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心理辅导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疫情心理辅导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疫情心理辅导总结

疫情心理辅导总结范文1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全部工作力度不减。建立防疫指挥部1个,工作专班9个,心理疏导队2个,消杀队9个,摸排管控队9个。

2、建立健康检测点9个,对外来车辆、人员进行测温、验码、消杀、登记。

3、全镇共摸排在外人员3051人,对每个人都进行一对一包联,对其宣传政策,劝导其近期非必要不要流动。

4、全镇截止12月17日共有返回人员1327人。近期居家隔离19人,所有人员均已做核酸检测。对所有居家隔离的家庭张贴居家隔离留观点和居家隔离明白卡。

疫情心理辅导总结范文2

根据前期检查成果,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

校认真检视存在的问题,逐一落实改进,扎扎实实地做好了开学的

各项准备工作,促使线上教学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现将相关情况

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监督责任,主抓落实

在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工作方案的基础上,更明确各领导分

工及职责,强化责任监督机制,各项工作分工到人,力争一事一清,

一日一清;加强领导值班制度,力求线上教学期间,领导班子成员全

员到岗;制定值班领导日报制度,完善值班日志、工作台账等制度,

坚持把疫情期间校园防疫工作抓严做实。线上教学工作分配落实到

各年级部,要求年级部主要领导及各年级部长分工负责,分片包班,

年级领导及部长要下沉到班级,观察、监督各班线上教学的落实情

况,并及时反馈;建立完善教学考核制度,在原工作量的基础上制定

相应的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对线上教学进行检查督促,以保证学生

全员在线,学有所获,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

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制度及健康日报制度,进一步完善线上教

学方案,制定线上教学实施细则,制定线上教学考核方案和考评细

则,以制度保证线上教学的良好秩序;加强对学生情况的摸排,特别

是对于假期到过武汉的同学,要认真排查,掌握情况,落实到人;对

于学生健康状况要建档立卡,建立日报台账,确保掌握具体情况。

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期间教师健康状况的摸排,做到不瞒报、不漏

报,完善教师返校健康登记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完善校园防控细则,

确保线上教学期间到校工作教师的安全。

三、严格教学常规管理,主抓质量

1.加强集体备课,强化常规管理。我校积极实施落实线上教学,

自3月2日起,动员所有考试学科老师错时有序到校集体备课,不

仅钻研教材、进度和线上教学的技术问题,还把重点放在线上教学

管理上,强化三案一查制度,制定优生和学困生辅导办法。实行组

长负责制,要求各年级部部长深入备课室,对各备课组集体备课进

行监督检查,强调过程,更注重落实结果。

2.加强过程监督,强化教学管理。线上教学的监管是第一要务,

要求各教师认真制定细则,并把线上教学效果的监督列入集体备课

的主要内容;班主任必须深入到各班群组,进行实时管理,对听课时

长、作业完成等情况及时总结反馈,通知到学生个人;强化线上检测,

制定相应的细则,要求各科任课教师务必保障全体参与,保证检测

质量,并要求教师做到过程实时监督,结果及时反馈。强化家校共

育机制,动员家长对学生进行监管,发挥家庭教育的主体优势,力

保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

3,加强心理辅导,强化成长管理。线上教学不同于实地班级教

学,当前疫情环境下,要强化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要求政教处围绕

“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独居带来的一系列行为心理

问题等,及时向班主任推送资料,班主任按规定每周至少召开一次

视频会议,在严格作息和量化管理的同时,从心理上、生活上给学

生以关怀,并动员学生家长给学生更多的关注,在完善线上教学的

同时,对学生的教育做到多措并举。

四、抓好教学保障工作,保证安全。

1.完善各项日报台账。建立到校人员记录日志及返校人员健康

日报台账,坚持登记上报,确保无遗漏。严格控制进出学校人员,

实行特殊时期特殊管理,把校园防疫工作放在首位来抓,牢固树立

安全压倒一切的意识,安全工作重于泰山,不松懈,不疏忽,确保

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2.完善相应配套设施。设立进校检测岗和校园监督岗,设立隔

离监察室,配备体温检测设备和消杀设备,做到对进出校园及校内

工作人员的检测和监管全覆盖;设专人对线上教学设备进行维护和维

修,对于电脑、网络等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监测,为线上教学工作提

供保障。

3.做好防疫物资的及时补充。认真落实学校防疫物资的采办及

使用工作,建立物资采办发放相关台账,确保相关物资采办的及时、

足量,严格物资发放、落实;对防疫物资的使用落实到人,责任到人,

逐级负责,确保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落地落实。重点场所消杀及时。

疫情心理辅导总结范文3

一、强化学校常规管理

一是开展学校常规管理调研、检查。通过有计划的调研检查,认真梳理、总结基础教育管理的经验和问题,促进了各学校和各学科教师的交流和学习借鉴,促进了学校的管理和各学科教学工作。二是依据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线上教学进度与效果,认真开展线上教学效果诊断评估,精准分析学情。充分尊重学生学业基础,精心做好复学后课程教学安排,根据实际制定教学计划,做到“一校一案、一科(专业)一案、一班一案”。摸清留守儿童、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学习困难的学生、线上学习条件困难的学生以及不能按时返校学生的情况,做到“一生一案”指导辅导。并制定了详细的教育教学衔接计划。

