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源地贷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源地贷款范文1
欠发达地区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步履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宣传不到位。公民对助学贷款有关政策和业务操作知之甚少,金融机构各级人员往往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问题,认为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是亏本买卖,利润小,风险大,对个人业绩考核不利,因而缺乏积极性。二是抵押担保难。欠发达地区每年考上大学的新生中,来自农村的经济十分困难的学生多,缺乏抵押物和找不到有经济实力担保人的贫困生申请助学贷款的多。三是贷款利率未予优惠。金融机构把生源地助学贷款视为一般商业性信贷业务管理,贷款利息不但没有优惠,反而上浮50%。
新学年即将开始,建议国家和各地金融机构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推进生源地贷款业务健康发展。
国家应出台地方财政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贴息政策。有关文件规定,对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财政不给予贴息。但生源地助学贷款与高校助学贷款具有相同的社会效益,甚至更重要,因此对生源地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业务给予财政贴息刻不容缓。
规范资金管理,实行封闭运行。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风险性大、政策性强,应指定一家金融机构办理,资金应实行封闭运行。一方面使金融机构和经办人员从“恐贷症”中真正解脱出来;另一方面规避管理风险,促进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健康发展。
规范业务管理,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制度。一是建立贷款学生家长为户名的个人信用档案,进而建立全国范围内联网的个人信用资信登记系统,进行跟踪服务与监控,改善助学贷款业务的信用环境。二是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制度。金融机构应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单设台账、单设科目、单独统计、单独核算和考核。
加强政银协作,进一步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一是地方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助学贷款的贴息,并对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利息收入营业税实行减征或免征。二是金融机构要提高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认识,正确处理长远与当前、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防范风险与全面协调发展的关系,把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办权下放给基层机构,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展,帮助贫困学生解决求学难的资金不足问题,支持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摘自2005年7月6日《心桥》)
相关链接
助学贷款
生源地贷款范文2
(一)收益低、期限长、管理难度大,信用社投放积极性不足。生源地助学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执行,不上浮,与农户贷款上浮70%-90%相比,农村信用社收益较低。每个学生贷款一般不得超过每年6000元,期限一般不超过8年,贷款人数多、数额小且回收周期长,形不成规模经营效益,贷款管理难度较大,管理成本较高。
(二)补助不能按时到位,财政扶持保障不足。《__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农村信用社发放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免征营业税,学生在校期间按学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或主管部门100%贴息。至20__年8月末,财政部门共欠沧州市农村信用联合社四个季度生源地助学贷款利息23.9万元,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投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
(三)贷款条款限制多,救助覆盖不足。《__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实施办法》对助学贷款发放范围有明确规定,生源地助学贷款只对省内的69所高校录取生办理,对于考入省外高校的学生不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降低了贫困生受益覆盖面。农村信用社在生源地助学贷款实际操作中,贷款一般采取担保方式,借款人多为学生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并要求是信誉良好的信用户,而农村信用户多为相对富裕的家庭。特别贫困家庭,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往往不是信用户或信用等级较低,家人或亲友无能力提供担保,取得助学贷款比较困难。
(四)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信用观念淡薄,借款人还款能力不足。目前毕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收入不稳定,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家庭收入水平一般很低,还款能力不足。同时,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尚不健全,各类逃废债务现象屡有发生,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助学贷款是国家救助,不愿主动还款,违约风险有上升趋势。20__年8月末,生源地助学贷款不良余额为7万元,同比增长75%。
建议
(一)作为助学贷款救助体系的重要主体,财政部门应该确保补贴及时到位,适当提高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贴补利息,增加助学贷款的盈利水平,以更加优惠的扶助政策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投放积极性、主动性。
(二)放宽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覆盖面,将省外高校纳入资助范围,使更多的贫困家庭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生源地贷款范文3
关键词:生源地 助学贷款 优势 局限性 对策
