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应用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应用题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应用题教学

引言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时候,能够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即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审题意识得到锻炼,还能够使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实现小学数学应用题成功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年级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高年级应用题教学则是为了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锻炼,高年级的应用题题目比较抽象,解题思路也较为复杂[1]。那么,应该采用何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呢?接下来,本文将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为例,探讨如何在新课标下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培养。

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须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要注重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改变的不仅是教学方式,还应改变教学思维。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只能够在短期内帮助学生学习,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长远的发展。教师只有抛弃“唯分数”论,才能够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当然,教师要真正做到抛弃“唯分数”论,不再将分数当作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要对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进行训练,并且对其学习过程予以正确的评价,如此才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二,要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过程,只有使二者之间进行有效互动,才能够使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其三,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教学,且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原本固化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灵活的教学过程中使自身的思维得到锻炼。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清晰,使学生充分掌握多样化解题方式。

二、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上文已说,高年级数学应用题题目比较复杂,其中涉及的数学概念极为抽象。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教师需要学会使用更为恰当的工具,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题目[2]。而这里所指的教学工具,便是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以《负数》这个小节的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正确地在直线上进行正负数的表示,学会使用正负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下面这道题,一个人在-2的位置向西出发,走了1米,他会到达什么位置?如果他在-2的位置上,先向西方走了1米,又接着向东走了4米,此时他会在什么位置上?教师在讲解这道应用题时,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其一,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让学生与周围的同学展开探究,然后展示探究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解题思路。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够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其二,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应用题变成一个动态过程,将题目动态化,学生便可以对这道题目中人的走向有一个直观且清晰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其三,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这个行走的情境进行想象,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得到有效提升。

(二)渗透数形结合数学思想

所谓“数形结合”思想,指的是学生在做题的时候,需要在认识题目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数学模型构建,然后借助于这个数学模型对题目进行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将此数学思想渗透进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使他们可以更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以《圆柱的体积》这个小节的内容教学为例。在这个小节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已知一个塑料瓶的内直径为8厘米,其中水的高度为7厘米,现在将这个塑料瓶的瓶盖拧紧,将其倒置,此时出现的无水部分是圆柱形,且高度为18厘米,请求出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学生在解题时,会因为题目之中出现的数据较多,导致思维混乱。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点梳理清楚。此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题目之中的信息,画出正放的塑料瓶以及倒放的塑料瓶,并在上面标注上各种数据,然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使他们发现,无论是在倒置前,还是倒置后,塑料瓶中的水的体积是不变的,而且其中空气的体积也是不变的。经过这样的启发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图形上的数据,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应用题计算。这样一来,便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时更为轻松。

(三)锻炼学生多样化解题能力

在对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分析之后,能够发现大部分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较为单一,这样的方法对开拓学生思维并无益处。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多样化解题思维,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发散,进而使学生能够发现不同的解题方式。以《解比例》这个小节的知识教学为例。在这个小节中,有这样一道题x:320=1:10,应该如何来解答这个方程?此时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可以根据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将其中的x看作一个因数,然后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这样便可以求出x的值。”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使他们能够想到更多的解题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再进行思考。此时学生可能会说:“老师,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来进行解答,比如可以先求出左边的比值,然后再使右边的比值能够与左边相等即可。”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够更加多样化。

