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的你歌词改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同桌的你歌词改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同桌的你歌词改编范文1

关键词:音乐:作文教学:素材:想象

音乐有感染人、打动人、激励人的作用,魅力无穷。中学生又喜欢音乐。怎样才能让音乐为学生作文增添亮点,为作文教学注入活力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举例谈一谈音乐与作文教学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一、多积—为作文架桥铺路

(一)积累自己喜欢的歌曲音乐是生活和人生的外化。学唱并积累一些歌曲对学生认识生活、感悟人生有很大的帮助,对作文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我让学生积累中外歌曲,并把歌曲分类:谈奉献的如《奉献》《爱的奉献》等;歌颂母爱的如《烛光里的妈妈》《懂你》《妈妈的吻》和《人生第一次》等;赞扬老师的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和《米兰》等。这些歌曲在作文时可直接引用,也可以在不同方面加以转化,写进作文。(二)积累与教材相关的歌曲在指导学生学习《秋天》这首诗后,我希望能充分发挥文本的“例子”作用,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于是我在作文课上设计了歌唱秋天的环节。我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屏幕上显不歌词,听完之后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改编歌词。几分钟后小组陆陆续续交上歌词。如: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丰收的农家里,那里有稻谷,那里有瓜果,还有那背着背篓的农家女。这样的教学情境将音乐和作文教学有效整合,极大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积累“拿来”的歌曲写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唐诗宋词等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一种取用不尽的资源。琼瑶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拿来”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还有一些流行歌曲也喜欢“拿来”唐诗宋词的标题或名句来作为歌词,如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等。我们也可尝试将这些“拿来”的歌曲先积累下来,再在作文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四)积累歌曲背后的故事音乐不仅在于它有动人的旋律,还在于它深刻的内涵,它丰富我们的头脑,荡涤我们的心灵,石氏砺我们的人生。经常看到学生为写作文没有素材而发愁,其实歌曲背后的故事本身就是很好的素材。如以下几个故事都可以积累:宋祖英亲临大西北,教育的贫困与艰辛,教师的执著与奉献,让她深情地演绎了一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音乐大师贝多芬,少年不幸,深受酗酒的父亲的虐待,稍大后母亲又去世,家庭的重担,生活的拮据,特别是双耳失聪,使他的听力世界永远成了空白,但他理想的琴弦仍铿然作响,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创作《命运交响曲》让世人慨叹……这些材料可为我们表现爱、奉献和理想等主题的作文架桥铺路。

二、多听—为作文插上翅膀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感情的艺术,易于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它和语文一样,充满情感与灵性,都是通过想象和联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听音乐写作文就是让学生随着音乐的高低、快慢来展开想象,进行再创造的整合过程。(一)听旋律—激发学生的想象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心境、情绪、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教师播放乐曲,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沉浸在音乐世界里……优美的旋律会叩开学生情感世界的大「1,一日_与乐曲的情感“牵手”,学生自然进入了“情动而辞发”的境界,才有可能有话要写。如学生喜欢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那欢快的旋律,美妙的音符,激发了学生的想象。由此听到了什么,想象到什么场景或故事……教室里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觉得特别新鲜,在尽情地欣赏音乐之后,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接下来指导学生作文即可水到渠成。(二)听歌词—唤起丰富的联想利用音乐进行作文教学,不仅仅是对乐曲旋律的想象,还应充分利用歌词发散的思维,唤起丰富的联想,使学生作文内容更生动丰富。如:在学习人教版匕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黄河颂》时,我们可以把《我的中国心》与《黄河颂》的歌词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充满激情地朗读后,反复吟唱歌词:“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慢慢体会歌词意境,在脑海中进行整合:学生联想到爱国科学家邓稼先、杨振宁,航天员杨利伟等,写出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感情充沛的演讲稿。这样的有效整合既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初步鉴赏能力,又让学生写出了立意深刻的文章。(三)听主题—丰富学生情感情感是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可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泡在题海之中,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加之教育过分注重分数,忽视了情感的培养。因此,大部分学生都变得情感淡漠,写出来的作文枯燥乏味,缺乏真情实感。但我们发现中学生都比较喜欢流行歌曲,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周杰伦《听妈妈的话》,可以丰富子女和母亲的情感。

