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好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好文章范文1
写散文,是作者直接登台,台风好坏,高下立见。都说散文很容易写,的确不难;不过,要写得真好,不简单。
好文章,顺眼,顺口,顺耳,还要顺心。
中学时代,读初中的时候,运气真好,遇到一位好老师――俞妙僧先生。他教作文,说了三个字:龙、猪、凤。
龙头+猪肚+凤尾=好文章。
这个比喻很有趣,直到现在没有忘记。
漂亮的开头,和精彩的结尾之间,必须有真材实料的内容, 不可偷工减料。
如果像一棒“棉花糖”,晶光雪亮一大团,吃到嘴里,什么也没有,岂不被耍骗了!?
俞老师教得真好。学生们听得心领神会、津津有味。一节课45分钟,眼一眨过去了,很不过瘾。
一手板书,银钩铁画,批改作文,更是认真仔细;眉批、总批,语多鼓励。
他很懂教学心理,重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除非文意不顺不通,绝不更改半个字,说是一旦删改过多,泄学生的气,但对错字别字却不客气:先打一个红×,再在作文簿的“天头”上,画一个红框;要学生自己查字典,然后把正确字填写进去。
俞老师抢体育老师的生意了,真“妙”──他说道:“我们来打篮球。一定要把球对准,用力把它投进去。”
又说:“做人须大方,作文要小器。待人处事不可斤斤计较,作文用字切切不可浮滥浪费。”
俞老师,浙江金华人。胖嘟嘟、笑眯眯。如果健在,大概是一百五十岁了。
很感谢他,很想念他!
金华,古称婺州,有“小邹鲁”之美誉,文风鼎盛。
不能说台湾没有好老师。可是,目前一般大中小学,国文程度普遍低落,教人忧心!
台湾前“教育部长”杜正胜说:“大陆文学和台湾没有关系。”什么话?
大外交家蒋廷黻先生说:“文风切关国运。”
大教育家先生说:“真理简明易懂。”
好文章,一定教人能懂,否则,最美最好也没有用!中国人,如果不能用中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简直不可思议。
三十年前,傅东华先生(也是金华人)翻译美国密契尔女士名著Gone With the Wind(随风而逝),中文书名,只用一个《飘》字,很传神。
这部小说,四十万字。写南北战争故事,分上下两册。拍成电影,是好莱坞经典之作,也分上下两集,中文片名译成《乱世佳人》!就显得俗气了。
上海“骆驼书店”出版《飘》的傅译中文本,文从字顺;完全是大陆的语气。不像一个字一个字死抠的劣译。既刺耳又涩口。
英文中有一个名词:Family three(家谱),曾被译成:“这家人的房子,被盖在树上。”岂不是“有巢氏”复活了吗?神话!
傅东华先生和林琴南先生一样,是根据原著原意,用中国文法和语意来改写,成为一流的散文。
可见,好的翻译是再创作。
散文,是各种文体的根源。打好坚固扎实的地基,各色各样高楼大厦,才盖得起来。
交换知识、交流情感。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工作,能够有一点散文写作的修养,总是有百益无一害的好事。你说对不对呢?
好文章范文2
学生要做到这些,该怎样做一个有心人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作了一定的摸索和实践,在“说、背、理、创”这四个字上下功夫,是通过积累运用素材写出好文章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说”,交流分享,从见闻的人事中积累新鲜材料
“说”,是口头讲述素材。利用每节课前2-4分钟,由一名学生上台简括地叙说一个新近见闻到的来自生活或书本中的故事,并对故事作一两句分析,引发大家的思考;其他学生可以对该学生的评析加以补充、质疑,形成思维碰撞,材料共享,实现素材效度的最大化。
人的天性都有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说素材”,顺应人性需要,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学生积累素材的积极性。要完成“说”, 学生课前必须留心现实生活或阅读书刊,发现典型人事,掌握第一手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记忆、梳理,并对材料作出自我的思考判断,达到“说”的要求;课内与大家分享积累材料的成果,展示自己的思想认识,建构互动的思维空间,丰富素材的内涵,增强素材的生命力,使作文素材呈几何级数增长。所以,课堂“说”是课外观察、体验的延续,也是积累的巩固和认识的提高。在“说素材”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交流碰撞,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思维,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作文素材的掌控能力,为写好作文奠定深厚的素材基础。
二、“背”,体味涵泳,从文学名篇中积累文化材料
