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对联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趣的对联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趣的对联故事

有趣的对联故事范文1

语文课堂对联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对联备受冷落,教师上课不讲对联,或索性不懂对联,学生不知对联为何物,写作课更是与对联毫不牵连。这样做的结果是,常常在不经意间就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对传统文学形式的运用意识就更加淡薄了。

一、小学对联教学的现状

在现今社会,传统文化底蕴的薄弱是当今大多数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和学习中,对联这种文学样式的运用日渐淡薄,对联教学也只能“坐冷山门”了。主要表现在:

(一)对联教学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推进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跟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走,对联这种文学样式因在考试中“人微言轻”,不占一席之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从不教给学生对联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对联创作更就无从谈起。因为,在他们认为,与其讲解联句的特点、格式等,不如给学生精讲考试的知识点,增加考试的得分点是最重要的。在这样的认识下,对联教学只能在语文教学中“靠边站”了。

(二)教师知识储备欠缺,对联教学方式欠佳。对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它严格的格律格式、严格的平仄要求,精炼的语言,对对联教学和创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没有一定的对联文学素养,是难以胜任对联教学的。而现今的乡村小学,从事语文教学者多是跨专业的非专业教师,他们本身语文素养严重欠缺,平时又不注意提升自身文学素养。对文学要求较高的对联教学,也只能勉为其难,做到得心应手更就无从谈起。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对联的王国,对联文化传承几千年,历史悠久,创作辉煌。不论王侯将相,文人墨客,还是贩夫走卒都能在对联王国中留下美名。因此,我们的祖先很重视对联的传承,小学私塾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就是以对句为主的《三字经》《百家姓》等。对联从产生走到今天,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联教学备受冷落。这种轻视对联教学的结果,必然对我们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加深传统文化积淀是相悖的,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高度重视对联教学,大力弘扬对联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和人文精神,继承对联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淀。

二、小学语文课堂对联教学策略尝试

在提高对联教学认识,增强对联教学重视的基础上,作为对联教学主导的教师,更需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增强知识储备,以便在对联教学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我们更要提高业务能力与水平,在对联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积极创新,以新颖别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对联教学的长足发展,从而实现学生对对联的继承与接受。

(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而言,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动力。小学语文对联教学就应顺应这一点,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中国流传数千年的千古名联,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而且这些对联故事大多通俗易懂,曲折有趣,富有生活气息,最能激发学生对联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有趣的对联故事,寓对联教学于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当中,让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感受对联艺术的魅力,从而对对联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因势利导,以诵促写。新课标重视对学生民族审美个性和对传统文化的培养与继承。义务教育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根据教学需要与学生认知特点,在“语文园地”中选编安排了大量的对句和千古名联,教学参考中也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吟咏中引导学生探究对句的要点: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结构相同。所以,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适时地进行拓展延伸,增加古诗中大量对仗的联句。古诗中对仗的联句俯首即是,随手可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圆荷浮小叶,细麦翻轻浪。”“鸟鸣涧更幽,蝉噪林愈静。”“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经年累月的积累过程,没有丰厚的积累,创作就成了无水之源,随时都会枯竭断流。同样,一定量的对句的诵读积累,是成为学生进行对联创作的基础和源泉。学生只有在背诵积累了一定量的联句后,才能对对联上下句的结构特点、韵律格式、平仄要求产生感性的认识,并在学习中不断模仿借鉴,尝试去创作。天长日久,学生对联的创作也会“芝麻开花――节节高”,而我们的对联教学也就实现了“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对联的教学与学习,不是一朝一夕或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盲目冒进,而应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在引导学生进行对联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可尝试由易到难,由宽到严,由粗到精,由一字到多字的循序渐进的创作训练过程。首先,我们可引导学生用一个字的反义词对句:黑对白,红对绿,山对水,明对暗,是对非……然后,我们再引导学生由一个字的对句拓展到两个字的对句:“夜黑”对“昼白”,“桃红”对“柳绿”,“青山”对“绿水”;“花明”对“柳暗”,“你是”对“我非”……在此基础上,再由两字对句延伸到多字对句:“桃红一片”对“柳绿千树”;“风吹桃红一片”对“雨润柳绿千树”;“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青山不老万年秀”对“绿水长流四季碧”……这样,采用滚雪球的方式,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在我们的引导下,学生对联创作的热情会日见其涨,对联创作的技巧会日臻完善,对联创作的应用会精益求精。

