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媒体监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媒体监测范文1
关键词:
1 流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概述
流媒体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结合了网络技术和音频技术的综合性技术,实现了网络技术和音频技术的结合。对于流媒体技术的理解,我们不能局限于流媒体技术本身,而应该将流媒体技术同音频技术结合起来考虑,对其优点加以有效利用。流媒体技术本质上是一种处理音频信号的技术,在广播领域会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广播监测中,可以完全发挥流媒体的技术特性。流媒体技术的应用,需要在和传输的环节进行技术支撑。在目前的广播监测发展中,流媒体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实际应用的情况来看,流媒体技术不但成为了互联网中有效处理音频的技术之一,在广播监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在广播监测过程中,实际上是针对音频信号进行监测,而流媒体技术主要就是针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从这一点来看,流媒体技术在广播监测中应用具有一定的基础。在当前的广播发展中,已经开始融入了互联网技术,广播节目也已经实现了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在这一传输过程中,由于音频文件较大,而互联网的带宽有限,这就导致了广播中的音频文件传输时间较长,用户要想收听广播节目,只能等到音频文件全部下载完才能收听,失去了广播的优势,广播选用互联网当作传输媒体也就失去了意义。为了有效解决这一技术瓶颈,流媒体技术应运而生。流媒体技术的精髓在于实现了音频文件边传输边播放的功能,使广播在互联网中实时传输得以实现。另外,流媒体技术除了以上功能之外,还实现了对广播的实时监测中。
2 流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传输方式
从目前的流媒体技术发展来看,流媒体技术在网络中应用的较为广泛,主要用于网络中的视频信息传输和音频信息传输,其中音频信息的传输就包括网络广播的传播。应用流媒体技术之后,网上的音频数据实现了边下载边播放,避免了集中下载之后再播放,省去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流媒体技术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2.1 流媒体技术涉及的领域较多
流媒体技术涉及的领域包括音频和视频数据的采集领域、音频视频编码解码领域、音频视频存储领域、音频视频传输领域、音频视频播放领域。
2.2 流媒体技术是一种与传统下载技术不同新式网络技术
传统的下载技术对于音频和视频在下载的过程中是无法播放的,只能等到文件全部下载完毕之后才能进行正常播放,流媒体技术弥补了这一欠缺。
2.3 流媒体技术实现了视频和音频的实时播放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创新了音频视频信号播放技术,使音频和视频信号在下载的同时可以边下载边播放,简而言之,流媒体技术实现了视频和音频的实时播放。
2.4 流媒体技术降低了缓存的需求量
在流媒体技术中,由于音频和视频信息从服务器中直接传输给用户,节省了传输的中间环节,有效降低了缓存的使用量和需求量。
流媒体技术的传输方式主要分为顺序流式传播和实时流式传播,其中顺序流式传播的特点为:顺序流式传播主要为传统的顺序下载,用户只能观看到已经下载完的部分,对于未下载的部分无法实现实时收听或收看。
实时流式传播的特点为:实时流式传播与顺序流式传播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实时流失传播可以一边下载一边播放音频和视频数据,实现了下载与播放同步。
3 流媒体技术在广播监测中的应用过程
考虑到流媒体技术的特点,对于音频的处理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流媒体技术在广播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流媒体技术在广播监测中的应用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1 流媒体技术在音频数据解调采集中的应用
在整个广播监测网络中,对广播过程的监测需要将监测信号进行加密之后传送出去,在接收端对其进行解密和数据采集之后进行使用。流媒体技术的作用就是在广播监测网络中,对音频数据进行有效的解调和采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2 流媒体技术在音频数据的压缩与存储中的应用
在广播监测网络中,监测数据进行采集之后属于未压缩的格式,无法进行存储和传输,因此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压缩。流媒体技术的作用就是保证音频数据压缩与存储过程安全可靠,避免数据在此过程中发生丢失,保证音频数据的连续性。
3.3 流媒体技术在音频数据的传输与播放中的应用
在广播监测网络中,音频数据信息都是实时传输和播放的,当监测网络接到上级指令的时候,将立刻运行音频数据的传输与播放程序,并将音频数据传送到广播监测网络中心,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及时准确,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实时传送与播放。
3.4 流媒体技术保证了广播节目的完整性,实现了播放过程中的无缝拼接
广播监测过程与正常的广播收听过程类似,都需要保证音频信号的连续传播并保证数据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不发生丢失。流媒体技术通过文件无缝拼接技术,保证广播节目的完整性,保证了监测过程中信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实现了广播播放过程中的无缝拼接。
