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向诸葛亮借智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向诸葛亮借智慧范文1
用智艺术
一部三国史,多少英雄智,古人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意思是说《三国演义》里边的计谋实在威力巨大,《三国演义》一书吸收了《左传》长于记言的特点,对谋士的计策言论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述,突出了谋略对于战争胜负的关键作用,可以说一字一句皆藏玄机,情节故事计谋勾连。具体分析,《三国演义》智慧具有以下特点:
谋略主导化
战争的胜负系于智谋的多变性,关键取决于运筹者的智能。指挥员能不能采纳部下的善计良策,能不能正确判断敌情,能不能客观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静处事,大小战争的胜负无不与斗智用计相联。《三国演义》对战争的描绘,特别是较大战争,总是从不同的角度,将主将的性格、、双方力量的对比、战略战术的运用,以及最终的结果等,都做一一交代,让读者清清楚楚。例如官渡之战,作品展现了双方作战的条件、主帅性格,双方的谋士对战况的分析甚至也都基本相同,曹操的谋士荀攸认为:“绍军虽多,不足惧也。我军俱精锐之士,无不以一当十,但利在急战。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袁绍的谋士沮授也分析说:“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但两军统帅由于性格不同,对谋土的献计采取的态度不同,最终导致了战争的戏剧化变化,曹操善于听取谋士建议,抓住了战争的关键,采用偷袭战的计谋,火烧乌巢袁军粮草,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整個战争叙述,没有血腥的战斗场面,有的仅是斗智斗勇,不仅吸引读者,更分析出导致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索,说明以智谋胜骄满、以弱胜强的军事战略思想。
奇谋经常化
《三国演义》生动描述众多的军事谋略,明显受兵书《三十六计》的影响,多少英雄,多少智谋,多少战役,都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可谓奇谋迭出,引人入胜。袁绍反客为主计,刘琦上屋抽梯计,黄盖的苦肉计,王允、周瑜的美人计,周瑜的反间计,庞统的连环计等等,虽然成败不一,但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但如此,作品更注重“出奇制胜”计谋的运用。《孙子兵法·势篇》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善于用智者,总是能于紧要关头,出奇制胜,这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诸葛亮的空城计。诸葛亮反其道而行之,准确地揣摩到了司马懿谨慎、多疑而心虚的心理状态,抓住他坚信自己一生“行事太稳,从不弄险”的特点,将计就计,独出心裁,索性打开城门,以空城迎接曹军,以奇异的思维方式。与司马懿展开了一场心理战,最终化解了一时的危局,赢得了战争的胜利。除此之外,作品还展现了许多富有智慧的发明创造,如诸葛亮的“八阵图”,以及木牛、流马及十发连弩等重大军事发明;袁绍、曹操等则在战争中分别创造了“楼车”、“发石车”(又称“霹雳车”)等大型杀伤性武器,无不包含着智慧、才略,无不展现了那個时代人的聪明才智。
智慧生活化
《三国演义》一书中的智慧散见于生活的各個方面,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政治、军事与人生三個方面。政治方面主要是指人物对形势的分析、政局的预测。包括处理君臣关系、治吏理民、军政大事决策等诸多方面。如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候”就是汉末三国初最成功的政治策略。《隆中对》则是诸葛亮对汉末三国天下形势的天才分析与预见;军事智慧指将帅在战争中如何运筹帷幄,运用计谋,赢得战争;人生智慧则讲述众多的三国人物在生存、抉择、发展、功名等方面的谋略。三国遭逢乱世,人的成败与個人的智慧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能审时度势、审慎抉择的,则能成就功业,如刘备、诸葛亮、鲁肃、马超、司马懿、吕蒙、姜维等;谋略不当或见识短浅,则往往不得善终,如杨修、诸葛恪、钟会、田丰、沮授等。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诸葛亮。他从择隐、择妻到择业、择主,无不显示其谋略的成熟。甚至到死,还遗命葬汉中定军山,演绎了一曲“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的奇迹,可见其惊人的智慧和谋略。
用谋個性化
《三国演义》在描绘智慧时,总是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因其性格、志趣的不同,用谋也异彩纷呈。诸葛亮之谋,战略性非常强。好像下棋一样,一点一点全面推进。看似没什么凶狠的杀招,若你不从开端就细心防备;等走到后面回过神儿时已经晚了——大局已定。但太过自信,做事不够果敢是其弊端,在用人方面,也有欠缺,如马谡失街亭,导致整個战役的失败,荆州,也因为用关羽,而导致了大意失荆州悲剧的发生;曹操从典军校尉做到丞相,除了行军打仗有一套,政治手段也相当高明。他自己承认“吾用兵半生,多用诡计”,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让他出师征伐名正言顺,比较得民心。北方平复后,他拉拢近臣,排除异己,甚至连心腹二荀都不放过,把朝廷牢牢攥在手中。另外还有“望梅止渴”、“割发代首”、“火焚书信”等。总地来说,曹操之谋。很有赌博的成分;司马懿的野心和城府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早年在韬光养晦中默默地度过,他为曹操献的第一计是操夺取东川后劝其即刻进兵西川。后半生他与诸葛亮争雄,虽一遇到诸葛亮就不行,但总地来说,算得上棋逢对手。他又是三国的最大赢家,别人奋斗了半天的天下,最终落入了他的手中,这无不是他用智的结果。另外还有许多谋士,将军也都能用计,如张飞用计,粗中有细;周瑜打黄盖。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等等,无不显示用计的個性,这些也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考题点拨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2010年四川省成都市)。
