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周易风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周易风水范文1
新课标的实施如同春风吹绿大地,初中阶段普遍使用新教材,采用新观念。因此,怎样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深化课堂改革。
一、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让学生大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新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主动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
在讲授苏教版八年级第六课第一框题“了解我们的老师”时,我曾经在两个教学班做过对比。第一个班,我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教学,以讲授法为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反应平淡,教学效果很差。第二个班,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采访他们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请老师们谈谈他们的日常工作和课外生活,谈谈对学生的了解和期望。到了上课时,学生们积极踊跃,每个学生都有很多话要说,甚至一个平时很羞涩的女生都在课堂上大声朗读了一首歌颂老师的诗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迭起,教学效果自然很好。实践证明,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是新课标得到真正落实的基础,是新课改的重要立足点。
二、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很严厉,甚至严苛,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现在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我们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苏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第二框题
“抵制不良诱惑”时,我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学生课余时间的安排,受到过哪些不良诱惑。在调查前,我作了声明,对调查结果保密,对犯错误的同学既往不咎,因此学生非常配合,我也顺利地完成了调查。在课堂讨论时,我主动加入学生中,把我的看法告诉他们,结果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想说、敢说,主动参与、勇于表现。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取得优良成绩。反之,过于严肃、单调的教学环境会使学生感到压抑,束手束脚,甚至手足无措,当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要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们的光荣传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千差万别,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和一定的梯度,包括讨论的问题、小组的合作学习、习题的布置批改等。在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请优生解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困生解答;中等难度的问题,让一般学生解答;有一定深度和综合性的问题要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就可以达到培优补差,整体提高的目的,同时对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帮助很大。
例如,在讲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课第三框题“维护消费者权益”时,我设计了以下不同难度的三个问题:“你自己能给自己买一件心爱的商品吗?”“你听到过哪些坑害消费者的事?”“你能给父母提几条合理的消费建议吗?”这几个问题我分别请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生进行回答。由于问题的设计比较合理,每个同学都有话说,课堂气氛热烈,有些同学甚至意犹未尽。
四、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所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的事例要具有典型性、时效性和趣味性。课本的例子虽然很典型,但是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师要关注当今社会发生的各种新闻,要在讲授新课时补充新的事例,把新的事例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学有所用,学习才会有不竭的动力。
周易风水范文2
2、《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原文: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3、白话翻译:
小小的地球上,有那么几个国家,像几只碰壁的苍蝇一样嗡嗡叫唤,貌似声色俱厉,又像哭泣声一样。这些国家好比那大槐树下的蚂蚁一样吹嘘自己的国家有多强大,却不知道他们的所做所为,就像蚍蜉撼大树一样可笑!我们吹响冲锋的号角(飞鸣镝),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席卷他们。
周易风水范文3
关键字:风水理论;遵循天道;整体系统;因地制宜
Abstract: the book of feng shui and garden design, combining,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it will bring China to develop new road landscape industry; To create a more negative and contemporary breath and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y the solid foundation works.