4 结论
流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在广播监测中得到了重要的应用,对广播监测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改变了传统的音频信号传输局限,弥补了传统音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流媒体技术具体应用在广播监测中,对广播监测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流媒体技术促进了广播监测技术的发展
流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广播监测技术的整体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流媒体技术促进了广播监测技术的整体发展,实现了广播监测过程中音频信号的实时传输,既保证了监测信号的准确性,又保证了广播监测过程及时有效,所以,流媒体技术促进作用明显。
4.2 流媒体技术保证了广播监测过程中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由于流媒体技术在广播监测过程中对 音频信号进行了加密处理,保证了音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发生丢失以及不扰,实现了广播监测过程中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了广播监测的实际效果,使广播监测取得积极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4.3 流媒体技术使广播监测多了一项实用的应用技术
流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了广播监测技术,使广播监测领域拥有了又一项实用技术手段。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广播监测网络系统是流媒体得以应用的成功案例,广播监测网络系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流媒体技术的应用,所以,广播监测网络要与流媒体技术有效结合,实现广播监测和流媒体技术的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敏,肖春景.基于混沌加密的小波域音频水印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5(S1)
媒体监测范文2
现行的高校健美操教学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基本都以期末考试为主,考核内容教师会提前透露给学生,学生针对这部分内容多次练习,一般都会做得熟练、准确,考核结果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等都不相同,只参考考试成绩下结论,这种结论不能反映学生在上课时的表现,不能反映学生进步的大小。
2高校健美操教学与训练的对策
2.1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高校健美操教师可以结合当下流行的运动项目,例如瑜伽、有氧舞蹈、拉丁舞等创编出一套既能减少健美操条路又能满足时代素质要求的、科学系统的健美操教材,这样丰富多彩又新颖的教学内容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2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高校健美操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摆脱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并注入时下流行的项目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主动性。高校健美操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健美操教学。
(1)瑜伽训练法。瑜伽和健美操之间有很多共性,如音乐的使用、对场地的严格要求、对学生形体美的保持和内在修养的提升等方面,二者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因此,在健美操教学中采用瑜伽训练法是极为可行的。高校健美操教师可以通过热身动作共享、呼吸方法共享和身体动作共享等方法来进行健美操教学,先采用瑜伽的热身动作,在舒缓的音乐中调节呼吸,放松即溶,让学生全身心进行享受状态;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借鉴瑜伽的腹式呼吸法,把这种呼吸法稍微调整加快,引导动作;最后,将瑜伽中的站立直角式、扭转式、眼镜蛇式等动作,通过明快的节奏表演出来,锻炼学生的柔韧度,从而完成健美操中的高难度动作。
(2)形体训练法。形体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让学生的动作变得优美,姿势做到位;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气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形态,利用良好的形体语言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基础差的学生注意基本的形体姿态的练习,对基础好的学生注意带有舞步、协调性和柔韧性的练习,让学生的形体更为舒展,做健美操动作更加标准、漂亮。
