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试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政管理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政管理试题

行政管理试题范文1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近日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应该考虑由中国市级政府发行市政债,让真正使用资金的城市自主发债,因为从国际经验看,大多数地方政府的市政债由市政当局的市、县、郡政府发行。

点评:让地方政府自主发债一直是不少学者建议的解决途径。央行人士也多次强调市政债能有效地为城镇化融资,缓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2011年上海、浙江、广东和深圳就开展了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但是,这些自行发债的规模必须在国务院批准的限额之内,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并不完全是地方政府自负责任的自主发债。虽然很多媒体当时认为这启动了市政债的发行,但这其实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市政债还很遥远。

未来,势必要考虑将发债权从中央向地方下放,但是具体下放到哪一级政府仍然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单从资金使用效率角度考虑,肯定是最了解自身资金需求和偿还能力的市级政府来发行地方债最好。但是,因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尚待理顺,所以直接由市级政府直接发债还未得到认可。但发行与借债主体不一致的安排,易导致地方政府不顾自身实力争相寻求发债指标,并在一些地方增大腐败和寻租机会。

国际上市政债也是地方政府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以政府信用为担保,主要用于市政及基础项目建设。国外的市政债制度以美国和日本最为发达和完善,其历史背景是中央和地方有长期的博弈历史,就美国而言则在于层层相对独立的政府体系,各州及市政府享有相当高的自治权。这些都和中国国情存在巨大差别,因为中国不是联邦制国家,而且央地关系尚待理顺,需要走出“放乱收死”的循环。所以,在建立市政债制度之前必须先以法治化的方式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财权划分固定下来,明确各级政府的具体责任。未来发债权逐步下移是趋势,可考虑将发行主体限制为省级和市级政府,先不授予县级政府独立的发债能力。

在解决了发行主体问题后,市政债必须以市场化的方式运行,发行市政债的地方政府既要受到硬预算约束,又要受到市场监督的软预算约束。这样才能打破因为存在中央隐性担保而地方债务盲目扩张的现状,解决道德风险问题,明确各级政府具体的债务偿还责任。

行政管理试题范文2

关键词:课前准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科学方法;立体性;连贯性

初中生物实验共有62个,根据新大纲要求,这62个实验中分三类: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制作实验。这三种实验侧重点不同,特别是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在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之后进行实验现象的探究。不同于观察性实验,探究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出了一定的考察要求。由此看来,不同的实验存在着不同的结构。但是不同结构的实验都存在着立体性:即在整体上要求学生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浅入深按部就班地完成,它是一个立体的构架体系,是有一定上下、先后顺序的。并不是一个平行的架构,同时要求学生做几项相同的学习内容。从准备实验到完成试验,从发现现象到探究本质,从实验第一步到最后一步完成,生物实验课是一个立体的学习过程。

既然生物实验课是一个立体的课堂结构,那么学生的实验需要教师在进行实验课教学的时候注重课程的整体连贯性。要想保证生物实验的整体连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不论教师或学生

实验是遵循一套步骤来进行的,因此,要想保证实验步骤的准确连贯,就要在实验前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不论是师生都要把准备工作做充分,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对于教师来说,课前教案一定要做的完整、细致。不仅仅要把课堂上的实验重点标清,设计好讲解思路,同时要留心注意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在哪些操作步骤上产生错误,在哪些问题思考上出现误区,哪些实验操作可能带有危险性,会出现什么样的意外事故。有备而无患,有条而不紊,避免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无论是学术问题还是安全问题。

例如,在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中,显微镜的结构是一个重点难点,对初中学生的标准要求为能够说明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作用,同时要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组织装片、切片。对于这些要求,初中学生需要按照先后顺便进行学习,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要先从显微镜的大体结构上进行观察,然后观察到显微镜的细致结构。教师要在课堂上和学生同步讲解,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投影仪等等设备,放大显微镜的细节,让学生看的更加清晰。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要细致具体地督促到位,要求学生必须在实验课之前预习实验内容,具体到实验目的、方法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要按部就班,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如果学生稀里糊涂走进实验室,面对器材现学现用,不仅会耽误进度,而且会影响实验结果,达不到实验目的。

