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毒中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毒中药范文1
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5-0039-02
明代《本草纲目》将有毒中药细分大毒、中毒、小毒、微毒四级,历代医家使用有毒中药治疗疑难重症常获良效,挽救了许多生命。而由于中药的毒副作用导致患者死亡的屡屡出现,如何发挥有毒中药的治疗作用,变弊为利?笔者提出管窥之见,请同道指正。
1 有毒与无毒的源流
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始社会,先祖通过生产和生活医疗实践,对药物的有毒和无毒已有初步了解,在周代医药学家已学会用药物的“毒性”治病。汉代,药物的有毒无毒理论,同四气五味一样,已成为指导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神农本草经》在序例中论述了毒药的配伍、炮制和使用方法;在正文记载365种药物中,按其有毒无毒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大多为补虚扶正之品;中品《有毒或无毒》为补虚扶弱或祛邪抗病之品,下品多《毒》,祛邪攻积之品。唐代王冰《次注黄帝素问・五常政大论》提出在使用药物时要做到;“能毒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这些论述,至今仍为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原则。
2 有毒与无毒的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两说,若单从药物对人体伤害的狭义角度看,中药学中所谓有毒与无毒,是指药物对人体能否造成伤害。一般说,凡标明有毒者,均表明该药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伤害。而无毒者,则说明该药对人体伤害较小或根本不会伤害人体。而广义的“毒”是指药物的总称或者药物的偏性,它既包括了药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又包括对人体的治疗作用。所以药物的有毒与无毒除表示其能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外,还表示了其对人体治疗作用的强弱,一般说,有毒者力强,无毒者力弱。
3 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
药物的有毒或无毒,是通过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得知,一味中药是否有毒性,应主要靠下述几点确定。
3.1 含不含有毒成分 医药学家运用化学的手段,从许多药里提取分离出有毒成分,为确定药物的有毒无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即药物的有毒或无毒是由其所含物质成分对人体有无毒性而决定的,一般不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无毒,即无毒之物,如芦根、蜂蜜、茯苓等;而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有害,即为有毒之品,如马钱子有大毒是因其含有士的宁;香加皮含有强心苷有毒,砒霜含有砷元素有剧毒等。
3.2 整体是否有毒 由于中药大多是多成分的天然药物,每种成分又受到所含其他成分的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有毒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并不显示有毒。中药在有毒成分存在的同时,含有某些相应的拮抗成分。如人参皂苷B、C有溶血作用,但人对皂苷A则有抗溶血作用。故人参总体并不显示溶血作用。有的中药,所含的糖类,维生素C、某些蛋白质及胶质成分,又有程度不同的缓解毒性作用。有的中药,虽含有毒成分,但因含量微小,作为整体中药往往不显示毒性,如甜杏仁、桃仁、郁李仁等。由此可知,中药的毒性成分与整体毒性,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差异。所以在判定某味中药是否有毒时,除注意研究其是否含某种毒性化学成分外,还应从整体角度去研究它是否能毒害人体。
3.3 用量是否适当 中药的使用剂量适当与否,是确定中药整体有无毒性的又一依据。有不少中药,在一定的条件下,随着药量的适宜或超过,可对人体表现出无毒或有毒,如关木通,古本草对其记载并无毒性,成人常用量3~10g,但据今人临床报道,若一次用量达60g,即可引起中毒,导致急性肾衰竭。一般使用中药治疗,只要用量适宜,未超出人体对其最大承受量,就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即为“无毒”。若用量已超出人体对其最大承受量,即会对人体产生毒害,出现中毒反应,称为“有毒”。故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剂量,就成为药物有毒与无毒的分界线。药量小而不及病,则无济于事;药过于病,则反伤其正而生他疾。如苦杏仁有小毒,主要因其含苦杏仁苷,在苦杏仁酶的作用下能分解出氢氰酸所致。1g生苦杏仁大约产生2.5g氢氰酸,而氢氰酸为剧毒物质,极微量应用,能轻度抑制呼吸中枢而显示止咳平喘作用;稍大量应用,即对人体产生毒害,致死量为0.05g。成人最大耐受量(一次量)是20g,还有报道,1岁女婴,一次口服20余粒(大约10g)生苦杏仁末而至中毒死亡即为过量服用所致。