二、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一是强化德育常规管理。坚持开展评优树先优表彰活动,对全县中小学2019年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开展了重大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各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教育活动。二是加强德育载体建设。认真组织各中小学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评价为导向指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的养成。

三、严格规范办学行为

组织全县教职工学习落实《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和《县教育局加强中小学控辍保学工作方案》,认真排查疑似失学人员,建立工作台账。一是建立完善了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各中小学校都成立了“控辍保学”领导小组,把控辍目标分解量化到每一位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制定完善教师家访工作制度,争取家长的支持、理解和认可,建立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形成控辍保学工作合力。二是加强了残疾儿童教育扶助力度。制定了针对性教育方案,定期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开展个别化教育,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授、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对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等指导,努力让残疾儿童少年享受公平教育,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自查自纠和规范办学行为专项检查工作。

疫情心理辅导总结范文4

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的重大举措。XXX小学严格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对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的有关要求,坚持五育并举,校内校外协同、学校家庭协同,切实把这五项关乎千家万户和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全面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推进“五项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要加强统筹谋划,细化“五项管理”具体举措,在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底线要求的基础上,把本市行之有效的增效减负措施落实好。

二要整体协同推进,开展“五项管理”的政策学习宣讲,提高对“五项管理”工作的重视,协同推进工作,凝聚“五项管理”工作合力,深化市、区、校、社、家携手联动。

三要强化组织领导,全力做好迎接国家、省、市督查准备工作。区、县(市)教育督导部门要将“五项管理”放在督导工作首位,并将推进“五项管理”作为今年教育督导重点任务,组织责任督学对中小学校进行全覆盖督导,月月到校巡查,提出问题与整改建议,注重总结经验典型,加强信息宣传。四要落实主体责任,确保“五项管理”取得实效。各区、县(市)要强化区、县(市)主体责任落实,科学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加强巡视整改和问责追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立行立改,对于整改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严肃追究责任。中小学校“五项管理”工作要在认识上做到“三个明确”,明确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的角度加强对“五项管理”的认识;明确工作推进的系统性,注重“五项管理”内容的互相关联,工作设计的系统思考,推进措施的分类施策;明确推进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底线要求,作业管理要控制总量、提高质量,手机管理要明确手机在校内和教学期间的使用规范,睡眠管理注重倡导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读物管理要守好源头关,体质管理要提升体育锻炼效果;要在举措上形成“三类合力”,形成学校内部工作专班、一线教师和教辅人员的合力,形成家庭教育的合力,形成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科室各司其职的合力。学校注重学生管理与“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理念相结合,在确保各学科课程开足开齐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学校通过减轻课业负担、加强体育锻炼、教育学生远离手机、保证充足睡眠等一系列举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高度重视。

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大事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要统一思想,准确理解“五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落实“五项”管理工作,优化工作方案,创新工作方法,确保“五项管理”工作落实落地见实效。

二是抓住关键。

我们要用系统思维凝聚合力,解决当前“五项管理”突出问题,学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学生家长的配合,明确有关部门、学校、家庭等各自责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三是加大宣传。通过“万师访万家”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让学生、家长和教师人人知晓有关规定,精准施策,家校联动,凝聚家校共管合力,实现家校共育。四要严格督查。全市教体系统要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思路,充分利用智慧化信息化手段,建立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平台,提高工作精细化水平;要将“五项管理”纳入对各县区各学校教育体育重点工作督导考核内容,对“五项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程序严格追责问责。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中主要强调了几点:一、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二、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

为加强学校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最大程度避免手机给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我校举办“严禁学生把带手机带入校园”活动。为帮助学生了解手机危害,拒绝手机诱惑,切实加强手机管理,我校制定了《XX中学学生手机管理规定》,只能让有需要的留守生经过学校批准有限带入校园,并交给学校统一保管,严禁学生带入课堂和寝室。若违反管理规定,第一次收缴,学期结束后方可由家长领回,并警告处分;第二次收缴由家长在该学年结束后方可领回,并记过处分;第三次收缴在中考毕业后方可由家长领回,并记大过处分。大课间,校领导多次强调不能带手机进校园,如果确实需要联系家长,办公室设有座机,可到办公室打电话。学校购买了多个手持电子扫描仪,下周起,进校门前将会有仪器扫描,严防带手机进校园,同时本学期将会安排老师不定时抽查。学生代表签名,承诺不带手机进校园。每天都会在学生进入校门时,安排值周老师检查学生有无携带手机,确保在源头处杜绝手机进入校园。为方便学生联系家长,学校特意在行政办公室安装了三台座机。手机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

