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幼儿早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幼儿早教范文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只要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
我认为:一流的老师既教书又育人,二流的老师教书不育人,三流的老师误人。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就决定了他怎么教学。新时期教育的宗旨应放在培养有能力、有优良品质、有高素养的现代人——二十 一世纪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这个基点上。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供合适的材料,为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提供物质载体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力,学生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内心的释放,鼓励学生好奇心的张扬,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写生,随心所欲的泼墨赋彩、绘声绘色的形象思维启动等,都能激发学生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要发展幼儿的创造性,首先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幼儿的探究质量受材料的制约教师为幼儿准备材料时,要精心考虑,材料能引起幼儿什么样的探索,能否为幼儿提供创造机会等,因此,在材料提供上,我注意到:
1.提供可操作较强、便于体现幼儿想法的材料
在实践中,教师要教学生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著名科学家爱因斯但曾经深有感触他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罢了。”当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对问题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后,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触发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问题意识才会变得更有创新意义,更趋向于创造,更接近于发明。
幼儿的认识和能力都是在操作和活动过程中建构的,通过动手操作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有利于幼儿进行自主地探索学习,通过探索、探究,幼儿自己寻找操作材料的方法、步骤、自己来归纳总结,从中发现什么,找出原因,还可以怎么做,通过试误,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由此可见,幼儿的大胆探究也是一种创造性表现。因此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各种想法或假设的材料,使幼儿的假设能马上被可见的实验结果验证,不管是证实或证伪,老师要根据孩子可能会提出的假设来准备各种需求的材料,这样有利于鼓励和推动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2.为幼儿提供多层次、富有创造空间的材料
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要注意幼儿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使材料呈现层次性、具有不同的难度,并且多为幼儿准备未加工的或半加工的材料,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需求,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这样的材料也能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创造的余地,如我在“动手试试”活动区投放材料时,一开始提供一个范样,半成品和未加工的各种材料。这样,能力差的幼儿可以模仿范例进行制作,能力一般的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利用半成品进行创造,能力强的幼儿可利用未加工的材料自由想象,大胆创造。
3.变废为宝,不断增换新的活动材料
新材料本身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激起幼儿创造的火花。教师要不断的给幼儿增添更换新的活动材料,注意材料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吸引幼儿,让幼儿感到更富挑战性,促使幼儿在其中尽情的创造、发挥。在这方面,我注意挖掘资源,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让这些生活废品成为挖掘幼儿创造潜力的宝贝,真正变废为宝。
二、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为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提供帮助
幼儿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丰富多采,让他们接触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动画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西,扩展他们的视野;在风格技法上,应接受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流派,可运用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手段;使之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塑造开放的人格。所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创造性的发展。教师应及时给予孩子们必要的引导和指引。
要指导幼儿,首先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首先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进行分析,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帮助幼儿发挥创造,实现设想,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注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进行记录。
教师要明确活动目标,对不同的幼儿给予具体指导,再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要有重点地指导个别幼儿,促进幼儿创造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对探究中出现失误的幼儿,教师要引导其探索最佳方法,对水平较高的幼儿,要提高要求,幼儿在探究新材料时,指导幼儿有新发现,玩旧材料的幼儿要鼓励其玩出新花样,另外还可注意调控偏区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指导时方法也可多种多样:教师可用设问的方式进行指导;可以让幼儿摆弄实物进行指导;可以利用提示性语言对需求帮助的幼儿进行指导;可以通过情绪感染进行指导;也可以以幼儿玩伴身份直接进行指导;可以利用体势暗示进行指导等。
