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童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童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童话

儿童童话范文1

关键词: 童话 童话精神 儿童德育

1.引言

童话是儿童重要的文学启蒙,也是童年生活中必备的文学营养,几乎受到每个儿童的喜爱。“育人为本,德育优先”,从小受到良好道德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新人才的基础。论文将探讨什么是童话和童话精神,以及童话精神的重要性及其体现原则,重点探讨童话精神与儿童德育密切联系及其在儿童德育中的重要功能。

2.童话与童话精神

童话是普遍受儿童欢迎的文学形式。儿童对童话故事的喜爱程度可以从每年童话故事类图书的销售量中感受到。列宁说过: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儿童有独特的心理特征,童话给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带给他们快乐的童年。童话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文学形式。“童话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儿童文学最基本最重要的体裁之一。它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黄,2001)。“童话是以‘幻想’为一岸,以‘真实’为一岸,期间流淌着对孩子充满诱惑的奇妙故事”;“童话是以幻想滋养人类精神的故事家园”(韦苇,2002)。童话最大的特征就是幻想,以儿童为阅读对象,滋养着儿童的精神世界。利用儿童易于接受的优美语言、夸张情节,以“超自然”能力下的一切可以活动、思想的动、植、矿物等为人物形象,并具有明确的思想主题,给儿童带来无限欢乐与感动。

“童话精神”中的“精神”指事物体现出来的意境、神韵或主题,可作为实质、本质、主旨理解。童话精神对童话的重要性好比脊柱对全部躯体的重要程度。它是童话的精神支柱和必要特征,也是童话深受儿童喜爱的根本原因。幻想的品格、快乐的原则、诗意的境界、游戏的精神等童话的本质特征概括为童话精神(闫春梅,2013)。

3.童话精神与儿童德育

童话的发展表明童话精神在童话中呈现渐强趋势。从历史发展来看,童话精神经常会受到政治、现实等因素的影响(韦苇,2002)。因为童话创作人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其创作会受到社会的影响,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童话精神有如下基本原则:

3.1快乐的原则

儿童文学家孙建江曾指出童话精神之一就是快乐,不用教,只是很清楚地知道孩子想要大笑、开心之极。这是一种审美快乐,欣赏和阅读童话时“各种不同的感受奇妙地混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极其丰富和生动的愉悦体验”。

3.2幻想的品格

幻想是童话的灵魂,是一切童话的支柱,幻想类型有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等。

3.3诗意的境界

童话的诗意境界是其天然品质,优秀的童话本身就是诗。诗意往往表现为对至善美的关爱,有迷人的情景描写和丰富的情感。

3.4游戏的精神

主要表现为滑稽的人物形象、荒诞的情节,而且经常涉及儿童生活实际。

童话精神的特征与儿童心理特征符合,童话精神促进儿童精神成长。童话的快乐原则符合儿童的快乐天性,追逐快乐是人的天性;儿童容易获得快乐,丰富儿童的心灵世界。童话的幻想品格丰富了儿童的想象力,使其生活充满了乐趣。童话的诗意境界反映出儿童的诗性智慧,促进儿童灵性与智慧发展(丁海东,2005)。童话精神投射出儿童的游戏本能,游戏是儿童最重要的互动之一。童话对儿童的愉悦功能、提升功能都促进了儿童健康发展与精神成长。

4.儿童德育中童话的功能

4.1童话具有德育的天然优势

童话是最为贴近儿童生活的一种文学形式,给孩子们创造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童话世界生动有趣、寓意深长。童话与儿童有着天然联系,是儿童喜闻乐道的文学形式,具有儿童德育的天然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4.1.1生动的道德人物形象

儿童在接触童话的同时,童话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入儿童内心,在儿童大脑中形成特定的内涵。儿童将这些正面的道德形象内化,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引发道德情感的精神共鸣。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长得既不丰满又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正是通过幻想和与童话故事中的世界共鸣认识周围世界的。儿童作家贺宜曾说:“我们的周围到处有童话,美丽的美丽,丑陋的丑陋。”这种明显对比强化了儿童内心的童话正面形象。如经典童话形象“白雪公主”和“丑小鸭”永远给人以积极向上和善良的启迪。白雪公主的善良、纯真、美丽、勤劳和皇后的恶毒、狡猾形象构成了鲜明对比,打动了千万儿童的心。甚至在儿童平时游戏中,普遍喜欢扮演白雪公主,而不是皇后。丑小鸭身处逆境而不后退,以自强不息的意志不懈地努力追求,终于使理想得以实现,给无数儿童以精神鼓舞。

