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文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文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文学

基础文学范文1

关键词:语文;态度;兴趣;习惯;语感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就得注重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其学习兴趣,使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不断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

一、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1.学生学好语文,态度最重要

学生只有首先知道语文的重要性,才会端正自己学习的态度。

语文教育的意义在于试图改变一个人的性情,让人变得更有教养,更富情趣,更具亲和力,更懂得生命的崇高,更能理解、尊重和珍惜生命,更能悲悯、宽容和善待自然、人、事,当然也包括自己。一句话,语文教育就是努力让人变得更像人。我们生而为人,并做着一个人应该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语文教育痴想着一种更为理想的状态,提供一个人文、心理和情感的背景,让你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哪怕是一声叹息,都自然流露出一种特殊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素养。

2.学生必须对文字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无论做什么事,兴趣是最重要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于学习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对于兴趣的重要作用也有精辟的论述,他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正说明了“好”和“乐”是一个人追求真知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不容小觑。

如果学生暂时对语文并不感兴趣,这没关系,可以从“0”开始。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可以去背诵、抄录一些精彩的片断、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相关的课外知识等。日积月累的学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许某一天,学生会突然发现,原来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学生就是如此容易。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关于语文方面的活动,比如演讲、征文等,都是增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锻炼语文运用能力的不错选择。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挫折是强人的一笔巨大财富,弱者的万丈深渊”。可以想想,正因为发现了缺陷,我们才会有兴趣去弥补,才会有能力做得更好。

如果说学习兴趣是基础的话,那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一位技艺超群的建筑师。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但只要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努力发掘有利因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自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罗伯特・吉尔伯特说:“首先,我们养成习惯,然后,习惯造就我们。克服坏习惯,要不你就会沦为它们的奴隶。”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叶圣陶先生也认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学习习惯是多么的重要。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还得靠自己去养成。

怎样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们不妨从学习实践及文章作品中去领会。《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把它自然融于我们的教学活动之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又给我们敲响了要“学”“思”结合的警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许多的名人都对学习做出了总结,我们不妨一试,但不可盲目。

如果说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位独具匠心的建筑师,那么,好的学习方法则是精美实用的建筑材料。

1.培养阅读习惯

要让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就不仅要精读,更要泛览。语文里的好多东西不是推理得出来的,常是不见就不识,不记诵就不行的。读什么?一是读与课文有一定联系的课外读物,包括同一主题或题材、同一作家、表现手法相近的作品,使阅读构成相对完整的课内外结合的阅读体系。二是可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并结合运用“精读”“泛读”等方法,去读书,虽无目的性,但可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文化积淀和提高文学修养。就像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的“不求甚解”法;坡的“八面受敌”法,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读书

方法。

2.培养听话习惯

要让学生学会听。要学得好,必须学会听。听还得要听出问题的关键,不能把重点疏忽。听,要集中注意力,做到“专心”“择要”。只要认真听了,并且认真按照老师所说的那样做了,语文水平的提高,语文成绩的提高,都将指日可待!

3.培养说话习惯

要让学生会说话、表达。会说话,就得理出条贯层次,分出轻重先后。会表达,就得拿捏好语言运用的分寸,有时要切中肯綮、击中要害;有时要妙用修辞,形象生动;有时又要委婉、曲折、谦

敬……平时与人语言交流都要留心,做到“有序”“得体”。语文是学习语言与学习其他各科的工具。没有语言,我们就不能一起交谈。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知道怎么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观点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

三、重视语言和语感的积累

学习语文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古人有言,人生五十岁以前周游世界,认识社会;博览群书,积累知识。积累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多读点好的书籍或文章,这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读时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以便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读诵的多了,便有助于形成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敏锐感受力,是读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去的结果。语感,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应用和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加强语感的培养,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1.积累生活经验,联系生活体验

(1)培养语感必须联系生活经验。(2)要多多参与生活实践,注意观察生活,注意积累生活经验。

2.以课文的言语为对象,具体地领悟表达形式的独特性

为了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应当把课文的言语当作学生语感的对象,即将聚焦对准课文的言语。

3.在读书实践中培植语感

将所感受到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的主要途径是读书实践。继承借鉴传统的经验,重视读书并通过长期而严格的读书训练语感,是最有价值、最基本的经验之一。

学习能力也是渐渐培养和积累的。语文功夫的形成必须依靠平时的积累。与其抱着侥幸的心理等待着“奇迹”的出现,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功夫练到家。

