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饮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饮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饮食

幼儿饮食范文1

我班刚来一个小朋友叫思思,他长得很可爱,虎头虎脑,但就是不吃点心。许多点心是动都不动一口,无论怎样解释食物的营养,怎样哄,就是不吃。硬是让他吃,就往外吐,或者把嘴抿得紧紧的,咬着牙齿不吞咽食物。家长反映在家也是只喝牛奶,许多东西都不吃,奶奶爷爷由着他。他妈妈说:“都是奶奶宠的,奶奶养猫猫挑食,养狗狗挑食。”我们被搞得实在很郁闷了。(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幼儿园 周海艳)

专家视点:

应该说,案例中的思思真的让老师很头疼,什么点心都不吃,着实让人很郁闷。为什么思思会有此不良饮食习惯?

一、原因探析

1.娇惯溺爱使然。老人抚养孩子往往比较娇惯,处处由着孩子。过于宠爱会养成孩子很多坏毛病,案例中思思挑食这一坏习惯的形成多与爷爷奶奶有关。

2.精细喂养使然。一些老人喂养孩子时,为了让小孙子吃得好、吸收得快,会将所有食物精细加工处理,这样,孩子吃的食物都是糊状或流汁的东西,不需要用牙齿,由此失去了牙齿咀嚼食物的体验。如果牙齿的咀嚼功能没有被强化利用,牙齿便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便会退化,变得又稀又松,也就无法再吃点心了。案例中的思思很可能就是没有养成咀嚼的习惯和能力。

3.不良心理因素使然。幼儿偏食与家长的饮食习惯以及日常对食物的评论给孩子留下的好恶印象有关。家长尝试一口后表现出厌恶的态度:“这个点心不好吃。”如此,孩子便再也不会去碰这种点心了。

众所周知,挑食偏食对孩子害处多多。它无法让孩子从多样的食物中吸收到应有的能量与营养,影响孩子的生长与发育,挑食偏食的孩子多营养不良,偏瘦,多病。它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挑食偏食的孩子往往独占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不让别人分享,久而久之便形成自私、霸道、任性等不良习惯。

二、教育建议

1.榜样示范。孩子们都喜欢模仿。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用情绪、用实际行动——吃点心去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在班级,教师可有意识将偏食挑食幼儿的座位安排在既与他们非常要好又能吃的孩子中间,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地也愿意吃了。在家里,父母也应该做好榜样,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什么食物不好吃,以免强化孩子的偏食行为。在食物端出来时,家长可有意创设一种愉快的氛围:“啊,真香!我最喜欢吃了,你呢?”以使孩子受到感染。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食物的厌恶之情。

2.及时鼓励。当思思刚开始吃点心时,可以有意少给他一点,使他能轻而易举地吃完,待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孩子的进食情况再逐渐添加。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想让吃点心成为孩子的沉重负担。当孩子开始吃点心,略有进步时,可用言语鼓励他,也可发给幼儿一个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挑食的习惯。

3.游戏疗法。吃点心时,可以鼓励孩子用嘴巴进行“艺术创作”。如吃饼干时,让孩子将饼干咬成他们喜欢的动物、玩具等物品:手枪、小狗、月亮……规则是只能用嘴咬。把吃点心的过程变成一场游戏。有些孩子饼干都吃完了,可能还没有“创作”出自己想要的物品,会提出“我还想吃”的要求。于是吃点心这一环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

4.避免强求。针对孩子偏食挑食的坏毛病,我们不能采用逼、吓、训的方法,而是要唤起孩子的食欲,引起他进餐的兴趣。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我们既不能迁就,也不能勉强,而应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他品尝。强迫只会让幼儿更逆反,越发不愿意吃点心。

5.变换品种。品种单一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因此,点心既要保证营养的摄入,又要科学配置,从周一到周五,每天的点心不要重复,让小朋友感到幼儿园的点心有趣,与家里不一样,产生想吃的愿望,吃起来带劲。考虑到幼儿“喜新厌旧”的膳食心理,力求品种多,数量少,并注意与主餐相得益彰。