三、多用—为作文锦上添花歌曲

同桌的你歌词改编范文2

一、粉丝亚文化中的认同解读

粉丝亚文化的产生源自于“认同危机”,群体认同是将自我设置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中,个体需要认识到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解决我们是谁的问题。粉丝一旦个体入迷,对某个对象产生的强烈迷思促使他们希望寻求到拥有相同情感经历的人,以形成群体的认同。为了寻找认同,青少年热烈地寻求可以信仰的人、观念和偶像,醉心于时尚的追求,他们相互认可与自己喜好相同或相近的粉丝,并倾向于加入志同道合的粉丝团以获得情感和信仰上的归属感。粉丝文化的社会功能正是为孤寂的社会成员提供全新的身份认同,使他们因认同而走近,释放出无限激情。同时为了体现认同并防御认同感的丧失,他们制造出了各种风格,作为“圈内人”和“圈外人”的标志。我们经常看到镜头前高举海报的粉丝团,他们有统一的会服,现场手拍、灯板及彩旗都能,喊着统一的口号为偶像助阵,这些标识就是粉丝间增强粉群的自我身份感,明确自我在群体中的位置,从而接受自己的粉丝角色和地位的符号基础。通过共同聚集在一个圈子里,来加强粉群成员对该群体的认同感,他们形成共同意识、共同价值的群体,互相激励与鼓舞。甚至连穿着打扮都进行刻意的模仿。因此个体需要认识到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伯明翰学派的掌门人霍尔说过:“这些被盗用的物品所反映的集体生活的方面,在一个群体使用的物品和建构限定了他们的用途的外表和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是一种在亚文化中风格化的创造的原则。”

所以,即使在外人看来,粉丝亚文化的符码再乱,同一个群体成员之间是能够相互辨认的,原因就在于“认同”这把钥匙,这种认同感,足够使粉丝们确认自己并不孤独。

二、粉丝亚文化中的拼贴解读

粉丝的着迷行为希望激励他们去生产自己的文本,以表达自己对偶像的喜爱,他们以拼贴的方式,对媒介元文本进行积极重构,转化为与自己社会情境。

拼贴就是“在一个总体意指系统内部,把物体重新进行排序和语境重组来传达新的意义”,是“一种即兴或改编的文化过程,客体、符号或行为由此被移植到不同的意义系统与文化背景之中,从而获得新的意味。”拼贴是从“他者”的资源中创造出自己文化的一种手段。首先在大众媒介传递的主流文化系统中去取材,把原初的文本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然后在现有的语境中把原初文本进行转换和再次安置,从而玩味新的文本语境,形成其对抗主流观念的表达。费斯克在谈及“生产的”时,曾将大众与宰制性意识形态的关系概括为两种――既可以使顺从式的,也可以是对抗式的。当宰制性意识形态及其所提倡的主体性符合大众的利益时,大众便会顺从此类意识形态与主体性;反之,大众便会对抗或修正此类意识形态与主体性。

迷文化对主流文化观念的抵抗,其形式多是温和的、调侃的,充满了娱乐色彩。拼贴从表现手段看,有恶搞、篡改、模拟、借用、嫁接、变形等;从表现对象看,可以是文本、音乐、图像、行为等,其中流行音乐被作为最广泛的表现对象,周杰伦的歌曲广受青年们的喜爱,同时也成为粉丝们恶搞的热点,其中《牛仔很忙》以美式乡村风格以及复古的曲调,给大家一种畅快淋漓的活泼趣味。而被改编的《大学生很忙》,同样是玩意十足,歌词变为:“大一挂一科,大二挂两科,大三挂三科,大四开除了”,其中不断地重复着“不要挂科”,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心情写照,同时也表达了大学生忙碌沉重的校园生活,“工作找不到,老婆讨不到”的歌词则表现出对社会的消极态度。有网友称,恶搞后的歌词不仅押韵合拍,还非常幽默。很多流行歌曲在被拼贴的过程中,都把文本和日常生活富有意义地连接起来,一般表达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社会状况的解析,瞬间制造出“效果”和“笑果”,吸引人的眼球。这里起作用的就是大众的创造力,是大众文化,它拒绝在艺术家与观众之间,在文本与读者之间,作出泾渭分明的角色区分。几乎所有的粉丝迷俱乐部都会鼓励自己的成员从事这种生产者式的参与,他们通过拼贴后的符号来建构一个属于粉丝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