学习语文是一件富有乐趣的事。只有当投入其中才能发现它的博大精深。作为华夏子孙,必须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之路垫石铺路,为学生的语文水平大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基础文学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 培养 学生 文学基础 作用

小学语文学习在培养学生文学基础中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最基本的文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赏析水平。基于此,笔者以下就这些作用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概述小学生的文学基础培养

从广义来讲,文学基础这个概念十分广泛,其包含了中西方文学、古近代以及现代文学等等内容。而就小学生的文学基础来看,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认知水平较低,因而不可能为其进行系统全面的文学培训,但是我们可以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掌握基础文学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由此可见,学生文学基础水平高低与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低有着决定性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文学审美意识文化素养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加之文学基础作为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形成基础,因而必须奠定坚实的文学基础,特别是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文学基础的培养更为重要。因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基础,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在培养学生基本语言文化运用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

二、浅谈小学语文学习在培养学生文学基础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学习在培养学生文学基础中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最基本的文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赏析水平。

(一)帮助学生形成最基本的文学基础知识

在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虽然很多学科都能传递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但其产生效果最佳的则是小学语文。尤其是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站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精心编排了教学内容,且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极其吻合,因而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精心讲解教材内容中的字形字义、修辞比喻、历史文化,通过小学语文学习就能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从泛到精、从篇到段的阅读,帮助学生吸收文字蕴含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文学基础,加上细致分析,就会提高小学生的文学基础。例如人教版教材中的《少年闰土》(小说类)、《春夜喜雨》(诗歌类)、《草船借箭》(寓言故事)等等具有代表性的课文,不管是在文学基础知识的传递方式还是思路都具有较强的相似之处,经过教师的精心分析,从而对小学生掌握文学基础知识取得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成效。

(二)提高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

写作与表达能力是奠定文学基础之根本,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写作与表达能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技能。因而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和表达能力,既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职责所在,同时还是提高小学生文学技术水平的必经之路。经过小学语文学习,在提高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奠定坚实的文学基础。

(三)提高学生的文学赏析水平

所谓文学赏析水平就是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也是学生形成文学基础的重要环节。这是由于文学作品与欣赏和品位紧密相连。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作为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读出文学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和领略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内涵,以便于更好的掌握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实现与文学作品作者与意境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而语文课程恰恰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形成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教师可以深入开展语文佳篇赏析课程,通过对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的思路、布局、修辞等诸多方面的文学价值都可以用来赏析,并通过进一步的赏析文学作品,让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文学作品包含的深层意义,更加有效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进一步来达到有效理解和培养学生自主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的效果,学生学基础扎实则逐步形成文学素养。

三、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学习对小学生文学基础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基础,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在培养学生基本语言文化运用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帮助学生形成最基本的文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赏析水平,为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基础文学范文3

其实占老师在文章中提到的问题是很多高校日本文学课程面临的共性的问题。对此有很多老师提出对授课方法进行改革及探索。日本文学课程不管是基础型还是拓展型都需要学生有一定扎实的日语语言功底,所以各高校日本文学课基本都安排在高年级的课程中。基于学生对日本文学失去兴趣的现状,本文以培养日语专业学生的日本文学兴趣为目的,探索在低年级的基础日语教学中导入日本文学知识的教学模式及方法。

一、日本文学的重要性

日本文学作品的阅读对于日语学习者尤其对大专院校的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的重要性有几点。首先日本文学作品的阅读是对日语学习者日语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检验。各个阶段教科书中学过的词汇及语法在文学作品中或按部就班被应用或被赋予新的意义活用。初读文学作品只要读懂大致即可,不必死磕每个词的意思,所以有时课堂上理解不了的用法在文章的故事情节的带动下会豁然开朗。其次培养阅读习惯可提高阅读能力。不仅仅是日语即使是我们本国的语言经常阅读的人和很少阅读的人写文章的水平是完全不同的。多读日本文学作品不仅提高写作的水平同时可提高阅读及理解能力,为通过日语水平测试打下牢固的基础。再有就是日本文学作品是日语学习者了解日本文化了解日本人思想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于泳老师在《高校日语专业中的日本文学教学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一文中阐述道:文学作品其实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总和,它能够直接反映出来的就是一个民族的思想。“书中自有颜如玉”,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不仅仅表达他自己的思想意识,同时自觉不自觉的把日本自然历史政治等等相关的信息都融入到作品中。所以一部小说就是一个了解日本社会的小型的窗口。不同的作品反映不同的主题,作者看社会的视角不同折射出的社会问题也是不一样的。而张冬梅老师在《跨文化研究:外国文学课程教学的新视角》一文中指出:在对西方文学的解读中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之学会走出自己,了解前人的情感,理解他人的心灵,也学会走进自我,认识自己,从容地去面对今天纷繁复杂的生活。我觉得不仅仅是西方文学,日本文学也是同理的。总而言之,杨绛说过“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多读日本文学作品对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但是正如李春雨老师在《谈日本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中所说的那样,“学生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学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沟通等方面存在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对日本文学阅读的主动性也就非常重要了。

