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频率响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频率响应范文1
关键词:变压器 绕组变形 频率响应分析 测试分析
中图分类号:TM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25-01
目前,应用频率响应分析技术对遭受短路冲击、突发事故和碰撞的变压器进行绕组变形试验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通过对遭受过短路冲击的变压器进行变形试验普查,查出了一部分绕组已发生变形的变压器。并及时进行了停电整修或更换绕组,防止了可能的突发性损坏事故;对发生出口短路的变压器立即进行变形试验,未发生绕组变形的及时投运,由于这种方法不用放油吊罩检查,因而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缩短停电时间。对于发生了绕组变形的变压器,由于能及时发现而避免了再次投运可能带来的损坏事故;通过变形试验,能明确变压器哪侧哪相出了问题,这就减少了检修的盲目性
1 现场测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可靠的测试是变压器绕组变形判断的基础。尽管频率响应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绕组变形诊断方法,能够检测出微弱的绕组变形现象,且基本不受外界杂散干扰信号的影响,但由于测试回路中任何电气参数的改变都会灵敏地在频响特性中反映出来,故在测试过程中应注意变压器线端充分放电,对引线、周围接地体和金属悬浮物的要求,对分接位置的要求,对接地的要求,测试接线方式,变压器的油温等几个方面的问题,避免产生判断上的失误,以获得较好的使用效果。
2 绕组变形分析方法和判断依据
实际应用中,除需要确定变压器是否发生了绕组变形,更需要确定绕组的变形程度,以便决定变压器是否继续投运。为此规定了3种状态:正常(或无明显变形)、中度变形和严重变形。通过频率响应分析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2.1 频率响应分析法
论断变压器绕组变形的主要理论,是建立在比较绕组频率响应特性变化基础上的,即相当于比较变压器绕组的结构特征“指纹”图。如果在变压器遭受突发短路冲击后测得的各个绕组的频率响应特性与原始测试结果(或短路前的测量结果)一致,通过对相关系数及波形图的比较,可以对变压器绕组是否产生变形及变形的严重程度作出判断。
2.2 运用纵向比较法和横向比较法
一般情况下是以横向比较为主,纵向比较为辅。由于横向比较的曲线测试条件、接线方式基本一致,因此应优先考虑进行相与相之间的横向比较,再进行与原始数据或上次数据的纵向比较。
2.3 波形分析
如果需要确定线圈变形的详细情况和变形的严重程度,则应具体对被测绕组频响特性曲线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频段分析。
对绕组变形的严重程度分析,可通过对被测绕组频响特性曲线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一般分为低频段为主、中频段及高频段为辅进行分析。
(1)当频响特性曲线低频段(1~100kHz)的谐振峰发生明显变化时,通常预示着绕组的电感变化或发生整体变形现象。对绝大多数变压器来说,其三相绕组低频段的响应特性曲线较为一致,如果发现不一致的情况,应慎重对待。(2)当频响特性曲线中频段(100~600 kHz)的谐振峰发生明显变化时,通常预示着绕组发生扭曲和鼓包等局部变形现象。(3)当频响特性曲线高频段(>600kH)的谐振峰发生明显变化时,通常预示着绕组的对地电容改变。
由于绕组频响特性曲线中的高频段易受测量回路对地杂散电容的影响,如果测试回路联接不当,往往难以保证两次测试结果在该频段内的重复性。故在进行相关系数计算或观察谐振峰移动情况时,应重点针对1~600 kHz范围内的频响特性曲线进行判断,超600 kHz的部分仅作为必要时的参考。
2.4 波形观察为主,相关系数分析为辅
总之,变压器绕组变形的诊断应根据频响特性曲线中谐振峰的改变、变压器的具体结构特征以及遭受短路冲击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当频响特性曲线的低频段出现差异时,一般表明绕组整体结构出现异常,可能会危及安全运行,应考虑采用其它的测量手段(如测量直流电阻和短路阻抗等)重点进行分析;如果在中频段和高频段的频响特性出现差异,则首先应排除变压器原始结构差异以及测试结果失真的可能挫,然后再根据谐振峰频率变化的情况(如向左右方向移动或谐振峰数目发生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频段具体作出判断。
3 实例分析
以汕头供电局220 kV上华变电站#1主变为例,该主变型号:SFPSZ9-150000/220厂家是保定变压器厂。#1主变于2008年12月10日发生近区低压侧短路冲击事故。事故对主变造成严重的冲击,高压试验班采用武高所的BRTC绕组变形频谱测试仪对该主变的绕组进行测量,确认了#1主变低压侧短路冲击后,低压侧绕组发生严重变形。判断#1主变低压侧绕组发生严重变形依据是跟1999年12月24日首次对低压侧绕组测量的原始频率响应测量曲线图谱相比较,以及相关系数相比较,出现明显频谱曲线不一致,相关系数依据试验规程判断低压侧绕组发生严重变形,再配合其它试验项目进行验证判断,结论也判断低压侧绕组发生严重变形。而对#1主变中压侧绕组和高压侧绕组三相原始频率响应测量曲线相比较频谱曲线是一致性,说明#1主变中压侧绕组和高压侧绕组没有发生变形的迹象。通过试验数据说明这次短路冲击对该主变影响特别大,特别低压侧绕组C相绕组产生局部严重变形。根据以上对220 kV上华变电站#1主变低压绕组、中压绕组和高压绕组变形试验结果分析,判定该变压器低压侧绕组发生了严重变形。根据变形试验结果,该变压器及时退出了运行,并现场进行解体后发现,高压、中压绕组正常,而低压绕组出现多处轴向长条状鼓包。由于无法修复,最后更换了3个低压绕组。
4 结语
(1)对拟投产的主变,应在投产前做频响特性曲线的测试;对运行中的主变,应结合检修等,及时做测试。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对比,避免不必要的漏判、错判。(2)在实际运用频响法进行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时,应综合考虑谐振点偏移、相关系数的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同时,应不断积累测试数据,找出规律,提高判断的准确率。(3)实践证明,变压器绕组变形多发生在低压侧和中压侧,高压绕组发生变形的情况比较少见。(4)在对主变绕组变形测量结果分析的过程中,一般应以分析低压绕组为主,高、中压绕组为辅;横向比较为主,纵向比较为辅,波形观察为主,相关系数判断为辅;在此基础上应进行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
频率响应范文2
