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家真好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家真好作文范文1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有它在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每每听到这首歌,我的心里都会涌起一阵微微的辛酸。
是啊,谁不想要家,可是就有人没有它。去看看街上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以及那些不给予同情而是以白眼相对的人,你难道不会去同情他们吗?我们有个温馨幸福的家,虽然有的有些微微的破损,但是你至少有一个家人啊!去看着它,回想以往那些大大小小的事,你会感到自己是幸福的。不要一味地埋怨自己父母没有给自己的,父母给自己的好你看到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不好的一面。
相比那些乞丐,你至少有个家。
有家真好作文范文2
有家的感觉真好
家,一个温暖的名字,它既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又是一个幸福的港湾。虽然,学校有友好的同学陪伴,有老师在身边,但还远不及有家的那种安全感与幸福感——那是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和保护。所以,有家的感觉真好!每当我在外边受了委屈或挫折想哭的时候,就想赶快回家和爸爸妈妈诉苦说说话,并且大声地哭泣发泄出来。每当我在放学后感到饥饿的时候,就想赶快回家吃妈妈煮的香喷喷的饭菜填饱肚子。又当我生病了住在药味十足的医院里,我就一直坚持吃苦药、做康复,让我这么坚强的动力就是为了能回家见家人,之后,我便康复了,终于可以回家休息几日了,又可以见到弟弟妹妹了。家往往是我们诉苦和发泄的地方,又是生我养我的“故居”,它是我们的生活支柱,没有它的人就像一个孤单、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而有家的人内心被温暖着,他们幸福又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虽然有辛苦、挫折、泪水和无奈,但更多的还是欢声笑语。有家的感觉真好呀!”“我想有一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每当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我的家,那个让我经历过酸甜苦辣而又让我感到温暖幸福的家。家里有善良勤劳的妈妈,慈祥而又严肃的爸爸,在我伤心是,他们会安慰我,在我快乐时,他们会和我一起分享快乐。我生活在这个家庭里感到快乐,感到温暖,感到幸福,有家的感觉真好!”
六年级:回??深刻
有家真好作文范文3
爸爸经常在我迷失生活的方向时,细心地指导我应该怎样避免或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妈妈经常在我遇到困难时,耐心地指导我应该怎样解除困难,并细心地教导我解题的思路。
我很幸福,因为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有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那一些住在孤儿院的孩子们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他们缺少了父爱和母爱,而我却整天被浓浓的父爱和母爱包围着。
记得有一天,天气十分寒冷,刀子似的寒风呼呼地在窗外刮着。在这寒冷的夜里,爸爸发现了发高烧的我,二话不说就抱起我往医院跑,身上只穿了一件单薄的衣服和皮制大衣。路上,爸爸把自己的皮制大衣给了我,继续往医院跑。到了医院,我静静地躺在床上打点滴,爸爸握着我冰冷的手一整夜寸步不离地守在我床边。
有家真好作文范文4
曾经问过许多初三学生,作文复习得怎样了,他们一脸的诧异,“作文还好复习?”进而再了解“作文达到什么水平”,多数同学说不清,只是凭近来测试中作文的得分情况来作一个大致的评定:“还可以吧”。这可能是现时初三学生的普遍现状,反映的则是学生被动学习、“自理”能力弱、学习不能“自立”的实质。在初三的最后阶段,如何充分“知彼”??明确中考写作要求,从而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自主、独立地进行学习和复习,可能是广大考生当前迫切需要注意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1、定“向”??看准中考写作考查方向
中考写作的方向是什么?这需要“瞻前顾后”。“瞻前”就是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主要是“能对阅读内容和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发现蕴含其中的意义;能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写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能依据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展开想像,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有感情、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的文章,做到语句连贯通顺,结构完整,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九年级每课时能写700字左右的文章。”这实际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了明确要求。“顾后”就是与近几年(尤其是1998年后)的命题思路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延续性。分析1998年至2003年的作文题目(分别是“我的欢乐”、“生活中的发现”、“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有家真好”、“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我想唱一首歌”)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求考生写自己的独特情感(感受、体会、发现等),这也是与新课程标准完全吻合的。今年中考的方向也会保持这一导向,重点考查考生记叙、议论的能力,要求考生“我手写我心”,叙写真实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这要求我们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自主体验生活,独立思考,有所发现,感悟人生,不断丰富发展个人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在读书做人的成长过程中,学会写真心话,学会关注社会、热爱生活、体悟人生。