(甲)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甲)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個消息。尽皆失色。(甲)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甲)传令,教“……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甲)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懿曰:“(甲)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甲)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
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j国演义》,文段中的甲是指_______;在选文中表现出甲这個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再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個体现甲的这种性格特征的故事。人物故事:
点拨
此题通过《三国演义》精彩的情节,考查人物的個性和智慧故事。诸葛亮在作品中被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他治国治军、足智多谋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鞠躬尽瘁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因而被称为“智绝”。解答此种题型,考生要做到熟悉名著,特别是关键人物、影响时局的战争谋略,以及今天人们仍津津乐道的智慧故事等,都应熟悉掌握。
参考答案
诸葛亮(或“孔明”)沉着镇定,足智多谋;人物故事参考示例: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准备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但百密一疏,忽略了风向对火攻的影响,让火攻无法顺利实施。周瑜想不出办法,急得一下子病倒。诸葛亮便给周瑜出了“借东风”一计。周瑜令军士筑坛,让诸葛亮“借东风”,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败曹军。
例2:《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简单概括“借箭”的情节。(2011年广西省钦州市)
点拨
此题考查经典智慧故事。解答此种题型。熟悉名著是关键,考生只有熟悉小说情节,了解书中智慧故事的前因后果,人物情节等,方能面对各种考题,从容作答。
参考答案
诸葛亮向曹操借箭。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茫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例3:我国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经纶满腹、智慧过人的艺术形象。一直被人们视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其“_______”等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知识与智慧的光芒;《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绰号)吴用等,梁山运机巧,水泊展谋略,识广才高,魅力四射……其实,他们的聪颖与智慧离不开丰富的阅历,更离不开广博的学识。
这正应了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的至理名言:_____________。(2006年山东省临沂市)
点拨
此题考查古典名著中智慧过人的艺术形象。此种题型,一般考查作品中代表性的人物,因此我们只要能熟悉掌握这些人物的基本情节和個性,了解他们的经历和聪明才智,便能正确作答。
答案提示
示例如:空城计;《水浒传》;智多星;知识就是力量。
练习设计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操获全胜,将所得金宝缎匹,给赏军士。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
(1)选文描绘的这场战争被称为________,此次战役的作用是__________。
(2)从选段中曹操的言行中,你能读出他具有怎样的智慧,试简要说明。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操曰:“我欲使汝二人进兵。”瑁曰:“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操怒曰:“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斩之。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计矣!”后人有诗叹曰:“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入问其故。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乃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众皆嗟呀不已。
(1)文段选择《__________》,典故是“_________”。
(2)此计是谁中谁的计?两個人的性格怎样?
(3)等献头帐下,操方眢晤曰:“吾中计矣!”请你揣测曹操为什么会这样说?
3 东吴为要回荆州,宴请关羽,准备“就筵闯杀之”,关羽单刀赴会,全身而退。请具体说说关羽是如何脱身的?