关键词: 影视作品 乔家大院 旅游地旅游发展 影响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影视产业是这些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产业,其快速发展的趋势已经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在它的带动下,许多相关产业都积极与影视产业融合,寻求新的发展机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影视产业逐渐深入到旅游业中来,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因为影视作品而为人们所熟知,此时影视作品在激发人们旅游动机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许多旅游地带来了商业契机,让传统的旅游目的地重新焕发活力,有的地区甚至从默默无闻变成了美名远扬的旅游点。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热播,将乔家大院推到了世人的面前,在它的宣传指引下,游客蜂拥前往拍摄地乔家大院旅游,影视旅游的兴起为旅游地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乔家大院旅游发展概述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乔家大院就已经和电视剧《上党战役》进行合作,之后又有《杨家将》、《狄公案》等,但这些作品对乔家大院的宣传影响微乎其微。1990年,张艺谋导演在此拍摄了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并在第48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了银狮奖。影片末尾打上了“山西祁县乔家大院协助拍摄”的字幕,自此,乔家大院随着电影开始扬名海外而火了起来。2003年,祁县县政府有关部门同影视公司合作,在2005年3月拍了电视剧《乔家大院》,并于次年初播出,电视剧的热播又让大院开始了新一轮的旅游热潮。乔家大院又火了,游客人数大大增加,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县市的旅游业的发展。
三、分析影视作品对旅游地旅游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影视作品对外景地的影响是个复杂的过程,总体来看,影视作品为旅游地带来的最大促进作用就是旅游地的兴起与发展,主要表现在旅游吸引力、旅游人数、旅游感知、旅游接待业等方面。
1.增加了旅游吸引力及旅游人数。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感触,在欣赏影视作品时被电影电视中出现的秀美风光和独特的文化习俗所吸引,想到影视作品的拍摄外景地去旅游。“游客对旅游地的选择是基于对娱乐、实现梦想及参与的愿望,而愿望却可能是由电影、电视、文学作品和杂志等非旅游因素构成的”。有专家认为,电影外景地是作为艺术形式出现的,它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也有专家收集了12部知名的美国电影资料,以它们放映前的10年期间和放映后的5年期间拍摄地游客接待量为样本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影片对拍摄地旅游的影响至少历时4年。
2.增强了旅游地感知及旅游地形象。影视剧作品是一种经过想象结合故事情节、影像背景等多种元素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包含着大量的关于故事发生地的各种信息。人们在观赏影视剧时,容易沉浸在故事所表现的影像世界中,自此影视剧中的信息就潜移默化、生动立体地深入到人们脑海里,使人们对旅游地产生新的认识。
3.增加了旅游收入,扩大了旅游就业。影视作品能够促进拍摄地的旅游发展,同时能够增加旅游收入。有数据显示,乔家大院仅在门票这一项就收入不菲,2006年乔家大院仅门票收入就达3千余万元,旅游人次突破100余万;2007年虽有回落,门票收入仍保持在2千万左右,游客人次80余万,同时《乔家大院》的热播也拉动了周边大院的发展。乔家大院红火起来后,大院成了乔家堡人的“金饭碗”,为很多当地人解决了就业问题。据悉,有一些当地人自此成为了群众演员,还有一群年轻姑娘担当起乔家大院的宣传讲解任务,同时在乔家大院周围也有很多当地人摆设小摊小店,专门经营一些民间手工艺品。
(二)消极影响。
虽然影视剧的拍摄提高了拍摄地的知名度,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它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造成游客拥挤,使游客游览质量下降。如上文所说,《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的热播给乔家大院带来了大量的游客,特别是2006年,“五一”时更是“井喷”。景区每天人山人海,有一些游客在游记里抱怨:“人多,地方小,没什么意思。”如果游客拥挤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对乔家大院的旅游发展显然是很不利的。
2.让旅游地陷入定型危机。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外景地的知名度,但如果单一依赖影视剧,而忽略当地的文化和民俗资源的开发,就会得不偿失。乔家大院因《大红灯笼高高挂》进入人们的视野,电影中的大红灯笼也是深入人心,现在乔家大院到处挂满了红灯笼,甚至附近大院也跟着挂上了红灯笼,殊不知这并不是当地的习俗。
3.拍摄时造成环境或文物的破坏。近几年来报道的影视剧组破坏景区的新闻比比皆是。先是《无极》剧组对香格里拉生态环境的破坏,后是《英雄》剧组破坏胡杨林,《神雕侠侣》破坏九寨沟的环境,等等,显然这都是不可
取的。庆幸的是乔家大院没有传出因影视拍摄而破坏文物的新闻,倒是因为要拍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修缮过大院,这也为后来的影视拍摄者做出了榜样。
四、对影视作品外景地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利用影视内容的覆盖人群广、影响力强等特点,深挖旅游主题。
影视旅游本来就是“影视带动的旅游”,旅游地要充分挖掘影视作品对旅游主体及旅游客体的带动性。对游客而言,由于影视的覆盖面广、影响力强,更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对经营者而言,由于影视作品是在无限的时间空间上取材,所以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这样就可以从不同角度发掘相关的旅游产品。
(二)把握适当时机宣传促销。
影视旅游是借助于影视的推动力发展起来的旅游,一部影视剧对观众所产生的影响不是永久的,而通常是逐渐呈上升后又下降趋势的抛物线。因此旅游经营者要适时出击,以达到最佳的投入产出效果。通常,影视旅游的最佳推广期应在紧随该影视剧播放之后的文化流行期之内。
(三)科学引导影视拍摄,避免外景地环境遭到破坏。
不合理的影视拍摄会对旅游地的生态环境或文物造成破坏,有时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毁坏,其实这些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国家建设部在2006年5月发出《关严格限制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影视拍摄活动的通知》,该通知对景区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地方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执行该通知,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科学引导影视拍摄,避免破坏事件发生,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晶.电影外景地的旅游吸引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5:143-146.
