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掌声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掌声教学反思范文1
现在很多学校都明白撰写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常常会要求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并形成文字上交,作为考核教师的一种手段。部分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常常是从网上下载或随便搪塞,仅仅流于形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具有端正的态度,才会自觉地在课前、课中、课后严谨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对教学的独到见解,融洽师生关系,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起来。同时,经常的反思可增加教师的责任感,变囿于常规的被动教学为积极的创新教学,从而让学生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认真进行教学反思还能帮助教师不断地提高对学生的洞察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一句话,养成科学的教学反思态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二、反思课堂教学,让英语教学在反思中折彩
(一)课前反思
教师在教学之前往往都会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预先设计出一套教学流程,但是怎样才能增加预设的有效性,打造一节高效课堂呢?集体备课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备课组成员都必须认真研究课本和所面对的学生,设计好自己的教学思路,突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听取主讲人的发言后反思怎样的构思操作性更强,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同时与其他备课组成员畅所欲言,把自己的疑虑一一与别人探讨,力求形成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
例如,名词性从句是基础英语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名词性从句时,有教师认为可以从引导词that入手,结合定语从句导入名词性从句,然后区分that在这两类从句中的不同作用。但经过大家讨论之后发现这种方法会增加学生学习名词性从句的难度,两种从句的易混度会增加,会让学生一头雾水,从一开始就有畏难情绪。我们不妨先让学生理解名词性从句,然后区别that在两种从句中的作用,这样学生就会感觉清晰明朗,易于学会。
(二)课中反思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存在一定的不可预见性,所以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灵活应变,做出相应的决策性调整。
例如:在讲名词性从句的时候,教师原本以为高一的学生对句子结构应该清楚了,只要通过举例将名词性从句的四种基本句型引出来就可以了。但在上课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分不清句子成分,特别是定语和同位语。如:The news that he told us made us sad. The news that the plane had crashed made us sad.在他们看来怎么看都是一样的,很难理解。这时就得暂停名词性从句的讲解,花部分时间帮助学生理清句子成分并进行简单的检测,力求在弥补意外发现的知识缺陷后让新知识被及时准确地掌握住。
在这个过程当中,听课评课往往会是一个更好的进行教学中反思的手段,它可以帮助教师提炼并吸收别人课堂的精华,及时发现别人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评课集体分析并解决问题,是一个诊断、交流、合作的反思和探究的活动。我们学校就开展了一周一课的高效课堂听课评课活动,要求所有备课组成员都必须参加。在听课时,我们会详细记录教师的上课情况,关注师生的双边活动,客观填好课堂评价表。课后我们会召开备课组会议,对这一堂课进行评价,突出亮点供大家学习,指出不足供大家思考反思,并各抒己见找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此以往,备课组成员很快就会成长起来,最终大家能做到齐头并进,让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富有成效。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常常更多的是关于教学效果的反思,它同样在教师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学效果的体现可以有多个层面,最直接的就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我们必须明白,成绩仅仅是评价的一种依据,我们更多的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对每一节课、每一段新的教学内容的感受,关注师生之间知识及情感的互动,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语言交际素养的生成。所以教师就要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为课后的反思提供必要的依据,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把枯燥空洞的语言知识以生动的、最能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一堂课的“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开始考虑一系列的问题。第一,反思学情。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思想、观念、经历,有的学生不喜欢与人交际,缺乏参与活动的热情,教师得创设语境、情境,适时激发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第二,反思英语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在语言知识方面,帮助学生掌握与话题相关的词汇、短语、句型;在学习策略方面,引领学生储存资源、比较信息、讨论生成、合作交际、自我评价;在情感价值观方面,通过具体的语言交际活动,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具有科学的跨文化观。第三,反思教师的作用。教师首先是语言资源的提供者和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学困生的帮助者、方法的指导者、活动的监控者、过程与结果的评价者……
三、反思师生关系,让师生在反思中更好地合作与探究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经常反思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多地融入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所在,反思怎样才能与学生进行最好的情感交流,以避免总是以学者形象自居,始终与学生保持着无法逾越的距离。同时,教师还要以艺术手段解决好师生之间的冲突。如今的学生个性比较强,很容易冲动,他们与教师之间的冲突在不经意时就发生了。
