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楼梦薛宝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红楼梦薛宝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红楼梦薛宝琴范文1

饮甘餍肥南京居,锦衣纨绔少年时。

金陵豪族遭磨难,两次抄家盛变衰。

举家北返京畿地,巨大反差曾亲历。

艰难困苦炼意志,嗜酒狂饮长歌之。

傲岸不屈憎现实,敦敏敦诚为知己。

诗词文曲皆能写,琴棋刀剑样样通。

蓬牖茅椽晚年间,举家食粥度余生。

著书黄叶晨昏叹,一片情思蕴墨中。

丰富阅历情难忘,十载披阅奇文成。

字字看来皆是血,篇篇写实艺术精。

幼子夭折伤成疾,贫病交迫落巨星。

琴剑在壁新妇飘,好友掩埋显挚情。

未完稿名《石头记》,人间抄传声名隆。

余篇未完高鹗续,小说全称《红楼梦》。

流传南北惊当世,博大精深众人评。

开卷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亦枉然。

一部杰作谁解悟,字字血泪蕴辛酸。

爱情主线贯全篇,众生百态蕴其中。

故事感人催泪下,宝黛爱情天地惊。

贾王史薛盛衰史,鸿篇巨制章回铭。

封建社会全景照,各色人等现其形。

美丑险恶众生相,世态炎凉过匆匆。

人物形象艺术现,女性赞歌令人敬。

男子混浊女灵巧,声音笑貌似今朝。

种种罪恶情节现,个个宿命似定形。

绝代美女烟消去,万恶礼教灭人性。

“红学”专著陆续现,研究不断有纷争。

新红楼梦薛宝琴范文2

关键词: 王熙凤 服饰 性格特征

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刻画常常需要通过外貌、衣着来表现,通过外貌、衣着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特征,也是一个最有效的和不可缺少的文学手法,正所谓“衣服可说是一个人的第二皮肤和第二性格”(杉野芳子:《服装设计》)。

作为《红楼梦》主角之一的王熙凤,曹雪芹对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整部书中,她是性格最丰富、最生活化的一个人。她美丽、机敏、善言、能干,但也贪婪庸俗、冷酷狠毒,作为封建桎梏下的女性,她也是最具悲剧性的一个。作者用了很多篇幅来表现她的贪婪庸俗、冷酷狠毒,因此,人们也容易忽视她的其他性格特点,甚至在《林黛玉进贾府》这样一段节选的文字中,我们往往也以其服饰描写来佐证她贪婪庸俗的一面。王熙凤的贪婪庸俗是通过她的服饰表现的吗?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红楼梦》中,黛玉初进贾府,看到的是这样的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鱼比目玫瑰;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黛玉是雅之又雅、心细如发的人,她对这身打扮的评价是:“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不难看出,凤姐的这身打扮,给黛玉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何来庸俗之有?

再说,初进贾府的黛玉一路走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可见贾府非同一般。如果王熙凤穿着庸俗、没点水平,在这个具有高贵气质的女儿国中一定非常扎眼,别说贾母、三春、黛玉、宝钗、史湘云这些人容不得她,只恐怕早被媳妇丫鬟们耻笑了去了。环境不允许王熙凤服饰庸俗,可见,她的庸俗并不体现在服装上。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段中,兼有面容神态与服饰描写的主要有两人,一个是王熙凤,一个是贾宝玉。宝玉出场时是“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换了冠带再看,“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脚;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戴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色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这先后两身打扮并未见得朴素大方,倒和王熙凤一样的金银玉饰、珠光宝气,甚至都用了当时流行的“石青”色,然而人们并没有从这身打扮得出贾宝玉“庸俗贪婪”的结论。这是不是受宝玉总体性格特点的影响呢?

纵观《红楼梦》前八十回,对人物的服饰描写众多,比较集中的有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等部分。薛宝琴、宝玉、黛玉、湘云、探春等人,在一片银装素裹的雪景中,不是猩猩毡就是羽缎的,十来件大红衣裳,绚丽耀目,映着大雪,好不齐整。她们赏雪景,她们也和雪、梅花一起共同创造美景。“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雪坡儿上配上他这个人物儿,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艳雪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哪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这些描写都表现出众人不俗的审美水准。王熙凤虽不大识文断字、不会作诗,但在服饰审美上不能太差吧,至少还不至于“庸俗”。

再从贾母来看。她是贾府的“老祖宗”,是王熙凤最有力的靠山。王熙凤在各个方面都力求赢得贾母的赏识,力求承悦贾母。贾母富贵荣华、乐享顺年,聪明在王熙凤之上。她的身世阅历形成了她在服饰上高超的审美水平。贾母给宝琴一件众人不知是何物的野鸭毛织的金翠辉煌的斗篷;给湘云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宝玉去给舅老爷过生日,她给了一件名叫“雀金呢”的乌云豹氅衣,是“哦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她对服饰的面料、作工、色彩都极为考究,极有鉴赏力,每到一处,每见一个人,都细致地观察装束、服饰。她还给宝钗布置过闺房,给黛玉换过窗纱。贾母喜欢热闹,希望贾府能永世显赫,故喜欢暖色调,讲究富贵华丽,讲究色彩鲜艳光泽。在这样一个见多识广又极讲究的人面前,王熙凤如果打扮不得体,恐怕要大大失宠,她也不能在老祖宗面前表现出她的贪婪来吧。

