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天宫影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闹天宫影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闹天宫影评范文1

[关键词] 中国经典动画;视觉特征;民族化

 中国经典动画片在视觉特征上蕴涵着浓厚的民族性,这一特征源自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并体现在中国古代戏曲及传统绘画中的“神韵”等文化精髓之中。这在其他国家的动画片中从未涉及,也正是这一独特的民族化视觉风格使“中国学派”内涵更加深刻,享誉世界动画界。

对中国经典动画作品视觉特征的分析与研究,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由于中国经典动画的作品数量较多,故本文只重点分析其中三部最典型的动画影片。在选择分析作品时,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

1.具有较高的国内外声誉,足以成为中国经典动画的代表作;

2.在视觉表现形式上体现出鲜明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分析的价值。

在选择经典影片时,为了防止个人观点的片面性,笔者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的师生进行了相关调研。

问题:请写出三部您认为经典的中国动画影片。

收回的200份师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汇总如下:

调查显示,排在前面的三部中国经典动画片分别为《大闹天宫》《三个和尚》《小蝌蚪找妈妈》本文将以此三部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民族化的美术设计

“动画电影的美术设计看起来是一组或若干组形象以及背景、场景的图像,实际上最本质的作用是用视觉形象定位动画影片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品位,使文学性的情景意境视觉化。美术设计对整部动画的视觉形态具有文化和审美的导向作用。”[1]中国经典动画片的美术设计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不论是造型设计还是场景元素,都蕴涵着深厚的中国文化。

(一)民族化的造型设计

在观看中国经典动画片时,除了感人的故事情节,最能打动人的恐怕就是这些具有民族风格的表情生动、富有个性、特点突出的动画角色。这些充满了强烈感染力的角色,不管是动物、人物或其他造型,都让人难以忘怀,让人无法忽略它们的存在,让人随它乐而乐、随它忧而忧。这就是中国经典动画角色造型的魅力。

中国经典水墨动画作品《小蝌蚪找妈妈》中,小蝌蚪活泼可爱,犹如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这些小蝌蚪取材自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的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这是一幅以山泉中游动的蝌蚪暗示出青蛙存在的画,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其中墨点似的小蝌蚪作为创意的核心载体,被评为意象造型的杰作。正是这些没有表情器官的墨点,进行传情达意的拟人化表演,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美术设计特点,就是在齐白石国画的笔墨风格面貌的基础上,应用动画的理念与技法,给各类角色加上各自的运动特性与状态的描绘,使得角色造型生动起来,构成一幅水墨写意、美不胜收的画卷。

水墨动画是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笔墨符号的创造性发展,《小蝌蚪找妈妈》作为其代表作,成功地将原本水墨写意的造型符号,通过连续的动画镜头语言,转变为作品中的叙事的载体,民族化的造型设计在该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闹天宫》中的人物造型是以中国传统的壁画、年画以及戏曲人物脸谱等为参考设计出来的。影评家凯恩·拉斯金评论《大闹天宫》时这样说:“这部影片可以和《圣经》中的神话故事以及希腊的民间传说媲美。”[2]另一段评论来自《世界报》:“《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造型艺术又是美国迪斯尼作品所做不到的,它完全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2]

《大闹天宫》中的人物造型设计由张光宇先生担任。作品主角孙悟空性格的设定,具有猴的行为特色、神的法术力量以及凡人的情感,即“神、猴、人”三位一体,以《西游漫记》中漫画孙悟空、戏曲脸谱和民间版画上孙悟空的造型作为参考,终于创造出了一个“头戴软帽、腰围虎皮、长腿蜂腰、细胳膊大手的孙悟空”[3]。另外,在造型的色彩和线条的考虑上,张光宇还借鉴了民间木刻艺术的特点,以红、黄、绿这样浓重鲜明的颜色作为孙悟空形象色彩的主要成分,面部以脸谱的形式表现,源于中国京剧中孙悟空的传统造型,并且整体线条以简练为主。

