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底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坚守底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坚守底线

坚守底线范文1

底线,也就是一个人的道德的极限,坚守底线,洁身自爱。底线是善与恶的一道界限,不可跨越。底线之前,便只是善,而在底线之后只有恶。

或许有人问,底线是河?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一种约束,不可跨越。更是一个人坚守自身,不被世俗给所污染。更是众人皆醉唯我独醒。

坚守自身,底线便是一道防线,保护自己的品格,不乱意而为,为善而行。坚守底线,无疑是架起一座高城来保护自己。保护自己弥足珍贵的品格。让自己不乱起来。

不乱他人,坚守自己的底线,便是晴天下的阳光。底线在心中始终埋藏着,在最后的那一刻别忘了自己吧!

坚守底线范文2

[关键词]道德底线;社会良知;江湖义气;中国梦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CTY001)。

一、探寻电影制作创新:技术与叙事意义上乏善可陈

《特殊身份》(Special ID)是2013年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等制片商联合制作,甄子丹、安志杰等人主演,霍耀良执导的一部警匪动作片。影片讲述了香港警察卧底陈子龙缉拿悍匪、扬善惩恶的故事。猫捉老鼠,警察捉贼,天经地义,也是香港警匪片一以贯之的文化意蕴。一部叱咤影坛的《无间道》远渡美利坚即是明证,能够被好莱坞用欧美社会接受的文化认知模式翻拍,已经指明香港警匪片独树一帜的电影艺术或民族文化竞争力,一个城市、区域抑或民族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典型案例,也是特指香港这一地点历史生成的独特社会文化生活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港人治港,港人或在港片商拍摄的香港警匪片,具有社会文化叙事的纯正性和合法性。内地片商主导拍摄港片这一行为事件本身,换作具有标志性电影风格的港片时代,是一件让影坛尴尬的事情。

伴随祖国这17年来两岸文化交流的突出成就,内地影迷的港片情结已不再满足于租借“古惑仔”系列录像带,而是寻求破除“文化折扣”(Cultural Discount)方面的强烈诉求,这种大众文化诉求的实现具有复杂的社会进程背景。从受众的角度而言,受到两岸社会体制和文化差异的影响,除了一些激进青年或“痞子蔡”无业群体,大部分受众很难认同香港警匪片呈现的风格、行为和价值观,影片消费力大打折扣,受众期待经过本土化处理(文化转换)的境外产品。从市场的视角而言,近年来内地电影市场以票房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让片商追求多元化的文化风格,丰富的电影题材,考虑受众的实际需求,成为一种良性状况的市场进步行为,致使片商从本土视角再现港片文化风格的愿望日趋强烈。

在电影制作创新意义上,影片为破除“文化折扣”魔咒,以“自己人”可以接受的逻辑,或者说电影审查体制机制能够理解的范畴,讲述了想象中久违的香港警匪故事,这或许是惟一值得认可的本土化创新之处,此外在技术与叙事意义上乏善可陈。对于技术运用而言,除了刀光剑影、疲于奔命、赛车追逐中的“蒙太奇”技术应用,影片无处发现好莱坞技术“奇观”,哪怕“子弹时间”技术的延时审美体验,抑或是武斗枪战戏份中融入技术元素的构思创意,仅仅是传统学院派电影拍摄技法的全景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电影重伦理叙事、轻技术应用的思维定势和现实状况。

对于叙事结构设计而言,采用了直叙一贯到底的方式,辅以插叙主人公陈子龙的人生“回忆”,以便让剧情叙事更完整、更饱满。影片没有设计太多的伏笔和悬疑,甚至陈子龙的卧底身份也提前亮底,影迷期待的“阴谋论”或“终极时刻”化为乌有。影片叙事趋同于《虎胆龙威》系列,在刀光剑影、擒拿格斗、步步惊心、扣人心弦且不断变化的荧屏故事中推进叙事过程。犹如一个“眼睛跟不上屏幕的视觉文化产品”,只是实现过程不是倚靠技术特效的展示,[1]而是以一种落伍的电影制作模式或变通技法,即剧情叙事节奏的提速来实现的。此外,在影片创设的文化语境中,力求呈现香港警匪片特有的“古惑仔”和“大排档”形象,不论是在香港街区这一文化身份的界定和表达上,还是长毛熊、波王坤(坤哥)、成哥、大声发等角色的命名和行为上,均力求再现纯正的港式文化风格。其中也掺杂了港式与内地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镜像,具体反映到陈子龙与内地警察方静的认识分歧以及做事风格的迥异上。