那么这一回的服饰描写,究竟体现出王熙凤的哪些性格特点呢?结合她的出身、生活境遇,这身华丽耀眼、色泽姣艳的服饰,隐含着她富贵显赫的家庭背景,表现着她对服饰的审美品味,甚至表现出她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热情泼辣的性格,更表现出她在贾府独特的地位和当家奶奶高人一等的气势。结合她的外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黛玉一下子就看出她“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聪明机变与威严。可以说她的服饰表现的不是贪婪,而是富贵华美;不是庸俗,而是气质高贵、气势非凡。

曹雪芹在整部《红楼梦》中,对人物服饰进行了精彩的描写,表现出他对服饰的面料、式样、纹样、色彩、出处等都具有极深的造诣,这与他祖辈连任江宁织造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世界顶尖级的文学大师,他更懂得通过服饰来传递各个人物在贾府里的不同地位,个人兴趣爱好、性格修养、伦理道德观念、消费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的信息,更有意于通过服饰的外在形式,向人们传达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意蕴。我们又怎么能对王熙凤这样复杂的人物进行简单的贴标签式的分析呢?

我们在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时,不能只作简单的单线式联系,对人物进行泛性格化的理解。作为教师,特别不能把这样一种简单的思维模式传递给学生。我们要培养学生根据文本合理分析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2]章方松.红楼梦服饰与色彩的艺术意味.

[3]李希凡.“真的人物”的典型与艺境――论王熙凤形象和性格的构造.

[4]薛瑞生.机关算尽太聪明――王熙凤论.

新红楼梦薛宝琴范文3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有哪些?《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文学名著,有关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写作意向,后人有多种观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红楼梦读后感600字以上作文2021最新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2寒假最快乐的事莫过于风雪天玩心疲惫后读书,寒假我有幸拜读了曹雪芹的惊世冬蔷《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古典爱情小说,主要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在那个一荣俱荣,一毁俱毁的封建枷锁下,由于贾元春的生死而使贾王两府由兴变衰,从挥霍无度到关进牢笼。《红楼梦》也是从繁华到没落的真实写照,所不幸的是让贾宝玉和林黛玉成了封建社会爱情的牺牲品。

书中最打动我的是那些凄切哀怨的优美诗句,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比如,林黛玉的《葬花吟》中的“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屑,落絮轻粘扑锈帘。”还有,“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寺遇。”幻想一样,在一个落英缤纷的暮春,一个美丽彻骨的少女,将落下的花瓣轻轻葬起,将是怎样一种至最至美的意景。我喜欢那些优美的诗句,那是些令人陶醉,令人忍不住想琅琅上口的虽我暂时不懂但永远难忘的诗句。

《红楼梦》真实反映了一种社会现状,奢侍浪费是走向衰败的.根本原因。比如:过春节显阔高舌尖上的浪费,就是一种完全节止的行为。因此,作为一代新人,我们应当做节俭无小事,珍惜每一份钱,否则再大的贾府也会被挥覆空。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3我觉得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红楼梦》是可以读多次,而每次感受都不一样。

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三年级,当时为了更快的知道最后的结局,书中的诗歌大多跳过了。看完后为书中的人物流下了同情的眼泪,不太喜欢薛宝钗,更喜欢林黛玉。

红楼梦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人物,比如贾宝玉、袭人……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林黛玉,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把林黛玉写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

黛玉很聪明,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己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比如在第七十六回中湘云和黛玉在月夜作诗,湘云作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了下句:“冷月葬花魂。”就表现了黛玉离别时的情绪。

曹雪芹对每个人物的形象刻画都不一样而且清清楚楚的,对比鲜明,这正是写作的妙处,我们要认真学习她的写作方法呀!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4暑假的一个中午,我坐在家里的阳台边,刺眼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折射到屋里,我想趁着这个好天气,再仔细看一看《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难得的悲剧小说。

我打开《红楼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左半边那一个个花容月貌的女子,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等。黛玉柔弱高洁,多愁善感:宝钗端庄大方,豁达稳重:凤姐八面玲珑,泼辣干练。他们的一举一动便是大观园最靓丽的风景!

我认为林黛玉是小说中最有魅力的灵魂人物。

她聪明伶俐,才思敏捷。9岁已读完了《四书》,进贾府后与姐妹们一起读书,同师同教,依然出类拔萃,可见天分之高。她每次写诗总是“一挥而就”或者“也不思索,只笔一挥,就有了一首”。

她命运多难,体弱多病。小小年纪,父母先后去世。受贾母怜悯,将其接入荣国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她追求着自由的、不拘礼法的生活,但她看不到梦的不现实,她还是那么天真率直,这使她很难融入周围的生活中去。她追求人生的真、善、美,讨厌这世上的虚伪与狡诈!那个黑暗的时代容不下清清白白性格鲜明的她!