1、频繁用机,损害身心健康。

2、考试作弊,败坏考风学风。

3、朋友,情感纠纷不断。

4、破坏校纪,影响教与学。

5、亲情疏远,教育虚无飘渺。鉴于手机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很大,我校管理规定以严格的约束,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规范手机管理,同时要求全体教师要教育在先,重在防范,并注意收缴方式,事中事后关注违纪学生心理辅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逐渐加强电子检测技术,用宣传教育、技术防范和规章制度三管齐下,从而真正起到净化校园环境,拒绝手机诱惑的效果。同时学校特别关注疫情防控,每天按时测量体温,及时进行消毒。学校积极开展体育节,每周推荐一本好书等活动,加强学生体质锻炼,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量。一切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1学校落实五项管理规定工作总结

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这五项内容直接关系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XX学校为了切实落实各项工作,精准施策,做了详尽的的工作,现总结如下。关于手机管理,根据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为落实教育部要求、加强学校管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XX学校学生手机管理方案包括:

疫情心理辅导总结范文5

当前,新疆地区各大中城市的公共安全,正随着安全环境的变化,从以军事安全为主要内涵的传统安全,向包含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地缘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内的综合安全的转变。[1]目前在新疆地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各有不同程度的显现。

1、自然灾害

新疆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干燥,地质结构特殊,历来是我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新疆地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洪灾、旱灾、风沙灾害等。新疆地区近年来发生的比较大的自然灾害有:1993年在南疆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重大旱灾;1993年在阿勒泰等地发生的雪灾;2003年在喀什地区巴楚发生的“2.26”地震造成268人死亡,4000人受伤,经济损失达13.7亿元;近几年发生而且比较突出的是2008年和田“3.21”里氏7.3级地震,2014年于田“2.12”里氏7.3级地震。

2、事故灾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规模迅速加快,生产流程不断复杂化,加之部分管理者的管理不科学,缺乏危机意识,各种安全事故灾害不断出现。2005年阜康“7.11”特大矿难,死亡人数达83人,这是新疆地区城市历史上最大的矿难。此外,近些年来各种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仅2014年乌鲁木齐市发生立案交通事故598起,死亡199人,伤638人,财产损失35.54万元。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疆地区城市比较多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各种流行性传染病、动物疫情、重大食物中毒等。近年来新疆地区城市地区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有:南疆普遍存在的传染性肺结核疾病,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4年的禽流感疫情,2008年3月新疆地区城市科信学院麻疹疫情,以及日益严重的艾滋病疫情。2008年,乌鲁木齐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87例,比上年同期上升4.02%。就整个全区来说,截至2014年年底,新疆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555例,新增3411例,死亡8102例。

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伴随着新疆地区城市地区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由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社会矛盾加剧,加之境内外“”的渗透,各类社会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给国家和新疆地区城市的稳定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近些年来,受周边环境的影响,与“”有关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也呈上升趋势,其潜在发生的风险愈来愈大,已成为当前新疆各级城市安全最大的威胁之一。

二、乌鲁木齐市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2003年开始,新疆各级政府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法制制度、运行机制以及公共安全教育等都开始走上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从不为人所重视到逐步重视的过程。尤其是在2009年“7.5”事件后,新疆各级城市危机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缺陷得以充分显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乌鲁木齐市委、人民政府在事件后吸取了足够的经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乌鲁木齐市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特别是针对社会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1、乌鲁木齐市政府部门应急办公室(指挥部)的角色定位尴尬

作为一个在政府机构体系中的正式部门,政府应急办公室(指挥部)处在一个特殊的地位,其权限和职责的有限性,在危机到来之时,使其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公共危机发生之时,往往需要政府主要领导来负责,由各部门相关领导参于,成立一个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办公室或指挥部这样的临时性机构,主要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危及决策和领导指挥。在危机事件处置完毕后,该机构的作用也随之消失。这样,办公室(指挥部)所扮演的角色就显得非常尴尬。

2、公共危机意识淡薄,思想认识有待深化

乌鲁木齐市有关部门开展的公共危机宣传教育活动,简单化和泛化现象严重,各部门偏爱发放传统的宣传单来教育群众,但单页内容空洞,形式不够新颖,致使危机教育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公民的危机意识未能很好被培养出来。乌鲁木齐市相关部门虽然也进行了应急管理宣传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的“四进”活动,但活动的效果一般。

3、应对公共危机的预案工作不扎实,缺乏操作性

乌鲁木齐市的预案建设表面上工作都已落实到位,但实际上“纲领性”、应急预案数量较多;预案中本级别本地区的特殊性不足,照搬上级机关制定的预案现象严重;预案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及时修改;应对复合型突发事件的预案数量太少,特别是这类预案制定的过程中,相关部门没有联合,部门之间缺乏合作协调。

4、社会参与度不高,政府和社会良性互动不充分

提高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政府有责任,公民有义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在日常开展的危机教育活动中,乌鲁木齐市市民对危机应对方面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率不高,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应急自救互救能力不强,应急处置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此外,由于乌鲁木齐市长期形成的“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所改观,但其主要依靠政治动员模式来进行社会动员,这种社会动员模式在应对单项危机事件时的能力比较强,而对复合型危机事件的应对就显得比较低效。