Key word: geomancy theory; Follow the; The whole system;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万物负阴抱阳。古人强调“阴阳相生”、“天人合一”,认为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即:阴阳和则生、阴阳离则灭、阴阳平则佳。在诸多中国古代文献中,《易经》雄踞“六经之首”、“三玄之冠”,是世界上唯一由符号和文字组成的神秘典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它影响着气象、天文、地理、军事、农业哲学等多门科学领域。
风水理论是由此而发展出是一门科学,它综合了哲学、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和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自然科学,它追求的是建筑的人文美与环境的自然美的高度和谐,以求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它是由《周易》学说衍生出的分支学科,它们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周易》学说的理论体系。
正是《周易》和风水的影响,才形成了“天人合一”、“还朴归真”的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意境。然而,自开放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西方文化不断涌入中国,并在国内形成了一股文化主流,人们过于重视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却忽略了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我们可以隐约的看到现代国内的许多园艺作品已“西化”,更甚者,有盲目模仿、生搬硬套之败笔。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一种产业,它所应体现的不仅是现代气息,它更应体现出民族的特色,作为中国的园林,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并在创作中加以弘扬。创造出更多既有现代气息又具民族特色的园林作品。
1.周易和风水的概述
1.1 周易
周易是我国现存的一部古代最早的奇特色的哲学专著,认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两大要素是阴和阳,并用阴阳论阐明宇宙万物一切变化现象的属性,推崇阴阳和平,强调天地生生不息的功能。周易“─ ─”代表阳,以 “──”代表阴,以这两个简单的奇偶数符号象征并解释宇宙万物一切变化现象的刚柔动静的性质与作用。以三个阴或阳的符号组成八种图形,构成八卦,分别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着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位于八个不同的方位。
此八卦两两重叠又组成了八八六十四卦,即别卦。六十四卦始于乾坤终于未济,且相承相受的全过程表露出事物产生、发展诸阶段的递进、转化程序。由于八卦与六十四卦的意义已涉及到哲学的领域,十分广阔。
1.2 风水
“风水”只是名称而非真正的风和水,又称山水之术,是我国古代建宅、造园的主要理论依据。而风水这一名字起始于中国晋朝托名为郭璞所著的《葬书》。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风水辩》曰:“所谓风水者,取山势之藏纳,土色之坚厚不冲冒四面之风,与无所谓低风者,也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而已,若水势曲屈而环相之,又其第二义也。”这很明显地体现出风水不仅包含着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等领域。
风水的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理由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不谋而合,也是现代园林所应追求的意境。
它将事物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五大类。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诲。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可见风水与园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2. 周易对园林的影响
人类创造园林的目的之一就是服务于自己。抱着相同的目的,为什么不同的国家所创造的园林大相径庭呢?很直接的一点就是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思想导致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哲学理念导致了不同国家的不同园林风格。在西方,人们强调人在自然界的主导地位,认为人类可以改变一切。所以在西方园林作品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有着强烈人工痕迹的几何式的造型和规则式的设计,在其中可以感受到气势之浩大,人类之伟大。而在中国,《易经》和儒家思想强调的是天的法则和地的承法,人立于天地之间,仅是天地万物之一,认为一切事物都要遵循天道,因此没有过分的去强调人在自然界中的主导地位,而是创造出以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追求意境的和谐安详的中国古典园林风格。但凡艺术,无不取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中国园林刚好符合了这样的规则才得以形成自己的造园体系的,它还原自然界的景观,却是高于自然的艺术品,为人所用。
