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天上的街市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天上的街市课件

天上的街市课件范文1

一、形声构图,体验情感美

学生作品大多具有美感物态化的特征。尤其是散文,具有较高的审美属性,作者的强烈情感通过语言和读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精神愉悦。然而,学生受阅历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制,作品与学生情感的参差、拗逆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多媒体教学将无声的文字语言有声的口头语言与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带有极强感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学生的各种感官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兴趣”的心弦、产生“美”的情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

如《荔枝蜜》一课,我是这样设计课件的:紧扣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线索,先是以平面连环图式再现作者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不小心让蜜蜂蜇的经过,让学生理解感受作者“不大喜欢蜜蜂”的情感疙瘩;其次播放“参观养蜂大厦”的录像,让学生认识小蜜蜂的生活特征;最后以色彩鲜艳、寓意深刻的蜜蜂采花酿蜜图,农民勤劳插秧图,配以重点文段呈现,让学生领悟小蜜蜂的无私奉献精神。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对于重点段落,我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反复播放录音,让学生体会、跟读,自读,掌握语气、语调、节奏轻重等,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颤动”,自觉地随同作者一同地进行对人、事、物的体验、思索和感悟,化为融合着自己灵魂个性的精神血脉,渗入心田,释放活力。

二、 创造情境,学会创造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和作者生活时代的反差,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此时,如果教师把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揉在一起,重现作者的写作背景,渲染气氛,将学生拉回到作者写作的年代里,就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理解写作背景,感受全文,把握文章的基调。以初一上册《春》为例,这一课的朗读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灵动,使人仿佛感受到春的活力,这对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艺术都是相通的,音乐、画面、声音的辅助手段,无形中丰富了课文的审美空间,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真正再现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春天的大自然的情境,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让人触景生情。这个时候,学生会展开想象,描绘春天的景象、声响、香醇、动感、情思,很快地理解春天的新、美、力的特征,由衷地赞美春天的景象和活力。作文同样需要内心的诱因和需要,只有当内部的动机需要表达的时候,学生才能写好文章。因此,在语文说话和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的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静止画面,让学生“看景讲述”或“看景写话”。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生动、真实,可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触发学生的想象,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在对比中鉴赏美,在想象中领略美

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教学抽象的讲述为直观形象的演播,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披文以入情”,产生“乐学”的情绪。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比例的童话和寓言之类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为基础,通过幽默讽刺的语言,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教学这类课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独特的美育功能,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强化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深刻地体验人物形象的内在意蕴,自觉地将课文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分析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中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天上的街市课件范文2

一、语文学科如何实践“翻转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践“翻转课堂”模式,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对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挑战,那就是提高教学视频的质量,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在“翻转教学”备课室,语文教师务必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大量搜集课程资源,调用自己所学计算机知识(PPT、Flash、音频下载、视频剪辑、图片嫁接、图标转换等),将新授内容制作成教学录像,概括课程中所要讲授的基本知识点,阐述相关理论,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并进行深层思考,然后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逐步深化理解。如在执教《天上的街市》这一诗歌鉴赏课中,我就通过互联网平台大量搜集了郭沫若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视频解读片段、名家朗读(如:重庆卫视《品读经典,光亮人生》),配合了《牛郎织女》视频范读,《夜》、《星空》钢琴曲,MTV歌曲《天上的街市》,准备了大量的丰富的备课资源。针对这一课的导学案,基于诗歌内容和主旨本位的鉴赏,还介绍了郭沫若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其它诗歌力作,最终翻转式教学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古代名家陶渊明的写景游记《桃花源记》我也尝试了“翻转”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和课型设计后,搜集大量素材,包括情境素材、视频资料以及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教学内容确定的相应练习。将上述教学内容制成FLASH课件,制作时尽量从色彩、视觉、内容、主旨和审美等方面给课件注入新鲜血液。再利用电脑将FLASH课件内容录屏,生成视频课件。通过课外教学视频,落实了重要文言字词的积累,逐字逐句疏通了文意,引导学生充分解读了课文内容。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高端访问活动,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社会理想,课堂上争论较为激烈,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语文“翻转课堂”应用的优势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知识的学习由学生在家完成,课堂成为互动的场所,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包括组织活动、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翻转课堂是建立在师生和课程内容之间的开放有序、互利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互动性在语文课堂中有独特优势:一方面,“师生”互动演绎、情思共鸣;另一方面,“生生”互动,激起思想碰撞的火花。语文课堂互动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语文的自我追求和对学习内容的把握。传统教学中,教师喜欢自己把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学生也习惯了这样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但语文学习要体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纯粹的书本知识或者说是单纯技巧、方法的内容似乎容易掌握一些,一些人文的要素却只有在师生交流、沟通、互动中才能理解得更透彻、把握得更加深刻。语文课堂互动还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