4.1.2清晰明了的道德观念

童话以儿童乐于接受的形式讲述故事,通过故事启迪和丰富儿童精神世界。每个童话都传达着道德观念,有的童话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发人深省;有的是关于社会现实的,鞭挞首恶、颂扬美善;有的展示了人性的美和人格的力量。总之,对真善美的追求和颂扬优秀品质是童话的永恒主题,传达正面的道德观念。儿童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是通过童话的幻想世界实现的,如《龟兔赛跑》、《皇帝的新装》使儿童认识到骄傲和虚伪的害处;《大公鸡比美》和《小猫钓鱼》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做事要有恒心;《小马过河》、《骆驼和羊》让学生明白要辩证地看问题;《宝葫芦的秘密》生动地教育学生学习只能依靠自己的刻苦努力,不能寄希望于不劳而获……我们抓住儿童这个特点架设幻想与现实的桥梁,滋养和启迪儿童的心灵,陶冶情操、培养情趣。童话的精神世界对儿童的德育是必不可少的宝贵教育资源。

4.1.3当今社会丰富的道德形式

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当今童话富有丰富多彩的道德形式,不仅是印刷的童话故事,还有更多更丰富的童话体现形式。比如童话诗、童话剧、游戏、舞蹈、童话人物为原型的玩具、童话人物的服装等。“儿童很容易在童心、童趣、童情中迷恋上丰富的童话形象”。教师或家长可以很好地利用童话形象,服务现实生活,使儿童得到熏陶和精神感染。比如在有些活动中儿童可以穿上自己喜欢的童话人物服饰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人物的玩具。儿童在选择自己喜欢的服饰或玩具的同时,种下了童话传达的真善美的种子,儿童喜欢服饰或玩具的背后其实是对童话人物的崇拜及对其道德精神的吸取。童话中这些形象无形中对儿童有着自我教育的作用。张天翼曾说:童话是儿童生活之河上的桥梁,我们如能帮助儿童提炼童话的主题,儿童们肯定会从童话中领悟到“东西”,有意无意地辐射到社会现实生活中,从而自我教育,指导实践,外化为道德行为。

4.2童话的德育功能

基于以上童话精神与儿童德育的密切联系的探讨,童话在儿童德育中具有两大重要功能:审美感染功能和教育导向功能。

4.2.1审美感染功能

儿童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有各种各样的幻想是儿童的年龄特征。幻想是童话的最大特征,儿童喜欢童话的很大原因就在于其童话作品的奇幻因素。儿童的想象更多地满足儿童的情感愿望,不太容易受到现实社会各种经验和知识的制约,这种充满极大自由的幻想给儿童带来极大的美感体验。“儿童读者抛弃了过于沉重滞实的法则、时间、秩序、规范和逻辑等,在快乐的空间尽情遨游嬉戏;在这里,没有严肃与沉重的面孔,没有胆怯恐惧之心,没有成人社会的虚伪、做作、势利、奸猾。有的是快乐自由和为所欲为的痛快酣畅”(王敏,2006)。童话优美的语言、夸张的情节、充满魔力的想象,无不触动着儿童欢畅的情绪,给儿童带来快乐和愉悦的审美体验。童话的语言美、想象美和情节美都对儿童具有重要的审美感染功能。

4.2.2教育导向功能

“童话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感知并反思情感的媒介。童话将简单的形式结构和复杂的语义结构相结合,易引发儿童以游戏化方式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有助于儿童对各层面的意义进行反思”(闫春梅,2013)。童话故事在引导儿童想象欣赏故事的同时激起情感反思,在培养儿童自我意思、心理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的过程中都是无意识进行的。欣赏童话故事时,儿童对生命、价值、道德有了初步的印记。在阅读童话体验中,儿童形成了初步的道德情感,对真善美表示出喜欢、对伪恶丑表示出憎恨。儿童在童话阅读中形成了人生最早的道德观念,体现出童话的教育导向功能。