[2]付冰,周申立.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102-104.
频率响应范文3
关键词:升高温度 纳米过滤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过滤效率 质量影响
病毒污染严重威胁血液制品安全性,如何进一步提高制品的安全性始终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静丙病毒灭活方法主要采用低pH孵放灭活病毒[1]-[2]、纳米过滤去除病毒、辛酸盐病毒灭活【2】、S/D法病毒灭活和巴氏加温病毒灭活【3】【4】等方法,其中低pH孵放灭活病毒对产品的温度要求较高,一般温度控制在24±1℃,时间为21~24天【5】【6】。纳米过滤是根据分子筛原理,按膜孔径大小截流病毒,使目的蛋白通过滤器,大致分为错流(切向)过滤和直流(死端)过滤两种方式,其过滤效率和病毒去除能力取决于蛋白质含量、蛋白聚合物、过滤表面积、pH和温度等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温度对纳米过滤的过滤效率和产品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 1. 材料
1.1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原液
1.2 纳米滤芯(0.001m2)
1.3 恒温水浴箱
1.4 DMA4100型密度仪,为奥地利安帕通公司产品;Delta320 pH计,为METTLER TOLEDO公司产品;液相色谱仪,为Agilent公司产品;全自动电泳仪,为INTERLAB生产。 2. 方法
2.1 采用三批静丙原液分别在2~8℃、18~23℃和32~38℃进行纳米过滤,收集三种温度下的过滤参数。其中2~8℃的试验采用2~8℃冷库内保存制品进行过滤,18~23℃的试验则将产品温度平衡至室温后进行过滤,32~38℃的试验则将管道和滤芯放入35℃的恒温水浴箱内进行过滤,过滤时间为6小时,过滤过程中控制压力不超过滤芯厂家规定的压力,并尽量保持三组过滤系统压力一致。
2.2 采用三批静丙原液分别在2~8℃、18~23℃和32~38℃进行过滤,收集三种温度下过滤的产品进行检测,检测项目为: pH值、蛋白质含量、纯度、抗补体活性和分子大小分布。
2.3 过滤完毕的滤芯进行完整性检测,确保过滤有效性。
结 果
3.1静丙在三种不同温度下进行纳米过滤的过滤流速、过滤量及主要质量指标
表1 三种温度进行纳米过滤条件下静丙过滤流速、过滤量(N=3)
过滤温度
滤过液流速(ml/min・m2)
过滤量(L/m2)
范围
Mean±SD
范围
Mean±SD
2~8℃
3~4
3.7±0.6
12~14
13.3±1.2
18~23℃
7~9
8.3±1.2
26~32
29.7±3.2
30~38℃
9~12
10.7±1.5
32~43
38.3±5.7
F检验,p值
F=28.58,P
F=32.96,P
两两比较结果
其中:2~8℃与18~23℃、32~38℃有显著差异,18~23℃与32~38℃无显著差异
其中:2~8℃与18~23℃、32~38℃有显著差异,18~23℃与32~38℃无显著差异
表2 三种温度进行纳米过滤条件下静丙原液质量指标(N=3)
质量
指标
2~8℃
18~23℃
32~38℃
范围
Mean±SD
范围
Mean±SD
范围
Mean±SD
pH
4.24~4.27
4.25±0.02
4.25~4.27
4.26±0.01
4.24~4.27
4.26±0.02
蛋白质含量(g/L)
52.2~52.6
52.4±0.2
52.1~52.6
52.4±0.3
52.1~52.7
52.4±0.3
纯度(%)
98.7~99.0
98.9±0.2
98.6~99.0
98.8±0.2
98.7~99.0
98.9±0.2
抗补体活性(%)
23~27
26±2
24~28
26±2
23~29
26±3
分子大小分布(%)
98.6~99.0
98.8±0.2
98.7~99.0
98.8±0.2
98.6~98.9
98.7±0.2
三种温度进行纳米过滤条件下静丙主要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均无显著差异。
三种温度进行纳米过滤后,所用滤芯均进行完整性检测均合格,证明三种温度下过滤有效性能够得到确保。
3 讨论
3.1 纳米过滤控制参数 制品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滤过液的速度,温度越高,过滤速度越快,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同时,由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为活性蛋白质,本身的稳定性受温度的影响也较大,因此,不能无限制的提高制品温度,本次试验将过滤的最高温度定位38℃。
3.2 产品原液过滤效率分析 从表1的统计数据表明, 2~8℃与18~23℃、32~38℃的纳米过滤滤过液流速和纳米过滤滤过量有显著差异,18~23℃与32~38℃的纳米过滤滤过液流速和纳米过滤滤过量无显著差;说明升高温度对纳米过滤的过滤效率有提高,但达到一定温度后,影响相应的减弱,实际生产中可以选择适宜的温度进行纳米过滤,提高效率。
3.3 产品原液主要质量指标 从表2的统计数据表明,在三种温度进行纳米过滤的静丙原液纯度均达到98.5%以上,符合《中国药典》标准。在三种温度下进行纳米过滤的静丙原液的pH值、蛋白质含量、抗补体活性、分子大小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
综上对比分析,在18~23℃和32~38℃进行纳米过滤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较2~8℃进行纳米过滤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三种温度进行纳米过滤的静丙原液的主要质量指标无显著差异。
结论
频率响应范文4
关键词:旅游产品;旅行社;旅游供应链;旅行社供应商
旅游供应链是一条服务型供应链,自身的特殊性造成了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关系复杂。对于如何协调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很多学者已经从多角度进行了研究。国外对旅游供应商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建立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模型、供应商奖惩体系以及与供应商维持稳定合作关系的因素与方法等进行探讨。国内对于旅游供应链上企业关系的研究,早期主要是对旅游企业组织和合作联盟的探讨[1]及对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讨论[2-3]。对于旅游供应商管理的研究也较多,主要是以构建相应的模型来进行问题的探讨:张晓明等对于旅游服务供应链中各个企业之间的衔接和协调问题应用博弈模型、经典报童模型进行了具体研究[4];吴琳萍通过建立基于“时间—价格(成本)”的期权合同模式构建了旅行社与供应商的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了旅行社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协调[5];吴春尚等用委托模型在分析旅游服务供应链上企业的协作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旅游服务供应链企业有效协作的条件[6]。
分析现有研究成果,旅游企业关系研究的重点在于旅游企业的横向和纵向联合。由于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差异,国外以旅游企业实证分析为研究基础,重点在如何评价和选择供应商,以及如何维持与供应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方面。国内旅游供应链管理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探讨、供应链诚信问题、与供应商关系等研究上。随着研究的深入,运用各种方法解决旅游企业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问题、旅行社与供应商合作问题的研究也随之展开。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将立足于旅行社的产品开发,探讨供应链上各旅游企业的关系,划分支持旅游产品开发供应商的管理层次结构,提出旅行社供应商策略的管理。