(二)民族化的场景元素

《大闹天宫》影片的背景设计是张正宇先生借鉴了中国传统的佛寺、道观、壁画以及戏曲舞台布景等设计而成。在绘制背景时,张正宇先生考虑到人物形象处理运用的是装饰化单线平涂的方法,此时简单的平面化的背景会容易导致皮影戏的效果,因此他以中国传统山水画面的表现形式为基础,融入了西方风景画中对立体空间的营造手段,使背景既具有中国古典绘画的写意风格,又具有空间的真实感。另外考虑到故事的神话背景,张正宇先生还借鉴了佛寺、道观和壁画的艺术风格。

导演万籁鸣在介绍《大闹天宫》场景时说:“冥然太空和云烟变换的处理,多采用避‘实’就‘虚’的渲染,这样既有助于奇异幻景的表现,又能烘托出人物和宫殿,虚实相映,更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和立体感。气氛化了的环境确实产生了‘先声夺人’的效果。”[3]

《三个和尚》的背景画面,是绘有山、水、庙的大全景,并且具有传统的水墨画的写意味道,同时影片还把西方动画片的现代漫画表现手法巧妙地结合并融汇在民族风格之中。

而《小蝌蚪找妈妈》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将中国传统水墨画融入背景之中,这堪称是一种新的动画艺术风格。“它是以中国水墨画技法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表现手段,通过连续放映形成浓淡虚实活动的水墨画影像的动画片。”[4]这种动画形式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动画制作中,画面诗意和谐,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境界。

大闹天宫影评范文2

月初

《无人区》迟到的黑马要发威

四年间六次宣布上映,却都不了了之。今年12月3日,《无人区》不会再“跳票”了。如果说,今年贺岁档除了冯小刚的《私人订制》,还有哪部影片敢说信心十足的话,宁浩的这部迟到的作品绝对是一个。

很多影评人都纷纷表示,今年的贺岁档很难出黑马,《无人区》票房好是必然的,“这是宁浩有史以来最好的片子,命运一波三折引发的话题性其他影片比不了;黄渤和徐峥四年之后又晋升一线,令该片势必在12月上旬形成票房小高峰。甚至会对11月底上映的影片形成‘斩尾’的态势。”

【同期对手】

《扫毒》

上映日期:11月29日

优势:映前口碑好,刘青云、张家辉和古天乐也有一定的号召力。

劣势:今年冬天香港警匪片有点

《四大名捕2》

上映日期:12月6日

优势:有第一集近2亿的票房做基础。

劣势:古装片已不是市场的香饽饽。

中旬

《风暴》会成第二个《寒战》?

和往年贺岁档影片扎堆,甚至出现《龙门飞甲》《金陵十三钗》同日上映的乱象不同,今年几部大片档期安排较为合理,给了彼此发挥的空间。12月12日上映的《风暴》由刘德华和江志强担任制作人,前者是香港电影界的劳模,这些年也有着较为稳定的号召力,后者投资的《寒战》去年底曾创造2.5亿的高票房。

《风暴》和《寒战》有诸多相似性,同样是不知名导演作品、香港制作中最受内地观众认可的警匪类型,加上还有3D噱头。在《无人区》上映九天后上映也有较大的施展空间。高军认为,“纯港片创造票房奇迹的可能性不大,但即使观众没那么喜欢,票房也不会很难看,毕竟贺岁档的人气是最旺的。”

【同期对手】

空缺

月底

《私人订制》《警察故事》双雄

经过《一九四二》历史题材的挑战后,冯小刚回到自己最擅长、市场最认可的贺岁喜剧道路上来,从《甲方乙方》开始积累的人缘,加上两集《非诚勿扰》高票房的先例,似乎证明冯小刚和喜剧题材在贺岁档几乎是无敌的。