幼儿饮食范文2

小班幼儿年龄小,身体器官正处于发育过程中,抵御外界不良刺激的能力较弱,同时,又因为存在以上的问题,使小班幼儿因为饮食安全问题而感染上一些疾病,受到一些伤害。所以,对小班幼儿进行饮食安全实践研究很有必要。

在研究前期,我查阅了大量有关幼儿饮食安全方面的文献,虽然也有对幼儿饮食安全方面一些问题的阐述,但是对于“小班幼儿饮食安全的实践研究”的阐述还较少。于是我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到幼教研究实践中,对小班幼儿饮食安全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实效研究,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小班幼儿饮食安全问题。

一、确定小班幼儿饮食安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1.开展调查活动。

选择小班幼儿为调查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进行现场观察,找出他们在饮食安全方面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归纳与分析。

选择小班家长和小班教师为调查对象,拟定小班幼儿饮食安全的调查提纲,对小班幼儿在家庭中及在幼儿园中的饮食安全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

2.确立研究目标。

针对调查中小班幼儿饮食安全出现的问题,确定出了幼儿“饮食餐桌安全、饮食卫生安全、饮食礼仪安全、饮食习惯安全”几方面的目标:

(1)“饮食餐桌安全”目标:烫的饭菜知道稍凉后再吃;吃饭时不大声喧哗、不打闹;吃饭时细嚼慢咽,鱼刺、骨头等小心剔出。

(2)“饮食卫生安全”目标: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垃圾食品、不吃过期食品、不吃腐败变质食品;水果洗净后再吃;外出游玩时不采摘野果吃。

(3)“饮食礼仪安全”目标:进餐时坐姿正确,对长辈礼让,不争不抢;进餐中不大声喧哗;不在众人面前剔牙;进餐后及时漱口、擦嘴。

(4)“饮食习惯安全”目标:进餐时不挑食、营养搭配;知道要少吃糖果及甜食;不乱吃药品;吃零食、喝冷饮要适量。

3.确立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确定了相应的研究内容,分别是:

(1)“饮食餐桌安全”内容:《我不吃烫的饭菜》《吃饭不打闹》《慢慢吃》。

(2)“饮食卫生安全”内容:《饭前要洗手》《这些食品我不吃》《水果洗净再吃》《腐烂食物我不吃》《野果我不吃》。

(3)“饮食礼仪安全”内容:《进餐有礼貌》《安静进餐》《餐桌上的礼仪》《我会漱口和擦嘴》。

(4)“饮食习惯安全”内容:《我不挑食》《糖果、甜食要少吃》《药品不乱吃》《吃零食、喝冷饮要适量》。

二、探究小班幼儿饮食安全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1.一日生活中的幼儿饮食安全教育。

在每日的幼儿进餐环节中,我有时会看到挑食的幼儿,把不愿意吃的食品偷偷地放到其他幼儿的碗里或者扔到餐桌的下面,还有的幼儿进餐时狼吞虎咽或者饭菜还没有咽下就离开餐桌……幼儿的这些不良饮食行为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我发现后,针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与策略。如:对于好胜的孩子,只要他能不挑食、能细嚼慢咽,我就奖励他小粘贴,并在全班幼儿面前大声正面表扬他,以强化他不挑食和不狼吞虎咽的行为;对于内向偏食严重的孩子,我先给他们盛少量的饭菜,只要他能吃进去一点点儿,我就表扬和鼓励,渐进式地添加饭菜和表扬鼓励,帮助他们逐渐克服挑食的行为。我还通过教学及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对他们进行饮食安全教育。

2.家园配合中的幼儿饮食安全教育。

有的幼儿在家庭中,经常是大量地吃零食,不好好吃正餐,家长也无计可施。长此以往,幼儿会因为饮食问题而给身体带来危害。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家长进行了沟通,首先让家长减少购买零食的品种数量,然后我再和家长一起配合对幼儿进行正确的饮食引导,改变幼儿过多进食零食而影响正餐的情况。家园同步逐渐帮助幼儿改掉了大量和无节制吃零食的习惯。