三、建立并完善乌鲁木齐市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一案三制”体系

从2005年开始,乌鲁木齐市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为主线,自上而下、统一行动,从应急预案建设入手,建立和逐步完善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的格局。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

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一案三制”的起点和重点。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第一道防线。[2]从2004年《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颁布以来,乌鲁木齐市政府针对多种行业,制定了多项专项应急预案,已形成了一个包括各类突发事件,“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

2、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

整合化是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目前,乌鲁木齐市各级政府设立了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在全市基本形成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架构和工作格局。

3、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在应急信息传递机制方面,按照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要求,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水平,整合各专业信息系统资源,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决策指挥网络。[3]在应急处置机制方面,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应急处置原则。在公众沟通与动员机制方面,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注重效果的原则,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特别是做好第一时间的简要信息,及后续工作。

4、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制

法律手段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目前,乌鲁木齐市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不断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并结合各行业等实际情况出台了《乌鲁木齐市防雷减灾管理条例》、《乌鲁木齐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乌鲁木齐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及办法,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并通过对大量实践的总结,促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完善。

四、完善乌鲁木齐市公共危机治理体系的思考建议

1、建立系统、完善的危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法治是建立城市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没有完备的危机管理法律制度,就不可能有高效能的城市危机管理体制机制。因此,完善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必须改变现有的法律对政府外的社会组织和力量不够重视的现状,要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使其承担起相应的公共危机应对职能,形成应对公共危机的强大凝聚力,保证应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供给,增强人们应对危机的信心和能力,提高危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4]

2、建立一元化的危机管理中枢指挥体系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首要任务是要依法组建一个具有足够权力的指挥中心,能有效动员、指挥、协调、调度地区资源应对危机的一元化中枢指挥体系。要加快建立健全信息通报、预防预警、应急处置、舆论引导等方面的沟通协作机制,加强完善统一指挥、上下一致、部门联动、应急办综合协调的工作格局。指挥体系的构建是否科学和运用成功,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作用的发挥。

3、建立严格高效的危机管理信息支持体系

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危机事件发生前的各个环节和节点进行全天候监视,对危机事件处置前后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收集、信息,保证信息在整个体系内安全、畅通无阻地传递,从而提高城市危机管理体系面对危机事件的响应速度,增强体系的整体性和联动性。还要十分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的社会心理行为的预测、疏导和控制,政府和社会通过科学的心理辅导和正确的舆论引导,及时帮助社会公众梳理各种复杂的信息,预防和克服危机中的恐慌心理,把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

5、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及网络信息系统

加快建立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提高对公共危机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通过监测和评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风险,把可以避免的突发公共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畅通快捷的网络信息系统,包括共享安全信息库,完善网络监控机制,优化信息机制。[5]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信息技术,强化各区域、各部门的共享与合作,使信息的得以迅速的覆盖,认清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与进展,在短时间里快速响应,达到优化决策,降低危害程度的目的。

6、开展有效的社会公共危机文化教育

要开展以社会学、心理学、危机预警与响应、危机应对等主要内容的危机文化教育,强化社会各类成员的危机意识,增强危机安全防范意识,达到有效的控制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强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知识和应急处置的规程,宣传和普及预防、避险、自救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将利于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减少其造成的损失。

五、结语

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当前新疆地区城市特别是乌鲁木齐市这样的首府城市,在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各种城市突发问题时,始终存在着由于经济发展差距、文化差距、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些不稳定因素如果没有被正确的认识、输导、处理,很可能伴随突发公共事件的爆发而掀起更大规模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文章以非传统安全观的视角来分析当前时期乌鲁木齐市面临的公共安全威胁,提出应建立成熟的危机管理核心,即“一案三制”体系。并且对乌鲁木齐市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李玉轩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注释】

[1]傅勇.非传统安全与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020-025.

[2]丁文喜.突发事件应对与公共危机管理[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98-107.

[3]唐钧,陈淑伟.全面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体系[J].探索,2005(4)74-77.

疫情心理辅导总结范文6

1引言4

1.1编制目的4

1.2编制依据4

1.3适用范围4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4

2.1应急指挥机构4

2.2专家咨询委员会5

2.3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6

3救灾防病应急准备6

3.1经费准备6

3.2物资准备7

3.3通信与信息保障7

3.4救灾防病技术保障准备8

3.5社会动员准备8

4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8

4.1灾害预警预报8

4.2灾害信息共享9

4.3灾情信息报告与管理9

5应急处理措施10

5.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10

5.2卫生监督工作11

5.3医疗救治工作11

6灾后救助11

6.1善后处置11

6.2调查与评估12

6.3信息12

7附则12

7.1国际沟通与协作12

7.2奖励与责任12

7.3预案管理与更新13

7.4预案生效时间13

8附件:13

8.1雨雪冰冻灾害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技术方案14

8.2雨雪冰冻灾害公共卫生技术方案18

8.3低温冰冻灾害消毒技术方案20

8.4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情况统计表23

8.5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受灾基本情况统计表24

1引言

持续阴雨低温天气,容易引起道路大面积结冰,从而导致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延误或中断,造成大量旅客被困滞留在公路、火车站、机场等地,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由于滞留地天气寒冷、生活条件简陋、人群密集,非常容易引起疾病、食物中毒发生和传染病流行。为了有效做好低温冷冻天气大范围人群滞留的医疗与卫生防病工作,省卫生厅组织制定本卫生应急预案。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省内卫生部门应对突发重大低温冰冻天气灾害紧急医疗卫生救援体系和运行机制,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低温冰冻天气灾害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理工作,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和《国家低温冰冻天气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全国救灾防病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