于是,一切终究成了悲剧……她怀抱纯洁的爱和对世俗的怨恨永远离开了人世。我读着读着,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我静静地合上书本,朝天边望去,黛玉她在天上是哭还是笑?是爱还是恨……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5《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我早就心向往之,尤其是耳畔响起“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佛柳”那悠扬的越剧时,我更是读之入神。

《红楼梦》讲述的是因皇亲而荣华富贵的贾府逐渐走向没落,最终因家庭成员获罪被抄家,最终繁华成空的杯具故事。《红楼梦》里,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而我也是众多痴人中的一个,也曾偷偷地为宝黛抹了不少眼泪,暗恨自我不在小说的章节中,不能帮他们一把。有时会为了它坐在角落里暗自伤神,因为,大观园里有在我心中留下抹不去痕迹的人。

此人便是林黛玉,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黛玉是美的。她原是三生河畔的一株仙草,集天地之灵气,下世为人,故,她是有灵性的,她的诗也是有灵性的。然而,她的身世却让她的性格十分敏感,有些偏颇,旁人叹她尖刻,而我却觉得恰是如此,她才能诗风玉琢,因为敏感是诗人的神经。“质本洁来还洁去”道尽心中无限事,在我心中,她是纤尘不染的仙子。

当读到《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我似乎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花瓣随风满天飞舞,花儿那以往的清香,也没有了。可是谁会来怜惜它们呢?仅有孤单瘦弱的林黛玉!可是当林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有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成亲,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把自我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我的泪、自我的血都烧光时,真让人潸然泪下!她烧的岂只是诗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

新红楼梦薛宝琴范文4

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生活文化项。民俗是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也是民族生活在历史中积淀的宝贵财富。它包括有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民俗文化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上层文化一同构成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整体。研究民俗文化对于认识民族文化的全景式图像具有重要意义。

一、节令与民俗文化

节日,也称岁时节日,具有历史悠久,流传面广的特点,有极强的群众性。节日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大致说来,节日是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以天文、历法为基础的,因而,节日具有相对固定的节期。同时,某一日期或某一段时间之所以成为节日,还在于它伴有相应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这些节日都伴生了许多民俗活动。《红楼梦》也对节日进行了描写,大致说来有三项内容:

其一,叙述节日中的民俗活动。第十八回“贾元春归省庆元宵”写贾府在元宵节迎接贵妃元春“归省”的盛典,接驾的礼仪胜过节日风俗。书中写到:“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写了贵族家庭欢度元宵节的过程,重点叙述人物活动。

其二,揭示节日文化的内涵。二十七回描写大观园芒种节的文化景观。“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摆设各色礼物,祭奠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这主要是女孩子的事。所以,在这一天,大观园内的小姐们都“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旄尾执事的,都用彩线系了。“一时也道不尽。”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写祭祀祖先的典礼,反映出古代既祖拜年的文化形态。“且说贾珍那边,开了宗祠,着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像。”其实,这种除夕祭祀祖先的习俗不仅只是在贵族家庭中流行,在一般的人家也有这种风俗,其目的是表示不忘祖先流下的财富和他们的养育大恩。

贾府是一个即将没落的家族,因为有了元春的入宫和得宠,才给它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即使这样,贾府仍然无法摆脱“外面的架子还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败落趋势。为了维持这种“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局面,贾府必须要对赐予他们恩惠的皇帝表达千恩万谢,尤其是到了春节这种重要节日,更要虔诚的到皇宫磕头朝贺,感激皇恩。“次日五鼓,贾母等人按品上妆,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兼祝元春千秋”,写出了贾府上下在对皇帝朝贺问题上的高度重视。这细腻的描写中,足见当时富贵豪门之家华灯辉煌的富丽气派。

二、饮食与民俗文化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适应人的文化精神需求,从而构成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红楼梦》对饮食文化描写极为丰富。

特别是处于宁荣二府豪门的饮宴更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红楼饮食文化直接反映了封建时代中国饮食文化的斑斓色彩。每逢佳节时令贾府都要大摆宴席,就其规模而言,则有大宴、小宴、盛宴;就其时间而言,则有午宴、晚宴、夜宴;就其内容而言,则有生日宴、寿宴、冥寿宴、省亲宴、家宴、诗宴、灯谜宴等等;就其节令而言,则有中秋宴、端阳宴、元宵宴;就其地方而言,则有芳园宴、大观园宴、大厅小厅宴、怡红夜宴等等。一部《红楼梦》其饮宴及食品名目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百二十回《红楼梦》描写食品多过286种,可分为主食、点心、菜肴、调味品、饮料、果品、补品、补食、外国食品、盥沐品九个系列。虽然茶在《红楼梦》中仅出现了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女儿茶、龙井茶、杏仁茶等,②但是有着丰富饮茶经验的宁荣二府,把茶的用法和用途表演得的淋漓尽致,如第四十二回《冬夜即事》诗云:“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妙玉等用雪煎茶,以及以茶漱口,以茶泡饭等都可称为红楼之一绝。《红楼梦》的饮食文化不仅是对清代贵族现实生活的总结,而且还影响到后世。直到今天由红学家们共同开发出来的几个版本不同菜系的红楼宴,极大地丰富了今天人们的饮食文化。这不能不赞誉曹雪芹的神来之笔意而造福几代人。

其次,揭示了饮食中的等级观念。我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在任何场合都会表现出等级来。同样,在饮食过程中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等级。如五十四回“荣国府元宵夜开禁”在描写各人的座次时是极为讲究的。贾母坐在最上端,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坐在贾母旁边,只算他四人是跟贾母坐;下面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位;再下便是尤氏、李纨、凤姐、贾蓉之妻;西边是宝钗、李纹、李绮、迎春姊妹。这些人的座位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决不容许躐等。