(3)有氧舞蹈训练法。有氧舞蹈目前较为流行,它融合了拉丁舞、爵士舞、街舞等多种舞蹈风格,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观赏性和表演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融入有氧舞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健美操的教学质量。具体来说,高校健美操教师可以将芭蕾形体和把杆练习等内容进行组合,让学生练习,促使学生的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的伸拉;也可以选择一些时代气息较强的实用的新颖的有氧运动锻炼学生的形体,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艺术表现力,使学生的健美操动作做得准确、流畅、优美、舒展;还可以将有氧舞蹈的表演性带到健美操课堂,在练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提高学生展现自我的能力。
2.3完善考核机制
在考核机制的完善上,高校健美操教师要考虑健美操的灵活性,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根据学生的考勤、上课表现、进步程度、测试成绩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对于考试内容,教师不能提前透露,而应该在考试时随机抽取平时上课教授过的一套健美操动作,对学生的水平进行真实的考核。
3总结
媒体监测范文3
【关键词】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发展策略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主导了新传播格局的构建和新传播秩序的建立。一方面,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逐渐弱化,曾经扛起舆论监督大旗的“北焦点、南周末”早已失去垄断地位。另一方面,十报告指出要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16春年后的首场调研选择了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3家传统媒体,并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媒体要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以此为背景,研究传统媒体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扭转颓势、如何健康发展,对我国的新闻实践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求发展,顺应发展趋势是前提,深耕优势领域是关键,持续关注国情民情是方向。具体说来,就是要着力处理好与网络舆论监督的关系,提高时政报道的可读性,传递时代温度。
一、加强与网络舆论监督的互动
在舆论监督过程中,人们对于事实的疑问不断出现,不断需要得到确实的回答,人们对经过严格把关的信息存在刚性需求。但是单纯依靠网络并不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第一,网络新闻真假难辨,而新闻的真实性是舆论监督的基础,建立在假新闻基础上的舆论监督是毫无意义的。在单纯网络舆论监督中,每个问题都有很多答案,而每个答案的后面悬着的却只能是问号,问题不断产生,正确的解答却很难得到呈现,这是因为,首先,由于网络的海量信息,即便有知情者回答或澄清问题,也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被淹没;其次,由于负面信息受关注度更高,人们在转发信息时,会不自觉地倾向更严重、更轰动的描述;再次,大量且迅速的转载必然导致的可靠信息耗损。第二,网络意见的非理性成分很大。媒体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要求其在未经多方验证之前对信息持怀疑态度,但普通网民并未经历专业培训,面对消息源不明的信息也无法保持高度警惕。因此,网民更愿意基于刻板印象得出结论,而不是将推理建立在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上,民意表达粗糙、非理性。2003年哈尔滨宝马车肇事案、2009年的邓玉娇案和小学生案中,网民都有对传统观念上的弱势群体一方怀有先入为主的同情和信任,而对强势一方则怀有偏见。其实,大量的偏见都是被社会普遍的“仇富”和“仇官”心理所支配,而产生仇视心理的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社会财富严重的两极分化和公权力系统中的制度性腐败,也是转型社会难以避免的阶段性矛盾。因此,传统媒体舆论监督仍有可为的空间。
社会舆论监督从准备到最终实现,不是单向的过程,而是在传统媒体舆论监督与网络舆论监督的循环往复的互动中一点一滴推进的。近年来,热点舆论事件中媒体和网民的表现显示,当媒体提供事实是全面、真实、客观,网民的意见就不会是激进、非理性的,而当网络的意见能够持续、有效的积累,最后往往能推动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实现舆论监督的目的。因此,媒体要追求舆论监督的效果,就不仅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同时还要关注网络,加强与网络舆论的互动,“关注网络,其实就是关注这个时代”。
二、探索时政新闻报道思路与操作手法
由于时政新闻在采访权方面的限制,相比新媒体,传统媒体这这个领域具备绝对优势。而时政新闻的市场潜力在当今中国可谓巨大。2007年南方都市报奥一网CEO任天阳参加中欧论坛的网络组会议,经过与欧洲的8位同行交流,他发现“国内的时政帖子有几千或上万条跟帖,这在欧洲是非常少见的”。同样的差异也存在于中美互联网之间,美国的主导性网站是商业网站,新闻网站相对冷清,中国互联网的门户性、新闻性、表达性之所以明显,是因为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政治表达替代品。事实上,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时政新闻的报道权确的确为机关报所掌控,而且在操作手法上有一套既定的模式,只谈成绩不谈问题,报道的内容受到极大的限制。正是由于这种信息的不透明,公众对公权力的舆论监督也十分有限。中欧、中美的差异正是中国时政信息的传播存在严重缺口的反映,中国的老百姓希望对公权力的监督不仅限于机关报上呈现的那些内容,还要包括公权力决运行的一切过程,“包括评价和建议,有褒有贬,有支持有反对,这是社会民主化的体现”。有学者指出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公众参与基本皆具有‘媒体驱动’的鲜明特点,公众能否通过媒体对政治过程尤其是决策和施政进行监督,还取决于其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纽带和教育功能,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具有公共意识和参政能力,是现代国家的成功经验”。