1.3适用范围

凡在我省发生的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导致的任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适用于本预案。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2.1应急指挥机构

卫生厅依照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省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卫生防病的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卫生防病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成立全省救灾防病应急指挥部及办公室。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卫生防病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救灾防病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成立地方救灾防病应急指挥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救灾防病应急处理工作。

2.1.1全省救灾防病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

全省救灾防病应急指挥部负责对省内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卫生应急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做出处理救灾防病的重大决策。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低温冰冻天气灾害的性质和卫生应急处理的需要确定,主要包括办公室、规财处、应急办、医政处、疾控处、卫生监督处、基妇处、爱卫办。各有关处室根据各自的职能,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省卫生厅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卫生应急指挥办公室设在应急办,负责全省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卫生防病应急处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2.1.2地市、县区级救灾防病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

地市、县区级救灾防病应急指挥部由地市卫生行政部门组成,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在上级指挥部指导下,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低温冰冻天气灾害的卫生应急处理的协调和指挥,做出处理本行政区域内救灾防病的决策,决定要采取的措施。

2.2专家咨询委员会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建救灾防病专家咨询委员会。

市(地)级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行政区域内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卫生防病应急工作需要,组建救灾防病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

2.3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

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健康教育机构是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卫生防病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

3救灾防病应急准备

3.1经费准备

救灾防病所需经费,应本着政府负责、自力更生为主、多渠道筹集的原则,给予切实保证。

3.1.1省及各受灾地市、县区政府,应安排必要的救灾防病紧急补助经费,由主管部门结合防病预案,统一安排使用。

该项经费使用严格限定于灾区医疗救护、重大疫情扑灭、大面积消毒杀虫灭鼠、食品和饮水安全等防病措施。省级救灾防病经费只补助到地级市,由当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疫情和防病工作需要,结合地方财力,统一安排使用。

3.1.2省及地方政府安排的救灾经费和国内外救灾捐赠款应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灾区的防病治病工作,主要用于扑灭疫情和改善灾区防病环境所需药品、疫苗等的购置,灾区医疗急救用品、药品和防病治病最急需的基本器械、物资的购置。

3.1.3灾区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被破坏的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应纳入灾区统一复产计划,并予以优先安排,以保证防病治病工作的正常进行。

3.1.4严格管理救灾防病资金的使用,直接用于对灾民的防病治病工作,不得挪作其他用途。

3.2物资准备

3.2.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特别是灾害多发地区,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调配和统筹管理下,建立健全常用卫生救灾物资的分级储备建议和目录,做好动态管理,及时建议补充急救药品及消杀药械等各种应急物资,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医疗卫生救援需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体预案〉规定,做好分级物资储备,确保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严格保障灾区群众和滞留旅客的生命安全。

3.2.2在救灾防病期间及灾后,各灾区医药、化工生产经营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好药品、免疫制品、器械、消毒杀虫灭鼠用药品的生产、供应工作。灾区卫生部门要及时地把防疫治病所需的药品、器械及消毒杀虫灭鼠用物资的品种、数量,报当地发展改革、经贸等部门,并可多渠道筹集救援药品。

3.2.3对供应有困难的药品、器械及消毒杀虫灭鼠用物资,受灾地区应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请求协调落实生产、供应工作。

3.2.4为了更加有效、快速地做好受灾期间和灾后疾病防治工作,各灾区卫生部门应主动与当地有关主管部门通报防病治病情况,以便及时做好有关药品、器械和消毒杀虫灭鼠用物资的生产、供应工作。

3.3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级应急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要做好在低温冷冻极端天气下采取医疗卫生救援的能力储备,省级救援机构和灾害多发市救援机构需配备在极端低温冷冻灾害天气下采取医疗卫生救援必须的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

省内所有救灾防病信息都必须及时在"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设立《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专项经费,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转和硬件更新。

3.4救灾防病技术保障准备

3.4.1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建立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市(地)、县(市)要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3.4.2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按照“省协调指导、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逐步在全省范围内建成包括急救机构、传染病救治机构和化学中毒与核辐射救治基地在内的,符合省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

3.4.3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3.5社会动员准备

平时做好公众的卫生应急宣传,提高公众理性应对危机事件的意识和心理应对能力,并有能力做好极端天气条件下的自我防护和自救互救。

4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

4.1灾害预警预报

4.1.1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预警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对可能受到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威胁的相关地区和人口数量做出灾情预警。

