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秋天的成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秋天的成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秋天的成语

有关秋天的成语范文1

2、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3、秋风萧瑟——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4、晴云秋月——晴空飘浮的白云,秋高气爽时的明月。

5、一丛金黄——描写秋天的景色,一眼望去流动的金色。

6、秋行夏令——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7、春种秋收——春天播种,秋天收获。

8、凉的气氛和情调。

9、秋阳杲杲——秋天的太阳很明亮。

10、玉露生寒——晶莹的露珠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形容秋天到了,天气冷了。

11、秋高马肥——秋高气爽,马匹肥壮。

12、橙黄橘绿——指秋季景物。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3、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14、枫林如火——深秋时枫叶会变红,「枫林如火当是极赞秋枫之壮美,满眼的红色犹如一片火海。

15、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16、层林尽染——原意是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17、西风落叶——形容秋天景象。比喻事物已趋衰落。

18、秋风萧萧——萧萧:形容风声或马叫声等。

19、稻谷飘香——用来形容金秋时分庄稼成熟的丰收景象。

20、秋意深浓——秋天的气息加重了。

21、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22、秋高气爽——形容秋季天空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23、秋高气和——同“秋高气爽”。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24、金风飒飒——指秋天的风。

25、丹枫迎秋——丹枫:枫叶到秋天会变红,故称为丹枫。

26、红衰翠减——红:指花;翠:指绿叶。红花衰败,绿叶减少。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

27、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

28、西风落叶——秋风吹,树叶纷纷下。形容秋天的景象。现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的情景。

有关秋天的成语范文2

形容冬天的精彩成语

1、折胶堕指

解释:极言天气寒冷。

2、滴水成冰

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3、秋收东藏

解释: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4、雪兆丰年

解释: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5、夏虫朝菌

解释: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6、温凊定省

解释: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语本《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7、天凝地闭

解释: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8、葛屦履霜

解释: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9、冬温夏清

解释: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10、集萤映雪

解释: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11、燕雁代飞

解释: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12、夏炉冬扇

解释: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13、无冬无夏

解释: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14、黄绵袄子

解释:比喻冬天的太阳。

15、冬温夏凊

解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16、冬日夏云

解释: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17、冬日可爱

解释: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18、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解释: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19、寒冬腊月

解释: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20、冰雪严寒

解释: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21、天凝地闭

解释: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22、缩手缩脚

解释:缩:收缩。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也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23、暑来寒往

解释: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24、欺霜傲雪

解释:欺:欺凌。傲:傲视,傲岸。霜雪本是寒冷之物,而对此敢于欺凌傲视。比喻坚贞不屈、气势非凡的精神。

25、林寒洞肃

解释:寒:寒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26、饥寒交切

解释: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有关秋天的成语范文3

语言积累,不仅包括好词佳句精段名篇的熟读背诵,还包括对好词佳句的灵活运用,更有对精段佳篇的经典句式、表达方法等的模仿习得,内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增强文化底蕴,从而实现了与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它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持续地存在于所有的语文活动中,甚至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教师只有和学生共同成为学习和生活的有心人,才能积沙成塔,聚水成流。

语言积累,到底应从何处着手才能做到有效呢?

一、?归类:让积累有序

中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样,光成语一类,就浩如烟海、数不胜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吸纳了不少的语言资源,可是,这些语言资源不加以整理归类,成为系统,它们就会杂乱无章地堆放在记忆的仓库中,也许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人的记忆规律告诉我们:当需要记忆的材料数量偏大时,会给记忆带来困难。研究表明,在这种情况下,把记忆的组织适当分散成若干小单元后,再依次存贮,记忆的效果就可能好些。因此,我们和孩子需要的不是堆放语言的仓库,而是有种类分明的货架的超市。

现今实行的国标版语文教材中,也体现了重积累的特点,每一册教材的练习中都安排了“读读背背”的练习,要求学生将其中归类的成语、名句熟读成诵,如描写英雄人物的、描写秋天景色的、春联类成语等等,就非常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然而,这些“读读背背”中的语言资源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更多的语言资源在何处整理呢?

