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休闲方式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休闲方式调查报告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模式;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C918.3
文献标识码:A
扬州大学,女生:每月300-500元以下的占8.7%,500-800元的占69.6%,800-1000元以上的占17.4%,1000-1200的占2.3%,1200以上的占2%,其中她们中的91.0%把主要消费用于饮食和服装。
她们的消费分配为,基本的生活费用(食,行)占30%,学习消费(上网学习,了解最新信息,买些杂志,报纸等书籍)占15%,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衣服和化妆,旅游,娱乐)占39%,人际交往的费用(人情,恋爱)占17%等几个方面。
男生:每月300-500的占26.7%,500-800的占46.7%,800-1000的占13.3%,1000-1200的占13.3%。
他们的消费分配为,基本的生活费用(食,行)占30%,学习消费占4%,休闲及娱乐费用(衣服,上网玩游戏,旅游)占30%,人际交往的费用(人情,恋爱)占36%。86.7%吧主要的消费用于饮食。其他消费的占13.3%。
书籍方面:50元以下的占总调查群体的44.4%,50-80的占27.8%,80-100的占27.8%。
更换手机频率:从未换过手机的占8.3%,3年换一次的占38.9%,2年换一次的48%,一年换一次的为4.8%。
手机费用:30元以下的占总调查群体的11.1%,30-50的占63.9%,50-70的占2.8%。
服装的花费:100元以下的占总调查群体的48.6%,100-200的占32.4%,200-300的占16.2%,300-400的占2.8%。
娱乐费用:100以下的占86.1%,100-200的占13.9%。
请客花费:50元以下的63.6%,50-100的占30.3%,100-150的6.1%。
上网费用:上网费用为30以内的占69.4%,30-50的占25%,50-80的占5.6%。
是否拥有电脑:有电脑的占62.2%,没有电脑的占37.8%。
学习花费:20元以下的占5.4%,20-50的占16.2%,50-80的占10.8%,80-100的占21.7%。100以上的占45.9%。
化妆品花费:100元以下占62.2%,100-200的占18.9%,200-300的占8.1%,300-400的占10.8%。
每月的交通费用:20元以下的占75.7%,20-30的占8.1%,30-40的占2.7%,40-50的占5.4%,50以上的占8.1%。
旅游费用:200以下的占59.5%,200-300的占18.9%,300-400的占10.8%,400-500的占2.7%,500以上的占8.0%。
是否网上购物:网上购物的占48.6%,不在网上购物的占51.4%。
一、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由于个城市的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大学生的生活费用也不一样,可能由于有的来自于农村,而有的来自于城市,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每个月的平均消费要比农村高200元左右,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每月的基本消费基本都用于饮食,还有一部分的书籍,而城市的学生除了饮食外还有很大部分用于服装以及娱乐等。
二、当代大学生的书籍花费。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增多,大学生的书籍方面的花费日益减少,近一半的群体在书籍方面的花费为不到50元,剩下的一半在限制在100以内。
三、更换手机频率。手机作为当今校园中主要的通讯工具,手机的款式日益独特、个性,功能也日渐多样化,手机市场日趋完善和成熟,价格的变动时间较短。这一系列的手机的变化都为大学生购买及更换手机提供了机会。大学生更换手机频率基本为2年或者3年一次,也有少部分甚至1年之内就要更换手机。
四、大学生的手机话费。手机在高等院校中已普及,手机费用已经很适合学生的消费,尤其是学校的营业厅频繁的推出各种套餐,大学生每个月的手机花费基本水平在30-50元。
五、服装花费。由于大学生处于属于即将就业时期,也是对自身的形象投入特别关注的年龄,对服装的要求开始特别重视,所以在服装方面的花费在消费中占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基于大学生基本属于纯粹的消费者,基本的水平维持在每月100左右,100元以下占近一半的水平。100元和200元之间的占3分之一。
六、网上购物日益普遍。随着网络的日益繁荣,人们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利用网络资源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网上购物也逐渐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当中,已经有一半的大学生在网上进行购物,购物的项目大多为服装和皮包等。
七、大学生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消费―大学生闲暇生活中的主要工作,而且闲暇时间多数参加的是娱乐性质的活动,逛街,K歌,溜冰、自习自修、读消遣杂志、读一些文学作品,书法音乐绘画等,这些活动大多都需要生活费用的支出,因此这部分消费在大学生当中占相当的比重。
八、大学生的学习消费。学习消费主要包括,上网学习,了解最新信息,买一些自己需要的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以及杂志。报纸,还有就是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辅导班。大学生的学习消费主要集中于购买图书上,教学参考书,英语和计算机等考试用书上,考证消费今年在大学校园里已悄然升起,大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出国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等等,名目繁多,相应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也自然不菲。
九、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费用。人情消费现在日益重要,主要表现在请客方面。学生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人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奖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这项消费基本维持在100之内。其中50以下的占63.6%,50到100之间的占3分之一。
大学生的消费数额越来越大,增长趋势也越来越快,有的甚至提倡超前消费,面对这种现实,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量力而行,不要攀比,多向一些该花费的方面消费,譬如学习方面,毕竟学生仍属于纯消费群体。消费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消费的行为、特点和方式,将左右和引领整个社会青年的趋向,所以大学生应该培养成科学和谐的消费观念。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
参考文献:
大学生休闲方式调查报告范文2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一)