4 《三国演义》最成功的塑造就是几乎神化的诸葛亮,连鲁迅先生都说:诸葛亮之多智近妖!请你从作品中列举五個能表现他“智”的故事。
参考答案
1 (1)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2)这样做不但让人们了解了曹操度量大,能体恤部下,能够容人,因而都愿意在他的麾下效力,就是那些暗通袁绍的人才放了心,而且暗自惭愧,决心今后更加忠心于曹操而不怀二心。
2 (1)《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2)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3)曹操自己不习水战,幸有蔡瑁、张允两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帮助训练水军。如今两人被杀,再没有更合适的人帮助训练水军了。因而他立刻醒悟到自己中计。
3 凭借智慧和勇气脱身:预先准备了快船十只、水军五百藏于江上,随时准备接应;带周仓及八個关西大汉作护卫;席间谈笑自若据理力争;借斥周仓之机离席并暗示招来接应人马;挟持鲁肃做人质。
向诸葛亮借智慧范文2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作为忠臣楷模,智慧化身,罗贯中笔下的他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更有忠顺勤劳之诚,匡扶社稷之志,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他早已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天下“第一奇人”,看他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如何演绎自己炫美的人生。
诸葛亮其人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他未曾出山,就已在隆中定鼎三国,三分天下;出山后,充分发挥其杰出的外交才能,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大胜赤壁,辅佐刘备成就帝业;刘备死后他又定南蛮,六出祁山,九伐中原,以攻为守,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享年53岁。诸葛亮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此外他还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身披鹤髦,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帅哥,更是智慧的代表,是忠臣的典范。阅读《三国演义》,从他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读出智慧、谋略、忠诚、机敏、博学……
神机妙算,堪称神人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被神话了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通,足智多谋,呼风唤雨,无所不能。隐居隆中,就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初见刘备就提出了据蜀、联吴、抗曹的长远战略思想;出山后两败曹军,使关、张去隙:“孔明真英雄也!”奠定了他在刘氏集团内部的威信,之后又孤胆赴江东,舌战群儒、理导孙权、智激周瑜,既避开了周瑜的暗算,又完成了联吴抗曹的策略。无论大小战争,他都能轻松应对,赤壁之战,他“草船借箭”计谋超群,“巧借东风”神乎其神,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下了战争史上辉煌的一页。另外他还有“锦囊妙计”未卜先知,空城一计,吓退孟德,八阵图谱,困住陆逊,甚至是死诸葛都能吓走活仲达。另外他能遗计斩魏延、显神保蜀民、预知邓艾偷渡阴平等等,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的掌握之中,真是料事如神。他的智慧,不仅作者赞其“此万古之人不及也”,连对手都盛赞他“真神人也!”“我不如也!”鲁迅也评价他“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为小说中的传奇人物,诸葛亮与汉主刘备可谓肝胆相照,他为刘氏江山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现是多方面的:作为军事指挥家,诸葛亮从初出茅庐开始,占荆州、攻长沙、克南郡、取西川,使刘备在成都称帝,形成天下三分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作出以攻为守的战略选择,“六出祁山”,直至病死五丈原;作为政治家,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他“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之所以如此,是为报答刘备三顾之情,知遇之恩。刘备三顾之时,诸葛亮仅是一个26岁,没有任何功名的布衣农民。刘备能枉驾三顾,这让诸葛亮大为感动。不但如此,刘备临死时,又提出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可自为成都之主。“士为知己者死”,这种莫大的恩宠和信任,更加激励了诸葛亮,“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他励精图治,屯田兴兵,一生念念不忘“恢复中原,重兴汉室”,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康熙就曾这样评价他的一生:“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唯诸葛亮能为之。”
