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俄语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俄语论文

俄语论文范文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是语言载体,在其被应用的过程中,网络语言逐渐形成,突出了网络语言的特点。一般来说网络语言都比较简洁,其实一种全新的文化类型,受到广大学者们的重点关注。现如今,互联网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俄语词汇,其所代表的含义也各不相同。例如OKHO代表窗口的意思。网络词汇具有其自身特点,原有的词义已经被新的意义所代替。比如说俄语中表茶壶之意的单词,在网络中的含义是菜鸟,专指代一些在某一方面水平不高的人。还有的则是通过一些外来词汇所引入新词,例如hacker黑客一词引申出了词语xakep。

2利用互联网来提高我国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水平的有效措施

2.1利用互联网中的俄语资源来进行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在对俄语语言文学进行研究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中的相关俄语语言文学资源来开展研究活动,以提高我国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水平。首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以便于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寻找所需要的内容,从而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获得有效的信息资源。无论是查找有关于俄语语言的信息,还是与其文学相关的信息,都能够有所收获。互联网上有许多具有特色化的俄罗斯网站和搜索引擎,但是这些却并未被多数人熟知。这种门户站点所包含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范围也较为广泛,但是人们在研究俄语语言文学的时候,并未熟练地应用搜索引擎,而习惯于分门别类的查找,只关注某一方面的网站,还未完全掌握互联网信息搜寻的方式。现如今,俄罗斯排名靠前的搜索引擎分别是“这三个互联网搜索引擎,具有一定的特色,在信息分类和搜索上有其独特的优势,服务水平比较高。因而我们在对俄语语言文学进行研究的时候,可充分应用多个引擎来搜索相关的俄文信息,以确保信息检索的全面性,能够互相补充。另外,还可以搜索一些感兴趣的俄文网站,以了解俄罗斯人民所关注的话题,了解俄罗斯国情,从而实施更有效的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活动。其次,可在互联网中寻找著名大学教师的个人网页,从其个人网页中寻找丰富的语言学信息,教学资源和案例等,还可以从其中查询到一些有用的相关链接,从而便于俄语语言文学的研究。例如,著名的前加里宁国立大学的苏索夫教师创办了个人语言学个人网页,在其网页中有着众多可用资源,可从中寻找到较多与俄语语言文学相关的信息。在此网页中我们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可以从俄语语言文学的讲座、会议、研究院等各个方面来获得资料,同时还可以通过邮件的形式来与苏索夫教师进行问题探讨,对我国俄语语言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最后,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类综合语言学网站中的俄语语言文学信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可用的综合语言学网站可以是杂志和出版社所创设的网站,也可以是各个语言学院的官方网站。比如说“科学”出版社的网站,或是美国俄语语言学网站等。

2.2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各类俄语语言文学资源

在研究俄语语言文学的时候,可以通过主题性检索来搜集相应的资料和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应用互联网引擎的时候,可以用文学来缩小检索范围,能够及时地找到所需要的准确地信息。例如,可以通过Weblist、Rambler等网站来进行搜索。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互联网上的俄语语言文学资源最多,类别最为丰富。如果要寻找一些俄语语言文学作品集,可以通过以下网站查询:ture;俄罗斯文学档案网站;俄罗斯文学咖啡馆网站或者是纽约俄罗斯作家俱乐部等等;若是要寻找俄罗斯文学作品评论,则可以进入一些文学吧或是评论家以及出版社等网站去查询,以获得最新的资讯。另外还可以专门的寻找某著名俄罗斯作家及其作品网站,以进行专项的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例如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研究。还可以根据所研究的文学体裁来分类搜索,比如说诗歌类型的俄语语言文学网站、小说类型的俄语语言文学网站等。除此之外,可以在俄罗斯著名作家的个人网站中寻找所需要的内容,比方说文学与艺术网站或是费奥多洛维奇的文学网站;又可以在著名文学杂志的网站中查询相应的俄语语言文学资料,例如《光线》杂志、《批评》杂志和《俄语世界》文学杂志等。现如今,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图书馆的电子化也已经成为潮流趋势,网上电子图书馆能随时随地的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信息,因而我们在研究俄语语言文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网上文学图书馆,可查询莫什科夫图书馆、现代俄国文学图书馆。

2.3学会应用互联网学俄语

利用互联网来学习俄语,需要学会如何使用互联网技术,如何通过简单而准确地检索方法来寻找所丰富的俄语语言文学资源。虽然俄语这门语言还未向英语那般受欢迎,其应用范围也要小一些,但是学习俄语的人逐渐增多。互联网上有关俄语的内容并不如英语多,但是仍然零散的存在。也正是如此,我们必须寻找到有效的检索方法来搜集这些资源。有的时候在打开网页获得资料的时候,还要关注其中的相关链接网站,从而发现更多有用的网站。在俄语语言文学网站中,应用最多的便是个人网页和网上图书馆。个人网页的主题鲜明,具有不同的特色,而网上图书馆则涵盖更多类别的资源,并且能够即时下载所需要的资料。为此,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检索引擎的作用,选择最适合的引擎来搜索资料,要多利用电子邮件来与各博主或是网站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以掌握最新的俄语资料。

3结语

俄语论文范文2

余额宝是由淘宝支付宝创造的一种余额升值服务项目,即用户使用支付宝将钱投入到余额宝,实际上是购买了天弘基金的自由货币基金。淘宝用户在登录支付宝系统以后会出现两个账户,只需要将支付宝内的钱转到余额宝里就会获得收益,并且对比银行可以获得高于其10倍的收益,收益结算方法以日为单位。其实真正给用户提供收益的不是余额宝,而是货币基金,余额宝只是一个媒介而已,用户是将资金投资到债券和银行协议存款。通过余额宝的迅猛发展和支付宝固有的客户,天弘基金由50名开外蹿升至前三名,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基金管理公司。余额宝里的钱同时还可以用于网上购物,在任何时间存储取出都行,不需要手续费。在购物时余额宝里的钱会被自动赎回,赎回时采用T+0模式,即实时赎回。有很多人会疑惑余额宝与支付宝的不同点在什么方面呢?余额宝是依赖于支付宝而生存的,是支付宝的附加产物。这两者的区分是:1、余额宝是一种投资理财产品,支付宝是用于第三方支付的东西;2、存到余额宝的钱每天会获得一定的收益,而支付宝是没有收益的;3、余额宝用于购物花销和转出资金,支付宝除此之外另有信用卡付款还款,资金充值等多种功用;4、余额宝比支付宝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支付宝支付需要证书和验证码,相对比较安全。