2.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利用网络教学视频和网络数字资源,学生可以自控式地深度学习,同时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自己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时间。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完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可以快进跳过,没懂的可以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类似Moodle的网络教学平台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有效解决了忽视“瑞士奶酪式”的间隙、“一个版本”针对所有对象讲课造成的问题。语文“翻转课堂”发展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把传统课堂先教后练的基本格局改造成先学后练,把知识的传递安排在课前,把知识的内化安排到课内,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其结果发展了学生安排学习的能力、思维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3.改变家长的角色。“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一起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和家长共同督促学生的学习,当发现孩子不学习时,能及时制定一系列实时的、必要的干预措施。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看教学视频的表现对其进行更深的了解,更好地配合教师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共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翻转课堂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加之教学视频和情境素材特别是影视作品的合理融入,学习者的课前学习内容由呆板、单调的文字变成了有声有色的视频,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这一点能满足大语文教育观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切实提高语文能力。

天上的街市课件范文3

【关键词】 善用电教 优化 课堂教学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为了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眼界,提高学习效率,获得必要的创新实践能力,作为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必须合理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现代教学手段对优化课堂教学有何作用呢?

1 巧用能创设优美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上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运用录音、录像等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声、光、电、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产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愉快活跃的教学情境,极大限度地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共同发展,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巧设情境,让学生在倾听声情并茂的录音,观赏栩栩如生的画面中,欣赏品味形象优美的诗句。一节课教师未发一言,然优美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行创造,才能唤起学生主动的学习精神,保证学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2 善用可凸显文章主旨,升华学生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进行“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在《斑羚飞渡》一文中,笔者用FLASH动画制作了教学课件,形象地表现了“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航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而老斑羚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折断了翅膀的鸟笔直坠落下去”的全过程,学生屏息凝神地观看着,继而发出了不可抑制的抽泣。此时无声胜有声,多媒体教学技术替代了静止、呆板的教具参与了直观教学,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导引、刺激的独特作用,使学生体验到文章中感人肺腑的情境与形象,情感得到了熏陶,思想得以升华。

3 多用能拓展课堂空间,丰富学生想象创造

唯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展现图片、画面、情景、模拟现象等特点,才能为学生架起生活体验和文本之间桥梁,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潜能。在《天上的街市》一诗中,如何体现作者借助联想和想象,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的追求。笔者通过下载的图片和“牛郎织女”民间故事视频资料,制成精美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共同探究:诗人如何把天上的“明星”和人间的“明灯”,天上的牛郎、织女和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的不同遭遇联系起来,描绘了怎样瑰丽的天街生活图景,诗人为什么要另辟蹊径描写牛郎织女自由自在的生活?学生通过观看课件图片和有关时代背景等方面资料,深刻领悟了作者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美妙的笔触描绘出天上人间美好生活,让学生凭借丰富优美的图片和厚实的资料,张开梦幻般的翅膀,翱翔在理想生活的天堂。

4 巧用可提供互动平台,促进三维目标融合

天上的街市课件范文4

一、开始呈现课件,引起兴趣

俗语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说,每一节课开始几分钟尤其重要,很多老师往往用带有煽动性的生动的词语引领学生进入课题,或者相机介入课件,呈现别样的教学环境,很能一下子抓着学生的眼球。可视可听的多媒体画面能改变那种老师不断地督促学生学习仍然不见效果的课堂氛围。让那些甚至活泼好动的学生也能安静下来,学习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执教《济南的冬天》一课时,由于多数学生对济南不熟悉,他们只从地图上得知济南的一些地理知识,如果借助多媒体优势,通过多角度多场景向学生展示五月的济南的迷人景色,再配上音乐旋律,怎能不使他们倾情于济南的冬天呢?如执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课。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与诗的意境相近的课堂氛围,选择钢琴曲“星空”,并用powerpoint展示几幅城市夜空灯火闪烁的图片和夜色中星空的图片。在一幅城市夜空与星空相互辉映的图片上,此时要求学生不用看书,只需要注视画面,倾听范读,学生很容易投入到诗的意境中去。这种学习氛围是传统的讲和读所无法实现的。教师教得积极,学生学得投入。学生的整个精神力量都受到了激发。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中间呈现课件,优化课堂结构