4.1.2根据灾情预警,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可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量人员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省和有关市应做好应急准备或采取应急措施。

4.2灾害信息共享

要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救治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4.3灾情信息报告与管理

4.3.1初次报告

灾害和受灾基本情况、救灾防病工作开展情况,次生、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

4.3.2阶段报告

主要报告灾情和持续的救灾防病工作开展情况,次生、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展和控制情况,并对初次报告的内容进行补充、修正。

4.3.3总结报告

灾害的发生情况;受灾基本情况;卫生系统损失情况;次生、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和控制情况;救灾防病工作情况及评估;相关卫生资源消耗和需要补充的情况;经验及教训。

4.3.4报告方式和时限

事件发生地所在的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为基本责任报告单位,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开展救援的医疗机构负责提供相关工作和技术支持。责任报告单位应负责确认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是否收到报告信息。

报告方式按灾害紧急情况,根据省级人民政府、卫生部、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确定的具体报告内容和时限。

初次报告除采用《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外,必须上报书面报告,时限为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认发生灾害后24小时内上报。

阶段报告采用《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报。必要时,按上级要求进行书面方式上报。

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采用《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同时必须上报书面报告。

4.3.5救灾信息报告管理

救灾防病信息报告原则上以《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为主,在紧急情况下或报告系统出现障碍时,按《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附表的内容,使用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等其它形式上报。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救灾防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与考核,建立奖惩制度。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定期对救灾防病报告及信息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5应急处理措施

5.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及时派出卫生防疫队伍,深入安置点落实防病措施。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网络的正常运转。做好临时医疗救治点的疾病监测工作,指定专人做好传染病的报告管理工作。临时医疗救治点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人,及时送医院隔离治疗。指导做好安置点通风换气,保证人群密集场所的空气流通,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建议有关部门做好安置点垃圾集中放置、及时清运和处理;保证足够数量的厕所,做好保洁工作。加强与交通、气象、铁路、民航、民政、医疗等部门沟通,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及时落实各项措施。加强卫生与健康宣教工作。

5.2卫生监督工作

及时派出卫生监督人员,深入安置点开展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对滞留区饮食集中供应点及旅客临时安置点的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协助或建议有关部门选择卫生条件好、日常卫生管理到位、供应能力充足的单位负责以上地点食物及饮用水的供应。指导供应单位严把原料采购关,不得使用《食品卫生法》中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严格落实餐具及熟食容器消毒措施。加强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公路沿线和滞留旅客聚集地点的餐饮单位的巡回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小饮食店,督促其加强自身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对条件差的餐饮单位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5.3医疗救治工作

在人群集中的安置点设置临时医疗站,针对低温冷冻天气常见的呼吸道、胃肠道疾病,合理安排医护人员;派出巡回医疗车巡回,及时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准备充足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药品和一线救治力量;一线接诊医生要特别注意易发传染病的识别和及时报告;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做好临时医疗救治的病人登记和药品发放登记。

6灾后救助

6.1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救灾防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有关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6.2调查与评估

要对救灾防病中的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6.3信息

信息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简要救灾防病信息,并根据灾情发展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工作。

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受灾的基本情况、救灾防病的动态及成效、下一步安排、需要说明的问题。

7附则

7.1国际沟通与协作

7.1.1按照国家外事纪律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低温冰冻天气灾害救助交流,借鉴发达国家低温冰冻天气灾害救助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做好我国救灾防病工作。

7.1.2科研和国际交流

省内有计划地开展应对低温冰冻天气灾害救灾防病相关的科学研究,做到技术上有所储备。同时,开展应对低温冰冻天气灾害卫生防病应急处理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装备和方法,提高我省救灾防病的整体水平。

7.2奖励与责任

7.2.1奖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联合表彰;民政部门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

7.2.2责任

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7.3预案管理与更新

根据救灾防病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参照本预案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制定本地区救灾防病应急预案。

7.4预案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8附件:

8.1雨雪冰冻灾害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技术方案

8.2雨雪冰冻灾害公共卫生技术方案

8.3低温冰冻灾害消毒技术方案

8.4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情况统计表

8.5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受灾基本情况统计表

附件8.1

雨雪冰冻灾害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技术方案

天气寒冷和阴雨连绵是容易引起传染病流行的自然因素,人员密集和流动大是引起传染病流行的社会因素。2003年的春节,SARS的暴发提醒我们,在春节不能放松传染病的防治。冬季容易发生的传染病有呼吸道传染病(流感、SARS、禽流感等)和肠道传染病(如诺如、轮状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为此,特制定本指引,供参考利用。

一、家庭寒冷天气预防传染病的指引

1.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不要过劳过累。保持正常、合理的生活规律,积极锻炼身体,不吸烟,不酗酒,保证充分休息,增强身体抵抗力。养成均衡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等绿色食品。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勤换洗衣服被子。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绢或纸巾掩口鼻。

3.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煮熟热透。

4.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添衣保暖。

5.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注意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6.建议及时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