三、活动评价可以为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指出导向
幼儿特别在乎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所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方式教育教学质量的升华环节,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活动的情况,评价对幼儿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注意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评价方式有很多,不论何种形式的评价,都不应只侧重于结果,而更应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如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新方法等。教师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特别是有创新精神应进行重点讲评,加以鼓励,或指出幼儿在创新方面应努力的方向;也可就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大家提出讨论,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商量解决问题等。
关于幼儿早教范文2
在国际上,早期教育的年龄范围是0~8岁,被称为童年早期(early childhood)。事实上,在这一连续发展的阶段中,又包含了若干个发展的特殊阶段,0-3岁(婴幼儿)阶段、3-6岁(幼儿)阶段、6-8岁(小学低年级儿童)阶段。长期以来,在幼儿早期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更关注的是对3岁以后儿童所开展的机构内教育,如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而对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关注,是近年来的世界早教趋势,我们称之为早期教养,体现了生命初始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决定了“以养为主,教养融合”的婴幼儿保教工作特征。目前在一些非全日制机构内实施的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与以全日制托幼机构为主的早期教养有着显著的区别。
早期教养是一种直接针对0~3岁婴幼儿所开展的教与养的活动,实施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而早期教养指导不同,这是由接受过专业培训,同时又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面向教养者(家长)开展的如何进行早期教养的指导活动,为教养者传播育儿知识,同时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一些实践指导。
亲子园作为早期教养指导机构,教师在此不仅直接与参与活动的婴幼儿互动,还要在活动的同时现场给家长以指导。即在教养现场以亲子或师幼活动为媒介进行教养技巧的指导,这是目前较为广泛开展的一种亲子园指导形式。它是由教师设计游戏活动或创设游戏环境引发亲子互动行为,随时与家长之间开展互动,与此同时家长也就自己与孩子互动中的疑惑和问题及时与教师展开互动,从教师那里获得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教师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向家长进行示范。同时,在亲子园开展的活动,应当是具有可以向家庭延伸或在家庭重复开展的可能性。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场指导已不能满足部分家长的需要,因此,针对早期教养中的普遍性和个别性的问题,直接开展面向家长的场外指导形式,如进行专题讲座、开展教养咨询活动、组织家长沙龙等也逐渐兴起。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电脑网络的普及,通过多种媒体向家长进行不见面的幼儿教养指导,也日益为家长和教师所接受。
二、早期教养指导人员的专业要求
早期教养对教养实施者提出了一定的专业要求,而设立早期教养指导机构的目的是使家长通过教师的指导、示范,逐渐掌握一些教养专业方面的知识技能。因而,对从事早期教养指导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解读婴幼儿行为的能力
指导教师为家长传播育儿知识,其要求本身具有较完备的婴幼儿养育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对婴幼儿的一些行为现象为家长作出解读,让家长在实际的生活中可以真正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特征、生理、心理的年龄特点,为家长在家庭中养育幼儿作出正确的引导。
婴幼儿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蕴藏着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比如,2~3岁的婴幼儿心智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正在向一个新阶段的成长迈进。在这一阶段,许多孩子会出现自言自语的现象,多数家长由于没有接触过相关专业知识,在面对这种现象时都很担忧。而我们指导教师就要求对婴幼儿的行为,为家长作出正确的解读。让家长了解新生儿刚出生时会用哭来要求所需要的一切,1岁以后才真正开始有发自内心的说话,到了快3岁时,他们的外部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这时候,他们的语言能力将要有一个巨大的进步――形成内部语言,也就是像成人那样,将思考问题的过程在心里完成,而不用把事情的整个过程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婴幼儿的自言自语就是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进行转化的一个过渡阶段,他们只是把自己心里想的内容用外部语言的方式讲出来,并不是要向他人表达。
总之,教师必须对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的特点有清楚的了解,包括心理、生理两方面,而这一阶段婴幼儿各方面的快速发育,也要求教师对此阶段孩子的月龄特征更为熟悉。
2、互动交流的技巧
指导教师在指导家长的过程中,不仅要直接与家长交流,为家长传授教养知识,而且要在与婴幼儿的互动游戏活动中,与孩子交流,与孩子互动,为家长传授一些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的方法和知识。