一个优秀的课件肯定是时间长短适宜,教学重点难点点拨到位,教学流程简洁有序。所以,在教学进行之中,多次适当地展示重点难点,尽可能地回避那些节外生枝的内容,能始终把握住课堂的方向。避免一节课太臃肿的现象。总之,好的课件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如在七年级课文《凡尔塞宫》的阅读教学中,很多人以为就作为自读课文,只要点拨一下就行,无须玩出什么花招。但笔者觉得,学生对凡尔塞宫、对法国文化、对法国建筑艺术肯定知之甚少,基于这个原因,在课前展示了美轮美奂的宫殿图片,让学生从这些气势恢弘的图片和闪烁着异样文化的建筑艺术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接着笔者问:“世界著名的建筑,你们知道多少?”学生自由交流,踊跃发言。有人说到了美国的白宫,有人说到了印度泰姬陵等等,这些回答,极大地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

而后,笔者让学生画出最能表现凡尔塞宫美的特点的句子,让他们分析这个异域的宫殿到底美在何处,和中国的故宫相比又如何。同学们分组讨论,这时。笔者呈现出故宫的图片,那一组组熟悉而又巨大的浑圆建筑,那一幅幅青砖琉璃瓦的墙壁屋顶,让学生进入到了一个建筑的神话中去了。通过这样的演示,学生认识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巴黎的建筑,同时,也认识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建筑文化艺术的精妙。直观的图文对照,更深切感性地帮助学生认识和感知文章内容。这一节课上,学生们既有认真阅读的过程,又有讨论交流的过程,更有表达说话的机会。整节课轻松自在,完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恰倒好处地展示多媒体,无声胜过有声。往往比老师的描述更直观更利于学生接受。《松鼠》、《黔之驴》这些说明性较强的内容,展示课件往往更加有效,大大缩短了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课件延伸课堂的时间和空间

天上的街市课件范文5

关键词:语文情境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学生在认识一个新知识之前,创设出与该知识相关的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学生的思维。新初中语文教材千姿百态,充满诗情画意,为情境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该如何培养呢?

一、以情激趣,培养学生的敏捷性

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活跃的因素。而情感则是激发兴趣的内在“激素”和“催化剂”。梁启超先生说:“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铁。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一切动作的原动力。”情感为思维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语文情境教学就是为学生设一个磁场,并以教材之情做诱发物,经老师之情做指导,激起他们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心中激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动和活跃思维。

例如,我在讲授《背影》一课时,创设以下情境:通过发至肺腑的导语,先把自己对文中那种至亲至善的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然后用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渲染心中的情境。学生心里本来就蕴含对父母,师长的爱,此时一经教师撩拨,心中的情感便与教材之情产生了共鸣。当我读到“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时,我不禁热泪盈眶,学生们也眼睛湿润了。在“爱”的情感驱使下,学生对课文新颖别致的命题、别具匠心的选材以及质朴的语言产生了浓浓的兴趣,进入了课文情境。我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对上述问题多角度设疑,强化兴奋点,充分释放他们大脑的潜能。

二、以境激情,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探究性

如果教学只凭教师枯燥的语言符号或教材的文字符号,从一个抽象到另一个抽象,就不能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深层次探究的情趣,更不能深化思维。因此,教师要创设以具体形象为主导的境,诱导学生入境,使他们如临其境,触景生情。如通过幻灯投影显示情境,配乐朗诵渲染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这样能使学生产生激动的情绪,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形象思维,进而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以教《斑羚飞渡》为例,学生对文中描写的斑羚飞渡的场面缺乏感性认识,不知道它到底如何悲壮。对此,我从网上下载了再现斑羚飞渡的flas课件,并配上了悲壮、凄美的音乐《命运交响曲》。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一场面描写反复诵读。在这一情境下,学生深深感受到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如何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做出了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壮举。此时,学生思维开始深化了。我抓住这一切入点,进而引导学生探究人类和动物共同拥有许多可贵的精神和品质。然而,为什么会发生斑羚飞渡的悲剧,人性的亮点和生命的光彩为什么会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地失落了,人类和动物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层。这样,在以情境为基础的学习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探究性。