有趣的对联故事范文2

有趣的传统文化

田帅

去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全家人坐在电视旁边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12点到了,我们全家人去楼下放炮,我们拿的炮有麻雷、鞭炮、烟花和摔炮。我小心翼翼的拿火柴开始点烟花,碰的一声,美丽的烟花像花一样在空中绽放。

看着这美丽的烟花,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传说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这一天,年兽都要到村子里伤害人类。那天晚上,人们纷纷去深山里避难。村里来了一个老婆婆,他说要住在村子里赶走年兽,村里人说:“您还是和我们一起去深山里避难吧!”老婆婆偏不听,半夜,年兽来了,老婆婆给门上贴上对联,在房子里点了许多蜡烛,拿出鞭炮,就开始在院子里放了。年兽大惊失色,再也不敢来村子里伤害人类了。

从此,放鞭炮,贴对联的习俗就留传了下来。

有趣的对联故事范文3

有趣的汉字教学课件

活动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课时安排 “有趣的汉字”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五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三课时:分组活动。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 第四、五课时: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过程 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一课时)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4.制定计划: 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x月x日 活动地点: x 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 工: 组长:xx 搜集资料:xx 编辑:xx 抄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相关资源介绍。

交流活动成果(两课时)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 杜 刘 孟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 一连三座庙── B 石头蛋腌咸菜── C 隔着窗户吹喇叭── D 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A 妙(庙)妙(庙)妙(庙);B 一言(盐)难尽(进);C 名(鸣)声在外; D 自我吹嘘(须)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 (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 (1)读一读。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有趣的对联故事范文4

一、活跃气氛: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形象性,形象性也是小故事的最大的特点。小故事中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对儿童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在经典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诵读、记忆 、背诵,他们可能很快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如能紧扣教学目标,用一些趣味性很强的故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效果会好很多。

在学习《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这一部分时,教师可讲故事进行教学导入: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请你们听一个故事――《王羲之对对联》: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他们家的门联刚刚张贴就会被别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先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偷联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u头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新的一幅佳作: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教师边讲故事边把对联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听完这个故事会发出会心的一笑,也会为王羲之的智慧喝彩,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了“对子”这种语言形式的特点和妙用,会对本节课要学的对韵内容充满期待。

学生学习关于好学的成语时,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大概理解“闻鸡起舞 手不释卷 笃实好学 敏而好学 左图右书 吞纸抱犬 牛角挂书 夙兴夜寐 业精于勤 孜孜不倦”这些成语的意思并能把它们记忆下来进行简单运用。当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理解了大意并能基本背诵的时候,他们的身体一定会有或多或少的疲劳,注意力也会有所涣散。这时教师可以选择几个成语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其中的“牛角挂书”“手不释卷”等故事学生都会很喜欢。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会觉得这是老师对他们认真学习的最大的奖励。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也会喜欢上故事中的人物,对于下一次的成语的学习也会很有兴趣。

二、突破难点:用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内涵

国学经典语言精妙,内涵深刻,我们也可以巧用一些小故事让他们理解,这样他们对经典的内涵理解更深刻一些,对经典的热爱之情自然也会更深厚一些。如在学习朱熹的《偶成》一诗时,诗句中“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但接下来的“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中的“池塘春草梦”就会让学生不知所云。在这时“池塘春草梦”的故事的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池塘春草梦”的故事是这样的: 据说,东晋诗人谢灵运和其族弟谢惠连在一起时,往往能想出佳句。谢灵运有一年冬天僻处于山栖谷隐,滋生了一场不小的病。在病床上,连春天已经来临也浑然不知。待到病体初痊,便登楼眺望,看到在池塘浅浅的水中生出了青青的春草。后来,他在写《登池上楼》诗时整日寻思,忽然梦寐中仿佛见到惠连,随即写出“池塘生春草”的妙句。 通过“池塘春草梦”这个故事的讲述,加上老师的引导,孩子们知道朱熹在《偶成》一诗中运用了“池塘春草梦”这个典故,是要告诉我们时间很快消逝,如同一场,也会懂得要珍惜时间。