二、余额宝网络营销现状分析

网络营销是借助互联网与客户进行双向的交流来满足顾客需求的一种新的营销模式,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成为时下企业营销手段的宠儿。从余额宝问世以来,从刚开始网民对其充满疑虑,再到大部分人对阿里巴巴权威性的认可和马云的信赖,渐渐开始尝试这个新奇的赚钱工具,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余额宝是在网络营销下一种新型的资金管理方式,规模增长速度极快。据官方统计,截至2014年6月30日,拥有的用户数已经超过100,000,000,平均每人占有5,030元,与2013年末的4,307元相比拟,上升了17%;规模超过5,700亿元,与2013年底相比上升3倍以上。用户年龄以20~40岁为主流客户,都较为年轻,尤其以九零后居多。经过发展,余额宝进入了缓慢增长的成熟期,需要采取措施才能继续站稳脚步。仅一年时间,尽管余额宝会暴露出很多问题,仅从成绩来看,已经是网络营销的一次大成功。余额宝的实质等于支付宝加上货币基金,余额宝利用货币基金为一些小型的零散客户构建一座桥梁,将一些数量不庞大的散钱存到余额宝同样可以获得收益。余额宝与支付宝紧密相连,提高了用户的热情,更多的人愿意将资金转到余额宝。有一件事人们每天要做的就是打开电脑或者手机,看看余额宝的盈利情况如何。从余额宝的运营情况来看,从6.763%的年化收益率后开始下滑,尽管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只是小幅度的,它依旧能获得“民心”,关键在于余额宝与客户密切的接触联系,关注分析用户的心理需求。以余额宝的发展规模看,应该会持续受到人们的欢迎,还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的。

三、余额宝网络营销优劣势分析

余额宝从2013年6月份上线以来客户规模与日俱增,余额宝的成功绝非偶然,余额宝的网络营销会受到重视,是以其自身优点区别于竞争对手,才能持续吸引人们的投资。与传统营销相比,余额宝注重体验营销,让用户亲身操作清楚明白的感受到产品的好处,体会一把如何理财。网络营销的成功运用会对用户形成一个大数据库,更加轻松的进行服务。任何事情有好就有坏,网络营销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存在着安全性,法律性的隐患。作为货币基金的余额宝,伴随着高收益的同时风险就会越高,一定要小心谨慎经营。

(一)优势分析

1、高收益、低成本。

相比银行设置的各种条条框框,如政府限制银行存款利率要长时间在一定幅度之间,利息较低,服务效率和服务态度都不能让人们太满意等。鉴于此,许多用户将钱从银行取出来存到余额宝里,以高速度赢得众多客户。余额宝的收益要比银行高,也不用担心通货膨胀钱会贬值。而且通过网络传递各种信息,成本是很低的,包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资金成本等。

2、方便快捷性。

余额宝的操作程序十分简单,即便你没有任何的理财概念与经验,也能够在电脑和手机上进行操作,页面上清楚地告诉我们每一步骤该干什么,内容简单易懂,不繁琐。投资之后查看收益情况都会一目了然,让用户做到心中有数。余额宝的存储和提取也很方便灵活,在购物时相当于网银支付一样可以直接进行付款。余额宝中的资金每天都在增值的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随时进行消费。

3、传播性。

网络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余额宝的网络营销加大与投资者的互动性,就加快了信息的传播性。新产品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余额宝通过网络营销的大肆宣传,凭借独特创意吸引用户的注意。网络营销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无时间地点限制的特点,如果消费者体验到余额宝的好处,就会赢得良好的口碑效应,形成顾客忠诚度。这些忠诚顾客会主动向他们的亲朋好友传播,然后亲朋好友再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等于给余额宝进行免费的广告宣传。急速扩散的传播效应会带来新的潜在顾客,从而形成消费者关系网,服务人员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既满足顾客消费需求,又达到产品的营销目的。

4、大众化。

余额宝是在支付宝用户平台下进行操作的,在网络营销的多年发展下,支付宝已经积累了数字庞大的用户群,成为人们闲余时间里进行网络购物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成功发现大众的心理诉求,没有设置高门槛,余额宝对于用户的最低购买金额是没有限制的,哪怕你只有一元或者一百元都可以进行购买并获得增值的机会,体验到理财的乐趣。银行并不是没有类似余额宝的商品,只不过这些商品都有金额的束缚,门槛较高,让很多人敬而远之。余额宝正是抓住这一点,研发大众化的商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真正给予投资者以实惠。

5、灵活性。

网络营销的竞争环境是瞬息万变的,这就需要企业灵活创新,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余额宝对大笔资金赎回超过50,000元以上的业务改为T+1模式,T是代表交易日,举例来说假如用户在工作日15点以前申请将资金转出,资金到账的时间则会在下一个工作日24点前,新的规则,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余额宝又发表了与天猫合作的消息,进军汽车行业,为购买汽车用户开展名为“天猫汽车节”和“余额宝购车”的优惠活动。根据了解得知,在这次活动中,余额宝用户内用于买车的资金被冻结后,就可以去汽车实体店取走你想要买的汽车。提车三个月内,购车的钱仍保存在余额宝账户内,中间产生的收益会为投资者所有。三个月后,买车的钱才会打到汽车厂商的账户,这就相当于消费者无偿开了三个月的车,何乐而不为呢?余额宝不断尝试新想法,去创造用户需求,灵活应对。

(二)劣势分析

1、余额宝网络营销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

余额宝曾经引发监管部门注意,监证会要求余额宝的一部分相关账户需要向监管部门补充记录备案,如果没有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备案的,经调查之后将根据相应法律规定进行处罚,一度遭到各种非议。坦白说,余额宝的合法性有待商榷,政府相关部门如果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余额宝被叫停的可能性会很高。余额宝具有很大的投资风险,当用户权益受到损失时难免会发生冲突与争执,那么将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法律纠纷。比如你发现余额宝有问题时,没有相关人员会为你答疑解难,在网上进行的支付和转账等操作,没有任何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和依据。

2、余额宝网络营销存在虚假夸大宣传现象。

面对利益的诱惑,余额宝网络营销的各种宣传难免存在一些虚假成分,会混淆消费者的视听,一些盲目的客户会迷失方向。在网络营销当中,交易双方要坦诚相待,要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商业行为,做到诚实守信,营造健康的网络营销氛围。

3、余额宝网络营销具有安全风险。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即使小心防范,网络安全隐患也在所难免。余额宝的账户安全性不高,规模扩张会出现瓶颈,很难获得大笔资金的投入,会有一些不法分子盗用账号与信息,进行窃取与诈骗活动,会存在亏损的可能性,缺乏信任感。缺乏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网络技术也有限制,受众群体就会有限制。据统计,余额宝用户大多都是一些年轻人,他们敢于冒险,考虑的因素不多。而收入较高的高年龄段人思维比较缜密,偏理性,会顾虑很多,对网络营销的态度普遍比较谨慎,持观望态度。

4、余额宝营销的其他风险。

市场发展具有不确定因素,尤其余额宝是一种货币基金的投资,它依赖于货币基金市场的状况,一旦基金市场出现问题,收益会出现波动。余额宝的高流动性会有流动性风险,遇到节假日消费者集中网购,会发生余额宝流动性不足现象,如果出现大批资金赎回的情况会引发收益率下降。