一、旅游产品特点及旅行社在供应链上核心地位分析
与一般意义上的产品流通过程不同,旅游产品的流通是在旅游者的空间移动之中实现的,旅游者旅游消费的过程就是旅游企业生产旅游产品的过程。从供需两方面来看,旅游产品以旅游者的空间移动为核心,以服务为主要内容,具有无形性、不可储存性、消费与生产同步性、异质性与雷同性并存等特点,是一种以旅游设施为依托,以供应商的产品为“原材料”,经旅行社的设计、组合或营销等开发活动后被销售给旅游者的商品[7]。旅行社的供应商是为旅行社生产旅游产品提供必要生产要素的企业,在旅游供应链上位于旅行社的上游,包括饭店、交通部门、景点、娱乐购物等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有需求的企业。从旅游产品的定义可以看出,旅行社是联系众多供应商的纽带,起到组织者、生产者的作用,它受饭店、交通部门、景区、娱乐等各供应商的委托,以合同规定的价格向旅游者出售旅游产品。旅行社在旅游活动中除主要承担旅游产品的设计、旅游各项产品的组合与出售工作外,还承担了收集旅游者信息并反馈给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品供应商的任务。现阶段,虽然我国旅游供应链的发展还不十分完善,对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确立还有很多争议,但按照发达国家旅游供应链的发展方向看,旅行社作为核心企业的潜力非常大。在完整的旅游供应链中,旅行社在旅游活动中既直接和旅游者接触,又根据游客需求对食、住、行、游、购、娱等企业的产品进行集成。在这一过程中,旅行社具有其他单个旅游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承担着供需双方信息汇集交流、服务等各方面调度、旅游行程安排、各环节关系协调以及资金往来结算等工作。旅行社作为游客与其他旅游企业连接的纽带,在旅游供应链上具有链接组织的特点,并承担了核心企业的大部分任务[8]。从旅游供应链的发展现状看,旅行社特别是大型旅行社在实际工作中的确发挥了核心企业的主要作用。
二、面向旅游产品开发的供应商管理特征分析
(一)面向产品开发的供应商管理的意义1.保证旅游产品的质量传统的旅游产品从本质上讲是提供给旅游者的一种服务,是由包括旅行社在内的所有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的组合。虽然最终是由旅行社将产品按顾客要求组装,但是旅行社对于旅游产品各要素质量的控制远超其本身力所能及的范围,产品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整个旅游产品。要使旅游产品质量得以保证,仅靠旅行社一方努力不行。旅行社作为组织者,要承担起协调各供应商关系的任务,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共同开发旅游产品。以旅行社产品开发为核心的旅游供应商的合作,能够加强旅行社及其供应商的核心竞争能力,对旅游市场上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快速反应,并提高旅游产品整体服务质量。2.降低旅游产品成本旅行社和交通、金融、饭店、景区等相关的供应商实行合作,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可以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旅行社与供应商通过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形成联合经营网络,提供优势互补的产品,不但有利于满足顾客的需求,这种稳定的协作关系还可以减少旅行社寻找合作伙伴、评估合作伙伴和维持合作伙伴关系的支出,对于旅行社和相应的供应商而言都意味着经营的稳定,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边际成本。
(二)面向旅游产品开发的供应商管理的特点相对于旅游产品开发的旅行社供应商管理而言,在以往供应商管理研究中,旅行社作为旅游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处于主动地位,而提供旅游产品其他组成要素诸如食、住、行、游、购、娱的供应商,相对而言处于被动的地位。旅行社对各旅游要素进行采购时,考虑最多的是价格因素,有时也会以质量、合作诚意等作为选择和评价供应商的标准,但是总体而言没有从战略角度管理旅游供应商。从与供应商合作的现状来看,当前旅行社与供应商之间仍然是一种较为松散的买卖关系,在利益上,很多时候双方处于对立面。当市场需求变化较大的时候,如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双方更加注意在每一次买卖过程中如何使自身获得的利益最大化,一味讨价还价,最终反而增加了交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产品的质量。与以往的供应商合作与管理不同,在面向旅游产品开发的旅行社供应商的管理行为中,存在以下特点:旅游产品开发不再是旅行社单方面的行为,供应商也不再是旅游产品各组成要素简单的提供者;供应商要介入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双方建立起联合开发的团队,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9];旅行社应当承担起协调各供应商关系的任务,注重供应商的发展;各供应商之间应制定共同发展的战略,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防止为追求各自的经济效益在利益分配方面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运用先进的技术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渠道,在此基础上,最终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机制、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等。
(三)构成层次分析旅行社组织出售完整的旅游产品给旅游者,它与旅游产品各要素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核心实际就是一种经济合同关系,供应商本身属于企业,追求各自的经济效益目标,因此在利益分割上必然会存在矛盾。为了防止供应商一味追求自身利益而对整个供应链和其他企业利益造成损害,旅行社要发挥核心企业的作用,对供应商关系进行协调,并建立共同发展目标。旅行社通过与旅游企业共同合作,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形成旅游产品外形部分与延伸部分的差异性,以满足不同类型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最终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从层次分析的角度出发,可将面向旅游产品开发的旅行社供应商管理划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层次:即基础层、运作层、机制层和目标层(图1)。从图1看出,四个层次联系紧密,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再是旅行社单方面的工作。为了达到设计满足旅游者需要的旅游产品以及形成产品和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的战略目标,信息技术的使用、网络技术的发展是基础。运作层则强调各旅游供应商的优势,发掘旅游供应商最大的潜力,发挥核心企业旅行社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同作用,组建合作的团队,提高旅游供应链整体效率。