就学地助学贷款(以下简称国家助学贷款)就是高校学生在就学地( 学校所在地)申请国家贷款资助的助学贷款模式。然而, 自1999 年正式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以来,第一批受资助的学生于2003年开始毕业,还款期随之到来,再加之高校扩招后第一批学生就业大潮的来临,使得一些学生无法顺利就业,直接导致享受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学生拖欠还款问题的出现,国家助学贷款遭遇银行停贷难题,许多高校无法获得新的国家助学贷款,贫困生资助工作重新面临巨大压力[1]。
在此种背景之下,国务院办公厅于2004 年6月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该文件第一次明确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定义即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 市、区) 办理的助学贷款[2]。截至2012年2月16日, 全国25个省区市、1695个县区、2564所高校,全部实现了生源地助学贷款,全国累计获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179.62万人,获贷金额149.84亿元。
1.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优势
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试点工作, 是我国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步骤,它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推行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探索出的比较符合金融属性、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助学贷款品种[3],生源地助学贷款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学生以家庭而不是以个体为申请对象, 有助于将贷款纳为家庭共同债务进行管理, 增强家庭成员共同承担还款义务的法律意识。
第二,避免了家庭与学校之间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不必要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发生。学生与其家庭成员共同协商, 慎重决定是否选择贷款以及贷款额度;银行也比较容易地获得该生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 使国家助学贷款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第三,学生在生源地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有利于缓解学生独自承担债务的压力,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特困生成为高校中的弱势群体,不仅经济上困难,心理上也比普通同学更为脆弱, 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第四,学生在生源地申请贷款有利于降低逾期率, 提高银行的工作积极性。学生进入还贷期后, 一开始仅仅是每个月归还数额不高的贷款利息, 即使学生忘记, 家庭也完全有能力代为归还, 直接缓解银行逾期率的统计数据。发生逾期情况的多数是因为学校无法及时联系到学生所造成的。如果贷款以家庭为单位, 银行就会很容易解决这样的问题, 有效降低逾期率, 从而提高银行工作积极性。另外,学生在生源地助学贷款有利于高校集中精力搞好教育工作, 而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催促毕业生还贷,可以使学校摆脱目前对毕业的贷款学生“欲管不能”的尴尬境地。
第六,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贷款人身份容易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持录取通知书和相关材料就可以到当地金融机构申请助学贷款,对于借款人身份认定,当地银行可以深入到借款学生家庭调查,在贷前能极其方便地对贷款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信用状况等情况进行了解,保证了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大大减少了贷款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非贫困学生侵占助学资源现象,能够准确地将助学贷款发放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大大降低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资助对象错位现象[4]。
第七,生源地助学贷款在家乡办理,到期后更容易催收。作为共同借款人的学生家长,后追讨容易,还款率高。学生为了维护父母及自己在家乡的形象,往往不会背信弃义,不会恶意拖欠贷款连累父母。
2.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局限性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优势很多,是有效解决生源地贫困生上学难的重要举措,对贫困学生来说是个福音,但是我们对在校学生调研中却发现很多的学生不了解生源地助学贷款。从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实际运行情况看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这说明生源地助学贷款也存在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很多在校大学生不了解生源地助学贷款。在校大学生中,很多同学都不主动地去搜集有关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相关知识,只是被动地听从有关老师的指示,学校也只是按部就班地通知而已,并没有深入地贯彻落实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知识的普及,同时学生们了解生源地助学贷款相关知识的渠道较少。
第二,生源地助学贷款手续较为麻烦[5]。这是因为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办理程序涉及到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学生所在高校、学生家庭所在地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县级教育部门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资助金融机构。学生认为办理的程序繁琐,办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对工作的熟悉程度也有待提高。甚至有些学生为此就放弃了贷款,这,也就失去了生源地助学贷款原有的意义所在。
生源地贷款范文4
【关键词】广西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风险防控机制 研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06-03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财政、金融手段,创新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状,结合调查问卷,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风险及其成因进行探讨,提出构建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防控机制,防止出现大规模违约情况,确保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良性健康发展。