三、服饰与民俗文化

在揭示饮食文化的同时,《红楼梦》还比较注意描写服饰文化。实质上,服饰也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社会中,服饰也表现出各种形态,在遮身蔽体的功用之外,更是社会政治观念的反映。四十九回写众人赏雪的情景。“黛玉换上掐金挖云香羊皮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条,头上戴了雪帽。”再看其他的人,“都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半蓬,独李纨穿一件青哆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绒线番耙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这几位小姐都是在极力的打扮自己,所以衣着非常考究;李纨之所以穿青衣,是因为她独身寡居;而岫烟没穿避雪衣则是因为她家境贫寒。通过这些非常形象的描写,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极为生动的画面,那个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巨大诱惑力。在《红楼梦》写作中,曹雪芹不仅浓墨重彩的渲染出错采镂金的辉煌之美,而且与之对映出笔墨淋漓的芙蓉出水般的清雅之美。红楼服饰深刻展示出曹雪芹的艺术才能和文化品格。

新红楼梦薛宝琴范文5

 

红楼梦的魅力是多方面的,比如贵族大家庭生活场景的细致再现,比如其中的诗词和语言之美,再比如从繁华到没落的这种有极大反差的戏剧性现实等,都是吸引大家热衷于品读和研究这部著作的原因。然而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这部书最华彩的部分莫过于对青春女儿之美的描写和颂赞。红楼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这是毋庸置疑的。书中多次明确提到主人公对女儿的欣赏和对男人的厌恶。比如最为经典的是女儿是水作的,男人是泥做的,见到女儿便觉清爽,见到男人便觉浊气逼人的论述。但作者并不是对所有女性都持这样的态度,而是对这个女儿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即十多岁正当最美好年纪的少女,对于年长的已为人妇的女人,作者同样是深恶痛绝的,认为成为了死鱼眼睛。(不过作者这样的歧视是很性情的,所以不是绝对的,故而小说中也有他欣赏或者喜欢的男子,比如北静王和秦钟、蒋玉菡之流,也有他或许不得不尊重的年长女性,比如贾母和王夫人。还有态度似在敬爱与憎恶之间的王熙凤和贾元春。)但这样的歧视从另一方面却成就了作者对青春女儿之美淋漓尽致的展现。本文即主以钗黛为例试从青春、外貌、性格、才情几个方面对红楼梦中的女儿之美进行论述。

 

一、女儿之青春

 

《红楼梦》中对女性的描绘和颂赞是有明显的区分的,不是所有女性都是作者眼中水做的骨肉。而是十几岁不谙世事,在面容、身体和心灵各方面都非常纯洁美好的少女们。而已为人妇的女人在作者看来因为沾染了男人的浊气而多要成为“死鱼眼睛”。所以青春应说是作者审美的一个重要点。不管是从金陵十二钗正册,还是副册,还是又副册来看。还是从书中围绕在宝玉身边的贵族女子和丫鬟、戏子们来看。作者热爱和大肆赞扬的都是这群正当最美好年龄的女子,她们似树枝新发芽,似花蕾初绽放,既具有年轻生命的朝气和馨香,更具有不谙世事的单纯心性和对人世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善意。用作者反复用到的一个词来说,她们令人感觉“清爽”——是还没被社会戕害、没被男人的浊气污染的青春生命之美。而即或像王熙凤、贾元春和秦可卿、李纨这样几位已初为人妇的女人,作者对她们的态度虽然更为复杂,但她们仍葆有较为充分的青春之美,且她们在家族命运和女儿们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女儿之貌

 

《红楼梦》中的少女不说个个是国色天香,但都称得上是明媚鲜妍的女子,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作者笔下她们美得都很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可谓百花争艳,各美其美。首先是在主人公宝玉眼里有倾国倾城之貌的林黛玉。文中如此描绘黛玉之姿:“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时若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第三回)整段文字写的是黛玉之貌,可给我们的感受却是作者看到更多的是黛玉与众不同的气质,作者没有专门着墨于黛玉的皮肤是多么的光洁细腻,脸型是鸭蛋还是鹅蛋,而是重点对黛玉的娇弱、聪慧和忧郁进行了描绘,但同时我们从作者以娇花、弱柳和病西施等比拟也能揣测到黛玉在五官、皮肤和身材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可见作者对女子的审美是极具艺术深度的,不是粗浅的色相审美。再看女二号薛宝钗:“.......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红楼梦第八回)以及后文的对其丰腴和妩媚的描写:一是作者多次以杨贵妃比之,另外第二十八回作者写到主人公自恨没福摸到宝钗的膀子时,再次重点写到宝钗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美感。相对于林黛玉来说,似乎对宝钗的描写外貌多于气质,有对服装的细腻刻画,有对眼睛形状和嘴唇颜色的细节描写。但其实作者还是很注重外貌之下女儿的性情之美,比如对宝钗所穿服装的描写不过是要突出其不爱奢华的品性,更毋庸说后面十六个字更是对宝钗性情十分精准的描绘,即这是一位外表美艳,但却十分守礼教的,不轻易展现真性情的女子。可谓“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典范。

 

三、女儿之品性

 

