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预算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预算法范文1
关键词:预算法;实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影响
预算法是重要的经济和财务法律,被称为“经济宪法”。2015年1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正式实施,开启了我国预算法制化的新时期。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对预算编制要求和预算执行监督都更加严格,实现了从管理法向控权法的转变,势必对机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产生深刻影响。高等学校作为提供高等教育和科研服务的事业单位,其财经制度和预算管理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深刻影响。在新形势下,要正确认识和研究新预算法对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影响,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努力提高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工作水平,从而为高等学校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当前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方面
一是预算编制形式不完整现象比较普遍,由于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比较多元化,校属各部门、学院有一些创收渠道和途径,造成许多高等院校内的经费资金没有纳入预算,从而使得高等学校预算编制形式不完整。二是预算编制方法有待提升,我国许多高等学校在预算编制中采用基期法,根据上一年基数和新一年的增减因素来评估和确定年度支出预算规模,造成预算数与实际执行数之间相差悬殊,使得项目金额估算不准确,收支预算不适应学校当年的事业发展规划和任务标准,失去了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严肃性,不利于高等学校的资源配置和学校长远发展。
(二)预算执行方面
一方面,长期以来,许多高等院校都按照习惯编制预算,不注重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监控、管理跟踪和指标考核,常常忽视对学院、部门等下一级机构预算执行情况和进度信息的反馈,使得高等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使用资金、不及时根据变化情况调整资金预算、预算执行随意性大、常常偏离预算计划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完整的预算控制体系,预算部门不能够对预算执行情况面临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变化情况进行及时快速反映,从而造成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比较务虚,资金管理比较散乱。此外,还存在预算控制力度不够,预算编制和预算指标下达的时间比较晚,出现以事后预算替代事前预算的现象,难以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功能和作用。
(三)预算监督方面
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有效的监督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预算监督的方式包括财政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社会中介监督等,具体涵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当前,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存在监督乏力的现象,一方面,预算管理的考核管理不到位,使得加强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造成高等学校经费使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许多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预算管理监督力度比较弱。
二、新预算法对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促进高等学校预算编制的精细化
新预算法规定,报送人大审查批准的预算草案要细化,并应按照公共预算支出、基本支出的功能分类编列到项和编列到款。新预算法还对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调整等进行了细化规定。这些越来越细化的规定,对高等学校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助于促进高等学校预算编制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二)促进高等学校进行全口径预算管理
新预算法规定,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构成,机关事业单位的全部收支均应纳入预算,并实施跨年度平衡预算政策。就高等学校而言,预算包括财政教育专项拨款、学生缴纳的学费、科研经费、校办产业收入等,方式比较多元化。新预算法要求高等学校不断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从而有助于提升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完整性,提高高等学校财务部门的预算统筹能力。
(三)促进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时效性和透明度
新预算法规定,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单位预算、决算和报表都要在规定时期内向全社会公开,并对单位预决算中的单位运行经费安排、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公开。这些都有助于促进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时效性和透明度,从而为广大社会公众监督高等学校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监督渠道。
三、新预算法实施背景下加强提升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策略思考
(一)建立健全高等学校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预算制度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中之重,制度是规范行为的保证。任何一个单位,不论经费多少,都必须有财务制度,从高等学校的实践经验表明,凡是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的地方,运作规范,未出问题。在新预算法实施背景下,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围绕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对现有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和创新性工作继续思变、思进,要在如何深化内部管理,加强资金监管,堵塞财务漏洞,防范财务风险上下功夫,力求财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促使高等学校财务工作者进一步转变观念,促进高等学校财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另一方面,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高等学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更要严格管理,从经费的使用计划到开支、审签、报销等全过程,都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并切实执行。此外,要遵循预算的编制原则,确定合理的预算定额,运用现代电算化软件手段和处理好预算的相关关系,是编制好预算的保障。同时,要改变“重决算轻预算”的观念,坚持预算在先、执行在后,所有支出项目要事前安排进预算,没有预算的不能支出。要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采购预算编制的细化工作和新增资产配置的细化工作。
(二)提升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一方面,高等学校要强化依法理财、规范支出的观念,对各处室和学院财务行为进行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预算执行分析,除了按月对学校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外,还按季对全校的预算执行进度进行分析,并要求高等学校财务部门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并向上报季报表,对预算执行的均衡、进度和效益进行跟踪,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此外,要积极落实经费预算公开制度,让学校经费预算情况自觉接受监督,从而提高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三)提升高等学校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经费预算是资金合理配置的职能,而经费管理是资金合理使用的保障。只有把经费通过科学的预算和有效的管理相结合,才能达到经费的最佳使用效果。因此,高等学校一方面要完善预算编制,从工作职能和工作任务出发,合理编制年度预算,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预算审核,充分考虑上年预算执行进度、质量,提升预算审核效率。此外,要强化预算执行,加强支出进度的监督管理,明确高等学校落实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四、结束语
新预算法的实施,为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和重要遵循,开启了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新时期、新形势,对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由传统的保障型向管理型转变。因此,高等院校要客观、准确地研究新预算法的实施对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准确地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积极适应新常态和新要求,明确今后一段时期财务工作的目标任务抓落实,充分发挥财务工作对高等教育的服务与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涂淑娟.新预算法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会计之友,2014(35):121-122.