业内人士也纷纷表示,12月最大赢家应该是《私人订制》,基本上其他影片都处在争夺亚军的位置上。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今的市场容量已不是“单核”驱动的时代,《私人订制》有点像去年底的《十二生肖》,上映前就被看好,最后果然还不错。既然今年出《泰囧》这样的票房大鳄可能性不大,《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又延迟到明年大年初一,12月24日上映的《警察故事2013》成为另外一个“核”的可能性最大。

【同期对手】

《等风来》

上映日期:12月29日

优势:滕华涛和鲍鲸鲸《失恋33天》后又一新作。

劣势:“33天”的成功有很多意外,《等风来》能否更上一层 楼,不得而知。

《救火英雄》

上映日期:12月31日

大闹天宫影评范文3

[关键词] 中国元素 民族文化 动画 数字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3.06.011

一、中国元素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中国元素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基因,不论在外部符号上还是内在精神上都深刻反映和传承中国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中国人聪慧、朴实、善良、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戏剧脸谱、门神年画、水墨书法、敦煌壁画、剪纸皮影、民间谚语等博大精深的内容涵盖,以其民族性、独特性、地域性等鲜明特征,决定了中国的动画主体思想、表现形式、艺术风格以及角色塑造不会雷同与其他国家,而是独树一帜,有深厚的民族底蕴。

中国动画人对中国元素的提炼和发掘从未间断过。出现了一批在国际有影响力的作品,因为中国50到80年代的动画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东方神韵,被国际评论誉为“中国学派”。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提出“探索民族之风”的口号,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民族特色十足,人物脸谱化借鉴中国京剧的花脸和丑角造型,动画片《大闹天宫》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敦煌飞天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唱念做打”表演融入其中,法国报纸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尼斯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尼斯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它完全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1979年摄制的长篇动画《哪吒闹海》人物造型由画家张仃设计,收集了中国宫观、壁画的素材和营养,能看出永乐宫壁画中设色和线描的影子,以及“吴带当风”的感觉。中国动画片发展经历了70多年时间,产生了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优秀作品。90年代以后以结合迅猛发展的数字新技术和本土文化融合为主题的动画创作规律研究,成为开创中国动画新局面的良好契机和开端。

二、数字时代中国元素在世界动画之林中的魅力

人类的每一次科学技术变革必然带来艺术的形式革新。有了电影技术才诞生了二维手绘动画,电脑三维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皮克斯和梦工厂这样的优秀电影工厂。有了网络技术产生了FLASH动画,以《功夫熊猫》为例,其造型是中国传统造像与西方现代意识的结合。把动物拟人化并赋予中国港台武侠文化的色彩,使经典与娱乐,西方精神与东方形态在动画形象上的结合再次成为成功的范例。借助中国文化神秘外壳体现美国精神,在外型上把一个个动物扮成中国古代侠客、隐士高人的角色,使得一个憨态可掬的四川熊猫形象征服了美国粉丝,也征服了世界观众。影片掺杂西方式的娱乐和搞笑幽默在全球引发“中国热”。中国动画工作者应从中吸收成功经验,不但要掌握过硬的现代化技术,更重要的是提炼中国文化的精髓,用现代人文意识和普世价值征服观众。

对传统元素的深层挖掘和吸收是重振中国动画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途径。国产数字动画短片《桃花源记》运用3D结合平面皮影、剪纸的方式融合工笔、水墨和装饰手法将陶渊明的代表作搬上了国际舞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荷》是由三维数字技术模拟水墨的动画短片,讲述夏日荷塘蜻蜓的故事,诗书画印的布局,营造了一个虚拟水墨世界,Flas《西湖醋鱼》运用简洁的动画漫画拼贴风格将中国古典建筑和服饰元素做了新的演绎,风趣幽默,老少咸宜,在法国昂西动画节大方异彩。《纤钎》是少见的民国题材作品,旗袍,美女,上海十里洋场犹在眼前。音乐动画集《中国梦幻曲》将中国古典名曲和动画形式结合,将中国的民族元素融汇其中,北方的亭台楼榭,南国的水村山屋,文人的梅兰竹菊,世俗的徽派建筑,贯穿在悠扬顿挫的丝竹管弦之间,俨然中国文化的群芳荟萃。结合三维,二维和后期处理技术,将动画和音乐的艺术性和科学的精密性高度进行融合,是中国音乐动画创作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卖猪》是根据贾平凹小说改编的动画,给动画注入了一股陕北粗狂彪悍的硬朗气息,将窑洞,布艺,说书,小吃和特定年代的口号行为以幽默调侃的方式表现出来,包揽了多项国际大奖,赢得了一致赞誉,是真正的中国独特地域文化的挖掘,可见中国文化的活力和魅力埋藏之深厚。以新技术为基础的表现手法是新时代动画人对传统民族元素解构和重塑的有益探索和补充。

