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进口食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进口食品

进口食品范文1

这不是广告,而是时下常见的居家休闲场景。只要动动鼠标,这些被誉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进口食品就轻轻松松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当一个吃遍世界的幸福吃货。

进口食品真的安全靠谱吗?

12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10月份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出质量安全项目显示:不合格的进口食品194批、化妆品8批。其中,不合格食品涉及18类产品,主要产品是酒类、粮谷及制品类和糕点饼干类,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品质、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污染等项目成为这些进口食品抽检不合格的致命原因。

“八国联军”盯上中国大市场

“目前,中国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食品和饮料领域更是澳大利亚在亚洲的第二大市场。中国家庭能够买到澳大利亚人想吃就能吃到的任何食品饮料。”澳大利亚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澳贸委中国区总经理柯迈高(Michael Clifton)向媒体如是表示。

此前,美、澳、韩、英、意、西等六国的驻华领事馆,已经与电商1号店签订协议展开合作,推出“舌尖上的联合国”营销活动,推广各自产品;丹麦驻华大使馆则联合天猫旗下的团购频道“聚划算”,发售丹麦有机奶、推广丹麦旅游等;智利政府也希望能把智利车厘子[这种近年流行的进口水果其实就是樱桃(cherry),港台地区音译为“车厘子”]推广到中国各地。

“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是进口食品热潮出现的重要原因,因为国外素以严格的生产控制水平、严厉的惩罚著称,国外食品的质量水平较国内有很大保障,所以消费者基于安全考虑购买进口食品。”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简爱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根据美国食品工业协会预测,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届时中国大陆进口食品市场规模将高达4800亿元人民币。而据国家统计局研究资料显示:近5年来,中国进口食品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在15%左右。2012年,中国进口常规食品销售量达630亿元人民币,中国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国。

因此,许多国家的高级官员亲自出马,开始吆喝自家的食品。先是美国前驻华大使骆家辉“卖车厘子”;接着智利驻华大使与淘宝方面进行接洽,希望为中国消费者带来特产的智利银鳕鱼。泰国也不甘寂寞,由泰国农业部推荐的泰国榴莲在天猫进行预售,短短3天就售出31971件,相当于8个货柜。“泰国出口到中国的榴莲,3天总量大约是22个货柜,其中天猫就预售了近40%。”阿里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电商是幕后最大的推手

一边是各国驻华大使集体在网上吆喝,一边是国内电商发力主推。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网购狂欢中,天猫再次复制今年7月预售美国车厘子的成功经验,这次改卖阿拉斯加野生海鲜,在12天的预售时间里,售出50吨海鲜,这相当于一个沃尔玛超市两年的销量。

同样得意的还有1号店,这家主打进口食品的电商,双十一期间进口食品饮料的销量已经反超国产品牌。1号店董事长于刚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把进口品类作为打造品牌差异化的杀手锏。因为进口食品正在成为各大电商竞相争夺的热门品类,仅以牛奶一个品类为例,目前1号店日销进口牛奶已经达到10个集装箱。

记者发现,中国消费者之所以青睐网购进口食品,除了商家力推,把进口食品全部放置首页显著位置吸引眼球外,进口食品性价比也是消费者倾心的主要原因。相比线下专门零售进口食品的“Ole”等高端超市,电商给的价格实在是优惠。

以车厘子为例子,和中国樱桃相比,个大皮厚颜色鲜艳,商场零售价格一般为100元/斤,而天猫售价为179元4斤 (买3斤送1斤)且全国包邮,价格优势明显。

“电商纷纷加码进口食品,实际上看中的是其高毛利、高回报。”北京工商大学商业专家洪涛表示,相比国内食品,进口食品的毛利率要高出不止一倍,如德国大闸蟹在国外没人买,但到了国内却可以卖到几百元一斤,一笔生意就可以赚很多,因而促使电商扎堆儿进入这一市场。简爱华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相比线下渠道的价格昂贵,线上渠道品种更多、价格更便宜的进口食品将更多地出现在国内市场,线下的进口食品业务会面临很大挑战。

进口食品背后的隐形杀手

虽然进口食品大行其道,但是接二连三的抽检让其纷纷中枪。

2012年12月,继明治、森永、和光堂等多款日本奶粉被曝碘含量低于国际标准后,中国香港食物及卫生局食物安全中心再次表示:新西兰渥恩(WIOM)婴幼儿奶粉1段碘含量不合格,呼吁市民停止饮用。

2013年10月份以来,山东烟台、威海等口岸连续发现多批进口食品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其中,泰国进口芒果干二氧化硫超标8倍,新西兰进口的“野花蜂蜜”竟然掺糖,韩国某品牌香蕉牛奶检出大量固体团等,还有“阿尔特”牌煎锅、“凯亲艾特”牌炒锅蒸发残渣(4%乙酸)超标,“凯亲艾特”牌铝制炒锅蒸发残渣(4%乙酸)及铬溶出量超标等现象。

以“安全”为标签的进口食品也有“不安全”的隐患?