中国古代这种“原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园思想无疑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要先定位园林和人的关系。阴阳和则生,阴阳离则灭,阴阳平则佳。园林虽由人作,但仅是自然万物的一物,仍需遵循自然界的法则,所以在园林设计中要正确定位人和园林和谐的关系,以及园林与自然界和谐的关系,不必过于强调人在自然界的主导作用。既要满足人最大的需要,又不能违背自然界的法则。
3.风水对园林设计的启示
风水讲求理想环境,包括幽雅的山水环境,除自然风景外,还有一种玲珑典雅的山水,也就是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讲求“意境”,追求一种闲情逸致的境界,所以园林的特点出来“奇”之外,更强调“幽”,“幽”又通过“曲”来实现,“曲径通幽”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点。中国古代风水思想也追求环境的意趣,追求山水、道路的“屈曲有情”,如《阳宅撮要》中所言:“河水之弯曲乃龙气之聚会也。” 《博山篇》“论水”中对水的要求是:“水近穴,须梭织,到穴前,须环曲。” “论阳宅”中说 :“路要环,水要缠。”可见风水理论中极为强调形局奇巧、山环水抱道路弯曲、视景幽深,风水中有两句总结性的话语,就是强调“屈曲有情”,最忌“直去无收”,这与园林追求的“幽曲奇巧”的景观特点有着明显的共性。
4.风水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周易风水范文4
易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即《周易》这本古代典籍,广义则是《周易》及其衍生的许多易经术数,包括研究易经的专门学问――易学。《周易》一书不厚,区区数万字,但如果没有古文的功底,根本看不懂,更不要说六十四个卦。于是,这本流传了数千年的“群经之首”,如今已被世界公认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经典,在绝大部分国人面前逐渐成为“神秘的国宝”。
随着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地位的日趋上升,易经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百姓日用不知易
在《周易・系辞》中有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翻译成现代语就是,一阴一阳对立转化、运动不息就是道,这个道就是规律。老百姓每天在生活中都是在应用阴阳之道,却不认识它,所以能够像君子贤人认识易道的人很少。事实证明,即使现代社会的当下,这个规律依然存在,老百姓依然日用不知易。
其实,易经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在寺庙附近,一张地摊广告,摊主们会信誓旦旦地为你算命卜卦;不时有人还会主动搭讪为你看相。许多城市出现了专业易经商铺,算命看风水,测字看面相,取名、改名字等,不一而足。易经市场开始火了起来,人们已经不足为奇了。还有易经与人生、易经与运程、易经与养身、易经与企业管理的讲座,听众甚多,甚至高等学府也开设了易经的课程,且极受欢迎。
其实,这些仅仅是易经表象,易经文化已经融入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只不过“百姓日用不知易”而已。
《周易》本质是理、数、象、占,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是核心。本质核心都是“道”,讲的都是宇宙包括人类社会的规律。我们所处的自然、社会、家庭环境乃至个人一言一行都离不开易经的这个“道”。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和传统美德正是直接出典于易经语录,如人们励志的“自强不息”就出典自《周易》的乾卦,后来还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修身的“厚德载物”则出自于《周易》坤卦;劝人为善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就是《周易・文言》中的原句。诸如天人合一、辩证、和谐等许多智慧和理念,无不出自于六十四卦。
许多成语、口语也是来源于《周易》一书,比如九五之尊、群龙无首、反目成仇、谦谦君子、立竿见影、正大光明、物极必反、殊途同归、否极泰来、三阳开泰、革故鼎新、文过饰非、乐天知命、洗心革面、不速之客、继往开来、乐极生悲、与时俱进、穷则思变等,可见易经对于人们日常用语影响之大。
易经的趋吉避凶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重大的事情讲究吉利已成人们的潜意识。比如办大事要选择好日子好时辰;居住选择好地方,要求宽敞明亮和通风;新年大门上贴上个“福”字;给新生儿取个好名字;按照阴阳进行养生……一切真如《四库全书》所言: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Food and Life 2015-01
59 食品与生活 2015-01