澎湃新闻立志于成为“中国时政的第一品牌”,虽为新兴媒体,实际上是上海报业集团借助东方早报这一传统媒体班底打造的,它的成功与其所拥有的对重大时政新闻和央企重大项目的采访权紧密相关。近年来,国内政治领域新闻热点很多,都是民众长久以来关注的问题,需要有大量的时政报道摒弃泛泛报道的老方法,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来把事件和人物做细做透,辅助普通民众看懂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把时政新闻的蓝海开发出来,是传统媒体做好舆论监督报道有效路径。
三、平衡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和新闻职业道德的坚守
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结构、政治结构都急剧转型时期,大量社会矛盾不断积累,社会面临诸多风险。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受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影响至深的一些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要求新闻采写中杜绝情感流露,做到“完全”中立客观,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并非糟粕,但应当避免教条主义,避免照搬照抄,因为我们有着不同的国情。以为例,在英美等国,游行、抗议等已经被纳入制度化框架,民众和媒体对这些社会冲突的表现形式已经习以为常,一些记者和编辑也声称“已厌倦社会运动”,因此,即使“西方新闻专业主义那套避免政治立场、推崇无背景、无解释的操作方法会导致主流媒体忽略事件的全景过程及社会意义”,也不会对社会和群众利益构成严重损害。而在国内,以2011年发生在广东省汕尾市的“乌坎事件”为例,如果没有媒体持续关注,很难说乌坎村民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冲突能得到妥善解决,也很难说乌坎事件能以实现村民直接选举告终。
我们说中国的新闻职业道德与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对立,人们往往把这种对立归因于中国的文人道德,归因于社会习惯。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以梁启超和李普曼这两位中美新闻传播领域各具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为例,梁启超以报刊服务于“新民”、救国的政治目标,是一个热情执着的“殉道者”,李普曼致力于以新闻为公众预卜吉凶,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并不是传统积习导致了李普曼和梁启超的不同,而是政治文化环境。中国社会发展至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已与梁启超所处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但也仍然存在众多制度性的难题,那么今天的新闻人,又怎么能够超前进入西方新闻专业的范畴呢?“新闻专业主义是为独立,可不等于取消立场,世上不存在无动于衷的新闻专业主义”,中国更不需要冷漠的新闻专业主义。尤其是传统媒体做舆论监督报道,在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同时,更要考虑新闻的职业道德,以职业道德作为专业主义的保障,做有温度的新闻。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1月.
[2]张英.《白岩松的新闻长跑》《南方周末》,2014年5月22日.
[3]李强,苏慧丽.《网络新闻受众负面偏向的关注度研究》,《当代传播》,2014年01期.
[4]参见冉华.《从社会监督到社会调节――当下中国传媒社会功能的发展与调适》,收录于罗以澄、张金海、单波:《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7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82页.
[5]南研.《“固步自封的一定会被读者抛弃”――对话南都周刊执行主编许庆亮》,收录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研究所:《南方传媒研究24――媒体伦理》,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133页.
[6]任天阳.《深度“网络问政广东经验》,收录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研究所:《南方传媒研究21――微博时代》,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108页.
[7]郭镇之.《关于“焦点访谈”课题的研究报告》,收录于郭镇之、赵丽芳:《聚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48页.
[8]展江,吴麟.《社会转型与媒体驱动型公众参与》,收录于罗以澄、张金海、石义彬等:《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10年・媒体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21页.