有趣的对联故事范文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同时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小学语文拓展课是一门多彩的语文校本课程,起到了延伸基础学科、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锻炼学生多方面技能的作用,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素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拓展课程实施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拓展型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满足个人需求的社会性发展。2.注重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尝试问题的解决。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着眼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3.鼓励探究学习。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探索性和体验性,由质疑而探究,由自学加请教,由尝试加感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突出生动愉悦。促进学生在丰富多彩和精神充实的实践活动中主动学习,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到身心和谐的美感和愉悦。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调动学生的审美激情,使他们对语文拓展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小学语文拓展课程实施的途径

小学语文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开设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拓展课,是延伸语文学科、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培养兴趣、锻炼学生多方面技能的重要方式。我校通过近两年实践,总结了一些小学语文拓展课实施的途径。

途径一:开设听讲故事、经典朗诵、演讲等拓展课,提高学生听、说、写、评的能力。故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特别适合低段小朋友听。听讲故事拓展课可以采取先听再讲的操作模式,程序是:第一阶段,先让学生观看小故事视频或听老师讲故事,再让学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或谈谈听故事的感受;第二阶段,学生自己准备小故事,在拓展课上轮流讲给同学们听,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这样由易到难,锻炼了学生听、说、评的能力。为了加强拓展课实施的成效,可开展相应的比赛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如小小故事会、诗歌朗诵会、一分钟演讲比赛,等等。

途径二:开设课外阅读班,倡导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著作,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奠定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只有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才能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越浓,阅读的书籍越多,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就越高,语文素养也就自然更好。“阅读”拓展课开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是做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思想动员,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语文能力提高的秘诀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多积累、多运用。其二是做好好书的推荐工作,告诉学生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中外名著等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提醒学生可从多种途径去阅读这些好书。其三是做好怎样读书的指导工作,如进行“采蜜卡”的使用指导。其四是组织读书活动、交流读书感受,如组织“推荐我的一本好书”、写读后感、讲我看到的最感人的故事等活动,推动学生更自觉地看书。其五是提醒学生读书时注意“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不要强调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悟力,提高文学修养。

途径三:巧设趣味语文拓展课,激发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语文、自觉学习语文的好习惯。趣味语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趣味性。趣味语文拓展课把一些枯燥的语文知识和一些趣味性很强的内容结合起来,强调语文知识的趣味性和典型性,并且把一些单调的语文训练和生动活泼的训练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语文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趣味语文拓展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拓展课程之一,它的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快乐童谣、猜谜语、绕口令、趣味汉字、趣味作文、汉字书写比赛、古诗趣读、有趣的对联、有趣的标点、成语接龙、诗人趣事、智力集训,等等。各年段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特点选择合适的趣味语文进行教学。

三、小学语文拓展课程实施的保障

有趣的对联故事范文6

一、趣味汉字教学与字音、字形教学相结合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内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依然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目标。可是,传统的识字、写字教学大都是单一的“讲解”“抄写”“听写”模式,十分枯燥,大量的重复工作,让学生对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教学效果很难达成。因此,此时汉字的趣味教学就能起到比较显著的效果,汉字的趣味教学,通过有趣的汉字故事,以及教师生动、形象的描述,让一撇一捺写成的汉字丰富、立体、鲜活起来,能够加深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记忆,自然能够收到较好的识记效果,也能大大提升学生写字的兴趣。

(一)趣味汉字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形声字的理解。形声字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真正理解“形旁”“声旁”的意义,并能够将其融会贯通,深入理解形声字的意义。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特意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的故事:一个财主少爷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木桥上淘米,便上前有意戏弄,吟道:“有木便为‘桥’,无木也念‘乔’;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结果,少女也是读过书的,对这样的财主少爷十分厌恶,不客气地说道:“有米便为‘粮’,无米也念‘良’;去米添个女,添女便为‘娘’,老娘虽爱儿,儿不敬老娘……”财主少爷碰了一鼻子灰。这个小故事中少爷和少女的打油诗通俗易懂,涉及了“桥”“娇”“粮”“娘”四个形声字,通过偏旁的拆分与组合,把形声字的基本特点既形象又生动地展现出来。对联对得妙,同时加强了学生对形声字的辨别能力,让形声字的教学更富有生趣。