[2]洪佳丽.新预算法的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广东科技,2015(16):24-26+23.
[3]曹辉,李义贝.新预算法实施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6(16):238-239.
新预算法范文2
关键词:新预算法;投资评审;评审发展
政府投资项目评审,是指对政府的财政投资进行评审和监督,具体就是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实施专业性的核查、分析、评审,对政府投资金额和具体项目进行合理地设定,为财政部门项目支出预算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通过政府投资评审对项目实施取得的管理成果以及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全面地分析和评测,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以此来增强和完善政府的投资管理。
一、政府投资项目的概念
政府投资项目的定义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变化慢慢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概念,从当前来看,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明确的定义,但是在具体的表述上,基本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方法:
其一,在国家发改委所提出的《政府投资管理条例(意见征求)》当中的第二条就指出:“政府的投资其实就是指在中国境内,运用政府所拥有的固定资金来进行投资活动”在第三条当中也提出:“政府所拥有的资金包含了: (1)财政预算以内的投资资金。(2)各种投资专项建设资金。(3)国家范围内的外债投资资金。(4)其他政府性投资资金”。
其二,在国家审计署的《政府投资项目的评审和管理方式》第三条指出:“政府的投资项目主要是指各个等级的政府为了建设主体所投资的项目”其中主要包含了:政府财政预算范围内的资金(含国债)投资项目;我国范围内的外债资金投资项目;利用各种专项投资资金的建设项目;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以及同等级的人民政府所设定的其他政府所投资建设的项目。
二、新预算法下的政府投资评审的范围及其内容
(一)政府财政投资评审的具体范围
政府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主要涵盖了以下六点:
第一,政府财政预算中包含了基础的建设周转资金(包含国债资金)所安排的投资项目。
第二,政府财政预算中的专项资金分布建设项目。
第三,政府固定资金和预算以外的资金投入建设项目。
第四,政府内部的融资建设项目。
第五,政府其他方面的财政资金的安排和项目的建设。
第六,政府需要对其他的建设项目或者是专项的资金实施专项的核查以及跟踪式的监察。
(二)政府财政评审的主要内容
政府财政投资的评审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
第一,建设项目的预算及其竣工计算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以及实效性等方面的审核工作。
第二,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工作和基础的建设施工管理所涉及的有关制度执行和管理的状况。
第三,工程招标的招标形式、招标的文件、有关的合同以及招标的程序等方面工作的严格审核。
第四,工程的建设中各项支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审核。
第五,政府对财政性资金的运用和管理的状况,政府对配套资金的收集和资金到位的状况审核。
第六,政府对工程项目中所购材料数量和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核。
第七,工程项目的执行状况以及整体经济效益的审核状况。
三、新预算法下政府投资评审的流程
新预算法下,我国政府的投资评审的流程主要涵盖了三个阶段,首先就是评审的准备阶段,其次是评审工作的实施阶段。最后是评审工作的完成和结束的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评审准备阶段
第一,充分了解和掌握评审项目的基本概况,对其重要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合,判断投资项目是否具备评审的条件。
第二,确立项目评审的相关负责人,设定相关的投资项目评审人员。
第三,项目建设单位需要提供工程全部的相关资料。
第四,依据项目评审的具体要求,制定出项目评审的具体计划。评审计划需要包含拟定的评审内容、评审的方式、评审的重点以及评审的具体时间等等。
(二)评审实施阶段
第一,在具体实施投资评审工作时,首先需要查阅和了解相关的项目的实际评审根据,为评审的项目建设部门提供准确的工程资料,保证资料的合法性、实效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
第二,对施工项目现场进行勘测和调查取证。
第三,对项目工程进行核查、取样、计算、分析和汇总。
第四,在对工程实施评审的环节中需要第一时间和项目建设部门进行有效地沟通,对于比较重要的证据或者是数据实施书面形式的取证。
第五,遵循所规定的内容格式,制定初步的评审意见和建议。
第六,对初步形成的意见或者建议进行反复的核查,并得出完善的评审结论。
第七,和项目建设部门之间实施意见的相互交换,并且由项目建设部门在具体的评审结论书上面标明具体的意见,若项目建设部门对所签署的结论书有异议或者是对其中所表述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及时完成的,相关的评审机构需要在结论书上做出评审报告,针对建设单位的实际要求和建议做出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三)评审的完成阶段
第一,依据评审的最终结论以及项目建设机构所反馈的具体意见,制定出最终的项目评审报告。
第二,工程评审部门需要及时地对工程的底稿、工程附件进行取证和核对,并且需要记下重要的工程资料和数据,将完整的项目评测报告和项目建设机构所反馈的建议进行资料的登记和归档。
第三,对最后的评审数据和工程资料实施信息化处理,建立起工程评审的最终项目档案。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对新预算法下如何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和评审工作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政府投资项目的评审工作,就是指对政府的财政投资进行评审和监督,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实施专业性的核查、分析以及评审,对政府投资金额和具体项目进行合理地设定,为财政部门投资项目支出预算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只有切实做好新预算下政府投资评审工作,才能发挥好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政府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韩文琰.我国财政投资评审回顾与政策张望[J].地方财政研究,2011(4).
[2] 曾波.公共财政框架下的投资评审管理模式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2.
[3] 王海兵.公益性项目决策阶段财政投资评审方法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
新预算法范文3
关键词:新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事业单位实施政府某项公益服务的部门,是社会服务组织。新预算法要求,除开的信息外,预算调整、决算执行、预算执行报告及报表,都要被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各级政府以及部门公开、其中还包括老百姓关心的三公经费、民生支出、和政府采购等重要事项。事业单位在新预算法的引导下,财务资金的走向将更多投入公共资源和阳光事业,对于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正面影响。