1.?将积累融入教学

除了单独的“读读背背”的积累练习,在课文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重挖掘课文中隐含的可帮助学生积累的教学资源,恰当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例如,在《世界多美呀》这篇课文,表示颜色的“ABB”式叠词特别多,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课始,复习文中词语,特别突出文中表示颜色的“ABB”式叠词,引起学生注意;课中,在教学小鸡看到的景物时,结合图片,形象理解这些叠词。我问孩子们:“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形式的写颜色的词呢?”我为学生搭建了表达的舞台,学生补充了不少文中没有的叠词,如红通通、绿油油、金灿灿等等。接着,我又让他们学着书上的句式,说说油菜花、桃花等景物,学生学会使用了“金灿灿”、“粉嘟嘟”等叠词;最后,我又问有哪些表示颜色多的成语,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归类了描写颜色多的成语。一整套训练下来,学生由关注到理解,再到迁移运用、提升拓展,极大地丰富了颜色词的积累。

像这样的课例还有很多:教学《》一课,可补充写的《》一诗,突出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可引导学生想象人们过节的情景,整理此时学生想到的描写过节热闹气氛的成语,衬托王维的孤独凄凉;教学《诚实与信任》,可整理与诚信有关的成语和名言,提升对诚信的认识……总之,教学中渗透积累训练,要注意找准合理的积累训练点,精心设计。若刻意为之,将积累训练游离于教学之外,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

2.?让积累呈现成果

根据学生识字写字情况,一、二年级以教师收集整理,学生口头诵读的形式进行积累;从三年级开始以书面形式,集体整理积累为主,自主整理为辅。我跟三年级的孩子们说,这积累本将是我们自己用四年时间手写完成出版的书,到小学毕业时,我们将进行最佳积累本的评选,学生的积累兴趣空前高涨。

积累本,是积累语言的练习本的通称。实际上,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为自己的积累本设计书名。于是,迷“多啦A梦”的孩子取书名为《任意门》,爱花的孩子取名《芳草集》,好梦想的孩子取名《梦想号》……一时间精彩纷呈,个性飞扬。

有了积累超市这个空间,下一步就是分类上货了。货物的种类很多,有的来自“读读背背”,将其中的成语名句整理到积累本,并扩大它的数量。例如,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书上只为我们整理了八个,而我们集体整理补充了三十几个,并还在不断地自主补充中。有的来自练习中,将练习中的积累习题移植过来,答案当然比习题中的要多得多;有的源于课堂教学,在课上整理的,在课后记录……一年多的时间,我班孩子们的积累本上,已积累了四十多类的词语(其中大多为成语),十几类的名言诗句,可谓品种繁多。而不定期的优秀积累本展示和独特积累资源的交流,则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积累语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原本枯燥的积累练习,现在却像做聚宝盆游戏一般充满童趣。

整理积累语言,需要耐性、毅力,需要理解力和条理性。语言超市的建立,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二、?模仿:让积累有效

积累语言,还应积累语言表达的形式和方法。如果说积累本上以语言的材料积累为主,那么,对优秀片段章节的读悟仿写,则重在语言形式的积累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好像给了孩子们织就了一张渔网,引导他们学习怎样表达,从而让他们练就一身捕鱼的本领,使积累的语言形式“入乎其内,化乎其中”。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这是对语言习得基本规律的总结。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为学生积累语言表达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秋游》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这句话通过颜色词“黄、红、白”,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成熟之美,比起学生常写的“秋天到了,庄稼都成熟了。”这样干巴巴的话,更有画面感,色彩美。在感受了这句话好在哪里之后,我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写法,写一写秋天果园里的情景。学生立刻学习文中的表达方式,描写了果园美景:果园里,柿子(苹果)红了,鸭梨黄了,葡萄紫了。我又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写一写春天的公园景色:公园里,杏花红了,柳树绿了,梨花白了……

除了句式的模仿迁移,文章的结构方式也是应该注意运用的范例。例如,在教学《赶海》一课时,我注意到文章结构精巧,以歌曲开头,又以歌曲结尾,首尾呼应,是写文章谋篇布局的好范例。在感知这一特点之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几个作文题:《第一次刷碗》《春游》《妈妈,我爱你!》,向他们征集文章的开头结尾。他们果然不负众望,为《第一次刷碗》配上了歌曲《嘻唰唰》和《我有一双勤劳的手》;为《春游》配上了歌曲《去郊游》;为《妈妈,我爱你!》配上了歌曲《妈妈的吻》、《世上只有妈妈好》,还有学生别出心裁地配上了孟郊的诗《游子吟》。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们开始关注了文章的结构美,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常有运用。

虽然说文无定法,但大体规则和方法还是有很多的:如选材方面的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内容方面的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结构方面的“凤头、猪肚、豹尾”;语言方面的准确、鲜明、生动;表现手法方面的想象、夸张,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衬托等等,有了这些技巧的运用,文章才会有血有肉。这些技巧都零星分布在教材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揪住不放,加以利用,指导学生体味它的妙处,让学生模仿写作,日积月累,使这些技巧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阅读:让积累延伸