有的实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学生的人生安全。例如,实验《观察叶片结构》中要求使用双面刀片,这种刀片极其锋利,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使用方法,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教师要反复提醒学生请勿玩弄刀片,使用完后及时放到指定位置,切勿随意挥舞、打闹。

二、遵守实验步骤先后顺序,探究现象由浅入深

学习是有一定的方法规律的,遵循科学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显著提升。生物实验的目的是要通过使用一些标本和设备来研究一些生物现象的原理、机理。现象是有表层进入到深层的,研究的方法也是要由表及里的,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实验的立体性。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时候,也一定要遵循这种方法。

笔者旁听过的生物实验课,见到相当一部分的实验课是这样的:老师上节课布置了任务,请同学们回去预习下节课的实验。到了实验课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讲了实验的操作步骤,然后布置学生下去做,做完把结果写在实验报告上,然后老师收上实验报告,批完了发了,就这样结束了。批改的作业本上写着实验结果不符合,学生互相抄抄了事,这样的实验课完全失去了本来的意义。笔者认为,教师在布置了预习任务之后,自己应当认真地准备教学大纲。在实验课上,教师应当手把手地带领学生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都能按照正确的科学方法进行实验。

例如实验《观察叶片结构》,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温习一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温故而知新,不仅能够牢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而且能为下面的步骤铺垫。在投影仪前教师要一边给学生展示显微镜的观察方法,一边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器械复习。随后,教师要先拿起一片叶子,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外部情况,发现叶子的叶肉较厚,无法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因此,需要切下一部分组织做成切片观察。教师随后在投影以前示范如何使用刀片切下叶片结构,做进切片,随后紧接着让学生自己制作。将显微镜和投影仪连接,教师要在上面指出自己刚刚制作的切片中的叶片结构,随后让学生自己观察。最后让学生对照自己制作的切片,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行政管理试题范文3

关键词:预算管理;认识;必要性;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是一个特殊单位,是非营利性主体,以提供社会服务和行政职能为目的,其财务预算管理也与一般企业存在很大的区别,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服务和行政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应当完善本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提高其社会服务能力。

一、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性质。与一般营利性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存在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其财务预算管理的性质也和一般企业不同。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设立的,是一个代政府行使职能提供社会服务的组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目标应当与单位整体目标一致,并且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当受到社会大众的监督。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应当具备下列性质:第一,统一性,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第二,公开性,预算管理流程应当具备公开性,为社会大众所监督,受社会舆论监督;第三,合法性,单位的财务预算应当合法,任何预算管理行为都应当得到法律批准。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财务预算能够有效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预算管理能够有效保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水平,达到事业单位存在的目的,具体而言,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满足社会主要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国内长期计划经济存在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当引入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而建立有效的财务预算体系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是必须的。第二,优化财政资金支出,提高单位履职能力。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对于单位所得到的资金进行规划和预算,以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良好的资金分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同时,财务预算还能促使单位加强对资金的统筹管理和规划,由于财政资金的有限性,而社会主义的整体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单位应当将有限的资源合理的进行分配,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履职能力。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原则。行政事业单位代表政府部分对社会行使管理职能,加强社会主义建设,财务预算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履职能力,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并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责任及过程控制原则、高效运行及效率优先原则、与单位总体目标相一致原则、量入为出原则、权责对等原则。在进行财务预算时,就相当于规定了单位资金活动实施标准及责任人控制,充分发挥预算主体的能动性,勇于承担责任,加强责任人管理,在保证公平、效率优先的原则下提高社会整体管理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开始意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寻求提高财务预算管理能力的模式,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限制财务预算效用的发挥,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及效果,阻碍行政事业单位社会职能功能的实现。

1.财务预算管理意识的不足从根本上限制财务预算体系的完善。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工作人员认为财务预算工作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人没有关系,这种观念致使单位内部管理部门之外的工作人员对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再者,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不仅包括财务预算的编制,还包括预算的执行与考核,而有的工作人员简单认为预算管理体系仅仅包括预算的制定,忽略预算的制定和考核,其实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是预算的执行,而工作人员不能意识到预算执行的重要性,使得财务预算只是纸上谈兵,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