结语

小学数学应用题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是最具备实际意义的,应用题来源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普通的数学题不同,需要学生不仅具备计算能力,同时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随着新课程标注的改革,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呈现出了多样化。在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就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当中注重知识的积累,打好基础,做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提高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无法适当的处理逻辑与计算之间的关系。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既需要学生的逻辑能力,又需要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在教师当中要注意将学生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但目前的教学当中,教师在处理这两者关系的同时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学生面对计算题的时候能够对计算题予以解决,但将文字编排到题目当中学生就不能够清楚的理解。很多时候教师运用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讲解,但还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够进入状态,对应用题还存在疑惑,从而使教师在处理逻辑与计算之间的关系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高年级的应用题信息量相对较大。高年级的应用题与低年级的应用题不同,高年级的应用题在问题的设置上会包含一些隐含条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加大了难度。本来是简单的数学题,由于一些隐含条件使学生无法尽快的解答出来,需要通过思考分析,有的时候会让学生产生困惑。例如:学校共有200人,女生占总人数的45%,问男生有多少人?这样的问题在设置的时候,就转了一个弯,加大了应用题的难度。对于逻辑较强的学生,相对容易一些,对于逻辑较差的同学,在对问题的解决上就会困难一些,如果教师不能够适当的引导,就会使学生在这类问题上存疑,不利于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展。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生活经验,无法将应用题带入到生活当中。其实在教学当中,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生活中的经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但是对于小学数学来说,这一教学方式并不适用。小学生的社会经验相对缺乏,将知识结合到生活实践只会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对于应用题更加困惑,尤其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教学中,在百分数的内容中,出现了税率等问题,这是小学生从来都没接触过的,是成年人的生活经验,而不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十分困难,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使学生对应用题失去兴趣。

2.学习态度不明确,缺乏反思。小学生缺乏学习意识,日常的学习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相对于中学生而言,小学生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就只是单纯的老师讲什么就学习什么,学习的坦度不够明确。这就使学生在学的过程当中缺乏反思。尤其是学生在面对自己做错的应用题时,错了就是错了,不会耐心的听教师的讲解,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日长的教学当中我们不难看到,很多学生错过的应用题,在日后的解答当中,这样的类型题还会出错。学生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小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缺乏准确的概念,也不能够及时的对自己学习进行反思,这也是应用题教学的当中的一大问题。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教师自身的方面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当中,想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要的就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能够减小学生解题时的疑惑。在教学当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再逐渐的带入到应用题当中,不能够跨越太大。如果W生连基础知识都不能掌握,那在应用题的解决上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当中,受要的就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2.设立适当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办法之一,通过情境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联系。但是在设置教学情境时也要十分的注意,太过复杂的情境只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面临更多的问题。因此,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十分关键。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应当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的计入思考问题的状态,主动的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

(二)从学生的角度考虑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在学生的学习当中是非常重要的,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教师在教学当中事半功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整体水平的到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有兴趣,就会主动的对应用题进行探索。其实应用题也是十分有趣的,通过解答应用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2.积极的与学生互动。互动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对不懂的题目进行讲解。同时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能够使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活跃。当学生对问题不能解决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学生来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竞争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束语:

应用题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问题,也是难度相对大的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要注意方式方法,用恰当的方式解决学生在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激励学生鼓励学生,不断的展开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让学生做到不存疑,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正宇.提高低年级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J].教学探索,2006(12).

小学数学应用题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我们经常所提及到的教学策略指的就是将一定的教育思想作为良好指导,在一些比较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了良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种动态的最佳设计。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能够发现,很多老师在讲解应用题的过程中都是采用将问题进行归纳为几类的方法,之后按照分类对其进行讲解,并配套大量的练习题,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大量的、专业性的训练,能够有效地掌握这些知识,但是这种方法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耗费的时间过长,学生在长时间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丧失学习积极性。所以如何对目前小学数学应用的教学策略进行优化,成为了很多教师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1加强数学问题结构的训练

一般来说,人们在解答一类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找出这个问题的已知条件,并分析各个条件之间的相互关联,最后将这些条件综合成为一个整体,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说是把握住了一个数学问题的结构。例如笔者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比较注重这个方面。笔者在讲解一些应用题的时候,就开始注重的对学生们数学结构问题进行了训练,例如进行线段图的绘制训练,补充问题与条件的训练,保持题意不变的情况下对叙述方法进行改变,还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行地编制一些应用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能够比较清楚的发现,学生们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又比如在讲解两步应用题的过程中,笔者就引导学生们仔细的阅读题干,将题干拆分成为几个不同的部分或者将问题变换一种说法,让学生们能够从问题中去寻求解答的条件。