4 全面认识有毒无毒
有毒与无毒是针对药物间的不同性效对比而言,它表示了不同药物在适量应用时,其性能的峻缓及对人体的毒害大小,据此,可将药物分为有毒与无毒两大类。但是,仅仅认识到此还不够,这是因为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有时是针对某药因用量及使用方法的不同所表现出的性效变化而言。许多中医,无论“有毒”或“无毒”,它的治疗效果与副作用,既是相对的,又是密切相关的,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有些无毒的药,因过量或不合理应用,即可毒害人体,转化为“有毒”之物。比如,甘草与人参无毒,《本经》列为上品,若甘草蜜炙和常量服用,可收补中益气之功,若恃其无毒而大量久服,即可出现毒副反应,如脘腹痞满或水肿。人参常用量可收补气强壮之效,若恃其大补而滥用久服,轻则出现口鼻出血,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重则导致死亡。反之,有些有毒或大毒的药物,只要适量合理应用,则能化毒为利,疗沉疴去痼疾而不毒害人体。转化为“无毒”之药。如乌头有大毒、巴豆有大毒,《本经》列为下品,乌头在使用量与先下久煎等合理应用条件下,不但不会毒害人体,反而可收散寒逐湿止痛之功;巴豆在使用常量与去油用霜等合理应用的条件下,亦可收既不毒害人体,又能消积导滞通肠之效。
性能相异的有毒药物,对人体的毒害程度有别,一般说,在等量应用条件下,有大毒的药物对人体损害较大,常毒的药对人体损害较小;小毒的药对人体损害更小。
限于历史条件,古代对药物毒性的认识,多数是通过临床直接观察而获得的,对于急性中毒反应容易发现,而对慢性中毒反应则往往认识不足。如黄药子,近代用其治疗甲状腺肿及某些肿瘤取得一定疗效,但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它能引起中毒性肝炎,且多在连服一个月以后出现,这就了古本草云黄药子无毒的错误认识。因此,对文献上尚无毒性记载而现今发现具有一定毒性的某些药物也应慎用。
有毒中药范文2
中毒原因
剂量过大、药不对证。
中毒原理
过量可引起胃肠道急性炎症、中毒性肝炎、子宫充血、出血、惊厥。
中毒证候
急性中毒初见咽干、头昏耳鸣,继而腹痛腹泻,甚至抽搐、昏迷。延续数日未愈,可见肝功能异常,子宫出血等。慢性中毒见感觉过敏、神经炎、共济失调、幻觉,甚至癫痫样痉挛等证。
简单救治
早期中毒者,牛奶250毫升,或鸡蛋清6只饮之,催吐,再服牛奶或鸡蛋清护胃。抽搐者,牛黄0.6克,开水冲服。
巴豆
性味功效
辛、热,有毒。功能温通峻下。主治寒积便秘、脘腹剧痛属病情急重者。常用量0.1~0.3克。
中毒原因
误食、吸入巴豆蒸气、剂量过大。
中毒原理
含巴豆毒蛋白及巴豆油。巴豆毒蛋白能溶解红血球。巴豆油在体内的分解产物巴豆酸对胃肠道有强烈腐蚀和峻下作用,能引起肠道炎症,甚至肠嵌顿、肠出血,对肾亦有刺激作用。巴豆油接触皮肤会引起急性皮炎。
中毒证候5~15分钟即出现中毒症状。初起咽痛、眩晕、呕吐、频泻或血便。严重者可呼吸或循环衰竭而亡。
简单救治
巴豆加工时要对加工者做好保护工作,并严格控制剂量。中毒轻者,赤石脂末30克、鸡蛋清5只,水调冷服,忌用吐法。下痢不止者,黄连15克,大豆汁,水煎冷服。皮炎者,黄连30克,水煎待冷,洗敷。
白果(银杏果)
性味功效
甘、苦、涩,平,有毒。功能敛肺定喘,涩带止浊。主治咳喘痰多,带下清稀,小便白浊等证。常用6~9克(8~12粒)。
中毒原因
服量过大,误以为有补益作用而炒熟误食。
中毒原理
损害中枢神经及引起麻痹性肺水肿。
中毒证候
呕吐、腹痛、头痛、发热,甚至抽搐、呼吸麻痹而死。
简单救治
轻者白果壳30克煎服。
斑蝥
性味功效
辛、寒,有毒。功能攻毒逐瘀。主治瘕、瘰疬、恶疮、顽癣、狂犬咬伤等证,近治癌症。
中毒原因
剂量过大、炮制时防护不慎。
中毒原理
所含斑蝥毒素可损伤食道、胃黏膜,刺激肾脏引起肾脏损害,还可刺激骨髓引起血细胞增高。
中毒证候
初见口咽烧灼感、呕吐、腹绞痛,继而出现下腹及腰部绞痛、尿少尿频、尿血等消化、泌尿道损害。有时有肢体麻木、心率减慢等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反应。严重中毒者可见谵语、痉挛、血压下降、大汗、气促、心肌损害等,抢救不及时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全身衰竭而亡。
简单救治
口服中毒者,赤石脂末30克、鸡蛋清5~10只,冷开水调服。轻度中毒者,绿茶60克煎服,或黄连10克、甘草15克、黑豆30克水煎服。
半夏
性味功效
辛、温。功能燥湿除痰。主治咳嗽气逆,胸脘痞闷等证,近治癌症。常用量3~9克。
中毒原因
剂量过大、未炮制、煎煮时间过短、误食。
中毒原理
对口腔、咽喉、消化道黏膜均有强烈刺激作用,抑制心脏,严重者可致喉头痉挛,呼吸中枢麻痹。
中毒证候
初见口、舌、咽喉灼痛肿大及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味觉丧失,流涎呕吐。严重者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简单救治
有毒中药范文3
中草药为非处方药,容易取得,但多数中草药有药物作用和毒性作用的双重性,甚至有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就是其毒性成分。比如一些保肝药,具有一定的保护肝脏的功效,如解毒、抗纤维化、免疫调节等作用,但人们对其毒性却知之甚少。中医在治病时讲究辨证施治。因此,大家在服用中草药的时候,一定要遵从医嘱,并结合自己的体质,避免滥用和长期服用。否则,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已经伤害了身体。下面介绍几种常用中草药的服用注意事项:
板蓝根
从SARS到手足口病,从甲流到H7N9,每次出现传染病,板蓝根都会作为防治药物被大家疯抢。2013年,板蓝根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甚至有人在网上称板蓝根为“万能神药”。板蓝根的抗病毒作用确实非常好,而一般情况下,约90%的人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但是,板蓝根药性偏寒,它和金银花一样,平时身体比较虚弱、大便稀、胃寒的人最好不要长时间服用。
枸杞子
枸杞子有平肝、明目的功效,很多在电脑前久坐的人喜欢把枸杞子当糖豆吃,或者泡水喝。长期服用,能够起到明目、缓解疲劳等作用。但是,枸杞子的药性偏温,最好不要服用过量。尤其是那些平常就有口干、大便干、口舌易生疮的人,更不能过量服用。
金银花
很多人感冒了喜欢用金银花泡水喝,因为人们对金银花的认知就是它可以治感冒。需要提醒的是,金银花的主要作用在于宣散风热,主要用于一些热性病。如果感冒的时候有黄痰、咽干、咽喉肿痛症状,用金银花效果会比较好。金银花药性偏寒凉,如果感冒时舌苔发白、流清涕、怕冷等,就不适合用它泡水喝。另外,由于它药性偏寒,也不适合长期服用,尤其是那些体弱、大便稀、胃寒的人。
鹿茸
在肾病内科门诊,经常会有一些因为喝鹿茸酒过量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的人前去看病。鹿茸有壮肾阳、补精髓、强筋骨等作用,主要治疗肾虚、头晕、阳痿、滑精、畏寒等症,平常感到腰酸、怕冷、夜尿多、大便稀、乏力的人用之比较对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阳痿、病人都属肾阳虚,并且,有些人出现阳痿等疾病并不一定是由肾虚引起的,很可能是由别的疾病或药物导致的。比如降压药的副作用会导致服用者出现阳痿。这种情况,只需适当调整降压药即可。另外,鹿茸性温,平常体热、大便干的人最好不要长时间服用。
胖大海
教师、售货员、导游等用嗓多的从业者,在嗓子出现不适时会用随身携带的胖大海泡水喝,更有甚者天天拿着杯子泡胖大海代替茶饮。胖大海确实有清热润肺、润喉利咽的作用。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它不仅入肺经,还入大肠经,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如果有些人本身大便就比较稀的话,长期服用,甚至会升级为腹泻。
白屈菜
这种中草药,在欧洲主要用于治疗胆石症和消化不良。其含有20多种活性生物碱,其中的毒性复合物尚未被分离证实。但有报道称,因长期服用白屈菜而导致急性肝炎、肝损害的病人,至少有10例以上。
薄荷
薄荷与其他中草药一样,被广泛应用,其主要成分是胡薄荷酮,可迅速耗竭肝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但胡薄荷酮的代谢产物薄荷呋喃有毒性,会对肝细胞造成直接的伤害。
番泻叶
有毒中药范文4
【关键词】半夏;毒性中药;使用状况
半夏是临床常用的一味毒性中药,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根,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解毒抗癌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痰多咳喘、呕吐反胃、胸脘痞闷及痈肿痰核等症。襄阳是野生半夏的主产区之一,有着悠久的半夏用药历史,但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从而也反映出现阶段我国毒性中药使用中的缺陷。
1.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流通领域混乱
1.1.1 掺伪使假现象明显
通过随机对襄阳市区十三家单位(包括医院、诊所、社会药店和药材市场)进行取样,每种规格各取10g,观察其性状如下:
由表一可见,市售半夏中常见有水半夏及小粒天南星的掺入:法半夏品质差异较大,以个子形态的饮片中有时可明显观察到有较多的水半夏和少量小粒天南星的掺入;部分打粉入药的较难确定有否掺假;部分清半夏和姜半夏片中少数为长卵形,经分析亦为水半夏。水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odd)的块茎,仅具有燥湿、化痰的功能,不具降逆止呕之功,可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天南星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 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异叶天南星 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 或东北天南星 Arisaema amurense Maxim.的干燥块茎,具有燥湿化痰、祛风定惊的功效,治中风痰壅,口、眼斜,半身不遂,破伤风,外用散结消肿。此二者由于价格便宜,且性状相似,常在半夏中掺入,尤以水半夏多见,笔者曾在97年购入一批法半夏饮片中水半夏接近80%。但水半夏和天南星均与半夏在功效上有很大差异,不可代替半夏使用,否则将极大地影响临床药效。