3.榜样引领中的幼儿饮食安全教育。

幼儿饮食范文3

关键词:中班幼儿;饮食习惯;幼儿园;家庭

2012年我国教育部印发了《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明确要求中班幼儿:“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饮食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幼儿园和家庭必须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中班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现状

(一)研究对象、方法、内容

笔者选取我园中一班的35名幼儿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有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研究的内容包括幼儿在园餐前准备情况、进餐时的表现、餐后整理桌面餐具情况、漱口擦嘴情况,以及幼儿在家就餐、吃零食、喝饮料等情况。

(二)研究结果

1.幼儿在园饮食习惯现状

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在餐前准备阶段,该班有17名幼儿能主动如厕、洗手,但仍有15名幼儿不能主动做好餐前准备,需要教师催促,还有3名幼儿在教师的催促下也不愿意去如厕、洗手。

在幼儿就餐环节,笔者主要从幼儿就餐姿势、使用餐具方法、就餐时间、挑食偏食、是否能安静进餐等方面来考察。调查结果显示,该班92%的幼儿都能做到姿势正确,仅有个别幼儿吃饭时身不正,手不扶碗,脚乱踢;该班有97%的幼儿能正确使用餐具,但仍有极个别幼儿使用餐具方法不得当,食物洒落餐桌;该班有12%的幼儿用餐需要15分钟,89%的幼儿需要20分钟,94%的幼儿需要30分钟,个别幼儿需要30分钟以上才能结束用餐;该班有17%的幼儿提出过挑食偏食要求,有26%的幼儿有挑食偏食现象。从就餐的安静程度来看,就餐15分钟内,96%的幼儿能保证安静进餐。就餐15―30分钟,只有35%的幼儿能继续安静进餐,就餐结束后,笔者发现,有个别幼儿由于吃不完,就把饭菜倒进了垃圾桶,导致了浪费。

幼儿餐后整理也是一种重要的习惯,尤其是餐后桌面、餐具整理和擦嘴漱口。调查结果显示,该班有68%的幼儿餐后能主动整理好餐具,34%的幼儿能主动去盥洗室擦嘴漱口,其他幼儿都需要教师提醒和催促才能完成。

2、幼儿在家饮食习惯现状

通过对家长发放问卷调查,笔者发现该班幼儿在家里仅有55%的幼儿能主动、认真地完成餐前准备活动,在就餐过程中有90%的家长反映孩子存在挑食偏食现象,75%的幼儿在家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边吃边玩,有92%的孩子在家里常吃零食,有95%的孩子在家不定时饮水、贪喝饮料。仅有25%的幼儿在家里仍会参与餐后整理,并主动擦嘴漱口。

(三)研究结论

1、在园的不良饮食习惯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该班幼儿在园的饮食习惯良好。该班50%幼儿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餐前准备习惯,但仍存在个别幼儿餐前准备习惯没有形成,存在不主动如厕洗手且洗手不认真的不良习惯。该班大部分幼儿都已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但仍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存在,例如,进餐时姿势不端正、使用餐具方法不正确、不能快速安静、进餐偏食挑食等。在就餐结束后,仍有幼儿未能按照要求整理桌面、餐具,擦嘴漱口。还有幼儿存在浪费食物的现象。

2.在家的不良饮食习惯

该班幼儿在家最突出的不良饮食习惯就是贪喝饮料,排在第二位的是常吃零食,排第三位的是偏食挑食。还有不能主动做好餐前准备,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饭后不参与整理,不主动擦嘴漱口等不良饮食习惯存在。

二、形成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家庭的饮食观念是形成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重要原因。有些家长饮食观念落后,当发现幼儿进食量不足时,硬把饭菜喂进幼儿口中,这会导致幼儿厌食。有的家长溺爱孩子,专做孩子喜欢吃的饭菜,满足孩子对零食的需求,导致幼儿膳食不合理、营养不均衡。家庭就餐环境。有的家长进餐时看电视、说笑聊天,没有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二)幼儿园因素

幼儿园对于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有重要的责任。幼儿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一方面可能由于幼儿园对于幼儿饮食工作,营养搭配工作的欠缺会导致。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对于幼儿的督促管理不到位导致。同时在幼儿园,同伴之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幼儿也会去模仿同伴的不良饮食习惯。