[9]陈良飞.《澎湃新闻如何做时政报道》《中国报业》,2015年19期.
[10]Gitlin,T..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Mass Media in the Making Andunmaking of the New Left[M].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1974.
[11]McChensey,R.W..Corporate Media and the Threat to Democracy[M].New York: Seven Stories Press,1997.
[12]秦志希,汪露.《梁启超与李普曼: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新闻传播观》《现代传播》,2002年04期.
媒体监测范文4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媒体;原则;政策体系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70-01
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体系是由若干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政策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要素的结合方式形成它的结构。
一、构建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形成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符合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的制度规范
目前我国没有一部适用于广播电视业的专门法律,仅有的三部国家级行政法规也滞后于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广播电视管理经常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管理,要把党的文化政策逐步上升为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体系,推进依法行政,逐步实现从政策性为主的管理转变为以法律为主的管理,必须加快法治建设,填补执法依据空白,修改现行影响发展的政策规定。
(二)建立高效率广播电视新媒体经营机制
采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益,克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弊端,使广播电视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既管得住,又管得好建立健全广播电视新媒体日常监管机构和机制,提高监管科技水平,强化远程监管。在政企分离的政府管制体制下,政府管制的新职能主要包括:制定与监督执行有关政府管制法规;颁发和修改企业经营许可证;实行进入市场的管制等等。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着力减少管理的随意性、盲目性,改进管理中存在的关口众多、手续繁杂的等问题,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三)进一步放松广播电视新媒体规制以促进其快速发展
必须加快制度建设和相关法律建设进程,规范相关规定,建立新的法律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等包括意识形态领域制度建设与之相适应。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导致政策规则将发生变化,如允许多种媒体兼营,跨地区经营,放宽融资政策与建立规范的市场体系。
(四)推进媒体融合,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需要做到:解决立法问题;解决政府监管机构的融合问题;设立专门的内容监管机构,对内容提供商实行统一监管;建立统一的许可证体制。
二、政策体系
(一)传播政策与产业政策
按照我国实际,目前的广播电视传播政策应该有着相应的新媒体宣传与节目管理政策。如要求播放与政府中心任务有关的内容,禁止特定事项的播放。
适应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等特点,确定开放、竞争、多元的产业政策目标,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广播电视新媒体产业格局,提高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产业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
(二)竞争政策与技术政策
为了维护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公平竞争,推动产业的发展,要制定积极的竞争政策,鼓励更多的团体参与广播电视新媒体的竞争。推动广播电视与通信的融合,促进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分离,对卫星数字电视与有线电视施加的限制大幅度解除,对电信业者利用自身所提供的服务开展广播电视业务进行规范。