2、定“位”??吃准好作文的标准
方向明确了还不够,还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写好作文的写作要求,这个要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如何写好作文,而是中考分项相加评分标准。2004年中考评分标准依然会沿用去年的评分标准,不会有大的变化,主要分“中心与材料”(20分)、“语言”(20分)和“思路与结构”(10分)三大项以及相关说明,需要细细解读。
以A类卷(45分?50分)为例,“中心与材料”的要求是“题意理解正确,中心鲜明;选材恰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这里有审题的要求,有立意的要求,有选材的要求,还有创新的要求。选材“有新意”是指在选取具有典型性、现实感的材料的基础上,选取能给人新颖独特之感、激发读书阅读兴趣的新鲜动人的材料。“有自己的见解”要求考生作文要有自己的思考,要写自己的独特体会、认识和发现,要说自己想说的心里话;不能停留在一般性的认识上,而是要把表现“独特自我”作为一个指导思想、一个方法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体现出来。“想像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像的能力。它是考查创新能力的一个方面,要求想象的内容首先必须是合理的,符合人们认知世界的一般规律。
“语言”一项的要求是“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这实际是要求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准确表达中心思想。“表现力”是指在流畅的基础上,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修辞丰富,文句有意蕴。这一项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总的要求是语言表达正确清楚,自然流畅,传情达意,生动形象。
“思路与结构”一项要求是“思路通畅,条理清晰,结构安排有特色”。这要求结构完整、严谨,层次分明,体现思路、条理的通畅、明晰,同时能从中心的需要出发,合理安排段落,注意段落间的衔接、过渡、呼应,能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采取适当的顺序(如顺叙、倒叙、插叙等),或采取新颖别致的结构形式,如采用小标题、日记体等。
考生心中有了这一把评分“标尺”,就真正明确了写作的目标和提高了的“达标”标准。
3、定“规”??摸准作文思维规律
作文写作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从记叙、描写、说明到议论和抒情,从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到复杂的记叙文、议论文,无不体现着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层次性和与接受主体思维发展特点相适应的规律性。因而,把握作文写作内在规律,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一般作文的运思过程,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交互进行、循环往复的过程。
以《良师》为例。首先,我们要运用发散思维,在脑海中尽可能地将所有“老师”回忆出来,如人、物体、动植物等。接着,就要集中思维:分析比较,选定一位印象深刻的作为写作对象。可这印象往往又是笼统的、概括的,怎么办?必须进行第二次“发散”。我们围绕确定的写作对象四面八方去想,把大脑中储存的各种有关信息全部挖掘出来。如确定写人,那就会想到:1、老师的外貌;2、老师的习惯;3、老师的教学艺术……经过这一“发散”,可写的很多了。但在既定的有限的时间和篇幅里,从哪个角度来表现才有可能笔力集中、重点突出而又富有教育意义呢?这又得第二次“集中”。对已经挖掘出来的信息加以筛选、组合,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思索,然后确定文章的中心、主题。于是,我们又得进行第三次“发散”:在这方面,该老师是否还有其他事迹?那些事迹是否更感人?于是我们又要进行新的“集中”……
摸准这一规律写作,作文就会依“理”循行,选材立意、结构安排等往往一气呵成。
4、定“型”??握准常见文体基本“程式”
同时,就某种文体来看,尽管表现形式可以千差万别,但总有一种相对稳定的表现要素和形式,即各种表现形式所呈现出的共性特征。据此,我们可以给各种常见文体总结归纳出一个基本“程式”,凡写此类作文便可“借架穿衣”。如记叙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重在刻画人物,突出其个性特征,寄予作者某种情感,或赞美其品质,或抒发思念之情。而要写出其性格必置其于一定的具体情境之中,通过具体事件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表现,所以描写的表达方式不可少。对表现人物而言,“具体”是基本要求,“生动、形象”是提高要求。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重在叙事的过程,进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或明白一个道理,或引发对现实、人生的深层思索,叙事情节的完整是基本要求,曲折、生动是提高要求(如图)。
写人??性格特点??抒情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具体、生动、形象
叙事??事件过程??明理叙述:时间、地点、人物、范围、经过,结构完整、曲折、生动
要注意的是记叙文要通过事件写人,通过人物写事,但写人与叙事毕竟侧重有所不同。如同样的叙事,在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中务求叙事的完整性,而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则不求完整,有时只截取某一个侧面或环节,只要表现出人物性格特点就可以了。如魏巍《我的老师》中蔡芸芝先生打“我”一事,只这样叙写:“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一个“落”字,一个“轻轻”,充分表明老师“爱”我们的品质。虽一个细节,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