一、能够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新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一是所有的财政资金都要纳入预算管理,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都包含在预算范围内,这将有利于杜绝预算外资金和其它非规范性收入,从而避免财政资金体外循环带来的寻租腐败等问题。二是原先不属于财政资金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及或有债务,也要通过政府债券的形式,逐步纳入到预算监管的范围内,做到预算管理无死角。这一场财务预算管理风暴也席卷了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将全部的收支情况列入到预算当中,没有了预算外资金的提法,对每一笔预算的具体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进行详细说明和阐述,并对其进行统一管理。这些合情合理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加强社会大众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管理监督,而且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还给我们一片阳光的事业单位。
二、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财务核算
新预算法的规定,政府的支出都必须以通过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无论从中央还是到地方各级政府,一律以依据来支出,必须强化预算的硬约束,严禁原先财政支出的随意性和开口子;预算的编制、执行,都要按规定的收支分类科目进行,体现预算的严谨性、统一性、规范性。为落实这些原则,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公开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行的财务核算体系也必须随之改进。事业单位,为了优化预算编制环节、提升预算执行力度、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等,往往会把政府资金分配到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这样有利于平衡事业单位的财政情况,从而提高事业部门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未改革前的预算法下,这种转移支付通常会出现转移不及时、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而在新预算法下,借助公平、公开和规范的财务核算,通过批准支出,确定转移支付的财政资金数目,和明确规定转移支付的下达时间,令过去的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让我们从中感受到负责任、并拥有严谨性和规范性核算之称的事业单位。
三、能够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与新预算法相比,未改革之前的预算法,要求事业单位在每一年都应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达到收支平衡。事业单位为了不出现赤字情况的预算方式,往往以收入为基础来规划支出或人为更改年度预算,达到解决其存在的赤字问题的目的。虽然有利于解决问题,但是事业单位隐瞒具体收支情况,就无法准确反映出其在资金方面的情况。因此,预算法改革中,规定了相应的明确的处罚条款,追究违规单位和违规人员的责任,保证预算法的严肃性和可执行性。因此,新预算法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并且能够使事业单位实现年度范围内的收支平衡。除此之外,新预算法还确定了收支平衡的原则,包括勤俭节约、统筹兼顾、讲求绩效和量力而行,并严格控制各部门、各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比如,稳定调节预算基金的举措,使所征收的税金变得更加符合国家规定,不仅可以弥补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而且还能有效避免出现在年底结余突击花钱的情况,这就为今后事业单位实行中长期财政规划管理、约束年度预算预留了空间。这种精打细算的做法,有效调节了事业单位的收支平衡,帮助形成了事业单位的节俭风气,有利于打造精细的事业单位,对于事业单位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四、有利于强化事业单位管理队伍
新预算法实施后,为了应对财务管理水平能力方面的不足,事业单位加强了对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创造更多的机会来对财务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其对新预算法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采用优化考核的方式来选取业务人员,使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素养。这些内容,让普通的财务人员得到了一个提高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并成为一名优秀的财务人才的机会,同时让那些具有较强责任心和上进心的财务人员,能够参与到事业单位的管理和决策中来,为其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另外一种专办人员,把从过去侧重于事后监督,到现在变成了全面嵌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的全过程之中。为了服务预算管理工作,第一,监督检查预、决算编制工作,看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规,是否复合既定程序;第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包括预算执行的进度如何,执行是否合规,执行的绩效又怎样;第三,监督检查还被用于发现违反预算法、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新预算法赋予了专员办一个更大的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监督检查工作,大有可为。这种加强财政管理伍建设的方式,有利于展现具有生命力的事业单位的风采。
分析得知,预算法的改革是与时俱进的结果,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新预算法,对我国事业单位现代化的财会管理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新一轮的财务工作,对其产生的效果尤为明显。事业单位首先只有充分了解新预算法的内容,再次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预算法的原则,然后通过开展新预算宣传活动,使得税务人员准确把握新预算法的精神、和各项具体规定,增强预算法治意识。最后,事业单位要把新预算法的法治精神和要求贯穿到财务工作中,让新预算法在财务工作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预算法范文4