例如,一次上课前两个学生为了一袋垃圾是谁的起了冲突,教师为了尽快上课,不经调查就对两人加以严厉批评。结果这两个学生带着怨气,上课时难以平静下来,在惴惴不安中度过了一堂课。事后教师在自己的反思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应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先安抚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平静下来准备上课,自己拎起垃圾袋放到垃圾篓里,下课后再与当事人进行交流,这样既能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好形象又能解决问题……”
如果教师总是这样不断地反思自己,学生会被教师的亲和力所感染,也便于师生的合作与探究更顺利地进行,最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就教师个人而言,常常写一些反思日记便于教师把平时的点滴经验积累起来,提升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和效度,从而能让教师更深层次、更全面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让自己的教学方法日臻完善,使得教师和学生能更好地合作与探究,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掌声教学反思范文2
“分数乘分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由于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基本方法已经掌握,所以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及意义。为此,很多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常常会偏离教材的编排意图,只注重计算方法的讲解,而忽略算理的教学,导致学生虽然能学会计算两个分数相乘,却不知道其意义何在,这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极为不利。那么,该如何突破教学困境呢?我从课堂探索入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一、引入情境,提出分类
师:明明切西瓜,先切一半给爸妈吃,然后和弟弟一起各吃了剩下的一半,明明吃的是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先观察这些算式,然后分类比较。
生4:我是将假分数和假分数相乘作为一类,真分数和真分数相乘作为一类。
生5:我将分子是1的分数相乘作为一类,分子不是1的分数相乘作为一类。
生6:我是将同分子的归为一类,不同分子的归为一类。
……
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求知需要来自对未知的好奇,只有基于这样的动机,学生才会热情充沛地投入学习之中。”如上述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两个分数相乘和整数与分数相乘的区别,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在学生的整数乘分数的经验被激活之前,教师要善加引导并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自由探究和思考。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对“西瓜吃一半再吃一半”已经有非常直观的经验,通过对“西瓜的一半的一半”的理解,将分数乘分数与整数乘分数进行区别,从而构建新知。
二、探索算法,猜想验证
师: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就以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为例,你想算哪些乘法算式?
……
反思:探索是学生思维生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思维也得到了拓展。如有的学生采用切西瓜的方式来进行验证和计算;有的学生则采用折纸的办法将等分再现,最终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这些方法都是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充分的体验给了他们自主思考的空间,使得探索的过程变得有趣而生动。教师此时要引领学生深入验证和实践之中,不包办代替。
掌声教学反思范文3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C1:上节课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之ASA.
师:很好,回答正确.谁能说说ASA表示的文字语言是什么吗?
生C2:ASA表示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师:说得非常好.
话音刚落,同学们自发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两位同学也很满足地笑眯了眼.
反思:每节课上课时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一直是我的课堂的一个必要构成部分,一方面让学生从课间的休息状态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模式,让学生紧张起来,做好上课的准备;另一方面,我们一直强调课后复习,而这种课前提问恰恰是对课后复习情况的一个考查.
2.情境引入
如图:ABC与DEF中,∠A=∠D,∠B=∠E,BC=EF.ABC与DEF全等吗?为什么?
题目刚看完,便有许多学生积极举手.
生B1: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因为它给出的条件虽然是两个角及一条边,但这条边不是这两个角的夹边,所以不符合ASA的要求,所以不能够全等.
师:恩,有道理,大家同意吗?
一部分同学齐声回答同意,但有几个同学没有说话,而是举起了手.
师:请你来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生A1:我觉得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因为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当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相等时,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个角也相等,于是就又有了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特点,就符合了ASA的判定条件,所以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我故作惊讶,目瞪口呆地环视全班同学.
……
反思: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学生有时会掉入老师设计的“陷阱”中,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这样的回答,一来可以起到举反倒的作用,同时可以调动更多同学对问题探究兴趣,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新知识的学习,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例题教学
例已知:如图,ABC≌A′B′C′,AD和A′D′分别是ABC和A′B′C′中BC和B′C′边上的高.求证:AD=A′D′.
