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编辑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编辑培训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3-0033-04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广泛运用,新媒介如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无孔不入。新媒介在深刻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逐渐打破人们惯有的媒介思维方式。在以开放、分享为特征的Web2.0新媒介环境下,不仅媒介信息来源呈现多元化、去中心化特征,而且基于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推送服务正成为新媒介信息服务的主流模式之一。同时,微博、博客、个人门户等自媒体的崛起以及媒介个人化趋势的加剧,都对网络编辑的职能和媒介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1 新媒介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特征
随着社会化元素的逐步增多,媒介正逐步跨入人本传媒时代[1]。在人本传媒的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定位、信息传播内容及信息传播模式等发生了一些根本性变化。
1.1 信息传播者和信息受众趋于融合
在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者和信息受众的界限划分变得模糊,信息传播者与信息受众在互动过程中,悄然实现了传播中的角色换位,媒介角色定位被打破,传者即受者。美国《连线》(Wired )关于“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2]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者和受众的融合趋势。在新媒介环境中,除了信息传播者外,受众也在积极地参与信息的组织、生产和传播活动,信息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正在趋于融合。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他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在生产和传播信息。同样,传播者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接受受众传递的信息。这种融合打破了传统媒介中传者与受者泾渭分明的角色划分,体现了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受合一的特点。
1.2 传播内容以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为中心
以满足受众需求为中心打造人性化媒介是数字时代传媒竞争发展的逻辑新起点[3]。在新媒介环境下,受众与媒介都具有良好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其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以网络媒体为例,如何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服务,进而提高受众黏性是其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媒介内容选择从以传播者为中心走向以受众个性化需求为中心,受众的偏好不仅决定着媒介的内容与方向,而且产生决定性影响。可以说,网络媒体受众的流失与否完全取决于媒体能否生产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商品”[4]。也因此,个性化需求定制、即时信息推送等以受众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方式,逐渐成为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的主流模式。
1.3 信息传播模式强调双向互动
与传统媒介的单向传播模式不同,新媒介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具有双向互动的传播特征。一方面,以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新媒介环境下的信息双向互动传播提供了技术保障。另一方面,新媒体在传播模式上以人际传播的相互作用、双向传播以及传播者与受众的依存关系为基础,在传递信息时实现了传播者和受众的双向互动[5]。如今,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在进行信息传播的同时,还会开展“热评热议”、“热点调查”以及“互动分享”等互动活动。通过互动,受众可以向媒介表达自身观点,媒介可以了解受众看法,从而实现媒介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传播。
新的媒介环境特点,使网络编辑不再仅仅是“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编辑,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信息,并且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的工作人员”[6],他们作为“把关人”的职能将发生新变化。
2.1 从信息持有者向信息管理者转变
在新媒介环境下,海量信息资源的获取、传播和利用变得越来越困难,尤其是由微博等社交网站提供的“碎片化信息”更是让用户无所适从。虽然用户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和甄别,但效果大多不如人意。用户在面对海量、无法处理的信息时,需要专业、可信赖的媒介管理者的帮助。以网络新闻报道为例,新媒介环境下各种不确定信息四处流传,使得用户无法迅速、准确地识别和掌握新闻内容,这就需要网络编辑对相关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以帮助用户准确地获取和利用新闻内容。也就是说,在新媒介环境下,作为海量信息拥有者的网络编辑需要成为信息资源管理者,对信息内容进行甄别、筛选、加工、整合和归纳,以便于用户利用。