课本外,才是大课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语言的积累提供的是更广阔的舞台。朱熹说:读书是自己读书。这也是说语言习得非靠自己实践不可。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一个人即使不经老师的指导,只要有实践的机会,就会习得语言,甚至会成为语言运用的能手。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多侧面的语言刺激,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能再次强化,使其业已形成的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因此,除了上好阅读课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从中汲取营养。

由课文辐射课外阅读。我们为学生征订了《小学语文课文同步阅读与拓展》一书,与所学课文相配套,每课都有与之相关的文章或资料。例如《七律 》一课的课外阅读资料就有的历史背景、故事、其他的一些诗作、其他有关的诗歌……对这些语言资料的运用,根据教学的安排特点,有时可以鼓励学生在学课文之前读,达到教学预热的目的;有时可以穿插到教学中进行,起到促思激情的功效;有时也可以放在学文之后,拓展深化对一类文章的认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辅相成,教学效果和阅读成效都会取得双赢。

用竞赛激活课外阅读。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精词妙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的阅读成绩得到肯定,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能更加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激情。为此,我们不定期举行一些必读书目的知识竞赛,如“《水浒》擂台赛”“《草房子》知识竞赛”等等。

以思考深邃课外阅读。课外书是检测语文能力的练兵场。在教学中,我们启发学生深思,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在课外阅读中,我们也可以适当要求学生进行批注,将深思的习惯带到课外,从而避免出现课外阅读滥而无效的后果。

有关秋天的成语范文4

关于绿的成语一

1、青枝绿叶:①青绿色的枝叶,多指生长茂盛的树木。②比喻年轻。

2、花红柳绿:红红的花儿;绿绿的柳条。形容春天明媚的景色;也形容颜色鲜艳多彩。

3、绿女红男:服装艳丽的青年男女。

4、绿肥红瘦:绿:指叶;红:指花;肥:长得旺;瘦:枯萎。草木绿叶茂盛而花朵却萎凋稀少。形容暮春景色。

5、砌红堆绿:形容春日花木繁荣的景象。

6、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扶持:扶助。比喻再好的事物也要有个帮衬。

7、柳绿花红: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

8、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9、橙黄桔绿: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10、绿林豪士:指绿林中本领出众的人物。

11、霜凋夏绿:犹言冬去春来,谓时光的流逝。

12、粉白黛绿:泛指女子的妆饰。

13、花花绿绿:原指花草树木鲜艳多彩。后来形容颜色鲜明多彩。

14、橙黄橘绿:指秋季景物。

15、绿林豪杰:指绿林中出众的人物。

16、绿林好汉:绿林:古代山名;在今湖北省大洪山一带。原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17、披红挂绿:披:穿着。穿着鲜艳的服装或带有喜庆气氛的装饰。

18、穿红着绿:形容衣着鲜艳华丽。

19、惨绿少年:惨绿:浅绿,指服色。()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

20、绿酒红灯:形容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

21、柳绿桃红:形容美丽的春景。

22、绿林大盗:指聚集山林的强盗。

23、绿暗红稀:形容暮春时绿荫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

24、绿草如茵:绿油油的草好象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

25、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在旁协助。

26、纷红骇绿: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

27、说白道绿:说长道短、信口雌黄。

28、脱白挂绿:脱去白衣,换上绿袍,谓初登仕途。

29、朱颜绿发:指青春年少。

30、回黄转绿:树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绿。原指时令的变迁,后比喻世事的反复。

31、绿鬓朱颜: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借指年轻女子。

32、绿林强盗:指山林的强盗。

33、施绯拖绿:形容衣衫不整。

34、视丹如绿:丹:红。把红的看成绿的。形容因过分忧愁而目视昏花。

35、大红大绿:谓颜色浓艳。

36、绿叶成荫:指女子出嫁生了子女。

有关绿的成语二

1、花红柳绿:红红的花,绿绿的柳条。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2、惨绿年华:指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

3、绿林豪杰:指绿林中出众的人物。

4、橙黄桔绿: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5、绿蓑青笠:绿草编的蓑衣,青竹编的斗笠。形容渔翁的打扮。

6、绿林豪士:指绿林中本领出众的人物。

7、绿林强盗:指山林的强盗。

8、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

9、绿衣黄里:绿、黄:古时以黄色为正色,绿为闲色。以绿色为衣,用黄色为里。旧喻尊卑反置,贵贱颠倒。

10、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11、惨绿少年:惨绿:浅绿,指服色。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