品性乃品德和性格之意。《红楼梦》中的十二位主要女性都是贵族女性,所以从品格层面来说的话大方面都是较好的,即使是像袭人这个阶层的丫头,也大都恪守封建礼教,少有越礼者,(虽然恪守封建礼教这一点在作者眼里并不全是优点。)只王熙凤、秦可卿和贾元春在品格方面稍显复杂。而从性格来看的的话,彼此却大有差异。这就是对钗黛两人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林黛玉在性格方面最大的优点是真性情,不世故,这也是作品主人公深爱她的最重要原因。即便他自己或也有觉得黛玉刻薄和小气的时候,可他还是很珍视黛玉性格中的这份真。黛玉的这份真诚之美体现在很多方面。最重要的当然体现在她与宝玉的爱情关系中。在宝玉面前,她可以笑,可以闹,也可以把眼睛哭得肿得像个桃儿,同时,她敢于表达出她对宝玉的在乎和依恋。而同样对宝玉有情的薛宝钗却大有不同,她唯一最忘情的一次表达可能就是在床边给午睡的宝玉绣肚兜和赶蚊子。其他地方我们都难以觉察宝钗对宝玉的情感。只能看到她真像一位姐姐般的关怀和劝导。在两人与其他人的互动中也很明显。黛玉在与他人相处中,多能展现自己的真性情,而宝钗则多能迎合别人和照顾别人。黛玉在寄人篱下的心境之下,虽然难以在物质层面帮助到人,但我们从她教香菱学诗和她与丫鬟紫鹃的亲密关系等来看,黛玉也是能为别人着想的重情之人。而且一旦有情,便是倾心相付的至情,没有敷衍和计算。而宝钗呢,虽然她的贤惠被很多人认为是世故甚至是有心机,但从结果来看她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了帮助、安慰和温暖。在宝玉挨打的时候她不是哭泣而是吩咐拿上等的药吩咐袭人给宝玉擦上;她不与黛玉的小气计较,反而送燕窝给她,且像姐姐和知己一样提醒她,宽慰她。在邢岫烟等人窘迫的时候她也能贴心细致地及时给予帮助......就连贾府里大多人都看不上的贾环,她也会让他去她那儿与她的丫鬟玩耍。

 

四、女儿之才情

 

《红楼梦》中的女儿们,不管是贵族阶层的小姐,还是下层的丫鬟,都很有能力和才华,没有单纯的花瓶美女。在其中的贵族女性中,王熙凤、薛宝钗和探春都有管理之才,探春还尤其有经济头脑,且在管理中正直敢言、有魄力。此外,探春在文学和书法上的才华也都比较突出。当然。宝钗在文学上也是十分有才华的。而在女儿们众多的才华中,作者重点表现的也就是她们在文学上的才华。金陵十二钗正册中除开秦可卿和王熙凤等几人没怎么表现之外,其他人几乎都能诗善文。其中的佼佼者当然还属黛玉和宝钗二人。尤其是黛玉,多次在诗社中拔得头筹,就是在自己平时的遣兴之作中,亦有《葬花吟》和《秋窗风雨夕》这样的

 

上乘之作。宝钗不怎么表现自己,但实际在文学上的才华可说不输于林黛玉,一来两人在诗社中的表现可谓伯仲之间,二来宝钗读书很多,见识较广,故主人公宝玉多次称赞她“无书不知”,为“一字师”。即或是红楼梦中的丫鬟,也各有其才干。袭人上得主子欢心,下得丫鬟们的友爱,应该说不只是贤德,恰如其分地处理人际关系也是很厉害的一种才华,我们现在称为社交能力或是公关才干。晴雯手很巧,做女红特别厉害,无人能补的雀金裘她却可以。更毋庸说平儿之辈的处事能力和莺儿之辈在女红和编织、女红上的诸多才干了。

 

总之,《红楼梦》中女儿们的美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她们一起组合成了一幅幅大观园中最鲜活、最纯净的生命美景。此文只管中窥豹,见其一二,略在其青春之美、外貌之美和品性、才情之美几个方面做了论述,且因能力所限,基本只以钗黛二人为例展开论述,而弃湘云、探春和宝琴等可爱至极之女子实为憾事,故以“初探”为名,以待时机成熟之时再出续章。

新红楼梦薛宝琴范文6

文菡萏

想了很久才提笔写湘云,不能说不喜欢湘云,但她的性格确实不是我推崇的类型。她话多,没日没夜的叽里呱啦,宝钗管他叫话口袋子,说聒噪的很,迎春也说她“淘气也就罢了,就嫌他爱说话。。。”实际话多也是一个人,害怕孤独的另外一种表现,不停的表达,生怕被旁人忽视,潜意识里有表现的欲望,极其想得到外界的认可,这些都是因为自小缺少爱造成的,只是和那种内向沉默的人,走向了两个极端。湘云的一生是非常可怜与心酸的,快乐仅仅是她的表象,她的欢愉只是悲哀的荒草上,长出的那株寂寞的坚强之花。

一个什么样的女子是最美的?这是我常问的,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有着不同的尺度。秋日里,一袭飘逸过膝的白衣,晨曦间采摘下一枝带露的白菊,轻轻地赤足插在精致的花瓶里,独处时不惊醒雨,群居时清风习习,这是我喜欢的。迎春就很美,树阴下默默地穿着茉莉花,别人争论累金凤时,她无关地看着《太上感应篇》,有些心无挂碍的超然。一个下棋的高手,我们不可以管她叫二木头,人一旦拘泥,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某一个事物,或人云亦云,就很难再发现美。探春也是美的,只是为精明所累,不觉间就失去了心灵间的那片安宁。

湘云更是美的,英气不失娇憨,洒脱不脱妩媚。打开一扇窗户,黛玉是一缕暗香,湘云就是一片阳光。一个含蓄,一个直接。湘云较黛玉,虽少了一点清幽,输了一段婉约;比宝钗也缺了一份端庄,失了一份温雅,但还是有独特魅力的。

在人们不断地纠结黛玉的矫情和宝钗的世故时,湘云就显得格外的生动与自然。她曾对黛玉说“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这是湘云性情真实的写照,活画出一个天真浪漫,娇憨可爱,快人快语,雅俗共赏的小女子形象。