2注意解题思路的训练

应用题之所以成为了小学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不仅仅是由于问题本身比较复杂难以理解,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缺乏积极有效的针对性训练,很多学生在面对一道题目时,往往难以下手,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想。所以笔者建议小学数学老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就要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着重的训练,促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本文将结合一道具体的问题详细地论述如何培养学生们的解题思路。例如在解答“某钢厂一座炼炉前3天每天炼钢830吨,后5天每天炼钢850吨。求平均每天炼钢多少吨?”这道应用题的过程中就是按照以下的思路进行的首先就是读题。通过仔细的阅读提纲,能够让学生们知道本题所要论述的是一件什么事,已知的条件有哪些,最后想要得到怎样的结果。从本题来看所论述的就是一个钢厂的炼钢问题,工作时间一共为8天,分为两个阶段,前3天和后5天,但是这几天的产钢量所有不同,而这也是本道题目的关键所在。同时还能看到这道题目的问题是平均每天炼钢多少吨,从中就能够看出这道题说到底就是一道求解平均数的问题。其次就是画批,该步骤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学生们解题习惯的培养,可能本体的题干还不是很长,学生们通过简单的阅读就能够掌握这道题的大概意思,但是随着所学知识的不断深入,有可能遇到一些题干较长的题目,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批注的话,就可能会给他们的解题造成一定的影响。再次就是画图。这个步骤是将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思想转换为现实的图形。从本文的例子来看,就可以画两条线段,用线段的长短来区分不同阶段的产钢量大小。最后一点就是要让每名同学都能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清楚的叙述出来。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上来看,很多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之后,可能只是能够进行机械的做题,严重的时候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去解题。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们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并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例如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我会让每名同学都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写在纸上,从中就能给了解到每名同学的解题思路,对于其中不正确的进行及时的纠正,效果十分显著。

3注意问题与生活的融合

所谓的生活化策略指的就是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将应用题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笔者建议小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身的实际经历去编写一些应用题。如果学生们在编制的过程中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解答。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们真正的知道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对他们的应用意识、探索精神以及创新能力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结

小学是人们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们学习兴趣。而作为小学数学重要的一种题型,应用题成为了导致学生们学习兴趣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为了能够积极的促进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对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进行合理的调整。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结合了实际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葛丽娟.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初探[J].华夏教师,2016,(02):56.

[2]赵艳辉,石迎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对“买新书”的个案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1):33-35.

小学数学应用题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学习障碍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45-01

一、应用题求解的思维认知

数学应用题是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用含有特定数学意义的语言或文字叙述出来,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主要包含了有情节的实际问题、若干有隐蔽性的数学条件和数学问题[1]。在求解应用题时,首先会对有情节的实际问题进行理解,提取出具有价值的数学条件,建立相应的关系,最后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曾说:“能力强的学生拿到一道数学题时,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结构,就能把已知条件联系起来,而数学能力平常的学生遇到一类新问题时,他们只是感知问题孤立的数学成分,并不理解这个问题。”由此可知,有些学生在应用题求解时思维认知中存在有学习障碍。

二、学习障碍类型和成因

1.阅读理解障碍

数学应用题的题干内容是使用简洁严谨和富有内涵性的语言来表述生产实际问题,其中包含了跨学科的知识和一些专有名词或术语,如打折、优惠、增产、减产、利率等。乡村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社交条件的限制,严重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这些术语会在他们理解题干意思的时候造成困难,从而形成阅读理解障碍。除此之外,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他们难以将简洁严谨的数学表述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在过多的条件中不能有效的明确谁是谁的主体,如“小明每分钟跳绳40次,比小红每分钟跳绳次数少1/3,问小红一分钟的跳绳次数。”这题干中给出两个对象,有些学生就不能理解谁才是主体。