三、粉丝偶像崇拜的实质解读

当代社会有各色各样的粉丝,而在万般迷恋、迷狂之中,有一个问题却是最古老的,那就是人的自我位置和个体的价值,当人类面对无法战胜和理解的问题时,他们为自己确立一个崇拜的对象,便可以从对象那里汲取力量,提升自己,这就是“迷”的原始基因。现代粉丝的崇拜也同样是借助崇拜的对象,将自己从无力孤独中解救出来,获得情感的慰藉和生存的意义。

偶像崇拜自古就有,进入21世纪,伴随着“草根文化”运动的兴起,偶像崇拜已经从政府意志的统一部署转化为人类自我意识的产物。有学者指出:“在现代青少年的社会生活中,英雄榜样的地位逐渐弱化,明星偶像的作用凹现出来,单一化的榜样已经让位于多元化偶像,并且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由的意志。”在现代社会当中,社会鼓励个人从传统规则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由的人,社会鼓励张扬个性,却没给渴望张扬个性的青年们更多的支持,80、90后的青少年一方面处于青春叛逆期,渴望打破传统与教条,张扬自我,享受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另一方面,不得不面对应试教育的枯燥,逐渐感到精神家园的失落,他们寻找精神家园,宣泄自己的情绪,追星正是一种高度参与和即时娱乐的宣泄方式。粉迷们在追逐某种风格,同时也是在想象性地解决自己的青春困惑,“偶像是他们内心美好憧憬的寄托,为了自己的偶像四处奔走的粉丝们沉浸在对偶像的掌控感和替代成功感中,甚至将其转化为亲情或信仰等亲密关系。在这场梦中,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了替代性的实现。与其说他们维护的是偶像,不如说是在维护他们自己的梦想。粉丝们在为心中的平民偶像作出各种努力和付出的同时,所获得的快乐不仅来自于造星的成就感,更深层的,是来自于造梦的幸福感。”

粉丝们的偶像崇拜或深度狂迷的行为,正是借助偶像来重新寻找自我、构建身份的过程。媒介为粉丝提供众多的模板,如高贵冷艳的王菲、甜美可爱的S.H.E、个性十足的周杰伦等等,当粉丝通过电视荧屏接触明星时,潜意识里,他们在发生移情,即站在明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体验明星的情绪情感,同时把自己内心的情感移入到明星身上,还可以将各种明星特质所代表的意义拼贴到一起,建构一个内心期许的完美形象。“从心理学上来说,狭义的心理投射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即某人将自己不称心的想法、愿望、动机或者情感投射到别人身上,发生情感投射,往往是主体处于压抑状态,需要暂时将情感转移到另一主体身上,通过发现他者身上的品质、愿望等来填补自己情感的缺失。而广义的心理投射还包括个人的积极情感,即将个人喜好、情感、亲密和友爱投射到客体身上。”粉丝从偶像身上汲取自己内在心灵所缺失的力量,以偶像为动力、以偶像的言行为自我行动的激励,实现自我的突破。

四、如何在流行音乐中引导青少年粉丝亚文化的健康发展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过渡期,处于该年龄段的人极力推崇自我和个性,尤其渴望表达自我的心声。青少年粉丝处于亚文化的场域之中,是流行音乐最大的消费群体,因此,我们不能漠视流行音乐对其产生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青年亚文化风格意味着抵抗主流文化,内含着某种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包蕴着内在的“越轨”冲动和尼采所说的“破坏的”。很多网络流行歌曲《香水有毒》、《爱情买卖》等都带有典型的亚文化特质。这些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以其不断日常生活化的姿态,试图在更大的范围发挥其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形成了与主流音乐分庭抗礼的趋势。与之相伴的还有因过度偶像崇拜所引起的病态追星行为,因此,如何在流行音乐中建设健康、和谐的青少年粉丝亚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

同桌的你歌词改编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音乐学习 体验式教学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55