二、坚守社会道德底线:从“江湖义气”到“社会良知”

这是一个“小时代”,没有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也没有全民瞩目的“当代问题”,任何民族化、地方化的文化生产都化为记忆的断片,有些是破罐子破摔,对现实深感无奈;有些则是装腔作势,尝试建立文化霸权。正所谓零零碎碎、纷繁杂芜。对于沧桑百年、不断求索的中国人民来说,或许正处于一个社会文化急剧转型的“大时代”。社会道德传统分崩离析,社会文化新秩序亟待建立。如果说香港警匪片中融入“古惑仔”文化叙事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传统,那么伴随香港城市文化的同质化发展,以及两岸统一后香港社会文化日趋规范化,而逐渐褪去了往日的光泽。不只是香港有“大排档”街区,首尔、广州、深圳等地也有牌坊无数的灯红酒绿,旅行者仅仅是在想象成分上,享受港式“大排档”的文化渲染。影片叙事中已难寻“江湖义气”,猫往死里逮耗子,警察废寝忘食地抓罪犯,罪犯拼老命地搞钱,不说拜金主义,至少透露一股浓郁的实用主义和功利色彩。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电影难逃历史“魔咒”,委屈于大众的口味制作,在满足趣味消费的同时,更注重整体文化氛围带来的审美。[2]或者说近年来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刺激国人脆弱的神经,一些影片(例如《搜索》)展现了当前中国社会严重的道德焦虑现象。[3]

陈子龙很难说是《天下无贼》中的那种充满浪漫色彩的“贼”,充其量是一个懂行规、知规范、行孝道的“武夫”。影片也无法建构诗意升华的道德情境,惟有对中国社会现实的人性感触,尝试坚守社会道德的底线良知。大街上一字排开的阵势,义气冲动贯通全身血液,在梦里回忆起这一幕。或许可以归结为学校教育的骄人成果,诸如“不要讲什么哥们义气,管好你自己”,“哥们义气可以当饭吃吗”,“江湖义气、流氓匪气”等话语训诫。影迷们可以清楚看到,曾经敢作敢为、叱咤风云的“扛把子”,变身为西装革履并且拥有“大产业”的商界大佬。“小混混”已经失去了往日赖以赢得人格尊重的观念土壤,或者说“古惑仔”自我认同的优越感,“很拽”“很拉风”“很有安全感”的义气观,已经淹没在经济全球化的洪峰下,淡化于“有用”抑或“无用”的利益判断中,这不得不说是社会转型的真实写照。吊诡的是,对“古惑仔”系列电影的负面批评并未随着社会进步发展而成为一种思想共识,[4]反而平添了对背信弃义、道德沦丧、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的更深追索。

一些先进文化的代表不仅无法再代表先进,甚至连最基本的地域认同都无法保存了,为了GDP和金钱荣誉,祖宗、先人、传承,什么都可以扔掉。[5]这种变化是基于香港自身文化的褪色或变异,棱角已经磨平了,还是基于、两岸统一的文化感染。无论从制度规制、经济援助、社会治理、文化交流等方面而言,内地对香港城市发展的辐射力均不容小视。尤其是在内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香港各界主动参与中国梦崛起的“黄金时期”,这种文化互动与渲染的过程将更加深刻彻底。影迷们也可以看到,影片中那些难以逾越的欲望沟壑,那些激发躁动的纸醉金迷,那些所谓梦想的人生归途,都回归到“道德底线”和“社会良知”的诘问中,哪怕让电影丧失剧情的“紧张感”,更富“流水账”色彩一些。影片抛出了道德问题,却无法告知答案,让观众自己去解构逻辑,走出压抑内心深处道德良知的心灵迷宫。

