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交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四季交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四季交替

四季交替范文1

熟读背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姓名

【一】本单元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托勒密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了“地心说”,主要观点:

1、地球是个球体;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动。

二、哥白尼是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日心说”,不朽的名著是《天体运行论》。

主要观点:

1、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24小时自转一周;3、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等星体绕太阳转动。

三、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地球在自转。

四、从世界时区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于东经,向西180度属于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差一小时。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五、地球及其运动的特点:

地球的形状

自转的证据

自转方向

自转周期

球形

傅科摆、星体东升西落

自西向东(逆时针)

24小时

六、北极星为什么“不动”?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为地轴。

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秘密。

因此,地球仪要做成倾斜的样子。

七 公转:就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动 公转周期是一年。

八、怎样证明地球在公转?

答:1、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说明地球在公转。

2、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周年视差,也证明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

3、现在,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九、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十、四季的成因: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关有规律性的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十一、极昼和极夜是怎么形成的?答: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地轴倾斜大约23度,导致阳光有规律的直射或斜射南半球或北半球,形成了南极和北极的极昼或极夜现象。

【二】必须理解记忆的问答题:

1、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有几种观点?哪一种是正确的?

答: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地球不自转);③地球自转(但不公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也自转。第④种解释是真实的。

2、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

答:是因为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才形成的。

3、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有哪些异同?这两种学说能否合理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呢?(P76)

答:两种学说的相同点是,地球是球形。不同点:“地心说”认为地球不运动,处于宇宙中心,太阳围着地球运动。“日心说”认为地球在运动,并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处于宇宙中心。这两种学说都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哪些证据能说明地球在自转?(P78)

答:①“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②太阳、月亮和星星每天都东升西落的现象;③地球上南北方向水平直线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西的现象。这些现象都能证明地球在自转。

5、北京、乌鲁木齐、东京、伦敦哪个最先看到黎明?为什么?

答:最先迎来黎明的是东京,其次是北京、乌鲁木齐,最后是伦敦。因为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越是东边的地区越先看到太阳。

6、地球上各国新年钟声会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地球的自转使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根据世界时区图的时间差,各国新年钟声不会同一时刻敲响。

7、对于北极星“不动”,我们如何解释?(P82)

答:这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假想的地轴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所以看上去北极星好像“不动”。

8、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P87)

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性的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造成了气温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9、如果地轴的倾斜度再大一些,会怎样呢?(P89)

答:如果地轴的倾斜度再大一些,那么极昼现象发生的范围会更大了。

10、如图所示(见教材86页):当地球公转到A、B、C、D4个方位时,太阳的照射情况季节是怎样的?

答:①当转到位置A时,北半球阳光斜射,是春季;南半球阳光斜射,是秋季;②当转到位置B时,北半球阳光直射,是夏季;南半球阳光斜射,是冬季;③当转到位置C时,北半球阳光斜射,是秋季;南半球阳光斜射,是春季。④当转到位置D时,北半球阳光斜射,是冬季;南半球阳光直射,是夏季。

11、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地球在自转而且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12、本册中的星体转动方向小结:

答:地球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地球公转方向是由西向东;其他星星绕北极星也是自西向东旋转。

13.请运用你学到的知识,用图画和文字解释“为什么会有极昼极夜现象”?

答:地球的两极附近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是地球沿着倾斜的地轴自转所造成的。地球自转时地轴与垂线成一个23.5度的倾角,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有6个月时间南极和北极其中一极总是朝向太阳,另一极总是背向太阳。朝着太阳的一极半年内全是白天,没有黑夜,背向太阳的一极则这半年全是黑夜没有白天。因此会有极昼极夜现象。

【三】通过填表来区分

1、地球自转的特点

是否围绕地轴自转

地轴是否倾斜

地轴倾斜方向是否变化

不变

2、地球及其运动的特点

地球的形状

自转的证据

自转方向

自转周期

球形

傅科摆

自西向东

一天

3、根据地球的运动完成下表。

地球的运动

地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自转

公转

对 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

(方向、方式、方向、周期、特点)

绕地轴转动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一周

地轴倾斜

绕太阳转动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地轴倾斜方向不变、角度大小不变

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

傅科摆

天体东升西落

卫星观测

恒星周年视差

星座季节交替

卫星观测

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四季交替范文2

【关键词 】 定积分; 分割;等价无穷小;近似代替

【基金项目】 本项目是2016年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名称:高等水生植物抑藻的数学模型构建与应用(KJ2016A268).