(二)趣味汉字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字形的记忆。会意字、象形字与形声字相比,更富有形象性,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但是由于现代的简化字与造字时的文字相比,有的地方已经简化,不再是最初的模样,这时,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一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配合教学内容加上生动、活泼的趣味讲解,学生对于字形就能形成更深的印象。比如“忐忑”二字,就是会意字,表示的是心神不定的意思,字形表示的是:心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上上下下的,就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这怎么能够宁静呢?教师在讲解这两个字的时候,可以配上形象的多媒体动画,表现出“心”上下不宁的感觉,通过这样有趣地讲解、展示,学生就会很直观地记忆字形,并形成十分深刻的印象。许多汉字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趣味讲解,比如“炎”“炙”“逐”“盥”“轰”等,都可以借助汉字自身的构字法,用形象的事物来描述或者模拟,编故事做动图,加深学生对字形字义的理解。

二、趣味汉字教学与文学常识积累相结合

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的目标更为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这其中文学常识的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传统的文学常识教学往往与汉字识记教学一样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僵硬模式,不但十分枯燥无味,而且由于学生学习时不理解、没兴趣,常常弄得张冠李戴,唐朝的诗人变成汉朝的文学家,宋朝的文集变成了清代的著作,对于作家的作品特点、写作手法也难以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文学常识教学过程中,结合有趣的汉字故事,抓住文学常识中与汉字有关的趣味“点”来进行教学,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趣味汉字记忆作家名人的字号。比如,作家老舍的笔名就起得很有意思,他的本名叫舒庆春,字是“舍予”,很明显,他的字“舍予”,就是他的姓“舒”拆开来而成,而他的笔名“老舍”也就是在字的“舍”前冠上一个“老”字。这样的拆分与组合,正是汉字的构字、构词的魅力所在。以这种方法来取笔名的还有很多,比如杨木易、李木子等。在讲解作家名人的字号时,多关注这样的“点”,自然会让学生背诵时形成较深的印象,想起姓名就能联想到字号,记忆起来更为轻松。

(二)利用趣味汉字记忆作品和作品集。比如,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且介亭杂文集》,这个文集名中的“且介”两个字,就是从“租借”两个字中拆分转化而来,先生的目的是暗示自己其时所处的是“半租界”。因而理解了“且介”的由来,对于这个作品当时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等就有了更深地了解,对作品集的记忆也更为容易了。

(三)利用趣味汉字积累中国古代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文化常识是比较庞大的,也是比较难以掌握的一部分语文知识。因为古代的文化常识往往涉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表述也大多是文言文,学生理解、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学时要教会学生善用“巧劲”,让学生在娱乐和趣味中积累,在形象和生动中理解。比如,关于古代“阴阳”之说,有文章说“阳,高明也”“高明”的意思就是高而光明,所以“山之阳即山之南”,对于这样的文化常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一边讲解字义,并引申说明其文化内涵,一边画图说明,让学生结合汉字的“趣”来理解、积累这个文学常识。

三、趣味汉字教学与汉字魅力熏陶相结合

《新课标》中,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不仅在“识字与写字”这一方面提出了分阶段不同目标,而且在让学生感受汉字魅力的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比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等。因而汉字魅力熏陶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部分,需要教师多方努力达成教学目标,而利用趣味汉字教学展现汉字魅力是一个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趣味汉字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汉字的艺术感。趣味汉字教学能够将汉字的起源、原理等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比如“山”字,虽然只有3画,结构也很简单,但在书法家的笔下却似一幅写意的水墨画,粗重有力的笔画,绘出了一座座山峰高高挺立的形象,这也正是汉字象形因素中,模天地万物之状,展万物之灵秀的浓厚艺术力量。

(二)趣味汉字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写毛笔字的兴趣。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书法已经作为教学目标被提出,因而在教学中多多激发学生学习并练习书法的兴趣,让他们养成好的书写意识和书写习惯很有必要。趣味汉字教学能够将各种字体的发展过程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对于各种古代名家的不同字帖也能形象呈现,而且辅以书法家的奇闻轶事,能够真正地激发起学生学书法练书法的兴趣。

(三)趣味汉字教学能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汉字的一个极为独特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仅是一个字一个符号,更携带着历史文化的基因,里面有形象,有故事,还有古人造字时的思考和认识。对联就很能体现汉字的组合巧妙之处,有谐音,一语双关等。明代著名的解缙就曾与一个权臣对了一副巧妙的对联,权臣在后花园遇解缙,指着在林中嬉戏的猴子说:“两猿截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而解缙则回说:“匹马陷身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踢”。“锯”与“句”谐音,“踢”和“题”也是一语双关,一个故意打击刁难,一个针锋相对有力回击。这样的汉字教学和汉字故事怎能不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汉字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