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滨江长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滨江长廊范文1
整条滨江长廊,装饰着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一闪一闪的。非常迷人。每当夜幕降临时,整条滨江长廊照得如同白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
滨江长廊坐落在潮州的东面,时值夏季,许多老人和小孩在树下的石桌石椅上乘凉,小孩子也兴高采烈地互相猜谜语,老人们聚精会神地下着象棋,一派其乐融融的情景。
自韩江大桥信步向北走入滨江,穿行在古榕树下,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绿茵草地。草地上开满了黄色的小野花,风一吹,像无数的黄蝴蝶在翩翩起舞,显得格外好看。
滨江长廊范文2
美丽的滨江夜景
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和妈妈去滨江散步,滨江长廊是潮州有名的景点,它是一条在江边的路,那里空气新鲜,风景优美,是人们娱乐休闲的好去处,特别是到了晚上,夜幕降临的时候,斑驳的古城墙、茂密的树林在灯光照耀下,有一种特别美的感觉。
吹着徐徐微风,一路走来,明亮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烟火,绽放在这诗意的长廊上,发光着,闪耀着。一片片原本只留下黑影的草地,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青翠,更加迷人。潮州著名的广济桥也连接着美丽的滨江,倒映在水面上,点点灯光闪闪发亮,美丽极了,让原本绚丽无比的长廊又多了一道风景线。远处几棵大树,夜幕下显示出白天未见的一面、好像在挥动手臂向游客挥手说:“欢迎、欢迎。” 如果你静坐下来,躺在柔软的草地上,吹着风,领略长廊独特的夜景,是一件多么舒畅的事啊!
我爱美丽的滨江长廊,更喜欢迷人的滨江夜景。
滨江长廊范文3
星期六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潮州游玩。一路上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到了潮州,我们的车刚驶进潮州大道,就被眼前的进行景象迷住了。只见又宽又长的潮州大道车水马龙,美丽的霓虹灯一闪一闪地把路旁的绿树照射得十分美丽,我们好像走进了梦的世界,我情不自禁地说:“潮州真美啊!”
我们又来到人民广场 ,只见广场门口停着许多车。我们下车后,看到广场上人山人海,广场周围有许多绚丽多彩的灯光,把广场里的花草树木照射得十分美丽。忽然,音乐响起来了,灯光不停地闪烁,原来,是广场里地喷泉开始了。广场中央的一个大水池里的那个水柱,“嗖”地一声飞到了半空,犹如一条巨龙腾空而起,忽上下,忽明忽暗,多么状观、美丽啊!
滨江长廊范文4
中国城市往往很重视雕塑――有时可能太重视了,或是斥巨资造些直白的大球大鼎大框架,或是高薪请洋艺术家搞些从无观者能正确解读的莫名抽象作品。有多少城雕能真正成为市民心目中的地标?
本届上海世博会有无数“第一”,但有个“第一”的关注度并不高,却很值得解读――世博会首次把雕塑纳入整体规划中。既然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就是城市,不难体会,世博雕塑工程设计者在此透露了他们的良苦用心:城雕本来就应该被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去,它要体现什么精神,要展示怎样的美,那就是这个城市的精神和美。
由废铁组成的大型卡车、叠加的杂技人,以及具有强烈民族元素的中国结等众多雕塑,依托528平方公里园区的展馆、道路、绿地,星罗棋布地排开阵势,成为上海世博会另一大看点。
上海世博会园区雕塑,主要由四大雕塑板块构成:世博轴雕塑艺术长廊、沿江景观带、主要入口广场和江南广场。
世博轴雕塑艺术长廊结合世博园区浦东、浦西世博轴核心活动区域和景观空间,打造一条贯穿南北的世博雕塑艺术长廊。
长廊主要围绕“科技创新”与“创造力”的主题定位,采用以造型基本构成元素为视觉表达对象、在应用材料工艺等方面更为自由简便、在色彩表达上与环境色彩更为契合的抽象雕塑,着重反映“科技促使城市进步,科技引导入城和谐”,体现技术创新和面向未来的世博理念。
沿江景观带结合园区内黄浦江滨江绿带大型绿化开放空间设置,共有27件雕塑作品,分别设置在后滩、世博、白莲泾三个公园。后滩公园有6件雕塑、世博公园有11件雕塑、白莲泾公园有10件雕塑。
主要入口广场雕塑共有8组,采用抽象风格,雕塑形式以单体雕塑为主,营造出宾客进入园区“厅堂”的形象。
江南广场综合雕塑群落主题与江南工业遗产公园以及北侧企业馆展示区相协调,反映工业技术、历史事件、科技发展等,体现滨江特色,强调人文特色。
滨江长廊范文5