从红楼面世起,就有很多人喜欢湘云,她的呼声甚至高过钗黛。红书风靡时,在清朝滚滚的香车上,画的几乎都是湘云醉卧芍药茵的经典场景。有些人甚至为高鹗在80回后,对湘云结局的草率处理,而厉声痛骂,几欲挥拳。就是现今有些人爱湘云也入了魔,很多男性把她奉为心中的女神,有甚者更是是非颠倒,黑白混淆,言称薛家之金是伪金,真正的金玉良只缘是指宝湘,说他们既是青梅竹马又是白首双星,并说宝黛之情只是怜爱有加,真情不足,宝玉心爱之人乃湘云是也等等。实际这些论述都是只凭一己之好,曲解作者之意,纯属掩耳盗铃。我们翻开累累的文字,扑面而来的无不是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美好,无不是宝玉对黛玉的呵护、尊重和在乎,简直是血脉相连,呼吸相关。脂砚斋也评“金玉姻缘已定,又写一金麒麟,是间色法也。”间色,是指相近之色,进行搭配,只起烘托作用,但并不占主流。

湘云在十二钗里位居第五,在妙玉之上,探春之下,是一个浓墨重彩的人物,她20回正式亮相,可谓姗姗来迟,但这并不影响她的精彩,她是十二钗中最后一个露面的,也应该是最后一个收场的,就像咏白海棠时,她便是压轴之戏。《好了歌》中云“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戌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可见湘云命长,不会像黛玉,迎春那样过早凋零。

湘云是贾母的内侄孙女,也是红楼里唯一一个,正面描写的史家人。湘云生下来就是个孤儿,“襁褓间父母违”比黛玉的命还要苦,连父母长啥样都不知道,一直处于流离的状态,没有一个温暖固定的家,她起初是在贾府居住的,贾母只是她的姑祖母,是出了阁的史家女儿,湘云在这也只是客居,几年后才又回到史家,在两个叔叔史鼎和史鼐家里轮流寄养,袭人最初是湘云的丫鬟,她走后,才跟了宝玉。32回她曾对袭人说“十年前我们西边暖阁住着,那时是那么好,后来我们太太没了,我回家住了一程子,咋就把你派给了二哥哥”可见10年前袭人本是湘云的丫鬟。49回她的叔叔史鼐外迁后,她又被贾母留在了贾府,在大观园里和宝钗居住。湘云就这样一直过着漂泊无依的生活,在大说大笑,红摇翠动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尽的悲哀和心酸。

我们不能简单的评说她的婶娘好与不好,史鼎的夫人也是个雍容华贵的侯爵夫人,在湘云没出场之前,13回秦可卿死时,她就已经露面了,甲戌侧批:史小姐湘云消息也,以她的大家之仪不该与一个小女孩过不去。另外,一个没有血缘的婶母,我们也不能对她要求的太高,她也没多大的义务对谁好,只要能容得下,相处和谐就不错了。再者深宅大院的生活是非常复杂的,就像邢岫烟住在紫菱洲,迎春倒是没什么话说,底下的丫头婆子却是伶牙俐齿的,邢姑娘时不时还要拿些钱给她们打酒买点心吃,本来2两银子的月例就不够使,邢夫人又让她给她爹妈一两,越发不够花,冬寒十月,只有把棉衣当了,在红楼里心酸的不止湘云一个。

31回,王夫人笑问湘云为何穿得这样多,她回说都是婶子让穿的,可见她婶母对她还是关心的。侯门的生活也不是我们想的那样,金砖漫地,地缝里都能扫出珍珠玛瑙来,也是要算计着过的。湘云也很知事,每每做女工到深夜,袭人烦她打十根蝴蝶结子,过很久才派人送来,并说“打的粗,且在别处能着使罢;要匀净的,等明儿来住着再好生打罢”自己也不喜欢把自己的烦难讲给人听,所以我们看到的多半是云丫头开心快乐,愉悦的场景。年少时的心多半是敏感和脆弱的,寄人篱下的生活,好于不好都是无尽的辛酸,像黛玉,在贾府有贾母捧着,宝玉护着,都是“一年三百六十日,寒刀霜剑严相逼。”可想而知湘云的处境。

大观园可以说是湘云的一个精神家园,只有在这里她才可以肆无忌惮的笑,毫无顾及的说,每次走时都是眼泪汪汪,依依不舍的,悄悄嘱咐宝玉,要是老太太想不起来,你一定提着点醒,让她派人去接,宝玉也是送了又送。这些都是很心酸的文字,不仅是作者的一捧热泪,更是读者无法释怀的心痛。

湘云极具娇憨之美,她咬舌,吐字不清,20回一出场,就爱哥哥,爱哥哥的叫个不停,她对黛玉和宝玉说:“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简直是娇音如闻,娇态可掬。曹侯是个高明的人,也最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类的空壳美女,用词更是吝啬,不喜涂脂抹粉,喜欢用真性情去打动人,所以说她笔下的女子都是有生命的,能长久的存活在我们心中,是我们极爱的。

湘云的容貌在书中是没有正面描写的,我们只知道她个高,肤白,腰细,肩宽,轻捷俊俏。49回芦雪庵联诗说她“蜂腰猿背,鹤势螂形”李婶也说“怎么一个带玉的哥儿和那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那样干净清秀的人。。。。”我们从中能知道湘云长得干净俊美,她虽没黛玉之气,宝钗之姿,却是个衣服架子,穿上男装到有几分俊朗的气概。