千虑有失,瑕不掩瑜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的品格亦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智谋策略亦有失策之处,情感上也有私心和七情六欲。罗贯中在神化诸葛亮的同时,也敢于展现其性格的不足:一是用人上的失误。关羽性格高傲,刚而自矜,有勇无谋。在华容道上用他,他放走了曹操;让他镇守荆州重地,结果使两路出兵北伐的设想变空,并使蜀国在此后的战争中始终处于背动地位。马谡,言过其实,刘备就曾告诫过他,但诸葛亮却不以为然,仍让他镇守汉中咽喉街亭。丧失街亭,使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被迫撤军。二是用兵上的失误。“诸葛一生唯谨慎”,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北伐役中,魏延就曾提出自率万人,偷袭潼关的战略,但诸葛亮认为此举草率,竟未同意,结果错失战机,后邓艾灭蜀,正是用此偷袭之策。三是领导艺术欠缺。作为辅国之臣,诸葛亮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甚至“罚二十以上皆亲览,”“常自校薄书”,这看上去很令人钦佩,但无意中却限制了手下人才的发展,防碍了人才的培养,结果他死后,蜀国人才青黄不接,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另外他没有坚决制止刘备的冒进,没有肃清刘禅身旁的小人,这些都是造成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直接原因,为他的靓丽人生留下了小小的缺憾。
考题点拨
例1:(2007年天津市试卷)结合《三国演义》的内容填空:
在有关赤壁之战的章节中,写了许多表现诸葛亮才智的故事,如_________,就是其中的一个(用五个以内的字概括)。东吴的主帅周瑜风流儒雅,有勇有谋,但气量狭小。嫉妒孔明的才能,非要置他于死地,结果却是屡遭失败,在临死前不禁仰天长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此题根据情节把握名著的细节。考查名著,一般考查主要人物的主要情节,考生只有熟悉这些内容,明确人物的活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才会应对自如,从容作答。解答时要理清脉络,不可张冠李戴。
参考答案:示例: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借东风、草船借箭、智算华容(任选其一);既生瑜,何生亮。
例2:(2010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试卷)判断文学名著表述是否正确: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是“失街亭”一事。
点拨:名著情节的考查,都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的主要事迹,这包括体现人物成功的事迹,大家熟知,流传极广的事迹以及人物转折或成语俗语中涉及的情节。考生在备考时,应学会归纳,归类处理,以备考查。
参考答案:正确。
例3:(2006年四川省资阳市试卷)某校初三(8)班同学在阅读完《水浒传》、《三国演义》后,开展了一次“识英雄,学英雄,做英雄”主题班会活动。在选择学习对象上,出现了分歧:一部分同学(甲方)选择诸葛亮,而不选宋江;一部分同学(乙方)选择了宋江,而不选诸葛亮;另一部分同学(丙方)则将诸葛亮、宋江都选了;还有一部分同学(丁方)则认为宋江、诸葛亮都不值得选。甲方选择诸葛亮的理由是:诸葛亮有运筹帷幄的卓越的军事谋略,同时还有对刘氏王朝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而宋江道貌岸然,虚情假意,在梁山正在兴盛,腐败的宋王朝束手无策之时,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接受招安,出卖梁山,使众多英雄罹难。
假如你是乙方、丙方、丁方中的任何一方,请谈谈你的选择理由。
乙方:
丙方:
丁方:
点拨:此题考查考生阅读名著的感受。读名著,切忌读死书,更不能迷信书本。要理解内容,以之为鉴,为我所用,成为我们走向成熟的养料。解答此种题型,应亮明观点,然后引用人物事例说明人物性格,表明作出选择的理由,表意清楚即可。
参考答案:
乙方:宋江仗义疏财,受到众英雄的拥戴。他统领梁山英雄,除强扶弱,打富济贫,一身英雄气概。而诸葛亮效忠于昏庸无能的刘禅,东征西讨,七次北伐,影响了广大百姓的安宁生活。
丙方:诸葛亮、宋江两个都是名著塑造的民族英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诸葛亮的聪明智慧,敬业精神,学习宋江的仗义疏财,侠义精神。
丁方:他们是小说塑造的英雄,是虚构的人物,没有实际意义。即使有这样的英雄,也离我们的生活太远。要学英雄,我们就要学今天的英雄,学身边的英雄。如:任长霞,面对黑恶势力,她拍案而起,面对贫民百姓,她柔情似水。
练习设计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先主又请孔明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近前,分付曰:“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罢,遂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毕,孔明曰:“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孔明听毕,汗流遍体 ②言讫,叩头流血
③先主谓众官曰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
(3)文中“先主”相对_________而言,指的是_________,该故事概括为“_________ ”(五字以内)。
(4)选段中孔明说“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试结合小说说明先帝的“知遇之恩”表现在何处?