(三)幼儿自身因素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与幼儿自身也存在必然的关系。有些时候,幼儿偏食挑食、食欲不振,是由于自身健康状况引起的。比如,幼儿生病、肠胃不适、牙疼、口腔溃疡等都会导致幼儿不愿意进餐。当面对这样的情况是,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及时了解情况,不能逼迫幼儿进食,否则会是得其反。

三、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对策和建议

(一)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和饮食观念。家长需要认识到幼儿的饮食必须均衡,合理均衡的膳食才有利于幼儿身体发育。不能因为溺爱就纵容孩子挑食偏食,吃零食。对于幼儿进食量,家长要学会科学判断,不能强迫或哄骗幼儿多进食,应该让幼儿自己把握进食量。家庭还应该为幼儿创造安静优雅的就餐环境,就餐时家长应该自身作则,尽量不聊天、说笑、看电视,更不能训斥孩子。

(二)幼儿园方面

首先,幼儿园应合理安排幼儿的饮食,做到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教师要把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其次,进餐环节教师应营造愉快的就餐氛围,饭前及时督促幼儿进行餐前准备,发饭时可以对幼儿进行珍惜粮食饭菜的教育,提醒幼儿不要浪费。进餐时播放舒缓的轻音乐以促进幼儿食欲。当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出现时,要及时提醒和纠正。

最后,幼儿园可以专门组织一些有关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家园共育活动。可以邀请家长以家长助教的方式来给孩子们讲一讲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哪些危害,小朋友们应该养成好的饮食习惯等等。

综上所述,当前,幼儿的饮食习惯不容乐观,不良饮食习惯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只有幼儿园和家庭联合起来,共同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纠正这些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保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编写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麦少美,孙树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3]江衬妃.培养中班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J].教育导刊,2012(6).

幼儿饮食范文4

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广泛。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在实际上,我们却看到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迁就,致使孩子任性娇惯,只吃想吃的,结果饮食中出现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许多孩子都有挑食的习惯。喜欢吃的猛吃,看到不喜欢的饭菜就摇头,有的一看见不喜欢的菜就会恶心、呕吐……营养摄入不平衡、不全面,对孩子的身体、智力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作为幼教工作者,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必须让孩子注意全面饮食,克服挑食的毛病。在《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等生活习惯,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营养和保健教育。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挑食的毛病呢?必须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以前在我们班上就有这么一个挑食的小姑娘,她吃饭不吃菜只喝菜汤,我向她妈妈了解情况,她妈妈告诉我她在家也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满足她的要求,只盛汤不盛菜,慢慢的我给她少盛一些菜并告诉她:“老师盛的菜不多我相信你一定能吃完。”果然她吃完了。后来我就慢慢的加多菜量。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她终于不再挑食了。

这学期我又接了一个中班,发现班上的孩子普遍都有挑食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就在介绍饭菜时给孩子们讲一些营养方面的小常识,不仅告诉孩子菜的名称,由什么做的,我还给孩子讲这些东西里含有哪些营养元素,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如果身体缺了这种营养元素会得什么病。例如吃红烧牛肉,里面有白萝卜,有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吃。我就告诉孩子吃白萝卜润肺,吃了不容易咳嗽;再如吃肉珠小人参(即肉末炒胡萝卜)我就告诉孩子胡萝卜里有维生素A如果小朋友身体里缺维生素A就会得夜盲症,到了晚上眼睛会看不清东西,眼睛干涩,痒痛,还会使皮肤粗糙。我还告诉孩子不能只吃你想吃的,还应吃你该吃的,要均衡饮食,你不喜欢吃的东西也要吃,因为你的身体需要这些营养。如果身体缺这些营养就会生病,你不喜欢吃的可以少吃但不可以不吃。

可能有人就要问了,这么小的孩子你给他讲那么多的知识他能听懂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接受力也很强。只要你坚持耐心教育,他们是可以接受的。我对班上的孩子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教育,孩子们挑食的坏习惯在不断的改变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