对于好的指导教师而言,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是基础,而与家长、幼儿的交流技巧则关系到整个活动的效果。由于绝大多数家长没有专业基础,教师在表述内容时要注意尽可能多地与实践相结合,对一些常见问题先进行具体操作,然后再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分析指导。示范过程对于家长来说是一种最为直观也最为有效的指导方式,但对教师的要求会比较高,教师,必须掌握与婴幼儿互动交流的技巧,能够耐心聆听孩子说话,即使孩子说得慢或出错,也耐心听完,然后用正确的语言复述示范,而不是用“不对”来打断孩子教师在与孩子说话时,采取蹲下等姿势,与孩子的高度相仿;在幼儿离开父母时稳定其情绪;在游戏活动中用适当的方式调动其兴趣,吸引其注意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纠错,而不是急于指出孩子的错误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对于家长却是值得注意的要点。
教师指导家长如何教养婴幼儿,一方面是通过与家长直接交流,或指导家长与孩子活动,给家长传授相关育儿知识;另一方面是将自己与婴幼儿互动交流的过程作为示范,来进一步指导家长的行为。不论哪种方式,教师与家长、与幼儿的交流技巧,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活动的效果。
3、对早期教养要点的理解
过去,人们受传统观念的禁锢,一直以为新生婴儿是无能的,普遍认为教育对这一年龄的孩子是没有意义的。但这一观点已经随着社会的进步被否定了,早期婴幼儿教养因为家长们的热切需求,促成了眼下早教市场的跟风热潮。来自国外的早教模式、方案、理念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国内,我们要挑选出真正适合我们的,有所侧重地介绍给家长,传授给家长。早期教养不仅是对孩子的开发,更重要的是对家长育儿观念的引导。
社会激烈的竞争使有些家长认为,早期教养就是提早对孩子进行教育,为了让孩子不输给甚至超过同龄幼儿,家长会违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求教师教给孩子尽可能多的“内容”,而忽视了早期教养的要点――养育为主,教养相结合。幼儿早期教养指导不能一味顺从家长,对待家长某些错误的观念必须及时纠正,要为家长传授科学育儿的观念。早期教养看似简单,只是教孩子一些操作性动作,但其中所涉及的理论点,如果教师不明了,操作时就容易出现偏差,很容易走到“拔苗助长”的极端,强行给婴幼儿的过量刺激和灌输会对其造成伤害。
为了使家长真正了解有关婴幼儿早期教养的知识,要求从事指导工作的教师在参与活动中除了带给家长的一些相关的教养知识,更要使家长真正树立起一个科学的育儿观,以指导其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婴幼儿的种种行为、生理、心理现象。
三、避免早期教养指导中的误区
教师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多年的相关经验,以及参照一系列的常模来判断一个孩子发展的水平。但是婴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有所差异。对于不同的幼儿,在同一个阶段上的发展水平都不会是相同的,所以教师,对常模的参照重点应该放在孩子各方面发展的顺序上,而不能将常模中某一时间节点上的水平来作为对孩子现有水平的评价。
关于幼儿早教范文3
关键词:幼儿教育 美术教学 学习氛围 营造
前 言:幼儿对于美术有着一种特别的向往,他们喜欢用自己手中的笔来绘画一幅幅作品,表达自己的意愿。幼儿的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一样,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下,幼儿的绘画思维得到激发,绘画能力才能够全部表现出来。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没有重视起良好学习氛围对于幼儿美术教学的影响,也没有能够利用学习氛围来促进幼儿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笔者选择幼儿美术教学上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1、抓住幼儿的兴趣,促进课堂氛围的和谐
兴趣是儿童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也是最有效的引导者。作为幼儿工作者,要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先要做的就是对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行了解。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对于客观事物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思想单纯且热诚。但是,幼儿在美术学习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兴趣。幼儿教师要加强美术教学的灵活性,尽可能满足幼儿对于美术学习的不同需求。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允许幼儿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对幼儿的绘画行为进行鼓励,使幼儿在美术学习当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喜爱上美术学习。教师要给幼儿美术学习的选择权,让幼儿可较大的选择范围内开展自己的美术学习之旅。
在幼儿美术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个主题的制定丰富幼儿美术学习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我的家人”的主题,让幼儿学生从中我的家人中随意选择一个或者几个人物进行绘画。在绘画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沟通,比如说在家长谁与幼儿的互动最多,谁经常表扬幼儿等等。这样的沟通可以引导幼儿确定自己的绘画对象,也有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
2、加强其它艺术形式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整合
美术是一种艺术形式,加强美术与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可以为幼儿美术教学创造一个相对生动且轻松的学习氛围。其它艺术形式的融入,可以使幼儿美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富与多彩,引导幼儿欢乐地进行美术学习。作学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认识到其它艺术形式与美术之间的关系,加强其它艺术形式与美术教学的联系,从而改善幼儿美术学习的氛围。音乐与舞蹈都与美术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将这些融入到幼儿美术学习中,可以使学习氛围更加有趣。
比如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之时,可以将一些与美术作品具有相同风格或者情感基础的音乐融入进来,利有音乐的播放为幼儿创造一个真实生动的美术学习情景,利用音乐的旋律来调动幼儿的情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真实含义。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可以相互整合,并且这种整合会促进幼儿美术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幼儿对于美术的美、音乐的美以及社会之美进行认识,大大提高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创造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导幼儿入境