在运用定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近似代替是定积分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分割越来越细,如何选择特定的、规则的、熟悉性质的已知量近似代替被分割后的小对象,这不仅关系到定积分表达式中被积函数的形式,还关系到定积分的计算量,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定积分思想运用的合理性.这在运用定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却又必须交待清楚、而实际上却常常忽略的问题.很多学生由于忽视了这一环节的处理,往往在运用定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到不解、困惑和迷茫.

在运用定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随着分割的加细,研究对象被分割后的小对象与近似代替其的小对象之间是等价无穷小”的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定积分思想得到合理性的运用、实际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强调不足以及学生的重视不够,往往造成部分学生只注重考虑随着分割的加细,被分割后的小对象与近似代替其的小对象都是无穷小的事实,而忽略、或者基本上不考虑他们之间还必须是等价无穷小的这一根本要求.这样下去的结果往往是实际问题难以通过定积分的运用得到合理的解决,从而使得学生对自己运用定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到怀疑,失去解决实际问题和进一步分析问题的信心.这对学生学习积分学是十分不利和有害的,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在工作中运用定积分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有负面影响的.

以下就运用定积分思想,在求平面曲线的弧长、空间曲面的面积这两个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遵循“随着分割的加细,研究对象被分割后的小对象与近似代替其的小对象之间是等价无穷小”这一根本原则,提出一些想法、介绍一些做法.

对于平面光滑曲线弧段L():y = f(x),x∈[a,b],在其上依次任意取n - 1个点,则被分割成n个小弧段.记 T = {|Mi(xi,yi)∈L,A = M0,B = Mn,i = 1,2,…,n}为该分割.由于 = 1,故小弧段的长||可以用其内接直线段的长|Mi-1Mi|近似代替.于是,平面光滑曲线弧段的弧长[1]

s = || = |Mi-1Mi| = dx.

在这一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根据平面曲线弧段L():y =f(x),x∈[a,b]的光滑性,利用“两边夹”定理[1] 讲透彻并且强调 = 1,那么,不可避免的就会有学生提出:随着分割的加细,作为无穷小的小弧段的长||为什么可以其用内接直线段的长||近似代替,却不可以用同是无穷小的|Δxi|、|Δyi|近似代替?这种问题的提出,是学生对 = 1这一根本原则的理解和把握不够. 当然,在教师能根据曲线弧段L():y =f(x),x∈[a,b]的光滑性,讲透彻并且强调 = 1的前提下,学生就能够比较好的理解和把握“随着分割的加细,研究对象被分割后的小对象与近似代替其的小对象之间是等价无穷小”这一根本原则,那么,随着分割的加细,作为无穷小的小弧段的长||不仅可以用其内接直线段的长||近似代替,还可以用小弧段上任意点的切线在[xi-1,xi]上切线段的长|Δxi|,?坌ξi∈[xi-1,xi],i=1,2,…,n,近似代替.这样,学生对运用定积分求平面光滑曲线的弧长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深入的和全面的认识、理解和把握.这对他们学习和运用积分学是十分有益的.

同样,对于空间光滑曲面块∑:z = f(x,y),(x,y)∈D,若T = {D1,D2,…,Dn}是D的任意一个分割,则相应的∑也被分割成n个小曲面块∑1,∑2,…∑n,且∑i在坐标面xoy上的投影为Di,∑i的面积为ΔSi,Di的面积为Δσi,过∑i上任意一点 Mi(ξi,ηi,f(ξi,ηi))的切平面为πi,πi 上小平面块Ai在坐标面xoy上的投影仍为Di,Ai的面积为ΔAi.由空间曲面块∑:z = f(x,y),(x,y)∈D的光滑性,并利用“两边夹”定理可得 = 1,故小曲面块∑i的面积ΔSi可以用过∑i上任意一点 Mi(ξi,ηi,f(ξi,ηi))的切平面πi上小平面块Ai的面积ΔAi近似代替,i = 1,2,…,n.于是,空间光滑曲面块∑:z = f(x,y),(x,y)∈D的面积[1]