1.1.2 未按毒性药品要求管理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1988年)规定:毒性药品的收购、经营,由各级医药管理部门指定的药品经营单位负责;配方用药由国营药店、医疗单位负责。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均不得从事毒性药品的收购、经营和配方业务。毒性药品严禁与其他药品混杂,做到划定仓间或仓位,专柜加锁并由专人保管。群众自配民间单、秘、验方需用毒性中药,购买时要持有本单位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证明信,供应部门方可发售。每次购用量不得超过2日极量。但实际情况是:不具有收购经营毒性药品资质的药材市场小商贩,在大量收购半夏,且很多是往药厂供药;半夏药材放置于塑料袋内,随意堆放在库房内,并未进行任何特殊的管理;购买时无需任何证明,且并无剂量方面的限制。以上均使得药品使用安全存在极大隐患。
1.1.3 存在贴牌生产和非法采购
实施中药饮片生产企业GMP认证制度以来,毒性饮片生产GMP认证门槛偏低,襄阳市已有4家饮片厂通过GMP认证,但普遍存在规模小、品种多、工艺落后等问题,难以保障毒性饮片质量。且部分有毒性饮片生产资质的企业并未进行毒性饮片生产,其售出的毒性饮片是从没有资质的地下窝点购进、分包装,以本厂名义进入流通领域。
基层医院、药品零售店从非正规渠道采购中药饮片。如从正规渠道采购少量饮片定个零售价,留着包装应付检查,助长了无证经营、违法销售现象的蔓延。
1.2 炮制方法与质量标准不符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的半夏饮片有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三种规格,其中清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后的质量标准不符。在《中国药典》中,清半夏的[制法]为: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而得。[性状]项下: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鉴别]显微鉴别项下规定:薄壁细胞可见淡黄色糊化淀粉粒[1]。从规定的制法来看,未经过加热处理;而质量标准中的糊化淀粒和角质状断面,应为煮后的特征。这就使得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操作。从此次调研来看,只有一家社会药店的清半夏为厚片、断面粉性,其他均为薄片、断面角质。此家药店为襄阳最大的一家连锁药店,有自己的具有毒性饮片生产资质的饮片厂,所售饮片多为其自制,此点也印证了对企业资质的GMP认证对保证毒性药品质量的重要性。
同时,虽然2010版药典在中药的质量标准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补充了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但很多测定的成分并非是其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其临床疗效,并有很多饮片仍无相应的定量方法。如在各种商品半夏中,清半夏、半夏采用剩余中和法测琥珀酸含量,姜半夏、法半夏无含量测定项。
1.3可否生用及剂量的要求与实际使用上的矛盾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所收载半夏的商品规格有生半夏和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三种炮制品,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胃燥湿,多用于中成药生产,且三种炮制品剂量都是3-9g。生半夏仅适量外用,治疗痈肿痰核,不宜口服。这种规定是否合理值得商榷。同时有的医师为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越来越趋向于少用毒性中药,甚至不用,这极大地阻碍了对中医文化的传承和中医中药的发展。
我国自古以来素有以毒攻毒,大剂量生半夏治疗奇病的传统。东汉时代的医圣张仲景就擅用大毒类药物,《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记载其经方中半夏用量约合50 g,据考证是未炮制的生半夏,未见有中毒记载;其中用生半夏与姜配伍共30方,有12方不与姜配伍,可见用姜主要是因症施治,取其协同作用,并非专用于解半夏之毒,这就为临床使用生半夏提供了依据。近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包括当代著名中医临床专家如姜春华、周岱翰、刘嘉湘、颜德馨、李可等以大剂量生半夏治疗癌肿及疑难杂症取得较好疗效的报告,如李可以大剂量生半夏治疗肺心病急性感染、冠心病、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各类癌症等,剂量常达到30-45g,甚至有时达到120g,均收到奇效。现代实验研究证实,生半夏的煎剂并无明显毒性,入传统汤剂可以服用[2]。半夏中儿茶醛即为其辛辣刺激性物质,它不易溶于水,且遇高温后分解。故生半夏入丸散时有毒副作用,经过炮制或水煎煮无刺激作用。而制半夏经水反复漂洗,有效成分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黑尿酸及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水溶性成分损失很多。故生半夏只需洗去粘液成分,未经长时间浸泡漂洗,较制半夏有更强的化痰散结作用,疗效较制半夏更好。同时,生半夏只要经过久煎,则由生变熟,服用安全无毒。那些因服生半夏致死或中毒者都是口服了生半夏鲜品或者生粉或者浸酒服,无一例是服煎剂中毒或死亡者。因此对于心下痞结较甚、呕吐较顽固、逆气冲咽或不寐证等重证,在辨证正确的基础上,经久煎,大剂量生半夏的应用是合理的,既可获得显效,又无何副作用,还可缩短疗程。
2.几点思考与建议
2.1 建立并执行GAP规范,从源头上保证药材来源准确