四、余额宝面临的竞争与挑战

随着市场竞争加快网络营销的蓬勃发展,各类竞争对手开始抓住市场机会,模仿余额宝的服务模式,瓜分网络营销这个大市场。

(一)与“宝宝”类产品的竞争。

余额宝在阿里巴巴的品牌影响和“钱荒”的时机下推出火了之后,经过一年之后,许多“宝宝”类产品随之产生,余额宝的收益下降,会导致部分用户转移资金,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不断拓展产品功能才是制胜关键。余额宝刚上线不长时间,东方财富旗下的天天基金网就紧随其后,推出了活期宝,数米基金网推出现金宝,都分得市场份额的一杯羹。

(二)与互联网巨头的竞争。

看到支付宝余额宝的成功,互联网企业分外眼红,许多电商企业开始采取行动应对挑战,推出相似的理财工具。新浪“微银行”,可以办理开销户、资金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挂失等业务。腾讯推出现金宝并与华夏基金旗下活期通联合推出“微理财”,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完成现金存取,基金销售,非常方便快捷。微信庞大的用户群也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三)与银行业的竞争。

余额宝的出现影响了银行的储蓄资源,使传统银行失去很多客户,不能坐以待毙,在竞争中银行业对余额宝进行了反击。毕竟银行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还是具有稳定的客户群的,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挽回失去的客户,对银行的利益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从四大银行到一些中小商业银行,都提高了定期存款利率,应对存款流失的现象。这只是一方面,还不能挽留那些客户。银行像余额宝一样开发了属于自己的货币基金产品,中行推出“中银活期宝”,再加上银行的安全性要比余额宝强,具有很好的优势。余额宝面对的市场竞争力会愈来愈大,只有积极扩展互联网营销,不断创新,加速业务发展,久而久之才会再创辉煌。

(四)与自我的竞争。

面对多方的竞争,余额宝如果一成不变就会不进则退,在经营当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只有不断创新,时刻完善自己,加强自我管理,提高市场影响力,才能继续在大环境下生存。

五、对将来余额宝网络营销发展建议

网络营销将成为企业营销的未来发展流行趋势,在网络营销这个大平台,余额宝抓住机会,巧妙利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余额宝要坚持以客户利益为中心,营造健康有序的营销环境,发现消费者需求并设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性能力和技术能力,充分利用自己的品牌力影响。建立售后服务体系,注重客户反馈意见并及时解决问题,会受到投资者的认可。针对上面谈到的余额宝的一些不足,提出以下建议:

(一)没有制度的市场是混乱不堪的,网络营销要保证有制度的监管。

阿里巴巴集团应该与政府监管机构进行有效地沟通,政府可以制定惩戒机制并严格监督,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发现有不完善的地方随时进行改善,提升监管力度,使余额宝的网络营销变得光明正大。

(二)要提高余额宝账户的安全性,可以与网络安全公司合作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完善网络安全技术,建立安全测试系统。提升网络营销内部的竞争力,加强营销管理。

(三)提高余额宝的服务意识

提升余额宝的质量,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不仅做好网上服务,更要注意网下服务,开发新用户,与老顾客保持联系,针对不同的年龄段用户推出满足其需要的优惠活动和服务项目快速赢得顾客忠诚度。目前,余额宝的产品过于单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并实施关系营销,与投资者建立联系,了解不同目标顾客的需求开发出适合他们的产品,以维持市场份额。

(四)深化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

不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进来,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都能分得一块“蛋糕”,减少竞争与冲突,达到双方的互利共赢。

(五)阿里巴巴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网络营销的法律标准和道德标准

利用其影响力可以拿出余额宝的一小部分利润参加社会慈善活动,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收获口碑效应,赢得顾客的信赖,减少社会上对余额宝的不利言论。

六、总结

俄语论文范文3

当郑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风靡各个诸侯国的时候,处在“礼崩乐坏”下的这个特殊环境又使它背负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诸子百家对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当然,百家之中以儒、法、道三家为主体。三家之言虽各不相同,但在反对“郑声”的问题上却奇迹般地走到了一起。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也是目前文献记载中第一个提出“郑声”的人,孔子对“郑声”的评判直接影响到了后世儒家的音乐思想,他的“恶郑声之乱雅乐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思考的余地。

《论语・卫灵公》:“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佞人殆。”②(《论语正义》1985:622―624)当颜渊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的时候,孔子说道:用夏朝的历法(因为夏历是以正月为首,便于农业生产),使用商代的辂车(因为商代的车子朴质结实),戴周代的礼帽(因为周代的帽子华而不奢,彰显礼仪),乐则用《韶》、《武》(因为《韶》、《武》之乐以“和”为贵)……后面之所以提出“郑声”,是将“郑声”作为“乐”的一个对立面而提出来的,而这里之所以肯定“乐”而否定“郑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为邦”。

《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③(《论语正义》1985:697)这三个“恶”看起来好像三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孔子并非是空穴来风,一时兴起所言,而是这三种“恶”的事实在当时已经发生过了。

1.恶紫之夺朱也

《集解》:“孔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色。恶其邪好而夺正色。’”④(《论语注疏》1980:2525)先秦时代对于颜色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上层社会之中尤为明显。夏人以黑色为正色,商人以白色为正色,周人以红色为正色,《礼记・檀弓》:“夏后世尚\……殷人尚白……周人尚赤”⑤。(《礼记正义》1980:1276)周人的正色,我们也可称之为“雅色”,其附在衣服、帽子等物品上,是一种礼仪和等级的象征。《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段注:“朱本木名,引申假借为纯赤之字。”⑥(《说文解字》1998:248)可见“朱”字原意并非“赤”之意。而所谓的紫――“间色”又为何物?许慎《说文》:“紫,帛青赤色。”段注:“青,当作黑……火畏于水,以赤入于黑,故北方间色,紫也。”⑦(《说文解字》1998:651)则紫当为红黑相间是也。具体来讲,何以言“朱,正色;紫,间色”?《正义》道:“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赤是朱,居南方之正,故为正色也。紫为间色者,《乡党》皇疏引颖子严云:‘北方水,水色黑,水克火,火色赤。以黑加赤,故为紫,紫为北方间也。”⑧(《论语正义》1985:697)又何以言“紫之夺朱也”?《正义》又道:“《释名・释采帛》:‘紫,疵也,非正色也,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是紫为间色,以黑加赤,稍有赤,故与朱乱也。”⑨(《论语正义》1985:698)所以,“紫”因黑加赤而与“朱”相似而不同,易蛊惑人心,使人混淆,易夺正色之位,故孔子言“恶紫之夺朱也”。

此外,孔子之所以“恶紫之夺朱也”,也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紫”夺“朱”的现象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礼记・郊特牲》道:“台门而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礼也。”⑩(《论语正义》1985:698)“朱衣”本应是天子所穿之衣,大夫按礼节是不能穿的,穿之,则是僭礼的表现。而“礼崩”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服饰颜色的变化,《正义》引《困学纪闻》道:“周衰,诸侯服紫。”{11}(《论语正义》1985:698)其中,齐国服紫服的现象尤为严重,全国上下皆喜欢紫衣,《韩非子》:“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一紫。”{12}(《韩非子》1997:106)《管子》中亦有对此事的记载。《正义》又引《乡党图考》:“浑良夫紫衣,僭君服。”{13}(《论语正义》1985:698)……所以,从服饰的颜色上来看,当时的人们喜紫甚于喜朱,朱色正色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故孔子深恶此种情况,实际上还是恶“礼崩”的社会现象。