学生思考片刻后,便有近一半的学生举手,我选择一位B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B3:我们知道,要想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可能先证明他们所在的三角形全等,比如可以证明ABD≌A′B′D′.在知道了AD和A′D′分别是ABC和A′B′C′中BC和B′C′边上的高后,我们就可以得到∠ADB=∠A′D′B′=90°,另外,已知ABC≌A′B′C′,可以得到AB=A′B′,∠B=∠B′,所以就可以根据AAS判定ABD≌A′B′D′,所以AD=A′D′.
师:大家听懂了吗?
众生:听懂了.
师:刚才这位同学帮我们分析了该题的解题思路,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说说具体的解题过程,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生C3:ABC≌A′B′C′,AB=A′B′,∠B=∠B′,……
师:说得非常好.掌声鼓励一下.
同学们把真诚的掌声送给了这位C层次的同学.所有人都很高兴,因为她真的听懂了,而且回答得很好.
反思: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他能够回答出的问题上得以展示和证明自己,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也更好地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状态,避免某一个层次的学生在主导参与课堂,甚至主导课堂节奏.
掌声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改;误区;反思
作为一线教师,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迷茫。下面结合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及对课改的一些认识,探析当前小学语文课改存在的误区,反思过去,总结经验,并求教于方家。
一、形式花哨,舍本逐末
新课标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理论上而言,包括语文在内的所有教学都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尤其是传统的填鸭式、以老师为主的单一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这样一来,课改之后,课堂的确变得更活泼,也更有趣,但笔者发现,一堂热闹的课下来,学生却没有获得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正如有的一线教师所质疑的,人声鼎沸并不是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参与的完美体现。笔者认为,让学生参与教学并不是要否定教师在这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一味地给学生所谓的“完全”“绝对”的“自由”,而老师不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这种“自由”将是盲目的,甚至引起负面的效果。如果我们的老师一味去追求讲课形式的新颖花哨,而忘记了课堂的本质是传授知识,那么就与课改的初衷背道而驰。
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听说读写的能力。新课标要求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却发现,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被刻意地淡化、避让了,甚至丢弃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很多参与课改的老师在课堂上不敢涉及语文知识,连最基本的识字、写字练习也被舍弃。这显然是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极大偏离。
二、评价失真,乱戴高帽
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在课改中被空前地受到重视,但有不少的老师却产生了误区,很多人认为课堂教学中鼓励的力度越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因而频繁使用“表扬他”、“啪啪啪”、“你真棒”这种表扬方式,使得课堂上“啪啪啪”的掌声不断,“你真棒”的赞扬声不绝于耳。笔者曾经在不同的语文公开课上看到类似的现象: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就称赞:“非常不错,掌声鼓励!”随之响起“啪啦啪啦”的掌声。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又在一片“太好了,真了不起!”中得到了同样的“殊荣”。甚至有学生朗读课文时读出了错字,而且也没有投人自己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你读得非常精彩!”整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不断。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对“评价”特别有一个阐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改提倡鼓励学生,并不意味着就是要在课堂上说几句简单的赞扬语,做几个赞扬的动作,而是要使评价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笔者认为,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能发挥无法估量的作用,但我们必须积极地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意识到前进的方向。所谓“积极”就是不能失真,不能毫无原则,更不能单一,否则一旦学生耳朵都听出老茧,评价将会失去它应该具备的激励作用,更有甚者使学生认为老师很“假”,产生大量的疑惑和腻烦。
三、依赖新媒体,忽视传统课堂
在课改中,新媒体的介入是很重要的现象。笔者所接触到的学校虽然大都在农村,但仍发现这些年有不少的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授课,未来必将成为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必须承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原来难以理解的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现在了学生眼前,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为课堂增添了许多亮点。老师不再依附于书本知识,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图、文、声、相的结合使课堂变得不再单调乏味。
但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调查中,也发现多媒体教学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例如,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将课件制作得非常精美漂亮,导致喧宾夺主、弄巧成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多媒体失去了应起到的作用,更为内在的是,小学生的自制和自我管理能力都还不是很好,一旦我们将学生触及思想的阅读浅化为了视觉上的阅读,就很容易使学生只关注到那些花花绿绿的视觉效果,而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纲要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按照纲要的这一要求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但是,笔者认为,我们也不能矫枉过正,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决不能代替一切,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与课文的对话,是多媒体课件代替不了的。我们在课改中必须对此有清醒地认识,否则极易为现代信息技术所绑架,丧失师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四、结语
在课改的过程中,出现的误区还有很多,以上分析的三个方面,是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感触最深的。如何走出这些误区,还有待一线教师不断地理清思路,积极探索。但总体而言,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多一些踏实作风,少一些形式主义;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盲目追风;让语文课走出“时髦”的误区,摆脱美丽的“空壳”,远离哗众取宠的“新潮”。简言之,“课改”不能成为一件“美丽”却华而不实的“外衣”!