美术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生动形象的情境是良好学习氛围得到营造的重要基础。作为幼儿美术教师,需要认识到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利用具有文化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情感与价值观的角度去认识学科。具有文化气息的学习情景可以引导当代幼儿深入了解美术的特性,虽然幼儿不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他们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但是理解的尝试会得到增加。在具有文化气息的情景之下,幼儿对于民族文化有全面的认识,了解到世界文化的不同,从美术学习中了解到民族发展的历史,加强正确美术学习观念的建立。另外,从幼儿美术教学的角度出发,幼儿美术教师还要加强生活性学习情景的创设。幼儿的生活阅历较少,幼儿美术教师利用幼儿切实可感的生活场景丰富美术教学,可以让幼儿更容易地理解到美术作品的内涵。教师可以利用美术作品与小故事的结合,为学生讲出内容丰富的小故事,利用这些故事的讲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提高。对于那些可以引发小故事的美术作品,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以美术作品作为背景或者是美术作品作为发生场景。这样的情景教学有利于幼儿美术能力的提高。
4、利用科学评价,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幼儿的思维能力较低,他们创作出的美术作品都是他们童年的幻想,较为幼稚。但是,作为一名幼儿美术教师,要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正确的评价。教师要多利用肯定的语言,对幼儿的创作成果进行肯定,鼓励幼儿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思维以及构图方法。教师在进行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之时,要考虑到评价内容与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从内容上来讲,教师要利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话语进行沟通,让幼儿当自己的评价内容当作进步的手段,合理采用自己的建议。从语言上来讲,教师要注意用儿童的语言对其美术成果进行评价,不能过于专业,也不能过于成人化。只有这样科学的评价手段,才能使幼儿在美术学习中找到成就感,找到主人翁的感觉,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学对于当代幼儿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影响,而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幼儿美术得以成功开展的重要基础。笔者从四个方面对幼儿美术教学中良好学习氛围营造的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希望以此来加强当代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对于学习氛围营造工作的重视力度。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加强学习氛围的营造,利用生动的环境引导幼儿投入到美术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朱艳琴.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思路与指导策略[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关于幼儿早教范文4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了解南京市早期教育师资的现状。结果发现南京市早教师资学历总体合格、教师队伍年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幼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最后,提出了改善当前早教师资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师资 现状 亲子园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国内各种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率先开展了0-3岁早期教育的相关研究,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与操作方案。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国家将“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列入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这进一步推动了早教事业在全国各地的开展。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早教师资的匮乏和不合格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2011年底我国新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这是政策对实践问题的及时回应,进一步表明幼儿园在托幼一体化实践中需要合理解决亲子园的师资问题,各类早教机构也需要有合格的师资来保障其办学质量。因此,研究0-3岁早期教育的师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南京市区10所早教机构的早教教师为研究对象,所调查的10所早教机构中其中4所为附设在公立幼儿园内的亲子班,3所为全国连锁加盟早教机构,3所为私人自办早教中心。发放问卷86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为95.34%。调查中还对10名教师和5名早教机构负责人进行了个别深度访谈,观察早教活动10次,并对活动内容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从表1可见,早教教师以女性为主,74.39%的教师年龄分布在25岁以下,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师学历总体合格,85.36%以上的教师学历在大专以上。但教师专业背景多样,63.41%的教师所学专业与教育无关,只有36.59%的教师是教育专业(含学前教育)背景,而这些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公立幼儿园附设的亲子班;私立早教机构中的大部分教师是美术、舞蹈、音乐、英语等专业,甚至还有化学、财会等其他专业。从教师从教时间来看,教龄五年以上的教师只占12.20%,大部分教师从教时间短。
(二)教师的专业资格