三、结合数字技术发掘中国元素内涵的探索

结合国际先进数字技术,运用时代语言去讲述我们的民族故事,走出一条即属中国特色又能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的道路,使我们对中国动画未来充满信心。中国特色的艺术元素融入动漫,在新技术支持下给当代中国动漫创作领域注入了活力,预示着动漫创意未来的走向必然是将艺术与技术更紧密的融为一体。发掘中国元素内涵和提升中国动画创作境界,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扩展消费群体。电影、电视、互联网、3G手机、微电影、虚拟技术等市场潜力巨大,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国际普世价值理念,设计符合国际习惯又符国人口味的题材和产品,增加动画的传播力度。

(二)丰富题材形式。美国的动画题材宽广丰富,大量的选取了外国文化精华,如《花木兰》,《埃及王子》,也讲述美国人故事《辛普森一家》。日本动画也借鉴外国动画,如宫崎骏动画中的欧美元素,也有日本人的故事《我的邻居山田君》,题材形式多样化,有二维,三维,定格,真人和动画演出等多种风格的百花齐放,增加了动画的观赏性和亲和力。

(三)整合产业链级。优秀的动画要做成产业并整合升级,形成品牌优势,发挥长久的创意和文化推广作用,将制作放映,衍生产品文化融合于一体。将民族文化和现代产业文化结合。

(四)弘扬民族内涵。深入挖掘民族内涵,减少对中国元素的表面运用,更不能模仿美,日动画的外在形式,以免丧失民族性。中国动画要想被大众所接受,还要进一步挖掘民族精神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和内心价值需求。

结语

中国的历史文化非常丰富,随着全球化动漫的发展,中国元素将会越来越多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孔子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就是娱乐性的艺术与人类心性的关系,而中国动漫也应将文化、娱乐和高新技术以及营销理念相结合,利用“中国元素”内核和先进信息时代手段相结合,以探求属于中国自己的未来动画之路。

参考文献

[1]孙立军主编:《动画艺术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北京,2003,12页。

[2]约翰.A.兰特,张慧临译,亚太动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04.

[3]颜慧.索亚斌著,中国动画电影史[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01.

[4]温巍山.中国动画线性造型民族化风格的探索与反思.《电影评介》,2010.03

大闹天宫影评范文4

关键词:动画;角色;造型;特点

动画发展的百年历程中,世界各国的动画在谱写着自己历史的同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