生态文化是重庆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生态建设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生态文化对重庆生态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云阳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重庆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重要高地,最近10年来,生态文化在库区生态建设中有着显著地位并取得很好的示范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江河绿色生态长廊基本形成围绕“一江四河”水系绘制蓝图,大力推进沿江、沿河绿化建设,精心实施沿江“布绿工程”、依河造林、围桥造景、设景建园等绿化美化工程,聘请国家西北林业规划设计院等科研院所的林业专家,对长江两岸的绿化工程,进行高起点科学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地突出打造库岸防护景观林带、生态经济林带、生态防护林带“三带”。形成了独具云阳特色的生态长廊、风景长廊、文化长廊,为三峡库区生态建设作出一定示范作用。
1.2森林建设提升了城市宜居环境坚持“城市、近郊、远郊”三位一体和“公园、果园、田园”三园共生的创建理念,不断发掘和丰富森林城市文化内涵,为广大群众搭建起休闲娱乐,感受生态文化的广阔平台。初步形成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人文格局,同时结合云阳的人文历史,深度挖掘巴渝文化,把历史文化融入到森林城市生态文化建设中来。新建森林屏障2万亩,建成了龙缸、四十八槽、栖霞宫、歧耀山、龙脊岭等4处森林公园,建立完善滨江、云顶、生态植物园等3处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和民德广场1处历史教育基地,滨江大道、移民大道、云江大道等城区主次干道的绿化用地面积均达到40%以上。积极开展绿化单位,绿化小区,绿化市街创建活动,涌现出了滨江花园、云阳中学、外滩小区、财政局宿舍小区、城乡建委等一大批绿量足、绿化景观效果好的居住区绿地和单位绿地。
1.3构筑了道路、水系、农田绿色林网坚持以城乡道路、水系和农田为框架支撑,精心打造了覆盖城乡的绿色林网,全县基本形成了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城乡生态网络,有效控制和改善了城市热岛效应,维护了城乡生态安全。(1)打造道路林网。坚持沿路建林,将60km的城市大道打造成高低错落、色彩丰富、四季常绿、鲜花常开、视觉美感强的绿色景观工程。重点打造渝杭高速公路云阳段80km景观林带,在高速公路两侧宽30~300m的红线范围内,集中连片造林6万亩,形成了一条壮观的景观林带。以适地适树、优化配置的原则,全面推进省县道路林荫化、生态化、景观化,在有条件的地段实行双排或多排造林,完成了云利路、云开路省道绿化和盘九路、双塔路、沙上路、凤外路等16条县乡道绿化1200km。(2)水系森林工程按照“水系园林化、塘库花果化、水保规范化、功能多样化”、“水边有林、岸边有果、四季有花、常年有绿”的“四化”、“四有”目标,重点抓好饮用水源水库周边和江河两岸绿化,打造江河库岸新景观。完成梅峰、白蜡槽、九道、复兴、七一、工农、中心等33座水库以及南溪河小流域的绿化。(3)打造农田防护林网。坚持因害设防,经济效益和防护效能并重的原则,大力实施森林工程建设。全县在农村通过营造速丰林、经济林,生态林等,在各乡镇街近郊形成了林网交错的农田林网,在广大农村营造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的农田林网建设景观。
1.4森林生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1)建设近郊生态林园,在云阳新县城近郊的黄石、人和、巴阳、双江、青龙、水口、盘龙、凤鸣等乡镇街建成5万亩优质柑桔、枇杷、桃李、葡萄等休闲采摘生态果园示范区,促进了森林生态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建设远郊绿色田园,在农村建成并推出了一批集种植、养殖、休闲、观赏为一体的绿色田园观光区,如双土镇的“大可生态梨园”、农坝镇的“生态药园”、江口镇的“生态板栗园”、养鹿乡的“生态佛手园”、人和镇刘家坝的“花卉林木生态基地”等。为农民群众提供了创收致富的好平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5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通过加强的抚育管护和提高林地保存率,提高森林覆盖率10%,减少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0km2,生态环境也将得到显著改善。农村造林坚持以城镇周边、沿河、沿路及成片荒山造林为重点,疏林地补植补造和低效林改造同时建设,保持了水土,绿化了荒山,水系、河流、塘库等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有效减少了洪涝、泥石流、干旱、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特别是长江两岸绿化,有效防治了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加强植被的恢复,增强防水保水能力,减少了对水库、河流的污染。同时对保障航运安全、美化库区景观环境也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通过实施“一池三改”等农村基础配套工程,有效改善了库区群众的居住环境,形成了库区农村整洁文明、健康向上的新风尚。