“背”,是背诵经典文学素材。通过背诵经典文学篇章,从间接经验中获取绝好的思想文化素材。历代的经典文章沉淀着思想情愫的精华,折射了时代的精神,其立意选材、匠心运用、语言表达等都为学生提供了范例和借鉴。学生写作能力的养成需要一定的图式,而形成基本图式的基础就是从优秀文章中吸收语言文字和思想章法等作文营养,进而转化成自己的作文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精选课本里文质兼美的文章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烂熟于心。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品味语言文句之美感,揣摩谋篇布局之匠心,感悟情感意旨之蕴藉,从中积储文化材料。“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这样系列的有心读背,学生涵泳在多种风格的语言和多样色彩的情感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识素养,而且使学生获得了对历史、现实、自然和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理”,梳理仿写,从经典论文中积累思维材料
“理”,即分析梳理经典论文的写作思路,汲取其中的逻辑思维养分,获取作文思维素材。思维是文章的灵魂。作文实质上是运用文字来表情达意,进行交流。要交流,首先必须能思考,思考得清晰,才能表达得有条理。心理学家认为,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成年人相去甚远,他们对问题常常不能作完整深入的思考,写作过程中很难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什么、是如何思考的、分析是否合理等。缺乏这种自觉意识,就很难控制作文的思维活动,导致文章思路模糊,逻辑混乱,论证乏力,不能以理服人。
优秀议论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清晰明了的思路和极强的逻辑性。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文章,如,《寡人之于国也》《拿来主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经典篇目,也可以印发一些课外的优秀议论文,要求学生运用“梳理”“拆卸”和“复原”等手段,分析出段落内的局部思路和段落之间的整体思路。这样,让学生学会把握作者的思维过程和论证结构,让学生充分认识作者说理思路的缜密性和科学性,从而掌握议论文的正确思维规律,积累规范的作文思维素材。
四、“创”,创造运用,巧化材料成就佳作
好文章范文3
6.善用标点。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别人的语言”。如《用“心”选择》,题目给“心”字加上双引号,一语双关,意蕴深远;《亲情?骨肉情》,题目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巧设悬念,感情鲜明;《感性・理性・生活》《哀痛者・幸福者》和《二胡・江南》等,题目在每个词语之间加上间隔号,分清结构,标明关系。此类题目,充分利用标点符号的语法功能,使用灵活,作用明显,简洁醒目,能使人“眼”前一亮。
7.借用文言。(1)借用文言表达习惯来拟题。如《岂可弃我》《诚信归去来》《所欲有甚于生者》《谏王》《岂以亲疏辨好恶?》《勿以好恶论断之》《回首向来萧瑟处》《五丈原之泪》《安然知止,淡定自如》和《魂兮,归来》等类题目,简明别致,富有神采。(2)借用文言特殊句式来拟题。如《归来吧,理性的光辉》《“真我”何在?》《忙兮忙兮奈若何》《美哉,我大好河山》等题目,新颖醒目,重点突出。考生只有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句式特征,准确运用,才能拟出中心明确,特色鲜明的题目,使人大开“眼”界。
8.化用歌词。经典歌曲的歌词本身便是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值得品味、鉴赏。在高考优秀作文中,有一些考生直接套用歌曲名称或巧妙化用歌词来拟题。如《天地有正气》《阳光总在风雨后》《“爱”在心口难开》等,看到这些耳熟能详的题目,歌声便好像已经响起,令人心驰神往。
好文章范文4
2014年是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二期工程建设的第三年,在省、市、业务部门指导和县有关部门及各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年初组织人员开始下乡对2014年10万亩治理地块再次逐一进行严格审查,对不合格的地块进行更换。为确保补播质量,保证出苗率和保苗率,4月份,他们在七道岭乡召开了补播现场会,并把18个项目区乡镇所需84.336吨牧草种子,全部下拨到位,每个项目地块有一名技术人员负责,每天出动人力1200余人次,经过近20天奋战,朝阳县草原沙化治理3万亩牧草补播任务全部完成,并在北沟门乡召开了围栏现场会,会后各项目区乡镇均进入定点工作,目前已完成定点工作乡镇12个,预计9月末保质保量完成围栏工作。
在草原鼠害防治工作方面,对鼠害发生严重的乡镇就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内容等做了统一安排布署,及时开展调查工作。根据调查记录情况预测鼠害发生面积。出动技术人员15名。投入劳力1500人次,防治器械530套,车辆265台次,印发关于生物肉毒素水剂使用说明书、安全使用注意事项的资料10000份,4月初至5月末他们对七道岭、东大屯、二十家子、胜利等23个乡镇人工开展鼠害防治工作,
在草地监测工作方面,他们把工程监测样地设置在8个沙化治理乡镇的14个地块。在对草地沙化治理工程成效监测小组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及对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一期工程监测样地拍摄成效对比的基础上,开展样地调查,并进行数据的汇总、复核工作;采集样方样地影像资料。