陈子龙率“兄弟们”给老母过生日,令其“小弟”保护老母的人身安全,这是对传统孝道观的坚守。但在“人人享有出彩机会”的新时代,“小弟们”的人生和家庭安全怎么办?占领道德制高点背后遮挡住的人性“阴影”,哪些边缘价值是被我们淡忘的?处于价值观分裂时代,影坛精英建构了《天下无贼》《集结号》等“道德神话”,也炮制了《非诚勿扰》《人再途之泰》等“消费盛宴”,在道德“两张皮”(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影视话语秩序中,很难说有折中的巧妙迂回选择。不可否认电影艺术的社会道德建设责任,不容置疑《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主旋律榜样电影的感染力,[6]社会正能量能够建成道德基础,反面叙事也不代表失效的道德建成路径。影片摆脱了香港警匪片中展示人性“丧心病狂”丑陋一面的固有模式,在“社会良知”这一认知框架中画了一条线,试图建立影像对于社会价值观的示范传播效应。Sunny对陈子龙的老母下狠手,因为一句触动良心的话撒手,“我儿子已经没有亲人了,无论什么我都帮他扛。”如果北京女童被摔案、复旦投毒案等恶劣犯罪事件的行为人,能够理解这一社会镜像,会作何感想,又会改变一些什么。

三、中国梦诠释:讲述别样精彩的中国故事

影片从剧情开始就能猜到结局,一个皆大欢喜的美好未来,带有中国电影制作的文化烙印。不同的是,以往港片中卧底身份的结局都没有好下场,陈子龙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披荆斩棘、九死一生,博得人生出彩的机会,最终实现名正言顺的警察身份这一人生梦想。正如《特殊身份》片名一样无厘头,因为“现在当警察不靠英文,都讲普通话啦”,“有疤也能当警察”,陈子龙算是特殊情境下的特殊警员了,影片算是狠狠娱乐了观众一把。故事的美好结局再现与诠释了中国梦的精神力量,现实残酷,梦想为真。同样,对于中国电影转型发展和“走出去”战略而言,讲述了别样精彩的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 TIM BLACKMORE.The Speed Death of the Eye: The Ideology of Hollywood Film Special Effects[J].Bulletin of Science,Technology & Society,2007(05).

[2] 包燕.娱乐诉求与道德诉求的失衡――重新审视张石川电影《劳工之爱情》之大众性[J].电影文学,2009(12).

[3] 杨光生.透过《搜索》看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焦虑[J].电影文学,2013(23).

[4] 项羿,王莹.“古惑仔”系列影片中的“朋党”亚文化剖析[J].电影文学,2008(23).

[5] 肖知兴.内地、内生与内心[N].经济观察报,2014-03-24(43).

坚守底线范文3

一、追问:当前英语课堂最缺的是什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认真品味这段话,我们发现:英语课程不仅仅是知识和资源,还承载着培养意志及提高人文素养等多种功能。

几乎每一个有大爱之心的教师都已经发现,当今的初中英语课堂不缺知识,不缺空洞的说教,不缺教师“独白式”的演出……缺什么呢?缺少温度,缺少期望、尊重和唤醒,缺少对生命和心灵的抚慰。英语课堂必须从如此危险的立场中撤退出来,否则师生将越来越走向沉重和荒芜。

二、慎思:初中英语课堂的合理定位

既然英语课程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单调的存在,那么就很有必要审视时下的英语课堂生活。课堂是否把儿童的快乐、尊严、活泼、道德等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这是衡量课堂教学本身是否关注情操陶冶、是否渗透人文教育的标准之一。美国教育家托德・维特克尔在《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十四件事》中曾经说:“优秀的教师关注期望,而另一些教师则关注规则,而最差劲的教师则关注破坏规则后的惩罚措施。”的确,弥漫着强烈的期望感的课堂,才能紧紧抓住学生心灵的触觉和情感的触角,才能从个性、心智和视野多方面去滋养学生。

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强调在教学中除知识之外能在课堂中加入课外的因子,甚至加入校外的元素,取舍之间,有延展,也有分寸,开拓出一片更丰富的空间。同时,我们强调师生迈向未知旅途时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强调师生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全过程。

三、理想:“人情味”不可或缺

新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提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从这些字里行间,我们发现:新课程特别注重“全人”概念,特别强调一个人的能力、体验和情感发展的内在要求。鉴于此,我们提倡打造“人情味”的初中英语课堂。