20xx年5月8日至15日,本人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理工大学的全日制在读本、专科学生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从消费意向、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上一定程度解读了目前大学生们的消费现状和消费趋势。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其中本科类院校学生30人,专科类院校学生20人;男生25人,女生25人,男女比例约为1∶1。
调查结果一 吃饭穿衣花钱最多
相关数据: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1% 调查和数据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大方面。
其中,在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两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1%。其他方面,休闲娱乐占6.1%,与学习相关的各方面支出占4.3%。尽管食物支出仍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支出之一——约47.7%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四成,约24.1%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五成——但另一方面,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面聚餐的费用也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一些价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尤其是校园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根据结果分析,作为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在被调查的女生中,近三成拥有价格在300元以上的品牌服装。
调查结果二 恋爱花费每月百元
相关语录: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
如今,“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已成为不少校园爱情男主角的忠实信条。 “尽管我们俩出去玩都十分节省,每个月还是要花费100多元钱的。”某一名大二男生说,他和女朋友都是农村的,而且是初中同学,尽管经济不宽裕,但两人要是出去玩,买个糖葫芦、冰淇淋还是经常的。
“其实,有很多大学生都在谈恋爱,只不过有的人不愿意承认而已。”另一大学生说,有些学生之所以“保密”工作做得好,主要是担心万一走不到一起,会遭到同学笑话或非议。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两成(19%)的学生承认有男(女)朋友,其中有30%的“男主角”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约有200元。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恋爱费用的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更多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
调查结果三 聚会聚餐最高数千
根据结果分析,作为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社交是很重要的,往往为了面子或者大气就到上着几千元的餐厅去请客吃饭。
调查结果四 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尽管爸爸、妈妈都是工薪族,但还是尽最大努力供我上学。”昆明理工大学大三某一学生说,看到父母为自己上学花费很多,心里也感觉很是愧疚,但毕竟自己还没有上班,不能挣钱。假期打工挣的那点钱,贴补一下平常的生活还行,要是自己供应自己上学,确实十分困难,“没有办法,只能靠老爸、老妈了。”他说,只要自己能上班挣钱了,会全力回报父母的。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经济消费水平、消费构成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和差别,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3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1800元,年消费支出均值为4963.96元(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这其中有93.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据分析有63%倾向于冲动型消费,女生在这方面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有30%多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9.9%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型消费,而大部分(55%)的大学生则说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
总述(分析报告):
大学生多数是自进入大学开始,才更多的拥有选择消费的自主权。有了更多消费自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能否处理好,将关系到整个大学生活。消费的安排直接的影响生活的质量,毕竟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来自家长,基本都是有限定的。不合理的消费会打乱个人的生活秩序,影响学习生活。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直接体现了其生活观、享乐观、人行价值等价值观,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他们走出消费误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二)
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19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见图1)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具体见图2)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具体差异见图3)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19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详细可见表)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 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大学生休闲方式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 家庭收入 经济来源 消费水平 消费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112-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大学生早已成为社会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与主要生活消费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部分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却与自身实际收入情况相比,表现出了非理性的倾向。