2.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评价说: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1)仿照示例,试从小说《三国演义》中找出相关情节,印证上面的评语。
示例如:约官职――街亭失守,用人不当,自贬三级。
(2)陈寿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
3.最初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人是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又再度向刘备推荐。请写出你所认识到的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并用相关情节证明。
性格特点:_________,印证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要求写出下列与诸葛亮有关的俗语、成语、歇后语和名句。
(1)诸葛亮吊孝――
(2)诸葛亮眉头一皱――
(3)三个臭皮匠――
(4)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5)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
(6)个个_________;家家居易百乐添。(仿照加点字格式填写)
参考答案
1.(1)①完毕。②完毕。③对……说。(2)我即使肝脑涂地,又怎么能报答您的知遇之恩呢!(3)刘禅;刘备;白帝城托孤。(4)示例如: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白帝城托孤等。
2.(1)示例如: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七擒孟获。(2)《出师表》中诸葛亮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向诸葛亮借智慧范文3
一、挖掘教材,强化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每篇文章都蕴含着深刻的思维训练内容,只要善于挖掘,就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抓关键词语训练思维。每篇课文,甚至每个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往往就是课文的重点,它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强化学生思维训练的地方。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课文,我觉得诸葛亮是用欺骗的方法得到十万支箭的,可题目中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从而使学生知道“借”字更幽默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智慧:从敌人那里借武器,还击敌人,同时告诉学生借东西是要还的,诸葛亮攻打曹军是不是还把他借来的箭还给曹军呢?通过启发,学生懂得了“借”比“骗”更能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精心设计板书,强化思维训练。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把清晰、精巧的板书呈现给学生,这样总能对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可设计这样的板书:用“草船”向?“借箭”?,要求学生回答两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陡然活跃起来,学生通过读书、深思、讲座,经过教师启发,明白了这个问题。也就是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维,提出系列问题。“诸葛亮为什么借箭?诸葛亮借箭是否成功?诸葛亮采用什么办法借箭?”学生经过思考和商讨,很快弄懂了这些问题。
利用课后问题,强化思维训练。处理课后问题,也应以思维训练为中心,达到强化思维训练的目的。如《草船借箭》课后第二题:周瑜为什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围绕诸葛亮“神机妙算”这一教学重点,可设计如下问题:1、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军令状?2、诸葛亮为什么请鲁肃帮忙?3、诸葛亮为什么叫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问题不多,但答案都不能从文中直接找出。学生必须认真阅读,仔细体会,通过分析、概括,才能做出正确回答。这样,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观察事物,激发思维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片面性的特点,应引导学生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让他们眼看、耳听、鼻闻、手摸、口尝,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使被观察事物在他们头脑中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同时还启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事物之间的异同,从而加深对被观察事物的认识。如我在教学观察“鲜花”的时候,首先带领学生来到了花园,孩子们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五颜六色的花朵很快就把他们吸引住了,孩子们大开眼界,兴致勃勃。这时,我又适时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与他们自由地交谈。回来后,我又如此进行引导:1、参观花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2、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每人给大家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鲜花,要从色、味、姿多方面进行描述。等等。
三、改进教法,引发思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法,引发学生思维。巧妙设疑,启迪思维。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发问技巧。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船接近水寨时,“为什么要一字摆开?为什么叫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后来为什么要调转船的方向?这些问题要回答好,除了认真读书和思考外,还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引发想象,发散思维。想象是工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草船借箭》一文,结尾写到:“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样的结尾处,可通过有表情朗读让学生想象,并亲自体会周瑜当时的心态。其中有一位学生表演得非常形象,把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简直一位活生生的周瑜再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分析人物,引发思维
向诸葛亮借智慧范文4
自从孙悟空陪唐僧西天取经完之后,孙悟空整日无所事事,在花果山称霸,大吃大喝,悠闲自得。一天,孙悟空漫步在花果山街头,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他发现了个未见过的山洞。孙悟空指着这山洞说道:“哟,这是啥山洞,看来我得进去探访探访。”说完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
没走几步,便有阵猛烈地风吹向他,孙悟空拼命挣扎却无济于事,最后眩晕过去了。
醒来后他发现自己躺在地上,路上空无一人,他迷迷糊糊地爬起来,环顾四周。突然,他隐隐约约地听到车声,看到有车向他跑来,孙悟空立马站起身揉了揉眼睛,又仔细看了看。
没错,的确有人。
那人从车上跳下来,手中拿着一把鹅毛扇,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对孙悟空说道:“请问您从哪来,来蜀国有何贵刊?”