但还需强调一点,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仅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还是不行的,家长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家庭膳食中,为幼儿的全面营养做些努力。要教育、帮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从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才能健康成长。

家长不要迁就孩子偏食的毛病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行动。不要经常告诉别人,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说“我的孩子不爱吃什么”时间一长,这会在无意间强化孩子的挑食。

父母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结构要科学。孩子饮食结构上的合理、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饮食习惯和结构。孩子随时随地在观察和学习父母,有时在餐桌上父母无意中会说:“这个菜真难吃!”“今天又吃这个菜,我最不喜欢吃了。”过了不久,父母可能发现孩子也不吃这个菜了。

孩子的饭菜定时定量供应。吃饭多少孩子说了算,这是极其普遍的现象。结果是孩子要么吃的太少营养不良,要么吃的太多,营养过剩造成肥胖。要规定饮食次数及两餐之间的间隔时间,一般混合食物停留在胃中约4小时左右,故两餐间隔以4小时为宜。让孩子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既可保证营养摄入又避免孩子对喜爱食物无控制的暴食,孩子吃“伤”后会产生厌恶,也容易引起挑食。

幼儿饮食范文5

教师暗示幼儿饮食行为影响

一、绪论

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的饮食行为习惯多数是在儿童时期逐步形成的。多项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其大多数存在着严重的挑食、偏食、厌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饮食行为不但引起幼儿的营养不良、体重减轻、身体素质下降甚至智力以及认知功能也会下降,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选择适当的方法促进幼儿建立良好饮食行为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通过对成都市某所幼儿园班级的15名幼儿进行实验,研究出教师暗示对幼儿饮食行为产生的具体影响。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通过观察打分从成都市内某所幼儿园一班级中筛选出饮食行为较差的幼儿共15名。

2.量表的编制

在广泛查阅国内外与幼儿饮食行为相关的文献资料后结合《学龄前儿童量表的编制与评价》所提出的幼儿饮食行为的不良进食习惯、偏食、食物喜好、情绪性进食、外因性进食、主动性进食、对不同食物的喜欢程度的7个维度,编制出由10个项目问题所构成的量表。每个项目采用100分制评分,最后总分数得分越高表示饮食行为越好,反之亦然。

3.量表评定

实验表格由与幼儿接触不少于3个月、了解熟悉幼儿的饮食行为情况的班级老师在接受沟通与交流后,进行测评。

4.实验方法

教师对所在班级幼儿饮食行为进行打分,最终选择15名分数较低(饮食行为较差)的幼儿为实验对象。在30天的时间内教师在用餐时间对这15名幼儿适当地施加暗示学技术如环境暗示(环创设置成以橙色或粉色为主题)、行为暗示(以暗示的形式给于幼儿眼神、动作上的鼓励)、语言暗示(以委婉的非直接、和善温柔的语言进行鼓励)。在最后两天内综合其在实验期间的表现对其的饮食行为进行评价打分,最后对这15名幼儿前后两次饮食行为分数进行统计分析。

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教师暗示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具体影响:

1.对进食习惯的影响

良好的饮食习惯内涵包括了幼儿用餐时能专心吃饭,吃饭时不玩耍,进餐时间长短正常。15名幼儿在用餐时能专心吃饭,吃饭时不玩耍,在实验前后的得分结果显示在成对差分的情况下均值为-17.93333,标准差为4.84719,标准误为1.25154,配对样本T检验的t值为-14.329,自由度(df)为14,显著性概率p

2.对主动性进食的影响

主动性进食包括独立进食和主动进食的能力。15名幼儿在用餐时能独立进食实验前后得分结果显示在成对差分的情况下均值为-15.26667,标准差为3.91821,配对样本T检验的t值为,-15.090,自由度(df)为14,显著性概率p

3.对情绪性进食的影响

不因高兴、生气或害怕等情绪对进食行为产生不良影响是良好的饮食行为的重要一个方面。15名幼儿在用餐时不因高兴、生气或害怕等情绪对进食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实验前后得分结果显示在成对差分的情况下均值为-15.00000,标准差为5.31843,配对样本T检验的t值为-10.923,自由度(df)为14,显著性概率p