1美国

1907年,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由美国人布莱克顿完成,美国动画片史正式开始。1928年动画家华特・迪斯尼凭借第一部有声动画短片《威利号汽船》中的“米老鼠”征服了世界,自此美国逐渐奠定了世界动画大国的地位。美国早期动画幽默、滑稽、搞笑,在角色造型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动画角色以动物为多。包括米老鼠在内,迪斯尼早期动画角色多是可爱的小动物:如小熊维尼和小鹿班比。迪斯尼动画影响了整个美国,从“菲利克斯猫”、“高飞狗”,直到20世纪40、50年代的“兔八哥”、“戴飞鸭”都是证明。塑造动物角色是美国早期动画最鲜明的特点,角色造型上呈现鲜明的可爱风格,曲线被大量运用,造型线条圆润飘逸,呈现出一种优美的滑稽感,给人们愉悦的感觉。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后期是美国动画发展第一次繁荣时期。人物取代动物成为动画主角。这一时期的迪斯尼俨然是一个“美女制造工厂”,灰姑娘“仙德瑞拉”、睡美人“奥罗拉”等美女角色纷纷登场。动画人物角色的造型则体现卡通写实特征,与生活中的原形差别不大,形象优美。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动画又引领了世界动画新的发展方向――电脑动画。动画角色为了适应三维制作的特点,开始出现关节动物或者机器人造型,比如《虫虫特工队》中的蚂蚁和《玩具总动员》中的玩具。角色造型呈现出怪诞化意味,这一特点不仅表现在动物和机器人的造型上,甚至人物造型上也有体现。如“花木兰”,厚嘴唇、小眼睛,虽不丑陋但略显怪异。另外,迪斯尼已经不再塑造像“白雪公主”这样的白皮肤、大眼睛的传统美女,而是更乐于紧跟当下社会的时尚潮流。例如将玛丽莲・梦露的金色长发克隆在“睡美人”和“爱丽斯”身上,还把安徒生童话中小美人鱼的头发染成了茶色。美国善于塑造典型,推出动画明星,从1914年的恐龙葛蒂到2002年的小马王“斯皮尔特”和怪物“史莱克”,美国为世界动画艺术宝库推出了难以计数的动画明星。美国动画片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引领着世界动画片的潮流和发展方向。

2日本

1962年手治虫创作的《铁臂阿童木》,标志着日本动画新纪元的开始。在日本动画早期的“手时代”,动画角色的造型具有明显的机器人的特点。如“铁臂阿童木”,虽然在脸部造型上还有迪斯尼早期“圆形理论”的影子,但是它的铁臂造型以及服饰都大量借鉴了“超人”元素。在当时,迪斯尼动画正以动物主题影响着世界,但手治虫却选择了机器人,表现机器人的威力,表现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并成功的使之成为日本动画几十年嚼之不厌的话题。70年代的动画角色“机器猫”,充分揉合了科幻元素,是动物和机器人的变形、合体。这只来自22世纪的猫,掀起了一股无法抵挡的旋风,成了千万儿童心目中永恒的经典。

继手治虫之后,日本历史上又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动画大师宫崎骏。他的作品关注自然,着眼于平凡的人类和周围的世界。“宫崎骏时代”的日本动画,追求一种唯美主义,不仅背景细腻逼真,人物形象也标致靓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带有唯美的模式化的写实造型。如《千与千寻》中的“千寻”和“小白”、《风之谷》中的“娜乌西卡”、《卡尔的移动城堡》中的“卡尔”……这些人物角色基本都是写实造型,往往是以生活中的人物为模版,并关注服饰等细节造型的趣味性。

宫崎骏“描写简单的人和简单故事”的动画理念和创作风格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日本动画。多数作品着意于表现平凡之中包含的生活真谛,平凡之中也有其他力量所不能取代的尊严。如《灌蓝高手》中的“樱木花道”,独特的红头发,健壮高大的体格,火爆的性格,一个鲜活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却狂热的爱好篮球的中学生形象。再如《樱桃小丸子》中的“小丸子”,典型日本小女孩的齐耳短发、红色小裙子,十分娇小可爱。这些角色造型,都是对平凡人生细致而富有激情的描绘。

3中国

20世纪20年代,中国动画在万氏三兄弟的带领下开始自己的坎坷之路。万氏兄弟在当时就撰文提出中国动画的创作发展方向:“在中国电影界中,应该以中国的传统和故事为基础创作动画片,要符合我们的理智和幽默感,还要有教育意义。”他们提倡创作中国式幽默的动画片,寓教于乐,反对单纯意义上的娱乐片。50、60年代,老一辈艺术家通过不断实践,使中国动画在艺术上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国际动画界享有“中国动画学派”的美誉。