孙悟空可听不惯这般语气,急着反问:“你又是谁?”那人又说:“我是蜀国的军师诸葛亮,你这毛猴,从哪来回哪去,别在蜀国捣乱。”孙悟空听了气极了说:“我是花果山之王孙悟空,你有啥理由来使唤我?有本事来斗斗?”这一说诸葛亮来劲了,一口答应,要求一方提问一方答,谁输了就离开蜀国。他俩找了刘备做裁判。刘备向诸葛亮提问:“请问草船借箭发生在哪里?”诸葛亮脱口而出:“赤壁。”
刘备又问孙悟空:“请问曹军向船只射了多少支箭?”孙悟空懵掉了,他哪里懂?刘备不管,接着又问诸葛亮:“请问赤壁之战谁赢了?”诸葛亮再次脱口而出:“吴国和蜀国。”
“那么曹军死了多少人?”刘备问道。孙悟空是彻底晕倒,这可要怎么答?几经回合,诸葛亮和刘备是对答如流,而可怜的孙悟空却被刘备问得一头雾水。
诸葛亮得意洋洋,可孙悟空气得直跺脚:“不公平不公平!那是我的弱点,要比就比武功!刘备是站诸葛亮那一边的,当然偏向诸葛亮,要找裁判我们就找路人,怎么样?”见孙悟空仍不服输,诸葛亮也没法,只好再来。
诸葛亮武功并不强,而擅长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就强了,先翻了几个跟头,往诸葛亮身上拳打脚踢。诸葛亮忍住疼痛,拿起刀就向孙悟空砍去,孙悟空见状立马闪开,诸葛亮只好拿着刀在空中乱舞,根本刺不到他。孙悟空又使出一计——利用变戏法把自己变成苍蝇,飞到诸葛亮耳边骚扰他,诸葛亮感到痒痒,便“抓耳挠腮”,“痒”不欲生。
旁观的路人愈来愈多,有的为他们的军师加油的,也有的为这只未曾相识的猴子鼓劲的,也跟着沸腾了。
几经周折,孙悟空把诸葛亮折磨地够呛,这一次,诸葛亮赢了。
向诸葛亮借智慧范文5
草船借箭是诸葛亮利用曹军的胆小。大雾天气,在河面上不好攻打,只能用在岸边射箭的方式来为东吴获得箭。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阅。
草船借箭读书心得1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它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有非常多回的故事组成的,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关公温酒斩华雄、赤壁之战、三顾茅庐、空城计、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等等。而我最喜欢的一个小故事是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心胸狭窄的周瑜见到孔明比自己还要能干,想要害死孔明,就让孔明十天造十万只箭来,如果孔明办不到就杀了他,这已经是非常难办的事情了。但是孔明认为三天就能做出十万只箭。因为足智多谋的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早已预算到三天只后会大雾漫天,而且孔明胆大心细,知己知彼,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余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来玩成用兵,不费吹灰之力就的到了十万只箭,因此轻松的摆脱了周瑜的暗算,让周瑜觉得自己神机妙算,从而自叹不如。
从草船借箭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孔明的三个优点:巧筹备、识人心、懂天文。
巧筹备:孔明叫鲁肃备二十只小船,每条船上要有军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为幔,千余个草包分布在两边。孔明知道这样的装备,箭一定会穿不过去,而是插在上面。而且孔明刚好算到二十只小船差不多能装十万只箭。
识人心:孔明知道周瑜心胸狭窄,想要暗算自己,但又知道刘备的力量很弱,要借用东吴的力量去打曹操,因此不敢与周瑜明着翻脸,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与周旋,摆脱了周瑜的暗算。他还知道鲁肃的性格非常老实、善良,不会有小心眼,就叫鲁肃去办这些事情,最合适不过的。而且,孔明还利用了曹操多疑的性格,让这个看起来冒险的行动有惊无险。
懂天文:孔明能料到第二天的凌晨一定有大雾,让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虚实。所以非常容易地借到箭了。
孔明的心胸宽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读书心得2过去,对《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感触,但是今天又温习了一遍,居然在我的脑海里有了些许的印象。
故事中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但是正因为他们的个性特点和人物的塑造有着巨大反差,才构成了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故事中的诸葛亮和周瑜像古代的妃子一样攻于心计,但不同的是诸葛亮是正面的,而周瑜是反面的,周瑜在故事中一直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怎样杀死诸葛亮的身上了,而诸葛亮因为顾全大局,答应了周瑜无理的要求,并如实交给了周瑜十万支箭。
从这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对于那种顾全大局且心胸宽广的人,结局也是精彩的。
诸葛亮之所以可以在曹操那里得到十万支箭,是因为诸葛亮了解曹操性格特点,并能对局势作出准确的判断。
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曹操的愚笨,如果他在诸葛亮的船上射一些火箭,我想,结果应该会不同吧!