5.结语

论文论述了什么是童话和童话精神,以及童话精神对于童话的重要性。幻想的品格、快乐的原则、诗意的境界、游戏的精神等童话的本质特征概括为童话精神。童话的童话精神是儿童德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儿童道德教育功不可没。童话具有德育的天然优势,体现为童话生动的道德人物形象、清晰明了的道德观念和当今社会丰富的道德形式。童话的德育功能体现为童话的审美感染功能和教育导向功能。

参考文献:

[1]丁海东.记儿童精神的诗性逻辑.学前教育研究,2005(7-8)8-10.

[2]孙建江.飞翔的灵魂―安徒生经典童话解读.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3]闫春梅.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15.

儿童童话范文2

【关键词】童话;儿童成长;教育;作用

一、童话故事对儿童的情感教育作用

情感教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借助美好事物,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陶冶情感,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童话侧重于以美动人,以情感人,能使孩子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能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感,使孩子变得勇敢、自信;能激励孩子热爱生活。童话通过美的形象,与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孩子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美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1、童话能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儿童对童话具有浓厚的兴趣,这个趣就带有情感意味的注意,兴趣愈浓,观察就愈仔细,感受亦愈强烈。女作家柯岩曾形象地写道,“成人读者可以出于理智,出于需要、甚至出于礼貌去读一本书,而儿童读者却几乎总是出于兴趣,如果不能吸引他们,那么他们干脆抛弃它,甚至把它撕成碎片,为了去做纸样或飞镖。”那些能够吸引起他们生理和心理上满足感、愉悦感的作品,他们便认为是美好的,那些新颖、奇特的东西他们也最感兴趣。例如多媒体教学,将语言和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童话提供带有极强感彩的信息集合体。使儿童兴趣盎然的去欣赏童话,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

2、童话能调节儿童的情感。童年期是一个充满压抑感、焦虑感的困惑时期。对儿童来说,一方面面临着他认识的很肤浅而又无力改变的物理世界,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成人的意志和兴趣组成的社会世界。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儿童的行为常常受到限制,情感和愿望常常被压抑而得不到有效满足。当儿童在童话作品中读到各种奇情异趣、冒险与探险时,他实际上是在幻想中身临其境般地体验角色的恣意狂放。童话幻想美所构成的五光十色的世界,为现实生活中受到各种局限的儿童提供了一种补偿,他可以在童话中见到可望而不可及的各种事实,可以参与各种大开眼界的探险。儿童在生活中受到约束,童话中的人物却可以“能他们所不能”从而使他们忘了自己的压抑和焦虑。而且童话的形象和情节打破了生活中熟悉的状态,能让人感到一种意外地兴奋,这种感觉是狂野的、勇猛的,在趣味横生中带着某种豁出去的放纵感,甚至还带着一点破坏性,但它却是一种令儿童们极度欢迎的、合乎儿童天性的情感。

3、童话能培养儿童的优良品质。童年时期道德品质的养成对整个人生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不良品德,长大了就会越陷越深。而童话故事涵摄着丰富的道德自律和利他精神,如克制一己私欲、善良无私、重义轻利、宽以待人、必要时舍己为人等,这在童话中表现得最为丰富也最为动人。如何让儿童既能无忧无虑的生活,又能有勇敢、坚强的品性迎接未来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挑战,是当今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童话故事能集中反映主人公勇敢、坚韧、乐观、机智等优良品质,如《丑小鸭》中的主人公渴望辉煌,而艰难坎坷、冷漠无情在磨灭它的渴望,然而它却忍耐着、憧憬着,不消减自己生存和发展、奋进和酬志的勇气。儿童也就能通过童话故事,吸取正能量,养成优良的品质。