根据2008年江苏省《关于进一步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对0-3岁婴幼儿教师资格的规定,基本要求“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教师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或育婴师资格证” 。但在被调查的早教老师中,只有31.25%的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40.24%的教师持有育婴师资格证,公立亲子园的大部分教师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私立早教机构的教师大部分只具有机构内部培训的亲子教师结业证,或是参加个别课程培训后获得的蒙台梭利教师证或奥尔夫音乐教师证。
(三)教师的培训情况
1. 职前培训情况。
不同性质的早教机构,教师的职前培训情况也有所不同。表3显示:公立幼儿园中的亲子教师在上岗前大部分经过了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并获得了相关的证书;部分教师在寒暑假时间被派到一些培训机构参加亲子教师培训或蒙氏、感统训练、奥尔夫音乐等相关课程的培训。
连锁加盟类早教机构的教师在上岗前都要被送到总部进行为期1-3个月的短期培训,培训方案由总部自定,自由度较大。培训内容集中为加盟园自己设计的课程内容,如蒙台梭利感官课程、奥尔夫音乐课程、福禄贝尔课程、感觉统合运动课程、思维训练、珠心算等等。培训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观摩实践为辅。结业评价相对简单,只要不缺席,参培教师人人都能获得结业证书。培训过程中除了重点了解加盟机构的课程实施方法和相关理念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课程推销的策略培训,使每一个早教老师都要具备向家长推销早教机构课程的能力。
私人自办早教中心的教师由本中心从教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从1周到1个月不等,培训方法主要是跟班实习,辅助教学。通常实习结束后让新教师试上课来评估其教学能力,同时考察其育儿知识的学习情况,如果合格就可以正式上课了。
2. 职后培训情况。
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虽然公立亲子园的教师有时会到其他亲子园观摩学习,或者由相关部门组织起来进行早教研讨活动,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很少,有时一年都不举办一次。加盟早教机构每年会选派1-2名优秀教师去总部继续培训,但有时总部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早教行业教师流动率高,职后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职前培训到位。
(四)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图1 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通过对部分教师的访谈得知,52%的教师感觉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缺乏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无法从容解答家长提出的婴幼儿身体养护、心理发展方面的困惑;28%的教师期望自己有较好的亲和力,能让婴儿尽快和自己亲近起来。在实地观察中,笔者发现约16%的教师在组织早教活动中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能及时地对婴儿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做出反应,并给与个别化的指导。
通过调查、访谈和对早教活动的观察,我们发现目前南京市早教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
四、对策与建议
(一)师范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托幼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面对0-3岁婴幼儿教师紧缺的现象和双师型教师在亲子园中的独特优势,师范院校要尽快培养了解0-6岁婴幼儿教养特点并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科学组织教养活动的托幼双师型人才,解决当前0-3岁早期教育师资匮乏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从而满足家长与社会对优质早期教育服务的实践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师范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办学条件,采用3+2或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有效利用现有师资培养资源的基础上,增设早期教育或亲子教育方向。让幼师生在系统学习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早期教育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0-3岁早期教育基础理论、早期教养与护理、早期教育课程与教法、早期教育家庭指导等模块的课程。并鼓励早期教育方向的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育婴师资格证书,争取持有“双证”上岗。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早教师资入职标准和培训标准
虽然很多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关于0-3岁婴幼儿教养意见中已经提出0-3岁婴幼儿教师应持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上岗,但早教机构的实际情况是同时拥有“双证”的教师寥寥无几,大部分教师无证上岗,或持有五花八门的所谓早教课程培训结业证,难以对0-3岁婴幼儿开展科学的教养活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借鉴其他地区的一些先进经验,如,我国香港地区就规定“所有欲从事婴幼儿和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必须要在教育学院和公开大学等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接受培训,并取得政府许可的资格证明,才能任教”。教育局要对婴幼儿教师入职的职业资格提出要求并予以监管。
除此之外,针对目前早教市场培训标准杂乱,培训内容不系统、不科学等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还应统筹调度,不仅制定明确的培训细则,而且要联合各部门力量,出资成立0-3岁婴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点,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化培训。聘请婴儿病理专家、学前教育专家、婴幼儿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等组成培训讲师团,从婴儿心理、生理、家庭教育与指导等多方面开展业务培训与指导。鼓励和吸纳有0-3岁婴幼儿教育经验的社会人士从事社区0-3岁早期教育指导工作,“走进社区,服务家庭”,一定程度上缓减早教师资短缺问题。