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根据空间曲面块 ∑:z = f(x,y),(x,y)∈D的光滑性,利用“两边夹”定理讲透彻并且强调 = 1,再加上许瓦耳兹(H.A.Schwarz)的例子[2]的影响就使得学生在运用定积分思想求空间光滑曲面块的面积过程中,对近似代替这一环节的把握深感不解、困惑和迷茫.事实上,教师在讲透彻并且强调上述等价无穷小的同时,再指出许瓦耳兹的例子只是强调小曲面块的面积用其内接平面块的面积代替并不总是能够成立的,只要能够保证随着分割的越来越细,小曲面块上任一点的法向量与其内接平面块的法向量越来越趋于平行,那么小曲面块的面积用其内接平面块的面积代替还是可行的.因为此时 = 1,其中ΔBi为∑i内接平面块的面积,i = 1,2,…,n.所以讲透彻并且强调 = 1是运用定积分思想求空间光滑曲面块面积的关键.对它的理解不仅可以说明用小切平面块的面积代替小曲面块的面积的合理性,而且还可以得到能够代替小曲面块面积的其他形式.由于这些能够代替小曲面块面积的各种形式,当分割越来越细时,都是小曲面块面积的等价无穷小,故空间光滑曲面块的面积公式是统一(唯一)的形式.

综上所述,在运用定积分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随着分割的加细,研究对象被分割后的小对象与近似代替其的小对象之间是等价无穷小”这一根本原则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从众多的近似代替的各种形式中,提取出最合理的被积表达式的结构,为更好的运用定积分的思想,使实际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提供最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四季交替范文3

【关键词】体育;教学后记;反思;升华

课后总结,即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是教案中很不起眼的一小块,但就是在这块小天地里经常进行反思教学的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教学后记是在每节课后,教师在教案上简要记录课堂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分析其原因,力求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写好教学后记,就是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那么教学后记应该记些什么呢?从以下三大点来说:

一、教学后记应该记些什么

1、记成功之处

成功的教学,往往体现在教师以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角度去把握教材内容,以恰当的方式和表现去设计教学环节。即在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运用,把自己取得好的做法记录下来。如:按照本人上学期的教学总结,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在教学当中把男女分开教学。班内分组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练习,并在每一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这种教法可以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练习,根据各人体质不同而确定的不同目标。激发了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本次课成功之处。

2、记失败之处

体育实践课的负荷问题,因为中职学生是由初中步入职业学校的第一步,在每次体育课中应按照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安排,一般应由小到大,逐渐加大,大中小强度的负荷合理交替,到课快结束时,应涿渐降低生理负荷,促使学生机体较快地恢复到安静的状态。但由于个人身体素质不同,统一的训练负荷使部分体质差的学生无法适应,从而产生对体育课的恐惧感,使得后续科目无法保证实施,所以如何提高体育课的因人设标问题是初一体育教师必须考虑的。

3、记教学灵感

所谓灵感,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的突发性想法,有时候,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会灵机一动,突发奇想,觉得对某一知识点的处理,用另一种方法效果会更好。但一定不能把灵感作为教学的剂,大部分突发想象是没有生活实践检验的,在体育教学中突发想象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教学主要启发学生灵感而不能用灵感去教学。但将灵感记录下来经过充分的准备和进一步的实践来实施灵感可带来的方法,也是提高教学方法的手段之一。所以应该注意灵感记录。

4、记教学再设计

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教学设计,并及时修订教案。

二、通过反思教学后记提高教学效果

1、上课前反思教学后记所记录的重点环节

即自己对自己说课,要求自己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叙述教学设计中的思维过程,使自己内部思维活动充分地暴露出来。不断地反问自己:教学设计是否充分体现教学目标,是否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如何更好地突破难点,在教学设计上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等。反思在教学后记中对该教学是否有较明确的教学指导和注意事项。这样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对教学设计进行必要完善,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系统,从而使教学设计达到最优化。这也是教学前反思的重要途径。