7.减少到人多拥挤公共场所。

8.出现感冒发热或呕吐腹泻等呼吸道或胃肠道症状,要尽早到医院就诊。

9.清理病人呕吐物及粪便时须戴上口罩和手套,事后须再洗手。被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污染的被服、地板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清洗和喷洒(拖地、擦洗)。清洁用具也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配制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可用84消毒液按原液与清水按1:30的比例或1公斤水加泡腾片3片。

二、针对公共场所(滞留场所或临时安置点等)的寒冷天气预防传染病的指引

1.根据滞留场所和安置点人数决定设立临时医疗点。医疗点要规范门诊日志,完善诊病登记。医疗点要指定专门的人负责疾病监测和传染病报告。

2.必要时建立健康巡查制度。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要及早送医院隔离治疗。发现有聚集性呕吐、腹泻或发热等症状病人时,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降低人员密度。根据滞留场所的容量,估算收留人数。疏散人员,降低人员密度。

4.加强健康宣传教育。通过派发宣传资料或广播、电视等形式广泛进行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自我防病意识。教育群众不要随地吐痰,痰应用纸巾裹好后放入有盖垃圾桶内。不乱扔垃圾。不能随地大小便。

5.提供安全饮水。

6.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尤其是临时提供食品的供应点。

7.提供足够数量的厕所,并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定期保洁和清扫。设置洗手设施,预备洗手液及抹手纸巾或干手机供洗手之用。

8.提供加盖的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垃圾。有呕吐物必须及时清理消毒。

9.做好通风换气,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人员密集的场所特别要保证空气流通。

10.做好心理辅导。

三、针对医院的寒冷天气预防传染病的指引

1.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尤其是门诊、急诊、呼吸科、外科、防保科等重点科室。保证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的正常运转。

2.规范预检分诊工作。重点做好发热门诊的分诊工作,尤其是在流感病人数量急剧增加的时候。

3.遇到如下异常情况及早报告给辖区疾控中心:

(1)符合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畴;

(2)死亡人数高于平时;

(3)肺炎病人、发热病人、腹泻病人、呕吐等病人高于平时;

(4)出现聚集性发热、腹泻、呕吐、肺炎病人;

(5)其它临床医生认为是异常情况。

4.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加强医院消毒,加强病房通风管理。

四、针对家庭的防治冻伤指引

(一)认识冻伤

冻伤是由于身体受到低温或严寒而导致的一种伤害。冻伤会导致受伤部位感觉迟钝和表皮色素缺失。冻伤常常发生在鼻子、耳朵、面颊、下颚、手指或者脚趾。冻伤会对身体产生持久的伤害,严重的会导致截肢。冻伤的发生几率随着身体血液循环的降低而增高,或者人们在低温环境中没有足够衣物保暖。

身体任一部位的皮肤发红或者疼痛,处于寒冷的环境或者未保护暴露于寒冷中的皮肤--冻伤可能就开始了。以下任何症状可能指示受到冻伤:

1.皮肤呈白色或者灰黄色;

2.皮肤感觉异常坚硬或者呈蜡样;

3.麻木感。

4.冻伤患者通常对冻伤的发生没有察觉,直到受冻的组织感觉麻木才意识到。

(二)如何处理冻伤

如果你察觉到有冻伤的症状,请寻求医生治疗。因为冻伤和低体温症都是由于暴露于低温引起的,首先确认患者是否有低体温症状,如果有的话要求预先记录。低体温症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症状,需要紧急医疗救护。

如果冻伤患者没有低体温症状或者不能够立刻开始医疗救治,按照一下程序处理:

1.立刻进入温暖的室内;

2.除非必需,请不要用冻伤的脚或者脚趾走路,这样会加重冻伤对身体的损害;

3.将受冻伤的部位浸入到温而不烫的水中(水温以能够让健康部位的皮肤感觉舒适为准);

4.或者用身体的体温来温暖受冻伤部位,比如用腋窝来温暖冻伤的手指;

5.不要使用雪或者通过按摩来摩擦冻伤部位,这样会加重损害;

6.不要使用热的垫子、热的灯或者热的炉子、壁炉、取暖器。冻伤的部位通常感觉麻痹很容易被烫伤。

以上的过程不能替代正确的医疗救治。低体温症是一种医学急症,冻伤应当让卫生保健医师来评估其伤害程度。

附件8.2

雨雪冰冻灾害公共卫生技术方案

一、雨雪冰冻灾害食品卫生工作

1.在食物分配与配给过程中,要首先满足儿童、孕妇、乳母、老人等营养不良敏感人群。

2.加强卫生宣传,防止发生因误食毒蘑菇、河豚鱼等有毒动植物而造成的食物中毒。

3.教育群众不要食用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不食过期或腐败变质的食品。

4.提倡采用煮、炖、烧等长时间加热的烹调方式,食物要煮熟煮透,并注意生熟分开;

5.食品要现吃现做,做好尽快食用;

6.尽量不吃剩饭剩菜,或在确定未变质的情况下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7.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晾晒。