食品检疫检验部门的相关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进口食品大都经由中间经销商进入国内,比如二氧化硫超标的泰国芒果,不能完全归咎于原产地,因为很多经销商会用二氧化硫进行防腐处理。但目前进口食品一般都经过好几级分销,追究责任非常困难。

此外,中消协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进口食品存在真伪难辨、标识混乱、退货难等多种隐患。目前网络上销售的进口食品,大致可以归为三类:第一类,产地在国外,由国内经销商粘贴中文标识并在国内销售,外包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第二类,原料由国外厂家生产,国内厂商进行包装和经销,包装上对产品的成分、配料等有较详细的标注,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第三类,包装以外文为主,由国内的厂家进行分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中消协专家认为,只有第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口食品,第二类属于国产食品,第三类则不确定,可能是进口食品也有可能是冒牌货。

新消法对网购后悔权作了进一步细化,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贴身衣物、药品以及食品等不在此列。中消协专家提醒说,网购进口食品签收后,是一概不能退换的。

进口食品范文2

食品安全大如天。进口食品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如何,人们更青睐哪个地区的进口食品,会由于什么原因对其产生隔阂?据搜狐网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成网友表示信任进口产品,但这种信任可能会因为负面新闻而荡然无存。

欧盟食品最受信任

在调查中,选择对进口食品“一般信任”和“非常信任”的网友分别有50.5%和22.52%,而选择“不太信任”和“完全不信任”的网友加起来没有超过1/4。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建仙表示,整体来说,反映在消费者的口碑上,会使进口食品的可信度相对较高,特别是消费者更青睐在外国本土生产的食品。

进口食品在中国的市场不容小觑。调查显示,会“有选择地购买进口食品”的消费者达到64.26%,而“从来不买进口食品”的消费者为2成左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籍保平认为这个现象比较正常,也反映了消费者的心态。

在“你更信任哪个国家的食品安全”问卷调查中,消费者并没有将票集中在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反倒是欧盟国家获得了更多的信任,有44.74%的网友把票投给了欧盟,大大高于投给美国的29.3%和日本的18.23%。

郑建仙解释说:“相对而言,欧洲和澳大利亚的食品安全控制得比较好,而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食品监督政策良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监管,因此人们对其信任不足为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则认为,消费者对特定国家食品的认同更多地是出于一种情感而不是科学判 断,美国和日本的食品未必就比欧盟的食品安全性要差。同时,产品原产地和出口地不一定是一样的,即便是同样的原产地,也有可能会出问题。“消费者应更加客观地看待来自不同国家和产地的进口食品。”

籍保平认为,来自日本的进口食品在中国消费者中口碑降低,与一年前的核泄漏事件相关,民众对食品新闻的消息往往更加敏感,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大幅降低信任度。

进口食品鱼龙混杂

在调查中,人们对于部分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的进品食品的安全标准表示了一定的担心。有48.43%的网友认为(标准)“可能有所降低”,选择“会有严重降低”的网友占到36.06%,选择“与其他产地国家标准相同”的网友仅占6.23%。

陈君石指出,“国与国之间的食品安全标准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地说哪个好,中国对一些食品的标准也同样高于国外标准,目前来讲,我国现在通行的食品安全标准基本上是适用的。”

他同时表示,进口食品并非人们心中所想的铁板一块,可以全面超越国内食品。“进口食品有很多来源,像大海,鱼龙混杂,国外知名品牌的大公司与不知名的小公司都会进入目前开放的中国,途径也是各种各样。”他介绍说,目前中国的进口食品检查十分严格,但是检测不能百分之百保证没有问题。食品安全建立在生产之中,监督和检测并非根本。“进口食品的大海就和我们自己的1亿多农户,50多万个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一样的,要更安全,也可以选择国内的大品牌,比较有保障。”

“消费者之所以对进口食品转到国内生产会有所担心,除了对本国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缺乏信任感之外,环境污染问题也给消费者的信心带来了影响。”郑建仙表示。他认为,人们在多个途径和媒体上都能看到环境污染的消息,切身感受到环境污染给生活带来的影响,而联想起食品若在这些环境之中生产的,很难不产生质疑。

监管必不可少

影响消费者对于食品信心的因素有很多,但作用最直接的莫过于负面新闻。在调查中,面对问题“如果媒体对某一进口食品大品牌进行了负面报道,你还会选择这个品牌吗?”有近5成民众选择了“今后一直不会”,有21.2%的网友把票投给“报道集中的时候不会”,而选择“偶尔会”和“依然会”的网友加起来没有超过1/3。可见负面新闻对消费者信心杀伤力巨大。

消费者给出的建议则集中在“国家应该加强监管(70.25%)上。

对此,籍保平认为,保护公民的身心健康,是每一级政府都要承担的责任。

陈君石则表示,民众也要尽可能避免在食品问题上冒险。一般来讲,规模化生产的食品会更为安全。“但人们可能会因为口味的关系,去寻找风险更大的食品来大快朵颐,这就是一种风险选择。人们选择进口食品也是同样。”

进口食品范文3

在电影《浓情巧克力》里,巧克力就以一种舶来品的形式走进当地人的生活。它从异乡女人的手中出炉,被旧风俗拒之门外,与传统的习惯对峙并交锋,一步步打动当地人传统而挑剔的味蕾。

