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芙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芙水范文1
芙水范文2
原任职务:岑溪市扶贫办副主任,项目管理股股长,综合管理股股长
触犯罪名:
判决结果:廖某获刑十一年,李某、霍某、黎某分别获刑七至五年
案件回放:
岑溪市扶贫办有很多产业开发项目,其中有一项就是发展瘦肉型猪的养殖,这是由扶贫办负责采购后无偿提供给农民养殖的。从2005年开始,岑溪市扶贫办就和岑溪市永业瘦肉型猪场签订合同 ,向其购买种猪以及商品猪。一直到2009年都是永业猪场中标,扶贫办的霍某、廖某等人经常下乡为猪场做工作,如组织养殖培训,养猪过程中一些问题纠纷的处理等等,他们亲眼看着通过他们的工作永业猪场的老板赚了不少的钱,开上了好车,心中很是羡慕。
2009年岑溪市扶贫办又要组织实施瘦肉型猪产业开发项目,需向猪场采购种猪及商品良种猪。霍某把廖某、李某、黎某叫过来道,我们整天骑摩托车下乡给猪场做指导,风里来雨里去,这么辛苦,虽然这是我们扶贫办工作人员的份内工作,但也没少给猪场帮忙,再说,永业猪场这几年养猪赚了不少钱,如果还想和我们扶贫办合作下去,就要给我们一些辛苦费。其他几个人听了后想想也确实在理,平时下乡检查指导,风吹日晒的,真的是很辛苦,让永业猪场给点辛苦费也是应该的。
当天晚上,廖某打电话给永业猪场的韦某,让他去扶贫办。韦某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但是永业猪场经常得到扶贫办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现在廖某亲自打电话给他,他只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了。在扶贫办办公室,廖某便开门见山地讲道:“今年扶贫项目要购买猪苗735头,总价是55万元,往年都是你做,今年你还愿意做么!”韦某马上赔笑:“廖副主任,你看这些年扶贫猪苗一直都是我们永业猪场提供的,质量也好,免费提供给老百姓的猪都长得壮壮的,今年当然还想继续做啦。”廖某又讲道:“今年有好几家猪场都想争取这个项目,如果你想继续做的话,就要从中回一些钱给我们做辛苦费。”韦某心想这些年他们猪场通过这个项目也确实赚了不少钱,现在扶贫办的两名副主任、办公室综合股和项目管理股的股长都在场,如果自己不同意的话,这个项目肯定是轮不到自己了。心里盘算后,韦某道:“这个辛苦费是必须要给的嘛,谢谢领导对我们猪场的关照。”
后来经过讨价还价,大家商定这个项目由永业猪场继续做,韦某在签订良种猪苗供应合同后,从中拿七万元给他们做辛苦费。在这批扶贫猪苗供应完成后,扶贫办把款项全部拨到了永业猪场的账户,廖某便打电话催促道:“猪苗款已经到账了,之前讲过的钱你也要尽快给我们!”当日,韦某就去农行提了七万元现金,并用胶纸袋装好,递给等候在车内的廖某、霍某、黎某、李某,他们接过钱点够了七扎,确认无误后便开车走了。
尝到了第一笔好处费的甜头,在2010年的“扶贫猪苗”项目完成后,廖某等人又继续以“辛苦费”的名义向韦某索贿五万元。
贪欲的闸门一经打开便再也关不上。2011年,扶贫办又组织优良猪苗采购项目,招标采购猪苗630头,按“惯例”还是永业猪场中标。但这次廖某心想平时下乡经常都是他去的,做工作也是他做得多,前两次分辛苦费大家都是平均分,这次自己要多分点。其实他不知道岑溪市检察院已经接到群众举报,对此事正进行着调查。项目完成后,廖某向韦某约定把该项目所得利润的一半给予自己作为好处费。韦某心想廖某是负责分管扶贫猪苗项目工作的,他们卖猪给扶贫办都是廖某做代表签订合同,在猪苗验收、款项拨付等环节都由他管,为了以后继续卖猪给扶贫办,就同意了。2012年8月20日早上,韦某从银行取了三万元到市财政局门口递给廖某,廖某接过钱,并讲了一句“大家顺利”。可是身为国家工作人员的他,公然索贿历时三年之久,又怎会一直顺利?等待他的只能是法律的制裁。
拍案辣评
芙水范文3
《福布斯》的“全球2005税务负担指数”调查,度量世界52个国家及地区雇主及雇员的综合税务负担,所用指标有5个,即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富税、雇主及雇员社会保障金及销售税。该调查显示,中国在上述5个指标中,除了“雇员社保金”高于首位的法国外,其余指数均低于法国,总指数为160,全球位列第二位。接下来的分别是比利时、瑞典和意大利等,中国台湾地区列49位,中国香港地区列55位,即倒数第二位,税务负担仅重于阿联酋。