4.对外因性进食的影响

良好的外因性进食指的是幼儿不因餐具、环境、饭菜花样的改变而影响饮食行为。15名幼儿在用餐时不因餐具、环境、饭菜花样的改变而影响饮食行为实验前后得分结结果显示在成对差分的情况下均值为-10.80000,标准差为配4.26280,对样本T检验的t值为-9.812,自由度(df)为14,显著性概率p

5.对食物喜好、偏食食物、响应进食的影响

15名幼儿在用餐时食物喜好、偏食食物、响应进食这三方面实验前后得分结果均显示在成对差分的情况下显著性概率p〉0.05。由此得出教师暗示对幼儿饮食行为的进食物喜好、偏食食物、响应进食影响不显著,这表明教师暗示能对幼儿的饮食行为的食物喜好、偏食食物、响应进食这三方面的影响不明显,还有待考证。

参考文献:

[1]周立清.352名学龄期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3):60.

幼儿饮食范文6

【关键词】幼儿;饮食习惯;家庭教育

良好的饮食习惯就是:第一,一日三餐合理搭配,适合人的身体生理需求;第二,荤食和素食搭配合理,它们两种食物中的脂肪酸、维生素和纤维素搭配十分合理,既有营养,适合身体的吸收需要,又达到维持人正常活动等方面能量的需求;第三,不偏食或者挑食。偏食和挑食只能满足个人食欲和喜好,单一的食物不管营养有多丰富,都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第四,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对身体健康的直接影响是十分大的,幼儿阶段由于自身没有多大的辨识能力,很容易会对一些自己喜好的食物大吃大喝,从而会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这四种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养成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对于一些父母来说,是困扰他们大问题。所以,在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家庭养成教肓中,父母或者幼儿身边的人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矫正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养成的原因

(一)父母长辈的误导

一些孩子通过后天的影响,会对事物本身有一个初步的喜好印象,尤其的在食物上面,都会有自己的喜好,如果家长都没有进行指正,那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如一些孩子的爷爷奶奶等长辈会对幼儿十分宠溺,对于他们的要求都是有求必应,自然不会去制止一些不良的饮食行为,加上一些旧的观念的影响,有一些幼儿的爷爷奶奶认为只要吃饱就是好事,或者“能吃就是福”等,都会间接地鼓励幼儿暴饮暴食,或者是挑食、偏食等,给孩子的饮食习惯的养成造成不利的影响;一些孩子在生病的时候,父母希望他们心情平复下来,就会“放开口子”,尽量满足他们一些不良的饮食行为,如吃棒棒糖或者肯德基等,或者为了“补充营养”,就会鼓励幼儿暴饮暴食,对幼儿的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的损害,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二)社会饮食观念的影响

现在社会上的一些饮食观念也会影响到幼儿。如连锁快餐、西式餐饮和品牌零食等,都会对幼儿的饮食观念产生影响。幼儿在幼儿园或者其它的场合会观察同龄人的饮食行为,并会进行一定的模仿。如曲奇饼干、乐事薯片等,一些人从幼儿期就对肯德基、麦当劳等外国品牌零食“情有独钟”,并且有时候父母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会不断地默许这种饮食行为,就会使幼儿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只吃饼干不吃饭,或者只对肯德基等品牌油炸的食品感兴趣,一到中餐的饭桌上就会产生排斥的情绪。这些都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不科学的饮食激励方法

有些父母为了使孩子得到更多的成长资源,就会做出“拔苗助长”的举动。通过激励的手段,强迫孩子吃这个,有吃那个,并通过某些途径,采纳一些“专家”的意见,认为那样食物对孩子的成长更加有用,加上一些广告的误导,会使父母经常强迫孩子吃一些他们认为十分有用的食物,并通过惩罚的手段强迫孩子不能吃某样东西,就会使幼儿增加对某种食物的偏爱,导致生病后食欲下降,也会对某种食物产生一种抗拒的心理。