声乐教学在中职学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艺术教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也要和学生的专业密切地联系,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后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目前很多中职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思路与方法显得过于传统或陈旧,为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应有作用,探索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所需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收到了一定成效。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体验式教学模式运用到中职音乐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1 体验式教学的涵义及模式构建

体验式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参与老师所设计好的教学情境,以自身的体验来获得相应的感受,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之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获得对于知识的认知。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的活动中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体验式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开展培养,强调学生认知能力的开发和训练,同时对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

音乐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是老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地设计相应的情境和教学项目,通过对教学任务的布置,在任务驱动的前提下开展学习内容的体验,通过老师的合理引导让学生可以自主地感知和领悟各种知识内容。因此,在实践中老师要重视对于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 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途径

2.1 构建项目,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教师应结合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构建一个教学项目,根据教学项目内容营造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声乐欣赏课程的内容,从单一的课堂联唱变成听、说、唱相互结合的形式,综合应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为课堂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得声乐课程的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拓展和补充,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首先,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为学生提供歌谱,然后再观看视频,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都调动起来,以此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使得学生可以对音乐更好的感知,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其次,在对歌曲进行赏析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年代,以及歌曲背后的故事,然后介绍演唱者的演唱方法和声音特点。将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学生,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共鸣。最后,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音乐是以声音来进行感情传递的一门艺术。所以,只有通过歌唱才可以促进学生演唱能力的提升。职业学校的学生在通过了试唱和体验作品之后,可以自己带着感情来演唱作品。老师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再适时地进行点拨,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掌握所学习到的各种知识。当然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演唱会,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例如,班级音乐会。班级音乐会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才艺的“小舞台”,体现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原则,关注了他们的处境和需要,加强团队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实现自身的价值,深受学生的欢迎。

2.2 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参与形式各异的体验活动

艺术来源于自然,很多艺术作品的创造也多是从自然中汲取的灵感,在学习演唱的时候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视觉和听觉来感受艺术自身美的存在。声乐作品是作曲家从审美的角度将生活中的感悟提炼创造出来的,大多是表现自然和人们之间的关系的,因此演唱者要通过自身情感的体验,才能够使得歌曲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更加有感染力。在实践中,不管是视觉艺术还是听觉艺术,都有着内在的相互关联性,所以,在声乐表演训练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手法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音乐的演唱技巧。比如在欣赏《天鹅湖》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天鹅湖舞剧的精彩画面,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另外,在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老师也应当明白声乐作品的表现形式不拘泥于声音,而应当包含心想、耳听等多个器官的感触,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增加对于音乐的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启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各种特征,将各种感官通过视觉和听觉表现出来,调动他们能够投入到一个完整的意境之中,进而创造出更加富有美感的艺术形象,以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比如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的歌曲《烟花易冷》,由于林志炫在《我是歌手》节目演唱,所以这首歌特别受学生欢迎,因此笔者就选了它作为教学内容之一。《烟花易冷》是周杰伦近几年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歌曲。这首歌主要是围绕“等”作为主旋律,从歌曲的名字也可以看出来这是有着中国风特点的一首歌曲。方文山曾经说过这首歌曲应该叫做《珈蓝雨》,意思是说这首歌曲背后有着比较曲折的动人故事。故事是源于《洛阳珈蓝记》,说的是南北朝时期,战乱年代一个守城的将军邂逅了一个女子,然后私定终身。将军许诺出征之后一定会娶那个女子,但因为打了败仗,将军远走他乡。女子就在两人相见的城门前等待,但是一直没有等到情郎归来,最后女子落发为尼。这件事情传到了将军耳中,将军在回来之后苦苦追寻找到了女子出家的伽蓝古寺,但尘缘已尽,物是人非。

这首歌在演唱的时候,和周杰伦以往的歌曲比较起来,有着明显的一些特色。这首歌曲虽然是中国风的歌曲,但是在节奏上却表现得比较活泼;另外,方文山在填词的过程中,歌曲所表达的背景比较深远,而且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渊源。在这首《烟花易冷》中,中国风的极致以凄美曲折的方式完全地表现了出来,使得一个故事成就了一个歌曲,一个歌曲也讲述了一个故事,将主人翁的相思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歌没有他以往歌曲的那种诙谐急促,整个曲子都是舒缓低沉,配以低沉的背景音乐,而且《烟花易冷》的歌词情绪感觉鲜明,一层一层的递进,有着比较特别加入了其他偏音的主旋律。