机制层主要强调激励、协调机制的建立,旅行社与供应商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协调与激励机制能够提高产品开发过程中各供应商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三、面向旅游产品开发的旅行社供应商管理的策略 (一)构建协作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了旅游市场竞争,许多旅游网站应运而生,扩大了旅游市场供求的规模,也为旅游市场供求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在现阶段,大多数旅游网站也只是信息的平台和一种新的宣传媒介,部分可以实现与用户之间的简单互动,对于游客更多的需求信息无法了解,业务还是通过一些诸如电话等传统人工服务的方式完成。旅游者虽然可以通过专业旅游网站选择旅游产品,设计自己偏爱的旅游线路,但除了选择自由之外,对于产品其他方面的信息了解较少,更多情况下,游客还是希望从专业人员那里得到丰富的信息和建议来完成旅行。旅行社作为整体旅游产品的销售者,无论对于游客还是供应商都有自身优势。一方面,旅行社是其供应商(如航空公司、车船公司、景点等等)和旅行者之间的桥梁。游客通过旅行社可省去一一筛选的烦恼,由旅行社帮助其设计产品,除了价格优惠之外,还可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旅行社将根据游客的偏好聚合和组装产品,向旅游者提供更特殊化的产品及服务。另一方面,旅行社直接面对游客,更易得到游客对交通、饭店、餐饮等服务的真实需求信息,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可使供应商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应对变化。因此,旅行社作为整体旅游产品的生产者,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它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供应商只有与旅行社合作开发旅游产品,共同建立企业外部网络,互通信息,才能更及时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提高整条旅游供应链的效率。旅行社可以建立企业门户网站,即外部网,使其成为开展电子商务的平台和企业窗口,并通过这个窗口与顾客和供应商更畅通地沟通。供应商加入该网络更能准确地把握游客需求,及时发现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旅行社与供应商共同开发旅游产品,他们就具有共同、共享的目标,并相互依赖。网络的建设可以包括旅游目的地介绍、产品咨询、产品预订、旅游者需求调查、产品反馈、网上营销,以及与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图2)。网站的建设主要由旅行社来完成,旅行社构建中央数据库,与供应商和顾客连成网络结构,合作的旅游企业能从免费的数据库中获得信息,建立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及时发现市场变化,提高企业效率。通过健全网上交易,最终实现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在网络结构的中央数据库中,供应商可以获得关于市场和游客更加详细的资料和需求,旅游者可以获得关于旅游产品最新和最完善的信息。供给与需求信息沿着旅游供应链流动。作为中介机构的旅行社,整合游客需求信息,并与供应商共同探讨和开发产品,从而设计出最符合游客要求的旅游线路。在这个协作网络中,三方面既是信息的提供者又是信息的使用者, 同时也都是信息增值的受益者。
(二)组建优势互补的团队完整的旅游产品由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组成,各旅游要素供应商应提供优势互补的旅游产品,才能组成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现在的市场竞争不再是单纯的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旅游供应商之间存在竞争,但更应保持合作伙伴关系,以提高整条旅游供应链的效率。如果供应商分别向需求单项旅游产品的旅游者提品和服务,则会因企业之间契约谈判和维持契约而产生相当大的交易费用。因此,合作企业在以旅行社为主构建起来的网络平台上,互相探讨、研究市场形势,共同开发旅游产品,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随着旅游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和旅游消费的逐渐成熟,价格手段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对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的推进作用越来越有限。消费者的成熟也带来了市场超细划分的趋势,标准化的旅游产品不能再满足游客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旅途追求更多的享受和乐趣已经成为消费主导,这就需要旅游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来构筑新的竞争优势。旅游新产品的开发必然会带来成本的增加以及旅游产品整体价格的提升,而整体价格上涨又不利于市场竞争。因此,只有旅行社与供应商进行团队合作,才能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创新旅游产品。在旅游越来越注重享受的当下,旅行社与饭店、交通等供应商合作开发一系列度假休闲旅游产品,能在淡季提高诸如宾馆、酒店等供应商的客房入住率。在欧洲,英国和德国的假日旅游包机业是十分成功的行业,包机业趋于“垂直一体化”的格局,主要的包机公司都为旅游公司所有。我国由于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现状所限,目前还没有百分之百飞远程包机航线的航空公司,但是与航空公司合作开发包机旅游产品是可行之道。如在当初“云南丽江线”一直不温不火的状况下,深圳国旅与深圳航空公司毅然联手,与丽江旅游局合作,联动让利,互为促销,开发了多条主题旅游的包机线路,不但使各自的业务跃上新台阶,更把丽江游打造成了一种新
旅游的代表,开创了今天“丽江游”模式的先河。这几年,旅行社与航空公司合作频繁,开通旅游热点地的航班直飞,推出大批直飞旅游产品,既使游客行程更方便省时,产品报价大幅下降,也使企业获得了更多利润。(三)建立利益保障机制通过供应商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能够改善旅游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共同的企业目标和期望,旅行社和供应商都能增强抵抗危机的能力。旅行社与供应商合作开发旅游产品,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利益,如果旅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就会失去合作的动力。只有建立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共同分担旅游产品开发的风险,才能确保合作双方利益的实现,提高供应商合作的积极性(图3)。旅行社或旅游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要保证饭店、交通、景点等旅游供应商稳定的销售量。在旅游淡季时,帮助供应商推销更多的产品,提高旅游设施的使用率,但不可借机压低价格;帮助旅游供应商提高旅游服务的能力,降低企业之间交易成本,保证供应商的利润稳定性,在宣传旅游产品的同时帮助供应商提升企业形象。旅行社与旅游供应商要经常互相沟通,建立起旅行社和供应商不同合作阶段(如淡季或者旺季)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在多种可选择的策略中挑选双方都较满意的方法,同时双方也互相监督,保证旅游产品顺利开发和旅游供应链效率最大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徐洋,甘巧林,秦艳培.中国旅游企业集团战略联盟的博弈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3):7376.