2.2 从信息规模化加工者向个性化加工者转变
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认为“把关”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加工优化的过程。在新媒介环境下,虽然网络编辑的策划、采编、修改、排版和等基本职能没有改变,但工作的重点或重心却在发生转变。为了满足新媒介环境下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网络编辑逐渐由内容规模化加工者转变为信息个性化加工者。网络编辑的信息服务理念从“传播者想传播什么,受众被动接受”向“受众需要什么,传播者为其提供服务”[7]转变。他们不再强调主观意图或网站定位,而是更多地从受众角度出发对信息进行筛选和优化,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因此,走进“人人小站”、新浪“微群”等用户圈子,与用户互动并了解用户个性化需求,进而提供专业化信息加工服务是新媒介环境下网络编辑必须完成的职能转变。
2.3 从信息整合者向用户整合者转变
在传统媒介环境中,编辑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对信息的加工和整合上,以便于信息的传播与获取。如今,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和新媒体的发展需要,网络编辑的工作重点逐渐转移到对用户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对用户进行分类和整合来确定不同的用户群体偏好,使之成为媒体的独特资源,以期获得更多的用户价值。有分析认为,一个脸书(Facebook)粉丝的平均价值高达136.38美元左右[8],可见用户价值的昂贵。因此,在新媒介环境下,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发现和聚类不同的用户群体,为其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以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是网络编辑必须完成的另一个职能转变。
从受众角度看,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9]。从媒体工作者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包括媒体工作者的信息利用能力、技术能力和媒介管理能力三个层面。面对竞争激烈的新媒介环境,网络编辑必须提升信息利用和管理能力。
互联网的开放模式以及网络舆论言论主体的多元化特点,在丰富网络信息资源的同时,也让庸俗炒作和网络谣言变得层出不穷。庸俗炒作和网络谣言的泛滥不仅造成媒体公信力的下降,而且造成整个社会网络文明价值的缺失。在新媒介环境下,网络编辑必须提高政治意识和审美意识,强化信息分析和利用能力。一方面,作为新模式下的“把关人”,网络编辑应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议程设置、专题报道等形式向受众传递高尚的社会价值观,以引起受众共鸣,提升整个社会的网络文明价值。另一方面,网络编辑在新媒介环境下应提高审美意识,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媒介内容,提高受众的信息辨别和分析能力,引导受众对格调低下的网络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进而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和媒介公信力。
3.2 网络编辑应提高媒介技术应用能力
语义出版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媒介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在推动媒介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对网络编辑的媒介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与传统编辑工作相比,新媒介环境下的网络编辑工作具有超链接、数字化以及交互性等技术特点;另一方面,媒介技术在媒介形象塑造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10]。如果网络编辑无法熟练地应用新媒介技术,不仅会给信息内容的深度加工和整合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困扰,而且会阻碍媒介形象和影响力的提升。因此,对网络编辑来说,在熟悉和了解媒介技术发展现状的同时,还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媒介技术的应用能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媒介技术平台的操作者和运营者。
3.3 网络编辑应提高媒介经营管理能力
网络编辑的媒介经营能力,主要表现为做好频道或栏目推介,不断扩大频道或栏目的影响力[11]。在新媒介环境下,网络编辑仅仅具备采、编、写等基本媒介经营管理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媒介策划与运营、媒介内外部资源整合等媒介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也必不可少。一方面,网络编辑要树立用户至上意识,精准把握用户需求,通过专题策划、在线互动等方式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与互动,提高用户满意度。另一方面,网络编辑要加强对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通过合作推广、协同营销等措施进行媒介推广,提高媒介的影响力。总之,网络编辑只有全面提升媒介素养,切实承担和履行作为一个网络信息“把关人”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媒介自律实际上是媒体操作者的一种自觉行为,是基于对自己使命的一种认识,它可以使媒介良性、自觉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能。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些不可控因素导致的不良信息泛滥现象仍然存在,并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小的危害。因此,网络编辑在新媒介环境中应加强自我约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在新的媒介环境中,网络编辑应多一些独立思考、少一点偏激冲动,多一些理性判断、少一点盲从轻信,将客观、准确的信息内容传播给用户,从而为用户提供最优服务。