2.财务预算编制不科学,质量较低。财务预算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进行细致的环境调查,进行准确的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利用科学的方法予以编制,而当前由于我国行政单位并未充分认识到预算编制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财务部门充分授权,降低其他部门的合作性,给予财务部门编制预算时间较低,致使财务预算编制不科学,内容不全面,质量较低,使得财务预算的编制成为纸上谈兵,抑制财务预算编制的作用发挥。

3.财务预算管理过程缺乏透明度,限制财务监督效能的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是提高社会服务,其资金来源于社会大众,应当服务于社会大众,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应当得到社会的监督,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缺乏透明度,甚至单位内部财务部门之外的工作人员对单位预算都知之甚少,这说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还不完善,预算信息的传递较差,这限制了单位内部的预算执行及预算考核,也减少了国内宏观经济分析的依据。因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透明度不足,信息传递不及时,预算公布的范围较小,致使预算执行力度较差,缺乏预算制定的监督。再者,财务预算的不透明性也给得官员舞弊欺诈提供了可能性,这是官员腐败的一个重要源泉。

4.预算编制时重支出总额控制,轻支出结构的合理性。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应当将有限的财政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效益,增强社会服务水平及人民大众的满意度。但是当前行政事业编制预算时重支出总额的控制,却缺乏支出结构的合理性,编制预算时资金任意安排,造成资产支配的随意性较为严重,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社会运服务的效率及效果。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对策

1.提高工作人员财务预算管理意识。人力资源是第一要素,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都离不开相关工作人员的配合,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单位全体员工的培训和教育,让工作人员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其财务预算管理意识,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其预算编制能力和水平,严格规范预算执行流程,并且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措施,提高预算执行力度。

2.制定科学的财务预算编制程序,规范预算编制行为。单位应当完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制定科学的财务预算编制程序,规范财务预算编制流程。通过科学的编制方法,促使预算的编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预算编制更具有实用性,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发挥预算编

制的最大效能。同时应当利用变化的眼光去看待编制的预算,可以适时的调整预算,提高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预算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

3.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增强财务预算执行力度。预算的正确理解是预算执行的基础,编制的预算不能为工作人员所理解,预算只能是一纸空文,因此,单位应当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制定合理的预算传递流程使得预算能够真正成为约束工作人员行为的利剑,减少工作人员舞弊的可能性,有效的防止官员腐败。再者,提高预算的透明度能够增强社会大众对行政事业的监管,单位应当扩大预算公布的范围,增强大众的监管力度,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4.增强支出结构的合理性,提高社会服务效率和效果。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当对单位资金的使用进行良好的规划和分配,提高单位的社会服务效率。工作人员在编制预算时,不能只关注资金支出总额的控制,更应当关注资金使用结构的控制,应当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更需要的地方,注重投资的合理性。因此单位应当合理划分支出范围,将建设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相区分,坚持结构控制优先的原则,对资金使用方向进行严格的可行性分析,增强投资结构的合理性。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了解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性,加强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能力,通过工作人员培训、制定科学的财务预算编制程序、提高财务预算管理透明度、增强支出结构的合理性等角度提高单位财务控制能力,增强财务预算执行力度,最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以及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会丽: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外资,2010年第8期.

行政管理试题范文4

 

社会管理学分布在不同的学科之中,这对理论研究非常有利,但是对社会管理实践却非常不利,因为社会管理实践需要相关的理论做支撑,而目前我国社会管理理论比较分散,无法提供有益的指导。再加之,我国是法治社会,将社会管理纳入到行政法中既符合我国立法传统,又有利于社会实践。

 

1、行政法提升社会管理能力的涵义

 

行政法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是指用行政法体系及其行政法治对相关主体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及其社会管理过程的相关认知水平和处置能力的改造和提升。这是我们对社会管理能力提升所下的一个简单定义。下列要点必须引起重视。

 