(四)家庭饮食监管的缺失

一些父母由于工作或者其它的原因,不在幼儿的身边,会使幼儿减少对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力度,或者是在幼儿在饮食方面放任自流,任其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大吃大喝,没有长辈进行监管,或者爷爷奶奶等处于宠爱的目的,不仅不加以制止,反而默许这种饮食行为,也都会使幼儿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另外,母亲在怀孕期间如果不注意饮食的均衡,也会使孩子出生后对某种食物产生一种过分地偏好和反感,或者母亲在怀孕期间摄入的营养不足,也会使孩子出生后某些饮食方面能力的不足,或者对某些食物的反感。

二、幼儿良好习惯的家庭养成教育

要养成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家庭的教育是最重要,因为幼儿一般在家庭中的饮食所占的时间和次数是最多的,父母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给孩子灌输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培养自身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从家庭教育做起,让他们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合理搭配荤食和素食,科学分配一日三餐的食物摄入量和营养的均衡,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意识

幼儿由于心理的成长还处于一个上升期,所以对于一些事物的辨识度还是比较弱的,容易受到不良饮食意识的影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意识。如对于其它的伙伴的零食炫耀和一些品牌快餐的诱惑,要细心地教育孩子这些食物对身体健康的好处和坏处,并认真引导孩子培养正确的饮食意识。如为了摄入营养的均衡性,要多尝试其它的食物,培养良好的口感,不一定要吃品牌的零食才有营养,反而大部分的零食虽然对于孩子来说,口感很好,其实营养十分缺乏。对孩子的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讲故事和讲笑话等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采取一定的技巧和策略,对于孩子在饮食行为当中的一些缺陷,不要一味地指责,更不要在饭桌上直接进行责骂。这样会使孩子的心理上受到较大的影响,要通过相应的心理引导进行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有些孩子在运动后就喜欢喝汽水,虽然汽水也可以提供水份和醣类,不是适合的运动后饮料,开水还是最适合的。如孩子不爱吃青萝卜,但是他喜欢运动,就可以将青萝卜和运动能量的提供之间的关系进行讲授,让孩子的爱好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结合起来,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又如有些孩子偏爱于肥腻而香的食物,而不喜欢青菜等素食,就可以通过展示过度肥胖产生的“可怕”现象图片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其饮食意识的正确性,保持摄入食物中营养的均衡。

(二)培养良好的家庭饮食环境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要求父母等进行言传身教,还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使孩子去纠正自己不好的饮食行为,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就餐前要做好个人的就餐卫生,如把手洗干净等,讲究个人卫生教育。进餐的环境必须要光线充足、通风;桌椅的摆放要整齐、合理,特别是桌子和椅子的高度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就餐条件,尽量让孩子就餐时开心、舒服。在进餐时要注意不能过度地逗孩子笑,这样就会产生食物进入食道的危险,对孩子的健康不利。也不要大声和别人说话,以免分散孩子进餐的注意力,对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不利的。有些父母经常不能陪孩子一起进餐,尽量要抽出时间陪孩子进餐,创造一个温馨的进餐环境,让孩子心理上存在安全感,开心地进餐。同时,也使父母在孩子进餐时能发现其饮食的不良习惯,并及时、适当地进行指正。

(三)制定合理的菜谱

制定合理的菜谱,一是要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如一日三餐的食物摄入量,一定要搭配合理,有的家长凭个人的喜好,或者生活习惯,早餐过于简单,而晚餐过于丰富,就会使孩子营养摄入时段的不均衡,不利于孩子成长。一般来说,一日三餐热量分配是这样的:早餐为25%~30%,午餐为35%~40%,午餐为10%,晚餐为25%~30%。同时,合理的膳食首先要保证一定量的肉、蛋、奶以及豆类的摄入,其次是充足的蔬菜、水果。主食以米饭或面为主,也可以配搭粗粮。而且,在制定菜谱时不能“一刀切”,认为饼干等零食的不宜食用。这是错误的,可以将面包和饼干加上牛奶等,作为早餐的食物,也可以保证一个上午孩子的活动需求。

结语

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时间的积累。不光是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幼儿园生活等也对幼儿的饮食习惯形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家长要详细了解幼儿园生活的饮食习惯制度,与家庭的饮食需要进行比较,如有需要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让幼儿逐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