除了自律,要让网络编辑更好地发挥“把关人”作用,自觉履行其社会职能,他律同样重要。立法机构、司法机关、互联网管理部门完善法规、加强监管,是更为有效、也更为根本的“谣言粉碎机”[12]。因此,制定详细、完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网络编辑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和监督,是提高网络编辑媒介素养的有效途径。自律与他律辩证统一关系表明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理想的契合。因此,在网络编辑媒介素养提升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原则。
4.2 坚持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原则
在媒介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媒介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从国内现有网络编辑教育与培训体系来看,要提高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必须坚持教育与培训相结合原则。在职业教育方面,政府应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开设网络编辑相关专业,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传授,全面提高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满足媒介产业发展的需要。
在职业培训方面,行业管理部门、媒介企业及职业培训机构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具体来说,要通过文化、道德、法律、职业和安全保障等知识的培训提高网络编辑的基本素养,通过技术理论、专业技能和技术实习等职业技术的培训提高网络编辑的技术素养,通过经济、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网络编辑的媒介经营管理素养。在培训方式上,要短、中、长期培训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培训相结合。
4.3 坚持职业资格考试与职业准入相结合原则
网络编辑培训范文2
2006年10月呼伦贝尔电视台建立了电视节目制作、播出一体网络系统。也是广播、电视行业较早网络系统之一。经过4年运行逐步完善,我们深深体会到制作网带来的方便。网络管理上从一知半解到逐步成熟;使用上从恐惧到得心应手,走过一段由模拟到数字标志性历史时期,积累了对制作网管理和使用经验。
呼伦贝尔电视台制作网组成:有卡非线工作站、无卡工作站、音频工作站、服务器、千兆交换机、节目上传站、远程新闻回传平台、媒资管理、存储阵列、切换器等。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病毒也给我们带来烦恼,或造成重大损失。黑客攻击、病毒是互联网的世界难题。在呼伦贝尔电视台制作网建设初期,正是互联网木马病毒高峰期。熊猫烧香将青岛市某电视台制作网感染瘫痪。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对互联网知识较稚嫩,面对压力可想而知。如果封闭的网络管理相比容易些,但是呼伦贝尔电视台制作网实际结构和功能上必须连接互联网。只有这样的网络才能符合设计要求。旗、市新闻素材通过制作网传到远程新闻回传平台。“逆向”制作网节目通过远程新闻回传平台传到上级电视台。
有计划、有设计搭建制作网硬件较容易,网络使用、管理并非易事。特别是由模拟信号过度数字信号,不仅是制作设备和制作手段改变,更难的是思想观念和知识更新。呼伦贝尔电视台制作网投入使用主要难点:1.编辑制作设备的使用一次性整体过度,即一夜间将模拟设备过度数字设备。2.使用人电脑基础参差不齐,短期培训再上非编辑难度大。
模拟信号过度数字信号观念的更新最大的障碍是制作理念、制作手段。模拟信号编辑使用编辑机械手动控制完成。数字信号编辑使用非线性通过电脑完成。两种制作手段方法差别显而易见。制作网的使用前,对使用人上机前培训非常重要,特别对一些刚接触电脑的编辑和记者。对他(她)们电脑基础操作、文件的存储、存储路径等需要一对一的培训,以便消除对电脑使用恐惧感。为制作设备整体投入使用打基础、为一次性平稳过度创制条件。一次过度的好处在于,整体转换彻底,不留后遗症,节省设备资源,彻底拆除模拟编辑线。
制作网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关系到制作网的运行状态,管理最大难点是:病毒。病毒侵入来源是互联网和U盘的感染,前者和旗、市新闻,新闻回传平台服务器相连。开放互联网,尽管是一个端口的管理也是难上加难。U盘的管理虽然在电视台内部,但制作网的多端上载机,以及U口比比皆有。也增大了病毒管理难度,还有无意随机感染更是可怕,病毒感染防不胜防。鉴于以上我们加大了对制作网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制作网使用的规章制度,对外网互联网不允许轻易上网,不允许点击、下载和工作无关视频文件。确因工作需要使用U盘须制作部指定人员在指定设备上使用。制作网络服务器统一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每个客户端同样安装,并保证一星期两次对客户中心升级。每一台非线操作系统定期备份,以防设备瘫痪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恢复。做好制作网设备故障应急预案,一旦网络出现故障忙而不乱,在极短时间内排除故障。
网络编辑培训范文3
关键词:网红经济;网络编辑;就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3-98-2
1 “网红经济”的内涵