此外,从“冠礼”颜色的使用上来看,亦是这种情况。第一个打破了冠礼,用配以紫色的穗带加冠的人是鲁桓公,《礼记・玉藻》:“始冠缁布冠,自诸侯下达,冠而敝之可也。玄冠朱组缨,天子之冠也。缁布冠缋q,诸侯之冠也。”{14}(《礼记正义》1980:1476)所谓的“缋q”是指彩色的穗带。而“玄冠紫q,自鲁桓公始也。”{15}(《礼记正义》1980:1477)鲁桓公的做法已经僭礼了。

所以,从春秋之初起,“礼崩”的迹象已经很明显,孔子之所以“恶紫之夺朱也”,因为其痛心周公当初所定之礼已经不存在了,无法忍受“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以下犯上的社会现实。

2.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何注:“包曰:‘郑声,声之哀者,恶其夺雅乐。’”{16}(《论语正义》1985:697)关于“郑”、“雅”本义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前人已多有论及,笔者这里着重谈一下孔子是否为提出“郑声”的第一人,因为此问题可以直接见证“郑声乱雅”的历史渊源。

查遍所有先秦文献,第一个首先明确提出“郑声”的人是孔子,但在历史上是不是孔子一个提出的呢?我们不得而知,但笔者个人认为可能不是,何以言之?原因有:

⑴既然孔子在当时已经提出“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说明至少在当时,“郑声乱雅乐”的社会现象已经存在。但是,这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可能还要远远早于孔子所处的年代,只不过这种情况到了孔子时代,已经是甚为严重、甚为普遍了,所以,孔子提出这样的说法并非是一时兴起之言。但是我们查遍所有先秦文献,发现在孔子之前,并未有提及“郑声”者,这是为什么?原因可能是:由于当时记载工具的匮乏,除了特别显赫的贵族的言行之外,一般人的言行并不能被及时记下来,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圣人”,其言行也是后人整理出来的,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⑵这里的“郑声”是在一定地理范围基础上的狭义的郑声,特指郑国当时新兴的民间音乐。然而,孔子既然要提出“郑声”这一词的话,首先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么“耳濡”过“郑声”,要么“目染”过“郑声”。但是,我们翻开“孔子年表”{17}(《孔子传》2002:120―122)看一下的话,可以清晰地意识到:孔子一生根本就没有到过郑国。孔子从三十六岁起(鲁昭公二十六年)到七十二岁卒(鲁哀公十六年),曾经到过陈、蔡、卫、齐、匡、曹、宋,之前根本没有离开过鲁国。所以,孔子亲历目睹过其所谓的乱雅乐的“郑声”是不太可能的。也许有人会说孔子不一定非得在郑国才可以见到“郑声”,在其他国亦可以见到。诚然,春秋时期战争颇多,郑国的艺人可以因为战争的逼迫或者因为其它原因而逃入别国,但是我们这里提到的是“乱雅”的“郑声”,也就是有机会进入宫廷的郑国的音乐。只有这种现象让孔子看到了他才会有“恶郑声之乱雅乐也”的感慨。由于这里谈的是孔子所谓的“郑声”,所以,郑声的概念还没有泛化,仅指郑国的音乐。所以,同类性质的它国音乐则不是其“目染”过的“郑声”,“郑声”一词也许出自他人之口,只不过没有被记载下来罢了。

⑶在孔子之前,已经有了“新声”、“中声”、“声”的概念,像《国语・晋语八》、《左传・昭公元年》中都有提及,但是却没有具体到特指某一国的“声”,只有《论衡・谴告》:“秦穆公好乐,华阳后为之不听郑卫之音”{18}(《论衡》1974:225),说明“郑卫之音”在孔子之前早已有之,“郑声”一词可能也不会晚于此时。“郑声”也许是早已有之,孔子只不过是引别人的话而已,并不一定是自己所创。

⑷我们看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就可以发现,卫国和鲁国接壤,相对于郑国来说,卫国更容易影响鲁国,从而影响孔子的机率会更大一些。历史上常常将“郑卫之音”放在一起连用,说明郑卫两国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而孔子为什么不“恶卫声”而独恶“郑声”?“郑声乱雅”的现象已经是早已存在,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论衡・谴告》中的记载外,《史记・楚世家》中亦有关于楚庄王:“好乐,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19}(《史记》1982:1700)的记载。诸侯们不喜欢听雅乐而对“郑声”情有独钟,作为一国之君,崇郑斥雅实在是有违周公当初制礼作乐之意。故而,孔子对此乱雅之“郑声”亦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这些都是在孔子时代之前的有关“郑声乱雅”的文献记载,孔子时代的“郑声乱雅”的情况就更多了,像《左传》、《乐记》中有很多关于此的记载,所以,“郑声乱雅”是由来已久之事,可能会上溯到西周末年。孔子“恶郑声”可能会跟郑声的“”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郑声乱雅”。“郑声乱雅”不仅仅是人们审美意识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社会等级伦理秩序的崩溃,孔子“恶郑声”主要是恶其毁坏原有上下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所以,从“为邦”的意义上来讲,“乱雅”就意味着从政治层面上否定原有的社会制度,打破原有的用乐制度,这是孔子所不能忍受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乐坏”的一种表现。

3.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何注:“孔曰:‘利口之人,多言少实,苟能悦媚时君,倾覆国家。’”{20}(《论语正义》1985:697)刘宝楠对此释道“‘多言少实’,是其言不由衷,但务为悦媚而已。”{21}(《论语正义》1985:698)然“利口”者何?《说文》:“利,也。刀和然后利,从刀,和省。”段注:“者,a属。引申为利字,利引申为凡利害之利。”{22}(《说文解字》1998:178)所以,“利”之原意当为锋利则明矣。而“利口”者则是“疾时利口,多言少实也。”{23}(《论语正义》1985:698)即嘴如利刀、言多实少之人。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可知利口之人覆邦之事亦是早已有之:周幽王听信妇人之言,费掉申后和太子宜臼,结果引来了申侯的不满,申侯联合犬戎,灭了西周,这就是历史著名的“五胡乱华”事件;楚平王听信奸臣费无忌之言,残害忠良伍奢,结果引来其子伍子胥于公元506年的伐楚之战,差点吞没楚国,且使楚平王受鞭尸之辱;夫差听信太宰褐言,没有杀死越王勾践,结果二十年后引来灭国之灾……像这样的逆臣误国之事举不胜举。《正义》又引《中论》道:“且利口者,心足以见小数,言足以尽巧辞,给足以应切问,难足以断俗疑,然而好说而不倦,喋喋如也。夫类族辨物之士者寡,而愚闻不达之人者多,熟知其非乎?此其所以无用而不见废也,至贱而不见遣也。先王之法,析言破律,乱名改作者杀之;行僻而坚,言伪而辨,记丑而博,顺而非泽者亦杀之。为其疑众惑民,而溃乱至道也。孔子曰:‘巧言乱德’,‘恶似而非者也’。”{24}(《论语正义》1985:698)一个国家因为一些利口之人而倾覆,实在是令人痛恨和惋惜,作为君子的孔子岂能不憎恶此等小人?孔子不但提出了“恶利口之覆家邦者”的言论,而且也实践了自己的言论,孔子斩少正卯就是其实践的典范。《史记・孔子世家》:“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25}《史记》1982:1917),《正义》对此也有经典的评述。{26}