2、课堂后反思并记录教学后记并同前例进行相互比较

在一节或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记下自己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是教师积累经验,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一堂课或一天教学后,通过对教学设计执行情况的回顾,对教学原则、目的、内容、方法、手段、教学语言、教态等诸要素、诸环节进行检查反思,特别是要抓住教学片断、把教学后记中的前例与本次实例相互比较并分析得失,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有关教改、教研中的主要问题,抓住教学活动中的“精彩一刻”,捕捉师生思想碰撞的火花,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等,分析、解剖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总结概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行为的重塑。修正和完善教学后记。

3、观摩教学中的教学后记反思(教学后记反思)

通过参加现场观摩或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相互交流、探讨,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检验自己的教学后记中的经验案例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模仿、学习,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 教学后记在教学中的作用

1、 教学后记是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每个教师的教学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和成功之处。教师要注重写好教学后记,将平时零零星星、点点滴滴的思考和经验及时记录在案,积攒多了,加以系统整理,并找出其内在联系,就可摸索到新的教学规律,创立新的教学方法,推动自己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 教学后记是进行教学工作自我检查、自我诊断的有效形式

从教师教学态度来看,每一位教师都有备好课、上好课的心理期望,这是教学成功的心理机制。写教学后记实际上就是教学上的再备课,对原来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再梳理和再思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

3、 教学后记是总结教学经验、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

从教师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看,写教学后记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青年教师,需要多多积累教学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成长为一个合格教师、优秀教师。教学后记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积累资料方面,教学后记之丰富、详实、生动更是独具优势,方便实用。坚持写教学后记,能使教师增强教育研究的能力,从而逐步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总之,教学后记是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它能使以后的教学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林碧英.反思型教师和反思性教学[J].江西科技师范学报,2004.05.

四季交替范文4

关键词:小提琴;音乐;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14-01

随着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学习小提琴的学生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早,我国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小提琴人才和教师。小提琴是弦乐家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里的主要成员之一。弦乐是最能直击和打动人类心灵的音乐,声音十分优美,音乐表现力很强,学习小提琴能够使人们更好的认识音乐、理解音乐和欣赏音乐。本文提出了小提琴基础教育的几点看法,以更好的帮助教师和家长们辅导孩子学习小提琴,不要走弯路,用最正确、最直观的方法以把孩子自身潜能完全挖掘出来。

一、认识小提琴

小提琴起源于欧洲的意大利,至今约有五百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中期,到1600年左右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乐器。小提琴由30多个零件组成。琴头呈漩涡状,附有四根弦:1弦(E弦)、2弦(A弦)、3弦(D弦)和4弦(G弦)。弦枕上的四个勾槽,用于确定弦的位置。指板固定在琴颈上,并从弦枕端开始增加宽度,以便运弓。演奏时,左手手指在纸板上压弦控制音的高低。能否使琴声优美动听,取决于琴弦及其张力、琴马质量以及演奏者运弓的压力与速度。

二、学琴年龄的问题

一般而言,儿童期的身心发展可分为六个主要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17、18)。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越早学琴越好,实际情况是,童年期之前的孩子容易活波好动,虽然很多孩子喜欢音乐,但是坐不住或站不住,而且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所以笔者不提倡6岁之前的孩子学习乐器。

三、关于小提琴音感和音准的培养

音阶虽然比较枯燥无趣,但却是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基础。小孩子从小一定要重视音感和音准的培养。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个10岁拉小提琴的孩子,从5岁就开始学琴,可是到了10岁拉莫扎特的《小星星》音还拉不准。小提琴是个比较特殊的乐器,不像键盘乐器,不需要掌握音准音高,小提琴演奏者的首要功课就是学习音准,在每一个音符都“靠谱”的基础上才能谈到音乐表现之类的问题。还有音感――音乐感觉,有的教师认为先学好基本功再练习音乐感觉,可是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随着孩子越来越熟悉拉琴技巧而完全忽略了音乐感觉的培养,一旦有一天我们再和孩子们讲音乐感觉,这个乐曲应该怎么表现,孩子已经不太适应了,因为他(她)已经习惯了不带感情的去拉琴。