很多大学生没有一个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方法,甚至存在不少大学生盲目攀比,挥霍无度,不切实际地追求物质享受。虽然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大多数还不能让自己的经济独立或完全独立,仍然需要依靠父母的经济支持。面对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将直接关系着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消费的具体情况,分析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成为我们组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资料收集
2010年11月―2011年3月,本小组成员在王娟老师的指导下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好相关资料,充分做好前期准备。
2011年4月―2011年6月,本小组成员根据前期小组分工安排与时间情况相结合,对之前收集的问题材料进行筛选、分析、汇总,最终形成了针对四川文理学院在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紧接着在学院内开展了一次充分考虑年级、宿舍类型(空调房、普通房)、专业(艺术类、非艺术类)等变量的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50份,回收1000份,有效率95.24%。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月平均收入状况
调查表明被调查的大学生家庭月平均收入状况如下:家庭月收入在1999元以下的同学人数占有效问卷总人数的23%,家庭月收入在2000~2999元的同学人数占有效问卷总人数的25%,家庭月收入在3000~3999元的同学人数占有效问卷总人数的38%,家庭月收入在4000~4999元以上的同学人数占有效问卷总人数的9%,有5%的同学家庭收入在5000元以上。由此可见,月收入在3000~3999元的家庭所占比例最多,这一数值基本代表了我院大多数学生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
(二)经济来源
调查表明在有效的调查问卷中有43%的同学主要经济来源选择的是“家庭供给”,有12%的同学选择的是“奖助学金”,有27%的同学选择的是“银行贷款”,有10%的同学选择的是“自己赚钱”,而其他剩余8%的同学,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的是“家庭负债”。
(三)调查所得大学生月消费水平情况汇总如表1所示。
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情况表(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由700~899元向两边递减。而500~899元这一区间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6%。我们把这一项与家庭收入相对照,几乎完全吻合,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学生消费水平和家庭收入几乎成正比例的同方向增减。而且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主要收入来源仍是家庭供给,虽然有很多大学生通过兼职之类的经济活动得到生活补助,但较之高昂的学费和生活开支,并没有能够真正获得经济独立。
(四)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形式多种多样,消费结构也各有不同。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大致分为日常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人情世故消费等几个方面。
日常生活消费:主要指生活所必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开支。由于学校所处的城市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和自身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不同,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开支数额上存在很大的差距。有学生大手大脚一个月能花掉几千元,也有学生能省则省,每月生活费不超过400元。
学习消费:主要指学费、书报费、文具费、考试费用等。其中,大学生的学费因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会存在一定差异。另外,日益增多的考试项目让考试费用在学习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增加。为了毕业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为事业打好基础,报考各类从业资格证、各类职称等级考试、各类语言水平等级测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务员、研究生等等考试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考试报名费、书本资料费甚至培训费也跟着增加。
休闲娱乐消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大学生的休闲娱乐生活也日益丰富多样化。这使得休闲娱乐消费在大学生的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笔记本电脑、品牌手机、数码相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渐渐普及,泡网吧、唱KTV、溜旱冰、打桌球甚至打麻将等项目成为大学生休闲娱乐的方式。休闲娱乐消费无论是从比例还是从总量上看,都呈现出了逐年上涨的趋势。
人情世故消费:主要指人情消费和恋爱消费。在校大学生在大学中为适应社会努力学习着各种社交技能,离开父母渴望被理解的心态,让他们喜欢结交朋友,所以用于增进友谊请客吃饭的费用也日益增多。现在很多大学生为庆祝生日、庆祝得奖、获得奖学金等都会请朋友娱乐吃饭。另外,如果是在谈恋爱的大学生,用于约会、送礼等的恋爱消费也在人情世故消费中占了很大一部分。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一)当代大学生有着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追求,然而由于思想的不成熟,往往会在消费中表现出许多问题
1.缺乏对自己经济状况和经济来源的正确认识。不少来自普通家庭的大学生无视父母挣钱的辛苦,自己也没有理财观念和意识,养成了盲目、赶潮流的非理性消费习惯。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考虑实际就买,为和同学攀比名牌手机、服饰,不惜节衣缩食。此外为了和朋友搞好关系,有个好人缘,有的大学生出手阔绰,常常向父母编造一些子虚乌有的借口要求增加生活费,这无疑是给并不富裕的家庭增加更多压力。