【参考文献】
[1]王玉川.《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改的反思和建议》,《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3年第40卷
[2]程小萍.《路在何方――也谈小学语文课改》,2014年第9期
掌声教学反思范文5
1. 教材分析
本小节包括两个知识点:直线和平面垂直,正射影和三垂线定理(共4课时)。我这节课是第1课时,学习重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学习难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的理解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与平面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并概括出来的数学概念,而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直接判定线面垂直要考虑到平面内的每一条直线,这在运用中时是很难做到的(由于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则解决了这一困难。根据这一定理,只要在平面内选择两条相交直线,考虑它们是否与平面外的直线垂直即可,这个定理将原本判定线面垂直的问题,转化为判定直线和直线垂直来解决。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证明,是通过作辅助线(利用镜面对称的空间性质)完成的,这个证明较长,且要分两种情况分别考虑,学生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2. 教学过程实录
出示第一张投影片:图片阳光下的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
师:阳光下,旗杆和它在地面上的影子的位置关系是什么样的?
生:垂直。(学生齐声回答)
师:随着时间的变化......
我故意拉长语调,"影子会移动",有学生小声说,我予以肯定。
师:影子会移动,旗杆和它的影子的位置关系怎么变化呢?
生1:不变化,仍然是垂直的。
师:我们可以把影子看成是过旗杆脚(记为B点)的一组直线,说明......(用数学语言描述)
生2:旗杆所在直线与地面内过B点的直线都垂直。
师:非常好!(学生掌声)
师:旗杆所在直线与地面内不过B点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呢?(学生思考片刻)
生3:异面垂直。
师:那么旗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是......
学生异口同声:垂直的。
师:那么谁能给直线与平面垂直下定义呢?
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相举手回答。
生4:如果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那么直线垂直于平面。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予以了肯定,并且补充介绍了"垂面""垂线""垂足"及线面垂直的记法和画法。至此,在轻松、流畅的氛围中,从大家所熟悉的现实生活入手,使学生很自然地掌握了"线面垂直"这一概念,解决了本节的第一个重点。
出示第二张投影片:
问题一: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能得到这条直线与平面垂直吗?
问题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垂直,能得到这条直线与平面垂直吗?
问题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能得到这条直线与平面垂直吗?
学生有的自己画图思考,有的互相讨论,片刻之后:
生5:如果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也可以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异面垂直,那么它就能与平面内的一组平行线都垂直,所以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都不能得到直线与平面垂直。(掌声)
生6举手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直线就和平面垂直。
师:大家觉得呢?
学生思考一会儿之后,多数都表示同意生6的看法。
师:那么,我们能否证明这个结论呢?
接下来学生相互讨论,老师稍做引导,大约8分钟时间大部分学生完成了证明过程。第三张投影片是几个巩固练习题,学生完成情况不错。
3. 课后反思
掌声教学反思范文6
摘要: 经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教师要上好课,就要精心设计,勤于思考,就要经常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我认为反思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学生证课堂上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时间?2学生可以自由完成的了吗?3在这节课上学生有多少思维空间呢?4有哪些学生可以得到指导与激励?5创造了多少次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机会?6课堂上能有多少次掌声、笑声和欢呼声?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效果如何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也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所以作为教师来讲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注意到以上几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自主; 指导; 激励; 创造
正文:经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教师要上好课,就要精心设计,勤于思考,就要经常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我认为反思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一、学生在课堂上有多少自主学习时间?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而课堂结构的改革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前提。我们教师设计完一节课后,如果发现按照自己的设计,估计学生没有多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就要将你所要讲的内容进行精简压缩。
二、 学生可以自由完成的事情教师替代了吗?