一、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状
广西从2009年全面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来,每年贷款量呈几何数增长,贷款合同数从2009年的39500份、贷款合同金额为23075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240881份、贷款合同金额为143178万元。目前,全区14个地级市110个县(市区)均提供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场地和人员,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实现了全区100%覆盖。2008~2012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累计受理借款学生57.56万人次,贷款总金额34.10亿元。其中2012年发放贷款学生达24.09万人次,发放贷款金额14.32亿元,贷款人数及金额已跃居全国第一位。
随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不断推进,应自还本付息的人数逐年增加,贷款如期回收的风险日益凸显,贷后管理压力进一步加大,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贷后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已经摆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突出位置。因此,务必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后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贷后管理机制,确保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
二、问卷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后违约风险情况,我们编制了调查问卷300份,对广西县市区、高等学校、贷款学生及家长违约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对产生违约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对县(区)的调查。截至2012年5月,经抽样调查县(区)办理的信用助学贷款的贷款学生有19916人,其中违约人数0人,违约总额为0万元。
(二)对高校的调查。截至2012年5
月,从抽样调查高校统计的数据看,信用助学贷款的贷款学生有32723人,其中有违约1人,违约总额为0.012万元。违约的主要原因:一是在经济上,学生无力偿还。二是学生缺乏诚信意识。三是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社会信用评价机制和信用约束机制不健全,就目前的助学贷款而言,没有相关的法律加以规范,因而恶意不还贷也不会给大学生的前途产生严重的后果。这就迫切地需要对我国进行诚信立法,确定信用管理的基本框架。四是家庭和学校诚信教育的弱化。大学生诚信缺乏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教育的不足。不少家长在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上不能起到榜样作用,忽视为人之本的诚信教育。
(三)对学生及家长的调查。学生违约的人数及原因如下。
1.学生本人或家长是否按时还贷或者考虑按时还贷:(1)已按时还贷17人,占抽样调查人数的10.63%。(2)已提前还贷为0人,占抽样调查人数的比率为0。(3)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想按时还贷但无能力偿还有24人,占抽样调查人数的15%。(4)不想按时还贷为0人,占抽样调查人数的比率为0。(5)尚未到还贷期为122人,占抽样调查人数的76.25%。
归纳分析:无人不想还款;无人提前还贷;已按时还贷占抽样调查人数的10.63%;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想按时还贷但无能力偿还,占抽样调查人数的15%;尚未到还贷期占抽样调查人数的74.37%。值得注意的是,无人故意不还款,也即诚信态度好。最大问题在于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想按时还贷但无能力偿还,占抽样调查人数的15%。
2.调查学生本人(家长)不按时还贷或不能按时还贷的原因,归纳起来,占前三位的原因是:(1)毕业后,无工作或收入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按时还贷;(2)忘记还贷时间;(3)不诚信。最大问题在于经济困难。
三、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
通过对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展现状分析,结合调查问卷情况,本文认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主要有以下几类风险:
(一)政策风险。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资助政策性贷款,尽管国家给予了相应的政策鼓励,但一些具体的政策还不完备,尤其是贷后的贷款补偿政策,贷款坏账的情况说明,以及销账如何操作的政策还没有出台,其政策风险隐患依然存在。第一,贷款违约的损失由风险补偿金补偿,风险补偿金若超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损失,超出部分由经办银行奖励给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若低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损失,不足部分由经办银行和县级财政部门各分担50%。目前,风险补偿金如何补偿和返还的政策还没有出台。第二,少数借款人或者共同借款人存在不良信用记录,以及共同借款人年龄超过60岁或者没有共同借款人(借款人为孤儿)等情况依然可以办理贷款,这不符合银行信贷管理有关规定。第三,贷款人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界定政策比较模糊,无法准确地调查了解家庭成员的具体收入,这对贷前的贷款人资格审核产生了政策风险。