故事就像人的生活一样,比如我们,不能像周瑜一样,只想到自己的失败和别人的成功,要在看到别人成功时,要表扬别人的成功,同时在暗中使劲,努力地超越他人。
生活中有对手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只有和别人相互竞争的过程中,自己才能进一步地提高。
草船借箭读书心得3自古以来,总有一些人看别人比自己强,不是奋发努力去超赶人家,而是怀着妒忌的心,百般伤害人家。
三国时代的周瑜就是一个这样的人,草船借箭这篇文章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了机智才干的诸葛亮处处强于自己,便心怀妒忌,他以军中缺箭为名,生出一计,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否则军法论处。然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胸有成竹地答应了,趁着漫天大雾,从曹营顺利“借’’十万支箭,使周瑜诡计落空,从这看来周瑜,不仅妒忌心强,还很狡猾。
有些人为什么有妒忌之心呢?那就是怕别人超过自己,当别人有了成绩时,做出贡献时,有些人不是虚心学习,顽强拼搏,而是讥讽造谣,甚至其中伤害别人,这是多么无能的表现啊!
读《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起自己,不也有妒忌之心吗?每次考试,我同桌小玲总是考得比我好,令我很是妒忌,有次考试,小玲的笔掉在我脚旁,我趁她不注意,狠狠地踩了一脚,在假惺惺地递给了她,她高兴极了,可笔写起来进进出出
“这可怎么办”。她着急的说。
听她这么说,我心里乐开了花。
她动了动我,小声的说:“能借根笔吗?”
我装作没听见,无奈之下,她只好用那支笔。
考试单发下来后,我不顾看自己的,看着小玲的考试卷,呀!作文只得18分,总分比我差很多,小玲看了看,不过一会儿雨点般的泪水哗哗地掉下来。哈哈,原来猴子也有掉下来的时候,我假装安慰她,可心里乐开了花。
下课了,老师突然把小玲叫道办公室,我趁她不在,悄悄地把几张废纸放在桌底。上课了,老师看了,失望的看了小玲,罚她扫地。
放学了,真是天助我也,下雨了,小玲没带伞,我高兴的简直是白糖掺蜂蜜——甜得不能在甜。
刚回到家,“叮咚。”
“谁呀!”我边喊道边打开门。
“是我,小玲。”小玲喘气地喊道“你这个马大哈,语文书都能忘带回来。”
“谢……谢谢,对……对不起。”我支支吾吾的说道。
“哦?什么对不起,呀!时间也不早了,我要回去了,再见,明天见。”小玲挥挥手就走了。
想想诸葛亮那样宽了大量,心胸宽广,而我小心眼,鸡肚小肠,我真不该呀!