8.避免在简易住处集中做大量食物和集体供餐,避免购买和食用摊贩销售的未包装的熟食和冷荤菜。

9.了解灾民家庭农药存放地点及其包装破损情况。一旦发现可能污染源,应立即采取措施,并作出明显标记,以防发生急性中毒。

10.注意个人卫生,不吃生冷食品、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二、雨雪冰冻灾害饮用水与环境卫生工作

1.灾区加强自来水管的保暖措施,夜间可让水龙头少量滴水,保证管内水流,防止管内结冰,防止水管冻裂。

2.公共场所(如车站、列车)提供热开水,提供足够数量商业瓶装饮用水。

3.高速公路服务区、国道、省道等交通主要道沿途商店,储备足够量的商业瓶装饮用水。

4.不喝来历不明的饮用水,不喝雨雪生水。

5.加强对灾民集中安置点环境卫生管理,保证足量的厕所,做好保洁和粪便处理,垃圾集中放置、及时清运和处理,避免污染水源。

6.加强雪灾出行卫生防护宣传。

附件8.3

低温冰冻灾害消毒技术方案

一、集中安置场所基本卫生、保洁要求:

1.自然通风良好,避免集中供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流通。

2.分区设置,避免过度拥挤;并设有相对独立的发烧咳嗽病人(呼吸道)和呕吐腹泻病人(肠道)两个安置治疗房间(点);

3.加强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安全卫生;

4.配备足够数量的公共厕所或移动厕所;设置洗手设施,有专人定期保洁和清扫;有条件的配备洗手消毒液及抹手纸巾。

5.专人保洁,组织专人负责垃圾收集、转运,保证垃圾日产日清。

6.定期广播不要随地吐痰,痰应用纸巾裹好后放入有盖垃圾桶内;不乱扔垃圾;不能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有发热咳嗽或呕吐腹泻应及时到临时医疗点就医等核心卫生信息。

二、环境消毒

1、空气

公共场所应尽可能的开窗通风换气。必要时如发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可对疫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房屋经密闭后,用15%过氧乙酸溶液按7ml/m3(即每立方米用纯过氧乙酸1克),使用过氧乙酸熏蒸器进行消毒,也可把过氧乙酸溶液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装有适量酒精的酒精灯加热蒸发,熏蒸2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或用2%过氧乙酸按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1小时后即可开门窗通风。熏蒸消毒时要注意防火,还要注意过氧乙酸有较强的腐蚀性。

2、餐具消毒

可煮沸消毒10分钟。也可将2片漂精片或1片泡腾片溶入2斤水中,浸泡餐具30分钟。

3、环境、物体表面消毒

受污染环境消毒,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喷雾消毒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m2~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4、粪便、排泄物的处理及消毒

对于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粪便及排泄物、呕吐物应加强消毒处理,应做好消毒后才能运送。可选用下列一种消毒方式:

消毒剂用量作用时间

20%漂白粉澄清液按消毒液:粪便=1:22小时

6%漂白粉精溶液按消毒液:粪便=1:22小时

5%氯胺T溶液按消毒液:粪便=1:22小时

或用漂白粉干粉,按干粉:粪便=1:52小时

5、垃圾的收集和消毒处理

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可用砖砌垃圾池、金属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传染病污染的垃圾要按相关的卫生消毒要求处理或直接采用焚烧法处理。垃圾的消毒方法: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分钟以上后深埋。

6、运输工具的消毒:

车、船内空间,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分钟。密封空间,可用15%过氧乙酸按7ml/m3熏蒸消毒,还可用2%过氧乙酸进行气溶胶喷雾,用量为8ml/m3作用60分钟。

7、生活污水:

应尽量集中在缸、桶中进行消毒。每10升污水加入有效氯为10000毫升/升的含氯消毒溶液10毫升,或加漂白粉4克。混匀后作用1.5小时~2小时,余氯为4mg/L~6mg/L时即可排放。

8、手消毒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于接触可疑有传染病原体的人员应加强个人卫生防护和手消毒。手消毒可选用下列方式之一。

消毒剂消毒方式作用时间

10%碘伏(250mg/l)擦拭1~2分钟

75%酒精擦拭1~2分钟

0.2%过氧乙酸擦拭1~2分钟

5%漂白粉擦拭或冲洗

0.2%洗必泰洗净后擦拭3分钟

0.1%新洁尔灭洗净后擦拭5分钟

附件8.4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情况统计表

市卫生局(盖章)统计日期:年月日

派出医疗卫生队(支)出动医护人员(人次)出动车辆/车次救治病人数(人次)派出卫生防疫监督队(支)出动卫生防疫、监督人员(人次)消毒面积(平方米)医药费用(元)消毒费用(元)发放宣传材料(份)其它

填报人:联系电话:。

附件8.5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受灾基本情况统计表

市卫生局(盖章)统计日期:年月日

受灾基本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卫生部门受灾情况

受灾县数功(个)受灾人口(万人)因灾受伤人数因灾死亡人数其它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事件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房屋倒塌(平方米)因灾危房(平方米)损失药物器械(万元)损坏大型设备金额(万元)卫生系统损失金额(万元)

上一篇普法教育

下一篇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