(二)硬件条件风险。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机构建设、人员配备、设备和场地的落实是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硬件条件,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第一,机构不健全,存在“虚拟”的独立法人资格。由于地方财力有限,编制紧张,许多县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迟迟不能建立,即使成立了,也尚未取得独立法人资格,无法开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专用账户,成为制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瓶颈。第二,业务人员严重不足。目前,各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经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有1~3个正式人员,有的县区甚至只有一个人的正式编制,县级资助管理部门人员如此短缺,不仅要办理贷款业务,还要管理一个县市区的其他各类学生资助管理业务,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尤其是在每年申请贷款的高峰期,办理业务量大,工作对象多,工作人员明显不足,更无人力来做贷款回收、贷后管理和风险防控方面的业务。第三,设备和场地缺乏。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尤其在办理高峰期,更需要宽敞的方便的办公场地,如休息等待室、资料审核室、合同打印和签订合同室、档案存放室等场地以及相应的办公室设备,部分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办公场所和设备。
(三)软件环境风险。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由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及其非金融专业的工作人员具体操办的金融业务。在业务办理的经费、待遇、专业知识等软件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第一,经费不足。许多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工作经费紧张,必要的业务开支和出差经费困难,业务培训也没有经费,工作人员加班没有补助,下乡走访家庭和催收贷款没有交通工具。第二,业务人员被“边缘化”,待遇低。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身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底层或边缘位置,工资待遇低。第三,金融专业知识缺乏。业务办理人员缺少专业的金融知识、信贷政策、贷款流程和资金管理、贷款回收、贷后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知识。
(四)信用风险。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作为信用助学贷款,无实物或有价证券抵押,还款主要靠贷款人的意愿和诚信去实现,就必然存在贷款学生或共同借款人因各种主观或者原因不按期还贷,甚至恶意逃避还贷义务的情况,造成违约风险。第一,贷款人主观原因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理解不正确,或者对还款方式、途径、具体金额、还款时间不了解不能按时还款而违约。第二,对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不够,贷后的信息管理不够完善。有一部分贷款学生的诚信意识缺失,认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资助政策,还不还对自己的影响不大,最后还是由政府“买单”。第三,贷款学生毕业后更换了电话号码却不及时通知资助中心,更有部分学生在档案里留下的固定电话号码为虚假号码。由于贷款学生毕业后流动性大,对还款人又难以追踪,增加了催还款的难度,造成违约风险。
(五)法律制度风险。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对象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面临失学的危险,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且贷款金额小,贷款学生比较分散,贷款的违约成本低,对于其违约行为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也没有催学生和家长还款的强制执法权。第一,在我国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没有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对于失信违约的行为,不能运用就业、舆论、金融等法律法规手段加以制约。第二,缺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行政立法。目前,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发展,尤其是在贷后管理和风险防控方面更需要用法律法规加以制约。
四、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防控机制的构建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合作的政策性教育惠民贷款,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有效沟通与协调,无论是从贷前的政策宣传、资格审核、贷款的发放,还是政府贴息、贷后管理,都需要齐抓共管,缺一不可,这对贷后违约风险防控极其重要。目前,广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贷后管理,创造性地提出了有效防控违约风险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如“桂林模式”、“玉林模式”、“北海模式”等,积极推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县、乡镇、村或者县、乡镇、村、中小学校三级或者四级或者多级联动风险防控管理机制试点工作,也逐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而言,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防控机制的构建如下。
(一)建立多级联动组织机构,明确防范责任主体。多级联动风险防控管理机制试点县区,成立了以县区人民政府分管教育工作领导任组长,财政、教育、民政、司法等有关部门和职业学校、普通高中、中心学校负责人认为成员的县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防控领导小组。各乡镇人民政府、职业学校、普通高中也成立以镇长或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专职办公室,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并将村(居)委会(社区)、中心校、各高中(含职校)、县区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财政等部门以乡镇政府纳入借款人合同约定的责任主体。
(二)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一是考评问责机制。县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信用”乡镇、村委会(社区)评选活动。把控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纳入乡镇和村委会(社区)目标管理,实行工作问责制,进行量化打分,结果作为全年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建立综合奖惩机制。对风险防控比较好的乡镇和村(居)委会(社区)进行奖励,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金,并给予增加贷款额度的奖励。对风险防控不好的乡镇和村(居)委会(社区),将控制贷款规模,直至停止发放贷款。三是实行还贷跟踪机制。对贷款归集过程进行跟踪追查,每年对违约率进行排名。四是建立违约通报机制。在有关媒体、校园网、资助网和校友网上公布违约学生相关信息,在家庭所在地及生源学校公布违约学生信息,并向用人单位通报情况。五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县区级财政部门要保证催收学生贷款本息的业务经费。六是建立监管服务机制。县区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学生就读的高校、家长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家境、毕业去向、就业与收入、还款意愿与能力,帮助风险防范。