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动画从研究造型艺术语言的角度切入,开始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运用本土艺术和造型语言,塑造出无数栩栩如生的动画角色。60年代的动画片《牧笛》、《小蝌蚪找妈妈》中的角色造型大量借鉴了传统水墨画的绘画形式,创造了中国独有的水墨动画。除此之外,《猪八戒吃西瓜》、《渔童》中的角色造型借鉴了民间剪纸艺术和皮影艺术、《阿凡提》、《神笔马良》中的角色造型则采用了木偶形式。中国动画角色的造型大量借鉴传统民间艺术的形式,“民族化”是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的最突出的特点。如“中国学派”的扛鼎之作《大闹天宫》中的角色“孙悟空”,长着一双锐利的金睛火眼,勾象形脸,尖嘴、翻鼻孔,一副活泼俏皮的猴子像。它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造型特点、民间美术传统的对比色,角色造型独特,色彩鲜亮、悦目,具有很强的装饰感。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动画逐渐与世界动画的发展拉开差距。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国动画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动画受到强大的冲击。迫于生存的压力和强势文化的冲击,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基石动摇了,大量被动模仿国外动画的角色成为一种时尚,这一时期出现很多审美折衷化的产物:“蓝猫”、《宝莲灯》、《魔比斯环》、《我为歌狂》等等。这些动画中的角色造型只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单纯模仿,中国的动画设计师如何将中国性格赋予一个美、日的形象?造型背后的文化、精神内容很难揉入形象中贴切的传达,角色难免单薄无灵气。当然,罗列的作品,也都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我们无法否认的是,这些动画都只能跟随在被模仿者的身后,面对被一轮轮新鲜首创的动画瓜分之后的观众市场。

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是动画片中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中,优秀的动画角色造型不仅仅是艺术的化身,还可以带来各种商机。在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上,不同国家文化、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角色造型必然呈现不同的风格,其间无可比性,因为每个成功的形象都是根植于历史文化的,象征和体现各国精神特色的。只有当这个动画形象最为道地和纯粹,才能真正的深入人心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孙立军.影视动画经典作品剖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2] 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大闹天宫影评范文5

关键词:戏曲;动漫;符号化;传媒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85-01

动漫由于其风趣的形象和天马行空的表现方式深受当代青少年的喜爱,同时随着网络新传媒的兴起,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便携智能上网设备的普及,传媒进入全面的读图时代,各种动漫形象已经深入到网络的各个角落,不仅是影视动画片、漫画等需要动漫形象,同时动漫形象已经成为了各种企业、个人甚至是政府部门的形象代言人。在当代网络文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国戏曲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艺术瑰宝,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其丰富的剧种,特色鲜明的戏剧人物形象作为动漫形象的发开基础都具有很大的潜力。

一、戏曲动漫形象在传播与弘扬戏曲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个成功的动漫形象其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了一种文化趋向,同时具有巨大的财富潜力和文化潜力,在我国众多动漫形象中。基于我国传统艺术开发设计的动漫形象并不多。我国戏曲艺术本身是一个巨大艺术宝库,新旧戏曲剧种300多个,广为人知的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粤剧、皮影戏和川剧等等具有丰富多彩人物造型和各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戏曲艺术中的艺术形象缺乏新鲜感和创新感。在动漫人物中如果使用戏曲人物的写意化处理方式、以概括的笔法创作动漫形象,会形成鲜明的具有时代感和历史感的“很中国”的独特动漫形象,同时也有利于弘扬戏曲文化,拓展戏曲文化的受众。