2库区生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民的共同参与,因此,在库区生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一些问题:一是公众对生态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和参与不够,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民参与的文化建设,但是目前公众在参与生态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生态意识和保护生态的行为不规范。二是库区生态文化开发建设产品单一、短缺,生态文化建设产品应是十分丰富,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开发建设的产品却是非常单一,与人们的文化需求还有差距。三是库区生态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库区主要区域处在山区大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生态文化建设中科普基地、场馆及宣传科普的标识、标牌、解说牌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3对策与建议
3.1提升生态文化建设地位从各方面加以扶持和帮助生态文化建设,切实加大对生态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各类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有生态文化设施的配套设施逐渐建立规范的解说系统,不断强化各类生态文化的生态教育、科普宣传功能。
3.2加强生态教育,提升全民生态意识制定生态文化建设宣传教育中长期计划,明确宣传的目标、任务和内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以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和增强保护意识为目标的生态环境教育。尤其要抓好青少年生态知识教育,组织市民开展以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教育活动,对各级领导干部、企业法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干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知识培训,提升生态文化人才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也可向社会招募一些志愿者作为公园的生态知识宣传员,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到自然、生态知识的教育普及,广泛增强公众的生态责任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滨江长廊范文6
【关键词】旅游景区;汉口江滩;发展
武汉是我国著名的江城,万里长江奔流而过,使它具有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近十年来,武汉市在大规模城市化建设的背景下迅速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大江、大湖、大武汉”是这个新兴旅游目的地的真实写照。汉口江滩便是这座江城的代表景区。
1.汉口江滩景区发展现状
1.1我国最大的江滩公园
汉口江滩位于武汉市汉口长江北岸,面积160万平方米,同长江百舸争流相映,构成武汉市区独具魅力的沿江景观中心。汉口江滩景区全长7.8公里,整个江滩绿化面积150万平方米。汉口江滩丰富多彩的资源,巨大的临江游览空间,使它成为我国最大的江滩公园。
1.2武汉最具魅力的旅游景点
汉口江滩建设以大面积绿化和滨江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为主,形成“绿色滨江长廊”,又通过一系列雕塑体现出老汉口的码头文化特色,是武汉最具魅力的旅游景点之一。
1.3节庆活动重要的场所
汉口江滩景区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每年举办各种节庆活动,成为武汉节庆活动最重要的场所。这里已举办过五届“武汉国际旅游节”。每年举办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节。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大大提高了汉口江滩景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1.4独具特色的滨江生态环境
由于巨大的长江日夜奔流而过,河道和滨江地区上空空气流动性大于城市其他地区,加上这里绿化率已达到70%,使得汉口江滩空气质量常年保持良好。在当今环境污染严重的大城市中形成了一块难得的宝地。汉口江滩景区已成为武汉重要的休闲旅游地。
2.汉口江滩景区发展瓶颈及原因
2.1文化特色不够鲜明