二、童话故事对儿童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

儿童时期是人的想象力较为丰富的时期,他们的创造性较多,而童话作为儿童最喜欢的文学形式,对培养儿童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想象是人的精神世界必不可少的因素,美好的想象会使人产生向前探索的要求。富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思想的主要成分。儿童幼稚的心对世界还有太多陌生和空白,他们习惯把自己天真的思想倾注于“物”上,可以把小猫小狗和各种玩偶视作亲人或玩伴,一起演出种种诱人的故事。童话中浓烈想象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它可以在浪漫离奇中不断激发儿童的想象和幻想能力,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营造一种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氛围。童话的夸张拟人和想象的艺术手法,符合儿童好奇、好幻想的心理,这些手法使儿童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能不知不觉地提高儿童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2、丰富儿童的知识,提高儿童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童话是想象和现实的一种独特结合,源于现实,但又不是现实的复写和翻版,童话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例如,儿童从童话中知道了森林中各种动物及他们的生活习性,知道了季节的交替和风云的变幻;他们从童话中认识了社会生活中最简单的人际关系,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的行为准则。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儿童会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就促使他们进行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童话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伴随动作进行。儿童不仅喜欢听故事,也愿意对别人讲他们喜欢的童话,更喜欢在儿童剧里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在讲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儿童需要组织自己的语言,力争使他人听得明白,还要是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吸引他人。这些都促进了儿童言语的发展,有利于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优美而生动的童话,特别能吸引有而模仿和表演,有利于提高儿童口语表达水平,使儿童的思维更加严谨周密。

三、童话故事对儿童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作用

童话通过不同的情景展示,给儿童知识和经验,有助于他们反映出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对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童话在一个充满幻想、自由、快乐的世界里传递着人类共通的美德,这种美德即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而这种精神境界是最难做到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是从小就有的,而是要从幼儿就开始培养起。例如童话《太阳和小鱼》,故事中那条小灰鱼具有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它为了能给全世界一个带来光明的太阳,而去接近庞大的太阳,竟忘记了自己是一条脆弱的小鱼。小金鱼的故事能让儿童明白,只有为别人做事,为人们谋福利的价值观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价值观,就像小金鱼一样,只有不怕牺牲自己,才能成为一个人人都喜欢爱护的人。?童话是充满魅力的文学,它能够滋润心灵,传递美的力量,引导儿童在情感的体验中感受童话故事中的深意,从而更好地观察体会身边的事情。在童话故事中,儿童释放了自己,激发了内在的道德情感,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是意义非凡的,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情感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情感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1]陈华丽.浅析童话对儿童发展的作用[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5).

[2]朱自强.儿童文学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儿童童话范文3

关键词:童话故事;低幼儿童;选择

近几年,童话故事在幼儿教育界备受关注。《辞海》中提到,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体裁中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幻想,运用夸张的写作方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并且,神奇的童话故事又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世界的渠道。在童话世界里,幼儿和世界的距离拉近了,从而幼儿与世界的互动就慢慢开始了。童话故事会在幼儿的心灵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开启他们对未来世界的憧憬,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等等,因此,幼儿园对童话故事设计了许多方案教学,家长们也购买大量书籍供孩子们看和读。

但是,在一次与小班孩子分享了一个秘密后,我对童话故事的选择产生了一些疑问。

幼儿的名字叫小瓜,一次午睡结束,我在帮小瓜穿衣服,小瓜偷偷地告诉我说:“老师我现在的妈妈不是我原来的妈妈,现在的妈妈是我后妈,我原来的妈妈被我后妈从楼梯推下楼,摔死了!所以我爸爸娶了现在的妈妈。”

听了他的故事后,我不寒而栗,小瓜怎么突然会说这样的话来呢?想一下,有这样的遭遇是不是让我们觉得似曾相识呢?是的,这是《白雪公主》的片段,这几天孩子们都喜欢白雪公主的故事,而小瓜进入了情景,想象着跟白雪公主有了类似的“经历”。

那低幼儿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特点呢?