广播电视新媒体是体现技术进步的新媒体,建立一系列的技术标准是促进广播电视新媒体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要尽快明确与规范有线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一系列技术标准,确定基本原则与重大技术政策,加紧制定配套标准,建立基本的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管理,对非标准系统必须进行转换,确保国家标准的实施。
(三)扶持保护与监管政策
扶持政策也是我国政策对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的重要内容,通过财政、税收、信贷以及广播电视新媒体的财源、补贴、罚款等手段,对广播电视新媒体的播出活动、市场行为进行激励或约束,对其经营绩效与服务质量进行控制,调节其发展方向与加强管理。
建立对市场准入、产业运行状况、市场集中程度的监视、规制制度。改变节目内容的监管方式,对节目内容进行“质”与“量”的监管,以事后监管为主,监管的结果作为颁发或撤回许可证的依据,也可作为处理侵权与投诉案件的证据。
(四)文化与信息安全政策
广播电视新媒体逐渐成为境外广播影视与敌对势力向我国境内渗透的新途径,广播电视新媒体强调商业的竞争,但也需要强调所应担负的维护文化、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的责任,不放弃广播电视所担负的维护文化、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的责任。
媒体监测范文5
⒈配合政府主旋律的新闻事件策划
在我国,新闻媒介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一方面又属于信息产业。这就决定了我国主流媒体的双重角色:既是社会信息的传递者,要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又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担负着舆论引导的天然使命。因此,配合党和政府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成为我国媒体义不容辞的使命。近年来,媒体策划新闻事件以配合舆论宣传的做法屡见不鲜。
央视新闻频道策划组织的“我的”大型电视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6年适逢胜利七十周年,向各级媒体发出了大力弘扬精神、纪念胜利七十周年的重要指示。作为中国国家电视台,央视在践行上级指示、唱响主旋律方面首当其冲。怎样才能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开局面,达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呢?“我的”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实践。该活动以每个普通的“我”重走路为主线,由“我”亲自采访见证人,亲眼发现沿途的新变化,亲身体验的艰辛与豪迈。团队沿途所见所闻以同名专题节目的形式播出,创下不俗的收视率,相关主题网站、勇士的博客也及时推出,与受众进行全方位的资讯、情感交流。
事实证明,像“我的”这样以策划社会活动、制造报道客体的形式来配合政策走向和舆论导向,为主旋律宣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大大增强了宣传的亲和力,提高了公众的关注度、参与度,比以往那种面目可憎的单纯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⒉媒体自我宣传的新闻事件策划
当今媒体的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如何占据受众有限的注意力资源”是每位媒体老总最关心的问题。策划一些新、奇、巧的新闻事件来进行媒体自我宣传,不失为一剂灵丹妙药。
在实践中,这类策划又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本媒体为宣传对象,直接进行自我宣传。为此,媒体常常组织编印宣传性的文字、图像资料或者组织专门的展览会,等等。其宣传展示的内容,可以是媒介历史、媒介的优秀人才、媒体取得的优异成绩,也可以是技术实力、优秀品牌等。
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神六’搭载《解放日报》上太空”的策划。2006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全世界的目光在同一时刻聚焦,这种强大的注意力资源,其稀缺性可以说是千载难逢。《解放日报》审时度势,高调运作,用上等丝绸特制了《〈解放日报〉“神六”发射成功纪念特刊》,搭载“神六”升入太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张进入太空的报纸。策划人员将该报定位为向外太空传递人类文明的文化使者,在头版刊登了百年前中国最早见诸报端的天文地理知识文章《地球说》。《解放日报》此举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有关方面这样评价:“(该活动)弘扬了人类不断追求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新闻媒体为传播思想文化所做的不懈努力。”