音感和音准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基本功的练习。目前,传统的国外基本功练习教材有两套,一套为《什拉迪克》,另一套为《塞夫契克》。我国也有一些小提琴老师编写的基本功教材。例如,上海音乐学院丁芷诺教授编写的《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教材》,适用于不同程度(高、中、低)的琴童使用。

四、重视演奏小提琴的姿势

小孩学琴从小就培养好良好的小提琴演奏姿势,包括站姿、持琴、坐姿、左手持琴手型、右手持弓手型等。以持琴为例,琴与身体中线的夹角为45度左右,但也不完全一样,因人而异,可根据右臂的长短而定。左手持琴时,左手腕与小臂自然形成一条直线,微微向外弯。此外,为了使左手在换把时得到最大的自由和放松,琴头尽可能高一些,做到琴弦与地面保持平行为最好。

五、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

笔者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接触到这样的学生,弓法和手指完全是错误的或者夹琴姿势不正确让孩子形成了高低肩诸如此类的问题,这都是因为教师本身对于小提琴这门乐器缺乏专业的认知和了解或是忽略了教学的个体性而造成的,所以教师必须要自己先装满一桶水才能教好学生一杯水,如果自身都欠缺就应该多学习多弥补,毕竟如果学习了不正确的姿势或者方法再去改正就很难,也给学生和家长学习音乐和乐器的道路带来坎坷。

综上所述,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你在白纸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教师对于小提琴基础教育不要小看,说不定哪个孩子就是未来的盛中国、吕思清、宁峰等。教师要多多提高自己自身的教学和专业水平,这样必能够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赵惟简.小提琴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四季交替范文5

[关键词]幼儿师提问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互动活动的桥梁,是课堂信息及时反馈的重要手段。但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提问只是教师的行为。所以,新课程改革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更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一、什么是提问

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则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从而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例如,“熊妈妈和熊宝宝为什么住在屋子外面?”“请你说说6还可以分成几和几?”这两个句子都有教学提示的作用,因为,它们都以疑问(……是什么?)或陈述(说出 ……)的形式交流了内容。二、幼儿园活动中提问的现状

幼儿园提问的现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二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过难,学生“启而不发”,课堂气氛沉闷,不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这样的设问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是无效的,甚至不如不问。如教师尚未转变角色,没有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还是以权威者自居,鼓励不足,批评有余,激发不起幼儿探询的愿望,压制幼儿质疑的冲动;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要诱发学生的思维,卓有成效地发展学生的智能,“设问”要“有效”。

《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也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幼儿是通过问题进行学习的,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是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问题,进而在老师的支持下,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幼儿园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任。三、教师提问的类型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师提问可以分为: 1、描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提问“妈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2、比较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提问“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提问“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这种类型提问,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认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谁的本领最大?”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辨别事物的能力。6、反诘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你怎么知道这个长、那个短呢?”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四、如何促进提问的有效性谢尔达科夫说:“思维以其固有的形式进行,谓之发展。”(谢尔达科夫《儿童的思维》,第12-13页)只有明确了整个教学内容的认识思维过程,才能在提问中明确自己的每一个提问,是旨在分析的还是要求综合的,还是要求概括的、比较的、发现关系的等等。但怎样进行提问呢?这里,就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些想法。(一)引起不良效果的提问。1、不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提问。有些教师不了解本班幼儿知识水平,不了解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与幼儿配合不好的现象。2、准备不够充分的提问。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孩子们的回答、反问弄得十分尴尬,不得已用“先坐下”,“下课教师再回答你”,“长大就会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孩子在一堂课中经常有许许多多的不满足,调动不了积极性。孩子们希望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在提问上只是一个方式,或仅局限在几个提问词上,这样,很多孩子都不愿回答问题。3、不会引导和控制的提问。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幼儿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不让说也说;一是幼儿不会回答问题的方法,不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幼儿乱说,课堂活而乱。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有些教师不知所措,使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无法进行。偏离活动中心,要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又提出其它的问题或不着活动边际的问题导致孩子不知道哪些是重点,使孩子的思维离开了中心。(二)促进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的基本精神是尊重、发挥、培养幼儿的主体性,是改革传统教育的弊端、实施主体性教育。 针对教学活动的实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设计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兴趣特点,使问题适合幼儿的能力水平。恰当地提问可以增强幼儿对问题的理解,减少对自身能力的忧虑。在水平程度不齐的班级里,要用自然的、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述问题,调整词汇和句子结构,以符合幼儿的语言和概念水平。2、活动设计中的教学结构和关键问题,把它们写进教案中,清楚地、详细而精确地设计、表述问题,避免两可的、模糊的提问。比如“我们昨天学了什么?”或者“ 这个故事里的邮递员叔叔怎么样?”等等。3、按照逻辑的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问题,避免缺乏明确的中心和目的的随便提问。要考虑到幼儿智力和能力水平,预先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和教学任务。4、提各种水平的问题。提出基本问题检查幼儿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以此作为进行较高水平学习的基础。较高水平的问题为幼儿提供了锻炼较高水平思维形式的机会。5、在幼儿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提问以后,等3-5秒或更长的时间,可以增加幼儿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幼儿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6、提问那些能够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幼儿参与的问题。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幼儿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师提问的语言技能。教师提问时语言技能的优劣、强弱,直接影响着幼儿对知识的吸收及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关系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教师提问时的口气、说话时的态度以及声调等,都会对幼儿的行为和情绪、幼儿与教师的关系和情感发展等起着极大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语言技能的确至关重要。