低年龄段的儿童往往把不存在的人物和事物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时期的泛灵论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这与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三岁左右儿童处在具体形象和直观的经验,他们认为自己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会哭,会笑,会吃饭,会感觉到痛和痒。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心理特点会随之消失。

同时,低幼儿童的情绪的发展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到童话人物的情绪及故事情节的发展的影响,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童话故事中。因此,小瓜听了数遍的《白雪公主》后进入了情景,把自己当作了可怜的白雪公主。

那么《白雪公主》适合低幼儿童吗?

《白雪公主》出自德国著名童话集《格林童话》。它讲述了从前有一个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随着年龄的长大,她的美貌遭到了后母的嫉妒,并遭受到后母的陷害,后来在树林遇到了小矮人,并在小矮人的帮助下找到了白马王子,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可是经过小瓜的陈述后,让我对这个故事产生了怀疑。因此我查阅资料,而最终结论是:低年龄段的孩子适合短小的、简单的、自然型、气质型的故事,另外选择的故事要是快乐的、美好的、有趣的,不能出现恐怖和残暴的情节。所以《小红帽》《白雪公主》之类的原型故事显然是不适合的。因为根据低幼儿童的心理特点,他们会混淆故事和现实,身临童话中,从而陷入感受最深的情境中,比如小瓜,他记住皇后的恶毒,然后他便成了“白雪公主”。

如果有的童话故事给幼儿带来一些的负面影响,应该如何完善呢?

幼儿之所以喜欢童话故事,是因为他们可以从故事中体验到各式各样的人物,从人物形象特点中感受到亲情、友情、爱情,同样还有快乐、焦虑、恐惧和难过。

小瓜感受最深的是皇后的阴险毒辣,那我们就应该幕屎笙率郑帮助小瓜分析皇后变坏的原因或者给他一个关于皇后变坏的原因的善意的谎言。

而对于白雪公主,这一连串悲剧的发生,是否与她过于轻信他人有关呢?因此,我们在讲完故事后可再设计一些活动,与孩子们谈谈:“为什么白雪公主会一次次地遭受到皇后的毒害呢?”“如果你是白雪公主,你会怎么做呢?”孩子们在交流中,初步提高了分辨善、恶的能力,增强了对陌生人的警惕性和防范心,懂得了自我保护。

什么样的童话适合低幼儿童呢?

低幼儿童很能满足于短小的、简单的、重复的、叠加的、自然故事。三岁以上的孩子通常已经准备好要听有连续性的故事了,因此,低幼儿童选择的故事有:《咕咚》《好饿的小蛇》《三只熊》《拔萝卜》《狐狸和乌鸦》《小兔子乖乖》《小猴穿鞋》《美丽的尾巴》等等。而处于形象思维尚建立起来的低幼儿童,我们可以采用动画、图片、指偶等媒介帮他们建立图像思维。

在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中讲到,她给两个孩子讲故事,可遗憾的是选择的故事不是很恰当。她给两岁的孩子讲中国四大名著之中的《水浒传》和《西游记》,可是后来孩子心不在焉,连她自己也都讲不下去了,显然中国四大名著的内容不合适他们。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发展、接受能力都不同,因此,给孩子讲故事要有选择,并且处在什么年龄段就讲什么样的故事,否则,童话故事给幼儿的益处将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儿童童话范文4

一、创设童话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课件展示活动场景,教师由故事情节入手:今天森林王国里举行比赛活动,智慧老人大象出了探索发现题,看谁能准确地说出数学题中的规律。教师逐条用多媒体出示。

5×1=5 5×2=10 5×3=15 5×4=20 5×5=25

1×5=5 2×5=10 3×5=15 4×5=20

横着看,比较得数有什么变化?

竖着看,每组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利用同学们已有的旧知识引入新课,帮助他们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题,懂得乘法口诀是怎样编出来的,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这样不仅适应儿童的认知水平,而且加深了学生的认知程度。

二、剖析童话形象,挖掘数学素材

教学要从学生实际考虑,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的视角考虑,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例题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知了优美的外形,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从童话形象中,不断地挖掘其中蕴涵的数学素材。教学过程可以这样设计:

1.课件出示音乐大师知了先生的外形。(瞧音乐大师知了先生也来了。)

师:瞧它那双透明的翅膀下灵巧的身躯显得多么优雅,从这么美丽的精灵身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它有一双美丽的翅膀。

生:它有一对触角。

生:它有六只纤细的脚。

师:一只蝉有六只脚,也就是有1个6,怎样列出乘法算式?你能说出一句口诀吗?