成功的戏曲动漫形象能够在传播与弘扬戏曲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例如我国早期的经典动画巨制《大闹天宫》就从多个方面吸取了皮影戏的艺术精髓。还有上海美术片厂经典之作《小蝌蚪找妈妈》《人参娃娃》等优秀成功作品都参考了皮影戏的艺术创作方法,美国好莱坞大片《花木兰》的动漫形象也脱胎自皮影戏。皮影戏本身正日渐没落,全国只有5个皮影戏剧团,基本都是对外弘扬文化国外演出,但是国外的有很多皮影剧团,都是从中国传出去的,其中美国好莱坞就是从传到美国的皮影戏中得到灵感拍摄的《花木兰》,皮影戏作为传统艺术形式得到了新的继承和发展。对传播与弘扬戏曲文化起到了非常正面积极的作用。

二、戏曲动漫形象具有泛文化心理基础的传播优势

动漫形象具有泛文化心理基础的传播优势,动漫形象的提取和制作往往具有跨文化跨种族的效果。这是动漫形象最具优势的特点之一,因此在结合了我国戏曲文化后设计出来的动漫形象能够满足戏剧文化跨文化跨种族发展的需求。结合中国传统戏剧文化创造出来的动漫形象更“中国”更“民族”也更“世界”。

同时戏曲的动漫形象能够实现信息损失程度低的传播效果,在很好的弘扬了戏曲文化的同时保留了中国戏曲文化的精髓。是戏剧文化新时代下的继承与发展,是戏曲文化基于当代认知水平的传统文化内涵的新颖表达,激活了戏曲文化传承的新途径、扩展了戏曲文化的影响力。戏曲的动漫形象是网络时代新媒体时代不可错过的戏曲文化传承方式。

三、戏曲动漫形象是戏曲在文化传播中的视觉文化再创造

戏曲的动漫形象可以说是符号化的戏曲艺术形象,具有可塑性高的形象创作特质,是语义现代的传统戏曲形象。在现在网络文化中可以将戏剧题材中的脸谱、配乐、唱腔等艺术形式时尚化动漫化,做成适合传播的壁纸、QQ表情、FLASH短片、或3D动画等便于传播和制作的形式,其具有造型夸张、色彩明快的特点,既满足了观众对传统戏曲符号的怀念和尊重,又因为时尚化处理的人物的夸张和简化以动画的形式演绎,起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和传播效果。

四、戏曲动漫形象的商业价值

一个优秀的动漫形象能够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在这方面日本动漫产业发达如hello kitty和机器猫商业上的成功,都为我国戏曲动漫形象的商业化做出了参照。尤其是目前QQ和微信的制作售卖聊天表情的商业模式更加为戏曲动漫形象的商业化提供了便捷和低成本的方式。同时一个优秀的戏曲动漫形象其商业化前景是多方面的,可以做成电影、电视剧、制售相关玩具,如我国的喜洋洋和灰太狼就是成功的商业案例。

作者简介:

王 冬(1983-),女,汉族,河北清河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教师,讲师,硕士,设计艺术学专业;

大闹天宫影评范文6

4月24日―26日,卡梅隆和他的团队来中国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又把这股风向中国。很多人都在思考:卡梅隆的3D技术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中国也拍了3D电影,在技术研发方面,国产电影与卡梅隆会亲密接触吗?

最成功的“新瓶装旧酒”

“3D版《泰坦尼克号》最终的票房肯定会超过10亿元人民币。如果以10亿票房计算,这部花费1800万美元重新进行3D制作的《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市场将有望获得900%的溢价收益。” 清科资讯分析师张亚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重映的经典国产动画片《大闹天宫》也大打3D特效牌,在贺岁档收获了4000万元票房,这一成绩超过很多国产中小影片。“3D效果会让影片更有深度,从技术层面,3D技术将给电影导演的表达插上翅膀,为电影故事加分,为电影的商品价值增加筹码。”卡梅隆这样解释3D的优点。他认为,全世界的观众之所以热情拥抱《泰坦尼克号》3D版,是因为他们得到的是一种达到极致的观影体验。让观众体验当时的情景,感同身受,是一种技术创新。