在建外SOHO的建筑群深处,现代与传统的平衡,因为一家经营食品的小店发生着改变。它翻版自一个有着异国感觉的名字,Jenny Lu’s,是邻居家的小吃店,或是去小吃店的路上,都让不远处的你张望。

城市抢滩

几年前,朋克音乐和街舞还是一种小众的话语。它们从生活的秀场走到大街小巷,从不沉默的少数到生活态度的颠覆,“休闲”二字已经被印在文化衫上,穿行在人们的视线里。当人们的审美趋于西化,大量域外的文化附属品,风俗小吃和零食的抢滩也尾随而来。婕妮路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了中国市场。

在当时,橱窗里摆放着进口小吃的婕妮路,成为许多人隔三差五的必到之处。婕妮路店把产品和经营模式一起移植过来。小吃店以进口食品开路,一路扩展着口碑,复制店面,开到第四家分店也不乏顾客。

婕妮路从如假包换的花体签名,到橱窗里窖藏的红酒和别处缺货的西餐调料,低调的布置经营,都掩藏不住西式的随兴所至。婕妮路经营着自己的低调,又是一个进口休闲食品的“旗舰店”,让许多后来者发现一扇虚掩的门。更多的食品商步其后尘,国外连锁食品店前后进入国内,把休闲招牌进行到底。

叠加进口关税和运输成本等后,进口食品比国内商品高出几倍。可仍然有不少人愿意为之埋单。他们是某一品牌的忠实“粉丝”或对不同口味臭味相投,有时候是定居内地的金发碧眼,或者出入写字楼里的白领。他们对西方文化和异域风情趋之若鹜,对价格也没有那么敏感或挑剔。

像婕妮路这样的中小型专业食品店,在国外进口的西餐调料销售网络中,是销售量最好的渠道之一。以日韩式进口食品为主打的真惠子食品店,也在日韩风的挟带下进入内地市场。进口食品在大型超市里开辟出城池。超市争相拓宽进货渠道,引进高端产品,以形成更大的顾客规模。北京得圣路行科贸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是国贸、燕莎这些商贸中心多年的合作伙伴。

休闲食品从最先的进入,出现在高端大卖场和星级酒店,是贵族的新宠,到走出厅堂,面向消费大众,设立连锁店,种类从单一的品种逐渐丰富,更加细分。

前不久进入的曼哈顿食品公司开创了一种加盟连锁形式,以连锁的形式在多个城市落脚,对传统食品经营模式进行颠覆。

作为百比佳连锁店的经理,王先生严格按照连锁标准,在前期做统一调研,保证产品的统一外观,检验安全包装,在每一道工序上对产品把关。连锁店实现集中供货,商品的价格从几元钱到几百元钱,照顾到各个层次的消费者。这样的连锁店和消费者的生活贴得很近。在许多本土企业看来,外资企业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网罗采购,在品牌上重投,实力雄厚。

进口休闲食品的招牌在外国人比较集中的城市大密度地出现,比如北京、上海和武汉。国际化的背景和市民相对开放的心态使小店炙手可热。之后,它还远没有止步,已开始在试探向周边地区和二三级城市上搁加砝码。

贩卖生活理念

不少年轻人吃休闲食品,不再是单纯的充饥。休闲食品里掺杂着冰冻可乐的酷,麦当劳的率性和薯条的干脆。它是一种可以分享的生活态度,又可以发现纯粹的生活乐趣和畅所欲言的个性化表达。

走进橱窗里已经有年岁的红酒,不只是慢慢地浸入酒杯后的情感,也浸在那个国度的历史,以及它悠长的饮食文化。休闲食品与审美有关。

国家各项政策进行鼓励、进口税率的减免和消费者的需求给进口休闲食品以更多进入内地的船票。休闲食品已经贴着“消费需要”而非“消费需求”的标签大行其道。

现代人告别缓慢和冗长,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介入生活和消费,饮食结构开始发生变化,饮食习惯已不局限在满足温饱的层面上,对食品的口味和风格有了更多层面的要求,比如轻松的饮食和休闲的态度,对进口食品从心向往之到甘之如饴。

休闲食品要做到赏心悦目,和瞬间的非理性感受一拍即合,并随手可以买到。它也加入了参与性,以满足青年人的支配欲。

在传统印象中,休闲食品就是走在马路上吃的零食,或者副产品小吃。它已经在传统食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良,经过标准化工序的操作,更贴近人们的饮食习惯。膨化食品几乎成为休闲食品的代名词。传统的小吃瓜子在散装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加工和包装。饼干和坚果食品也富含营养成分。

休闲食品在功能性上做到进一步延伸,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保证低热量、低脂肪,添加杂粮和膳食纤维。一定消费群更为关注营养以及生活的质量和品位,对功能食品形成营养和口味上的偏好。相比其他产品有更多的营养成分,儿童和老年人也开始为休闲食品埋单。