二、基础日语教学中日本文学知识导入的可能性

首先介绍一下高校专业日语基础日语教学的情况。现在初高中学习日语的生源越来越少,几乎每个高校的日语专业学生都是零起点,即初高中一直学习英语受欧美文化的熏陶比较大。这样文化背景的转换使得学生对日语产生好奇心,急迫想了解日本文化的欲望增强。同时也由于这个原因,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基本都是基础日语教学课程。主要有精读课和视听说课。也就是说日语专业的学生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在接受基础日语知识的教育。对于大四就开始半学习半实习找工作的他们来说一二年级是相对稳定的集中学习日语的时间。虽然各高校在积极不断地尝试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是基础教学的特点要求内容上仍然以词语说明语法解释课文的理解等为重点。教学时间长,学生心理安稳,学生对日本文化兴趣浓厚,教学内容简单固定,这些低年级的基础日语学习的特点都为日本文学知识的灌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基础日语教学中日本文学知识导入方法的探讨

1、精读课中的导入方法

关于精读课教学中的日本文学知识导入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一年级的上学期,另一个就是一年级的下学期和整个二年级的一学年。刚刚在前文提到日语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初高中学习英语的考生,所以一年级的上学期是他们刚刚接触日语的时期,这阶段的日语学习主要是发音练习。刚刚掌握了假名的书写及辨认就进入课文,蜂拥而至的大量词汇和文法让学生云里雾里。这时期再大量导入文学知识只能让学生顿失学习日语的信心和兴趣。这个阶段老师可以利用发音时词汇列举的机会把日本作家作品的名字作为词例使用,发音的同时再讲一些相关的文学知识或作家轶事,这样会让枯燥的发音阶段变得活泼生动,文学的概念也渐渐深入人心。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求知欲望相当强烈,适当的推荐已译成中文的有意思的日本文学作品也是可行的。最关键的应该是一年级下学期及二年级整个学年,这个时期是集中讲解基础语法及词汇用法的时期。

2、视听说课中的导入方法

基础文学范文4

《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的快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且又能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导入部分。当然,这种导入不再是以往那种单独地由教师表白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在此环节一定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巧妙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积极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1.揭示课题,引入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如至亲。”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时空跨度大,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很多内容不是中学生阅历中的。教学新课时,如何把学生带进教材特定的情境中,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情境,找准作品情感的闪光点,导读时或简介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摄取作品最感人的情境加以描述,从而把学生引入情境。

2.绘声绘色,优化情境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境教学就是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无论写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但是,教材不是影视文学,无论作者描述如何精彩,感情如何丰富,如果教师不去点拨、渲染,学生不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也只是一些语言符号的整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联想,并运用讲述的方法,把教材的语言化为教师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在涓涓的情感细流的沐浴中受到艺术感染,成为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从而达到精神的恬淡与从容,思维的明晰与开阔。

3.设计角色,置身情境

教材中的小说、戏剧,有很多对话描写。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情境教学常常利用角色效应,设计角色让学生充分活动,或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这样可以从教材语言出发,落实教材语言。即“语言情境语言”不断沟通结合,以切实训练学生语言丈字的基本功。同时,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加深了对情境本质的认识。

4.设疑想象,感受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文艺作品的鉴赏时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情感教学常常要指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二、交流探讨

具体到语文课堂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这也体现了本次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倡导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问题设置既要扣住教材的重点又要有探究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尝试到学习的乐趣。这种交流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正反方之间的交流,要不拘形式,只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即可。但必须诚心诚意。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必须要“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样不仅符合学生心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其目的就是为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态,要强调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沟通,与生活的沟通,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到其它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课堂结构,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他们的思维,将他们的学习引向更为深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语文学科在追求人文精神上应谊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找准人文教育的着眼点。着眼于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那么就违背了人文教育的宗旨。语文人文教育要追求对学生的人生关怀、人性关怀。人文教育的实质是精神性的、智慧性的,达不到精神层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要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宽容的师生关系,倡导民主、合作、教学相长的教风。语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在顾及自己具体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语文课堂应成为“快乐之家”,学习语文过程应成为“快乐之旅”。