2.娱乐性消费多,发展性消费少。从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多是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很少考虑到社会的发展或者是未来的职业所要求具备的综合素质,片面追求暂时的休闲享乐。你可以发现去网吧的同学比去图书馆的多,上网娱乐比上网学习的多。他们沉溺在低层次、带有攀比性、炫耀性的消费中, 而对于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特别是对于发展性的精神文化消费重视不足、投入较少,有的同学甚至连上课用的教材也一省了之。
(二)如果上述问题的出现得不到足够重视,并任其发展,那么带给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危害是可以预见的
1.影响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加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出现。有的大学生在形成错误的消费观念后,养成了错误的消费习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往往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向同学借钱甚至打起自己学费的主意。更有甚者还染上了赌瘾,输掉了自己的学费,为了维持生活和还债,一些大学生受社会犯罪分子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犯罪道路。因为挥霍学费而自动退学的也大有人在,与其说他们挥霍掉的是钞票,不如说是自己的大好前程。
2.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健康的心理。一方面,部分学生存在的攀比性、炫耀性消费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贫困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面对自身的经济贫困,许多贫困生会承受相当的经济压力,从而出现明显的抑郁自卑的心理;另一方面,消费中部分学生攀比、炫耀心理的满足也不利于他们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的成熟。
四、对大学生消费的建议
(一)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首先,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和家庭的监督作用。其实现在大学生的消费很多是受社会的影响,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整治和净化学校周围的社会环境,努力消除那些不健康、低趣味的文化娱乐场所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提供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家长还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关心子女的思想心理变化,了解其在校的消费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和正确的引导,不能只重视满足子女的物质消费和生长需要,必须要更多地关注子女的精神消费和成长需要。其次,应培养大学生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坚决抵制不良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影响,提高自身合理适度的消费能力。
(二)合理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绝大部分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他们每天都需要独自消费,而多种类、多层次的消费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身心成长。首先,学校应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传统教育、感恩教育和理财教育。通过进行国情教育,大力宣传我们的基本国情,旨在提倡生活消费要与国力相适应;通过进行传统教育,旨在宣扬我们必须继承“勤俭节约”传统美德;通过进行感恩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体谅父母赚钱的艰辛,感受祖国对他们培养的重视和寄予的殷切希望,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和责任,从而能在消费方面不辜负期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通过进行理财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理财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了解理财相关的基本知识,从而掌握理财的基本技能,重视发展性消费。其次,提高大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由于大学的学习较之中学相比,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上课的时间比中学少,供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这一特点,学校可以加大对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投入,利用学生空余时间开展一些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活动。如学术报告讲座、青年志愿者活动、各类社团文化活动等等。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从而保持精神生活的健康和充实。
(三)大学生要自觉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是要注意利用好课余的时间,在闲暇时间多看书读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各类体育文艺活动,这有助于学有所长、闲有所乐,避免自己浪费大量的时间去追求物质享乐。二是要努力加强自律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盲从、攀比等错误心理。避免为了赶潮流、炫耀、攀比,把时间和金钱消耗在无休止的消遣娱乐中。大学生必须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必须自觉培养思想观点能自辨的能力、行为情绪能自控的能力、工作学习能自主的能力和生活服务能自理的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受到错误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影响。
[本文为四川文理学院院级科研项目(编号:X2010R032)]
参考文献:
1.张进辅.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
2.李明娟.透视大学生贫富差距现象[P].山东青年报,2003.2.18
3.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南华工商学院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P].