2.结构关系障碍

在分数应用题里面,题目给出的条件更多,结构更复杂。就使得有些学生不能很好的找到隐藏的结构关系来建立等量等式。如甲队人数的1/5和乙队人数的1/4相同,乙队有20人,问甲队有多少人。这种题目就需要找到建立等式的结构用语“相同”。

3.学习迁移障碍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会产生促进作用,负迁移恰恰相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产生思维定势,即对待两个相近的问题时放大了问题的相似性而疏忽了其差异性,于是生搬硬套的运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就会出现负迁移造成解题错误。

4.教学方法失当

除了以上几个学生思维认知中的学习障碍以外,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影响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重要因素。早有研究表明“填鸭式”讲授教学方法会造成学生接受能力普遍低下,学习热情不高或缺乏学习兴趣,进而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但在很多学校这种方法还在继续应用。

三、解决学习障碍的教学对策

针对以上几种在应用题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种教学对策:

(一)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数学应用题用简洁严谨的数学语言和符号表述数量、结构的变化[3],对小学生而言具有抽象性和隐蔽性。因此,首先通过老师课上对典型应用题目进行认真讲解,让学生学会对应用题信息进行加工、筛选、提取和转化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数学书籍,进行专业名词和术语的积累,然后通过教导学生将应用题文字转换为图标线段的能力来提高语言转化能力。

(二)分步审题,理清结构关系。在多条件应用题中,教师在教学时要教导学生掌握分步审题,层层深入理解题意,并将关键词进行标记。同时教导学生学习使用分步计算,求解中间问题[4]。如“水果店有50箱水果,里面有35箱梨,其余为苹果。问梨比苹果多多少箱。”就可着重教导学生通过分步审题,了解到梨的箱数为35箱,要求解该题还得知道“中间问题”苹果的箱数,最后就很容易求得最后的答案。这样分布审题,将应用题题干信息的结构关系整理的非常清晰。

(三)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学习正迁移。数学应用题题目信息千变万化,但是求解思路差异不大,教学应用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给学生解题方法, 培养学生的能力,开阔思路,发展智能,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开动脑筋,集思广益[5]。 老师在不脱离实际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合适的转化,通过对概念的变式和题目的变式不断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常见的、真实的情境,开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其中找出异同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数学应用题题面很多都是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可以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运用风趣的语言巧妙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用学生身边的事情进行引导,将抽象的计算变得生动具体。在设计练习时还可以组织团队数学小竞赛、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应将数学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使练习更具有趣味性,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敦模.怎样解应用题[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12:1-2.

[2]李小娟.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的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蒋黎丽.洞悉关键,剖析本质――分数应用题解题指导策略[J].亚太教育.2015(10).

小学数学应用题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 关键

一、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

应用题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一般的解题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活动中增强应用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获得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平衡与和谐,要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

重“解”题,达到目的,这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一步。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通常在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题时需要拟订解题计划。解题计划是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确定解答需要分几步,每一步骤解决什么问题,这是分析、推理的直接结果。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虽然能解答对应用题,但不一定能正确地提出每步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适当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要做到“一看二算三查”:看列式与思路是否一致,数据是否抄错,算式有无利于简算的特点;算要按照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锻炼口算能力和速算能力;查指检查结果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题意、符合常理。在有条理的计算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二、返回现实生活,解决课外实践问题

运用是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当前教改的重点内容之一。数学学习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再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这样的认知过程,实现数学知识的建构,促进知识结构的最优化。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学好数学。所以,教师要尽量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能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过去的数学教学比较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只要按照学会的解题方法,一步一步去解决,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来源和作用,更不需要将所理解的数学问题内化到生活中去,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很有必要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以完善。

