学习交流,而是要以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学习、追求超越自我,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高效的交流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方法,把学习和工作融合起来,互相协作、分享合作,不断增强学习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新型辅导员队伍。在这样的目标下,构成学习型辅导员团队的每个成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个体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同时每个个体又能紧密联系并交叉构成一个稳固的四面体,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是团队学习的基础所在。

二、团队学习的具体路径

(一)建立共同愿景

根据“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共同愿景是促进每个个体的内驱力。共同愿景以个人愿景为基础,由个人愿景融合、升华而成,是自下而上产生的,是辅导员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源泉。创建辅导员团队的共同愿景,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鼓励辅导员发展个人愿景,努力让自身转型为学习型辅导员;二是个人愿景要与共同愿景协调统一。辅导员要努力不断超越自我,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便是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愿景;三是分享共同愿景。分享是提醒、是沟通,更是促进。辅导员团队应结合辅导员行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对共同愿景不断强化,使其指导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在学院中,通过领导牵头,通过团队讨论,来确立团队的共同愿景。创建辅导员队伍的一流品牌,包括一流的管理质量、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办事效率和一流的公众形象,这是新形势下辅导员团队应该认可的共同愿景。这一愿景不是从上而下的命令,而是辅导员们统一认可的共同理念,需要对愿景有共同的承诺、付出和投入,并落实到每个人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辅导员在大家达成的共同愿景下,可以大大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渐渐形成在这一共同愿景下自我管理、自觉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结果。这为学习型团队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进行合理分组

1、根据工作职能分组。根据教育部24号令的精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可以归结为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维护安全稳定、落实帮困助学、开展就业指导、抓好班级建设、组织开展党团建设、培养学生骨干等几个方面,因此辅导员团队的架构和建设必须要有针对性:进行合理分组和分工。分工是合作的前提,把对应的人放到最能够发挥其特长的位置,才能够发挥其潜力。目前,华东政法大学每个学院的辅导员团队除了基本工作之外,都有几个模块:学生工作管理、党建、团建等;大的学院还有年级组长、学生社团等职能模块,需要把适合的辅导员放到对应的职位上去,发挥其特长和优势。

2、根据年龄结构分组。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人数众多,以年轻人居多,但是为了让团队整合效果更加突出,就需要5—12人的辅导员团队在人员年龄结构上新老结合,这就要求团队要进行合理分组:新进辅导员都需要一个带教老师,办公室组合应该考虑年级问题,带一个年级的老师需要新老辅导员结合、每个模块的辅导员需要带一位新人,等等。通过组合,让辅导员的“传帮带”作用发挥到最佳,既发挥了老辅导员的优势,又培养了新人能力,为随时的工作职能交接提供有力支持。

3、根据兴趣进行分组。根据科研兴趣进行分组,是团队学习的重要基础。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工作系统领导一直很重视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一直强调科研能力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奠基石:不能一味“沉”在事务堆里“浮”不上来,需要进行总结归纳,提升工作理论水平。学校通过辅导员协会等组织在辅导员队伍里面按照专业和研究特长进行分组,组织小组开展讨论,并配以一定经费,支助其开展相关科研活动,鼓励出科研成果,这是符合管理学原理、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为团队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现实条件。

(三)实施目标管理

1、制定学习制度。彼得·圣吉认为,未来社会唯一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透过学习,可以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能够做到从未能做的事情,并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而要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就需要对学习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学上的目标设定和目标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第一,组建辅导员学习组。只有构建符合辅导员特点的学习组织,使学习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平台和载体,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建立各种性质的学习组织,为辅导员的学习提供实实在在的载体,应成为创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工作重点。这种组织的最佳形式是辅导员教研组,类似于专业课教师的教研室。一般可根据学院规模大小设置1-3个教研组,主要按照教师兴趣进行组合,制定学习计划,共享资源、共享经验。

第二,制定学习计划。学习必须要有计划,计划可以按照学期或者月份来制定。例如每个月举行“辅导员读书会”、每学期举办“辅导员沙龙”;每学年举办“辅导员论坛”等,在形成固定学习形式的同时,把理论读本、工作实际、专题培训、外出考察、工作交流等等内容纳入学习计划,真正做到学有所得,互相学习。

2、健全培训机制。辅导员的培训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辅导员团队学习的重要手段。华东政法大学目前对专职辅导员的要求是每年一场全国范围的专题培训,起码六次的校内培训。每次专题培训,必然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以十人左右成为一个小组,并推荐产生组长。在整个培训期间,由组长负责落实小组讨论、小组团队活动及小组总结等相关活动。专题培训成为体检和检验团队学习的重要阵地。整个上海市对辅导员的培训走在了全国前列,不仅在全市范围内设置了若干个市级辅导员培训基地,形成了格局特色的培训特色,比如交通大学的管理专题、上海海事大学的礼仪专题、华东政法大学的党建专题等等,复旦大学还成为教育部21个“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之一,每年的高级研修班成为规格高、效果好的实践学习基地。

3、落实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指的是一方面指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信息共享,实现团队作战而非单兵作战;另一方面是指老辅导员应该及时总结经验,积极向后辈传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在信息共享机制方面起码应该形成三个制度:问题会商机制、工作分享机制和成果保留机制。辅导员日常工作方法、工作模板、工作总结、案例经验均可以形成文字进行总结汇总,继而形成数据库,供团队或学校整体使用。华东政法大学辅导员协会的“辅导员工作数据库”建设,正是这方面的尝试。