生:1个6 1×6=6 一六得六。

师:“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6和1乘,积是6。

师:两只蝉有12只脚,也就是有2个6,怎样列出乘法算式?你能说出一句口诀吗?

生:2个6相加 2×6=12 二六十二。

师:引导学生说出2个6比1个6多几?

生: 2个6比1个6多6。

师:同学们学得真好,真棒!

2.师:3个6、4个6、5个6、6个6相加,各是怎样列乘法算式?请学生同座讨论,根据刚才学的知识怎样编出6的乘法口诀,编出6的乘法口诀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把17页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在书上填完整。同时多媒体演示每一个答案。

3.引导学生比较,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这些口诀从上到下按顺序排列后,每句口诀的积都比它上面的一句多几?为什么会多6?

4.请学生把口诀齐读一遍。再请同桌轻声试着背背看。

5.师生对口令的方式记口诀,开火车背口诀,指名背口诀。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伴奏下离开座位走上讲台,把自己学习的6的乘法口诀背给大家听,不仅检查了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胆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组织童话游戏,加深新知理解

利用日常生活中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教师积极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新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游戏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加深对6的乘法口诀的理解。例如在巩固阶段可以这样安排:

进行小猴钻山洞的游戏活动,请8名学生两人一组把手举过头顶排成一排扮演山洞,其余的学生按顺序排好队,每个人站在山洞前老师说游戏开始,扮演小猴子的同学在山洞前说出算式、得数、口诀后,允许从山洞钻过去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同时音乐伴奏,看谁说得又对又快,表扬说对的同学,并发给小红花。

出示下列各题:

5×6= 4×6= 2×6= 6×4=

1×6= 3×6= 2×4= 5×3=

儿童童话范文5

关键词:幼儿;童话舞剧;幼儿教育;作用

在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童话舞剧的教学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幼儿童话舞剧是以童话故事为内容,用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艺术的表演手段,来展现童话故事情节和内容的。因此,从幼儿童话舞剧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从舞蹈的内容和形式来看,以童话为题材,结合舞蹈和音乐歌唱的表现形式,通过对童话故事的把握,经过一系列的艺术加工和组织,形成了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舞蹈动作,直观形象而又生动活拨,符合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还可以有效的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另一方面,童话故事充满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借助舞蹈表现的形式不仅能使幼儿获得舞蹈艺术活动本身的艺术情趣,而且还能够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有效的促进幼儿艺术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有着重要的育人作用。

为此,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充分发挥幼儿舞蹈剧教育活动的作用,探究激发幼儿运用童话舞蹈教学活动,让幼儿借助其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加强对舞蹈动作的训练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幼儿童话剧的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那么,幼儿童话剧的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究其起着怎样的作用呢?笔者认为:

一、幼儿童话舞剧教学可以激发幼儿艺术幻想,进而在舞蹈动作中表达情感,提高幼儿的表现力

幼儿童话舞剧的教学,首先就赋予了丰富的幼儿童话故事。童话舞蹈剧有着丰富的艺术幻想,应该发挥童话舞剧特有的,富有贴近幼儿生活、充满童趣的舞蹈想象力和表现力,将幼儿的艺术幻想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舞蹈的形式经过教学实践将其进行艺术加工、组织、整理,与优美起伏的节奏和旋律一起构织成为舞蹈的内容。一方面,幼儿可以通过自身对童话故事中的艺术幻想,用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和认识大胆的表现出来,让幼儿去充当童话故事中自己喜欢或者想扮演的角色,用心去感知美、体验美。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童话舞剧中的贴近幼儿生活的素材,在模仿童话舞剧中角色的各种动作的基础上,借助夸张、拟人、幽默的艺术手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模仿和创造的表现能力。以童话舞剧《小熊请客》为例,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将童话故事向幼儿进行展示,并布置好舞台的相关场景、道具和饰品,观看“狗、鸡、熊、猫、狐狸”等动物的生活中颇具典型的动作的录像,让幼儿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动作,播放歌曲《到小熊家里去》、《我才不管你》等,并请每一个孩子边唱边把自己想象成歌中角色进行表演,在教学实践的时候根据剧情,设计舞蹈动作,完成童话歌舞剧《小熊请客》的表演,显然,幼儿的艺术幻想得到了满足,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幼儿童话舞剧教学融入了幼儿心理特点和生活情趣,培养了幼儿人文主义审美情操