[2] 路科.旅游业供应链新模式初探[j].旅游学刊,2006(3):31 33.
[3] 李艳花.信息化背景下旅游供应链核心企业探讨[j].商场现代,2008(15):87 88.
[4] 张晓明,张辉,毛接炳.旅游服务供应链中若干环节的协调[j].城市发展研究,2008(5):139 143.
[5] 吴琳萍.旅行社与供应商的合作机制探源[j].闽江学院学报,2008(6):104 107.
[6] 吴春尚,邓文博,刘艳.旅游服务供应链企业协作问题研究[j].市场论坛,2009(5):72 73.
[7] 戴斌,杜江,乔花芳.旅行社管理[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0 91.
频率响应范文5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形符频率;类符频率;
1.概述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omp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由John Holland 在1994 年正式提出,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影响最为广泛的理论之一。该理论的研究领域跨越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众多学科分支,并且形成了诸如耗散结构理论、协同理论、超循环理论、突变理论、混沌和分形理论等众多理论(张凤,2011)。与以上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相一致的是,很多语言学家们从语言的演化、本质、功能等方面证实了语言也像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是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其复杂性表现在语言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非线性、动态性以及自组织性等方面(王士元,2006)。
2.语言使用频率对语法结构的影响
由Hopper(1987)所提出的涌现语法理论认为,语法不是事先存在的,而是在语言的动态使用过程中,一些经常性的用法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涌现”出来的。根据涌现语法理论,频率会对语法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而言,频率可分为形符频率和类符频率。形符频率指的是某一特定的、具体的语言表达出现的频率,而类符频率则是某图式构式所允准的具体表达的种类。较高的类符频率决定了该语法构式较高的使用频率,这将使其固化程度不断加深,从而更容易被激活,并允准更多的新项目。同样,形符频率对实体构式的建构和表征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看来,这两种频率的作用均可使相应语言结构的固化程度加深,并作为一个整体在心智中得到表征。
本文旨在从以下五大方面来阐释语言的使用频率对语言结构多方面的影响。
2.1 语音弱化
频率的语音弱化效应是指高频词语或短语发生语音弱化的几率和速度要比低频或中频的高。换言之,使用频率的增加会促使语言表达发生语音上的弱化。相关研究表明,语音弱化现象主要发生在如下情形中:
第一,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由于高频词语、短语或构式更易被作为整体来表征和提取,即它们的自主性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出现,从而就会导致语音的弱化。也就是说,使用频率高的词语有更多的机会发生语音弱化,因为它们的自主性得到了不断地增强。
第二,由于高频词会更多地出现在非正式的,或者对说话者而言比较熟悉的场合中,这些场合只要求交际能够顺利进行,因此非正式场合会比正式场合出现更多的语音弱化现象。
第三,语音弱化通常出现在非首次的语言使用中。
2.2 功能变化
语言功能的变化是和语义的变化同时出现的。影响语言功能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语言的使用频率。研究表明,语言的使用频率越高,语义就会失去其从前的表达力,从而发生语义的泛化。根据Haiman(1994)的研究,意义泛化的心理基础是适应:机体由于对重复出现的语言刺激已经习以为常,对语言刺激的反应强度就会逐渐变弱。这样,重复出现的词语和短语就会失去其原有的语义表达力,导致意义比较宽泛,能够适用于更多的场景,从而进一步促使使用频率的增加,为词义的进一步泛化创造条件。
2.3 构式形成
成分组构(constituent structure)是指短语、小句以及句子等语言单位中的构成成分表示其相互关系的排列。成分组构是由语言项目间共现的频率所决定的。两个语言项目共现的频率越高,成分组构就会越紧密。这些语言项目不仅包括高度图示化的表征,也包括非常具体的语言表征。当两个词之间共现的频率很高时,两个词甚至有可能发生融合,被当成一个词来使用。比如:want to> wanna,going to > gonna,I am > Im,can not> cant,do not > dont,I dont know > I dunno,would have > wouldve(Boyland,1996).
2.4 提取速度
语言使用的频率会对词汇和词汇以上的语言单位的提取速度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语言单位的出现频率越高,其固化程度就会越深,自主性会越强,就会越快地被语言使用者提取并且处理。比如,you and I,come on,fall over等结构由于使用频率很高,就会被当做一个语言单位来提取,这样会比当做一个个词素来提取更加有效。提取的过程与上文中提到的组块这一心理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当语言单位的共现频率很高时,他们会形成组块,语言项目之间的联系会非常紧密,从而可以被当做一个整体来提取,当然会比被当做各部分提取时速度快。
2.5 形态句法保持
当代形态句法研究表明,类比扩散会首先影响低频率的语言项目。也就是说,高频语言项目比低频语言项目更能抵制新的形态句法手段的影响,而保持原有的形态句法结构。这是因为其高频性使得这些形态句法结构更容易被整体提取和处理,而不需要通过规则重构。既然高频性使得他们不再需要通过规则重构来被处理,类比扩散的过程就无法影响他们的结构,他们就能保持原来的形态句法结构。
3.总结
在复杂理论看来,开放系统内部含有确定性的和不确定性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是独立的并且是有自主性的。两个子系统之间会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并且会通过重组调整共同引起大系统的随机状态和难以预测的突变,即这些系统间的互动以及系统与环境的互动会在系统的整体层形成一些涌现的现象。同现实中的很多系统一样,语言也是一个动态的、适应性自组织、非线性复杂系统,具有其他非线性复杂性系统几乎所有的特性。这一定论已经被很多学者证实(王士元)。(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Boyland,Joyce Tang.Morphosyntactic Change in Progress:A Psycholinguistic Approach.Dissertation:Linguistics Departmen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6.