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尹明华对这一奇思妙想也是颇为得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借助‘神六’,我们向太空发射了一个创意……丝绸是我国古代上等的书写载体,而神舟六号是我国最先进技术的结晶,用最先进的科技搭载最古老的文明,传达的是一种穿越古今的见证,传承的是华夏源远流长的文明。”显然,这是媒体策划新闻事件自我宣传的一个怪招,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另一种是媒体通过策划主办形式多样的旨在推广品牌的大型活动,间接进行自我宣传,如组织各类论坛、演讲、展览、宴会、颁奖晚会等等。通过策划这样的活动,可以直观地显示出一个媒体的实力,提高知名度,给公众留下一个良好的品牌印象。如《南方都市报》策划的纯粹品牌活动“华语系列传媒大奖”(包括“华语电影大奖”、“华语音乐大奖”、“华语文学大奖”)、“世界华文广告论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广东行”、“社区电影巡回展”等等。这些活动的主题有的似乎与媒体本身关系不大,但因为整个活动过程都十分注重媒体形象的传播(如logo和报纸版面图片以背景板、单册、海报、白皮书、礼品等形式出现),因此能起到积极的品牌宣传作用。
总的来说,媒体策划新闻事件进行自我宣传,其实质是媒体利用公关手段创造自我亮相的机会,是媒体对自身形象的费心经营,如果运作得当,宣传效果远大于同等投入的形象广告。
⒊公益活动类新闻事件策划
这类策划是最常见的。媒体之所以对策划公益活动乐此不疲,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这类活动往往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关乎国际民生和公众福祉,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形成轰动效应;其次,可以体现媒体勇于承担社会道义的价值取向,容易为媒体赢得社会认同。
比如,自1991年创办至今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最初就是由首都新闻界的几家单位发起的,每年组织记者做“万里之行”,奔赴全国各地,针对产品质量问题开展广泛的舆论监督,促进了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为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了一臂之力。
又如,北京遭遇非典时,京城很多纸媒推出专刊特刊,向群众介绍防治非典的知识,而《北京青年报》独树一帜,推出“天使基金”活动,每天至少拿出一个整版的广告位,以10万元起(正常情况下一个整版彩色广告约为30万元)为抗击非典募捐。该活动持续了一个多月,企业反响热烈,募集近六百万元资金,为战胜非典作出独特贡献,《北京青年报》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也令人更加尊敬。
很明显,公益活动类的新闻事件策划凸显了媒体公共利益服务者和维护者的角色,有利于媒体发挥关怀弱势群体,优化社会结构,推动社会进步的建设性作用,值得充分肯定。
⒋营销主导型的新闻事件策划
这是指媒体策划举办的那些与经济挂钩的商业色彩浓厚的活动,它们主要以销售盈利为目的,即通过活动本身赚取一定利润,并间接吸引增量广告,创造价值,为媒体带来利润。
《南方都市报》在这方面非常擅长。早在2002年,《南方都市报》就开始策划主办中国南方汽车展、国庆房产大联展、明星足球赛等营销主导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主办方的初衷就是以活动为着眼点,吸纳企业客户的广告投放和读者、目标消费者的门票资源。每届车展、房展,单门票一项就能为主办方带来数十万元至上百万元不等的收入,此外还有大量前期与后续的报纸广告收入以及展位费等,营销业绩令同行叹服。
应当说,营销主导型的新闻事件策划从根本上突破了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开辟了多元化的增收渠道。同时,媒体在操作过程中积极寻求与其他行业的对接与融合,形成了跨行业的产业链条,有效拓展了经营空间,增强了与社会各行业的互动,这既有利于行业间合作的双赢,又在客观上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
媒体监测范文6
【关键词】井下测量;常见问题;对策
1 概述
在煤矿生产实践中测量是指导煤矿掘进生产的“眼睛”, 煤矿测量工作是矿井生产一项重要而严谨的工作,任何细节上的不严不细都可能对煤矿生产造成严重后果,它的工作体现生产的平面和立体关系的真实性,因此井下导线测量出现问题,轻则影响测量成果精度,重则给企业生产造成损失。因此,测量人员应加强技术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尽量减少由于人为疏忽而造成的错误。现就煤矿井下测量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做好煤矿测量工作的相应对策,以便更好地指导煤矿安全生产。
2 常见问题总结