我们人生面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乃至风俗习惯无不浸润着易经的基因,大其无外,小其无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易经就在我们身边。
认知的误区
易经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于易经的认识和认知却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
易经就是算命看风水
《周易》分为两大部分,一为六十四卦,讲的是卦象卦理;二是易传,一共10篇文章,讲的是哲学哲理。命理、风水、占卦、预测等都是以易经作为理论基础而衍生的中华独有技术,与中医一样,也是源于易经而又独立发展的一种方术。易经是源是根,易术属枝属果,两者有联系但相互不能取代。我国的传统术数是易经的衍生物,但不能代表易经,而历史上、包括当下不少的“江湖”不能代表传统术数,更不能代表易经文化。
误区二
易经就是儒释道
众所周知,儒释道是中华国学的核心内容,是三个截然不同的宗教文化流派,不仅名称、创始人、代表作品以及发展历史不同,而且基本教义、核心理念和历史地位也不同。而易经是我国三教的源头,如今三教都包含了许多易经的思想。儒道两家起源于《易经》,儒家为春秋时期孔子所创的学派,儒家思想直接由来就是易经,且孔子就是易传的作者,为易经三圣之一,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道教以老子为源头形成道家思想,易经太极阴阳也是道家思想的理论来源,太极图成为道教的教徽,并崇《周易》为“三玄”之一,《太平经》就是“以阴阳五行为家”的道教经典,就连道教的符和内外丹术皆与易经密切相关。而佛教选择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借助易学丰富自己的理论,唐代佛学者李通玄用《易经》来解释《华严经》,著《新华严经论》,这可以说是佛学中国化的开始,故被称为“方山易”。佛教《金刚经》三十二品与《周易》六十四卦异曲同工,不谋而合。又如禅宗经常利用易学来阐述禅理。一代名僧一行既是纯正的佛教僧人,也是纯正的易学家。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历代文人贤士高僧大德,无论是谈儒释玄还是论道说禅,很少越过易象和易理的。
误区三
易经是封建迷信
易经历来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数千年来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影响巨大,易经中的太极、阴阳、辩证法则、变化学说,甚至包括科技,讲的都是道,都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如此伟大的著作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岂不荒唐可笑。
易经包括衍生的中医文化、风水文化及其他易术文化,如今影响已经波及全世界,日渐得到现代科技的验证,同样具有科学的内涵。诚然,我国许多传统术数,包括易经本身,还有许多方面目前仍然不能够被现代科技所解释和破译。宇宙间未知世界永远大于已知世界。当代欧洲心理学权威、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对《易经》给予极高的评价:“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6 000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有颇多相同的地方。”易经是不能以现代科技衡量的,更不是封建迷信,而打着易经旗号的“江湖”迷信不能与易经划上等号。
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易经也与个人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我们要变“不知”为主动,学点易经,于国于己皆有裨益。
周易风水范文5
关键词风水文化;园林;应用
一提到“风水”二字,人们第一反应认为是封建迷信,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古代风水相士们为了保持这个行业的神秘性,为其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系统,为风水文化增添了些许的迷信色彩。至今,这种迷信思想还影响着人们对风水文化的看法。抛去风水中的迷信成分,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它,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玄机,如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便可从中受益。
1风水文化简介
风水,又称堪舆、相地术、阴阳术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古老的相地术。在古代人们根据长期对自然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及实际生活经验,而形成的一种有关住宅、村镇及城市等居住环境的基址选择及规划设计的学说,称之“风水术”或“堪舆学”。其实质就是在选址方面,对地质、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作出评价和选择,以及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采取的相应措施,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寻找到适宜居住或其他用途的良好环境。