其一,所提升的是社会管理主体的能力。社会管理是一泛指概念,其本身可以作为一个名词或者一个笼统的称谓来看待。在这个称谓之下可能包括了社会管理中相关的构成部分,如管理的主体-管理的领域-管理的方式-管理的社会效果等等。我们所讲的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从总体上看肯定要反映在社会管理的效果上,这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是具体的,在笔者看来,这种具体性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管理主体能力的提升。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社会管理的主体究竟包括哪些方面是需要用法律手段进行框定的。但就社会管理作为公权力的运行来看,社会管理的主体是手上握有国家相关权力的机关,这其中最主要的是行使行政权的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在一个具体的行政过程中进行行政处置的行政主体。

 

当然,广义上的行政主体也可能包括了国家机关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体。至于这些主体究竟框定在哪种范围内则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也就是说,行政法对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主要是相关国家机关尤其是行政管理机关管理能力的提升。事实上,行政法治的实施主体是行政系统及其行政主体,行政法如果能够提升相关主体的管理能力也可能只限于行政系统。

 

其二,是行政法与社会管理的动态融合。就我国学界和实务部门关于社会管理的认知来讲,在目前情况下存在一个认知上的较大缺陷,即将社会管理予以绝对理解。所谓绝对理解是指诸多论者将我国整个社会机制的运行都用社会管理的概念来框定。有些论者甚至将社会管理凌驾于法治之上。

 

如果具体到社会管理与行政法的关系上来,这种倾向则在于没有赋予社会管理以行政法治的意义,也没有将行政法治作为实施社会管理的基本主导因素治,社会管理的主体究竟包括哪些方面是需要用法律手段进行框定的。

 

但就社会管理作为公权力的运行来看,社会管理的主体是手上握有国家相关权力的机关,这其中最主要的是行使行政权的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在一个具体的行政过程中进行行政处置的行政主体

 

2、行政法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措施

 

行政法是我国法律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提升社会管理能力,通过行政法的自身优势,使社会管理能力水平更高。社会管理能力也是国家实现和谐发展的保障,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放弃提升社会管理能力的机会,尽管有些管理者社会管理能力水平相对很高,但是也要通过更新的手段,来促进社会管理能力发展。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路径有很多,依靠行政法就是其中一种最重要的方法。通过行政法,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达到提升社会管理能力的目的。

 

2.1社会管理内涵由行政法来界定

 

社会管理问题研究有很多,这一理论也早已经渗透到人心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其提出之一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实际上,人们对社会管理研究的并不深入,甚至不够系统,比如社会管理具体应该有哪些部分组成,就没有一个系统答案。无论是我国,还是国外,对此都没有深入的研究。

 

从现状来看,社会管理学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而是分别存在与不同的学科之中,这对社会管理学发展说是非常不利的现象,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专家学者认为这对社会管理学来说是合理的现象。

 

这种现象对理论研究来说,的确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对于实践来说却非常不利,社会管理界定不清晰,社会管理实践开展阻碍重重。在社会实践中,国家为了更有利于社会管理,将采用的所有的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都纳入到社会管理中,但是因为社会管理的内涵与方式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这也不是解决问题的上上之策。

 

就目前社会管理发展现状来看,将其纳入到行政法中效果最好,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管理主体主要就是行政系统,其管理大部分内容都存在行政系统,这也非常符合我国传统。

 

可以将社会管理看作是行政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看作是法制的特定现象,并且通过典则的方式将社会管理中各个问题都界定下来,比如内涵,这对我国目前的社会管理发展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2.2用行政法来强化社会管理理念

 

我国的社会管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多,但是总结起来就是对客观的事物的价值判断,用以了解社会公平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管理如果要发挥价值,需要国家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让每个利益集团都能够和谐发展,以维护国家自身的统治。

 

而从行政管理角度来看,社会管理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需要强化行政来实现。虽然现代社会利用价值判断的方式来进行社会管理并不没有产生消极影响,但是现代社会是法制的社会,将社会管理纳入到行政法中,更有利于社会管理的发展。

 

社会管理的理论研究可以以任何合理的方式存在,但是社会管理实践却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方式,以指导社会实践。但是因为目前我国的行政法中并没有对社会管理理论进行介绍,两者之间具体的关系也没有涉及到,基于此,笔者认为尽快到纳入到行政法领域中,通过不断地强化与提炼来达到强化社会管理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行政法对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有着突出的作用,不仅能够强化社会管理理念,也能够实现社会的法治化管理,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都是依照价值判断,虽然在实践中并没有出现不良行为,但是对作为法治化的国家,将社会管理通过不断强化与提炼的方式纳入到行政法中,这对社会管理学本文也有非常大的益处。