加强和完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并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以加强毒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管理,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的规模,保证优良药材的市场供应。
2.2 建立毒性中药生产饮片企业的GMP认证制度和毒性中药饮片的批准文号管理
国家有关部门应对有毒中药的管理法规加以修订、补充和完善,尽快颁布,以引起各级管理部门和药品经营单位、医疗单位及各方人士的重视,堵塞中药使用安全上的漏洞,保证用药安全。施行毒性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的GMP认证,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并针对毒性中药使用中的严重问题,率先推行毒性中药饮片的批准文号管理,完善质量跟踪体系。
2.3 制定科学的炮制规范和质量标准
根据药物的性质、有毒成分、中毒机理、临床应用等特点,制定科学的炮制规范, 同时不断补充、完善质量标准,尽量能够真实反映毒性药品的真伪优劣。
2.4 加强毒性药品的市场监管力度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于毒性中药材及毒性中药饮片应重点跟踪抽查检验,严厉打击制售假劣中药材行为,净化中药材市场,确保毒性中药材及饮片的品质。
2.5 加强中药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和药师职业道德培养
毒性中药中常有掺伪使假现象,要求中药从业人员必须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但现阶段特别是基层中药经营人员普遍专业水平不高,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不能正确识别混入药材中的伪品、混淆品及非药用部位,缺乏中医药学基本知识,对于医师处方中用药禁忌、适应证、剂量等不能准确判断,不能尽到药师对处方的审查职责,从而严重影响到公众用药安全。
其次,还应加强药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像上例中半夏炮制品中伪品水半夏和天南星的掺入,若是完整个子药材,还可从其性状上予以辨别,正品的半夏呈不规则球形,底部圆,顶端凹陷的茎痕较小,仅占约1/3;水半夏呈长圆锥形,顶端有突出的芽痕;天南星较扁,底部略平,顶端凹陷的茎痕较大,约占到1/2。但如果切成薄片或打粉,这些特征将很难再用肉眼观察得到,其显微粉末特征也并无太大差异,即使用薄层色谱的方法,因炮制中的影响,也不一定能给出很准确的结论,何况,对于大多数基层小型的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来说,也没有足够的条件做相关的分析实验,仍多以经验鉴别为主。此时,保证药品的质量更多的还要依靠从业者的职业良心,每个环节的从业人员都能守法经营,凭良心办事。
药监部门和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要定期采用各种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更应在平时工作中注重药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其责任心,提高药品的质量意识,减少人为失误的发生。
2.6 加强毒性中药临床用药的研究,制订毒性药材及饮片的临床使用规范
鉴于毒性中药生熟使用、剂量差异、患者生理病理状态的影响等方面仍有很多未搞清楚,国家有关部分应组织老专家从其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出发,结合历代文献中的收载,开展毒性中药临床用药的研究,并参考西药中抗生素的分级管理制度,制订毒性中药分级管理制度及临床使用规范,做到治疗的安全有效。
2.7 提高中医师辨证施治的水平
由于中药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的,与西医理论截然不同,更注意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故中医师应更注重中医理论的学习和体验,对疾病的诊断应以传统的望、闻、问、切为主要手段,提高自己的辨证水平,而不是完全依赖于现代西医的检查方法,同时应有丰富的中药学知识。医师在为病人处方开毒性中药时,首先要熟悉毒性中药的性、味特点,其配伍和用药禁忌,然后结合患者的病情及体质,辨证并合理配用。
综上所述,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中药质量标准,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加强毒性中药临床用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Z].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12.
[2]李国亮.半夏的毒性及临床应用[J].中草药,1999,2:38-39.
作者简介:
彭荣越(1972-),女,湖北襄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