分析完以上“三恶”的具体所指之后,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孔子将此“三恶”放在一起,并非是随意之言,而是有一定寓意的。“三恶”所反映的正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紫之夺朱也”反映的是“礼崩”的社会现实;“郑声之乱雅乐也”反映的是“乐坏”的社会现实;而“礼崩乐坏”之时就很容易给“利口”者以可乘之机,使其蛊民惑众,倾家覆邦。所以,此三者并非三句毫无相关的独立的话语,而是联系紧密、相互影响,共同浓缩为一个严密的整体,集中反映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同时,将此“三恶”与《论语・卫灵公》中的“颜渊问为邦”作比较就可以发现:两者关系亦甚为密切。

前者提到的“服周之冕”,后者提到“恶紫之夺朱也”,何为“冕”?何注:‘包曰:冕,礼冠。周之礼文而备,取其W纩塞耳,不任视听。”{27}(《论语正义》1985:623)也就是“冠周之礼”。而历史上第一个以紫色之穗为冠之穗者乃鲁桓公,此法已经违背了诸侯本应冠“缋q”之穗带的规定,出现了紫夺朱的不合理现象。孔子认为周之冕华而不奢,彰显礼法,但是如果在“周冕”之上做手脚,使之不合礼法,孔子当然要恶。

前面提到的“郑声”、“放郑声”,后者提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当然,孔子没有说“郑声”具体“”在什么地方了,为什么“”,后世对“”的解释也是颇多。笔者这里不再多谈。但可以肯定的是:“”是相对于“和”、相对于“中”而提出的,所谓的“声”也是相对于“中声”、“和声”――雅乐而提出的,正是因为“郑声”,所以,孔子要“放郑声”,正是因为其骄奢逸,蛊惑人心,以致乱“雅”,所以孔子要“恶郑声”。孔子“恶郑声”不仅仅因为其“”,更主要的是因为其“乱雅”,两者是密不可分的。“郑声乱雅”主要是其在政治地位上“乱雅”,以邪取正,以下取上。所以,后一句似乎是对前一句的具体解释。

前面提到“远佞人”、“佞人殆”,后者提到“恶利口之覆家邦者也”,何为“佞人”?《正义》曰:“……佞人与贤者同,是其能惑人也。”又曰:“‘利口’即‘佞人’,二者皆似是而非,故易惑人也。”{28}(《论语正义》1985:625)所以,“佞人”就是“利口”之小人。历史上“佞人”误国之事举不胜举,只有“远佞人”,国家方可稳定;只有“恶”利口之人,家邦方可繁兴。同时,“佞人”、“利口”之人,在孔子眼中一个共同的形象就是少正卯。我们上面已经提到过此人,孔子之所以斩了少正卯就是因为其是“利口”之“佞人”,孔子深恶这种人。

总之,根据以上分析,笔者个人认为这两句话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似乎应该是放在同一个场合、同一个环境中的两句话,也就是说,这两句话也许应该是前后相衔接的两句话。“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佞人殆。”之后应该是“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论语》中两者之所以出现在不同的篇幅之中,可能是因为后人在整理的时候将其顺序打乱了,致使二者分开。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对孔子的思想的理解可谓是最为精辟,对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可谓是不遗余力,谈到对此问题解释的时候,其言:“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29}(《孟子》1980:2780),这段话也可以说明孔子将此“三恶”放在了一起寓意何为?

“三恶”已经存在的社会现象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就是“礼崩乐坏”,孔子之所以“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其出发点仍是“为邦”。礼乐是兴邦建国的重要手段,此举与《论语・卫灵公》中的“颜渊问为邦”是一个道理,一个出发点,共同的出发点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两者之间的前后衔接的关系。

此外,《论语》之中只有这两处提到了“郑声”,而其它篇则没有,除去内在的逻辑关系之外,这种奇怪的篇目现象似乎也可以说明两者之间的前后衔接性。

所以,当我们分析孔子“恶郑声之乱雅乐也”的时候,如果深入分析“三恶”的内在联系及其以上两者关系,则对此问题的认识将更加深刻。

①李方元.周代宫廷雅乐与郑声[J].音乐探索,1991,1.

②刘宝楠.十三经清人注疏•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5,18:622-624.

③刘宝楠.十三经清人注疏•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5,20:697.

④何晏(注)、邢m(疏).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17:2525.

⑤郑玄(注)、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6:1276.

⑥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D].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248.

⑦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D].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651.

⑧{16}{20}刘宝楠.十三经清人注疏•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5,20:697.

⑨⑩{11}{13}{21}{23}{24}刘宝楠.十三经清人注疏•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5,20:698.

{12}韩非(著)、秦惠彬(校点)韩非子[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11:106.

{14}郑玄(注)、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29:1476.

{15}郑玄(注)、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29:1477.

{17}钱穆.孔子传[M].北京:三联书店,2002:120―122.

{18}王充.论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14:225.

{19}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40:1700.

{22}许慎(撰)、段玉裁(注)[D].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178.

{2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47:1917.

{26}详参刘宝楠.十三经清人注疏•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5,18:625.

{27}刘宝楠.十三经清人注疏•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5,18:623.

{28}刘宝楠.十三经清人注疏•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5,18:625.

俄语论文范文4

摘要:介绍了传统定额报价的缺点及改革,分析了工程量清单报价的方法和做法,给出工程量清单计价与传统定额计价的比较。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建筑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尤其对新材料、新产品使用较多的建筑,传统的定额估价表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投标竞争报价的要求,再加上我国为了和国际工程招标接轨以及在工程造价体制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都充分说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定额估价表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本文分别就传统定额报价与工程量清单报价的2种报价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

一、传统定额报价的缺点及改革

1.1传统定额报价的招标方式及缺点

传统定额报价的招标一般是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进行,主要的招标方式有“施工图预算招标”、“部分子项招标选定施工单位”、“综合费率招标”等。从运作的实际效果看,上述的传统招标方式主要存在如下不足。

(1)招标工作需要在施工图设计全面完成后进行,这对工程规模大、出图周期长、进度要求急的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开工时间严重滞后,加长了基本建设的投资所占用时间;而采用部分子项目招标确定施工单位或进行费率招标等方法,虽可解决开工时间问题,但不能有效控制工程投资,也不容易控制工程质量,同时难以体现出承建商的综合技术实力,工程的结算难度也比较大。

(2)传统招标方式采用“量价合一”的定额记价方法作为编制标底的依据,不能将工程实体消耗和施工技术等其他消耗分离开来,投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优势难以体现,且在价格和取费方面未考虑市场竞争因素。同时,评标定标受标底有效范围的限制,往往会将有竞争力的报价视为废标。