食品的安全更多地成为消费者的选择参照。进口商汤先生表示,市场调查让他深有体会,让消费者放心的食品要体现出健康的理念,不只是口碑说话,要用数据说明,并向消费者提供健康与否的理论依据。进口食品更有公信力,卫生标准要求严格,监督完善,并经过严密的科学佐证,使消费者的天平向自己倾斜。

不论归于西化,还是本地的觉醒,休闲的理念都达到形式上的一致,成为年轻人的共同表达。在京郊的乐活城向一种新的生活理念更走近一步,在现代生活的缝隙里,实现生活某个层面上的后退。乐活城的名字来自“乐活族”,以代表生命力的绿色和活泼的橙色填满了超市的大部分空间,进口食品是主要卖点。对空间的更大诉求还延伸到城市之外,乐活城在郊外建立“之万农庄”,在农场耕种,实现自给自足。作物没有肥料的催熟和化学药剂的干扰,生长和结果都遵循着自然之道。之后,以最自然的形态和天然口味被运送到超市。有些顾客甚至亲身到农场实践,“乐活族”从小范围的约定,扩展到一个群体,有更多的人加入,一起参与“乐活”。

品牌战略

传统的休闲食品在境内不被人重视,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作坊式的无序状态。以街头巷尾的零卖为主,而不是作为一个产业来做。许多厂家还埋首于产品的盲目开发和跟随,更不能给消费者提供一种生活方式层面的满足。

境内不排除一些做得好的休闲食品,比如福建和山东的企业。但产品大多局限在各自区域里,营销方式粗放,产品没有细化。以膨化食品为例,外资、合资企业在市场份额上仍占有绝对优势。

本土的休闲食品一方面在蓬勃发展,没有形成品牌化,种类名目多。但繁荣的背后暴露出休闲产品的庞杂,重复性大。更新速度太快,偶有创新,出现技术不过硬、产品研发切入点不准确等问题。性价比没有得到提升,包装安全性有待提高。

在经历各种产品的开发和无序的涌现后,休闲食品应该继续市场的细分。在年龄上,对老人、青年和儿童,都各有针对的产品。在地区上的划分,照顾西南和东北人,沿海和内陆人对口味的清淡和麻辣的不同喜好,要表现出品质特色的倾向,在市场细分上精耕细作,才能成为消费者中的抢手货。

进口食品范文4

赵玉敏表示,中国食品进口的势头仍将持续。各种改革正在深入推进,阻碍进口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被消除;中国将与其他国家建立更多自贸区;电商的发展不断拉近国外生产商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中国年轻消费者对进口食品有更开放的接纳能力,这些因素都将支撑进口食品市场的继续扩大。

(来源:商务部)

2014中国消费新势力发展年会将开幕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行业与行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这也让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甚至有时很难对一个企业或品牌清楚地界定它属于哪个行业。

在此背景下,由每日经济新闻报社主办的 “2014中国消费新势力发展年会”将于7月2日在上海举行。届时,每日经济新闻报社将联合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上海交通大学品牌战略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以及众多消费领域跨国公司、本土上市公司等,探讨新的消费环境下的新趋势、新改变、新对策。

据 “2014中国消费新势力发展年会”组委会相关人士介绍,“传统模式”和 “现代模式”的结合将作为重点议题,在此次会议上设置圆桌讨论,届时嘉宾们将具体讨论在如今的消费环境下,如何将传统消费模式与新的消费模式进行有效结合。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粤自贸区申报开始冲刺三大平手构建新格局

据中国证券网报道,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产业园6月21日正式启动。另据珠海新闻网报道,目前,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园区总体方案已征求完两轮国家相关部委意见,并修改完善,申报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另据珠海新闻网报道,目前,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园区总体方案已征求完两轮国家相关部委意见,并修改完善,申报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进口食品范文5

美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分为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三级,共同构成联邦政府机构的联合监管以及各层面的监控体系。联邦政府负责跨州的或者全国性的食品安全管理事务,州政府和各级地方食品安全机构负责其辖区范围内所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食品安全。此外,各进口食品管理部门同时要负责管辖范围内的残留限量的制定工作:EPA制定用于农作物农药的残留限量标准;FDA制定并执行包括酒类、海洋食品中农药的残留限量标准;FSIS制定并执行肉、禽和蛋产品(带壳蛋除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FDA与EPA共同制定“农药残留管理指南”,对于一些在停止使用后还会在环境中持续存在的农药实施管理,详见表1。同时,美国政府在联邦政府、州、地方各个层面建立监视食品生产和流通的一种互相制约的监控体系。这些食品安全机构的责任是由联邦法律和地方性法规、指南和其他指令所赋予的,共同组成了美国的食物安全管理团队。

