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的段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秋天的段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秋天的段落

描写秋天的段落范文1

总分段式,一种常见的构段方式,出现于很多写景状物及议论类等文章。这类段落在三年级所有类型的段落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引导学生读懂总分段式的段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整篇文章。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读懂总分段式的段落,是我们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一、绝顶览山――全面统理教学内容

在整个三年级教材中,出现了大量含有总分段落的课文。通过对教材编写及内容的梳理,我们认识到:含有总分段落的课文共有10篇(三年级上册的《秋天的雨》《花钟》《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富饶的西沙群岛》《香港,璀璨的明珠》和下册的《荷花》《珍珠泉》《太阳》)。

这些课文基本都是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在三年级所有课文中占15.6%,因而总分段落这一教学内容对于实现三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读懂这一类段落的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读懂整篇课文,也有助于学生模仿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二、循序渐进――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从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开始,整个三年级,陆续出现了十余篇含有总分段落的课文,笔者将这些课文的教学,分成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呈现阶梯式上升:

第一阶段――认识阶段

教学目标:认识总分段落,了解总分段落的构段方式。

第二阶段――过渡阶段

教学目标:能基于课文内容,根据提供的分述内容,给段落加一句合适的总起句;或者根据提供的总起句,写出分述的内容。

第三阶段――仿写阶段

教学目标:能围绕总起句或者一个意思,写一段总分段式的段落。

当然,三个阶段分别包含哪些课文,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做适当的调整,不能刻板地划分。

三、无痕润色――合理采用教学策略

在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正确定位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之后,就应该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总分段落每个阶段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总分段落,提升阅读能力。

(一)第一阶段――导学相辅,认识总分段落

学生第一次接触总分段落,对于这种段落的构段方式并不了解,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认识总起句,了解该种段落的结构。

如教学三年级第一次出现总分段落的课文《秋天的雨》时,我就采用了导学相辅的方法:

(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认识总分段落。)

师:老师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认真听,等会儿告诉我秋天的雨给你什么感觉?

(教师配乐朗读第一自然段。)

生1:我觉得秋天的雨很清凉,很温柔。

生2:我觉得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像一把钥匙。

师:是啊,秋天的雨就像一把钥匙。这个自然段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并把第一句话显示成红色。)

师:下面的2-4自然段老师想请3个小朋友来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在作者的心目中,秋天的雨还是什么样儿的?

(请一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秋天的雨还是什么样的?

生: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师:瞧,这个自然段也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这就是总起句。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并把第一句话显示成红色。)

师:你发现了吗?第一、第二两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后面两个自然段会不会也是这样呢?

(请两位同学分别读第二、三自然段。)

生1:第三自然段是围绕“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这句话来写的。

生2:第四自然段是围绕“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这句话写的。

师:课文1―4自然段都是围绕每段话的第一句来写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这样的段落。

经过教师的引导,接受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相结合,学生认识了总起句,了解了总分段落的基本结构――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为接下来读懂总分段落打下了基础,抓住总起句就能了解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第二阶段――补写内容,感受总分段落

学分段落不仅是为了读懂一段话,还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因此在学生认识总分段落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总分段落的特点,并能根据提供的内容给该段落加上总起句或者分述内容,为最终的自主写段做铺垫。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第4自然段时,我就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内容,加上一句总起句,组成一个总分段落。

(朗读第四自然段中描写鱼的4个分句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抓住鱼的颜色、样子和动态来描写的;接着出示这4种鱼的图片,请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西沙群岛的海里只有这4种鱼吗?

生齐答:不是!

师:是的,老师查了资料,西沙群岛的海里有400多种鱼呢!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其中的几种。

(出示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这些鱼有什么特点。)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鱼,把它写美了。

(学生选择一种鱼,自主写一句话。)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请4位描写不同鱼的同学上台交流。每交流完一个学生,将这位学生的句子在投影仪下出示,4位同学交流完后,投影仪下出示完整的4句话。)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把这4句话连起来就能组成一段话了。如果能给这段话加上一句总起句,就更完整了。你能给它加个总起句吗?

生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师:你直接运用了课文中的总起句,聪明!

生2:西沙群岛的海里鱼多得数不清。

生3:西沙群岛的海里有各种各样的鱼。

……

当然,对于该段的教学,也可以在学生感受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之后,给学生一句总起句,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句总起句,写一写西沙群岛的海里还会有什么样的鱼――补充分述的内容。这样,根据提供的内容,补充相应的总起句或者分述,学生对总分段落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这样的补写,也为接下来的自主写段打下了基础。

(三)第三阶段――依托文本,仿写总分段落

由于总分段落结构关系明确,段落主题也更加鲜明,因此运用总分段落进行表述能更加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表达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三年级总分段落教学的第三阶段,就应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内容,进行仿写。

如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2―5自然段都是总分结构,并学习作者是如何进行描写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师:香港不仅是一个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同时,它还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呢!