【关键词】新预算法;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自2000年开始实行预算会计制度,通过预算会计制度的实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制定有效的预算,实现了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为财务部门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了可靠保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以及核算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国家不能及时的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有效改革,那么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会计制度作用的发挥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与管理,阻碍我国市场经济下社会主义建设。就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式而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自新预算法实行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开始不断的变革核算方式以及核算内容,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变革来适应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然而,由于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给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的困扰。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开展工作后出现问题,得不到我国法律的保证,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于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非常的排斥,尽量不在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使用新的预算会计制度,以免出现问题给单位带来损失。另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细化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如果一味的细化支出预算,不总是对支出预算的整体把握,一旦整体费用过大,就会受到我国法律的制裁,行政事业单位想要通过支出预算的明细来说明其支出的合理性根本不可能,我国现阶段没有相关的法律保证其权益。
2.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不符合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需要
传统的预算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设置了“拨出专款”以及“拨出经费”两个会计科目对单位费用进行核算,虽然从内容上看二者之间的差距很小,但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仍然存在一定差异。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按照我国财政部的《关于修改行政事业单位事业支出核算内容的通知》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这两个会计科目应该统一进入 “事业支出”,通过“事业支出”这一会计科目进行统一的核算,因此,传统的会计科目无法很好的满足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改革的需要,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依然延用传统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就无法很好的适应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步伐,让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效用。
3.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较大
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的资金都来源于政府财政补贴或者是向政府借款。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满足自身资金需求盲目的向政府借款,最终借款的数额越来越大,行政事业单位根本就无力偿还,给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害,同时还会危害国家的资金安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利。
4.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与会计制度不符
行政事业单位自实行预算管理以后,单位各个方面的费用支出都严格按照预算数据分配,不考虑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使得很多的费用支出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与会计制度存在较大的差距,行政事业单位很难根据预算对会计核算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支出只是其费用支出的一个参考标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有特殊事项发生,超出预算支出范围的支出也在所难免。
三、推进预算制度改革,有效解决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措施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预算中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对多数情况下都是预算会计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更好的完善预算会计制度,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完善的法律对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形成有效的保护,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新的预算会计制度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顺利开展。我国的法律法规应该根据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内部进行一定的调整,然后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在维护行政单位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2.调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科目
行政事业单位想要紧跟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步伐就必须要调整会计核算科目。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相关的业务进行有效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把特定项目归集到特定的项目中去。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传统项目下的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必要的调整,根据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做出有效调整。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受收付实现制的影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必须要让会计核算人员积极地适应权责发生制,只有全责发生制下行政事业单位才能更好的适应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