4.邹刚.当代城市大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P].兰州大学
5.玉华.武汉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w].新消费网(省略)2004.4.8
大学生休闲方式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大学生是社会团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社会未来发展中的主力军。研究和分析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这对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在主观幸福感概念的研究方面,受到国内外大部分学者和专家认可的是Diener的研究。他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某种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评估。这是从心理方面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人口统计学变量是指大学生的性别、年龄、民族、家庭所在地等情况。通过分析相关的研究结果,本文认为仅仅使用人口统计学变量来反映主观幸福感是不完全、不科学的。采集的样本数据不同,所显示的调查结果也不同,有些结果甚至是相反的。
家庭经济收入情况与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关系。家庭经济收入比较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也相对较高,二者呈现出正相关的特征。但是,有些调研的情况却与这个结果相反。有些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家庭的大学生也同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二者呈现较少的相关性。分析其内在的原因,这些经济收入较低家庭的大学生相比收入较高家庭的大学生,更容易满足目前的生活,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标准相对较低,同等消费水平下更容易感觉到幸福。
社会支持是指各种社会因素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起到的影响。这种社会支持可能作用于客观因素。比如,当人口统计学变量受到社会其他因素影响的时候,往往会对原有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产生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增强的,也可能是减弱的。上述社会支持也可能作用在主观因素上。比如,某种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自尊心、人格特质等产生影响的时候,就会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同样,这种影响的方向也是不确定的。
2.主观因素
人格特质是主观因素之一,它的分类是以艾森克的理论为基础,从神经质、精神质和内外倾三个维度来影响主观幸福感。学者陈灿锐在其《主观幸福感与三大人格特征相关研究的元分析》中,基于理论和数据两个层面详细论述了主观幸福感与三大人格相互关系。他认为:主观幸福感与三大人格有相关性,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高度负相关,与精神质呈现较小负相关,而与内外倾之中的外倾性呈现中度正相关。
自尊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主观因素之一,也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程度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直接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造成影响,还可以用自尊来测量和预测主观幸福感的程度。有研究数据表明,正能量情绪指标与自尊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的情绪与自尊呈现负相关。自尊可以缓解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压力,可以避免焦躁和多虑,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控制情感。
归因方式是当个体行为产生后果的时候归纳原因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认为个体行为产生的后果是个体行为本身所决定的,而外控型认为个体行为产生的后果是个体行为以外的某种外在因素决定的。相关调研表明,内控型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正相关性,因为这部分大学生会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其自身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他们将更多地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也更容易感到幸福。但是,外控型认为个体行为结果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这部分大学生会认为无论自身的成功或者失败,都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这种结果的取得对于其个体本身的影响程度非常低,但还是影响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三、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对策和建议
1.社会方面
社会要努力提高支持的力度和强度,为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努力降低因为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因素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的影响。
2.高校方面
高校应在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增加校内休闲活动,扩展大学生的休闲空间,加大对大学生休闲活动的投入力度,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休闲观念,鼓励他们采用健康的休闲方式放松自己。另外,高校还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尽量减少大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出现。
3.家长方面
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及时掌握和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并对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在与孩子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少批评,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自尊,树立自信,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
4.大学生方面
大学生应想方设法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渠道。当遇到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处于情绪低谷的时候,要能够灵活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及时适应新的环境。
参考文献:
大学生休闲方式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 健康体适能 健康促进
前言
2010年《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近二十年,中国大学生的体适能在持续下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已经不单只是学校体育课程的教育问题,更成为了全社会各部门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研究表明,中学阶段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下降首先会危害他们一生的健,更严重的是可诱发学生心理的“亚健康”。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体质的健康状况影响到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体适能是评价人们身体健康状态最新的概念,不仅是对身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同时也针对心理健康及工作能力。近年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接受。[1]
1 体适能的概述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1.1 体适能的概述
体适能源于上世纪60年代西方运动生理学界,后经台湾、香港的学者翻译为“体适能”。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所下的定义是:除了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又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目前国际上把体适能作为健身的一项主要目标。体适能因个人需求的不同分为两种,一是技能体适能,主要包括速度、反应、爆发力、协调性和灵敏性等素质,这是运动选手为在竞技比赛中夺取最佳成绩所追求的体适能;二是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心肺耐力、体脂成分、肌肉力量和耐力及柔韧性等素质。[2]
1.2 健康体适能检测方法
⑴身体质量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体重单位为KG,身高单位为M。)