第一,创设一个温暖的学习场。课堂上师生应当联手从空洞、机械、呆板的说教方式中回归生活,提倡尊重和唤醒,并启发学生能够发现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充满敏感、好奇与冲动。

第二,创设一个民主的创造场。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演讲、英语角、主题班会等。教师应切实打开过去学生头上的英语“紧箍咒”,学生只能囿于其中,伸不开拳脚的现象就不复存在。

第三,创设一个活泼的实践场。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之,创设具有浓浓“人情味”的初中英语课堂应该成为我们坚守的底线。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真正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发展“菜单”。而这份“菜单”中,切不可少了“人情味”这样一个教育的潜在“维他命”。

坚守底线范文4

廉洁从教,坚守底线

走进办公室,看到地上有个绿色的手提袋,看起来很精致,里面躺着两盒茶叶。拿起来一看,挺不错的两盒茶叶,里面塞了两张纸条,写的什么记不清了,大概意思就是对指导毕业设计表示感谢,然后就是希望顺利通过毕业设计等等。可能是昨天指导毕业设计的时候,不够耐心,语气太重了,有两个学生因为做的太差,极度缺乏安全感,害怕自己不能顺利毕业,所以出此下策。打电话确认后,将两名学生叫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项规定”、“两学一做”等角度出发,进行了深度教育,两名同学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事情过后,细思极恐,教师是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教师在学生眼中什么形象?

教师,曾经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等数不清的溢美之词。小时候,经常听到这些词语,觉得教师就是神圣的,伟大的。现在听到更多的是“幼儿园虐童”、“有偿补课”、“大学校园”等令人闻之震怒的新闻。教师真的已经如此不堪?当然不是,大多数的教师还是好的,只是极个别教师的某种行为,败坏了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其中传道放在首位,教会学生“懂道理”是最重要的,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思想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是教师道德人格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品德败坏的教师教不出懂道理的学生。如果教师道德败坏,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因为他影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是国家的未来。作为教师,可以在物质上“谦卑”,但是灵魂一定要“高傲”,也许教师没有别人的风姿卓越,没有别人的丰厚物质回报,但是教师的脊梁上支撑着祖国的未来,双手托起的是成千上万家庭明天的希望。作为教师不能妄自菲薄,要明白肩上的使命,更要清楚自己的责任,要以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引领学生。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其授课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心智已基本成熟,即将踏入社会,对社会有了一定的判断,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后阶段。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相互交织。各种社会不良风气正在侵蚀着大学校园,如果学生再看到自己的老师毫无底线,品德败坏,这将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进入社会之前,要给他们上好最后一堂课,思想品德的教育比知识的教育更加重要,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将是未来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这个角度看,高校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要通过一言一行影响和改变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朗朗乾坤和风清气正,干干净净进入社会,逐渐使社会风气越来越好。

孟子曰:“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教育我们要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立足岗位,以务实的态度,勤奋的精神和廉洁的作风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为了教育的理想,为了理想的教育,坚守师德良知,廉洁从教,坚守底线,让我们在校园这块圣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祖国培育更加可靠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坚守底线范文5

【关键词】低碳;园林绿地;植物

1.低碳城市产生的原因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大量事实表明,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目前,科学界已对气候变化达成以下共识:就近百年的气候变化而言,温室气体的影响非常重要,而二氧化碳(CO2)是温室气体的最主要成分。

尽管全球城市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但人类约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另外,城市消耗的能源占全球能源消耗的75%以上,城市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排放温室气体的80%左右。以上研究表明,城市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所在。因此,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2.实现低碳园林的手段

园林绿地对实现低碳城市有突出的作用。居住绿化用地及公共绿地占城市园林绿地相当大比例,可通过采用以下手段实现园林低碳运营。

2.1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及其生长的园林绿地是城市重要的自然碳汇,同时也是唯一不消耗能源的碳汇方法。相对而言,其他的人工碳汇方法在碳捕获和固化过程中往往需要付出能源消耗的代价,有时甚至会增加碳排放用。园林绿地对于维持城市区域碳氧平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园林绿地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并将之转化为有机碳储存在植物根茎或土壤中,同时释放出O2。