3.有效控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新预算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了有效控制。首先,新预算法对于借款主体进行了限制,行政事业单位想要获得更多的借款必须经国务院批准。其次,新预算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借款用途进行了限制,只有用于公益事业的资本支出来能取得借款。再次,新预算法对于借款规模进行了有效限制,对于超规模的借款不予批准。最后,新预算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借款方式也进行了有效限制,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借款时只能采用地方政府债券的形式取得借款,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贷款风险。总之,新预算法通过对借款的限制,有效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为行政事业单位更加长期稳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提高预算支出的科学性、有效性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各个方面的综合因素,尽量减少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产生的偏差。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统一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执行标准,使其产生的费用支出、成本支出之间的差距尽量降到最低,方便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进一步进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会计制度下设置“在建工程”和“拨入基建款”、“基本建设结余”等会计科目,有效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需求。最后,行政和事业单位还应该适当调整会计科目方便核算基础建设,在报表的过程中注意数据的简明扼要,报表形式简单易懂,方面信息需求者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会计信息能够详细的显示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的基础性单位,它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服务,是我国经济的发展的基础。因此,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会计制度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自身也要强化对预算会计制度的重视,及时解决单位内部阻碍预算会计制度实施的各种问题,保证预算会计制度的顺利实行,让预算会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获得更加长远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涵.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 [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
新预算法范文5
前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相关政策改革创新的深入。之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不能够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新形势。应时而生的新预算法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更加重视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等,对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预算法对财务预算的系统性和公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预算法明确提出单位的全部收入支出都需要计入财务预算,还要求单位预算的材料编制、决算、运行等环节的内容都应该向社会公示,显著提升了财务预算的公正性,促进了财务预算制度的完善,利于社会的监督管理[1]。本文总结了新预算法视角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高低不但对单位自身工作职能的运行产生影响,还会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身为某地行政事业单位的一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根据自身多年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总结归纳了新预算法条件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具体包含以下三点: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规范不详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普遍存在工作规范不详细、设定的要求不严谨、工作人员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顺利开展,应当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善和提升。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单位财务预算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执行不到位、监督管理不全面等,显著降低了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水平。最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一些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或未制定必要的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以及单位财务内部审查工作不严谨等。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一些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未与时俱进等,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不利于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
二、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策
1.建立系统全面的财务管理标准
新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法符合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求,该法律的出台和实施显著促进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财务管理体系的改革,有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充分认清本单位和本行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制定适合自身单位的系统全面的财务管理标准。新预算法对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进行了调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单位财务预算制定较全面的财务管理标准,并要求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按照这一标准执行。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还应该细化财务管理流程,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经营成本调控和预算决策等环节的标准,进而降低单位经营成本和节约资源。