(三)建立信息联络机制。一是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要与高校建立动态联络机制。在校期间是学生成长和信用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助学贷款风险防范的关键阶段,高校与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应建立定期、顺畅、动态的联络机制,确保准确的信息交换,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和管理的优势,不仅要使学生形成按时还款的诚信意识,还要让学生熟悉还款类型、流程以及对支付宝的管理和使用。二是高校与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要加强联系和交流。高校与县资助办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座谈会交流工作心得,查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共同组织贷款学生讲座、讨论会、答疑、诚信教育等活动,探讨如何防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的有效措施。
(四)建立联动的贷款风险监控机制。一是各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贷后监控和管理,定期检查并排查风险。二是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要主动联系贷款学生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和贷款学生原就读高中,跟踪学生家庭情况,同时,保持与贷款学生就读的高校、贷款学生本人和就业单位的联系,督促学生按期归还贷款和付息。三定期(至少每学期一次)与借款学生、学生家庭的联系和沟通,了解借款人就读、就业及经济收入情况,形成联系记录并录入生源地贷款管理系统。
(五)加强政策宣传教育,强化守信意识。加强诚信感恩教育,强化守信意识是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重要内容。一是在高校多开展“诚实守信,按期还贷”为主题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和征信及金融知识宣传活动,使广大学生真正地接受一次深刻的金融诚信教育,加深大学生对征信系统及金融知识的了解,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二是每年在大学新生入校后一个月内和学生毕业前两个月内定期开展学生诚信感恩教育,通过讲座、征文和演讲比赛等方式对借款学生进行重点教育。三是在普通高中组织开展“诚信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及组织贷款学生签订诚信承诺书,观看诚信感恩题材的宣传片等。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 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关于我区2012年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报告[R].2013-01-06
[2]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县级合作协议[Z].
生源地贷款范文5
1、名称
2、申请原因
3、申请款额
4、借款后保证履行的义务
5、落款
范文: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
我是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03级的贫困学生,来自九江市的一个偏僻农村。现家有6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妹妹和我。爷爷、奶奶年老在家,妹妹在县城读高中,爸爸妈妈在家务农,且妈妈体弱多病,全家的开支主要靠农作物。由于家乡田少人多,加上去年又遇洪水,农作物欠收,全家人均收入不足400元。我进大学时的学费大部分是靠亲戚朋友借来的,今年要把学费交齐就更加困难了。为了不因经济困难而影响自己的学业,能及时、足额地把所欠学费交清,于是,我特向贵社提出助学贷款。我借款的额度是6000元,计划毕业后4年内还清本息。我父母也同意我贷款,并同意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贷款后,我保证履行还贷义务,按时归还贷款本息。同时,继续努力学习,争取以优良的成绩来回报省农村信用社对我的关心和扶持。望省农村信用社批准为盼。
生源地贷款范文6
本刊讯(记者 李旭林)今年,我省高校助学贷款将全面转向生源地助学贷款,全省生源地信用贷款总额力争突破3亿元,惠及6万余名贫困学子。这是记者在5月18日召开的2012年全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的信息。
“当前,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都已经将原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转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全力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当前学生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在会上表示,截止到5月10日,全省今年已有108个县(市、区)申请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除由市州统一办理的市辖区外,只有10多个县(市、区)没有申报。王柯敏指出,没有申报的县(市、区)如果不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必须向省教育厅作出两个书面承诺:一是承诺确保本县(市、区)无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承诺确保本县(市、区)无一名学生因办不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而投诉。对既不能作出承诺又不愿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县(市、区),将给予全省通报并采取相应的制约措施。
2007年秋季学期至2011年秋季学期,我省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各级财政投入达到83.4亿元,每年约有16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资助。在惠及民生的同时,学生资助工作因线长、面广、涉及资金多,而使监管难度不断加大,保证资助工作公开、公平和公正开展,首要前提是确保资助资金的安全。“要通过严格的制度建设,杜绝一切违规行为的发生,提高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益,把学生资助工作切实做成广大师生共认的‘阳光工程’、人民群众满意的‘德政工程’。”王柯敏在会上着重指出。