在风水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水学的三大原则,即“天人合一原则”、“阴阳平衡原则”、“五行相生相克原则”。这些文化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塑造了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追求意境的中国传统古典园林风格,使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别具特色[1-3]。
2风水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
风水学中强调环境的整体性,清代姚延銮在《阳宅集成》卷中曾提及,要从整体的角度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园林的应用中,也充分考虑到整体布局,各个园区的功能与整体的关系,结合所在地的地形特点、风俗习惯等,合理利用周围地理环境,营造观赏价值高,又具有实用功能的园林景观。现就园林选址、建筑朝向和园林绿化这3个方面探讨风水文化的应用。
2.1风水文化在园林选址中的应用
风水相地之术对中国传统造园的渗透及影响,使得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焕发出独特的光芒。明代计成的《园冶》中记载:“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合宜”二字,不仅指出造园要因地制宜,而且也隐隐表明风水相地也要相“合宜”。《周易大壮卦》中提出:“适形而止”。在我国由于气候、土质等因素的差异,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园林建筑,例如西北的穴居式窑洞、西南的竹楼、草原的蒙古包、贵州山区的山石住房、华中平原的土建房等,这些都是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条件而建造的[4-5]。
《阳宅十书》中记载:“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说的就是选址,选择的宅院要左邻流水,右有道路,前有蓄水池,后有山体,这样的地方为风水宝地。其实不难想象,背山可以阻挡北来的寒流;面水视野开阔,可获得良好的日照;近水方便生活、生产;有路便于出行,具备这样条件的一种自然环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和局部的小气候。
在园林创作中,也要充分融入因地制宜的思想,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根据实际情况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以达到园林中所追求的“宛自天开”的境界。
2.2风水文化在园林建筑朝向上的应用
风水学强调城市与建筑要“面南朝阳”,即坐北朝南的朝向。这既有其文化背景,又有其合理的科学依据[6-7]。
从文化背景角度看,《周易·说卦》提及:“圣人南面而听天下”。人们称帝王统治国家的方略谓之“南面之术”,即源于此。故而中国古代的方位观念是前南后北、左东、右西。从科学的角度看,这种“面南朝阳”思想的产生,是由其特定的环境特定决定的。我国处在北半球,阳光多数时间从南照射而来,建筑面南而朝阳,采光效果才会最佳。建筑面南而居的选择也与季节风向有关,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盛行的是从西伯利亚而来的寒冷的北风,而夏季却是来自海洋的湿润的南风,这就决定了中国风水文化中的最佳朝向是坐北朝南。
除此之外,风水文化中还提出了一些朝向的禁忌,这些禁忌表面似乎带有神秘色彩,但实际上却是对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如《阳宅十书》中指出:“凡宅不居当冲口处,不居寺庙,不居草木不生处……”。其实仔细想来,也有其道理。以“宅不居当冲口处”为例,宅“不居当冲口处”是指宅院大门不正对着来来往往的大街的要冲。试想居住在一开门就会遇到迎面而来的车马行人的宅院里,会让人产生不安全的感觉。居住者长期受到这样的刺激,会引起心理恐慌,严重的话会导致各种疾病,这就有悖于人们所希望的“开门见喜”的好兆头。因此,在宅院大门的朝向上,尽量避免这一方向或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变。
2.3风水文化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
重视林木景观,营造绿化环境是风水绿化文化中的首要内容。众所周知,风水是一种相地之术,“相”即查看、审定的意思,按照风水的观点,理想之地必是绿化较好之所。在风水文化中,认为“草木郁茂,吉气相随”,良好的绿化环境,即成为“吉地”的必要条件。这体现了风水中绿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绿化植树的过程中,倡导植树护林,但强调植树要适量,不要求过多过密,而当应充分考虑空间的布局和植树的位置。如大门前不可种大树和密林,就包含了一些风水理念,其实从科学的角度看,门前种植大树、密林,影响阳光正常照射,但可在房屋两旁种植树木。又如风水中认为在庭院栽植杨树不吉利,细想之下,有其科学道理,由于杨树叶片较大,风吹动时声响较大,在庭院中栽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在风水学的应用上,对树木品种也有诸多要求,不同的植物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如桃树被传为五行之精,认为能制服百鬼,故而用以驱邪;端午节采摘艾叶挂于门旁,能起到驱毒辟邪的作用。在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上,要掌握气象变更规律,依四季变化分别种植适应不同季节的植物,以丰富园林的内涵。