1.1 “网红”的定义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伴随着自媒体(如微博、微信、快手、美拍等)的热络,催生出了一批新兴的职业――网红。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6.88亿中国网民基础上的,那么到底什么是“网红”呢?所谓“网红”是指在社交媒体上具有一定的社交资产,并可以将社交资产利用广告或电商转化为现实财富的人。2015年12月《咬文嚼字》杂志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中“网红”位居第九,更有“网红脸”、“网红店”等大量伴生词出现。当今时代,你可以将“网红”看作某一特定领域的小明星,也可以将它们当成新一代知识经济工作者的一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网红”的小圈子里,它们已经具有了足以改变粉丝消费观念,甚至是一些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了。
1.2 “网红经济”的定义
现如今,自媒体极速发展,“网红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近日一份报告指出,网络红人们不仅进军时尚业,也正向网络游戏、旅游、母婴产品等行业发展,“网红经济”的整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2015年,自嘲为“贫穷+平胸”,同时“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因制作了一系列短视频,在微博上“吐槽”,仅半年多的时间就汇聚了800多万粉丝人气的网络红人“PAPI酱”。2016年3月,由逻辑思维、真格基金、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投资1200万元,宣布与“PAPI酱”联合拍卖广告,广告主可以在短视频中露脸。这起投资被业内视为首例网红成功“变现”案例。
近日的“中国网红”排名中,被称为王思聪女友的雪梨以“网红”身份开设的年净收入达1亿元的“淘宝女装店”居第一位,“PAPI酱”排名第二位。让人们更加关注“网红经济”这一现象。使得“PAPI酱”成为网络热搜词。
可见,“网红经济”是以特定的一个(一般是年轻貌美时尚)人的形象为代表,以红人的品味和时尚的眼光为主导进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向粉丝定向销售,并将其转化为购买力,电商无疑是“网红经济”最为成功的平台。
1.3 “网红”的孵化流程
早期的“网红”大多是“单打独斗”,并不刻意对自己的形象进行经营,大多很快被遗忘。但是随着“网红”的商业化价值被看好,电商“网红”们开始形成一条专业的孵化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中,主要包括“网红”经济公司、电商平台、产品供应源。一是“网红”经济公司负责“网红”的线上网络形象经营和线下人员培训。线上经营包括在社交媒体上和策划制作视频、音频、图片等,来收集人气、聚集粉丝;线下提升“网红”气质包括舞蹈、歌唱、时尚品味的指导。二是电商平台进行店铺展示。为“网红”提供与粉丝交流的平台,进而完成孵化。三是产品供应源进行提供商品,供店铺经营和“网红”推荐。对于“网红”一类靠精品视频提高人气的“网红”则有专门的制作团队,如作品的创造,视频的整理制作等。在这个过程中网络编辑工作的作用就十分重要了。
网络编辑可以理解为两个意思:一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自己所学专业从事互联网内容建设并利用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信息的,从网民那里接受信息反馈的工作人员;另一个则是指在互联网上进行编辑网络内容和网站建设的活动,即网络编辑工作。前者在200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职业而被承认。本文研究的是编辑工作本身而非从业人员。
有许多人对网络编辑这一工作的认知存在误解,认为网络编辑不过是传统媒体的“搬运工”,网络编辑的工作是简单的“复制+粘贴”的枯燥工作,网络编辑本身不存在对内容的深加工和创造性。从事网络编辑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和网站管理人员等。对传统媒体进行网络化的信息就是网络编辑了吗?似乎这样的概念显得太过单薄和平面化了。
网络编辑工作者是信息的策划者、推荐者、选择者、加工者。笔者认为,首先互联网是不同于现实的另一个新概念的世界,它是现实社会的投影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延续。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互联网内容建设这个概念是十分巨大的,它可以是新闻内容的编辑、信息的再加工整理,也可以是网络人物形象的设计,网络编辑本身是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的桥梁。如果网络技术的工程师是这片现实社会投影的基础建筑师,那么网络编辑就相当于室内装修设计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媒介融合局面的形成,网络编辑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关于个人网络形象的编辑工作也会越来越重要。
网络编辑工作包括信息的收集和选择、分类、编辑加工整理并、网民互动以及后续的信息反馈。
第一,信息的收集主要有传统型和网络搜索型两种。
首先,传统的信息收集要考虑从各种报纸、期刊杂志和相关的广播、电视、电台等大众传媒中对信息点进行提炼,得到的信息相对较为严谨真实,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全社会的信息动态和流向,但存在的缺陷是得到信息的时效性差。其次是要注意观察,做个细心的人,学会从身边的群众以及生活的社会环境对即将发生的信息爆点进行预判,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但这种收集信息的方式对编辑的社交环境要求非常的严格,并不适用于大多数的网络编辑。
其次,网络型的信息收集主要利用搜索引擎从海量信息中对所需要的材料进行采集分析以及判断。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是两大搜索引擎――Google和百度。二者中Google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则发展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拥有全球最大的中文网页库。