红楼里两次书了湘云的睡态之美,一次是21回,那时姐妹们还没进大观园,黛玉宝玉随贾母居住,因年龄渐长,已经分房而睡,湘云每次来时,就寝于黛玉房中,两人同榻而眠,湘云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睡态极美。这种娇媚,不同于黛玉的娇弱,黛玉谨慎 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这也点出了黛玉的身份,湘云却是自然可爱,毫无设防的,也像极了她的为人,内心碧透,男女无嫌。

作者在这里高屋建瓴,另起一笔,为我们塑造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子形象,在花团锦簇间,笔走龙蛇,一丝不乱。

另外一处场景就是62回醉卧芍药茵,这是湘云的正传,香梦沉酣的湘云枕着鲛帕包的芍药花,睡在石凳上,漫天香落,一地散红。微醉中她慢启秋波,口齿噙香,唧唧嘟嘟地说着泉香而酒冽,只饮到月上眉梢。。。惹得大家又爱又笑。这样的行为在黛玉和宝钗身上是不可以想象的,以宝钗的端肃贞静,黛玉的严谨自尊是不可能的,但在湘云的身上却是这样自自然然的发生了,竟醉了,妩媚到了极致,比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还要生动优美,煞是好看!

湘云豪爽大度,洒脱不勒,有什么说什么,和黛玉有过几次小别扭,但都很快随风化去,并没妨碍她们的友谊,她在做人上推崇宝钗,但在才情上却亲近黛玉。芦雪庵连诗,她俩有一拼,凹晶馆联句,她也能吟出“寒塘渡鹤影”这样句子,她的骨子里既有英豪豁达之气,也有缠绵悲凉之音。她对宝钗多是敬重和感服,时常感叹要是有这样的一个亲姐姐就好了,这也是一个孤儿的无奈。她对黛玉不是不喜欢,也不是不另眼相待,多少带点抢去她二哥哥的酸意,但确与爱情无关,有点小姑子对嫂子的挑剔。

在最早,是湘云和宝玉随贾母一起生活的,他俩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她走后,黛玉进府,宝玉见之就惊为故人,便心里眼里全是黛玉,湘云再来,宝玉也只是围着黛玉转,她岂有舒服之理!湘云虽然是贾母的娘家人,但贾母最疼的还是自己的亲孙子宝玉和外孙女黛玉,我们从书中多处都可以看到,比如吃饭时,上桌坐的是贾母、宝玉、黛玉和薛姨妈,因薛姨妈是客,有时是宝钗,湘云和迎春、探春,惜春另设一席,放炮时贾母不是搂着黛玉就是宝玉。湘云就处在这样一个位置,不可能得到最爱!但因为她是贾母娘家里的人,其它人也是不敢怠慢的,这点邢岫烟,李玟她们是比不了的。

湘云还是大观园里才情最敏捷的女子,咏秋海棠时,她说笑间就暗合两首,快且精彩,人们看一句,赞一句。芦雪庵更是独战群雄,联诗联到日月无光,最后只能剩下宝琴和颦儿,轮番出击,她抢去最多,独夺魁首,这都表现湘云卓尔不凡的才华和内心的聪慧与灵气。

湘云善良,热心有侠女风范,第57回,为邢岫烟典当棉衣一事,湘云抬脚,就要去骂那些势利的丫头婆子们,被宝钗拦住,黛玉也笑她“又不是男子,充什么荆轲聂政,真真可笑”大有路不平,有人铲的正直情怀。38回吃螃蟹时,她不忘记给周姨娘和赵姨娘装上一盘送去;给香菱讲诗更是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湘云的女红不错,虽不及晴雯。但袭人经常麻烦她,一次做了个扇套,袭人哄宝玉说是外面的女孩扎得出奇的花,宝玉也就信了,拿出去,给这个看那个瞧。

另外湘云还粗中有细,送绛纹戒指时,派人送来的是姑娘们的,给袭人、鸳鸯、平儿和金钏的却是自己亲自带过来的,这也能看出她与这四个丫头的关系,她们也是贾府中最重要的四个丫鬟,分别是贾母、王夫人、凤姐和宝玉房中的大丫鬟。

49回,宝琴初进府,她就对宝琴说“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宝钗笑道:“说你没心,却又有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我们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湘云的心直口快和不成熟,所谓的那屋里人多是心坏,实指赵姨娘,赵姨娘也是个“苦瓢子”她害宝玉凤姐那是因为他们挡了她的道,像湘云,宝琴这样无利害关系的,本与她无涉,赵姨娘也不会笨到与全天下为敌。湘云有时说话就是这样不过心,做事也是想到哪就做到哪,想做东,也不考虑自己口袋里是不是有钱,出口就邀,还是宝钗替她解的围;想品评黛玉也不会顾及黛玉的感受,张口就来;想睡觉,大白天就醉在石凳上,连莺儿藏在在书中的当票也能翻出来,高兴了把宝玉的衣服找出来穿,哄得贾母直叫宝玉。。。。湘云实是一个行为随意思想自由的人。