⑵坐姿体前屈(测试柔软度):评估关节的可动范围以及肌腱与韧带的伸展性。
⑶一分钟屈膝仰卧起坐:评估身体腹肌的肌力与肌耐力。
⑷立定跳远:测试瞬发力。
⑸三分钟台阶测试(适用于35岁以上人群,35岁以下人群采用男1500米,女800米跑步):测定心肺功能或有氧适能。
1.3 大学生身体健康评价体系的发展与现状
改革开放36年,我国人民早已摆脱了物质贫乏的旧生活,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大多数人对于健康的理解过于片面,一味注重营养的补充而不重视全面健康。我国大多数学生的食物营养不仅足够甚至超标,但学龄十几年保持身体锻炼的却少之又少,我国的体育健康教育远远落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3]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高校数量也随之增加,形成的庞大学生人群是我国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重要载体,其身体素质对我国人口健康素质的改善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相比于国外运用体适能作为健康评价体系,我国则长期以“体质”作为评价大学生身体健康的核心。体质是指人体自身的质量,是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可以反映人体的生命活动、运动能力的水平。在九十年代制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里,主要强调的是对各种运动技能的达标,对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评价的分值所占的比例非常低。根据不同时期大学生身体健康评价标准,国内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1985年~1995年的研究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身高发育基本停滞,男生体重增长显著,女生体重增长不显著,耐力和柔韧素质是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薄弱环节。1985~2000年研究调查发现,我国男女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总体水平有进步,形态发育、男生上肢肌肉耐力、女生腹部肌肉、耐力、爆发力等素质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肺活量等均不同程度下降;肥胖及超重学生比例增加;学生近视率较高。[4]
“体适能”概念的引进不仅提高了对我国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更从身体与学习、工作的配合度,心理健康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体适能”在我国愈来愈受到学者的关注,但正真开始实施“体适能”健康训练或身体检测的教育体系寥寥无几,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1.4 影响高校大学生体能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因很多且由来已久、牵涉广泛。第一是思想观念的偏差,无论是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倾向。在中小学时期学生脑力、体力发展最为旺盛时也是应试教育最为突出的时期,给学生造成严重负担,并且形成了轻视体育运动的的观念,伴随着轻视体育的观念成长使大部分学生即便到了大学还是难以消除既定思维。这种观念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虽然当前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和增强体质健康的作用持积极地态度,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然后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坚持在一定时期内进行体育锻炼,大部分人缺乏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动机。大部分学生因为长期的错误认识没有建立正确的健身观和体育观。
第二是没有明确体育课程改革方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制定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其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淡化了体育竞技。大多数人清楚并理解健康身体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认为没病就好,并不觉得自己有多需要参加长期有序的体育锻炼,或者是认为课业、休闲、人际关系等都比身体健康来的更为实际,所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身体健康越走越远。[5]
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不会长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除了一小部分学生会在体质检测前进行短期训练,更多的同学不会主动进行锻炼。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中二年级的学生最多,最少的是大四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大四学生没有体育课,再加上找工作、考研、写毕业论文等事情使自己难于脱身。
2 健康体适能
体适能不是由任何一种单一的组成因素或单一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机能所能决定的,而是由健康体适能、运动体适能和生理体适能构成的完整体系,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的完整体。
健康体适能(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是指人们在拥有维持基本的身体健康前提上,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水平。其包括:肌肉适能、心血管适能和柔韧适能。肌肉适能与人体的爆发力和耐力,心血管适能与心脏病、高血压,体脂肪含量与学生中出现的肥胖症、营养不良等等都有直接的关系,通过对肌肉适能、心血管适能和柔韧适能的检测可以获得人体的各项机能状况,充分反映个体的健康状况。
3 体适能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更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健康是人体的一种身体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不会有任何疾病,各种生理参数也都处在正常变化之内,对生活和工作持良好心态并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6]
我国对体适能的定义是指机体有效与高效执行自身机能的能力,也是机体适应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的一种能力。一种满足生活、工作及娱乐需要的能力,并且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能力。与“体质”相比,“体适能”更能全面的反映出人体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是机体健康状态、适应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全面表现。[7]
体适能是指机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等因素的应变能力。健康则强调了机体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美状态。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良好的体适能是身心健康的必要生理基础。身体表现为健康的状态,体适能就好;身体表现为非健康状态,体适能则差。反之,体适能的好坏也是能体现健康“状态”的好坏。[8]
4 大力发展大学生体适能评价体系
健康促进作为一个新的公共卫生理念,是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科学理论,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如何培养人们的体育兴趣,是每个人都学习和掌握必要的体育活动技能,主动积极广泛地开展体育锻炼,已成为体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学校是实践健康促进的主要场所,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实施领域。[9]
社会和学校应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健康危险因素,实现健康的目的。因此,应着力构建体育健康促进体系,在充分发挥体育的健康促进功能的同时,为提高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提高生活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论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健康评价体系已经充分包含了健康体适能所要求的检测项目,然而如何使体适能评价体系在应用中落实,并且去影响大学生对自身健康和体适能检测的认识,从而主动积极的去了解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不仅关心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加注重学生对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强调以为人为本、为核心是我们今后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江崇民.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研制[J]. 体育科学,2004(3):33~361.