自1994年以来,我国税收一直持续高速增长。
1998年来,我国连续7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均在8%至9%左右,而同期税收增幅年均为19.3%,尤其是2004年,同比增长高达25.7%,税收增幅相当于全年GDP增幅的2.5倍。1999年我国税收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6年达到37636亿元,2007年高达近5万亿元。
在我国各阶层中,工薪阶层的税负负担最为沉重。
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1994年,我国工薪项目个税32.13亿元,占个人所得税的44.21%;2000年全国共征收个人所得税660亿元,其中工薪阶层缴纳的就有283亿元,占42.86%,高居各个应税项目之首;2004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1737.05亿元,65%来源于工薪阶层;2005年,工薪阶层为个人所得税总收入贡献了60%的份额,而富人的纳税份额却不到10%。2005年,有媒体把国家税务总局推出的“2004年纳税百强排行榜”与2004年《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富豪排行榜”对比发现,“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中仅有12位富豪上榜,人数比上年增加1位,但进入“纳税百强”的富豪人数仍然不多。
(摘自人民日报出版社《通货膨胀下的老百姓生存法则》作者:李爱民)(图片 201103-14-1)
链接:个税改革要为工薪减负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从5%到45%的9级累进税率,而国际上多为4到5级税率。据说此次个税改革可能将税率级次缩减到5~6级,虽然级次缩减、级距扩大可使中低收入者复合到最低的一、二级税率之上,也可使中间收入人群不会很快跨入高收入税率中去,但如果个税起征点依然“原地踏步”,那么众多中低收入者、工薪阶层依然难逃个税“雁过拔毛”的尴尬。
中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工薪阶层税收占个税总税负的50%。而在美国,将近50%的工薪阶层只承担了联邦所得税的5%,10%的最高收入者承担了个人所得税的60%多。由此可见,我国个税被奚落为“杀贫济富”、“逆调节”就不足为奇了。从报道来看,45%的最高税率的下调将惠及高收入者,将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等的扣除标准由800元调整到2000元,收入来源多元者也会减轻税负,但一般工薪阶层、中低收入者的所得来源非常单一,工资几乎是其唯一收入来源,唯有提高个税起征点,方能惠及他们。
对于调高个税起征点,有两种反对声音颇具代表性:一是减少税收带来财政压力,二是调高起征点后缴纳个税者减少不利于“培养公民纳税意识”。目前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收入比重约为7%,在财政收入增幅高过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GDP(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的语境下,调高起征点带来的个税收入减少不过毛毛雨而已。在个人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税几乎无处不在:去餐馆吃饭,内含营业税和城建税;买包烟,至少内含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可谓税不离身,“培养公民纳税意识”干吗只盯着个税“死磕”?