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幼儿童话本身就是幼儿的最爱,童话舞剧的教学,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和生活情趣,培养了幼儿的人文主义审美情操。我们都知道,幼儿是人生的幼年阶段,天真活拨,知识不多,对生活的各类现象充满好奇感,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决定了童话舞剧的教学必须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而事实上呢,幼儿童话舞剧恰好将幼儿的个性和幼儿童话般的年龄心理特征结合得完美无瑕。童话舞剧中的离奇而又充满想象的故事情节,将想象中的事物和现实的事物结合起来,带着夸张而又幼稚的故事情节,成为幼儿舞蹈剧中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我们抛开歌舞不说,单单是从童话故事本身来看,就蕴含着无穷的人文主义精神财富,这些深远的意味,显然不能靠简单的说教来实现,要想正儿八经地进行教育往往既费力又收效甚微,童话舞剧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媒介。不仅仅是幼儿年龄心理上的原因,更是因为缺乏自身的情感体验,而取得的人文主义审美情趣都是苍白无力的。只要借助童话舞剧的内容和形式,才能更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幼儿,获得童话故事以外的精神认知和行为,在获取童话舞剧本身人文主义艺术审美情趣的同时,让幼儿童话舞剧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道德力量成为幼儿的潜意识和规则意识,让幼儿们终身受益。如我们可以根据《格林童话》中的《狼和七只小山羊》设计一场幼儿童话舞剧,将一只假冒羊妈妈的狼和七只小山羊的故事用歌舞演绎出来,将故事情节中符合幼儿天真幼稚的思维融入进去,力尽将幼儿的善恶观、生命观展现出来,通过舞蹈、音乐、语言等等将幼儿的的善良、美好的意愿充分的展现出来,无疑,是对幼儿人文主义审美情趣的有效培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童话舞剧的教学启迪了幼儿的心灵,在丰富幼儿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将幼儿诚实、机智、勇敢和合作互助的精神等一系列的人文主义审美观展现在幼儿面前。

三、幼儿童话舞剧教学可以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情境,有效的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交往能力是促进其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特别是在幼儿时期,交往能力可塑性和重要性更大,对幼儿心理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处境,刚开始入园的幼儿对新的陌生环境往往产生一系列的抵触情绪:恐惧、不安、焦虑,有的幼儿还由此而表现出孤僻、胆小、不和群的性格特征。这个时候,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要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消除这种心理,而幼儿童话舞剧的教学就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了。在童话舞剧的实践活动中,幼儿很快就可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可以尽情的听故事,唱歌,表演节目,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因此,幼儿童话舞剧的教学一方面将它的趣味性和活动性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和热爱,另一方面,通过童话舞剧表演过程扮演的不同角色,让幼儿尝试性的解决问题,体验不同童话作品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进而上升为幼儿智力、感情、社交交际和精神等的各方面素质,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如通过幼儿童话舞剧的实践活动。可以引导教会幼儿学会交往的语言、在处理问题时的协商语言、抱歉语言。当然,幼儿在童话舞剧中还可以获得交往的态度、表情、动作,借此练习幼儿互相团结、谦让的技能;在表演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自己编导,自己排练,借此练习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自我分工的技能等。

综上所述,从幼儿教育的心理特征来看,幼儿处于人生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幼儿好动,好模仿,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也喜欢参加童话舞剧这类韵律感很强的舞蹈活动。但在长期的幼儿教育之中,我们会经常发现,幼儿虽然热衷于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和感官,却缺乏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对舞蹈艺术表现力不够,与之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困乏,甚至不适应团体活动,羞于交往。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童话舞剧的作用,精心编排,积极引导,更好的促进幼儿童话舞剧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学远.迈入人间――由经典童话剧看儿童成长历程[J].