[2] 陈菊平,付克翠,孙健,等.1985~2005 年广西壮族和汉族大学生体质比较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1):104~106
[3] 赵洪中.山西省忻州市成年人国民体质监测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2):135~137.
[4] 魏晓光,试析发展学生“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5):15-17
[5] 毕春佑,健康体适能教学的实验观察,[J]体育学刊2003(1):50-52
[6] 刘蓟生.2000年我国大学生体质现状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1):101-107.
[7] 任晋军,李瑞年.对中国大学生体质综合评价分值的研究. 体育科学,1997,17(4):61-63.
大学生休闲方式调查报告范文6
前言:
人生,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最动人心弦、最引人深思的话题。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于人生的思考。人生道路、人生目标的选择,都是以一定的人生思考为前提,以一定的社会时展为背景。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想体系,对人生的思考有着不同的起点,不同的轨迹,不同的深度。有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就会有与之相应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人生道路和人生内容。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时代,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了国富民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主旋律。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人生追求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及未来国际竞争的大格局。做这样的调查研究,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而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以便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可以使得他们的引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也直接的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乃至将来的发展状况。他们是在国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在这个任何事物都飞快发展的时期,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间有西方开放的人生观念的传入,和我国80--90年代大学生的几次思潮运动,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又是在传统的品德教育下进行的,必然导致当代大学生人生共同追求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加以分析引导为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活动采用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了山东建筑大学校内的学生。,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20份,回收116份,无效问卷10份,有效问卷106份
2、 调查问卷
本次所用的调查问卷采用以固定答题为主,有关大学生共同追求并与之相关的内容包括:一部分是围绕专业是怎么确定的,大学的主要目标,现在的在校状况,旨在了解被调查者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另一部分是围绕大学生的共同追求与追求的认识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共同追求的理解和关注;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影响大学生共同追求的因素,了解是什么影响了大学生的共同追求。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以及基本经验
(一)关于大学的学习生活现状
1.在上大学,填报志愿专业时,你是如何选择的( )
A、自己选择的理想专业 B、别人帮你选的
C、自己随便选的 D、服从学校安排的
调查数据显示:20%选A,13%选B,27%选C ,40%选D
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入学即对专业的选择上大家只有20%的人是自己选择的理想专业,80%的人对自己的事情根本没有自;
2.你认为你上大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好好学习 B、混个文凭 C、交朋友 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60%选A,14.5%选B,15.5%选C ,10%选D
调查分析:我们还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应使警钟长鸣。
3.你觉得目前你是哪一类大学生( )
A、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抱着乐观的态度
B、不小心把日子混过去了,失去的追不回来,就干脆混到底
C、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没有找到想干的事
D、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E、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41%选A,19.5%选B,20%选C ,15.5%选D,4%选E
调查分析: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有的人迷茫了,但是说出了真实的自己。
4.你的大学生活现状是( )
A、非常忙碌,过得很充实,很精彩,自己很满意
B、虽忙,但不知道忙些什么
C、整日无所事事或沉迷网络世界等,非常颓废,感觉只要混过大学就好
D、虽很休闲,但生活很令自己满意,就是自己要的大学生活
E、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30%选A,29.5%选B,18%选C ,15%选D,7.5%选E
调查分析:大学是一个人生十字路口,在这里难免会出现各类现象,只想对那些苦苦挣扎的人说,你的人生方向错了。
成因分析:
经过高考前长时间的备战和高考场上的紧张应考,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们的脑子里就有,大学就是个来玩的地方,我们瞬间从天天有人监管的环境进入到大学这个十分自由的环境中,我们变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我们就开始堕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况变成了我们的习惯。
【二】大学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000字
一、摘要