3结语
园林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古典园林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我国的风水文化至今也有3 000多年的历史,将风水文化与园林应用相结合,从而使园林更具独特魅力,更是留下丰富的经验供人们探讨。该研究将风水文化更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园林建设之中,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4参考文献
[1] 陈堂启.论风水三大原则与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关系[J].安徽建筑,2009,16(1):18-19.
[2] 亢羽,亢亮.风水与建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3] 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 林端景.周易、风水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EB/OL].[2006-08-01].http:∥info.tgnet.cn/Detail/200608019343792815-31.
[5] 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周易风水范文6
堪舆从字面的解释是“坐在车上观山景”――听起来好像《空城计》的词儿。诸葛亮的《马前课》大致也是这个意思,总之是“俯仰天地,取诸怀抱。”
也有说法,“堪”意通“勘”有勘察之意;“舆”本指车箱,有负载之意,引喻为疆土与地道。所以堪舆有相地、占卜的意思。古人认为,堪为天道,舆为地道,堪舆为天地之道,其地位很高。堪舆为体,风水为用。
堪舆是周易体系中的上层建筑,与风水相比,堪舆在朝,风水在野;堪舆台阁,风水江湖;堪舆占形势,定方位,风水借形势,改方位;堪舆师通常为儒道大宗,风水师却鱼龙混杂;堪舆学术精粹,秘传甚多,风水庞大芜杂,良莠不齐。
周易是一种思想,堪舆则是思想体系中实现思想的方法。周易期待代替天地完成“大仁”,求得和谐根本,而堪舆则是在求仁得仁的过程中体会天地壮美,融入其中,说归于混沌也好,说法天象地也行,总之都很自然。
堪舆与西方占星术
中国文化也很人文人本,只是被过于漫长的封建社会搞残废了,不然西方哲学很难占上风。
西方占星术很容易吸引90后甚至OO后人群,因为来自微观。堪舆则来自宏观。
占星术从结果中推出概率,堪舆从概率中推出结果。
占星术从外向内让人感觉到世界的美,堪舆从内向外让人感觉世界的美。占星术因美而善,堪舆因善而美。
占星术让人来改变自然,堪舆让自然来改变自然。
堪舆的内核是《易》,不过有人认为堪舆多管闲事,是旧世界迷信,阻碍了中国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的创意和天才想象――说这些话的人,恐怕多数是接受西方思想体系的,没时间了解堪舆和易体系的玄妙精微。
山西的深宅大院
正统的堪舆,是一种关系,一种影响结果的因素;所谓的“气”,应该是一种相当于磁场的“场”,“场”存在,就能改变一些事物,产生“易”。
人们认识世界在改造世界为自己服务。《周易》革卦,彖日:“巳日乃罕,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侮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革就是改造,人们只有改造环境,才能创造优化的生存条件。虽然这在堪舆中稍稍落了下乘,但也算苦心经营,毕竟天造地设的洞天太少了。
改造风水的实例很多,四川都江堰就是改造风水的成功范例。岷江泛滥,淹没良田和民宅,一旦驯服了岷江。都江堰就造福于人类了。北京城中处处是改造风水的名胜。故宫的护城河是人工挖成的屏障,河土堆砌成景山,威镇玄武。北海是金代时蓄水成湖,积土为岛,以白塔为中心,寺庙以山势排列。圆明园堆山导水修建一百多处景点,堪称“万园之园”。
显赫一时的晋商家族,当年无一不在不遗余力地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营建老巢,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祁县县城的渠家大院、长治西白兔乡中村的申家大院、灵石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榆次东阳镇车辋村的常家庄园,都是晋商传之子孙的杰作。
晋商是中国很奇特的人群,清末国运衰竭的危难情况下,盐、茶生意照样如火如荼,尤其驼道上的茶叶生意,让俄国商人吃了大苦头。他们实在,敢拼,有魄力。若不是后期被追囤地以及相关产业被民国前后不断的革命闹腾光,恐怕还不至于萧条。山西的大院,也多少体现晋商的波动起伏。
山西大院多半南北坐落,却东南开门。这并非走偏门,而是为了青龙朱雀引入,走财兴旺。当地称之为“抢阳”。不过这种抢阳却让晋商后面的行为中略微自相矛盾――晋商外出,当仁不让,定然名播天下,而一旦从行商变成地主,家业便很难重兴。
不过东南开门也有好处,可以让晋商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做生意,因此晋商之名,天下震动。祁县乔家大院乔致庸的汇通天下,无疑是这一风水结构的受益者。