可通过增加建筑的植物栽种面积、利用植物净化水质、建立立体植物群落、大量使用乡土树种等方法实现低碳。

2.1.1建筑屋顶及外墙种植植物,不但能增加植物栽种面积、降低建筑能耗,而且能美化景观。

上海世博主题馆东西立面设置垂直生态绿化墙面,面积达5000平方米。夏季,可利用绿化隔热外墙阻隔辐射,并使外墙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降低传导;冬季,既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辐射热,同时可形成保温层,使风速降低,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

2.1.2实验证明,在治理湖水,净化水质,恢复水体生态环境时,水生植物扮演着重要角色,水生植物群落的形成为野生水鸟和鱼及水中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柄居地,正是由于这些水生动植物的不断繁衍和相互作用,使水体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水生生态环境。

2.1.3自然的植物环境是由乔灌草垂直搭配而形成的生态群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涵养水分、保持水土、减少地表径流、促进大气中水循环。

2.1.4由于乡土植物经历过长时间的风雨洗礼,经受过各种恶劣气候的考验.通过自然竞争方能生存下来,不仅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易于成活和管理,而且在成本方面也比较低廉,相对而言,是比较理想的首选植物。

2.2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园林中的硬质铺装应改变过去迅速疏导路面积水的做法。应用透水型铺装使雨水回渗地下。如在停车场采用嵌草路面,提高雨水的下渗量。收集后的雨水可汇入城市公园的湖泊湿地之中,经生态净化后渗入地下,补充城市地下水或者作为中水作景观用水及植物灌溉之用。

屋顶花园可同时结合雨水收集系统使用,既能保证屋顶花园绿化的成活率.又能增强本身收集雨水的能力,节约、高效。世博中国国家馆屋顶上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利用天然的雨水进行绿化浇灌、道路冲洗。

2.3园林材料

绿色建材是最典型的低碳材料。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类身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在园林绿地中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建材,不仅可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与能源的消耗,而且还可以减少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例如塑木,有着天然木材的外观和质感,没有自然木材有节疤、易龟裂、易变形、怕水怕火和易腐蚀等缺陷。而且,塑木的成本大约是木材的1/4-1/3,但平均使用年限却要比木材使用时间长5倍以上。最重要的是可以100%回收循环利用。

另外,地方材料也是一种低碳材料,因为地方材料的选用能减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对废弃材料的再利用,不仅能够从源头上间接减少园林建设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而且还可以直接减少园林建设所产生的垃圾以及处理这些垃圾的费用与能耗。

2.4使用可再生能源及节能灯具

当代园林建设中的照明系统、喷泉水景等对能源的消耗巨大。因此要实现低碳就需要在园林营造过程中引入新的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发电、生物热能技术等,并大量推广采用节能的设备。根据园林绿地所在位置,因地制宜地设置太阳能板及风力发电设施,把太阳能、风能转化为电能供绿地使用。生物热能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供能源,还能产生生物肥料,一举两得。LED灯比传统的白炽灯、节能灯节能效果更加显著,虽然初期投入较大,但长期运营成本低,应推广采用。

2.5节能建筑

园林建筑尽量结合地形,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减少能耗。南方建筑布置为坐北朝南,通风效果优良,西面减少开窗面积,适当增加墙体厚度可降低热幅射。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能源的散失。具体措施包括隔热玻璃、双层玻璃、中空隔热金属板等比较传统的办法。同时,可探索运用一些新颖的办法,如外墙水幕隔热、双层外墙爬藤植物隔热、外部可移动遮阳棚等。能源利用上,可在屋面、外墙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技术,为建筑提供强大的能源,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实现能源自给。

坚守底线范文6

1、广州地铁3号线首末车时间 :主线6:00-23:30,北延线06:00-0:08。

2、广州地铁3号线(Guangzhou Metro Line 3)是广州地铁第三条建成运营的线路,于2005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首通段(广州东站至客村站),2006年12月30日开通运营一期工程(广州东站至番禺广场站、天河客运站至石牌桥站),2010年10月30日经拆解开通运行北延段(机场南站至体育西路站),标志色为橙色。

3、广州地铁3号线,线路起于天河客运站,途经天河区、海珠区和番禺区,贯穿新中轴线区域、番禺区新城区等区域,止于番禺广场站;北延段起于体育西路站,途经天河区,白云区和花都区,止于机场北站,地铁大致呈南北“Y字形”走向。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