12、朱颜绿鬓:朱颜:红润的面容;绿鬓:黑鬓发。形容年轻时的容貌。

13、绿水青山:泛称美好山河。

14、红愁绿惨:比喻愁思满怀,容易伤感。

15、橙黄橘绿:指秋季景物。

16、柳绿花红: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

17、红情绿意: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18、绿肥红瘦: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19、绿叶成阴:指绿叶繁茂覆盖成荫。比喻女子青春已逝,儿女成行。

20、绿暗红稀:形容暮春时绿荫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

21、绿鬓朱颜: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借指年轻女子。

22、暗绿稀红:犹言绿肥红瘦。形容叶盛花稀的暮春景象。

23、面红面绿: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24、穿红着绿:形容衣着鲜艳华丽。

25、绿林豪客:绿林:西汉王匡、王凤为首的“绿林军”。指聚集山林、反抗官府的武装力量指伤害人民的群盗股匪。

26、酒绿灯红: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27、回黄转绿:树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绿。原指时令的变迁,后比喻世事的反复。

28、视丹如绿:丹:红。把红的看成绿的。形容因过分忧愁而目视昏花。

29、花花绿绿:原指花草树木鲜艳多彩;形容颜色鲜明多彩。

30、红男绿女:指穿着各种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

31、惨绿愁红:绿:绿叶;红:红花。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

32、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在旁协助。

33、纷红骇绿: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

34、粉白黛绿:泛指女子的妆饰。

35、绿林好汉:绿林:古代山名。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有关秋天的成语范文5

    首先,教师本身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能仅限与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意文化知识背景知识的传授。文化背景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外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礼仪、道德等;从狭义上讲,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等,这些都能够体现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阅读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欣赏精彩的外国电影和外国歌曲等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以便在讲解时能得心应手。

    其次,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随时讲授

    由于当前的中学没有开设专门的文化背景知识课,所以我们只能按现有教材,遇到什么讲什么,重点讲解那些具有背景意义的词汇和交际用语,适当扩展其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外国的风俗习惯和交际常识。在教材中有很多与文化有关的词语,如讲到“floor”一词时,应告诉学生它除了作“地板”讲,还可以作“楼层”讲,而英美两国的表达方式又不一样,美国与中国的说法一样,英国却把二楼叫做“first floor”,一楼叫做“ground floor”;讲到秋天“autumn”时,告诉学生这是英国的表达方法,而美国人称秋天为“fall”;讲到数字时,告诉学生由于宗教原因,英美等国人不喜欢“13”这个数字等等。

    第三,要注意差异比较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还应当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例如,在回答别人的称赞时,中国人往往表现的非常的谦虚,总是说 “没什么”“我做的不好”等等,而英美人则会用“Thank you”“Thank you for saying so”等来回答。如果按照中国的方式来回答,对方会感到你自卑或无能,而在中国文化看来则是一种谦虚的美德。再如,中国人见面后总要问“吃饭了吗?”。而英美人见面后则喜欢谈论天气。又如,“dear”一词,在美国,无论男女老少,上级下级之间都可以使用,在中国它就不能随便使用。

    第四,要做到寓教于乐

有关秋天的成语范文6

1、葛屦履霜: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2、岁暮天寒: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3、风刀霜剑:寒风象刀,严霜象剑,形容气候寒冷,刺人肌肤.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4、山寒水冷: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5、滴水成冰: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6、雪窖冰天: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7、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8、风雨凄凄: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9、寒冬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10、天凝地闭: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11、雪兆丰年: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12、欺霜傲雪:欺:欺凌;傲:傲视,傲岸;霜雪本是寒冷之物,而对此敢于欺凌傲视,比喻坚贞不屈、气势非凡的精神。

13、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14、寒风侵肌:形容天气寒冷。

15、缩手缩脚:缩:收缩.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也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16、暑来寒往: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17、凄风苦雨:凄风:寒冷的风;苦雨:久下成灾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18、嘘寒问暖:嘘寒:呵出热气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问暖:指问寒问暖,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19、温凊定省: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20、料峭春寒: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21、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22、啼饥号寒:啼:哭;号:叫,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23、十冬腊月: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24、饥寒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25、折胶堕指:极言天气寒冷。

26、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27、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28、寒附火者:因为寒冷而靠着火取暖的人。

29、燕雁代飞: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30、黄绵袄子:比喻冬天的太阳。

31、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32、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33、冬温夏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34、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35、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36、饥冻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37、雪虐风饕: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38、天寒地冻: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39、冰天雪窖:窖:收藏物品的地下室,到处是冰和雪,形容极为寒冷的景象。

40、号寒啼饥: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41、冰雪严寒: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42、夏虫朝菌: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