进口食品的要求及流程

FSIS规定进口的肉、禽和蛋产品应达到与国内食品相同的标准,必须符合《联邦肉类检验法》(FMIA)、《禽产品检验法》(PPIA)和《蛋产品检验法》(EPIA)的法定要求,以确保进口的这类产品安全、卫生,并确保正确标识和包装。FSIS的进口监管不仅仅局限于口岸查验,而是采取与出口企业所在国家的政府主管机构共同联合的监管方式,确认向美国出口肉类、家禽和蛋类产品的国家,必须实行一套与美国监管制度相同的检查制度。FSIS就检查制度是否与美国国内相等做出两种裁定:一种是目前还未成为其贸易伙伴的输出国是否达到初级相等的要求。FSIS要评估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当认为其提交的文件达到要求时就会组织专家队伍前往该国进行考察,包括厂房设施和设备、化验室、人员培训计划和厂内检查系统的操作情况等。随后FSIS会一份将该国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的法规草案供公众评议,公众评议的意见将作为FSIS的参考意见,决定是否将该国列入向美国出口肉、禽和蛋产品的合格国家。第二种是裁定已符合资格的输出国其相等制度是否贯彻实施,FSIS会对符合资格的国家制定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实地考察,并且在产品运抵美国口岸时再次检查[10]。FSIS在其网站上公布允许向美国出口肉、禽和蛋产品的国家/企业名单。目前,共有33个国家获得了出口资格。在进口动物肉类和禽肉方面,APHIS与FSIS有密切配合。输出国先向美国海关提出申报,产品到达入境口岸时,由APHIS的口岸办公室人员通过电子系统查验证书、货物种类和总量、货物来源等信息,并根据货物情况填写处理单。单证将送达执行口岸检验的FSIS进口检验所,FSIS官方检验员实施进境口岸查验,将检验申请表的内容输入中央计算机系统。FSIS要对产品现场检验或采样送检。采样的数量依据不同的国家、样品的种类及实验项目而定,取样以包装箱为单位随机抽样,样品送交FSIS指定的实验室进行各项残留检验;口岸检验官通过电子查询系统随时查询检验结果,并根据网络通知的检验结果出具证书放行货物或进行处理[11]。FDA要求除FSIS管理的肉、禽和蛋产品外的其他所有进口食品都要达到与国内食品相同的标准。除大部分肉、家禽外,《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及相关法律中规定的其他食品若想出口到美国必须通过FDA的检查。未经FDA检查的,海关不得放行。FDA对进口食品采取直接放行、抽查和自动扣留(DWPE)3种措施。绝大部分食品采取直接放行的方式,不过产品进入市场后FDA还会对其进行抽查和监管;3%~5%的食品采取口岸抽查的方式,抽查的样品合格,该批产品即可放行;如果抽查的样品不合格,该批产品将予以扣留处理。FDA对食品的进口流程是非常严谨的,国外的进口商或者商在货物达到的五个工作日之内向入境口岸海关提交申报单,FDA通过海关入境申报单复印件或商业发票副本等途径得知监管食品已入境。FDA审核进口商的入境申报单以确定是否要进行实物检查、码头检查或抽样检查。如果FDA在审阅文件后认为无须检查,它会分别向海关和进口商发出放行通知,如果FDA决定要对货物进行抽样检查,它会发出抽样通知,该货物必须保持原封不动,等待进一步处理。FDA是否要对货物进行抽样检查取决于多重因素,主要包括货物性质、货物以往历史以及进口商进口历史业绩等。FDA通常将抽样送往其所在地区实验室检验,如符合法定要求,FDA会通知海关和进口商,同意放行被抽样货物;若FDA的检验结果表明进口货物可能违反有关法规,将发出扣留和听证通知;进口商必须在收到扣货和听证通知后10个工作日陈述可以接收该货物的理由并在听证时作证。任何对进口商有利的证据,如进口商自己的检验结果、具有良好信誉之独立实验室的检验结果等,都可以在听证时提交。如果辩护证据不足以说明货物符合法定要求,FDA会发出拒绝放行通知。FDA认定样品“不合格”时,进口商可以递交“改善或采取其他措施授权”申请,或重新包装,或将货物运回出口国,或就地销毁。整个补救程序都须经过FDA批准,并在海关和FDA监督下进行。进口货物在重新包装或瑕疵被纠正后,进口商或商需通知FDA进行检查或抽样,FDA进行后继检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改进授权条款,若符合则发出放行通知;若还是不符合规定,进口商必须将货物运回出口国或就地销毁,具体进口流程见图3。不仅如此,进口商还须支付FDA为上述货物进行相关工作的所有费用[12]。

对违规进口食品的处理

自动扣留制度,是FDA对进口食品实施管理的一项主要措施。外国产品进入美国海关被自动扣留,主要是依据进口商以往的历史记录或者出现了其它表明产品可能违规的信息。通常有如下情况:至少有一个样品经检验发现对人体健康有明显危害,如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量超标、存在毒素、致病微生物、化学污染等;有资料或历史记载或接到其他国家有关部门的通告,表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可能存在危害,经FDA评估后,确认该类产品在美国也可能造成同样的危害;多个样品经检验不合格,但对人体健康未存在有明显危害,如变质异味、夹杂物、标签不合格等,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生产商、出口商或国家(地区)宣布采取“自动扣留”措施。FDA对来自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产品实施自动扣留的情况较少,只有当FDA认为来自该地区的产品普遍存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自动扣留。凡被施以“自动扣留”措施的产品运抵美国后,入关时必须接受逐批检验,由美国当地实验室检验合格并经FDA驻当地的分支机构审核认可后,海关才准予放行。产品被列入“自动扣留”名单后,生产厂家或者发货人可以提交证据证明产品达到了FDA的有关要求,经批准可以解除自动扣留措施[13]。召回是企业将其产品从市场上收回或者采取就地修正的行为。通常情况下,召回是企业的自主行为。在法律的授权下,FDA和FSIS可以命令或者要求厂商召回其产品,以保证市场上所销售的产品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任何可能的健康损害。4.3拒绝进口报告制度FDA对于检验有问题的产品会采取扣留措施,对经过修复仍达不到有关要求的产品则拒绝其进入美国市场。拒绝进口报告反映的是最终结果,说明产品被FDA的拒绝情况。FDA依据其“进口支持及行政系统”收集整理的数据,包括国别、日期、产品描述、拒绝原因等,每月公布拒绝进口的产品信息,供公众了解具体情况。