即使是工程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方案选择性大的项目也如此,这会误导投标单位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使投标价更靠近标底的“预算竞赛”上来,形成了一种投标报价要看预算员的本事,另外所有能参加投标的承建商都使出浑身解数想方设法的搞到标底的大概范围,从而难以体现综合实力的竞争。此外,招标、投标多家单位均要重复进行工程量的计算,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论文

1.2传统定额报价的改革

现行的建筑产品定价方式仍然是沿袭计划经济的工程造价制度,实行统一的“量、价、费”,市场经济条件下就要改变现行的定额管理模式,按“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思路进行改革。定额只规定人工、材料、机械在不同类型工程中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确定的各自消耗量,至于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单价由施工企业根据自己的技术条件和自有的库存物质自行确定。费用的计算程序统一规定,但不规定费率,由企业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的需要而定。在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国家颁布的概算定额、费用标准,也无相对统一的建筑安装工程单价,而是由负责编制预算的设计单位、承包商和预算师组织,自行整理资料或在工程所在地经调查测算后得出资料,但业主对工程造价控制得很严,工程造价最后还是要由业主确定。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将定额改“定”为“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定价因素中的价、费全部放开,定额的作用不再是指令性标准而是指导性依据,作为国家或基建单位预测、控制工程造价的参考。改革传统定额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执行。

(1)竟争性的费率。将施工管理费利润、远地施工增加费等由法定指令性费率转为竞争性费率,以促进施工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工程成本。

(2)“量”、“价”分离。定额消费是科学测算得出的。目前应作为国家和部门的法规。人、机、料的价格要与消耗量相分离,以市场价和指导价相结合实行动态管理。

(3)实物消耗量与施工手段消耗量分离。定额规定实物消耗量是统一的、不变的,而施工手段消耗量是不同施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中的体现。

(4)原材料的费用和运杂费、采保费分离。材料原价可综合计算,运杂费、采保费因企业而异。

(5)施工现场发生费与企业经营费分离。调整费用定额中的项目,其直接费为现场费用,间接费为企业经营费,两费分离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二、工程量清单报价的方法和做法

2.1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基本方法

自“量价合一’,的计划经济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市场经济管理模式过渡,这一我国当前建设工程计价改革的基本方针,促使从以往预算定额的“量价不分(或叫量价难分)、预算价格滞后”处着想,由技术测定严谨、变化相对平稳的基础定额的“量”因素,向受时间、地点、供求影响较大、并反映市场、竞争及交换的综合价格的“价”因素方向思索,在维护定额科学管理数据“量”的基础上,在保障并强化定额工时台班消耗的科学化、施工操作的标准化、物化劳动消耗的合理化的前提下,使原预算定额单位工程中的“价”因素,即价、费脱离计划性、指令性特征,放还于分项专业工程中“价”的供求交换及“费”的市场竞争性质。

工程量清单招标是由招标单位提供统一的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文件,投标单位以此作为投标报价的依据并根据现行计价定额,结合本身特点,考虑可竞争的现场费用、技术措施费用及所承担的风险,最终确定单价和总价进行投标。这是国际上普遍通行的招标方式,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与国际通用的工程合同文本、工程管理模式等都是相配套的。因此,在我国积极试行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大胆探索合理低价中标,符合当前建筑市场的发展需要。

2.2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方法的基本做法

(1)招标单位在工程方案、初步设计或部分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即可委托标底编制单位或招标单位按照当地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单位工程为对象,计算并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清单(应附有关的施工内容说明),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发放给各投标单位。其工程量清单的粗线程度、准确程度取决于工程的设计深度及编制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在工程量清单招标式中,工程量清单的作用:一是为投标者提供一个共同的投标基础,使所有的投标者都能在同一份工程量清单下报价。二是便于评标定标,比选价格;因为所有的投标单位不存在量差,只有价差;三是在进行工程进度款支付过程中较方便,即完成的实物量乘以中标的该项目单价;四是便于进行合同总价调整,也是工程结算的依据。

(2)标底编制单位按工程量清单计算直接费,并进行工料分析,然后按现行定额或招标单位拟定的工、料、机价格和取费标准、取费程序及其他条件计算综合单价和完成该项工程内容所需的所有费用,即包括直接费、间接费、材料价差、利润、税金等和综合单价合计价,最后汇总成标底。实际招标中,根据投标单位的报价能力和水平,对分部分项工程中每一子项的单价也可仅列直接费,而材料调差、取费等则以单项工程统一计算。但材料价格、取费标准应同时确定并明确以后不再调整,相应投标单位的报价表也应按相同办法报价。

(3)投标单位根据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文件的内容,结合自身的实力和竞争所采取的优惠条件,评估施工期间所要承担的价格、取费等风险,提出有竞争力的综合单价、综合单价合计价、总报价及相关材料进行报价。

(4)在项目投标文件或施工承包合同中,规定中标单位投标的综合单价在结算时不作调整,而当实际施工的工程量与原提供的工程量相比较,出人超过一定范围时,可以按实调整,即量调价不调。对于不可预见的工程施工内容,可进行虚拟工程量招标单价或明确结算时补充综合单价的确定原则。

三、工程量清单计价与传统定额计价的比较

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可以将各种经济、技术、质量、进度、风险等因素充分细化并体现在综合单价的确定上;可以依据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代替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算,便于工程管理和工程计量。与传统定额报价的招标方式相比,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法具有以下优点。

(1)符合我国招标投标法的各项规定,符合我国当前工程造价体制改革“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大原则,真正实现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决定工程造价。

(2)在工程方案、初步设计完成后,施工图设计之前即可进行招标投标工作,使开工时间提前,有利于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相应提高投资效益。

(3)有利于业主在极限竞争状态下获得最合理的工程造价。由于投标单位不必计算工程量,可以减少投标标底的偶然性技术误差,让投标企业有足够的余地选择合理标价的下浮幅度,充分挖掘投标施工企业的管理潜能。同时,也增加了综合实力强、社会信誉好的企业的中标机会,更能体现招标投标宗旨。此外,通过极限竞争,按照工程量招标确定的中标价格,在不提高设计标准的情况下与最终结算价是基本一致的,这样可为建设单位的工程成本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投资依据。

(4)有利于中标企业精心组织施工,控制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中标后,中标企业可以根据中标价及投标文件中的承诺,通过对单位工程成本、利润进行分析,统筹考虑、精心选择施工方案;根据企业定额或劳动定额合理确定人工、材料、施工机械要素的投人与配置,优化组合,合理控制现场费用和施工技术措施费用等,以便更好的履行承诺,抓好工程质量和合理缩短工期。

(5)有利于控制工程索赔,抓好合同管理。在传统定额报价的招标式中,施工单位“低报价、高索赔”的策略屡见不鲜。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技术措施费用及价格、取费调整是索赔的主要内容。而且也不便于建设单位的现场管理。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中,由于单项工程的综合单价不因施工数量变化、施工难易不同、施工技术措施差异、价格及取费变化而调整,这就消除了施工单位不合理索赔的可能,也为建设单位现场管理提供了清晰便利的管理依据。