芙水范文4
伴随朝阳而想起
惊起
一群慌乱的鸟儿
树儿
低低哀求
伐木人,无言以对
一斧,一
砍进树里,砍进自然里
砍碎
人们的良知,鸟儿的欢乐
芙水范文5
回顾过去的两年,中国股市已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连续五年的大牛市行情一去不返,到2002年底总市值缩水已达三分之一多,证券市场上积重多年的各种问题也都逐一显现,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全方位的监管风暴,监管部门各项法规、政策出台之密集,修正之频繁,各大案、要案查处之决心和手段,也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股市运行10多年后,终于进入了第一轮结构性的深幅调整期,这一调整仍在进行之中。
尽管如此,我们的股市距离一个规范、健康、创造合乎期望的真实价值的资本市场到底还有多远?继2001“监管年”之后的2002年,曾被业内称为“价值回归年”,这其中是饱含了期冀的。当2003也即将过去时,我们且回首在这个“价值回归年”中,真正有多少价值得以回归?又有多少价值被创造?又是谁,在创造价值?
总体表现:价值湮灭
中国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五年来不仅没有为股东创造任何价值,反而是在毁灭价值
从会计报表上看,2002年1214家中国上市公司平均主营收入15.36亿元,比2001年增长15%; 平均会计净利润为6428万元,也实现了近10%的增长。然而,在这会计指标增长的背后,是否意味着中国上市公司真正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呢?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从真正的经济利润,即EVA的角度来看,中国上市公司2002年继续在整体上毁灭价值,平均EVA为-1564万元。尽管相比2001年的糟糕水平(-2802万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持续三年的下降趋势也得以终止;但同时EVA为负的公司却占到了66%(804家),为历年来最高,就是说,只有1/3的上市公司在2002年真正创造了价值。
由于EVA、会计利润和主营收入的绝对值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公司的资本规模。因此为消除资本规模的影响,我们进一步用资本效率(EVA率)、净资产收益率(ROE,Return on Equity)和每股收益(EPS,Earnings Per Share)三个指标衡量公司的经营效率状况。从图2中可以看到,这三个指标的演变趋势是一致的,中国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业绩下滑趋势终于在2002年得到控制,止跌回稳,并比上年略有改善。然而,也必须看到,自1998年来,资本效率始终为负值,至2002年也只达到-0.94%,这表明上市公司未能达到足以弥补股东资本成本的回报水平,换言之,中国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五年来不仅没有为股东创造任何价值,反而是在毁灭价值。
市场有效性:仍然背离
中国上市公司的市值依然在很大程度上脱离基本面所支持的公司内在价值
中国股市在2000年达到一个高峰,自2001年后由于市场原因和监管的日益加强,中国股市持续低迷,整体平均的市场增加值MVA因此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从2000年的35亿元直降到2002年的18亿元,简单讲就是,这两年间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直直掉了五成,这与上市公司平均EVA连降三年的基本面状况是内在统一的。因此,我们看到,中国股市有逐渐回归基本面的趋势,经济增加值EVA和市场增加值MVA的背离状况从2000年起开始有所改观,即MVA与EVA的相关性三年来逐步提高,2002年达到14%。然而我们也必须知道,同期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的MVA与EVA相关性长期保持在70%以上,这之间的差距依然是巨大的。
再看中国上市公司市值MV的构成情况。我们知道,市值可分解为当前运营价值COV和未来增长价值FGV两部分,COV是投资者基于公司当前EVA水平,对该公司当前营运价值的评估,而FGV代表市场对公司未来EVA增长部分的预期。可以看到,中国上市公司市值中FGV的比例以2000年为界,之前是一个增长的过程,也可以讲是市场信心乐观而膨胀的过程,直到将整个中国股市市值的3/4都建立在了对未来增长的美好预期之上;2000之后则是一轮大调整,FGV比例随之不断下调,至2002年已低至53%,表明市场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增长预期正逐渐趋于理性。
但是,即便如此,53%这个比例仍然要高于成熟市场。同时,我们更关注的问题也在于,中国企业在未来到底需要表现出什么样的增长能力,才能满足市场目前的预期呢?
从公司资本回报率的角度来分析,假设上市公司2002年底的平均资本额及其资本成本保持不变,那么,作为一个整体,中国的上市公司必须保持15%的年度资本回报率才能支撑现有市值,而在过去三年里,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资本回报率仅仅为7.5%。很显然,即使抱着最乐观的态度,目前的市场预期也是难以真正实现的。
行业投向:投资? 投机?