(出示香港集装箱繁多、运输繁忙以及维多利亚港口的图片。)

师:请你结合以上图片的内容,以“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为总起句,写一段总分结构的段落。

(生自由写话后进行交流。)

生1: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从国外来的轮船数不胜数,停靠在码头,像是在聚会。码头上的集装箱不计其数,一辆辆货车一刻不停地运输,排成了长长的队伍,像一条长龙。

生2:香港有一个维多利亚港口,水面辽阔,有70多个巨轮泊位,60多个码头,运输和通讯设备齐全。港口停泊着数不胜数的巨轮,岸上还有不计其数的集装箱。因此,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

……

这样依托文本,学习文本的段落结构形式,仿写总分段落,不仅更深入地感受了香港的魅力,还学会了用总分段落进行表达,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描写秋天的段落范文2

葛某是个濒临自闭症边缘的孩子,但还没有严重到自闭的程度,

语言表达严重障碍,不会和外人说一句话。就是在家里也很少说话。我想了很多办法。我想,他一个人不说话,多找几个人陪着他是不是就会好一些呢?于是,我经常把他和几个同学叫到前面来表演或是读课文或者说些别的。可是,一轮到他的时候,不论老师和同学们用什么样的语言来鼓励他,他只是很紧张地伸伸舌头,前后挪动几步,却一句话也不说。我真的感觉什么办法也没有了。就在我对他觉得无能为力的时候,一次公开课却让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那一次,我在会议室讲了一节语文教研课,题目是《秋天的快乐》。这是一节口语交际课。在课前,我让学生大量搜集了有关秋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由于学校的安排,这节课由开学初被调到了学期末。所以,已经在讲这节口语交际课以前把描写秋天的作文讲完了。而且学生都利用上自己搜集到的词语和句子以及段落。再加上平时我就很注重对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回过头来,再让他们说说秋天的特点,对他们来说就不难了。课堂上,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地发言,我也给了每个同学充分展示的机会。就在同学们说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再给一名同学展示的机会,谁来呢?”只见同学们的手举得更高了。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葛某也举起了他的小手,这一举动不光我看到了,同学们也都看到了。几个同学看看我说:“老师,让葛某去吧!”这时,同学们也都不喊“我”了,都开始说:“对,让葛某去。”并且把目光都投向了葛某。就在葛某拿着自己的读书笔记往讲台走的时候,整个会议室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不由得我也跟着鼓起了掌。“我搜集到的段落是……”他说话了,他真的说了。我激动极了,眼泪立刻充满了我的眼睛。当时心情真的是说不出什么滋味。因为是讲课,我马上调整了自己的情绪,收起了自己激动的眼泪。当葛某回答完以后,同学们和我给予了他更加热烈的掌声。我即时给予了他表扬,并带领同学们又给予了他赞扬的掌声。

描写秋天的段落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单元教学 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23.24

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向学生提出习作的要求。如何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习作的殿堂?笔者认为,可以在单元教学中组织习作活动,教学过程包括单元导读、阅读教学、主题收集、作文指导四个部分。

一、借题发挥:通过导语指明写作的方向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了导语内容。如第三组的导语: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它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它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它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发现它的美丽,感受它的美好,并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导语还配了一幅精美的图画。笔者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朗读单元导读,告诉学生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秋天”,向学生提出任务:仔细观察秋天,可以观察植物的变化,可以观察动物和人类的活动,可以观察天气的变化。可以到田野找秋天,可以到公园赏秋景,可以在放学的路上甚至可以在校园寻找秋天。可以看景色,可以听声音,可以闻秋天的味道,更要问和想。布置学生收集秋天的文章、诗歌,时间为两周。

二、借水行舟:通过仿写,学习并运用写作的技巧

儿童学习语言,离不开大量的、有意识的模仿和迁移。这种基于“模仿和迁移”的写,即通常所说的“仿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模仿尤其重要,从模仿中学习写作的方法。

1.修辞方法的学习与运用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教材中有很多种修辞手法。然以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为例。这一组教材安排了两首古诗,三篇文章。文章为《风筝》、《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雨》一文有大量的拟人句,如: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我告诉学生“你挤我碰”、“争着”,是人的动作。课文写“橘子柿子”会“你挤我碰”、“争着”,是把“橘子柿子”当做人来写,这样的修辞手法叫拟人。接着,我出示了如下练习: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成拟人句)学生喊出: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进行肯定后,又告诉大家:改拟人句,也可以给蝴蝶(动物、植物等)加上人的心情或语言。学生又把句子修改成:蝴蝶开心地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2.描写方法的学习与运用