有毒中药范文5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护理;洗胃方法;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4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55-01
在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过程中,关键的步骤是迅速阻止中毒患者进一步的吸收农药,严格控制住患者中毒的扩散,并且在洗胃的过程中,要注意操作方法以及尽量避免操作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错误。出现错误要及时采取处理办法进行救治,避免导致胃黏膜等部位的损伤,并且要尽量减少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出现。为了更加有效地探讨分析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护理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分析资料,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分析资料,这些患者中,男性有25例,女性患者有15例,他们的年龄在25岁到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岁,据统计,大多数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服毒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大致相隔40分钟到10个小时之间不等。将他们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中毒的患者均为20例,并且这两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年龄、摄入剂量以及身体反应状况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无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在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将这40例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洗胃方法。洗胃液统一进行严格的配置,也就是用实用细盐90g左右,然后加入10ml的凉水,搅拌在一起溶解而成,对这40例的患者均采用一次性的洗胃管,这个洗胃管一般情况下有三个侧孔,1个顶孔,第三个侧孔到顶孔之间的距离大概有7厘米左右。首先,对实验组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患者进行洗胃处理,首先要用蜡油洗胃管,采用常规的方法插入胃管,然后用一次性的器具吸出胃内的农药,并且要对患者的腹部体征进行评估,将患者置于左侧头低卧位,然后启动洗胃机进行清洗胃部,循环进胃、出胃,进入的胃液量要尽量控制在300ml到500ml之间,进行3次循环后可以适当停止洗胃机清洗工作,分离胃管以及洗胃机,然后,逆时针按揉患者的腹部,在患者各方面的情况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给患者变换,并且要上下移动胃管,随时补充蜡油来胃管,反复用一次性胃管抽吸胃内毒物,直到不能吸出为止,之后要再次对腹部体征进行评估,然后要连接胃管以及洗胃机,反复进行胃部清洗,在进行3次循环洗胃以后,观察清洗的情况,清洗到出现澄清无味的液体,停止洗胃。另外,对于对照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使用传统的洗胃方法进行胃部清洗。并且在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清洗胃部的过程中,要对两组患者的洗胃时间、胃液量以及手术中、手术后出现的各类并发症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
1.3统计学方法对这些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使用SPSS13.0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组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观察后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洗胃液量,洗胃时间以及术中胃内容物溢出、呕吐以及各类并发症出现的情况都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3结论
综上所述,在目前社会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日益增多,然而,采取有效的办法对中毒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则是急诊护理中的关键步骤,怎样提高洗胃的效果,才有利于毒物质的洗净,降低中毒患者的死亡率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曹国辉,王新平.两种洗胃方法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的影响[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1:30-31.