俄语论文范文5

关键词:BEC;存在问题;措施

一、BEC商务英语的概念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考试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合作举办的权威性考试。目前分为(BEC1)、中(BEC2)、高(BEC3)三个级别。这三个考试是针对英语为非母语国家的需求而设计的主要在经济迅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增多的国家和地区实施,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因而在国际上受到普遍欢迎。目前已有28个亚洲和欧洲国家或地区,包括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已开始举办BEC考试。该系列考试是一项水平考试,它根据商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考生在商务和一般生活环境下使用英语的能力进行全面考查,对成绩及格者提供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的标准统一证书。由于该证书的权威性,已成为在所有举办该考试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求职的“通行证”。

二、我国考生通过率情况

在各种英语类通行证中,中国考生向来以高通过率而著称。与此相比,中国的BEC考试通过率却显得有些尴尬。

剑桥大学ESOL考试委员会的BEC成绩报告显示:中国考生的通过率明显低于其他非英语国家考生通过率。2006年5月全球BEC平均通过率是43%,中国考区只有37%,而除中国以外的全球通过率为57—58%。

近几年来,中国BEC考试报名率以每年300%的速度疯狂飙升,中国考区的通过率却一直处于低迷徘徊阶段,严重拖累了世界的BEC通过率。为什么中国BEC的通过率低于世界水平?BEC考试由写作、听力、阅读、口试四个部分组成,只有A、B、C三类为有效成绩。如果有两个部分为D,那么总体成绩就是D,即为无效成绩。剑桥大学考试部授权的中国培训官陈雪翎指出:中国学生写作、听力、阅读、口试的成绩往往不在同一个标准上。

三、目前听力口语教学存在问题

1.缺乏相关商务知识。中国学生之所以在听力方面常常“败北”,原因就在于这两部分对于专业的商务知识要求较高。首先,口话话题往往都是商务方面的,在表述中需运用专业术语、专业语境,如果这方面欠缺,成绩自然大受影响。

2.非标准化的英语表达法。由于《新编剑桥商务英语》(中级)为原版引进,没有中文说明和解释,所以对于文化背景不同、英语能力有限、商务知识欠缺的广大中国考生来说,难免感到困难,特别在听力部分融合了大量口语化的表示法、俚语以及行业术语,与学生平时听到的标准化的发音迥然不同,加之口音问题,更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缺乏相关跨文化背景知识。各民族语言含有大量的文化因素,这是构成民族文化的要素之一。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传统商务英语教材以语法操练为主,教学内容单一、陈旧、跟不上现代英语的发展。四、BEC商务英语口语听力教学的几项措施

1.针对教材听力资料。熟悉听力材料,弄懂段落中所涉及的商务词汇概念及其Mainidea。在足够熟悉此段落中的内容后,脱离文字材料先听一遍磁带,此时绝对不允许照着文字材料听,看看自己究竟能听懂多少,然后把听不懂或容易出问题的部分特别列出,再听一遍,此次应特别留心其词义的语音及商业内涵。尤其是俚语以及行业术语。然后再反复使用录音机上的重复键,尽最大努力听懂全文内容。

2.朗读听力部分的内容。实际上,如果留意,我们不难发现,本教材的听力材料实际上就是商务化的口语,无论从语音的标准化程度、语法的准确度以及大量语气词的运用,都可以说明这一点。所以,这就为我们将听力与口语结合学习训练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和可能。

3.具体到课堂

(1)商务背景知识介绍。由于文化的差异及学生知识结构的问题,加之中外企业管理模式和操作流程的不同,致使学生不了解每个单元所涉及主题的详细内容。(2)口语的练习。在我国,对于大部分大学生而言,对英语的学习普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语法及词汇量不是问题,关键是听力及口语。针对这一现象,并结合BEC考试对口语的要求,笔者除每单元中涉及到的Speaking部分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探讨以外,另外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加入口语测试部分,要求学生在本学期学习的商务知识中,任选一个topic,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一个Presentation.。

五、考前准备

一般说来,应对BEC中级听力特别是短文听力,其备考训练必须抓住竖听和横听两点结合来进行。所谓竖听,是指一套题目从头听到尾,从第一题听到最后一题。所谓横听,是指把相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放在一块对照比较着听,从而迅速抓住同类型文章的规律,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通过这样反复对比听,可以使我们很快掌握各种题材文章的模式和考题思路,在短时间内抓住考点,做到举一反三。

在考前一个月,笔者在此提供一套具体的短文听力训练办法,考生可以从BEC中级历年考题中选取10篇以上不同题材的文章,横竖结合起来,进行精听训练,以便在考试中赢得时间,确保其准确性。

考前对于口语的训练,应注意从商务的不同角度,最少选择10个以上的topic,与同学结对训练,在注意专业词汇量积累运用的同时,尽量做到熟练,要言之有物,观点突出。

总之,BEC中级短文听力及口语并不可怕,如果我们能够宏观把握,平时坚持“用心去听”,认真练,我们肯定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高自己的商务英语语言能力,顺利通过BEC考试。

参考文献:

俄语论文范文6

关键词:鄂伦春;环境决定论;文化生态学;文化唯物论;生态系统论;

中图分类号:Q98 文献标识码:A 1674-3520(2014)-04-00183-02

自生态人类学诞生之日起,国内外的学者都对它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的理论阐释。生态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日本学者绫部恒雄说:“综合性地研究人类生活的人类学,大体上可以分为主要研究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文化人类学和主要社会和生态学方面的生态人类学”。[1]我国学者宋蜀华先生认为,“人类对环境的生理与形态的适应,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营养结构域人类体质状况,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以及从不同人类群体的谋生手段出发,探讨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循环的关系,生态和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影响,揭示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寻求保护生态平衡的正确方法等等。”[2]也就是说,生态人类学着重研究的是人类群体与周围环境间的关系,并把人类社会和文化视为特定环境条件下适应和改造的产物。[3] 鄂伦春是我国境内最具代表性的渔猎民族之一,也是文化模式相对简单的民族之一。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解说鄂伦春文化是许多学者共同热衷的话题。

一 、环境决定论鄂伦春

20世纪60年代,环境塑造文化的观念在生态人类学中占据了支配地位;也就是说,环境因素不仅决定文化特征,而且也对文化产生作用,环境因素不同于诸如人类社会或人口等其他因素。环境决定论以各种形式表述了有关文化及文化特性如何发生、如何变化、如何适应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4]人类学是一门以人性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无论如何界定,人类学所说的文化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即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和特殊意义上的文化。就其一般性而言,文化是一种现象,是人类经验的一部分。就起特殊性来说,文化是与特定的某个社会或特定的一群人相联系的实体。[5]特定的生态环境是产生特定文化形态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对简单民族,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要强于生产工具和技术。自然环境是塑造不同文化形态的外部条件。鄂伦春文化是特定群体在特定环境下创造的产物,它与自然有着直接的依附关系。总体而言,鄂伦春族是我国唯一的一个单纯的狩猎民族,它属于生态系统的民族。达斯曼(Dasmann)认为,生态系统民族是指在单一生态系统中,或者至多在两种到三种相邻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的人们。[6]