《风筝》一课借助人物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心情。如:“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我引导学生模仿这一写法,描写自己打针时的心情。有学生写下了如下的句子:“老师带我们去打针了。我的心就像打鼓一样怦怦地跳了起来。看见针扎进别人的胳膊里,我觉得自己的手臂也疼了起来。我赶紧移开目光,安慰自己:没事的,我很勇敢,可我的腿却不争气地抖了起来。”

3.段落结构的学习与运用

《秋天的雨》第2、3两段采用先总后分的写法介绍了秋天缤纷的色彩和丰收的景象。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秋天来了,到处瓜果飘香”为总起句介绍果园的景色。

4.谋篇布局的学习与运用

还以《秋天的雨》为例。课文第一句写道:“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我引导学生想象:秋天还是什么?学生说:秋天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秋天是一位音乐家……

三、厚e薄发:收集写作主题,丰富表达形式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积累是表达的基础。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片段,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但积累要有针对性。仍然以人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为例。在学习这组教材的两周时间里,我引导学生专门积累描写秋天的文章、诗歌,逐渐习得写法。

四、对症下药:针对性指导训练,打开写作的思路

笔者按照《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一种方法,指导学生习作:先让学生阅读习作要求,再了解童话的体裁特点(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确定习作的主人公,及它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强调要通过故事来讲述一个道理,但道理可以直接点出来,也可以流露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最后让学生学习写作。结果发现真正会写的只有一名学生。

描写秋天的段落范文4

关键词:《庄子》;想象;寓言;浪漫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这个世界上,终究也只有那样一个庄子。而这一个庄子,却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一代代的人。

有谁能如庄子么,潇洒不羁,风流自在,才华横溢。他丹青妙笔一扫,就是一片超凡脱俗的天地。有谁能如庄子么,自由狂妄,卓尔不群,眼睛极冷而又心肠极热。读他的作品,有如进入若虚的境界,却又有着平凡人的质朴淡然。

他的文章行文空灵飘逸,多用想象奇幻诡谲的寓言故事表现其思想。 在一个动荡喧嚣的环境中,庄子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 当时的战乱频繁,政治不稳,人心遑遑。他处于这样一个环境,却没有浮躁与喧嚣,与平常人相比,他更多了几分玩世不恭的天真与想象,多了几分自由与闲适、超脱与淡然。这些特点在以下段落中有很大的体现。

他在逍遥游中这样描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5]这是怎样的一种鸟啊!作者的想象新奇,令人赞叹。他笔下的鱼可以有几千里那么大,他笔下的鸟,飞起来翅膀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这种鸟寄托着作者的理想与抱负,也蕴含着作者的智慧与遐想。由此可见《庄子》的“自由精神”,其高蹈超越、想像之奇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在《大宗师》[5]中这样描写:“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啻于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醉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庄子的观点,可谓情之切!

他的《秋水》[6]也不同凡响,“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意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段文字描写了秋天湖水的样子,使人仿佛可以欣赏到一汪秋水的皎洁清澈。而后面描写的河伯则与世俗之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常常为了一点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到头来才羞愧的知道自己“贻笑大方”了。河伯是仙,都会因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何况我们是普普通通的人呢?宇宙无穷,而我们只懂得了很少的知识,知道了极其有限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去探索,去发现,去了解。世界如此之大,我们却如此渺小。因此,我们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因其环境所困,不能因其所受教育束缚。河伯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海,才望洋兴叹,而我们则要向远处看,走更长的路,长更多的见识,千万不可以满足于现状。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2]。庄子具有奇特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想象世界。其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灌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联系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3]。《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肆意,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的特点。清人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型。”这算是对庄子文学较精确的评价了吧。

“百家讲坛”里的于丹曾多次讲到庄子,许多人也曾被《庄子》中的自由浪漫[4],诡奇生动的描写而吸引。《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幽默诙谐而又蕴含道理[7],常给人启发,使我们豁然开朗起来。可以说,其寓言故事还不仅仅陈述了人生道理,还有着无尽的智慧。多揣摩其故事,不仅可以排解自己的不顺,还可以得到智慧的箴言。《庄子》教给了我们如何乐观积极的去生活[8]。在这个越来越喧嚣的城市里,在这个挨挨挤挤却有着难说的隔膜的人群中,也许我们越来越需要一个地方可以领悟自身的地方,那里恰似春风,犹如细雨,像一片绿荫,一股清泉,那里就是庄子的寓言世界。让我们在故事里面细细品味、学习,让疲惫的心灵卸掉伪装,重新归于本真!