他们房间的床榻也大都安放东南,有着很强的自我暗示意味。另外,正因南北院落东南开门,而且南北结构偏狭,因此注定晋商的白虎凶煞位很难好好应付,一旦乱世,官司口舌不断是免不了的;另外,青龙位略狭,也说明生意变动很大,跌停涨停很难说。
不过这种结构也会带来一定好处,比如东南开门对壬癸水有所触动,故此,山西晋商圈子通常很重视教育文化等事,比如乔家就在包头、乌兰巴托等地设置员工培训基地,隐隐有了现代企业拓展训练以及职业学校的形态了。聪明优秀人才的培养,让晋商群体层面无形壮大。
不过山西大院外墙过高,却又造成自我封闭的格局。晋商对自己过于苛刻也容易影响向外看的眼光。
盛世还好,乱世则容易招致颓败。
此外,晋商大院格局主屋基本都是单坡顶,表面看起来是为了防御以及防风,或者肥水不流外人口,但深层的堪舆思路却是:主屋拱立,厢房若无水,则陷于空山寂寂,流水无情的格局,对财运影响很大。因此不论如何,也要把水引进来。另外,若是在大院外侧修护城河,一来和邻里生分,另外很是担心官府会记录在案,说不定哪一天就成了对景儿的罪状。
乔家大院的风光
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由小本生意起家,从闯荡口外的小伙计成长为垄断包头商业的大财东,包头城至今仍流传着“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俗语。乔氏家族的产业在第二代创业人乔致庸手中继续发扬光大,达到鼎盛,商行、银号开到了京津、东北、长江流域。徐珂《清稗类钞》中估计乔家共有资产四五百万两,事实上乔家的各类动产、不动产加起来应该有数千万两之巨,大约相当于现代的近百亿资产,这在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下,是一个难以置信的天文数字。
乔家大院座西向东,山位为酉兼辛;立向为卯兼乙。
酉山卯向为财局,大门在东南,则是金火通明,凭借柔和刚强毅力克敌攻坚,取得南方财运。而乔致庸的汇通天下正是在东南方获得巨大收益。
乔家大院北面三个大院,即逆旋八卦,由震卦(东方)、坎卦(北方)、乾卦(西北方)依次由正东向西北逆时针逆旋排列建造;南面三个大院,即顺旋八卦,由巽卦(东南方)、离卦(南方)、坤卦(西南方)依次由东南向西南顺序排列建造,最终交会于兑卦(正西方)。这是一种按照“太极”运行轨迹建造房屋的方法,属于古代高层次建筑规划师所为。可见山西大院主人们对居住的精心打磨。
《易经》堪舆哲学不但重视九、五、六、八等数字数理;对“三”数也非常强调,认为天地万物根源,均包含“三”的数理规律。
元朝北京城是由刘秉修和郭守敬两位天文学家规划设计的,明清时又经过多少代著名规划设计师的补充和修改。紫禁城愈来愈规模浩大,同时规划设计也更加合理和科学化,但众家的共同理念依据是“洛书”象数。九位数为南为人,设天坛、先农坛在此;一位数为北,置地坛于此;三位数为东为日,当设日坛:七位数为西为月,应置月坛;四坛中央是五数,为皇城所在。其主导数为“九”为天。关于用“九”例子,在故宫
建筑设计中,比比皆是。可见河图、洛书文化,在中国古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在中国古建筑营造中,只有皇帝才能用“九”、用“五”;一股中下层阶级只能用“三”。祁县古城为三重城檐,县衙门为三开间,佛寺道观设三大殿;园林亭子多三重檐,院中有三重门;建筑小品中有三叠泉;乔家大院的“三进五联环”院落:进正房需登三次三阶台阶,十三个头的旱斗子等等,均是“三”数在主导一切。
乔家大院的正房,多按坐北朝南布置,主要考虑采光需要。宅院内东西南北都要建房,称“宅俱全”。
另外,引申含义却相当韬晦:坐西向东。利用西方杀气冲击本身正位,就算有财也要乖乖听话。也有个“潜龙勿用”的道理。
现代版本的翻译都认为潜龙勿用是“时机来到,如龙潜深渊,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很明显这里“勿”的意思是“不”。
但是在古代,“勿”却还有非常多的意思,我们查《康熙字典》可以找到“《说文》: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杂帛幅半异,所以趣民,故遽称勿勿。”“勿”就是旗帜,大夫、士所建旗帜,半赤半白,用来麾集人众。那么“潜龙勿用”的意思就是:“有道德有文化的人会像一面旗帜一样聚集众人,得到众人的拥护和爱戴。并能产生榜样的作用来引导大家。”看来乔家大院的学究当真不少,至少能借助大院的格局,说出这些话,而这些正是商人们非常迫切的人才观与自我标榜。
远远不止!《集韵》中的解释。“勿,又通作物。”如果这“潜龙勿用”中“勿”做“物”解的话,意义就跟乔家大院非常相似了,后来在元代周伯琦的《六书正伪》中查证:“勿,事物之物,本只此字,后人加牛以别之。”所以“潜龙勿用”之意为“具有天地之仁爱和能洞明世事的人,会利用万物,充分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看看,晋商不但懂得做生意,对格物致知倒也明察――虽然可能是先生帮忙鼓捣出来的。
看起来只是“山西老抠能聚财”,但每个字都有讲究――山则聚气;西东则不冲击青龙位,向官府表示诚意;老则是谋算深远;抠虽然难听,但也是现代企业标准化管理雏形;聚财云云,则从大院的结构,可以推演出房子主人是多么小心谨慎格物致知,一门儿心思做生意。
东方的感悟体系
勾心斗角,本来是古代建筑中含有易哲学的技术。而《易经》,在古代则是《周易》《连山》《归藏》的总称。周易是天人总纲,连山是堪舆,归藏是术数。可惜后面两个失传,估计是秦始皇以及汉武帝干的坏事儿。
“勾心斗角”的本来意思。以一根承重柱为中心,周围支梁都采用一种“勾”的方式嵌在承重柱上,而每个角都像“戈”在争斗交架在一起那样的方式。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而且有效的建筑方式,从秦一直用到清,哪怕是世界最大的木质建筑――故宫太和殿也是采用这种方式。没有用到一颗铁钉,这可以称之奇迹。可是数千年过去,却没有相应的理论延伸――高手们都忙着给天家打短工去了。这可怎么得了?