2.人文精神的养育具有诸多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进行人文教育时采取适宜的对策。人文教育充满想象和创造;人文意义具有抽象性、模糊性,人文语言具有混沌性、隐喻性。人文教育不能用概念解释,而要给出一个特定的“场”,通过展开联想或想象,悟出意蕴和道理。在教学中,要重在激发想象和体悟力,让学生去感受,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

3.语文学科肩负着丰富人与社会知识,启迪人们的智慧,间接地影响人们对于人与社会的态度及行为方式的重任。担负此重任的基本途径就是将语文学科教育与人文实践活动相结合。语文人文教育不能等同于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人文教育离不开学科知识的教学,但绝不等同于人文学科知识教学。语文学科虽然反映了人文精神的精华,能够给学生人文素养的成长提供各种有益的影响,但它们不等同于实际生活。回到现实当中,现实生活给予学生的影响,对学生人文素养成长作用更为有力、更为实际。

基础文学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方法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语文在考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2019年语文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将达到200分,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语文教学的重视,而语文作为一门积累性较强的学科,是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就不断积累的,特别是对于大量的需要记忆、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来说。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正是接受新学习方法的学年段,因而语文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基础知识,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整体认识分析语文基础知识体系

小学阶段学生虽然学习了各种语文基础知识,但并没有系统地对语文基础知识体系有整体的认识,这给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带来困难。语文基础知识由汉语知识、文体知识以及文学知识三部分构成。汉语知识包括拼音、汉字、词、短语、句子以及修辞等内容;文体知识包括议论、说明、记叙、书信等各种文体的知识;文学常识包括教材涉及的作家作品信息。教师可以把语文基础知识的分类按照网络结构图的形式进行归类,让学生清晰地把握语文基础知识,这便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二、汉语知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

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字词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路边商店、电视广告、手机新闻等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事物都是用文字表达的,对于遇到的不认识的生字、生词或者不常见的用法,要鼓励学生及时记下来,形成积累本,有闲暇时间便复习。这不但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探索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生活中那不经意的一瞥可能比反复死记硬背效果要好得多。

2.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字词

初中生基本都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根据个人喜好不同、品位不同,阅读内容千差万别,但是都属于语文阅读的一部分。例如《读者》《意林》这种杂志在中学生之家很受欢迎,我们鼓励学生在读课外读物的同时,要学会利用工具书,对于不懂的字词或者感到作者写的内容难以理解,要及时向他人请教,及时领悟生僻字词的意思,加深印象并记忆。

3.课堂上对字词做重点解读

在初中阶段,很多教师开始不再重视生字生词等基本教学内容,仅仅告诉学生怎么读后便不再理会,这都是错误的做法。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读,还要教会学生这个字的常用词组,最终以在作文中能流畅运用为最终目的。

三、文体知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

对于初中生来说,首先要明确不同文体之间的区别,记叙文是讲述故事,需要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通过上下文联系与综合分析,掌握记叙文要点;散文的要点是形散神不散,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注意概括文章主题,通过品味散文的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得出文章脉络,进而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核心是什么;议论文则有明确的论点论证过程。其次,通过模仿与练习,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模仿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是一种不错的写作方式,在总结出自己的作品优缺后,开始写出自己风格的文章。

四、文学常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

文学常识只有广泛的阅读与记忆才能不断积累。对于初中生来说,考试要求的文学常识内容并不多,但是从语文知识积累的角度来说,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要尽可能多地阅读、广泛地涉猎文学常识,因为到了高中以后各科的学习压力骤然增大,学生很难会有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积累文学常识具体来说有很多技巧:

1.列表法

文学常识数量庞大,但如果将积累的知识内容进行列表分类,便可以使杂乱的文学常识变得一目了然,进而化难为易。例如,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第一”,我们可以把这些“第一”统计出来: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样集中记忆,文学常识变得简单。

2.比较法

文学常识有很多知识点较为相似,学生很容易记混,对于这种知识点,我们不妨迎难而上,把相似的内容归纳到一起,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特征,进行分辨训练。例如,书法四体:楷、草、隶、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秀才四艺:琴、棋、书、画。这些文学常识之间有着明显区别,学生经过比较便知。