三、意远情深,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想象渗透于思维,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中学生的想象力很强,但如果缺乏正确的诱导就不能很快向抽象的现实的方向发展,形成创造性思维。语文情境教学就是顺应作者“文之思也,其神远矣”的创作思路,创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意境,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思维的理想的世界里自由驰骋。也就是说由近及远,由此及彼,使学生从想象的意像中领悟生活的情趣,深化情感体验,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例如《天上的街市》一文,我先用导语编织一幅美丽的天街图,以引起学生的遐想。我说:“牛郎和织女在天上相亲相随,你们看,他们不正携着手儿在天街上漫游吗?”学生心理本来就是一个充满奇异色彩的幻想世界,一经拨动,便会浮想联翩,并勾画出了潜伏于头脑中的通过影视图中感知的“仙境”的景象。他们一个个仰视窗外的碧空。凝神静思,仿佛真的看到了白云飘渺中牛郎提灯牵牛,织女翩翩相随的美景。为加强这一思维的发展,这时,我伴之以音乐、朗读,借以投影、图片,进一步渲染这一情境。学生边欣赏,边体验,边寻思;耳随景,心随情,升华飞腾。他们不仅创设出色彩斑斓的天街漫游图,而且对着美妙神奇的境界心驰神往。在课后的习作中,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坐着飞船游太空,摘颗星星做灯笼,牛郎织女做向导,老牛飞驰云里行。探索星奥秘,造福家乡父老,牛郎织女嘱咐又叮咛……”这既有现实成分又富于浪漫的创造想象,正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而形成的创造性得思维的反映。

四、理寓情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深刻性

语文情境教学所创造的的鲜明的景象,广远的意境及伴随的真挚感情,都有其深刻含义,这便是内涵的理念。理念是情境的支柱,是教材的中心。理寓情中,但如果不经教师点拨、诱导,学生的认识往往浮于表面。动情而不能达理,不能从直接的感知达到理性的顿悟。因此,教师要在学生感知形象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部的逻辑关系,提出含有较高的信息量和内在“诱惑力”并适合探求的问题,让学生分析、综合、抽像、概括,从大量的感知中抽象概念,总结规律,以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天上的街市课件范文6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中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到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景中来,动之以情,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饱含浓烈的感情,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何其芳的《秋天》一课时,课件一打开弹出一幅农家丰收图;金黄的稻子,果林中一片繁忙。顿时课堂上弥漫着丰收的气息,接着弹出何其芳的头像下面是作者的生平介绍,紧接着又弹出 渔人悠闲打鱼的画面,和牧羊女思恋的图片,把学生带进课文的分析中。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学生的兴趣更加高涨。

二、“以景显情,以声传情”,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朱自清的《春》、《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借助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来表情达意,抒发内心感受。如果能置身于作家所描写的或清新淡雅或激昂飞越等景色中,也就进入作家的感情世界。所以在教学时,我就选用《春》的散文TV和名家朗诵让学生听,学生边看边听,此时,学生已从画面、音乐中得到视听的双重享受,并从中领悟到作家的情感。不但景美,能“以景显情”,同时声音也美,用古铮伴奏的中国名曲,更使这些画面充满诗情画意。学生在理解作家情感的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运用多媒体巧设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语文课,教师会不由自主地唱独角戏,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缺乏,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根本没调动起来。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巧设问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教学的的出现。

如教《故乡》一课,学生在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背景之后,笔者用大屏幕展示一个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在学生边读边拟发言要点15分钟后,课堂上开始闪现学生思考的结果:故乡的面貌变化了,故乡的人也变化了(闰土和杨二嫂)。笔者以此为基准进行调控,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析完毕后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这样就引出全文的主题所在:作者一方面批判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对光明未来满怀信心。这表明生动有趣的设疑质问,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运用多媒体融情于文提高朗读能力

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书读不透。而这些朗读内容一般是描写事物具体生动,文字优美的语段。这些朗读内容如果能和视听媒体结合起来,将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如在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在讲清 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听有配乐的朗读带,听完后教师作简评,哪些地方停顿,哪些地方延长,哪些地方提高。然后再听第二遍,这时,同学们的听有目的有意识了,最后在找几个朗读较好的同学试读,通过实践,受到了满意的效果。同学们在这声情并茂的环境中把握了朗读课文的基本技能。

五、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内容突破重点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课文和作者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空间,而学生由于经验的限制,对他们了解少,影响对课文的感知。有了多媒体,我们就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不懂的事物,顺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在讲授《安塞腰鼓》一课时,在课堂上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无需在作过多的描述,学生从那宏大场面、铿锵的节奏、激昂的鼓点、奔放的舞步、到打鼓者们那一声声洪亮的吆喝。学生可以感受到安塞腰鼓那磅礴的力量,体会到陕北人那坚毅不屈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六、多媒体加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