[2]张顺山.5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治分析[J].云南医药,2010,9(03.
有毒中药范文6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基层医院的常见中毒之一。有机磷农药可经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完整的皮肤侵入人体。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迅速而完全。吸收6~12小时血中浓度达最高峰。有机磷的中毒作用主要在于抑制体内胆碱酯酶,造成乙酰胆碱大量蓄积,引起以乙酰胆碱为传导介质的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1]。现将我院收治的50 例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5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50 例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男性21 例,女性29 例,年龄最小13岁,年龄最大62 岁,平均年龄37.5 岁。全部为口服中毒,毒物口服剂量为50~250ml。痊愈出院 43例,占86 %,死亡 7例,占14%。
2急救措施
2.1彻底洗胃,清除毒物,终止毒物的继续吸收。必要时,保留胃管。
2.2阿托品的应用:首剂阿托品尽可能静脉注射,注射后1~4分钟开始发挥作用,8分钟时达作用高峰。阿托品的应用以早期、足量和维持足够时间为原则[2]。
2.3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应用:能迅速解除烟碱样症状,剂量不可过大、推注速度不宜过快,忌与碱性溶液配伍。中毒时间超过3天,因体内胆碱酯酶已经老化,难以复活。
2.4支持对症治疗:对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三大并发症:肺水肿、脑水肿、呼吸衰竭,必须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其他的治疗还包括:吸氧、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持酸碱平衡。
2.5血液灌流:是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并经过具有广谱解毒效应的血液灌流器,通过吸附的方法来清除体内有害的代谢产物或外源性毒物,最后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患者体内的一种血液净化疗法[3]。我院使用的是丽珠公司生产的HA230型树脂吸附柱,常规使用的血管通路为股静脉置管,抗凝剂为低分子肝素。重度中毒行血液灌流约5~8次,必要时,每日2~3次。
3护理体会
3.1做好基础护理:①.关于昏迷患者的护理: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肩部要抬高,以保持颈部伸展,或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其次,做好口腔护理,因呕吐胃内容物后,部分残渣会留在口腔内,可能含有有机磷农药,通过口腔护理,可清除毒物,并预防口腔感染;最后,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②.留置导尿管的护理:阿托品的应用会导致排尿困难,患者通常会留置导尿管首先,应保持导尿管通畅;其次,在护理操作中,注意无菌技术原则,预防感染;最后,每日清洁尿道口,更换储尿袋,每周更换导尿管。③注意安全:阿托品的运用会导致患者长时间处于一个轻度烦躁状态,使用床栏,约束病人,防止坠床或自行拔管。
3.2一般护理:①.病情观察:随时观察神志状态、瞳孔大小;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常规使用多功能监护仪;定时观察尿量、皮肤颜色及温、湿度及肺部罗音情况;密切关注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结果,并做好各项记录。②.心理护理:在本组病例中,均为自杀性服药,所以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向家属详细了解自杀原因、家庭关系、工作情况等,向家属说明本病的危险性和特殊性;对于神志清楚的患者应耐心讲解病情及消除恐惧心理,并给予真诚的关心,鼓励说出心里话,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共同帮助患者战胜疾病。
3.3呼吸衰竭的观察与护理: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其原因是肺水肿、呼吸麻痹或呼吸中枢抑制所致,所以维持正常呼吸功能极为重要。①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②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口唇、指甲发绀等缺氧表现;如发现有异常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于呼吸兴奋剂,判断有无呼吸困难、麻痹,为救治呼吸衰竭创造机会、赢得时间;③常规给予持续氧气吸入,根据呼吸困难程度调节氧气流量,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使用呼吸机给氧。