老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参与形式各异的体验活动,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才能够更加牢固,也才能够更好地增强对于知识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材料以及歌曲的选择的过程中,要和学生所生活的时代以及所熟悉的歌曲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加具有吸引力,也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不管处在哪一个年代,艺术家都会以自身特有的方法进行感情的表达,画家和文学家通过他们的笔来表现各种情怀,作曲家则是通过旋律进行感情的塑造。比如我们所熟悉的一些爱国主义音乐家,、聂耳等等。但是,由于音乐作品中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都是典型化的,所以缺少视感的思维和准确的概念,因此在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分析乐曲所产生的特定的历史背景,通过多媒体进行视觉画面的展示,可以使得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有效的结合,这对于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演唱水平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2.3 对比教学进行总结评价,促进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但音乐同样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情感艺术。情感是人类开展各种精神生活的源泉,是人类进行各种音乐创造最为重要的动力,同时也是音乐表现的灵魂所在。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只有声音而没有情感的音乐艺术是没有艺术生命力的,也是没有办法体现作者意愿和观众的欣赏目的的,所以只有将情感深刻地融入到歌声之中,才能够获得比较好的表演效果,也才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同。这要求歌唱者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歌唱技能,同时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积淀,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也才可以加深对于声乐作品主题的和艺术风格的理解,通过歌声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从历史的角度来把握好作品的特点,以此来确定音乐特有的风格,并将这种风格完美、真实地体现出来。也就是说,要对不断地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理解作品内容以及体验作品情感的能力。如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具备理解和表达歌曲的能力,那不管是有多么好的嗓子,唱出来的歌曲依然会比较平淡,也不会达到情绪感染的效果,这就很难体现出歌唱艺术的自身的魅力。因此,歌唱者要善于体验和感受歌曲,更好地领悟歌曲的内涵,通过歌唱表现出歌曲自身所蕴含的情感,这样能够使得歌唱艺术更加富有表现力。针对目前学生中偏爱流行音乐的现象,在欣赏课教学中,以流行音乐作为欣赏教学的切入点,选择那些耳熟能详、经久传唱的优秀作品作为欣赏教学的范例,如孙楠演唱的《红旗飘飘》、韩红的《天路》、高晓松《同桌的你》、王菲的《传奇》、汪峰的《北京北京》等,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听流行音乐、哼唱流行歌曲到分析其发展进程、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流行音乐。

要想让学生欣赏并理解音乐,就必须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起源和歌曲的创作。在作品的选择上,就应多考虑那些既具有流行风格、学生喜闻乐见的,又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这样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迎合了学生的口味。如《小河淌水》(云南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呼伦贝尔大草原》(内蒙古民歌)等,这些民歌经过流行歌手的演唱别有一番风味,学生特别喜欢。如果老师再把原汁原味的没有被改编过的原唱放出来让学生听,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究更广泛领域的音乐文化,特别是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3 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反思

3.1 结合专业,贴进职业,面向社会

体验式教学模式,设计成“主题体验活动课”,取得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深受学生喜爱,因为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学生个性特征、亲身体验及本校资源、亮点进行课程整合。在中职音乐教育中,通过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结合音乐教育的自身特征,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全面提升音乐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以此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2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会

这种教学模式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形式各异的教学活动,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并能学以致用。达到既学了知识、练了技能,又更实效地解决了“会学”与“我要学”的难题的教学目标。

3.3 加强探究合作学习,促进自身发展

体验式教学所设计的活动,对一些基础薄弱和胆子较小不敢于表现自己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对这部分学生要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进步与发展,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4 小结

综上,在中职学校音乐课上运用体验式教学,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候不能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而音乐欣赏课正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演唱能力进行培养,是增强学生自身技能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结合实践,从不同层面分析了培养学生演唱能力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以期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后期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奕.中职语文实践活动方法探微[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6).

[2]王彦林.浅谈如何激发中职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