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不断反问自己,学生可以自由完成的事情教师替代了吗?必须让学生思考得问题教师是否过早地公布了答案?一旦发现有这类现象,一定要坚决克服,切不可有不放心的心理。教师课堂上需要讲的,应该是全班大部分学生无法自行解决的共同问题。这个共同问题必须源于对学生情况的反馈了解之中。
三、在这节课上学生有多少思维空间呢?
学生课堂上思维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的质量以及授课策略。所谓提出问题的质量,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适中,要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欲望,要有思考的价值。所谓的授课策略是指教师所采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与课堂结构。
例如,同样一个问题,如果教师先让一个学生站立,然后面向这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那么其他学生就很可能没有思考的机会。但如果改变策略,先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明确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写在纸上,而后教师再提问,那么全班学生的思维量就会大增。此时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
“积极的认知干预”要求教师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也就是要理解和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以及学到了什么。一些优秀教师的精彩之处在于他们善于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设思维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状态,对学生认知形成积极正面的干预。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以下努力。
(一)当学生完成某一任务时,教师不是对它草率地瞧一眼,打个勾或者表示一下就算了,而应该从质量的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与技巧予以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与观点,以便学生取得进步。
(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有意义的方式来思考和运用学习材料。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有利于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
(三) 课堂提问的设计,多提一些有梯度的值得争论的问题,提高问题的质量,这更容易激发学生思维。同时要允许学生从各种角度提出问题和做出解答,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讨论。教师不轻易把学生的思路纳入自己思路,而是通过巧妙的点拨和引导启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
四、 有那些学生可以得到指导与激励?
学生在课堂上最需要得到的帮助不是教师的泛泛而谈,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帮助。学生产生的学习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时,将会产生心理负担;当这种负担么有得到及时缓解时,就会产生心理厌倦。课堂激励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激励的时机、方式至关重要,教师必须研究本班每位学生的特点,并采用恰当的激励方法有意识地进行课堂激励。因此教师设计完一堂课后,一定要反思:例如,在这堂课上,将会有哪些学生得到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将会有哪些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激励?等等。
五、创造了多少次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机会?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从“教会”变为“会教”,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这里的“会学”实际上还包含愿意学、懂得学的意思。教师要追求的课堂教学效果应当是:通过每一堂课,让更多的学生会学,让每一位学生比原来更会学。
在课堂上,与学生的集体表现相比较,个体表现将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成功的课堂表现机会,将可能影响学生的一辈子。这是因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感激之情,并产生对教师的好感。尤其是课堂上的成功表现,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好处”,从而产生自信与尊严,产生无限的学习信心与动力。显然在设计课堂时有意识地创造几次“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机会,就非常重要了。
六、课堂上能有多少次掌声、笑声和欢呼声?
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学习高效的前提与保障条件。在课堂学习中,热烈的课堂气氛、积极的思维活动,都要靠教师的课堂调动。
课堂调动的手段之一就是教师要善于进行课堂气氛的营造。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着与设计者,在设计完一节课后,要反思课堂上会有这“三声”吗?如果预测到这节课很少有产生“课堂三声”的可能性,教师就要重新修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了。
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师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体验,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达成良好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励,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提高学生自信心,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反应。
(二)教师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注意对学生的尊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用亲近、微笑、点头予以鼓励;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给予积极的强化,如点头、重复学生的正确答案,或用“You did a good job!”予以表扬;当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该忽视或戏弄学生,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Try again ,please.”等等。
(三) 教师应该防止产生师生间的隔阂。不要只注意优秀学生或者个别要求关注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同方面的收获,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效果如何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也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所以作为教师来讲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注意到以上几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进步与发展,这是我们每一名教师的责任,所以我们必须经常对我们的课堂进行积极的改进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