行政管理试题范文5

关键词:季节性 雨期 冬期 施工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地区北部,全县东西长86千米,南北宽64千米。总面积3321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是国家确定的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生态建设示范县,也是青海省主要粮油、生猪、禽蛋生产基地。全县有耕地105万亩,主产小麦、青稞、蚕豆、洋芋、油菜等,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也由于地形复杂,高差悬殊,热量资源水平分布不均衡,垂直地带差异十分明显,气温分布总的趋势是由北往南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增高。境内北部及东北部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地年均气温均在0℃以下;全县年平均气温为3.4℃。各月平均气温日差14.4℃,各月平均气温年差25.4℃。

由于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加大力气改观水利事业,但受当地的地质地理位置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要发展水利,必须知道季节性施工是先决条件,才能干出好工程。

1、雨期施工准备工作及建筑工程雨期施工

雨期施工是指在降雨量超过年降雨量的50%以上的降雨集中季节进行的施工,因此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每年以6、7、8、9四个月雨水较多,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3%,其中又以7、8两个月降水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应密切关注气象部门的预测服务,在事先有充分的估计并做好合理的施工安排,防止雨水冲刷或浸泡地基基础必须迅速及时地防护,避免给工程造成损失。雨期施工主要以防为主,重点采取防雨措施和加强排水手段,确保雨期施工的正常进行,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为了保证雨期工程的顺利进行,做好雨期施工准备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的重点和关键。

(1)编制雨期施工方案和技术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项目,不宜雨期施工的项目,应尽量避开雨期施工,如围堰工程。

(2)做好场地周围的防水、排水措施,做好低洼地面的挡水堤,防止雨水浸泡地基;道路两旁要修好排水沟,保证雨后通行畅通。

(3)应注意施工材料的存储和堆放及机电设备的保护。水泥仓库四周必须排水良好,做到屋面不漏水,地面不返潮,临时露天暂存的水泥也应用防雨布盖严;钢筋的堆放场地尽量采用混凝土地面或其下垫枕木,上用防雨篷布盖严,严禁雨水浸泡;机电设备应提前搭设好防雨棚和防雨罩。

(4)在雨期来临前,要对临时设施进行检修。

土方与基础工程雨期施工:基础工程雨期施工,要防止雨水浸泡基坑后造成土方坍塌,槽底淤泥等。土方基础工程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该逐段逐片的分期完成;基坑四周应留排水沟,基坑边坡堆置各类建筑材料时,应该按规定距离堆置;土方回填一尽量避免雨季施工,必须回填时,要控制土料含水率。

混凝土工程雨期施工: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大雨来临之际不得浇筑混凝土;雨期施工时,对混凝土的粗细骨料进行含水量的测定及时调整现场施工配合比,严格控制坍落度,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准备足够的塑料布,对新浇筑的混凝土遇到大雨时及时进行覆盖保护。

2、冬期施工准备及建筑工程冬期施工

当日平均气温降低到5℃或5℃以下,或者最低气温降到0℃或0℃以下时,用一般的施工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必须采取特殊措施进行施工方能满足要求的。称为冬期施工。以资料查得西宁地区的日最低气温降到0℃或0℃以下的初日是10月13日,终日是4月29日;日平均气温降低到5℃或5℃以下的初日是10月20日,终日是4月10日,由此可见西宁地区的冬期施工尤为重要。

冬期施工首先要考虑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安全生产,编制的施工方案要因地适宜,既要技术上可靠,又要经济上合理,施工方法的药简单可靠,施工速度快,以达到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对外加剂的选择也尤为重要,还要对施工人员的培训等。