在中国股市,资本的行业投向正好是逆效率而行的,这也正解释了为什么上市公司整体的资本效率在逐年下降
从行业的情况来看,电力、金属冶炼、汽车零部件、陆运交通、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石油天然气、通信设备等几大行业的资本效率为正,可见这些行业的企业能为其股东创造价值。而医药、航天和建筑业,尽管进入了行业排名前十,资本效率却是负值,仍然无法弥补股东投入资本的成本。在资本效率最低的行业中,医疗保健设备、广电传媒、应用软件、以及汽车、化工等行业排在了最后,从整体上看,这些行业内所有公司加权平均后的资本效率却是非常的低,其中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去探究2002年市场预期在各行业的分布情况,即对各个行业平均的未来增长价值比进行排序分析。可以看到,医疗保健设备和广电传媒两大新兴产业成为市场追捧的宠儿,未来增长价值均占到市值的90%以上;同时,应用软件、汽车、房地产、酒店旅游等板块也赢得了相当投资者的青睐,可见市场对这些行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信心很足。然而,这种信心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
对照前文的行业平均资本效率(EVA率)最差排名,不难发现,FGV比最高的行业几乎全部榜上有名,尤其是医疗保健设备和广电传媒,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与之相呼应的是,在2002年,通信设备、金属冶炼、电力和石油天然气几个行业的前景最不被看好,而陆运、交通基础设施以及汽车零部件、建筑工程等几大传统行业的市场吸引力也相对不足。不可避免地,反差又一次出现,上述几个行业恰恰就是中国股市上为数不多的几个资本效率为正,同时在实体经济增长中也举足轻重的行业。
一般来讲,有效的资本市场上,资本效率必然引导着资本流动的方向,但是在中国股市,资本的流向却正好是逆效率而行的,特别是在FGV比率较高的行业,上市公司多为易于炒作的小盘股,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总之,这一系列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股市的资本配置的低效率和浓重的投机气氛,这也正解释了为什么上市公司整体的资本效率在逐年下降了,因为在资本市场资金分配的整体层面上,资金流向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大量的资本被投向了资本效率低下的公司,这个“投”不是投资,而是投机。
200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中的价值创造者与毁灭者
不同指标交叉对比之下,产生了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的结果
EVA是一种能帮助投资者判断企业是否在当期,通常是一年内,真正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衡量标准。如果EVA为正,公司才在当期真正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反之,公司毁坏了价值。
2000年排名第二的宝钢股份于今年跃居首位,为股东创造了24亿的价值。同时,在过去两年持续进入前十甲的华能国际、粤电力、中国石化、广州控股、上港集箱也仍稳居前列,体现了其持续的创造价值的能力。与之相映衬的是,过去两年列EVA最后十名中的科龙电器、马钢股份、仪征化纤、四川长虹以及ST吉林化工仍位于价值毁灭的前列。
由于EVA是绝对值指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资本规模,不能据以认定公司的经营效率状况,因此,我们还应该考虑EVA的另一种表现形式EVA率,即资本效率:EVA=资本效率×资本。
直观地讲,资本效率是每单位资本所能产生的超过单位资本成本的利润,它是资本回报率和资本成本率的差额,代表了单位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当资本效率为正时,公司在创造价值;反之,则在毁灭价值。
TCL通讯以87.33%的资本效率高居榜首,同时出现在前十的还有两家手机生产商,厦新和波导,这不得不让人想到国产手机在2002年手机市场上的不凡表现。
ST东方在2002年毁损的价值达到其股东全部投入的9倍,长江控股又一次出现在后十名,其毁灭的价值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率,都让人触目惊心。
市场增加值MVA是股票市值与累计资本投入之间的差额,它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MVA直接表明了一家企业累计为其投资者创造了多少财富。
2002年,经济利润表现好的公司的市值表现也不错,如中国石化、华能国际、宝钢股份、粤电力都有不错的市场收获,股东财富也相应有数百亿元的增值。
但是,投资者仍未认识公司的真正经济利润,相当一部分EVA表现不好的公司的市场表现却不错,典型例子是ST吉化,连续3年毁灭价值最多,2002年毁灭价值10亿元的却同时赢得了10亿元的市场增加值。如此之高的MVA应该来自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美好预期,但计算表明这种预期并不是理性的:ST吉化必须长期保持20%的增长率,才有可能实现其112%的FGV,但事实却是,过去几年中,ST吉化持续亏损,并没有任何业绩改善的迹象。由此我们只能推测,市场对ST吉化的看好出于短期的投机目的。
排在最后的是东电B股,损害了2.3亿元的股东价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B股公司的市场表现整体上都不尽如人意,这主要与B股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相关,并不能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可以说,相当一部分B股公司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看看市场都对什么样的企业予以最高和最低的未来增长预期吧。