进口食品范文6

一、澳大利亚食品出口概况及绿色食品方面的优势

澳大利亚食品出口的主要种类有肉类、小麦、乳品业、红酒、蔗糖、油料作物等,总体来说,精加工食品出口比粗加工食品的比重要高,小麦和油料作物的出口量虽然受自然因素影响,但出口量仍呈增长的趋势。2011-2012年,因为丰收使得小麦和油料作物的产量大增,使得出口量达到了历史新高。

澳大利亚生态农业特别是有机农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迅猛发展,其核心是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食品的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澳大利亚从事有机食品生产的农场有近1500个,其中22%的有机农场从事有机食品生产超过15年,44%的有机农场从事有机食品生产超过10年;有机农场的土地认证面积已达到1050万公顷。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美国、欧盟及日本均认可澳大利亚的有机产品标准,澳大利亚出口的有机农产品由本国的认证机构认证后,可直接出口上述国家。

在绿色食品方面,澳大利亚有《食品法》,在此基础上,实施从田园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包括对牧场化学污染物和微生物污染物的使用、水质、挤奶场地及挤奶过程的卫生及清洁、运输设备及容器的消毒、生产加工环节的处理过程等实行全程监控。同时,积极推广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病虫害防治,并研究种植自身能抗病害的作物。还有严密的卫生检疫系统以及农民及全社会自觉的环保意识使得澳大利亚绿色食品标准远远领先,即便是在澳大利亚国内,各州之间的农副产品也需要进行各种严格的检疫,一旦发现动植物的流行病,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不惜一切代价严控疾病的蔓延。

澳大利亚在农业食品领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靠近中国市场、受补贴的生产体系、强有力的生物安全体系、高质量品质和安全食品方面多年积累的声誉,以及熟练的高技术劳动力等等。目前,澳大利亚农业食品出口正针对中国等潜在的市场做了一系列的调整,特别是强调增加生产率和投资,包括加大对技术创新和工业创新的投资,并通过进一步对农业和公司发展的研究,鼓励食品产业链的创新。可以说,澳大利亚政府正在为保持高附加值的澳洲标准,使得其出口农业食品成为澳大利亚的民族品牌而努力。

综上所述,澳大利亚食品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在全世界主要的食品出口大国中,澳大利亚食品是最值得我们大量进口的食品之一。再加上地理位置等优势,我国进口澳大利亚食品前景广阔。

二、中国扩大进口澳大利亚食品的驱动因素分析

(一)中国乳品行业发展遭遇“奶荒”,三聚氰胺等事件导致对进口牛奶的需求量大增

据农业部的《全国奶业“十一五”规划》,综合考虑我国奶畜生产能力、饲料供应、奶业科技进步、居民消费需求等因素,预计2020年奶类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人均占有奶量将达到42千克以上。2013年全国奶源缺口至少在400万吨以上,奶源缺口大概在10%左右,2013年国内主要奶制品行业企业因为“奶荒”大幅度涨价。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加上国内其它的毒奶粉、毒奶源等事件报道,导致公众对国产牛奶质量缺乏信任而转向购买外国品牌。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本土乳制品产量目前已低于需求30%,而需求量在可预见的未来,有望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18年,牛奶消费量在目前人均每周大约半升的基础上接近翻一番。中国从澳洲进口乳制品只有1.55亿澳元,其中奶制品只有0.77亿美元,还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二)中国已是世界的第三大食品进口国

中国的食品进口增长超过了食品出口增长,食品的净进口额逐年增加,趋势十分明显(见图1)。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仅以2012年1-2月为例,中国食品的进口增长了39%,2月份来自澳洲的食品进口增长了77.9%。2013年1-

10月,国内食品行业累计进口额同比增长15.8%,其中乳品仍然是食品行业的主要进口商品,占食品进口的56.26%。在国内食品行业中,有机食品消费每年增长3~5成,常年缺口30%。可以说,有机食品进口将是未来5-10年国际贸易中最兴旺的行业。