2.1 井下携带仪器安全问题。在井下大巷、工作面行走时注意行走安全注意巷道两帮和机电设备。背着仪器行走时候不可以奔跑、乘车时应抱稳,剧烈震动会影响仪器各轴之间的关系和内部结构;严禁坐仪器箱子。因为携带仪器方法不对会影响本班测量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影响矿生产。
2.2 工具或原始数据准备不全。在井下测量时,常出现到了目的地才发现未带齐工具现象,如垂球、钢尺、锤子、钉子、木楔等忘记携带;记录本带错;原始数据携带不全;三脚架上固定脚螺旋丢失等。这些虽是小问题,但却造成现场无法工作,费工、费时且影响生产单位施工。
2.3 错用导线点。在井下低等级导线测量过程中,有时存在着一段巷道附近有2个测点或多个测点,测点的距离较近或直线巷道中有一组方向线交点位置模糊。在导线延伸测量时工作人员不细心就会挂错点。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测点用错会造成按设计方位标定的巷道中线方向发生错误,严重者会造成贯通安全责任事故,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2.4 观测者读数错误。观测工作是测量工作的关键,一定要细心。对于不太常用的仪器,使用时不熟练往往会出现读数错误;对于不按照《测量规程》要求顺序测量也同样会造成因为测量手法错误引起读书错误。
2.5 复测和矿井主要巷道高等级导线、高程延伸不及时。巷道掘进150m时,必须进行复测延伸导线,在延长经纬仪导线前,必须对起始方向边检查,角度值达到《煤矿测量规程》规定的误差范围时方能延伸。但有时距离延长,检查角超限不多时常认为没有问题,正是这样的心态可能会使得误差增大,造成测量成果不符合精度。主要巷道掘进300―500时,必须进行高等级导线、高程延伸,各设置一组至少有三个相临永久点,按照相应精度要求观测和计算测量结果。主要巷道不及时用高等级控制方向和高程会导致采取控制导线因起算数据错误而不能为生产服务。
2.6 测量数据记录不全。在井下测量作业时,遇到生产单位急需运料或放炮要撤人等条件时,测量人员为尽快完成测量任务,容易急躁、忙乱,从而导致测量数据记录不全。如:仪器高、觇标高、方向线交点位置、点距两帮数据以及点前距等,特别是掘进面上山,由于各单位人员较多且急着标定方位,往往记录不全就撤走,上井后导致内业无法计算和出图。
2.7 方位角、高程计算错误。因井下工作环境差,测量人员容易受到影响,记录人员容易因环境分心,计算者思维定位,没有对算等因素容易出现计算错误。且上井后未能及时进行导线计算、检查,这样会给工程带来所给的方向、高程错误,严重造成掘进与设计巷道不符,因没有及时发现改正酿成重大事故影响工程布置、进度。
3 常见问题采取对策
3.1 制定有关仪器携带规定。在井下携带仪器时应按照规定携带不能违反规定要求,加强检查和监督力度。
3.2 下井前清点工具和检查仪器性能。在井下测量前测量人员要清点所带的工具特别是小件东西,如记录本、原始数据、铅笔、垂球、线绳、钉子、等是否齐全。同一个地点测量使用同一个记录本,这样可以防止拿错记录本,并且可以与原始数据比较;铅笔最好有备份;小件东西:线绳、钉子等可以多带一点。下井前还必须检查仪器各制动钮是否管用,三脚架上固定脚螺旋丢失等。这些虽是小问题,但却造成现场无法工作,费工、费时且影响生产单位施工。
3.3 观测前检查测点使用正确。每次进行导线测量时,对前视、仪器站和后视点位置检视清楚并做好标记,在搬站时,记录人员应把点位置告知后视人员,同样前视人员也应要把视点告知仪器操作人员。
3.4 按照规程作业,及时复测井下导线;及时进行高级导线延伸。在测量前必须对所使用的边检核,发现检验角不符合规程要求时,后退观测制至合格。巷道掘进150m时,必须进行复测延伸导线,为了避免一次观测有可能出现的粗查。复测计算后进行精度评定,不符合要求时再次复测制至符合要求。为保证测量工程要求需要在主要巷道掘进300―500时,进行高等级导线、高程延伸,使用高级导线可以作为采区导线控制起算数。保证工程精度,确保安全贯通。
3.5 确保记录无误。观测仪器者和记录人员要相互提醒,在进行记录是要做到先写到记录本后重复读数,确保记录无误。在搬站时应该对所有数据检查看是否齐全,特别是在测量完撤离现场时应先检查记录无问题后撤离现场。可以用以上的方法杜绝记录出现的所有问题。
3.6 对测量资料复查及对中、腰线检核。在测量标定工作完成后,若发现与实际巷道误差较大时,应该对测量资料进行严格复查,确保无误;没有问题后现场检核给的中、腰线点是否在一条直线和平面上。以上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现场。上井后及时进行内业计算,当天把测量结果计算出来,若发现错误应立即改正。
3.7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方法。首先组织学习测量理论知识,然后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实践提高技术水平,在实践中多练仪器操作方法、读数方法、坐标正反算等方面能力。还要学习现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先进的测量方法和会使用先进的仪器,并与煤矿测量实际相结合。
4 结束语
在煤矿生产中,测量人员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其工作需要仔细、认真,且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工作过程中尤其注意以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工作中逐步学习、完善操作规程,才能更好的为生产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