(三)办学主体资源共享,加强早教师资职后培训
不管是公立的亲子园还是私立的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开展早教师资培训或组织早教研讨活动,鼓励各种形式的办学主体资源共享,互相观摩研讨。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当地师范院校的教育资源,加强早教教师的职后培训。
(四)适当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早教师资队伍
有研究发现比较稳定的照看者,在照料中会经常与婴幼儿互动,更适合婴幼儿发展。当前早教师资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早教机构的办学质量。而地位、工资和工作条件是教养机构招聘和留住教师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早教机构管理者应尽一切可能稳定教师队伍,包括以丰厚的薪金、保险福利吸引教师,组织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让教师有机会外出交流学习等。政府相关部门也应成立专门的早教管理中心,对质量较好的早教机构给予资金补贴,出台早期教育教师进修培训、评先晋升等相关文件,稳定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C-c/2011/01/65)“托幼一体化背景下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2011-12-12
关于幼儿早教范文5
关键词:英语早教;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9―0083―03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新生代父母的口号,各大中型城市纷纷涌现出环境优越、价格不菲的早教机构。大多数机构的课程设计多仿效国外,主打亲子互动,英语也是其必不可少的内容。英语早教机构更是大打双语教学的大旗,配有外籍教师给学生提供“侵入式”教学环境。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抓好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开发学习潜能,英语学习更是宜早不宜迟,这种观念被早教机构大力宣传,也成为幼儿家长对早教机构趋之若鹜的动力,英语早教课程也成为幼儿家长培养外语小天才、双语小神童的“神器”。但是英语学习真的是越早越好吗?家长们只要花钱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就一定会成为外语小天才吗?如今国内的英语早教还有哪些误区?幼儿家长和早教机构又该如何走出误区?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逐一讨论,以期为英语早教机构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借鉴。
一、英语早教机构的现状
早教机构在我国出现于90年代,近年来随着早教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所接收,早教机构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被称为“朝阳”产业,主要针对0~3岁的儿童,各个阶段所设的课程不同,促进不同方面的能力发展。英语更是由于其广泛的通用性、学科性而被广大学生和家长重视。由于2~3岁被认为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如能抓住这个关键期进行外语教学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英语学习者的年龄不断地被提前,掀起幼儿英语学习热潮,英语早教也在大中城市应运而生。我国目前的英语早教机构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专门的英语早教机构,主打双语教学,配有英文外教和中文辅教,教学对象的年龄从几个月到几岁不等。另一种形式是针对0~3岁幼儿的早教机构,机构开设不同门类的课程,其中也包括英语课程。简而言之,前者主要是双语教学,用英语进行所有的科目教学,后者则将英语作为一门科目来学习。前者旨在培养双语者,后者也许只是简单的外语学习者。前者主要出现在一二线城市,中小城市极少。这些机构通常价格不菲,为教育投资中的高消费。很多普通的幼儿家长对此有质疑,不知自己的投资是否值得。而实际上这些机构本身也存在教育误区。
二、英语早教机构的误区
1.教学年龄的误区
由于儿童能够在出生的头几年里快速地习得母语,就认为儿童也能够在早期又快又好地习得另外一种语言,加之有很多儿童双语者的实例,外语学习越早越好的观点被更多的幼儿家长接受。看到好多初高中的家长奔波于给自己的孩子补习英语,好多幼儿家长更是怕错过了外语学习的关键期,纷纷不惜重金尽早行动。但外语学习真的有关键期吗?真的是越早越好吗?
大多数倡导外语早教的学者推崇幼儿期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的观点,认为幼儿的语言系统(包括大脑的语言区域、发声器官)都处于发育形成阶段,可塑性很大,模仿性很强。不仅第一语言如此,第二语言也是如此。学习者在过了青春期以后,难以学会地道的第二语言,尤其难以习得地道的口音,因此应当提倡幼儿英语教育。有些学者也提出不支持英语早教的理由,认为过早地引入外语教学会影响幼儿的母语习得,因为幼儿的语言经验不足,思维、语感和认知还处在完善发展阶段,二语学习的内容会对母语习得产生负面的迁移。但这种理由目前也没有实证研究的支持。我国语言学家桂诗春曾两次撰文评说幼儿英语早期教学的乱象,提出对我国幼儿英语教育的反思。在2012年的文章中,桂先生归纳了近年来在英语教学中关于年龄因素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总结出外语学习有没有最佳年龄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且关于语言学习“临界期”假设的年龄问题也是意见纷繁。Singelton的研究结论指出:“临界期假设不足以解释在自然环境下二语结果和研究发现达到目标的巨大差异性,这个假设对在学校环境里学习外语的结果也没有说明力。”至此,在语言习得理论上还没有明确的理论说明外语学习具备关键期和临界期,错过关键期外语习得将无法达到本族语者的水平。另外,我国对外语学习的年龄问题还没有在自己的国土上认真地做过实验性的对比研究,外国的许多研究大都从他们本国的实际(例如移民)出发,和我国国情不同,我们不能盲目地照搬,更不可能由此而导出任何理论。因此英语早教所宣传的越早越好的观点是一个误区,不具备理论和实践的证实。
2.教学目的的误区
英语早教的另一个误区在于其教学的目的性,这种误区源于早教机构和家长两个方面。大多数早教机构在对幼儿进行英语课程教学时为了招收更多的学员、获得更大的利润,将幼儿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为掌握多少英文单词,会背多少英文歌谣,会讲几个英语故事。在这种目标的驱使下,教师则要求孩子死记硬背故事和单词。而幼儿家长在衡量幼儿英语学习效果时也多以单词数、故事数为标准,这种评价标准使得英语早教和幼儿英语教学陷入一个从家长到机构的恶性循环。除此之外,家长让孩子学习外语多具有期望性和强制性,幼儿过早学习外语多是满足父母过高的期望,是幼儿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做出的牺牲。这种功利性强的早期幼儿外语教学忽视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只是过分地要求学习数量,而不是专注于培养学习习惯和兴趣,造成了幼儿后期对英语学习的厌烦。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误区