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对食品的数量、质量以及健康安全方面的需求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越来越高,国内的食品行业跟不上这种形势的发展,势必需要从澳大利亚等主要的食品出口国进口。以肉产品为例,2011~2012年中国的消费量为7582.2万吨,其中国内产量7440.4万吨,有302.5万吨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部分为牛肉。如果考虑消费结构的改善,对于牛肉等肉类的进口需求将还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上升空间,中国对于小麦、油籽及动植物油的需求量的激增成为另一个主要的因素,推动了2011年世界食品进口的增加。

(三)中国发展生态农业,提供足够的绿色食品还面临很多困难

中国现有耕地总面积18亿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还在以每年300—500万亩的速度减少,并且三分之一的国土正受到风沙威胁,草地退化、沙化、碱化面积每年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现有的耕地也是质量总体偏差,中、低产田约占67%,且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废”污染等问题,造成我国农业食品的自给率正在降低,绿色食品的供应将会长期不足。比如,中国2012年进口转基因大豆6240万吨,进口油脂905万吨。如果按国内单产和出油率计算,全国大约需要增加耕地面积7.4亿亩,才能抵上这些进口,加上国内还存在粮油争地的问题,扩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的可能性很小,扩大有机农产品作物的种植面积更是困难。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扩大澳大利亚优质、绿色食品的进口,将是一个必然的选项。 (四) 澳大利亚食品价格指数低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食品价格比较稳定

在过去的20年中,澳大利亚的食品价格比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低,食品价格稳定比较有利于产品的出口,使得澳大利亚在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中获胜。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稳定的食品价格是食品进口非常重要的基础。以牛奶价格为例,澳大利亚市场相比新西兰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价格更为公平合理。澳大利亚两升装鲜牛奶的进口成本价约为2澳元(合2.58新西兰元),而同样的乳制品大国新西兰的牛奶进口价高达两升4.80新西兰元。

另一个数据也说明了澳大利亚牛奶价格低于美国、新西兰等主要牛奶进口国。2013年10月,美国奶价2.9元/公斤,新西兰奶价3.3元/公斤,澳大利亚2.3元/公斤。中国11月平均奶价4.44元/公斤(根据东北、华北、西北、东北、华中、华南、西南各地奶价计算平均值得),中国部分地区奶价约为澳大利亚奶价的两倍。另据商务部的信息,2013年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中食品价格下降最快的国家。再考虑市场规模和供应渠道等方面因素,综合以上这些信息,我们认为澳大利亚的食品进口成本相对新西兰来说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也毫不逊色。

(五) 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与中国政府方面的合作,降低或者减少农产品进出口方面的壁垒

据澳大利亚农业部透露的消息,中澳两国正在进行一项食品安全合作方面的研究。这项研究侧重于澳中在农产品领域可供全球市场销售的新产能投资潜力。也包括通过商业方式把研究和技术投入到提高农产品产能的应用方面。在农业服务和农产品市场供应链方面寻找机会。

澳大利亚2012年获得了冷冻肉、鲜葡萄和西红柿中国准入或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待遇。澳大利亚还将派出更多的海外雇员促进对亚洲地区农产品的出口,通过多哈回合多边谈判,竭尽所能降低对农产品的补贴,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澳大利亚还是凯恩斯农业出口国集团的主席,将通过该组织来促进wto农产品贸易的改革。假若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能在不久的将来达成,那么食品进口贸易的壁垒将减少,对于国内众多进口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

三、中国扩大进口澳大利亚食品的策略分析

(一) 针对国内出现的奶荒现象,我国应该加紧向澳大利亚进口纯牛奶、鲜牛奶及奶制品

从纯粹进口单类单品种牛奶向多类多品种转变,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中国应该从澳大利亚主要的奶制品产地如昆士兰州直接进口,既可以利用布里斯班等直线距离与中国最近的海港来减

产品的运输成本,也可以有利于接近奶源地。昆士兰州也是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最大的州,有众多的从事农产品贸易服务的公司。我国有实力的企业应该重视开拓海外市场,在布里斯班开设分支机构,以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获得最优秀的服务。

(二) 利用澳洲食品物价比较稳定及高附加值等方面的优势,提高澳大利亚食品在进口食品中的比重

澳大利亚的海产品、肉类产品及牛奶等都具有无污染的品质特点。国内企业应该抓住国内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调整进口结构,进口更多的澳大利亚食品。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和环境、食品安全问题将使得国内对高附加值、健康环保的澳大利亚食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国内企业应该扩大澳大利亚食品进口的种类,除了传统的羊毛、橄榄油、葡萄酒等之外,也可以考虑新鲜蔬菜和水果的进口。伴随2014年澳元贬值的预测,澳大利亚进口食品价格将出现小幅度地回落,相对美国和欧洲竞争力更加明显。

(三) 利用澳大利亚相对欧洲市场的产品品质差异和供应量方面的差异来提升进口产品的品质

我国2013年前三季度主要的进口农产品中,小麦、橄榄油、葡萄酒、羊毛等都是澳大利亚具有优势的农产品。如据澳大利亚农业部的统计,我国是澳大利亚橄榄油的主要出口市场,2012年占26%,仅次于美国。2013年1-8月,仅浙江省的进口量就增长了两倍多。澳大利亚出口我国的都是特级初榨橄榄油,而出口意大利和西班牙市场的是散装橄榄油,因品质好,被用来勾兑低级橄榄油提升其品质。2012年出口欧洲市场还面临33-55%的高进口关税阻碍。澳大利亚橄榄油企业的竞争力还表现90%的新鲜特级初榨橄榄油都是依靠现代化的设备加工,橄榄种子生长于机械化生产的果园。这远远比依靠传统生产方式和欧盟补贴的欧洲橄榄油企业更具竞争力。