参考文献

[1]宫茂.从《庄子》中孔子寓言形象看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8)

[2]隋淑红.庄子,借灵魂一对逍遥从容的翅膀[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3]胡家祥.《孟子》与《庄子》思想倾向之比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01)

[4]高照.《庄子》能使你快乐[J].华夏文化.2002(04)

[5]朱任飞.风:大道的解说――《庄子》以风喻道的文化考察[J].求是学刊.1998(01)

[6]李继红.浅析《庄子》寓言里的艺术设计思想[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1)

描写秋天的段落范文5

点评人:qzzl

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也是水稻收成的季节。今天,我们采风小组来到玉湖农厂体验农村生活——割水稻。 (开篇明意,引出下文。“农厂”应为“农场”。)

来到田野,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水稻在阳光的照耀的下闪闪发光,随秋风起伏着金色的稻浪。 (形象地展示出稻田的美丽,好句!)

水稻的秆是空心的,叶子扁平而又细长,它是分节的,夏天的水稻是青绿色的稻穗的,秋天的水稻是金黄色的稻穗,把外壳打开就是我们平常食用的“米”。 (这段属于说明性的语言,不切合本文题材,也不能说明本文主题,应该删去。)

我看见:农民们拿着带有锐利的锯齿的镰刀,穿着胶鞋,正在炎热的太阳底下卖力地干活,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滴下来,可他们不顾这一些,继续收割水稻。你瞧!他们那利索的动作:他们半蹲着,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左手抓住稻杆,右手飞舞镰刀,听“刷刷”声响,簇簇稻杆应声倒下,不到三分钟,两排水稻就被割完了。 (动作、声音描写准确,生动地描写出了割稻的情景,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为下文的感悟作了铺垫。“我看见:”改为“田里,”作过渡更好!)

我们脱掉鞋和袜子,赤脚踩在松软地田地上,像走在沼泽地里。农民交我们割水稻:左手拿着镰刀,右手抓住稻秆下方,左右摩擦,水稻就被割下来了。 (告诉读者现在我也要体验割稻子了。本段稍嫌跳跃,建议本段前来句过渡。“交”应是“教”。)

描写秋天的段落范文6

一、注重多读。

为什么要把“注重读书”摆在首位呢?因为,学生到校的首要任务就是“读书”,读书读书,不读书怎么行?自古以来,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等名言警句。同时,在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中也一再强调,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要有丰富的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要培养良好的语感。那么,这些积累、体验、语感从哪里来呢?笔者认为,首先就要从读书中来,要先靠平时多读。在讲述课文之前,至少布置学生读五遍。第一遍要求学生对内容整体感知,第二遍要求对语句读通读顺,第三遍要求学生读明白、读懂得,第四遍则要求学生试着分析、品评课文,能大致找得出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等,第五遍就可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然后再进行讲述,就容易得多了。只有这样,读书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语感才能得以培养。当然,读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还应重点注意读书方法的指导。

二、注重培养发现能力

为什么要注重发现呢?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还有人说,发现是成功的一半,这足以说明发现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同样需要我们在阅读中去努力发现。只有发现才能读进去,品出味,只有发现才能读得深,悟得透。如在教学二年级课文《秋天》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阅读,并观看秋天图片以后问道: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说,我发现秋天里的景色太美了!有的说,秋天的这些果实把我们的祖国装点得如诗如画。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么课文里作者是怎样描写秋天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在汇报时有的说,我发现作者观察秋天时,重点抓住田野里、果园里、打谷场上等三个不同的地点来进行描写。还有的说作者在用词造句上也是很漂亮,用了“稻子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棉花露出洁白的笑脸,高梁点着头”等优美的句子,写出了一片丰收的景象。特别是写“苹果的脸涨得通红,石榴笑得咧开了嘴。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等语句,把秋天写活了,写动了,很有青春活力。学生的这些发现是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的,如果不认真读书就发现不了作者的这么多值得吸取的东西。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能力是创新的起点,也是思维的火花。敢于质疑才能进步,敢于质疑才能成功。所以,质疑也是进步的阶梯,是成功的关键。质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如在教学《开天辟地》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开天辟地的课件后,再读读课文,然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有的学生提出:老师,哪座山是的手变的?哪座山是的脚变的呢?还有的学生提出:老师,我们这些人今后死了,头发会变成星星吗?眼睛会变成月亮吗?如此纯真而又稚气的问题,真叫人一听就顿生爱慕之心。虽然学生的理解有些偏差,但他们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

四、注重探究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