XX暑假已经到来,许多的学生放假在家。他们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参加各种补习班,或外出旅游等等。假期本就是一个放松的时间,可以随性所欲。
二、问题的提出
轻松愉快的暑假是每一个中小学生所向往的。那么,在暑假期间学生们又在做些什么呢?他们是在家复习功课,和父母出门旅游,还是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培养自己的特长等等。中小学生的暑假还存在哪些问题?学生们的暑假究竟该怎样度过?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对当地的中小学生的暑假生活进行了调查。
三、正文
现在多数的家庭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平时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可到了暑假,学生常常是自己在家。没有了父母和老师的看管,这些未成年人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吗?处在这样一种无组织、无规律的生活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最大的隐患。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超过6成的学生在暑假期间是独自在家,没有父母或其他大人的照看。他们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看电视,什么时候出去玩,什么时候参加课外的补习班尽管每个学生的暑假生活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内容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网吧是多数学生打发假期时间最常去的地方,另外,暑假天气炎热,很多学生为了避暑去野浴,这都是很危险的行为。据调查,本市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整天泡在网吧或是游戏厅里,给孩子们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也给家长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家住本市湘北市场姓王的同学,今年14岁,暑假的第一天进游戏厅玩耍,另一个姓杨的同学上前找王要游戏币,王不肯,杨便操起椅子向王猛砸,尔后又用木棒打其后背,将王打得鲜血直流,晕倒在地,终因抢救不及时,流血过多而死亡。又如一姓胡的孩子暑假在家无所事事,便和几个同学去附近农村的坝里游泳,胡本来还会游几下,但由于水草缠身,一时慌张,弄不清方向,他拼命地往深水处挣扎,终因体力不济而活活淹死。其年近七十的奶奶突闻噩耗,一时支持不住,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而死亡。
如果这些学生有大人的照看,有人来管理他们的生活,这些惨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但既然已经发生,我么就要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时间的再次发生。
暑假的时间很长,很多家长并不放心把孩子单独放在家里。于是,家长为孩子报学习班,既希望能培养学生的某些特长,又能让学生的生活有些规律,毕竟学习班里有老师看着学生,情况会好些。
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32%的中小学生在暑期中参加了课外辅导班,但喜欢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孩子数只占6%。数据显示,家长在孩子学费上的支出占所有支出的65%,学习科目主要集中在英语、计算机、数学、文艺等方面。其中,28%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参加暑期活动来提高学习成绩,26%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提高学习兴趣。
所以在暑假期间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的学生背着书包坐公交车到各各学习班上课。商家也看准这个时机,开设各类的补习班招揽生意。
作为假日经济的一种延伸,长达两个月的暑期成为不少商家获得经济效益的黄金时期。这对有些孩子而言,假期却十分难过,他们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又会给他们报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特长班,对此,家长们也有自己的难处。
通过对所的数据的频数分析可以看出,大一学生的课外时间最多,平均达到每天六小时,而大三学生的课外时间相对较少,平均每天两小时。如图课外时间柱状分析图。
在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对课外生活自我安排的态度可以看出,50%同学都是稍微安排自己的课外生活,余下的部分,约有10%是仔细安排,而大多数都是无所谓或者不安排,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己的课外生活都是没有自主安排得,由此窥视出大学生的课外生活质量出于一个不理想的水平之上,亟待解决。
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类型以娱乐主导为主。
根据某种活动在课余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为标准,可简单地将大学生课余生活分为学习主导型、活动主导型、运动主导型、娱乐主导型等类型。在学生课余活动中选择率最高的是上网,占89%,而睡觉、玩手机、体育运动等也分别占55%、445和35%,这说明大学生课余生活类型是以娱乐主导为主。
对课余生活的利用情况
大学生课余生活脱离了社会,不利于技能和经验的提高 在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做兼职、义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很少,体现了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脱离了社会,不利于大学生在个方面能力与技能的提高,也不利于大学生为走向社会做准备。
以上的种种数据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目前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课余生活的状况,对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对比分析
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对比分析
其中在购物和健身方面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在购物这一项上女生占36%,而男生只有16%;相反,在健身一项上男生占22%,而女生则7%。通过性别之间的对比我们不难得出,男女生之间的课外生活所存在的差异极大程度上是受各自性别因素上的影响。
2上网的学生多,使用时间长,上网目的不一。
从调查结果看,约40%的学生每天花2-3小时上网,占其所有课余时间50%左右,且12%的时间用于学习查资料,68.6%的时间用于聊天,上校内及论坛,看影视剧。这表明,网络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也越来越钟情于这种新兴的娱乐学习方式。但仅有12%的上网时间用于学习查资料,其余大部分用于聊天,冲浪,游戏和看影视剧。可见,大学生的网络的学习价值和功能有待开发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