鄂伦春是我国东北古老的民族之一。1653年鄂伦春逐渐迁移到黑龙江南岸大、小兴安岭广大地区。这里90%是恒古未开发的原始森林,植被资源十分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片的森林,不但为多种类野生动物提供了非常好的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也为食草和食肉动物提供了 丰富的食物。有名的动物有马鹿、驼鹿、狍子等各种奇珍异兽。额尔古纳河、嫩江、松花江、黑龙江及其大小支流均在这片广褒的土地上蛇蜓流过,所以鱼类产品也相当丰富。“棒打獐子,瓢滔鱼”。广袤的森林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决定论鄂伦春人的生计方式――以狩猎为主,兼采集和捕鱼。这种由环境决定的生计方式同样决定着鄂伦春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鄂伦春的饮食、服饰和居住方式都带有以自然资源为衣食父母的特点。其基本社会组织是游猎公社制,当地人称为“穆昆”。从以上的观点来看,鄂伦春文化的形成是受环境的影响造成的。

二 、文化生态学与鄂伦春

文化生态学是由美国新进化论的代表斯图尔德提出来的。1955年,斯图尔德在《文化变迁的理论》解说了文化生态学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在该书中,斯图尔德揭示了物理环境、开发环境的文化工具,以及社会政治结构等相关特质之间的一般关系。[7]斯图尔德认为,文化特征是在逐步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而这里的环境指的是一种生命的网络。网络是由两个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是特定地域中所有生物的相互作用,而这一相互作用又再与特质相互作用。[8]具体而言,就是“文化中核”和“次级特质”的观点。“文化核”指的是与环境直接有密切关系的物质的集合,而“次级特质”指的是与环境联系不甚紧密的形态。简而言之,文化生态学探讨环境、技术以及人类行为等因素的系统互动关系,以社会科学的方法分析特定社会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适应与变迁过程。[9]文化生态学强调文化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自然环境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

鄂伦春的渔猎文化充分体现了文化生态的观点,即环境决定文化而文化又反作用于环境的特点。由于生存环境的限定,鄂伦春人最初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狩猎、捕鱼和采集等原始形态。在长期的狩猎、捕鱼生产实践活动中,鄂伦春人总结出大量的有关动、植物生长规律和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例如狩猎,《黑龙江外记》卷6这样记载:“俄伦春俗重鲜食,射生为业。然得一兽即还家,使妇取之,不贪多,亦不以负重自苦”。这种保持生态平衡的观念,正是鄂伦春人在生产实践中得出的文化理念。

三、文化唯物论与鄂伦春

20世纪80年代,马文・哈里斯提出了文化唯物了以解释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他认为人类所有的文化特质都是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所有的文化特质都具有生态意义。另外,哈里斯提出了客位与主位的研究法。米尔顿认为:“哈里斯的明确意图是:所要证明的不是某些环境特征是特定文化特征演化的直接原因,而是在环境所施加的物质条件下,所有文化特征都有了生态意义。”也可以说,哈里斯的文化唯物论是色彩更浓的环境决定论的重新再版。

哈里斯的文化唯物论可通过鄂伦春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等来证明。例如鄂伦春人的“仙人柱”居住方式。它是“一座用几根细木杆支起来的圆锥形仙人柱,孤零零靠在一棵歪脖子树跟前。它像一朵枯萎的松蘑,在山岗中摇摇欲坠,仙人柱里燃着一堆篝火,浓浓的柴烟,一蹿一蹿地缭绕盘旋。”[10]这种仙人柱的房屋,快捷易建,便于拆迁。一般两三个人用十几分钟就可组建而成。其面积大的有8平方米,小的大约有4―6米。鄂伦春人之所以选择这种居住方式,是由他们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方式决定的。

以上三种理论的共同特点都十分强调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即文化是适应环境而产生的观点。文化生态学和文化唯物论虽然注意到了环境为文化的互动关系,但是都带有环境决定文化的色彩。

四、生态系统论与鄂伦春

20世纪50、60年代,随着环境决定论、文化生态学和文化唯物论的相继衰退,生态系统论却异军崛起,取而代之。生态系统论是生态人类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它重视的是,在生态系统中,生命体、无生命体通过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建立一套动态流程关系。[11]也就是说,在生物圈的某些被划定界限的部分内,全部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通过物质交换结合在一起。在物质交换系统中,人类、其他的生命体及非生命物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12] 生态系统论最著名的一个案例是拉帕帕特对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地马陵人的仪式和战争的经典研究。回顾鄂伦春人的驯鹿文化,不难发现他们有着浓厚的生态系统论理念。就“鄂伦春”一词的含义而言,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住在山上的人”;二是“使用驯鹿的人”。驯鹿对鄂伦春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驯鹿是他们的重要交通工具,如同马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一样。就自然生态而言,驯鹿以苔藓、菌类植物、地表植物等为食。对鄂伦春人基础生活来说,驯鹿能载负猎人的货物,能在雪地上行走,能穿越山林,而且还提供经济生活资料(肉可食用,皮可做衣,身上的骨类还可饰品,鹿茸、鹿鞭还可用作中药)。就文化层面而言,驯鹿已是鄂伦春人精神娱乐活动的一部分,许多词汇和故事都与驯鹿有关。总之,驯鹿把鄂伦春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生存环境有机地连一起,还起着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在经济基础的支撑下,鄂伦春人民创造了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图腾崇拜和桦树工艺品等。

生态人类学理论除了上述几种外,还有民族志生态学、群体生态学、历史生态学、政治生态学等多种理论。毫无疑问,这些理论共同一致的地方是环境对文化有着较深的影响,而文化又会反作用于环境。生态人类学以一种新的视角开拓了人类学研究文化的一个新领域。虽然其理论存有各种不同的弊端,但它们所贡献的价值却丰富了人类学理论宝库。

另外,鄂伦春是一个生态民族,是世界上仅存不多的具有简单文化特征的民族。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的民族文化正处于一种趋同整合的演化过程中。如何让人类生活在一个具有多样文化的地球村里,是人类现在共同关注的焦点。最后以先生的话作结:“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注释:

【1】[日]绫部恒雄.著,周星.译:《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45页。

【2】宋蜀华:中国民族学理论探讨与实践【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72页。

【3】任国华,生态人类学的主要理论及其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第5期,总第82期。

【4】、【5】、【6】【英】凯米尔顿著,袁同凯 周建新译,环境决定论与文化理论―对环境话语。中的人类学角色的探讨【M】,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2、20、39页。

【7】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35页

【8】转引自张曦,生态人类学思想述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7卷第2期

【9】转引自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35页

【10】敖长福.著,猎刀【M】,远方出版社,1995年,27页

【11】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39页

【12】李霞:文化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生态人类学【J】,《民族研究》2000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何群著,环境与小民族生存【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2】王为华著,鄂伦春原生态文化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上一篇安家立业

下一篇非标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