我国目前的英语早教机构多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或是动画视频材料,这种教材虽具有相当的真实性和地道性,但很多内容具有文化的差异性,没有考虑我国国情和幼儿英语学习的外在环境。在宏观的汉语环境且母语的语言输入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进行英语教学,幼儿的母语影响不易克服。此外,多数英语早教机构的教学内容集中在单词、儿歌、儿童故事,很多内容不具备生活化的特点,且幼儿在课外缺少交际需求,课上所学在课下得不到有效的强化,也造成幼儿英语学习积极性的降低。
英语早教机构在教学中的另一个误区是崇拜英语“侵入式”教学法和“洋外教”授课,认为只要是全英授课就能将孩子“熏成”双语者。多采用对话互动、角色扮演等视听说教学法,虽然此法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英语表达,幼儿能够流利地背诵英语小故事和歌谣,但其封闭局限的课堂教学环境、师生分明的“明示”教学模式和基于数量的评价标准都不利于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英语学习长效机制的发展。
三、“走出”对策
对我国英语早教现有的误区进行对策分析,有些学者提出改进对策的关键在国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积极行动起来,用集体的力量呼吁并倒逼国家尽快改变现行教育模式。呼吁早教去功利化,去商业化,去实用主义化。这种呼吁会给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送去“风向标”,但宏观的制度还需微观的执行和践行,还需从基础上改变英语早教的观念,使之良性化、常态化发展。本文建议应从早教机构和幼儿家长本身入手,呼吁他们“走出”英语早教的误区。且英语早教机构与幼儿家长的抉择之间是互利互惠的,早教机构的盈利建立在家长的信任之上,家长的信任来源于早教机构的去功利化和去商业化,对学生的发展负责的教学理念。因此,英语早教机构要想继续朝着“朝阳”发展应尽快做出改变,“走出”误区。
1.改变教学理念
英语早教是幼儿早教的一个分支,应在早教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早期教育是全民教育的开端,具体是指在孩子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侧重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早教的原则重在培养兴趣,为孩子今后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因此英语早教也应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尊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以培养儿童的英语学习兴趣为首要原则,而不是以牺牲儿童的英语学习兴趣换取商业利润。
其次,早期教育不仅仅是对幼儿的教育,还包括幼儿家长和养育者的教育。对儿童的早教不能认为只要送到早教机构就可以了,就能将孩子教育好、培养好,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所占的重要份额。因此,早教机构除了提供家长和幼儿进行亲子互动的机会外还应设立幼儿家长课堂,向家长传播科学的儿童教育理念和外语学习的家庭指导。让家长明白早教机构不是万能的,不是进了英语早教机构就一定能学好英语,会说多少英文单词、会背多少英文歌谣不一定就有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家长也应摆正心态,也应去功利性,孩子学外语只是多学一种语言技能,开启一扇与外界更好沟通的门,而不是为了将来升学、出国。机构和家长应共同努力,课上与课下应充分结合,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热情,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目前大多英语早教机构的教学内容多为单词、歌曲、故事、简单的情景对话,但这些均缺少生活性和需求性。孩子在实际的生活中用不到,进而缺少学习兴趣。好多孩子在早教机构会学到诸如:“How old are you?”“I am five.”等所谓的生活情景对话,但这些缺少生活真实性,外国人很少问年龄,因此很少问 “How old are you?”即使孩子学会了还是不知道使用语境,不会用。幼儿毕竟还是孩子,语言、思维、认知还没有发育成熟,不能采用成人的教学法。英语早教的教师应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用自然法和趣味法,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设计家庭对话场景、购物对话场景、小朋友间交流的场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在亲身体验中产生学习兴趣。
3.完善教师队伍
目前绝大多数的英语早教机构为私立机构,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有些只是专科毕业,有些是非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不懂得教法,甚至连发音都不标准、不地道。大多数早教机构单纯地认为小孩子好教,不需要过高的学历和英语水平,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年龄越小的英语学习者对教法要求越高,教师不但要懂得儿童心理发展知识,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创新的动力,能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年轻学习者的动力和学习兴趣。因此,英语早教机构与其在硬件上下功夫,还不如将软件做得更“柔软”些;与其花精力和金钱做广告、搞宣传,还不如将财力精力放在对教师的培训和能力提高上,这样才能使英语早教良性化、持久化发展。
由于我国目前还不具备英汉双语的外部环境,无论对多年轻的儿童采取何种课堂形式进行英语学习也只能算是外语学习者,而不能成为双语或是二语者。日常生活中缺乏英语的交际需要,家庭环境也无法弥补英语语言输入的不足,幼儿的英语早教必然受到母语的影响。因此早教机构应对外理性地宣传,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幼儿的英语学习兴趣为首要原则,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到教师的培养和能力提升方面,促进英语早教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霖芳.我国早教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探索,2012(10).
[2]郭力平,李琳.幼儿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上海市幼儿园园长的调查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3(09).
[3]桂诗春.“外语要从小学起”质疑[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04).
[4]桂诗春.此风不可长――评幼儿英语教学[J].教学研究,2012(01).
[5]龚媛媛.英语早教职业的误区与改进对策[J].企业研究,2012(22).