第二,信息的分类,即将所得到的确定真实而准确的素材进行合理管理。
常见的分类是按内容来整理相应的素材的,分类原则要严格,标准明确、科学实用、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若在由移动设备的浏览器支持的WAP网站和智能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来支持的APP客户端中进行分类,则是按照频道内容来进行的。如腾讯公司作为商业网站,主要分类有财经、体育、热剧、娱乐、图片、教育和公益等。这种分类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
信息的编辑加工整理是整个编辑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网络编辑对素材的深加工和创意性设计的一环。编辑可借助视频、图片、音频等对的信息进行补充说明,的时机也十分重要,针对特定的人群有不同的即成效果。
第四,网民互动。
网民互动是网络编辑不同于传统编辑的最大特点。在互联网时代体现网络世界人人平等。这使得编辑工作完成了与受众群体信息交换的“一对多”模式的转变。
第五,后续信息反馈。
后续信息反馈指事件结束时总结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如在新闻中深度调查等。
以上五个部分介绍了网络编辑工作的具体内容,为从事网络编辑工作的人员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使编辑工作者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我国拥有网络编辑从业人员多达600万人,当下的互联网环境对网络编辑的需求量很大,预计在未来10年内需求总量将超过30%。
网络编辑是网站内容的设计师和建设者,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编辑、审核,然后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并且通过网络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网络编辑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几个软件:一般是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及制图用的photoshop,另外还会要求了解HTML语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的开始要求了解CSS代码。部分要求有采访能力及独立制作专业能力。网络编辑必须顾及媒介自身、受众、广告商三方面的利益,它常常需要独自一人承担从构思策划、采访到网络等多个环节的制作及页面展现。
3 网络编辑在“网红经济”中的重要性
现在的网络编辑工作大多偏向新闻媒体的客户端,门户网站和数字图书编辑。网络编辑的定位是新闻人、把关人、引路人、文化人。但它的商业价值往往被忽略,网络编辑的策划能力往往比它的营销能力更被人重视,但是在媒介融合时代单纯的侧重某一方面或是将二者分开对网络编辑者的就业都是挑战。网络编辑工作由策划到信息策划+营销,将电商的商品销售和网络编辑工作相结合,借由对“网红”个人形象编辑提高商品知名度。策划编辑一个网络形象并将其推销给广大受众,达到宣传效果。
3.2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编辑新思维
不断进步的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环境,要求编辑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完善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各种知识的储备量。网络编辑对信息的把握必须专而精,简单的技术支持内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网民们对庞大冗杂的信息接收已经趋于饱和。网络编辑要利用信息收集提炼能力更专业更深层的诠释我们的社会生活。有人说,我们进入了全民记者全民编辑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在网上信息。但是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成熟,人们对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越来越高,专业性会越来越强,网络编辑日趋专业。未来的网络编辑分工也会具体化,只有专业的才是更具竞争力的。
3.3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就业方向选择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编辑出版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得到更为全面的训练,要对编辑学和出版学有更深层的了解和研究。除了对传统的报纸、杂志期刊、图书编辑策划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外,还要加强数字媒体的教学比重。浅阅读时代不会长时间占据网络平台,信息的精品包装和深层解读会占据主流传播地位。编辑出版人才在“网红经济”发展势头高涨的现在,作为专业的“网编经济人”,用更专业的知识对内容进行精细编辑加工,为就业方向提供更多的选择。
4 结语
可以看出在“网红经济”中网络编辑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网络编辑工作是可以改变其固有的单纯的新闻人、文化人的形象的,为网络编辑人才开拓了新的就业方向。对于网络编辑职能的细化还需要研究。全媒体人才的稀缺应该怎样解决?对于网络编辑员资格证书效力低的原因是否是培训机构和高校疏于对相关能力的培养?未来的网络编辑分工的细化是否意味着全民编辑时代的到来?这些问题在本文中尚未得到解决。希望在未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编辑的工作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网络环境在不断改变,但是网络编辑只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就不怕被时代所淘汰!