国际市场上,橄榄油价格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其一是低品质橄榄油的不正当竞争,导致价格下跌。欧洲市场上尤其产自意大利、西班牙的橄榄油以次充好,对市场造成冲击。据估算,只有25%的欧洲橄榄油达到特级初榨橄榄油的品质。其二是橄榄油作物种植面积减少。2012-2013年,欧洲橄榄油作物种植大幅度减少,导致市场上的橄榄油预期可供应量减少,价格上升。与此同时,澳大利亚2013年的橄榄油作物种植则创新高。国际橄榄油价格自从2008年开始一直大大低于1998-2012年橄榄油的市场价格,但是从2012年开始,价格开始飙升,一直到现在都是这个势头。

我国2013年1-3季度进口橄榄油3万吨,同比下降11%,进口值达1.4亿美元,同比增长16.5% 。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上橄榄油价格的上升以及欧洲市场供应量的下降。我国应该适时调整进口结构,减少从西班牙及意大利的进口,扩大澳大利亚的进口量,以适应国际橄榄油市场的变化。

(四)利用澳大利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加快完成中国与澳大利亚自贸区的谈判,推动双边的自由贸易

加快完成中国与澳大利亚自贸区的谈判,减少对澳洲农业食品进口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借此推动澳方农业食品对出口中国,让更多的市民得到实惠。中澳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产业结构具有互补性,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有利于双方发展双边贸易,实现共赢。

中澳自由贸易区谈判前景被完全看好,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据官方最新的消息,谈判已经进行了19轮,澳大利亚前后两任总理陆克文和艾伯特都非常支持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特别是艾伯特在apec会议上,公开将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作为2014年上半年的目标。(2)中澳双方政府和企业态度都比较积极。新西兰已从中新自由贸易协定获得了巨大的商机和收益,对比新西兰,澳方对华合作的需求更为迫切,优势更大,不仅可以提供出口量两倍于新西兰的农产品,提供大量小麦、畜牧业产品,还能供应矿产品、石油、天然气等。据有关权威机构分析,澳中自贸协定如能达成,长期看可拉动澳洲gdp增长0.7百分点,拉动中国gdp增长0.1百分点。(3)最新的消息,中澳谈判变务实灵活,障碍渐去。新任澳洲贸易部长罗伯在推动自贸协定签订方面强调先签订覆盖率不足100%的自贸协定,再慢慢达到全面的贸易协定,而中国也有可能会作出适当让步,推动谈判进程。中澳自贸区将很有可能在2014年下半年谈判达成,将对中国进口澳大利亚食品带来非常良好的机遇。比照中新自贸协定96.7%以上的中国自新进口的商品已经实现了零关税。届时,大批澳大利

亚优质的农业食品可以进入中国市场,进口成本将大大降低。

(五)我国企业应该看到澳大利亚食品贸易的机会,进一步扩大投资澳大利亚的农业食品产业领域

当前,澳大利亚农业正针对亚洲市场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海外投资也正在涌入澳洲农业领域,全球基金对澳洲农业的投资已引起普遍关注。2006-2012年间,仅有2%的中国对澳直接投资流入农业领域,大部分的投资还是集中在传统的矿石领域。截止2012年底,中国是澳洲的第9大农业投资国,远落后于美国、英国和日本。外国企业持有11.3%的澳洲农业土地,但中国公司所持份额不足1%。而2013年中国对澳洲的总投资中,对澳洲农场的直接投资还不到总额的3%,其中包括中粮集团以1.46亿元收购了糖业公司tully sugar,以及山东如意集团投资棉花农场cubbie station。

国内企业应看到国内对高质量食品需求的增长,应看到中澳自贸协定签订后食品进口贸易扩大的机遇,加快对澳大利亚农业食品领域的投资,通过对澳大利亚农业食品领域的投资来降低不断提升的成本,提升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应该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通过收购澳大利亚农业企业等多种方式进行海外投资,推进双边或多边的投资合作,扩大农业综合经营领域的投资,包括奶制产品、海鲜、水果、谷物、大麦、大米、红酒和牛肉等方面的投资;在投资过程中,应该注意低调处理并联合发展;在环保和企业外部形象方面,应注意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初期投资合作的重点,还应包括在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开展大型农业水土资源开发项目、推广并实施专有技术与农产品加工项目、扩大水产养殖业(包括热带岩龙虾养殖)项目,以及建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等。

参考文献:

[1]肖平辉,澳大利亚食品安全管理历史演进[j]太平洋学报,2007年第4期.

[2]曲东杰,马军,德天独厚的澳大利亚食品工业-访澳大利亚使馆公使林美年女士,中国食品工业,199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