卡梅隆团队的摄影师文斯・佩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完成电影《阿凡达》后,卡梅隆团队就开始着手《泰坦尼克号》从2D到3D的转身。“卡梅隆12年前他就开始研究并制造3D数字摄影机,拍摄过很多3D影片,对转制的3D影片效果有很严格的要求。”他告诉记者,《泰坦尼克号》拍摄时根本没有数字母带,所以得先清理影片中的噪点,让片子看起来像新拍的一样,然后再进行3D转制。此番转制3D,每个分镜头都经过了重新设计和考虑,300多位工程师用了一年多时间才完成。“我们3D技术的优势在于,在技术修复中还加入了技术创新。卡梅隆要求,转制为3D版本后,影片效果要像原本就用3D摄影机拍出来的一样。而团队中的计算机工程师,需要把影片中每个物体的轮廓、形状和每个人物脸部的轮廓勾勒出来,并放在正确的位置和深度,然后再进行画面无痕处理。” 文斯・佩斯介绍。

“美国技术的先进之处在于,他们在亮度、清晰度的处理方面优势明显,同样是3D修复,我们之前也将《倩女幽魂》、《新龙门客栈》 打出怀旧牌,但在技术上还是差了一大截儿。最关键的是,国产电影原本就没有《泰坦尼克号》似的震撼,拍摄的时候就缺乏特别突出的视觉效果,即使跟风修复3D版,也不可能取得类似的票房成功。”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旭光告诉记者。

中国影人摩拳擦掌

《泰坦尼克号》3D版在国内票房告捷的好消息,让很多国内导演和制作机构想尝试这块诱人的蛋糕。

“我接下来几部电影作品都打算拍成3D的。今年7月份会先开拍《狄仁杰前传》。当年我拍摄时就曾经想过拍成3D,但那时技术等各方面都达不到标准。我后来深入了解、学习了3D技术,拍摄了3D《龙门飞甲》。”著名导演徐克在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论坛上透露。同时,博纳影业老板于冬也宣布近期将拍摄3D版《林海雪原》。“我觉得会非常刺激,这是一部拿着枪的武侠片,3D影片在中国会越来越受欢迎。”于冬信心十足。

万达院线一位经理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3D银幕占比甚至高过美国,3D电影远比普通电影收益更大。据统计,截至2012年4月,我国已拥有2K数字银幕9658块,其中6770块支持3D立体放映,银幕数在全球排名第二。

“虽然3D电影在中国有可观的市场,但是要拍好3D影片,技术难度和资金投入都非常大。《变形金刚3》3D版本光制作费就比2D版本高出3000万美元,这已经相当于国内一部大制作影片的总成本了。”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研究员、电影评论家高小健告诉记者,他并不看好3D这项新的电影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目前中国以第六代导演为主,比起技术和艺术结合成熟的好莱坞导演,他们中很多人还不具备制作3D电影的能力。

“3D电影在拍摄手法和取景角度等专业技术方面与2D电影的差别挺大的。无论在构图、摄影、剪辑、电影语言的美学上,都不一样。2D影片中会有很多前景,但对3D影片来讲,这种做法可能是危险的,前景摆放一块石头,可能会影响到将来放字幕。字幕与观众脸的距离需要让人舒服,如果字幕很近,脸很远,看起来就会很吃力。”中国制作3D最成熟的导演徐克坦率承认国产3D电影存在的技术瓶颈。

卡梅隆期待与中国合作

虽然国产3D电影在技术层面遭遇“瓶颈”,但是卡梅隆还是对中国未来发展3D充分信心,此次北京行受到的追捧更让他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诱惑。

“中国作为新兴电影市场,其原有的电影银幕基数不大,数字银幕都是全新安装,不是像美国那样对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因此放映商积极性更高,实施数字化、进行3D升级的阻力也较小。同时,中国观众对3D电影很有热情,因而对整个3D电影以及电影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力。而且中国整个影视产业正在进入黄金时期,3D内容会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接受,当务之急是要制作更多高质量的3D内容满足观众需求。”卡梅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