土方的工程冬期施工。

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下,为取得冬期施工好的经济效益,各类施工面积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冬期施工造价高,工资低,时日短,因此尽量不安排开挖土方。冬期必须要开挖冻土方的,要因地制宜的确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以节约人力、材料、能源,保证施工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凡是需要冬季进行开挖的土方,应做到连续施工。其具体做法是在预先确定冬季开挖的地面上,先将土翻松,经翻松的土层中有许多充满空气的空隙,这些空隙可降低土层的导热性。面积较小的地面防冻,可以直接用保温材料覆盖。在利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时,直径不得大于15cm。

混凝土工程冻期施工。

在工程上,混凝土的的受冻按不同阶段可分为三类:

(1)新鲜混凝土受冻,在混凝土终凝前遭到冻结,主要原因是温度过低,和施工方法欠妥。这种受冻一般不会使混凝土产生恶化,只要化冻后在终凝前立即振捣密室,加强养护,不要是之重新受冻,它的的性能不会损害。

(2)混凝土早期受冻,在养护硬化期间受冻,在冬期施工中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施工方法不当、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或不负责任造成的。它能损害混凝土的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能,从而达不到设计要求,影响工程质量,降低耐久性,甚至造成返工。

(3)混凝土的冻害,在工程结构使用期间受寒暑自然气温的影响,并长年遭受自然气温的冻融作用,导致各项性能逐步降低。

冬期施工,要从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几方面考虑:

首先,混凝土搅拌时要保真其要是混凝土的温度达到要求,用加热水的方法尚不能满足出机拌合物的温度要求时,对于骨料,先是砂,其次是石子。

其次,混凝土的运输对于热量的损耗十分关键,因此,运输速度要快、距离短、倒运的次数少、保温效果好是散失热能的保证。

再次,在浇筑时入仓的拌合物要及时振捣,速度要快,后用长的木抹子抹平,然后铺塑料薄膜,在上面及时铺上保温层。

行政管理试题范文6

(一)核算型会计在工商行政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核算型会计己无法满足工商行政管理的需求。因此,更多职能的管理型会计应运而生。首先,从会计工作侧重点来说,核算型会计主要是负责工商行政管理的日常业务记录并完成登记,一般通过财务报表来反映工商行政管理单位的经营情况以及财务状况。其次,从工作内容来看,核算型会计在提供财务报表时,是根据特定指标来衡量工商行政管理单位的成果。只能从报表中看工商行政管理的成本变动情况,缺乏详细的资料。最后,核算型会计的工作只是在做财务会计的工作,留于形式使报告式的会计,缺乏管理能力。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要想随时了解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情况、各部门之间的材料,就核算型会计的能力是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的。

(二)工商行政管理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意义

工商行政管理会计从以往单纯的记录工商行政管理单位的账目,到强化巩固工商行政管理单位实现最大的效益。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可以满足工商行政管理单位发展的要求。管理型会计主要是负责工商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对其进行分析给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合理的建议,帮助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更好的服务人民。

工商行政管理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有利于对工商行政管理单位未来的规划。可以对工商行政管理单位进行规划,提供相关的资料,满足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需求。有利于推动工商行政管理单位更好的发展,根据财务预测可以了解不同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单位的情况。工商行政管理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可以给工商行政管理单位注入新鲜的血液,推动工商行政管理单位更好的发展。

二、工商行政管理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策略

(一)会计应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要想工商行政管理会计可以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就要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工商行政管理会计的人员要根据《会计法》以及会计相关的法规,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工商行政管理单位的领导要带头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支持会计工作人员严格执法,保证会计工作人员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会计人员应该转变工作思想,认识到工商行政管理会计工作不单是核算,还需要对单位的财务进行预算、监督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情况。要改变财务管理观念,要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改善工商行政管理单位的情况。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要想工商行政管理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就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让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会计法规以及行业制度的要求工作。会计人员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可以认识到工商行政管理单位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可以给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提供制度支撑,会计人员可以根据财务情况分析影响单位财务状况以及工作成果的原因。此外,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也可以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效率。工商行政管理单位,可以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审计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地位,强化会计的职责,进而使会计人员可以行使监督的权利。

(三)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工商行政管理单位要想让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让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会计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适应财务岗位的工作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在培训时,工商行政管理单位应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给会计工作人员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让会计工作人员能够认清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激励会计人员工作。调动会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给工商行政管理单位提供更全面的数据资料,提高工商行政管理会计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