[2] Haiman,John.Ritu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A].In William Pagliuca.Perspectives on grammaticalization[C].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4.
[3] Hopper,Paul J.Emergent grammar[M].BLS,1987,13:139C57.
[4] 王士元.语言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6).
频率响应范文6
一、绿色壁垒的特点
所谓绿色壁垒,就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制度和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及服务设置障碍,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的新型非关税壁垒。相对于其他贸易壁垒,绿色壁垒具有以下特点:
(一)形式上的合法性。与其他非关税相比,绿色保护措施往往以国际法律为依据。这主要体现在WTO的有关协议上,这些协议有《技术贸易壁垒协议》、《补贴与反补贴协议》、《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协定》,等等。如WTO的《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协定》明确规定,一国有权选择它认为合格的保护措施来保护本国领土内的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安全,采取的标准可高于国际标准。《技术贸易壁垒协议》的序言规定:“为了确保出口产品质量,或为了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和安全,保护环境,或防止虚假行为而制定的必要措施,任何国家都可以决定其认为适当的水平。”然而,成员方在有关技术法规的制定、批准与适用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不应为了或事实上是制造贸易上的障碍”。正是由于WTO的一些协议或协定中一些条款相对模糊的界定使某些发达国家为树立绿色贸易壁垒找到了法律上的借口,因此当发生贸易纠纷时,进口国也容易从WTO有关协议或协定中寻找法律上的支持。这就给绿色壁垒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二)名义上的合理性。任何绿色壁垒都标榜保护世界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与健康,因而极易迷惑大众心理。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消费”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现代人类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污染使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敏感。人们普遍关心生活质量,关注生态环境,环保消费心理逐步增强,越来越认同绿色保护措施。绿色壁垒就是抓住大家都关心生态问题的心理,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三)保护内容具有广泛性。绿色保护内容十分广泛。只要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关的贸易活动都会在保护之列。它已从与资源环境及人类健康直接相关的初级产品扩展到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从产品限制扩展到过程控制,包括研究、开发、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等。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国际社会组织颁布了很多保护公约,保护的内容涉及从天上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从人类到动物,从动物到植物,从固体到液体,从液体到大气。这些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商品的生产、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工业制成品的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做出了要求。
(四)保护手段的隐蔽性。绿色贸易壁垒打着环境和人类健康保护的幌子,以有关的环保法规和技术标准、国际公约为依据,同进口配额、许可证制度相比,它不仅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等分歧,不易产生摩擦,而且各种检验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在高科技基础上的检验标准,发展中国家往往也难以做出判断,其标准具有易变性,标准是对是错,标准是否科学往往也不得而知。因此,比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壁垒明显地带有分配上的人为性和随意性的特征,具有更大的隐蔽性。
(五)保护技术上的歧视性。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使工业发达国家技术法规、标准、认证制度及检验制度等的制定水平和内容在很多领域较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均居于领先地位。在国际贸易中,各国科技水平发展不平衡导致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技术法规、标准等的制定水平和内容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出口商品往往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规定。由于绿色壁垒以环境保护等为目的,因而只要在对国内外同种产品都实施同一环保标准的限制时,就视为做到了贸易政策的“公平、公正”。然而,在现阶段以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去要求发展中国家,显然是极端不合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落后国家的技术歧视。
由于非关税壁垒具有以上特点,使得绿色壁垒越来越被发达国家所滥用,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最难对付的贸易壁垒之一。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不利影响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是我国部分地区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之一。但近年来不断被发达国家滥用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一)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绿色壁垒由于涉及的范围很广,标准非常严格和经常变化,因此,常常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以养蜂业为例,我国是世界蜂业大国,蜂蜜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但2003年年初,欧盟以我国蜂蜜所含氯霉素等抗生素超标为由,中止进口中国蜂蜜。这一措施的实行,使得欧盟国家的许多商场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陆续将中国产蜂蜜撤下柜台,停止出售。又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于2006年5月29日实施之前,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就连续两月下降,2、3月份我国对日出口连续下降,同比分别减少5%、0.6%。一季度累计对日出口18.6亿美元,同比增长3.4%,远远低于上年同期17%的增长率。主要品种中,蔬菜对日出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茶叶对日出口1580万美元,同比减少3.5%,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主要出口地山东、浙江和福建对日农产品出口分别增长6%、增长0.7%、下降8%,低于各地农产品整体增幅约10~15个百分点。而6月份单月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
(二)提高了农产品出口环节的成本。由于发达国家复杂苛刻的卫生检疫制度和技术标准,使得农产品的检验成本大量增加。例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下每种农产品涉及的残留限量标准平均为200项,有的甚至超过了400项。由于检测项目的增多,企业不仅要增加检测人员,还要购买检测设备。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预测:对日出口食品平均每批的残留检测成本将增加4万元。
(三)增加了农产品生产成本。由于绿色壁垒的许多检测标准随意性大,费用昂贵,想通过对所有项目进行检测来应其要求是不现实的。企业根本的出路是进行源头管理,对出口产品原料、辅料的化学品投入情况进行调查,确定合格、稳定的原料、辅料供应渠道,建立符合要求的产品追溯体系,加强对基地农户的监管。为此支出的费用必然增加企业成本,出口成本的增加会严重削弱我国食品的出口竞争力,导致部分农产品在日本市场萎缩甚至丢失,最严重的是可能导致部分产业工人失业,企业效益严重下滑,甚至停产、破产。