3.4脑水肿的观察与护理:有机磷农药通过血脑屏障作用脑血管胆碱能受体,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血管源性脑水肿及有机磷农药直接作用于脑神经组织,使脑水肿早期就存在了,所以早期可给予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中枢性抗胆碱药等。①密切观察有无剧烈头痛、呕吐、烦躁、抽搐、视水肿等表现,但应注意与原发病相鉴别;②准确评价上述药物的治疗效果,并及时地反馈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5阿托品的应用与护理观察:阿托品能拮抗毒蕈碱样症状,且对抗呼吸中枢抑制,故阿托品的合理使用与观察是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关键所在。①首先要注意区分“阿托品化”与“阿托品中毒”。阿托品化的指标为:瞳孔较前散大、颜面红润、口干、皮肤干燥、肺部罗音减少或消失、心率在100~120次/分,体温不超过38.5°C;阿托品中毒的指标为:瞳孔散至边缘、颜面潮红、高热、意识模糊、躁动、谵妄、抽搐、心率在120次/分以上、腹胀;②.在维持阿托品化的过程中,应注意体温和心率的变化,如体温超过38.5℃、心率大于120次/分时,应考虑阿托品中毒,并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可停药,应用毛果芸香碱进行拮抗。同时行物理降温,头部戴冰帽,全身行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做好记录;患者突然出现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多汗,这是阿托品用量不足的表现,应加大用量,缩短用药间隔时间,密切观察用药效果;③.对神志、呼吸的观察:阿托品严重中毒时,可由中枢兴奋转入抑制,出现昏迷,呼吸麻痹而死亡[4],所以必须加强对神志和呼吸动度的观察,如患者由狂躁、谵妄、幻觉、呼吸加深加快转为相对安静、呼吸逐步减慢的情况,就应高度重视,为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做好应对;④.随时注意观察阿托品的应用,防止反跳现象发生。文献报告反跳发生率在6%,病死率在56.3%[5],如发现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刺激性咳嗽、面色青灰或突然昏迷、呼吸表浅或呼吸困难,应判断反跳现象,立即报告医生,开展抢救。尽早发现治疗,可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成功率。
3.6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应用及护理:胆碱酯酶复能剂是逆转有机磷中毒早期呼吸衰竭的关键[6]。胆碱酯酶复能剂足量的指征是神志清楚、肌肉震颤消失。①剂量不宜过大,剂量过大时,可抑制胆碱酯酶,引起神经肌肉传导阻断,加重中毒[7];②注射速度不宜过快,特别是在抢救重度中毒时,首剂未经稀释,直接注射,更应注意速度,以免发生复能剂中毒;③复能剂因半衰期较短,应早期、足量、适量、重复给药,用药时间不宜超过3天。
3.7血液灌流的应用与护理:血液灌流是目前清除毒物的一种比较快速、有效的方法。一般认为灌流时间为两小时,因为两小时时,吸附剂表面已接近饱和,血浆清除率显著降低。超过两小时后,被吸附的物质开始解吸附。如需继续行血液灌流,可更换灌流器,第一次灌流时间一次不超过6小时。在6~8小时后,毒物通过肠道、组织间隙、肌肉、脂肪等弥散入血,又可引起中毒反应,如病情危急可在这个时间段再次行血液灌流。①.在灌流中,要注意观察血流量,血流量一般为100~200ml/分,血流速度要从慢(50 ml/分)逐渐到快;②.血流量稳定后,设置好各种报警阈值,各种管路连接要紧密,严防空气进入;③.由于患者使用阿托品后,处于轻、中度兴奋状态,所以需防止抓脱临时血管通路;④.由于使用了抗凝剂,患者全身血液处于低凝状态,需观察有无局部出血征象,表现为穿刺部位出血或局部血肿形成;⑤.预防感染:留置导管的患者每日换药一次,并清除局部的血垢,覆盖无菌纱布,并妥善固定导管,以免发生切口感染或导管脱落。
4小结
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早期、足量、反复用药,尽快达到阿托品化。由于重度有机磷中毒导致患者神志不清、昏迷、呼吸衰竭,稍有疏忽,即可危及患者生命,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灵敏的反应及应急能力,以及良好的业务素质。对于存在呼吸困难、脑水肿的患者更应加强观察、护理。经过抢救与护理,43例患者痊愈出院,7例经抢救无效死亡。这充分说明:护士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对成功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秀华. 急救护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9
[2]周秀华. 急救护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0
[3]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 实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3
[4]张远,傅定一. 药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32
[5]张树基. 危重急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33
[6]尹玉华. 抢救有机磷中毒值得注意的问题[J].中华急诊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3(12):737