三、传授学生解题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没有技巧的引导,学生解题的能力也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为了切实提升这项能力,就需要进行技巧化的引导。比如开设专门的应用题解题技巧训练课,教授一些解题思维的策略;或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解题思维策略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更有效的策略;也可以开设一些应用题解答的兴趣小组,进行一些难题征解的比赛,这些技巧化的策略对拔优和补差都能起到相当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只有这样,方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标。

作为应用题其本质首先应该是让学生解决的实际的问题,其次它才是供学生练习的数学习题。对应用题的认识我们应该充分认清其问题和习题的两方面性质,对于同一类的应用题,就从未学过的学生而言是其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于学过同类题目的学生来说只是做练习,学生做练习的水平不能等同于其解决问题的水平。于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首先应该是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其次才是摹仿练习的过程。

四、重点培养学生的解答应用题的过程

1.读题和解答题意。这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最初,学生识字少,独立读题有困难,可以由教师来带读,或把生字加上拼音,在教师的帮助下来读,要让学生边读边想,弄清题意。然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并引导学生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理解有困难的,特别是涉及数学概念的术语,如“谁比谁多”、“谁是谁的几倍”等,要先用实物演示或画图说明。对于不熟悉的一般词语,如“其中”、“每人”等也要给以浅显的解释。

2.分析数量关系和选择算法。这是正确答应用题的关键。有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乱猜算法,或者简单地把某一个词同某种运算方法建立固定的联系。如看到“一共”就用加,看到“比X少X”就用减等,往往是由于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分析数量关系的缘故。在每教一种运算的意义和应用,并有意识地把直观的动作和语言联系起来,建立数量关系的概念。可以为培养检验复合应用题的能力打下初步基础。检验应用题要比检验四则计算复杂一些,要重新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再看列式、计算、答案是否正确。较高年级还可以通过改编应用题并解答来进行检验。通过检验还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对解答结果的负责态度和自信心。

五、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回归生活,创设解决问题情境数学是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在教学时,我们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要能创设情境,回归生活,从小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出发,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设置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入一定的问题意识,这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范文6

弗赖登塔尔把让学生“再创造”看做是数学的核心。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不是在“原始创造”的基础上重复,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和经验创造出来相关的数学知识,为了更好地创造和发挥,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相当充足的思考空间,放手去发动学生,把研究和学习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研究中不断去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养成勇于探索的能力。1.合理猜想创新的先导是猜想和直觉,虽然这些都不是很严谨,但至今很多重大的发现及发明中都是由于科学家们大胆的猜想而促成的。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合理地进行猜想。如:某零件厂计划生产120件零件,1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计划的0.8倍,实际多少天完成?在课堂上也有学生这样解疑:15天,并且认为如果工作效率能够达到原来的1倍以上,时间比会缩短少于10天。学生没有学过反比例知识,这只是他的一种猜想和直觉罢了,但正因为如此,学生就创造性地用一步计算解答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2.借助形象把培养小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紧密结合起来,这就使得思维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小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好应用题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很多实例能够表明,例如,富兰克林形象的思维把电流形象的比作水。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谓的抽象和形象思维的结合就是数形的结合。在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题中所给出的问题和条件,画出形象的示意图或者线段图进行分析,这样就会非常直观明晰的展现出应用题中各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就非常容易地解答题目了。对于应用题目中数量关系,不好发现比较隐蔽的,可以让学生拼拼、画画等等方式来发现,理顺这其中深层次的关系。这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

二、创设诱人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会让学生产生无比大的动力,只要小学生对解答应用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激发出无穷的智慧,产生活跃的思维,解答方法就会层出不穷。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让其仅仅从文字和数字来理解题意会比较抽象,口头讲解也会使学生模棱两可,这就需要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思维情景,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启发创新意识。如:如用一张长3.2米,宽2.6米长方形铁皮做一个最大的圆柱体粮囤(不需加底面,接头处勿略不计),做成后这个粮囤的容积是多少?这一题,让学生先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去围一围,怎样做圆柱的体积最大,使学生有了解题思维情景,解法自然便会产生。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