(四)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监管工作的难度。目前,在农业生产环境及农产品流通市场方面,我国出口农产品基地的规模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实现有效的日常监管,兽医、植保专业人员也无法提供及时的支持。而且我国在农兽药法律法规、农兽药的使用和控制、残留监控体系等方面,尚未建立全国范围的协调一致的监控体系,农兽药使用监管工作有效性难以保证。如,检验检疫部门只能对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监督,但无法监督兽药生产厂家。生产、销售、使用一些国内外已禁止或停止使用的低效、高残留或降解速度慢的农业化学品,甚至使用淘汰的人药用作动物饲料中的药物添加剂等现象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从而增加了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监管工作的难度。
(五)增加了农产品出口风险。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往往具有连带效应和示范效应,因此一旦一国实施某种绿色壁垒,往往能够对他国起到示范效应,为他国所效仿,从而增加了我国对他国农产品出口的风险。如,2002年1月25日欧盟理事会以中国蜂蜜中氯霉素含量超标为由,决定暂停进口产自中国的蜂蜜产品。欧盟这一禁令后,匈牙利、俄罗斯等国也紧随其后效仿。以欧盟实施禁令为由,2002年2月初,沙特宣布禁止进口中国蜂蜜,至今未开关;日本也于同期开始对进口的中国蜂蜜10%抽样检验氯霉素等抗生素残留;2月20日加拿大开始对中国蜂蜜加强抗生素检验,并要求对进口蜂蜜中苯酚和19种磺胺等残留进行检测;5月,美国FDA宣布中国蜂蜜氯霉素残留检测限为0.3ppb,直到现在该标准也未得到放宽,并有进一步被提高的趋势。
三、应对农产品绿色壁垒的措施
(一)认真研究绿色壁垒。鉴于绿色壁垒形式上的合法性,所以不能一味地加以反对,而应认真研究。应组织与此有关的政府部门和科研部门组成强有力的研究队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系统研究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战略措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方法,组成专门机构,积极开展国外农产品在绿色技术壁垒方面的研究工作,比较分析农产品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的差异,拟订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计划,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做好支撑标准技术的准备工作,推动我国主要农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同时,应当抓紧建立有关国家和地区贸易壁垒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动态数据库,建立相应的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及时为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对绿色壁垒提供信息和标准服务,为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
(二)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强化源头管理
1、完善“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生产模式。通过“公司+基地”的产业化模式使加工企业和种植、养殖企业形成一体化的生产加工链,并形成风险共担机制,保证加工企业对种植、养殖企业的监管控制,提高自控工作的有效性。这样,农药、兽药残留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集约化的基础上,由公司统一农资、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加工,推动种植、养殖企业生产的标准化,进一步减少不规范使用农药、兽药问题,进而保证出口食品原料和农产品的安全质量。
2、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净化农业环境
(1)完善农业标准。目前,我国农业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数量少、要求低、覆盖面窄、操作性不强。由于标准不统一、内外标准不一致、配套标准法规空白等情况大量存在,致使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标准化建设无章可循。因此,必须完善我国农业标准法规体系,如产品标准、生产标准、检验标准、环境标准、管理标准等,为企业标准化建设提供范本。
(2)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政府应加大宣传、指导、监管力度,引导农民改变目前的分散经营状况,建设管理规范、标准统一的种养殖基地。同时,制定主要出口食品的农业生产规范,从产前的良种、肥料、饲料等生产资料的选择,到栽培、饲养、管理,再到产后的分级、贮存、加工、包装各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
(3)政企配合,加强食品安全“源头管理”。从政府角度看,应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出口基地的备案管理,真正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从食品生产企业看,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的形势,迅速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将原来以加工检验为重点的传统模式转移到以“源头管理”为重点的食品安全全过程控制体系上来。积极按照国内外要求,在源头管理上推行标准化建设,健全追溯体系,切实从种植、养殖环节开始,按出口标准生产,确保原料质量安全。
(4)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不仅要标明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更要标明联系地址和电话、检测合格证明等。相关部门还要为农产品在生产、加工等环节建立流转记录制度,建立专有“档案”。在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分品种确定出口农产品的残留监控与检验项目。另外,还要推行不合格农产品的责任追究和退出市场制度,建立农产品分类查验检测制度,以此提高企业自律意识,规范企业用药行为。
(5)加快国内与国际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接轨工作。目前,我国农产品安全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农业化学品残留标准无论是在残留设限数量和设限标准上与国际标准都一定的差距。因此,应尽快出台与国际接轨的农药、兽药残留量检测国家标准,完善国家农产品安全卫生制度。让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社会的监督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6)建立全国协调一致的农兽药监控体系,做好农兽药的管理工作。农产品的卫生安全关系到全民民生安全,异常重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农兽药管理监控体系,对国家禁用的高毒、高残农兽药进行专项整治,普及安全使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知识,推广使用高效低残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同时,加大疏通社会监督渠道的力度,发动全社会来推动农产品安全卫生事业。
(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农产品中重金属、硝酸盐、激素及类激素等的含量超标大多是由农业环境污染所引起的。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是突破绿色壁垒的根本途径。同时,政府应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借鉴国外的经验,最大限度地对农业环境保护提供支持。大力发展有利于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的产业,以绿色生态产业代替污染严重的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起我国的循环经济结构体系。
(四)建立相应的绿色贸易制度,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从长期来看,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应主动改变过于集中在东亚地区的格局,分散农产品出口流向。同时,我们还应实施农产品出口的品种多元化和时间均衡化,避免因产品品种少和出口时间集中而给进口国带来的市场压力。这样有利于减少与进出口国的农产品贸易摩擦和争端,也会减少我国遭遇进口国实施绿色壁垒的可能性。把绿色贸易思想融入我国的贸易制度之中,成为开展国际、国内贸易的一个基本思想和原则,这样既可以推动我国产品的绿色化,有利于冲破国际各国间的绿色贸易壁垒,又利于促进我国的经济适应全球一体化浪潮以及与国际贸易制度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