2.完善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新预算法进一步强化了单位预算审核的严格程度。改法明确规定,单位财务预算需要在人大代表监督和审核下进行,这就确定了单位财务预算审核的法律权威性。最后,调整了财务预算的调控方法。该法要求创建年度之间的财务预算平衡体系,促进政府监管部门对财务预算的调控,进而促进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并且创建详细具体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首先应该建立全面系统的财务预算编制,全面系统地监督管理单位的财务预算资产,并对单位财务预算执行阶段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提升监督管理的?绦辛Χ龋?保障财务预算执行不会出现问题。单位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增强对单位财务预算的绩效管理工作,促进单位财务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2]。
3.健全单位的财务监管制度
为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单位应该按照新预算法的相关要求,合理规避财务风险。新预算法促进了单位财务风险管控力度。该法进一步规范了单位的财务管理环节,对单位债务责任方、风险调控方法、债务规模等进行了细化,有效降低了单位财务风险。本文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创建一个适合新形势的财务管理新框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管方面,单位首先需要完善单位财务内部调控机制。为确保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单位应该设立完全独立的财务内部审查监督管理单位,并设置专门的财务内部审查职员。以确保单位财务审查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实现单位财务内部的监督审查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其次,单位应该增强地财务预算和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及财务决算监督管理工作,创建有效的监督考核体系,保证财务预算资金使用到位。为了便于社会对单位财务的监督,单位应该将财务预算进行公示,接受社会上其他单位的人员的监督检查,并且配合当地财政检查部门的工作。
新预算法范文6
【关键词】 新企业;内部控制;预算编制
2008年6月28日,三部委联合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它大中型企业执行。这是我国即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之后,在会计审计领域推出的又一与国际接轨的重大改革,也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工作跨入新的发展阶段。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三条――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一、预算编制的方法
1.固定预算法。固定预算是按固定业务量编制的预算,一般按预算期的可实现水平编制,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固定预算的主要优点是编制较为简便;缺点是实际业务水平与预算水平相差较大时,就难以发挥预算应有的作用,难以进行控制、考核、评价等。在市场变化较大或较快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法。
2.弹性预算法。弹性预算是指按照预算期内可预见的多种业务量水平而编制的、能够适应不同业务量情况的预算。理论上说,所有预算都可采用弹性预算的方法。弹性预算多用于成本、费用、利润预算的编制。
3.滚动预算法。滚动预算基本精神就是它的预算期永远保持一个固定期间,其实质是动态的、不断连续更新调整的弹性预算。这种编制方法的优点是保持预算的完整性、持续性,从动态预算中把握企业的未来。由于预算不断修整,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相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4.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是以零为基础编制预算的方法,一切从零开始,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的编制。这种方法打破了老框框的束缚,既能促进人们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又能迫使人们精打细算,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预算编制方法的应用
由于企业经营管理情况非常复杂,在一个企业中只使用某一种预算编制方法几乎是不可能。预算的编制必须反映出这种复杂性,并且适应这种复杂性并满足需要。实际预算编制中,根据工作实际和管理要求的不同,常常会将上述方法复合使用,或两种方法复合、或三者方法复合,或三种以上方法复合,如何使用或使用多少方法,取决于预算编制对象的实际情况、复杂程度以及预算管理要求。
该公司应改变计划编制方法,在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采用年度基本预算与每月补充预算相结合的思路。年度基本销售预算以比较稳定的A、B类客户的需求来编制,不稳定的C类客户通过每月补充预算来调整。采购预算和成本预算也相应的分为年度基本预算和每月基本预算两部分,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销售计划的变化造成的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的执行控制难题。
三、我国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与企业战略脱节。在缺乏明确的企业战略的环境下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会导致企业只重视短期经营目标,忽视长期目标,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缺乏有力的预算支持,只会使企业战略成为空中楼阁,使企业战略难以实现。
2.预算编制方法存在问题。目前,我国企业大多采用的是固定预算,但零基预算、滚动预算、概率预算等一些较先进的方法未得到广泛运用。采用固定预算等方法编制的预算很难适应市场变化,无法有效地指导和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导致预算管理效率低下。
3.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完整。部分企业缺乏较为完整的全面预算体系,只对成本费用、利润进行预算控制,没有形成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在内的涉及全部经营活动的总预算,未能将组织
经营的各个阶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
1.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根据企业上一年度的各项指标及市场变化可改静态预算为动态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