东方的感悟体系被西方远远抛开也就这几百年,而西方就获得如此长足的发展。虽然2012之后,被称为太阳系准则的某些文明可能如期而降,那时候中国体系的易可能会成为普世哲学,但至少我们在此之前也已经吃亏三百年了。
不过要是从文明来看,中国的感悟体系衍生出来的琴棋书画等,的确是西方难以企及的文明高度。齐白石作品已经逐渐超越毕加索梵高就是证明,卡斯帕罗夫被学围棋的少年改行国际象棋之后几年就逼和也是证明,鹅毛笔乃至钢笔连西班牙人都认为粗鄙不堪,中国书法当然是西方无法模仿的,钢琴小提琴交响乐的感官能否赶得上古筝的震撼?网络上经常说:“再牛逼的肖邦,也弹不出老子的悲伤”。
堪舆同样也是东方感悟体系中的高山,只是因为易经过于大逆不道挑战皇权,故此被镇压之后只好乖乖在民间忍耐。低下的地位和谋生环境不得不损害了易经、堪舆体系的发展――哪怕是伴随在皇帝身边的高人也不敢多嘴。
堪舆来自易经,兴于道教。道教主张“重人贵生”(尊重生命,善待万物),堪舆就是能够完成愿景的手段。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字面意思是天地本就没有仁慈,不会偏爱人或者牲畜花草,在天地眼里全部和用草扎的狗一样。世人不解其意却蔑老子言语刻薄,以为是郭德纲来了,可老子的真正意思是:不因为有人的存在就轻视了猪狗等世间其他的生命,殊不知这才是天地真正的仁爱。
堪舆就是这种求和谐的易文化。
堪舆的和谐观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句诗是讲述汉文帝刘恒深夜召见学者贾谊秉烛夜谈,询问内容不是治国而是鬼神的故事,用来讽刺统治阶层的不作为。李商隐对汉文帝刘恒很有意见,觉得他还不如穿越到现在,写一本《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就好了,何必这么唠唠叨叨?
但是李商隐还是高度不够,汉文帝出身寒素,当然知道治理苍生的重要性,不然怎么能开创“文景之治”?但人治苍生,天地谁来管?实际上汉文帝很可能召见贾谊,询问关于长沙那边长江水系综合治理之类的事情,可惜贾谊不是李冰,没有都江堰的本事,可能瞠目以对,然后劝皇帝“您还是消停点吧。”
古今代沟,大抵如此。
堪舆研究的就是调节天地中不合理的“场”,给人类一个合理的居住“场”。不合理的气场,通常是人类看不到的空间。比如山西地下矿藏丰富,而这是堪舆很忌讳的事儿,但为什么山西人居没受多少影响?煤矿的前身是生物遗骸,而且是相对稳定的遗骸堆积,故此场并不强烈刺激人,相反对人还略有激发。而要是重金属矿,那就难说了。
所谓鬼神,就是不适合人居的“场”,体现出的能量波动。汉文帝用心良苦,却被李商隐这位暗恋道姑的文人风言风语,看来八卦自古都不让上层建筑喜欢啊。
堪舆是“极其丰富全面的了解勘察”,是寻找规律的过程。比如两个人猜拳,除非你如江湖骗子必读的《英耀》般察言观色,通常都会判断这是一种无序。
了解物理的朋友会想到一些东西,是什么?不错!“薛定谔猫”,大名鼎鼎的“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除非进行观测,否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
堪舆学告诉我们:除非进行极其丰富全面的了解勘察,否则一切答案都不是真实的。
佛学告诉我们:因果,无因即无果。
法家告诉我们:对于不讲道理的,就无需讲道理,棍子和绳子是最好的办法(对付无序最好的办法也是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