汉语博大精深,语文基础知识更是纷繁复杂,但却有其内在规律可循。只要把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细分,形成网络结构图,对于结构图的每条支线进行详细研究,把大而复杂的知识点分割,我们就会发现,条理清晰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不难,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在课堂听教师细致分析,在课外阅读中,养成积累的习惯,那么我们就会变成有学识的人,成为有涵养的人。

基础文学范文6

一、加强口语训练

1.重视指导普通话

教师应经常帮助学生纠正方言与普通话差别较大的字音,区别声韵母的异同,严格按照拼音说准字音,学习使用普通话。如:剩(shèng)下,有些学生说成剩(shèn)下。整(zhěng)齐读成整(zhěn)齐。这种情况属于前后鼻音混淆。

2.借助书面语强化口语规范

结合课文中的语言,一句一句地教会学生说完整的普通话。如《乌鸦喝水》一课,我通过文中“到处”“小石子”“渐渐”等词句让学生边看图、边想象来进行口语训练,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最后,进一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口述课文内容,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

3.用孩子的语言来说话

低年级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后,往往在组词造句时,生搬硬套一些工具书中自己也弄不懂的词语,结果说起来生硬又不解其意。我要求学生运用掌握的词语(会多少就用多少,能说不会写的用拼音代替);要说“孩子话”,说心里想说的真话,不要模仿大人说“大人话”。如在看图说话中,一位小朋友在马路上帮老奶奶拿东西。我凭借图画让学生想想:这位小朋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们是怎样对话的?且要注意人物的表情,以及动作。

二、培养观察能力

1.利用插图进行观察训练

教学时,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教给学生有次序地观察事物。目的是借助形象的画面理解文字,训练观察能力。如看图学词学句《鸡 鸭 鹅》一课,先采用“限量观察法”,就是让学生只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分辨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从外形上区别鸡、鸭、鹅。再采用“分步观察法”,将鸡、鸭、鹅这幅图分为三部分,分步指导学生观察。然后再教给学生“顺序观察法”,即按照不同的观察角度,对鸡、鸭、鹅的位置和数量进行对比,形成这边少,那边多的概念。最后教师归纳指点。

2.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如《荷叶圆圆》这课,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结合插图观察荷叶,荷叶什么地方最吸引你的?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荷叶外形的句子后,就引导学生学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荷叶的作用。

三、坚持写话练习

1.师生对话,模仿写话

根据训练的重点,我采取多种训练方法,如:你家住在哪儿?家里有几口人?爸爸妈妈在哪儿工作?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等等。这种生活问答式的对话方法,教师问学生答,问一句答一句,连起来答,侧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在口语训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把自己说过的话模仿着有条有理地写下来。

2.言之有序地看图写话

要求学生观察图画讲求顺序。比如观察花园秋景图,先从远处开始看,远处有什么一样一样地看完,再往近处开始看,近处看完再看远处。然后找出景物之间有什么联系,明确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画面的中心是什么。按照观察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好以后还要读一两遍,再对照图画,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

四、词句灵活运用

1.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教师平时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组词造句能力,这是写作的基础

如学“阳”字,可组词:太阳、阳光、阳台等,请用“太阳”说一句话,“太阳在天空。”在此基础上,我继续引申,太阳是什么颜色?看起来又像什么?“红红的太阳像大火球一样在天空。”由词到句,并慢慢引导润色,内容就丰富了。

2.不同句型的训练

用“喜欢”分别造一个带问号、带感叹号的句子。也可以用上几个词连起来写句子,比如用上“公园、风筝、开心”写一句话,或几句话。这样就慢慢过渡到写话,学生就能写出真实的感受,从而达到对写作的自信。

五、教师语言激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极极大,不仅不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还能提高孩子对作文的兴趣!当学生的作文收到老师的肯定评语,他内心上会沾沾自喜,为下次的作文提高了自觉性。记得有一次,班上一位后进生写了短短的几句话,而且有点乱,但我却在班上学生面前这样说:“某某同学,这次的作文给老师很大的惊喜,因为他有用心去写了,老师相信他下次的作文会有更大的飞越。鼓掌表扬他!”再下一次的作文中,他确实因为信心加强了,所以他的文章写作更条理了。

六、阅读丰富积累

上一篇养动物

下一篇频率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