参 考 文 献
网络编辑培训范文4
一、主要特点
1.真实性与传统媒体新闻一样,高校校园网络新闻在内容上具有真实性的特点。真实,是所有新闻的本质特点。2.时效性这是校园网络新闻最大的特点。与传统媒体新闻相比,校园网络新闻不存在印刷等工序的存在,相反通过借助网络的飞速便捷性,在最短时间内将新闻报道传播出去。可见,网络的存在完成了新闻报道由最近发生向正在发生的速度的转变。3.多样性校园网络新闻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多样性。由于校园网络新闻涉及面广泛,内容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从农业到科技,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二是形式的多样性。校园网络新闻通过网络技术表现形式由传统的文字图片又涵盖了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使得新闻内容更加生动清晰。4.储存的便利性校园网络新闻是可以进行储存的,而且不需占用任何空间。在需要时只要上网进行查询即可。正是因为校园网络存储便利这一特性,通过时间的不断变更,信息的不断储存,形成了校园网络信息资源。
二、提高校园网络新闻的策略
(一)拓展新闻来源首先,要加大对校园网络新闻的宣传工作,鼓励广大学校师生积极投稿,为学校网络新闻工作尽份心力。其次,加大校园网络新闻的对外宣传工作的力度,在积极校园网络新闻的同时提高学校知名度
(二)提高写作能力培养一支文笔好、责任感强的有力的校园网络新闻工作队伍。首先要对收到的稿件进行有目的的筛选,组织好稿源。其次要加强对队伍人员的培训。不仅要培训其新闻采写能力,还要对信息编辑员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进行培训。
(三)保证服务质量1.建立一个统一的网站,这样既有利于对校园网络新闻进行统一的编辑审核以及发表,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有关新闻的泄露。2.设立专门人员对成稿进行审核编辑,从而保证校园网络新闻的质量。3.设立奖励机制。这样可以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扩展网络新闻的来源,从而增加校园网络新闻的多样性。
三、结语
网络编辑培训范文5
关键词:编辑; 网络出版; 素质; 作用; 必要性
网络作为一个极具开放性和个性化的工具,人们的思想在这里可以得到最根本的体现,互联网能够体现出美与丑、善与恶,而恶劣的思想以及风气,需要网络编辑通过自身的能力对其进行纠正,避免此类信息内容出现在网络上,以确保良好的社会秩序。因此,新时代赋予网络编辑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1 网络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1.1 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 互联网是一种人人都有自由发言权和评论权的信息平台,一条错误的信息可能会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在消息前一定要认真审核内容,严格把关,确保上传的内容不出问题。因此,网络编辑作为一个新兴媒体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新闻出版观,坚定从事党的出版工作的思想基础,深刻认识出版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地位,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始终坚持传播先进文化的正确出版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促进网络出版工作健康发展。
1.2 应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编辑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精神产品生产“源头”把关的编辑,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为读者精神健康负责的社会责任感,不能为了增加网络点击率,吸引读者,而不择手段,更不能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放弃社会效益,如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3 应注重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地涌现出来,如何辨别各类信息内容的真伪,成为编辑工作中的一道难题。尤其是对于网络编辑而言,面对大量的信息内容,如何准确、有效的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为我所用。因此,网络编辑人员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所作为,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完成好编辑工作,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编辑工作者。
1.4 应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 网络作为当下较为流行的一种传播形式,有其自身特点,它是由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多种媒体形式构成的。如果网络中的信息内容只是一些枯燥而杂乱无章的文字内容,同样也会大大降低读者的关注度。因此,这就需要网络编辑具备一定的文字能力,只有具备了很好的文字能力,才能策划、编辑出有受欢迎的内容,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吸引更多的读者,为其提供优质服务。
1.5 应具有创新性和整合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的开放性与多样性的特点越来越明显,网络编辑人员一定要有敏锐的嗅觉,能够赶在别人之前,发现和挖掘其他人没有掌握到的信息内容。目前,读者对于追求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的意愿相当强烈,所以网络编辑人员就应该及时抓住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根据读者需要,对主题与内容及时地进行调整更新。另外,要根据对读者需求的掌握情况,细化受众目标,对各类信息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吸引更多的读者,从而扩大影响。