四季交替范文6

关键字:政治教学 观念 方法

作为政治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本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政治被认为是“副课”而得不到学校、家长、特别是学生的重视。一些教师也因此“自轻”而放松了对政治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如果说我门要教给学生的只是教材上的原理和知识以应付考试,那政治确实是“副课”。因为,理科学生只应付会考,文科高考只占综合的1/3无关紧要。而实质上呢?政治课的作用和目标远不止如此。

我们常说:人才、人才,先成人后成才。政治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政治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国内外形势等,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习政治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学好各科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哲学为其他学科提供方法论指导,没有一定方法论指导的实践都是盲目的实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本学科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否则,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不是一个教育者。那么,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呢?以下谈谈几点看法:

一、是备课。“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细致和充分的备

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备课一般都按;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三个环节来进行。备大纲(课程标准)能使教师了解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掌握好这些教学的层次和要求,并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备教材主要是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教学内容、重点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备学生这是备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怎样的教法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能力,教师要尽可能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上的差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备课时,教师要注重扩充教材。政治课实践性较强,时代性鲜明,但教材中的事例材料往往滞后,因此,备课时选取最新的一些时事政治或学生们关心的热点、爱听的话题、离他们感觉较近的事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还能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的能力。当学生发现社会需要与所学知识的直接联系,让他们自然感受到今天在学校的学习就是为未来服务社会做准备时,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二、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早已是明日黄花。因为这种“我讲你听”的“告诉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个人认为:

首先,从思想上要相信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过去“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导致现在,当新课程改革扑面而来时,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往往是“讨而无论”、“启而不发”,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

又回到了“我讲你听”的“填鸭式”,听过一位优秀教师的两节课。第一节是高一时,课堂采用的是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有一部分学生也表现出了“讨而无论”、“启而不发”的现象。一年之后,讲高二哲学,同一批学生却明显的感觉到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大大增强了,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学生真正“动”起来了。这个成果的取得在于这位老师长期的准备,从高一时就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有专门的预习本以保证效果。现在学生基本已形成习惯。所以,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严格要求。

其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使学生乐学。如,我在讲授《货币的职能》这一课时要求全体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对全部内容设计问题,然后找出五名学生分别扮演货币的五种职能。作为嘉宾。(教师要对其提供培训)上课后,先由“第一嘉宾”“价值尺度”做自我介绍,然后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提问。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后四种职能依次类推。这个过程基本上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是从旁补充、指导和做最后总结,一节课下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再次,要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成长需要激励,学生需要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景,力争创造更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如,课前的认真预习,工整漂亮的作业,课堂上大胆发言,有创意的问题,成绩的进步,有独到见解的回答,丰富的课外知识等等,都会给予及时而诚恳的表扬。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更浓了。与此同时师生之间关系更融洽了,“亲其师,信其道”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

最后,课堂教学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三、课后布置多样化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