湘云是大观园中最早订婚的女子。30回就从王夫人之口传出消息,说眼看着有人家了,31回袭人也说,听说姑娘大喜了,湘云便红了脸。黛玉比宝钗小三岁,湘云比黛玉不是小月份就是小年份,订婚时也就12岁左右。史家想尽早的把她嫁出去,卸下担子,湘云以后有了自己的家,能多少做点主,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关于湘云和宝玉的感情,我们在前八十回,只能看到他们浓浓的兄妹之情。每次宝玉听说湘云来了,不管在哪,拔脚就走。黛玉也说“我说在哪里绊住了,要不早飞来了”可见黛玉计较的只是宝钗,而不是湘云,宝钗也说你们兄妹好憨呢。他们之间的感情,不同于宝黛间的那种神经性的牵挂和五脏六腑的痛彻缠绵。湘云对宝玉也只是停留在儿时的亲切熟悉上,小时她就经常给宝玉梳头,连头上的珠子缺一颗都晓得,看到宝玉拈了胭脂往嘴边送,扬手就打,他们之间的举止不是恋人之间的含蓄,只是兄妹般的透明。第31回袭人说湘云大喜了,也不见宝玉有悲哀之色,倒是迎春的出阁让他几乎失声,邢岫烟的订婚让他陡升感慨。

宝玉是个异样的,不流世俗,细腻的,有着独特审美又不乏柔情的人,他虽喜女色但不亵渎,不同于贾琏的滥,贾蓉的耻,更多的是用情用心去呵护和尊重这帮年轻的女性,与其说他爱她们青春的美貌,还不如说他爱她们思想的纯度。但在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上宝玉却是严肃和激愤的,他不喜欢仕途经济,若是谁加以相劝,便马上撂下脸来,这些宝钗和湘云都领教过。所以说,知音只有一个,那就是黛玉。

所谓的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是31回的回目,也是红楼的一段悬案。白首双星到底是指宝玉和湘云,还是卫若兰和湘云呢?令很多人困惑。有许多大家说金玉良缘是指宝湘,薛家是假金。脂砚斋应该看过全书,宝玉的结局应该是撒手悬崖,从前80回附批透漏的消息看,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宝玉和湘云结合,至于那些相传的古本,宝玉湘云沦为乞丐,在都中拾煤球;或作看街兵,宿堆子中;沦为击拆之流。。。张爱玲四详后也说,均为续书,当时续书之多有90多种,我年轻时就看过几本续书,一本叙宝黛新婚,宝玉发现黛玉胸前长有一颗明珠,有珠玉一说,简直俗不可耐。写宝湘老后结缡的,也是后人根据31回的回目化出来的。

红楼梦是一本小说,不是纪实文学,作者也是几易其稿,不断抽换,也许可能最早的一个本子,是从湘云在贾府住时写起,也构思过他们白首终老,但后来却让黛玉第一个出场,结局也就随之改变,但回目没改。我们还是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文字为准,两个白头发的双星,牛郎星和织女星不管是谁,都是不能相见的,都是悲哀的。

我们再看金玉良缘一说,金玉良缘只是薛家独自炮制的一己之说,宝玉有玉不假,那无关他的婚姻,他谁都可以娶。宝钗是进京候选,无果后,退而求次,要找有玉的才嫁,言称是三岁时癞头和尚留下的话,并全家一直住在贾府。实际这都是薛姨妈编织的故事,和尚当初留话不假,只是给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八个字,让錾在金器上,薛姨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挥。宝钗也是一个很尴尬的角色,她不喜首饰,但却要带着这个沉甸甸的招牌。她在没进大观园之前就过了十五岁生日,宝玉进园作《冬日即景》时才十三岁,她比宝玉大两岁,林妹妹是二月的生日,宝玉是四月份的生日,黛玉比宝玉应该小一岁,宝钗是大观园里年龄最大的。湘云订婚了,跟着邢岫烟、宝琴也定了,进园几年后迎春出阁了,探春也有官媒婆来相看了,唯独宝钗没动静,一家女百家求 ,以宝钗的优秀不会没人提亲,可薛家就在等这个金玉良缘。薛家很富有,是皇商,京城有自己的房产和当铺,可偏偏不住,全家住在贾府,说是为了拘谨薛蟠,没想到薛蟠比原来打死冯冤时还要坏10倍。一牵扯到宝玉抄起棒子还要去打死,也不看看住在谁的地盘上,相信她的父亲在世是绝对不会依附别人家的。金玉良缘这四个字只关乎薛家,和别人没关系,湘云即便有一金麒麟,也扯不上。湘云是一个健康的阳光的女子,心态极好,不用非得嫁个带玉的才能平安度日。

人性,在任何年代都是一样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情趣,彼此的相知上,是灵魂的迸发,思想的自由,绝不是靠金玉一说能捆绑的,史太君都能破陈腐旧套,曹侯焉无高情巨眼。金玉良缘本就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宝钗也好,湘云也罢都与宝玉志不同道不合,以湘云的大咧,宝钗恭严都不是宝玉所喜欢的类型。

很多人说宝钗是瞧不起宝玉的,实际以宝钗的博知,能让她看重的人的确很少,但宝玉想让她刮目却很简单,只要走求取功名的道路,以宝玉的悟性弄个一官半爵的也不是什么问题,但这比要了他的命还难受,他是一个宁可丢了印也不能丢麒麟的人,是一个为情可以化灰化烟的人。人各有志,不取苟同,就像现在一个不愿考公务员的人,不愿成为日后的黑领阶级的人,你非让他去考,想要左右他的思想和人生,他岂能快哉!女人都很自私,巴不得自己依靠的男人能有一个好的前程,袭人是也,宝钗是也,湘云也跟着也是,唯独黛玉为爱而爱,纯粹的很,这也是宝玉敬她我们读者爱她的原因之一。

上一篇那一刻我懂了

下一篇班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