2 网络编辑在网络出版中存在的必要性
2.1 社会分工让网络出版的编辑工作专业化 网络编辑在上岗之前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必须取得相关资质才能够从事编辑工作。目前,我国的各类网站繁多,网站中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相差较大。经过专业的网络编辑处理过的网站内容全面、清晰,内容版式活泼,有吸引力。相反,有一些网站是非专业编辑人员在从事工作,网站内容质量较差,页面布局凌乱,杂乱无章,毫无吸引力。因此,网络作为一种新的载体形式出现后,社会分工使得网络编辑人员更加专业化。
2.2 网络编辑能够提高作品内容的质量 网络编辑比传统的编辑更容易了解到读者需求,网络编辑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的与读者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与读者的交流,对读者的观点和思想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了解读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而有针对性进行开展策划工作,为读者提供优秀的内容,从而提高内容质量。
2.3 网络编辑能够促进出版作品的不断更新 对于读者和媒体的各类信息以及投稿内容,网络编辑人员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对相关内容进行选择、删减、编辑,使其能够很好的贴近主题,为其服务。另外,随着现在人们思想的不断转变,更多的是寻求一种新鲜感,做很多事情也都只是一时兴起。针对这些客观现象,网络编辑人员不能墨守陈规,一定做到要与时俱进,随时关注读者需求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策划,及时更新内容,以便能够很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3 网络编辑在出版工作中的作用
3.1 挖掘有潜力的作者,不断扩大作者队伍 传统出版中,出版物的作者与读者的差别是相当大的。但是网络出版与传统的出版不一样,人人都能够成为作者,并且作者的文章在发表之后还可能会引起其他读者的评论,与其交流,对内容进行点评。这时,网络编辑应该能够通过自己对内容的判断,寻找这些读者中具备一定能力的人员,使其加入到作者的队伍中,作为资源进行储备,以便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3.2 更有利于快速地拓展市场 传统的纸介质出版物具有推广时间长、市场流动性小等特点,同时还存在体积大、不便于携带等问题,而网络出版物具有简捷、快速、方便等特性,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在我国,由于网络出版的这些特性,决定了网络内容更新速度快、内容丰富的特点。市场的快速变化与发展同样考验网络编辑人员的反应能力,能够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及时调整主题内容,不断满足读者需求,对于网络编辑人员来说,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李宏伟. 浅谈网络编辑的素质. 新闻传播,2009(05).
[2] 傅利昌. 浅谈网络编辑须具备的素质. 中国地市报人,2010(09).
[3] 陈展东. 谈网络出版中的编辑作用. 出版发行研究,2011(07).
网络编辑培训范文6
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主要课程
主干课程:计算机编辑与校对、网络编辑概论及实务、网络新闻编辑、网页制作、汉字输入技术、书籍装帧及版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报纸编辑与排版、编辑学、校对学、现代汉语、实用写作、出版学概论、印刷概论、出版法规、版权理论与实务、图形编辑制作、影视非线性编辑、传播学、书报刊及网络编辑实务、书报刊及网络页面的校对、书报刊版面及网络页面设计等。
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社会各种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出版企业、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网站等传媒机构,从事稿件的编辑校对、版式设计、网页设计维护、网站管理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教育、互联网、文字媒体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教育/培训/院校;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文字媒体/出版;
4 计算机软件;
5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6 广告;
7 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图书排版员、文字编辑等工作,大致如下:
1、图书排版员;
2、文案编辑。
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培养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掌握方正书版和方正飞翔软件的基本知识、适用范围、使用方法与技巧,具备文字、段落、文章、图形和图像、图文混排、颜色的设定、公式排版、组版等能力,编排出符合出版要求的版面;
3.掌握编辑工作的选题策划、组稿、审读、编辑加工、发稿知识,掌握编辑工作的流程,具备文稿辅助编辑加工能力;
4.掌握校对工作的基本规程,熟悉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等校对方法,以及折校技术、点校技术、平行点校技术和人机结合校对技术,具备文稿校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