关于幼儿早教范文6
一 大力改善校园环境,推动幼儿园早教特色的办园创新
环境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隐性教育,我园在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时注意了对家长的示范性和指导性。在采光和色调的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婴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配有感统游戏馆、亲子绘本馆、多元智能活动馆等多种功能场馆,并配置了适合低龄婴幼儿的各类活动器具。同时我们还在园内张贴了关于婴幼儿早教的教育名言、0~3岁婴幼儿各阶段的发展特点、评价指标等,把好的教育方法与家长交流共享。
二 不断加强教育科研,提升教师亲子早教的专业水平
以科研为抓手,以教育研究来推进教育改革,配合幼儿园课题不断创设良好的亲子教育文化氛围,让幼儿园有了新的起色。
1.成立专业队伍
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挑选了一批经验丰富,业务好、肯钻研、勤奉献,有一定早教理论基础并对早教有强烈兴趣的老师成立了早教中心科研小组。
2.开展理论学习
从“中心”成立开始,我们就把走专业化的早教发展道路作为园所的发展目标,重视理论学习是我们开展科研的第一步。我们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婴幼儿教育理论,学习《江苏省0~3岁婴幼儿的教养方案》,学习相关文件,明确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总体要求,了解各年龄段婴幼儿的动作、认知、语言及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教养内容与方法,围绕学习内容我们还组织教师开展了相关的知识竞赛,使教师对早期教育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进行观摩研讨
组织教师开展早教课程观摩,交流家教指导的策略,研究玩教具的投放,开展参与式评议等活动,通过集体学习、研讨、实践,使教师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从而真正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与困难,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4.开展课题研究
以课题为抓手,全面推进我园0~3岁亲子早教指导中心研究功能。以园内、园外来早教指导中心活动的幼儿为主要观察记录及跟踪对象,在此基础上形成个案跟踪、案例分析,提高个别指导能力。开发与研究各年龄段成长活动方案及与之相匹配的课程教材、教玩具等,提高幼儿园早期教育指导中心的品牌效应,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
三 精心设计亲子活动,促进家长适宜教养行为的形成
1.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第一,亲子活动的内容。根据0~3岁婴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分7~12个月、13~18个月、19~24个月、25~36个月四个年龄段,收集、设计丰富适宜的亲子活动,内容包括大肌肉动作潜能开发、精细动作训练、音乐感知训练、数学启蒙教育、美劳启蒙教育等。
第二,亲子活动的版块。亲子活动内容既有共性的版块,也有个性的版块,如指向健康与运动方面的活动版块有“躺躺动动”、“走走跑跑”、“蹦蹦跳跳”等;指向语言与认知方面的活动版块有“听听讲讲”、“说说唱唱”、“做做玩玩”等;指向情感与社会性方面的活动版块有“亲亲热热”、“开开心心”等。
第三,亲子活动流程。我们在编排亲子活动的流程时,遵循婴幼儿大小肌肉运动的交替、室内外活动的交替、动静交替、集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等活动原则,注重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互动。一般在开始与结束部分花很少的时间给家长教养常识和技能方面的集体指导和经验迁移;中间部分主要安排婴幼儿的各类综合活动。
2.关注家长的指导行为,促进家长正确教养观和行为的形成
第一,活动前面向全体进行介绍和讲解,帮助家长了解活动的目的、意义及如何指导婴幼儿活动的方法与策略。
第二,活动中对家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家长分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使家长真正得到有针对性的家教策略的指导。
第三,活动结束时告知家长在家中活动时用什么样的材料做替代,进行经验迁移。
第四,指导家长科学观察婴幼儿的活动,如在“串珠子”游戏中,起初家长都会急着帮孩子去完成,但经过老师的指导后,家长都从积极的指导者、帮助者变成一个尊重孩子自主学习过程的冷静的观察者。
第五,加强家长间的互动。在开展亲子游戏活动时,当家长作出适宜行为时,我们会鼓励家长的行为,请家长介绍经验;当面对共性问题时,请家长一起交流解决策略。
四 探索多种早教形式,形成社区、托幼机构、家庭三位一体的早教体系
1.开展多元化的亲子早教活动
第一,针对本园幼儿,每月隔周组织家长来园参加一次亲子早教活动,并对家长进行现场指导。每学期定期组织家长参加家教讲座及各类咨询活动,开展各种趣味亲子活动,如“亲子户外郊游活动”、“亲子节日庆祝活动”等。
第二,幼儿园为使周边社区所有的适龄散居儿童都有机会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早教活动,利用每周周末的时间开展面向社区0~3岁婴幼儿的亲子早教活动。
2.做好早教宣传工作
第一,依托社区力量,做好早教宣传工作。向社区居民分发宣传册,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亲子早教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