长江控股再一次上榜,其未来增长价值FGV达到市值的10.82倍!别忘了,它过去连续3年的负的EVA,并且在2002年EVA排名倒数第六,资本效率倒数第二。投资者究竟是基于什么样的判断,才给了长江控股如此特殊的礼遇?而得到如此礼遇的,又何止长江控股一家?在我们的“价值毁灭排名”(见后)中,前100位价值毁灭者的FGV竟悉数为正值!
同样,TCL通讯又一次出现,成为中国股市1214家公司中最不被市场看好的一个,尽管TCL的资本效率是这1214家公司中最高的。它的FGV比为负值,-5.99!换句话说,就是TCL的当前运营价值COV就已经是其市值的6.99倍,2002年的市场又为什么对TCL如此看跌呢?仅仅是因为国产手机目前的高盈利水平难以持久么?
如果我们将EVA、MVA、FGV等各个指标的排名进行联动交叉分析,会发现更多矛盾而有趣的组合。下面就是集多个指标和两年排名结果于一体的中国上市公司价值创造和毁灭排行榜,在此仅只列出前100名及最后100名,全部1214家公司排行榜将刊登于思腾思特・远卓网站 (省略 )和《财经》杂志网络版。
【资料】
什么是EVA
传统的业绩衡量以会计利润为核心,但会计利润只考虑以利息形式表现的债务融资成本,而忽略了股权资本的成本,从而严重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企业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在这种标准下,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成为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过度投资和追求短期利益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
而在现实世界,投资者的股本投入也是具有成本的,这个成本从理论上来说等于股东投资于其它风险程度类似的企业所获取的利益,即经济学中所谓的机会成本。只有企业所创造的投资回报高于这笔投入的机会成本,才能说企业为股东创造了价值,不然投资者就会将资金投向其它企业。如果企业的长期投资回报长期低于投入的机会成本,该企业将迟早被资本市场抛弃。
为了解决传统业绩衡量标准的问题,产生了EVA的概念。EVA是从股东的角度定义的利润,EVA测算和关注资本占用成本,同时通过一系列调整消除了会计制度中的某些缺陷,被认为是衡量公司价值创造的非常有价值的指标。
EVA可以用公式表示为: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率)×资本,其中资本成本率的计算与风险相关。EVA指标正日益被众多投资者采用为股票估值的重要方法,这将引导资本市场的正确流向并帮助企业建立以EVA为核心的衡量标准,从而真正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芙水范文6
(一)
浙江省有许多长期从事体检、保健、疗养、康复业务的国有和民营机构,他们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近几年,由于政府部门指定了一些定点体检医院,这就使一些想去服务质量相对较好的健康管理医疗机构进行体检的企事业单位职工群众,只能到定点医院去体检。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竞争的不公平,也容易导致这些医院“皇帝女儿不愁嫁”,不注重提高自身的软件、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同时,从事健康体检行业医疗机构也因此忽视提高服务的技术和质量,而把功夫和精力花在了争取上面“定点”上。
目前在定点医院中没有一家是民营机构。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拥有极其丰富的民营资本,并且近年来有大举逐鹿医疗服务市场的趋势。虽然民营机构从事健康体检保健工作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在坚持每个市场主体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的前提下,并不排斥他们的盈利要求。相反,对逐利行为带来的消极现象和问题,完全可以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加强宏观管理的方式加以引导、监督和管理。这就是所谓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可因此否定民营机构在促进健康管理行业良性有序竞争、提升健康管理行业整体水平中的积极意义,不能因噎废食,将民营力量拒于健康管理行业门外。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进程中。政府的职责是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氛围,让所有市场竞争者都能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对于健康管理行业来说,就是要促进各种国有、民营机构良性竞争,通过提高各种软件、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来增强市场竞争力。但是由于我们观念、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健康管理事业的口任朝相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其原因主要是:
1.传统的思维模式仍然在延续。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行政管理新模式。行政力量在经济生活中的色彩日趋减化。但是,由于改革过程的渐进性、改革领域的拓延性,在某些行业某些领域。甚至是在新兴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行政力量对经济生活干预过度的现象仍然存在,市场主体、广大群众也能够明显感受到行政力量过度干预经济生活的伤害和不方便。