汉口江滩因大而气势恢宏,但也因大而遮蔽了其文化特色。武汉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大江、大湖、大武汉”。汉口江滩应是这个“大江”的典型代表。然而由于汉口江滩河漫滩较宽,在江滩建设中,修建了三级观景台,加上植被的遮蔽,许多地方离水较远,亲水性打了折扣,水文化不够突出。此外,江滩作为塑造武汉旅游形象的标志性建筑的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广场,虽然有些群雕、浮雕,但明显缺乏主鲜明的标志建筑或雕塑,广场整体形象没有得到突显,形象了景区的吸引力。
2.2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高
汉口江滩从兴建到现在不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虽然它是我国最大的江滩公园,但是这十几年中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大型的新兴建筑体不断落成,影响了汉口江滩在各地的传播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另一原因是,汉口江滩自建立之日起就是一个免费的景区。作为旅游市场中的营销主体——旅行社,推销这一旅游产品的积极性一直不高,也影响了其知名度的提升。
2.3景区内缺少可参与性的旅游项目
目前国内外旅游消费者日趋成熟。他们不在满足于游览观光型——这种最基本的旅游形式,而更多的希望在旅游中参与各种娱乐活动,进入提高层次的旅游。但目前,汉口江滩景区内这样的游乐项目缺乏,更不用说体现“大江”活动。这直接影响了汉口江滩景区作为武汉旅游形象的力度。就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汉口江滩历史较短,一直处在边建设边经营的状态,难于跟上武汉城市旅游快速发展的步伐。
3.汉口江滩景区发展路径分析
3.1明确景区定位
汉口江滩首先是为武汉防洪而建。在满足防洪功能的前提下,它是汉口核心区最大的滨江开敞空间,要凸现其位于长江之滨的恢弘气势,力求整体、亲水、生态、休闲的特色。它应成为全面展现21世纪城市形象的绿色滨江长廊,形成具有现代文化艺术风貌,满足公共休闲活动,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绿色客厅。它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游园,而应该成为一种城市景观和象征。
3.2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
汉口江滩根据地文景观分类,属于综合自然旅游地中的滩地型旅游地;从水域风光的角度,它属于河段中的观光游憩河段;从建筑与设施方面考虑,江滩在综合人文旅游地是居民文化活动的场所;以人文活动作为分类标准,从民间习俗上说,江滩可举行民间节庆,演艺,健身活动与赛事,从现代节庆层面来说,它是开办旅游节,商贸农事节的好场所。旅游资源类型之多,覆盖面之广,国内其他滨水区无一能及。
近十年来,汉口江滩每年都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和演艺赛事,并且一年比一年多,现在基本做到了“月月有节日,天天有活动”。但大多数都是地方性或民间性的节庆活动。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节庆活动只有“中国武汉江滩国际旅游节”。这对于汉口江滩---这个具有丰富的复合型旅游资源的大型景区来说,其旅游资源的利用率是有限的。因此,景区管理者必须努力获取政府和民间的财政支持,利用各种媒体,争取创办多种世界性的节庆活动,以充分开发和利用这里的旅游资源,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3围绕“大江”,提高其知名度
汉口江滩是武汉的中心滨水区,是历届武汉横渡长江活动的主会场。1934年开始就举行横渡长江活动,到现在先后已举行了34届。近年来,汉口江滩已建成水上电影院等滨水活动项目。汉口江滩应继续开发滨水活动项,打造江城“水”文化,以提高知名度。
以江滩为依托,在漫长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这里及附近地区拥有了浓郁的码头文化、租界文化和抗洪文化,这些是武汉历史的缩影。因此,以汉口江滩为中心沿江区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武汉旅游界应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江滩文化,以其提高汉口江滩的知名度。
3.4利用现代媒体,加大营销力度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取得良好的效益,我们必须加大营销力度。对于汉口江滩景区能采用的营销手段有:
广告宣传。自目前为止,汉口江滩的宣传方面很欠缺。其武汉“大江”的价值宣传在省内还有一定的宣传,在省外就极其少见。这是汉口江滩旅游发展的制约。我们应精心制作汉口江滩旅游广告,一方面能树立武汉城市目的地长期形象,另一方面,它也能在短期内促进汉口江滩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