在草场改良工作中,在县21个乡镇认真挑选了草场改良的地块,预计改良草场3万亩,品种为紫花苜蓿、沙打旺、荆条、锦鸡、胡枝子等,目前已完成改良面积3万亩。
在饲料作物种植方面,种植饲料玉米(富友1号、富友9号、农大108、中原单32)共34万亩,分布在全县28个乡镇。
好文章范文5
小文章也要善借鉴。借鉴,就是要乐于接受外界的信息,而不是闭门造车。单位里会有一些老同事写过类似的文章,可以拿过来作参考,而不是自己闷头写。要知道,他们的文章可能是经过多次修改积淀而成的,里面有成熟的经验、有管用的做法、有可行的思路,还有单位的特色和实际,这些宝贵财富不借鉴不吸收纯属浪费。借鉴,还要知道哪些可以借鉴哪些不可以,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独特性,但谋篇布局、写作思路是可以作为借鉴的。“借”不是“抄”,借是要揣摩好文章的行文思路、逻辑和招法,包括一些好的论点和论据,而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精美的词句和语言。
小文章出彩靠总结。现在大部分单位都要求记流水账,把每天的工作做记录做总结,尤其是领导交代的事。一方面是勤记笔记,另一方面是勤翻笔记,关键是第二方面。翻看笔记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反思与总结。流水账笔记好比是一颗颗珍珠,总结就是串珍珠的过程。特别是对每类文体要善于总结规律,固化思维习惯。当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写作体系后,我想肯定会受益匪浅。
对通知、消息这些短文,我感到应该做到这么“三多”:
多问。当我们拿到写作任务时,记得两问。一问领导,二问自己。一问领导主要是明确写作方向,要点是什么时候要、文章使用场合、需要注意的事项等。问在前,不要怕不好意思,领导也不会觉得你工作能力很差。反之,像小编一样吃力不讨好,那样只能自己买豆腐撞脑袋了。二问自己心态是否摆正了,材料是否准备齐全,提纲该如何列等等。
多思。多想想领导给的提示,确保正确领会领导的意图。尤其要联系上情下情我情,联系领导在别的场合的指示,联系以往有关材料情况,反复琢磨和把握好领导意图,力争做到全面到位,绝不能想当然或者妄加猜测,这样只会用力越大偏离越远。如果有些内容不能完全领会,请参见第一条。
好文章范文6
——上犹县中稍学校因地制宜创建古樟文化
走进上犹县中稍学校,古樟吐翠,幽香扑鼻。天刚蒙蒙亮,古樟成为鸟的天堂,声声鸟鸣悦耳动听。顿时,古樟树下沸腾起来,做操、练拳、晨读,处处洋溢着生机。
古樟树下是学生们的练笔场。只要一听说去古樟下观察、作文、写生等活动,学生们就会欢呼雀跃,兴致勃勃。在他们的笔下,有的描写古樟美得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婀娜多姿;有的描写古樟大得像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包容万物。幽幽古樟,孕育了无数小作家。学校以此为契机,成立了樟蕾文学社,给学生一个放飞心灵、展示自我的舞台。
古樟树下是师生的休闲区。夏天,古樟张开臂膀,为师生遮风挡雨,大家在树下尽情纳凉、看书、嬉戏。冬天,当许多树光秃秃时,古樟却依然挺拔,翠色不减,给师生带来一丝春意。
为了挖掘古樟文化内涵,该校在古樟下建起20多米长的文化长廊,上面印刻着“生生不息、坚韧不拔、相互依存、有樟乃大”等诗文格外醒目,里面还设立了各种栏目,供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学习古樟扎根大地、包容豁达的精神。
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善。”古樟精神恰如载歌载舞的水,始终浸润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身心的发展,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熏陶,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学校师生宽容谦让、彬彬有礼的举止蔚然成风。(朱立煌)
铜鼓中学多举措铺就教师成长快车道
铜鼓中学结合中青年教师比重高的实际情况,以新课程改革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强化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中心工作,开展了 “两优一满意”(争创师德优秀、教育质量优秀,让学生家长满意)活动,教学比武、家长开放日及“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评比等系列活动。同时,学校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注重教师集体备课求实、求新、求精,组织教师“师徒结对”,加强听课评课跟踪考核,切实提高教学技能,利用预约听课和随堂听课相结合督导课堂教学,通过推行师生结对“导师制”,让教师一岗双责做“两把手”(教学能手和育人能手),突出结合课改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校本培训和课题研究,让教师人人有亮点,个个有动力,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教风。在铜鼓县该校有多位青年教师成长为省级骨干教师。(蔡文丰 罗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