4、提供实践平台。学校和学院应该结合平时工作,积极为团队学习提供一定的实践平台,为辅导员提供实践学习、锻炼能力的机会,比如开展辅导员技能大赛、演讲歌咏比赛;鼓励辅导员上形势政策课、入学教育课、就业指导课、心理指导课、思想政治课等相关课程;开展各种规格的学习活动和挂职锻炼等,通过实践平台,提升团队学习的凝聚力,共同促进辅导员团队的成长。

(四)建立理想模式

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中提到的“改善心智模式”、“开展深度汇谈”,对团队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心智模式影响我们认知的方式,辅导员个体应不断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克服自我防卫心理,正视自己的思维蔽障,认识自己的不足,学会欣赏与接受不同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将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视为工作伙伴。通过自身积极努力,不断超越自我;团队成员心智成熟、团队具备共同愿景,和谐高效;同时团队经常开展深度汇谈,通过成员之间情感交流、信息共享、思维碰撞,可以获得高于个人智慧的团体智慧,可以促进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生成。同时,团队应该多进行系统思考,团队成员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的发展,可以帮助组织以整体的、动态的而不是局部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因而为建立学习型组织提供了指导思想、原则和技巧。

这是学习型辅导员团队的“理想模式”,在这样的“理想模式”指引下,辅导员个体的优势得到极大发挥,并保证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三、团队学习的外部保障

(一)营造和谐环境

1、领导作用。创建学习型辅导员团队,关键是领导要带好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辅导员团队的领导者善于系统思考,才能在日常繁杂琐碎的学生工作中采取整体思考的方法,形成细密的整体规划,实施真正具有前瞻性的积极行动。辅导员团队领导具备系统思考能力,才能驾驭全局,指挥协调,调节控制,将学生工作融入时代潮流,准确预测教师教育结构的调整、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地方社会对教育人才的需求数量及质量的变化等等。辅导员团队的领导具备系统思考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将辅导员的个人愿景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共同愿景。

2、和谐团队。成员在改善心智模式的基础之上,形成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团结友爱的团队凝聚力,对于学习型辅导员团队的建立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形成“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过”的组织学习氛围,通过成员之间情感交流、信息共享、思维碰撞,可以获得高于个人智慧的团体智慧,可以促进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生成。

(二)制定激励机制

1、制定激励政策。对于在学习型辅导员建设中表现突出的辅导员予以奖励,比如前文提到的华东政法大学学工部尝试给科研课题组提供一定经费,科研处对进行奖励,在工作过程中对表现突出的辅导员优先考虑进修培训等。通过激励,对学习活动中的先进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通过奖励,使团队成员体验学习的成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有条件的学院,可以结合假期度假制度、薪酬奖励制度等,提高学习的动力。在目前的体制下,辅导员作为团队的意识远远大于个体,其薪资待遇基本上没有很大差别,在职级职称评定上也没有设置相关特殊性差异。对待辅导员工作,应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评价制度,可以大大激发辅导员团队的工作积极性。

2、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从长远考虑,对于辅导员的考核和评价需要与时俱进。目前的辅导员评价制度是一种“单一性评价”,基本上以学工部和学院领导的评价为主体,学生的评价为辅的体制。学校应实行以促进辅导员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内容、标准、方式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制度”,而且在“发展性评价”中,团队的意义需要体现出来。通过评价,调动工作积极性,发挥其特长;使评价成为辅导员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欣赏别人的过程,从而让他体验到工作的成功,激发内在发展的动力与需求,进入快乐学习、快乐工作的状态,实现职业价值和生命价值的统一。

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突围和发展

不可否认,团队学习仅仅是推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众多路径中的一种,而这不仅需要团队本身的努力,还需要在全校范围之内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只有形成“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本文探讨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才真正具备了充足的外部动力,才能真正发挥团队的最大潜能。要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学习,一方面要在学校范围之内对创建“学习型组织”进行广泛宣传,使每位老师都了解“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意义,明白创建工作不仅仅关系全校,而是关系每个个体的发展和提高,尽量让全体老师就“学习型高校”达成共识,形成“共同愿景”,把创建“学习型高校”看成是每位个体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要把重视和培育团队精神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构建起每位辅导员和每位老师都能发挥主动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从而挖掘全体老师的潜力和聪明,提升高校的竞争优势。

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其最终目标是提升辅导员这支队伍的个体能力和整体战斗力,更好地服务于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大局,同时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为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8.

[2]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0.

[3]冯刚.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宁曼荣,旷勇.论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02).

[5]陈清华.构建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策略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4).

[6]石贵舟.新形势下高校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09).

[7]李卫红.抓住根本立德树人,切实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J].思想教育研究,2007(10).

[8]刘永琴.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探讨[J].池州学院学报,2008(05).

[9]张智洪.关于学习型高效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2).

[10]陈建波.创建高职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设想[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11]郑华丽.关于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0(09).

[12]赵晖,刘海涌,李文文.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13]丁兆明,焦阳,王玮.学习型辅导员成长路径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1(02).

[14]罗亮,罗义文.论学习型辅导员团队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2011(03).

上一篇作文幸福

下一篇螳螂捕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