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副行长陈永光在会上指出,银行高校及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系统已经与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实现了对接,这就意味着借款学生只要是恶意逃避贷款,其违约信息将会被记入人行"黑名单",对学生今后的留学、创业、购车、购房、信用卡等贷款申请产生重要负面影响。省教育厅决定从今年起在全省高校开展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先在部分院校试点,然后全面推开,同时要求各县(市、区)生源地资助管理中心应成为宣传的中心,加强对国家助学贷款操作流程的宣传,对借款学生在金融知识和常见助学贷款问题上进行有效指导。
又讯:
今年中职免学费将覆盖所有农村户口学生
“当前已成为我国自建国以来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最完善、财政投入力度最大、资助覆盖面最广的历史时期,学生资助工作所面临的良好政策环境前所未有。”在当日的会议上,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还高兴地透露,今年会将中职免学费政策扩大到全体农村户口学生。关于中职学生资助政策调整的具体文件,预计在今年秋季开学以前将正式出台。中职免学费对象扩大到全体农村学生以后,我省中职免学费学生比例将达到一二年级在校学生的90%以上。
省教育厅表示,今年秋季中职免学费政策全面实施以后,对在校生人数的核定将更加严格,各市州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管,坚决杜绝虚报学生人数、骗取国家资金等违规违法现象。若发现有中职学校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出现违规违法行为,除通报处理相关学校外,还要处理同级有关部门负责人。据了解,2011年我省共发放中职免学费资金和国家助学金10.34亿元,资助学生95.55万人次。
(李旭林)
2012’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圆满落幕
1600余名学生“技工”现场竞技62个竞赛项目
本刊讯(记者 李旭林)5月14日至16日,2012’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在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大众传媒技术学院、长沙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20个赛点同时火热展开。三天赛期期间,来自全省各地1600余名参赛学生分别竞技62个项目,于紧张的比赛中现场接受实战检验,在同台竞技中彰显技能高低。
自2008年我省建立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以来,此项赛事已连续举办五届。今年的竞赛项目设置不仅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项目,更充分考虑了湖南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项目竞赛内容不仅技术含量高,而且紧跟产业发展方向,能有效引领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教学改革。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张大伟表示,相比前四届,本届大赛呈现出“三最”特点,即赛项设置最多,中职组设12个专业类、41个竞赛项目,高职组设13个专业类、21个竞赛项目,竞赛的专业和项目涵盖了湖南职业院校的主要专业大类和绝大部分专业;参赛选手最多;赛点单位最多,其中首次承办比赛的学校有7所。竞赛优胜者,将代表湖南省参加6月在天津等地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为提高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吸引力,早在2009年,省教育厅就专门建立了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获奖选手的奖励政策,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获得一等奖者,可免试推荐进入本科院校相应专业就读,目前,我省已有30多名这样的佼佼者入读本科院校;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者,可免试推荐进入高等职业学院相应专业就读;全省高考录取时,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获一、二、三等奖者和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获一等奖者,可增加20分投档;获全省技能竞赛二、三等奖者,分别可增加15、10分投档。
省教育厅表示,湖南已全面建立了以技能竞赛制度和技能抽查制度为核心的职业院校质量监管体系,每年上半年重点举办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下半年重点组织开展职业院校技能抽查。技能抽查过程中高职学院以省抽查为主,中等职业学校以市州抽查为主,由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共同制订抽查标准,通过现场操作测试方式,重点抽查所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抽查成绩作为衡量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依据。
700多位中小学生导演机器人大战
2012年省中小学机器人竞赛在株洲举行
本刊讯(记者 李旭林)随着现场裁判一声令下,四个机器人在特制的绿茵场上飞速疾驰,围绕发光的足球,各自展示着抢断、急攻等各项绝技……比赛的紧张程度,绝不亚于真人比赛。5月19日至20日,2012年湖南省中小学机器人竞赛在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学校举行,来自全省12个市州、314支参赛队的700多位中小学生为我们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机器人大战。
连续四年担任省中小学机器人竞赛足球类裁判、隆回一中老师范明介绍说,这几年来,参赛学生的水平越来越高,自信心越来越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机器人大战中,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与应变处理能力一届比一届提升。
2012年湖南省中小学机器人竞赛由省教育厅和省科协举办,株洲市教育局和株洲市科协承办。本次竞赛以“探索创新、快乐成长”为主题,分为A、B两类竞赛项目,分别对应于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和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的竞赛项目,共有机器人篮球、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教育机器人即兴擂台赛等10项。所有项目都按高中、初中、小学进行分组比赛,项目类冠军将被选拔组成湖南代表团,参加今年的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和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快乐生活,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