声屏世界.1995年07期

[2]罗春蕙.对改制后幼儿师范舞蹈教育教学的思考[A].高等

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3]宋薇.大众舞蹈的教育价值及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7年

儿童童话范文6

关键词:宫泽贤治;儿童文学;幻想性与现实性

中图分类号:I18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06

一、宫泽贤治童话的幻想性

宫泽贤治的作品取材都来自于自然,但所有故事都是在一个幻想的世界中展开的。所以,对宫泽贤治幻想世界的研究,是研究他作品幻想性的基础。

1.自然环境的构建

宫泽贤治童话故事中的自然描写绝不仅仅是单纯地刻画风景,他非常擅长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带领人们来到一个幻想的世界中,自然环境是他连接幻想空间和现实世界的纽带。例如,在《要求繁多的餐馆》中,他三次着重描写了风:主人公进入幻想空间之前的风;在幻想空间中的风;刚从幻想空间出来之后的风。在宫泽贤治笔下的风,虽看似不经意,实际上却是把主人公和读者送往幻想世界的工具,是现实世界进入梦幻世界的契机。

2.人物的构建

宫泽贤治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有动物、有人物,大部分以小孩为主。这些小孩建立在民间的神话传说的基础上,人物本身就具有一份神秘感,让读者产生更多的幻想。例如,在《风又三郎》中,主人公高田三郎是以日本传说中的风神为塑造原型的。高田三郎随便一笑就会山风四起,这样一个神秘的人物能够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刺激他们往下阅读的欲望。

3.故事模式的构建

对于故事的发展,在纵观宫泽贤治作品后,我们大概可以总结出三种模式:现实世界的人去往幻想世界、幻想世界的人来到现实世界、完全发生在幻想世界。例如,在《双子星》中,主要描写了住在银河西岸的一对双胞胎星星的故事,故事全部发生在与现实世界遥不可及的银河系中,其基调明快,让读者完全沉浸在对银河系的幻想中。

二、宫泽贤治童话的现实性

现实性不仅仅指的是现实世界或客观存在的事物,更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反射。

1.对的批判

宫泽贤治的作品中,他借动物喻人,用犀利的手法表达出了对充满剥削和贪欲的的批判和讽刺,表达出他希望改变这种社会现象的愿望。在《猫的事务所》中,灶猫受尽欺负还在不断地讨好嫌弃它的同事,结果更加被看不起。宫泽贤治用比喻的方式给予了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们深切的同情,从侧面反映出官员的傲慢和无礼。

2.对轻视自然的批判

《一个规矩繁多的饭店》这部作品通过反面的笔法告诫人们不要对自然界滥取滥用,否则最终人们终将自食其果。在这个故事中,宫泽贤治多次使用了“金钱”“铁枪”的字眼,这都代表了现代文明,但是科技的发展并不能建立在破坏自然生态的基础上,他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与自然界和谐共处,摒弃无节制的机械文明。

3.对剥削制度的批判

在宫泽贤治生活的年代,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现状是令他非常反感的。一方面,他同情被剥削阶级的悲惨命运;另一方面,对剥削阶级的压榨感到深恶痛绝。例如,童话《滑床山的熊》描绘了杂货店老板、小十郎和熊三者之间杀戮与剥削的关系。

三、儿童文学中幻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在宫泽贤治的作品中,幻想性和现实性能够完美地融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佛教的慈悲思想

宫泽贤治是一名虔诚的佛教信徒,将大慈大悲的佛学思想隐含在其童话作品中。无论是幻想童话中奄奄一息的儿童,还是现实童话中罪大恶极的坏人,在他的眼中生命都是一样的。

2.现代幻想文学理论

幻想只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才能显得真实,而现实的问题用幻想和夸张的笔法表达出来才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这二者正是现代幻想文学理论的基础,在宫泽贤治的作品中互相映衬、互相交融,优秀的幻想文学作品便一气呵成。

参考文献:

[1]吴 媚.论童话的现实主义情怀[J].语文学刊(高教版),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