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一个人有了妒忌之心会使一个人坠落,有时还会伤到自己甚至伤到他人,所以我们不能有妒忌心,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让善良永驻人间。
草船借箭读书心得4《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这个星期刚学完。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我人偶像——诸葛亮,他神机妙算,即懂天文,又懂地理,还知人心。他知道周瑜的险恶、嫉贤妒才;知道鲁肃的忠厚诚信;更知道曹操的谨慎多疑。他对每个人都了如指掌,所以,他可以借到这十万只箭。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他十天早好十万只箭,以此陷害他。但是诸葛亮足智多谋,用妙计向曹操借箭,十万只箭三天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就像周瑜一样。而诸葛亮却心地善良,而且善于动脑,有困难会及时动脑,很快想出解决的办法。那为什么我不能呢?现在我明白了,我们要善于动脑筋,遇到困难要镇静,要好好把心静下来仔细的思考思考,这样就会想出来了。嫉妒心不可有,有了嫉妒心,好人也变坏,像周瑜那样,心里嫉妒心很重,想方设法的要陷害诸葛亮,有时还会把自己给害了,这就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学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嫉妒心重会使一个人的心变黑,有时还会伤害到自己。所以,我们不能有嫉妒心,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草船借箭读书心得5读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课文写的是诸葛亮很有才干,周瑜很妒忌,于是设下陷阱陷害他。诸葛亮不但没有拒绝,而且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军士、青布幔子,并吩咐不要告诉周瑜。诸葛亮在大雾天气向曹操借箭,顺利借到了箭。周瑜自愧不如诸葛亮。
到读到“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的时候,我想:诸葛亮怎么回事?明知是个圈套,怎么还答应周瑜呢?当读到“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有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用妙用。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的时候,我想诸葛亮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当读到“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的时候,我想曹操实在是太多疑了,最后造成看白白送箭给诸葛亮的结果。
向诸葛亮借智慧范文6
关键词:意外情况;以人为本;随机应变;宽严结合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无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同其他课程一样,即使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认真备课,都在备课中充分注意了学生的学情,课堂仍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偶然事件。大体说来,语文课堂出现的意外情况有以下几种:
一、教学内容上出现意外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草船借箭》分析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她主要抓住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来引导学生理解,抓住“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诸葛亮会笑谁?”学生有的说诸葛亮笑曹操,有的说诸葛亮笑鲁肃,还有的说诸葛亮笑周瑜。学生的以上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偏偏有一位学生说诸葛亮是笑自己的运气好,碰上这么一个天气,真乃天助我也,是得意的笑。面对学生的横来一笔,这位老师当时不置可否,结果课堂教学出现混乱。
二、教学设施出现意外
一位教师做公开课,提前做好了课件。上课时,前半节课顺利进行,后半节课突然停电,她一时慌了手脚,导致教学程序大乱,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还有的老师,做好的课件在教室里的电脑上打不开……也影响了教学。
三、学生出现意外情况
有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正给学生讲《春眠》,她刚刚念到:“春眠不觉晓――”突然一位学生大声接着说:“处处蚊子咬。”引得学生哄堂大笑,老师火冒三丈,狠狠批评了这位学生,其他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还有的可能在课堂上出现学生打架或者学生生病影响教学的情形。
面对以上种种情况,老师要勤动脑子,遇乱不慌,妥善处置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意外,变意外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在处理课堂意外时,要遵循“以人为本、随机应变、宽严结合、服务课堂”的原则。
课堂出现意外,有些可能是学生故意捣乱,但也有一些情况学生并不是要捣乱,而是想表达自己的思想,一着急不由脱口而出。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给予理解,多一些宽容。类似第一种情况,教师应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让大家分析这位同学的说法有没有道理,或许学生一讨论就会明白,课文中诸葛亮是一位正面人物,作者主要是要刻画他的“神机妙算”,所以说,认为诸葛亮的笑是自信的笑,符合作者的意图,而得意的笑这种说法就或多或少贬低诸葛亮了,因此,谁更合适,通过讨论答案揭晓,课程资源也拓宽了。
面对第二种情况,教师要在备课时做好两手准备,以备意外发生。用自己的智慧掌控课堂,用自己的幽默稳定课堂。
对于第三种情况,教师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面对当前出现的“恶搞古诗”、恶搞名人等不正常的文化现象,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尊重名人,尊重文化,自觉抵制破坏先进文化的行为。学生出现的意外,教师应及时让意外刹车,更要把它往积极的方向引导,化消极行为为积极的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