2.管理理念上没有与时俱进。建立健全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是政府的责任。目标虽然明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在具体的管理方式的选择上,还是存在着与时代脱节的现象。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财政体制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先后启动。这些改革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走向高度的市场化和商业化。一方面,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主要来自于供给主体(广大医疗卫生机构)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所有的供给主体都遵循市场约束,成为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具有独立经营意识的利益主体;另一方面,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地演变为私人消费品。伴随着这一改革过程,政府和社会在卫生资源投入上逐渐退出主体地位,而个人的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则逐渐增加并成为投入的重要的来源。不少专家学者指出,在市场环境下,我们应该在政府主导下打破公立医院垄断。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大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加强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有效地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改造,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政府要把民间办医力量的发展纳入卫生整体发展规划中。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部门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引导民营部门为公共利益的目标服务。但在前期医疗改革阶段性失利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收紧了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的口子。在我国的卫生改革过程中。除了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外。要求政府增加卫生投入的呼声也是不绝于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但我国在卫生支出上的增长速度却远远比不上经济的增长速度。
与此同时。许多研究人员和专家一致提醒我们的政府:增加医疗卫生投入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投入的使用效率。如果没有体制机制改革,单纯增加公共财政在卫生领域的支出,会造成更大的浪费。从2000年以来,卫生费用支出翻番,但老百姓并不满意,原因就在于卫生公共财政支出效率不高。因此,许多专家认为,政府购买医疗服务,或采取公私合作方式,完全能够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结合。
(二)
政府是社会管理的主体。行政力量的合理介入是健康管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力,那么,合理介入与不适当干预的界限在哪里呢?界限就在于掌握一个适当的度。 行政干预在领域上要把握一个度。在健康管理事业发展中,那些涉及行业规范和标准、涉及公民健康保障、涉及卫生基础设施和基层卫生机构建设的部分。都是应该加大政府的行政干预力度。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群众的基本权益。但是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方面。政府则应该给民间资本在合法范围内以足够的自主决策的权利。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特别是在健康管理事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行政干预就应该适当减弱和调整。同时行政干预还要在时间上把握一个度。当行业发展较为稳定。市场比较健全时。行政干预就可以适当少一些。而在经济过度繁荣,出现泡沫或者经济处于低迷阶段时,行政干预应该适当加大。总之,行政干预要掌握时机,恰到好处。
1.要为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确立理论高度、指明发展方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也是现代医疗保健的一个核心观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含了提高全民素质的内容,而“健康素质”又是全民素质的核心要素之一。可以说,健康素质是一切素质的基础,没有健康。其他素质都无从说起。健康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中国人口与卫生科技发展战略也为我国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提出“战略前移”和“重心下移”的方针,指出我们在落实健康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应该真正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一、二级预防为重点,从疾病发生的“上游”人手,提高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加强健康的监测、预测、管理与促进,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同时要进一步把卫生防病保健工作的重点放在社
区、农村、社团和家庭,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提高医疗保障的覆盖率,让更多的人享受基本的健康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